20160507 - 新咪湊B亂發力 易勞損變「媽媽手」

標題:新咪湊B亂發力 易勞損變「媽媽手」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母親節將至,除了送禮、飲茶外,也應關注媽媽們的健康,最易聯想到就是「媽媽手」。很多初為人母者,在餵奶、換尿片等日常照顧工作上,容易因做錯動作或「用錯力」令手部勞損,引發俗稱媽媽手的拇指肌腱腱鞘炎。骨科醫生表示,勞損嚴重甚至會不能執筆寫字或握筷子。媽媽要保護雙手,又照顧好嬰兒,首要勿讓手掌、手指長期承受過重力量,平時可多做伸展動作,並鍛煉指力及握力。

骨科專科醫生吳富源表示,不少新手媽媽未能應付每天不停餵奶、換尿片、哄睡等看來容易的小事,加上或要兼顧家務,易令四肢、腰背重複發力兼用力不當,就會造成勞損。各類勞損以媽媽手最常見。當手掌長時間張開及用力,例如托穩嬰孩的頭部、握緊奶樽餵奶等,拇指都需長時間發力,並承受一定重量。他稱,不少母親都因為緊張、「怕跣手」,故手掌盡量張大時,拇指不自覺向上拗起及發力,手腕也會不經意地越彎越曲。

吳指,新手媽媽在首2至3個月仍能以錯動作應付過來,但隨著嬰孩重量漸增,媽媽的拇指下方肌肉及腱鞘長時間負重及拉扯,就會出現腫脹及發炎,發作時會感到手掌軟弱無力、開合困難,若不即時放下手上工作、勉強再用力,嚴重者甚至不能夠執筆、握筷子或提掃帚,影響日常生活。

做家務如掃地、燙衣服、炒菜等也會積累手部勞損,吳稱,除了「媽媽手」外,也會引發俗稱「彈弓手」的板機指、腕管綜合症等,也是工作與家庭之間不斷奔波勞碌的婦女常見的手部痛症。

女士要預防媽媽手,最重要是當雙手感到乏力、不能握拳,又或手腕不能自由屈曲時,便需要休息10分鐘,不要勉強完成家務或手上工作。吳指,手托嬰孩頭部時,手掌張開的幅度不應太大,「唔需要五隻手指伸到最直,手指盡量鬆啲,唔好合埋一齊」,手部的發力點就會較為平衡。平時也可以進行一些鍛鍊指力、握力的動作,減低受傷風險。

若想測試自己是否有「媽媽手」,可以將拇指橫放在手掌心,然後其餘4隻手指往內扣成握拳狀,再嘗試可否將拳頭向下壓至與前臂成一條直線。假如不能完成動作,或已代表拇指肌腱出現嚴重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