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大部分小朋友的運動時數不足,面對忙碌的功課及學習壓力時,亦多選擇犧牲運動時間,甚至視體育課為「閒科」。其實運動不但有助健康,Elsie最近看了由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及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合著的新書《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適量運動有助兒童腦部發展,甚至可改善有學習困難的學童表現,書中亦按年齡提供不少實戰貼士及運動建議,值得家長參考。
鄧澔明博士在教育心理學有豐富經驗,而雷雄德博士則是運動科學專家,兩人今次「雙劍合璧」,結合心理及運動科學理論,推出《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Elsie問過兩位博士,他們原先分別在電台主持關於兒童教育及運動節目。有天偶遇,鄧博士提起以往不愛運動,直至近年為了身體健康而養成跑步習慣,才發現運動的重要性,又留意愈來愈多小朋友過重,故希望向家長推廣運動對兒童的好處。
「希望這本書向家長灌輸正確觀念,小朋友兒時沒培養出良好體格,日後難以彌補。例如有研究已經證明,小時候如骨骼沒有足夠鈣質儲備,日後容易有骨質疏鬆,並非因年老而出現的。」雷博士坦言,運動習慣要從小培養,但偏偏其重要性常被忽略,「香港很多人視體育是『閒科』,家長亦不太重視。」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小朋友每日應進行中等運動六十分鐘,對腦部健康有幫助。」雷博士說,他曾與香港大學兒科進行研究,隨機將學童分成兩組,一組每周進行一個至個半小時的運動,如閃避球、拳擊等,半年後與另一組沒有運動的學童比較,發現前者不止心肺功能有改善,心理堅韌度亦明顯提高。
運動有益健康,相信很多家長都明白,但小朋友現時課業繁忙,抽空做運動便影響了溫習、做功課的時間。雷博士就同Elsie講,新書的副標題是「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就是嘗試讓更多人知道,運動其實有助腦部發展,長遠對學習亦有好處。
他表示,傳統學習模式是在課室進行,但多元化地感受知識對小朋友亦很重要。「書本會叫小朋友守規則,但他們未必明白。反而在運動場上,小朋友比賽時就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亦學懂與其他人相處,是社會化的過程。」
Elsie亦翻閱過新書,發現八個章節中,不止介紹運動的好處,還有不少篇幅提到關於兒童智力發展,當中更提到多元智能理論,將智能分為八大範疇,呼籲家長不應單單關注智力,因為「當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都不會只使用單一智能來運作,大多數的任務都必須倚靠不同範疇的智能一起工作才能夠完成……例如,當舞蹈員開始跳舞時,他需要利用到身體的動作(肢體動覺智能)、能夠跟隨音樂節奏(音樂智能)及懂得方向及走位(視覺空間智能)。」
除了深入淺出理論介紹,書中亦有提供不少運動及遊戲的建議,當中包括按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適當運動,例如二至七歲屬「基本動作期」,小朋友應發展走動、拋接、投擲等動作,故家長帶小朋友到公園跑跑跳跳,基本上已可滿足。而接受專項運動訓練,就要視乎運動的強度,如舞蹈、體操對肌肉力量要求較低,可於五至七歲開始,但如田徑、足球等,則宜進入青春期才開始。
雷博士補充,可能有家長誤解運動訓練等同精英訓練,覺得要訓練子女加入校隊、香港隊,「其實人人都應該做運動,即使沒那麼出色,也一樣有益身心,故不必將康樂運動視作精英訓練。」
想了解運動對兒童智能的好處,除了參考《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外,Elsie知道,兩位博士亦將會於下周六(十月二十二日),出席由新鴻基地產新閱會舉辦的「身心攞滿FUN」講座,免費入場,有興趣的家長可到https://goo.gl/forms/xmYCFLnXpryBVBoT2了解及登記。
鄧澔明博士在教育心理學有豐富經驗,而雷雄德博士則是運動科學專家,兩人今次「雙劍合璧」,結合心理及運動科學理論,推出《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Elsie問過兩位博士,他們原先分別在電台主持關於兒童教育及運動節目。有天偶遇,鄧博士提起以往不愛運動,直至近年為了身體健康而養成跑步習慣,才發現運動的重要性,又留意愈來愈多小朋友過重,故希望向家長推廣運動對兒童的好處。
「希望這本書向家長灌輸正確觀念,小朋友兒時沒培養出良好體格,日後難以彌補。例如有研究已經證明,小時候如骨骼沒有足夠鈣質儲備,日後容易有骨質疏鬆,並非因年老而出現的。」雷博士坦言,運動習慣要從小培養,但偏偏其重要性常被忽略,「香港很多人視體育是『閒科』,家長亦不太重視。」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小朋友每日應進行中等運動六十分鐘,對腦部健康有幫助。」雷博士說,他曾與香港大學兒科進行研究,隨機將學童分成兩組,一組每周進行一個至個半小時的運動,如閃避球、拳擊等,半年後與另一組沒有運動的學童比較,發現前者不止心肺功能有改善,心理堅韌度亦明顯提高。
運動有益健康,相信很多家長都明白,但小朋友現時課業繁忙,抽空做運動便影響了溫習、做功課的時間。雷博士就同Elsie講,新書的副標題是「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就是嘗試讓更多人知道,運動其實有助腦部發展,長遠對學習亦有好處。
他表示,傳統學習模式是在課室進行,但多元化地感受知識對小朋友亦很重要。「書本會叫小朋友守規則,但他們未必明白。反而在運動場上,小朋友比賽時就感受到規則的重要性,亦學懂與其他人相處,是社會化的過程。」
Elsie亦翻閱過新書,發現八個章節中,不止介紹運動的好處,還有不少篇幅提到關於兒童智力發展,當中更提到多元智能理論,將智能分為八大範疇,呼籲家長不應單單關注智力,因為「當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都不會只使用單一智能來運作,大多數的任務都必須倚靠不同範疇的智能一起工作才能夠完成……例如,當舞蹈員開始跳舞時,他需要利用到身體的動作(肢體動覺智能)、能夠跟隨音樂節奏(音樂智能)及懂得方向及走位(視覺空間智能)。」
除了深入淺出理論介紹,書中亦有提供不少運動及遊戲的建議,當中包括按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適當運動,例如二至七歲屬「基本動作期」,小朋友應發展走動、拋接、投擲等動作,故家長帶小朋友到公園跑跑跳跳,基本上已可滿足。而接受專項運動訓練,就要視乎運動的強度,如舞蹈、體操對肌肉力量要求較低,可於五至七歲開始,但如田徑、足球等,則宜進入青春期才開始。
雷博士補充,可能有家長誤解運動訓練等同精英訓練,覺得要訓練子女加入校隊、香港隊,「其實人人都應該做運動,即使沒那麼出色,也一樣有益身心,故不必將康樂運動視作精英訓練。」
想了解運動對兒童智能的好處,除了參考《動出資優兒──利用運動為智能增值》一書外,Elsie知道,兩位博士亦將會於下周六(十月二十二日),出席由新鴻基地產新閱會舉辦的「身心攞滿FUN」講座,免費入場,有興趣的家長可到https://goo.gl/forms/xmYCFLnXpryBVBoT2了解及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