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可透過飛沫傳播的入侵性肺炎鏈球菌(肺炎球菌)連殺兩童,且同屬感染「最毒」的血清三型肺炎球菌。兒科專家推算本港在○八年至一一年出生的卅四萬名幼童或不受十三價疫苗保護,是感染血清三型「高危群組」,需盡快補打十三價疫苗預防,衞生防護中心專家小組提前在下月初開會討論需否補種疫苗。傳染學專家強調十三價疫苗效用非百分百及永久,接種是「有好過冇」,今年九月尾至今的五宗血清三型感染個案,兩人曾接種十三價疫苗但仍「中招」。據悉,醫院管理局已緊急應變,發通告提前為可疑病人做快速測試以對症下藥。
入侵性肺炎球菌分別在本月十七及十八日兩天內奪去三歲男童及五歲女童生命。據了解染病女童曾獲私家醫生處方抗生素治療,但女童體內肺炎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呈抗藥反應。消息指最近兒童感染的血清三型肺炎球菌已產生變異,令抗藥性加劇,治療添難度。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黃永堅指,血清三型是「惡搞」的肺炎球菌,抗藥性達九成且遠高於海外,曾接種七價或十價肺炎球菌疫苗的兒童無法防禦血清三型菌,他推算○八年至一一年出生的三十四萬名港童多只打七價及十價,隨時會「中招」,籲五歲以下小童補打十三價疫苗。
「唔好以為打咗一世無憂」
「有打好過無打,但唔好以為打咗就一世無憂。」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引述衞生防護中心恒常監測肺炎鏈球菌感染數據指,去年一月至今五歲以下兒童因入侵性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個案有卅二宗,血清三型感染多達十二宗。六宗死亡個案有四宗屬血清三型。另今年九月尾至今五宗血清三型感染個案,全都被細菌及病毒「雙重夾擊」令肺部「花晒」,二人曾接種十三價疫苗仍「中招」。美國研究發現,有五歲兒童接種疫苗三個月後,血清三型抗體比率已由零點四九跌至零點一五,顯示疫苗的保護力會減退,但他仍建議補打十三價疫苗「買個保險」,前線醫生最好在四十八小時內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血清三型病菌耐藥性強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關注兩名小童感染血清三型肺炎鏈球菌死亡個案,他昨日在電台表示,隨病毒或細菌型號演化,疫苗覆蓋率可能不足夠,血清三型肺炎鏈球菌耐藥性強,只有較新型的十三價疫苗才能覆蓋。衞生署疫苗專家委員會決定提前下月初開會,希望盡快搜集數據,評估有沒有需要為六歲以下兒童全面補打疫苗。
另為本港九成九私家醫生及診所提供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的輝瑞藥廠表示,目前疫苗的供應充足,如有需要會配合本港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從英國引入更多相關疫苗。
肺炎球菌病徵及預防措施
病徵:
中耳炎:發燒、耳痛或有分泌物流出,若重複感染聽覺或受損
肺 炎:發燒、呼吸急促、發冷或帶痰的咳嗽
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精神昏亂
敗血病:病徵與腦膜炎相似,並出現關節痛及發冷
預防方法:
接種疫苗及保持個人衞生,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保持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入侵性肺炎球菌分別在本月十七及十八日兩天內奪去三歲男童及五歲女童生命。據了解染病女童曾獲私家醫生處方抗生素治療,但女童體內肺炎球菌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呈抗藥反應。消息指最近兒童感染的血清三型肺炎球菌已產生變異,令抗藥性加劇,治療添難度。
中大兒科學系教授黃永堅指,血清三型是「惡搞」的肺炎球菌,抗藥性達九成且遠高於海外,曾接種七價或十價肺炎球菌疫苗的兒童無法防禦血清三型菌,他推算○八年至一一年出生的三十四萬名港童多只打七價及十價,隨時會「中招」,籲五歲以下小童補打十三價疫苗。
「唔好以為打咗一世無憂」
「有打好過無打,但唔好以為打咗就一世無憂。」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引述衞生防護中心恒常監測肺炎鏈球菌感染數據指,去年一月至今五歲以下兒童因入侵性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個案有卅二宗,血清三型感染多達十二宗。六宗死亡個案有四宗屬血清三型。另今年九月尾至今五宗血清三型感染個案,全都被細菌及病毒「雙重夾擊」令肺部「花晒」,二人曾接種十三價疫苗仍「中招」。美國研究發現,有五歲兒童接種疫苗三個月後,血清三型抗體比率已由零點四九跌至零點一五,顯示疫苗的保護力會減退,但他仍建議補打十三價疫苗「買個保險」,前線醫生最好在四十八小時內使用適當的抗生素治療。
血清三型病菌耐藥性強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關注兩名小童感染血清三型肺炎鏈球菌死亡個案,他昨日在電台表示,隨病毒或細菌型號演化,疫苗覆蓋率可能不足夠,血清三型肺炎鏈球菌耐藥性強,只有較新型的十三價疫苗才能覆蓋。衞生署疫苗專家委員會決定提前下月初開會,希望盡快搜集數據,評估有沒有需要為六歲以下兒童全面補打疫苗。
另為本港九成九私家醫生及診所提供十三價肺炎球菌疫苗的輝瑞藥廠表示,目前疫苗的供應充足,如有需要會配合本港衞生防護中心的建議,從英國引入更多相關疫苗。
肺炎球菌病徵及預防措施
病徵:
中耳炎:發燒、耳痛或有分泌物流出,若重複感染聽覺或受損
肺 炎:發燒、呼吸急促、發冷或帶痰的咳嗽
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精神昏亂
敗血病:病徵與腦膜炎相似,並出現關節痛及發冷
預防方法:
接種疫苗及保持個人衞生,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的地方,保持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