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推算,本港去年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8.9人,與前兩年相若,延續2004年以來的下降趨勢。不過,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率按年微升,由前年每10萬人有8.4人,增至去年的8.9人,升幅主要來自女性。該中心總監葉兆輝指出,近年政府及民間團體投放更多資源於防止自殺工作,社會對抑鬱症患者亦有較深理解,相信情况會持續改善。他另呼籲勿在自殺遺屬的傷口灑鹽。
港大按死因裁判庭截至7月底的最新數據推算自殺率,在15至24歲的年齡組別中,女性自殺率由前年每10萬人有4人,增至去年的5.3人;男性則由12.7人略減至12.5人。
整體自殺率較前相若
葉兆輝稱,去年首季接連多宗青少年自殺個案,令全年數字升,同時其餘年齡組別的自殺率下跌,整體維持穩定。他補充,本港2003年面對SARS疫情及失業率高企,當年有1264人自殺,去年自殺人數減至約900。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自殺身亡,網上及大專院校出現幸災樂禍的言論。葉兆輝提及此事時一度哽咽,強調在遺屬傷口灑鹽絕不恰當,亦無法想像有人在這情况下口出惡言,「不喜歡她(蔡)不緊要,基本底線不可以過」。他說自殺遺屬面對極大壓力和傷痛,他們可能會自責未能及時阻止悲劇,按過往經驗,遺屬的自殺風險比常人高兩倍。他表示,紓解遺屬情緒的首要之務是解開其心結,讓其放下自責。
此外,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早前舉辦短片比賽,警察談判組憑刻畫欠債父親選擇輕生,以及時間逆轉後,念及家庭而臨崖勒馬的故事奪冠。談判組主管黃廣興說,每年平均接到80至100宗個案,自殺個案佔九成。黃說選擇自殺者大多因看不到希望,談判過程會盡量緩解對方情緒,助對方找出路。
談判專家:情緒胃口突變屬警號
談判組副主管廖珈奇補充,自殺者在行動前會有情緒突變或胃口變差等徵兆,只是身邊人未必察覺,或者沒為意是警號,籲巿民多關心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