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09 - TSA壓力大 小三生最焦慮

標題:TSA壓力大 小三生最焦慮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童壓力爆煲,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調查發現,受訪小學生焦慮指數有上升趨勢,指數由12/13學年30.4,增至15/16學年32.3,升幅逾6%。其中小三生焦慮指數最高,或與應付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有關,建議家長多留意子女有否驚返學、難集中精神等焦慮症狀。
該服務處轄下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第4年進行香港小學生焦慮指數調查,4年間訪問5,81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包括學童有否焦慮症狀等,從而計算得分。最新15/16年度訪問1,359人,整體焦慮指數為32.3,小三生焦慮指數最高達34.5。相比12/13年,當時焦慮指數最高為小四生,顯示學童焦慮年輕化;港童焦慮指數也高於內地、日本及荷蘭。

難集中拒返學需注意
中心主任趙依莉指,小三生焦慮指數高於其他級別估計與家長、學校催谷有關,加上小三生要承受TSA壓力,不少老師反映小三生焦慮情況比過往明顯。趙建議家長若發現子女難以集中精神、抗拒返學、無故不適如肚痛,但求醫檢查無異常,或有焦慮需留意。
港童焦慮有三大壓力來源,包括成績差時被責罵、功課太多致缺乏休息及擔心父母有婚姻危機。趙提醒家長勿將學業視為子女唯一出路,以致壓力大增。


標題:港小學生焦慮指數攀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考試和功課多,一直是學生壓力的主要來源,而太大的壓力更會導致焦慮,有調查發現,二○一五/一六學年,本港小學生的焦慮指數較四年前高,由三十點四上升至三十二點三,升幅達百分之八,顯示本地小學生的焦慮傾向有上升;對比中國及日本的指數分別只是二十一點四和二十二點四,反映本港小學生的焦慮傾向遠高於鄰近地區,情況值得關注。有小學生表示最希望有多一點時間溫書、做功課,家人能正面面對他們的成績,少點責罵,多點關心。

循道衞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進行「香港小學生焦慮指數」調查,訪問十間學校,共一千三百多名小三至小六學生,結果發現他們焦慮指數達三十二點三,對比四年前同一調查所得數據的三十點四,上升百分之八,顯示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壓力,主要源自學習壓力,且相關的壓力在上升,令他們的焦慮傾向較四年前高。不過,中心主任趙依莉強調調查只能顯示學生的焦慮傾向,未能證明學生是否患有焦慮症。按照數值推算,若指數達六十點五為中度焦慮傾向,若達六十九點九則為嚴重焦慮傾向。

三名同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皆認為功課、默書多,令他們感到壓力,譚同學稱自己害怕默書,「唔合格會畀老師罰留堂」,更會感到頭痛及煩躁不安;陳同學則表示自己功課多,平均每日有八項功課,每逢周五更會有十項或以上的功課,令她常常擔心「做唔晒」;嚴同學亦因上學及學習壓力大,經常記掛媽咪,因在媽媽身邊最有安全感。他們均希望「有多啲時間溫書、做功課」,「屋企人接受自己成績唔好」及「屋企人多啲陪小朋友」,最期望是沒有功課,每日「早啲放學」回家及沒有煩惱地玩耍。

成績不理想 自感一無是處
趙指,學生的頭號壓力來源是當成績不理想時,被家長或老師責罵,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其次是功課多,令學生欠缺時間休息;第三是家庭關係,學生擔心父母的婚姻關係。

趙依莉建議,家長及老師以身作則,避免自己的焦慮影響小朋友,保持個人樂觀情緒。學校亦可推出減少功課量等措施,減輕學生壓力。

標題:小三學生焦慮指數最高社工料受TSA影響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學生壓力大,有組織昨公布小學生焦慮指數,顯示指數較4年前上升近一成,但低於過去兩年,當中小三學生的焦慮指數為各年級中最高。
小五生焦慮最二高
社工估計小三生因需要應付香港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學業功課繁忙,加上遇壓力不懂處理,容易出現焦慮,情况令人關注。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於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間,訪問1359名小三至小六學生,以斯賓思兒童焦慮量表讓學生作自我評估,結果今年小學生焦慮指數為32.3,低於過去兩個年度的33.4及32.6,但仍高於2012年度的30.4,而小三學生的焦慮指數為34.5,是各年級中最高,其次小五指數為32.0,小四的指數則有31.1。該中心主任趙依莉稱,數字僅反映小學生的焦慮傾向,未能證明學生是否患有焦慮症。
就讀小五的譚同學表示,學校功課和默書多,平均每日有6項功課,每周亦有默書。他一直害怕默書,「不及格會被老師罰留堂」,常對此感到頭痛及煩躁不安。趙依莉分析,小三生面對TSA,學業和功課壓力較高小學生高,而現時家長從小灌輸子女要「好努力」的觀念,導致他們出現焦慮亦只會藏在心中,不懂尋求協助。她建議家長給予子女空間,多做減壓活動,學校亦可推出減少功課量等措施,並教導學生積極面對壓力。

標題:功課壓力大 學童焦慮年輕化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地學童學習壓力大。有輔導機構比較過去四年本港小三至小六學生應付壓力及焦慮指數情況,發現其焦慮指數上升百分之八,顯示學童焦慮傾向趨高,當中以小三學生焦慮情況最明顯;情況有年輕化趨勢。機構指學生頭號壓力源於功課量多,又憂心成績不理想,建議學校及家長多予空間子女減壓。

  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家庭健康教育及輔導中心過去四年以問卷量表形式訪問約六千名本港小三至小六學生,發現小學生的焦慮指數由二○一二學年的三十點四分,升至二○一五學年的三十二點三分,升幅百分之八,當中以小三學生焦慮傾向為最高,有三十四點五分。機構中心主任趙依莉表示,上學年學童焦慮指數較前一學年稍低,但情況仍值得關注。

  機構最新一年調查共訪問來自十所本地小學約千三名小學生,發現學童焦慮傾向有年輕化趨勢,最焦慮年級由四年前的四年級,變為三年級,趙引述有不少老師反映小三學生的焦慮情況明顯,又分析指學童頭號壓力來源是憂心成績不理想或退步會被家長或老師責罵,其次是龐大的功課量,「感覺做極都做不完,現今小學生『工時』愈來愈長,欠缺休息和減壓時間。」

  學生往往為完成排山倒海的功課而變「趕孩」。就讀小五的譚同學,表示自己曾因為擔心默書不及格而感到焦慮,坦言希望父母接受自己成績不好,他又透露自己每日平均有八樣功課,今個周末更有多達十二樣功課,「擔心做不完,怕漏做,功課太多太亂。」他直言要同時兼顧興趣班「好辛苦」。同樣就讀小五的陳同學亦曾因功課多而出現頭痛、失眠,「怕做不完功課被罵」,如果可以選擇,二人異口同聲希望「零功課」。趙依莉樂見有學校開始推行「無功課日」及其他減少功課量的措施,均有助學生及家長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