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明報專訊】「贏在起跑線」幾乎成了新一代的育兒「金科玉律」,一歲寶寶走路未穩已開始上學前遊戲班;從幼稚園到大學,除主流學習以外,為增強競爭力,補習班、興趣班排得密密麻麻。
幾歲豆丁比父母還要忙碌,學習氣氛緊張,分分鐘引爆生理及心理炸彈。今期請來精神科專科醫生何定邦,探討孩子不肯上學的精神情緒問題。
小朋友一返學就頭痛、肚痛、屙嘔大作,父母以為他懶惰,詐病詐肚痛,原來背後可能隱藏了心理和情緒問題。
孩子拒絕上學(School Refusal)常見於升學、轉校階段,九月開學後持續出現哭鬧或身體不適,家長態度過分強硬或過分遷就,都解決不了問題。
■鄭:鄭志文醫生、何﹕何定邦醫生
鄭:一個媽媽多次帶同8歲女兒求診,每次都是上學期間接到學校通知,女兒肚痛,要求接走。小女孩徵狀頗嚴重﹕面青、冒汗、嘔吐、手指輕微抽搐。肚痛有很多原因,可能是腸胃不適、食物中毒,也可能受心理和精神影響,不可忽略。
肚痛屙嘔頭暈呼吸困難
何:孩子肚痛的確有許多原因,我們可從一些表徵或線索分析問題所在。我曾遇過一次「戲劇性」的診斷,一個孩子抱肚子,痛得滿頭大汗,當問他什麼時候痛楚,他回答:「朝早七點五十五分肚痛,默書那天痛多一點。」
孩子拒絕上學,肚痛是最常見的表徵,其他包括頭痛、頭暈、肚瀉;見過最極端的個案,雙腳不能活動,也有說出「我好驚」、「我抖唔到氣」的病例。
鄭:一大清早,孩子扭計不肯上學;媽媽心存懷疑,究竟頭痛、肚痛是否屬實。這個時候,怎樣處理?
何:第一,不要爭拗。家長有時誤會孩子裝病,其實緊張或焦慮也可以引發生理病徵,所以不要將焦點放在是否「真肚痛」上。
第二,平穩情緒。家長應當做一面鏡子,反映孩子情緒和困難,跟他說:「媽媽看見你好辛苦,你覺得最辛苦是什麼呢?」通過傾訴,了解孩子心底難處。
第三,不能操之過急,要知道逐步解決問題需要時間。
一個「鬧」一個「」 無用!
鄭:問題需時處理,那麼,當日應否上學呢?
何:家長的態度不要強硬,但卻絕不讓步。要孩子知道必須上學,但不急於一時半刻,先按剛才所說的方法,平靜孩子情緒,再跟他們傾談;所謂「遲到好過無到」,可以遲些待小息或下午上學也好。
鄭:父母採取一個「鬧」一個「」,是否可行?
何:當孩子處於焦慮狀態,父母採取高壓或恐嚇方法,只會令情惡化。父母必須立場一致,但表達方式可以不同,孩子才不會無所適從。
盡量留校 傾談平穩情緒
鄭:假如小孩每次肚痛,教師都立即致電家長接走,家長如何是好?
何:若情許可,不應立即帶走小孩。否則會令小孩產生錯覺,以為嚷痛就可以立即離開學校。
家長和學校需要合作。小孩不適,教師可安排他在醫療室休息一會。當家長抵達學校,先平穩小孩情緒,評估是否需要即時看醫生,再與孩子傾談,決定繼續課堂或是回家。
鄭:除了家校合作,可以加入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協助。另外,是否給予肚痛藥物止痛?
何:如果只是心理或情緒問題,許多時候止痛藥物未必奏效。每次肚痛前往求醫,進行太多檢查,可能加重小孩子的焦慮,擔心自己真的患有嚴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