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 「生命小戰士會」推動支援癌症兒童

標題:「生命小戰士會」推動支援癌症兒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抗癌之路並不容易,對小朋友而言更是難上更難。本港每年約有一百八十名新確診的癌症兒童,即使接受治療後仍要面對一連串的後遺症,有癌症兒童坦言,抗癌之路極其痛苦,除令身體出現各種排斥,引起嘔肚、脫髮等問題外,亦會影響學業及生活,也對父母構成壓力。有組織計畫明年推行支援計畫,提供物理治療、興趣班、肌肉訓練等活動,冀可扶助癌症兒童戰勝癌症。

  本港在二〇〇七年至二〇一六年期間,每年約有一百八十名小童及青少年被診斷患上癌症,累積病童逾一千七百人,兒科專科醫生張永堃表示,兒童癌症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見,其次為腦部腫瘤,分別佔約三成及一成半,病童接受治療後,在五年的總生存率約為八成,但兒童自幼便要走上艱苦的治療及康復之路。

  現年十二歲的張希藍在兩歲時確診腦癌,不足三歲時已需接受手術及化療,癌症不幸在五個月後復發,進行第二次手術後至今情況穩定,但由於病情無法痊瘉,十年間仍要面對不同的後遺症。母親張太憶述,得知女兒患病時感到極之痛苦,「我看到其他進行化療的小朋友,自己心情十分難受,回家後不停哭,因為看到癌症兒童的樣子,其實小朋友應該是很快樂的階段,但他們是脫了頭髮或沒有精神,自己也感到難以接受。」

  女兒張希藍表示,抗癌期間會不斷脫髮,且會經常嘔吐,「嘔吐完後還會繼續嘔吐,只想盡快嘔完。」昨日適逢是張希藍的生日,她笑言希望長大後可以當教師,幫助不同的小朋友。

  二十歲的伍洛桁四年前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但接受治療後不久復發,需要接受骨髓移植,但情況並不穩定,皮膚不時會出現排斥,亦會導致骨枯。她表示,抗癌之路幸得良師陪伴渡過,令她可積極樂觀抗癌,惟該名良師其後卻因患上舌癌離世,令她立志發憤考上大學,希望可入讀生物化學,研究更多治療方法救濟他人。

  由威爾斯親王醫院包黃秀英兒童癌症中心的病童、康復者、家長及醫護人員共同組成的「生命小戰士會」,明年起將逐步推行為期一年的《愛心童行支援計畫》,會長陳慧兒希望透過提供物理治療、肌肉訓練、英語輔導課程等項目,幫助癌症兒童重拾健康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