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囚青少年犯的待遇問題近年備受關注。有兒童權益關注團體昨表示,在囚青少年的健康風險較高,促請懲教署為在囚青年犯安排常規的身體及精神評估,以及照顧受審青年的教育需要。團體亦批評現時懲教制度仍停留在十九世紀,缺乏獨立和具透明度的機構監管,不能保障青年犯的權益。
現時本港每年有數千名生活在院舍、感化及懲教院所的兒童及青少年。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於上周召開「兒童健康政策監察小組」跨專業會議,發現在囚青少年的健康風險較高。團體引述美國兒科學會於二○一一年發布的研究指,有至少一種精神健康問題的少年犯比率高達八成一。香港兒科基金秘書長王曉莉指出,青年犯或因接觸較多高危行為,如濫藥、性行為、暴力等,健康風險較一般青少年高,如:抑鬱症、焦慮症等。
王曉莉指出,今年五月出席立法會公聽會時,曾詢問當局有否為在囚青年提供定期的健康及精神檢查,當局當時只回覆有為性罪犯提供精神檢查,沒有正面回應有否為其他青年犯提供常規健康檢查。王曉莉促請懲教署為在囚青少年犯引入常規健康檢查,定期作精神健康評估。她又指出,當局在立法會公聽會上沒有公布在囚青年犯的健康數據,團體期後亦不能在懲教署網頁上查考相關資料,估計是因缺乏常規健康檢查及資訊欠透明度。
王曉莉又表示,現時被關押的青年沒有任何教育或培訓,而待判年期需時六個月至三年。她指出,青年正值發育時期,若缺乏教育,有可能導致語言及行為發展遲緩,「三年真空了,對他們的自信心好大打擊,另外對他們如何銜接社會都(構成)好大問題。」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陳作耘批評,現時懲教制度仍停留在十九世紀,署方缺乏獨立機構監管,不能保障在囚青年的權益,「警察都有一個監警會,但在囚人士沒有監懲會,假設他們(青年犯)有不滿時,如何投訴?」另外,團體發現感化院舍青年同樣有缺乏常規精神評估,以及覆診遺漏的情況,將向懲教署及社會福利署等相關政府部門遞交書面報告。
懲教署回應指,現時院所醫生會為每名新收納的在囚人士進行身體檢查,了解健康狀況及病歷,如有需要會轉介跟進,但沒有回應現時有否為在囚青年提供定期的健康及精神檢查。至於有否為被關押的待判青年提供教育及培訓,署方表示院所教育組老師會為青少年還押在囚人士提供輔導教育,協助他們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