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四十歲的林偉邦曾是中學副校長,兩年多前突然辭職,改為從事上班時間彈性較大的理財顧問,為的是照顧兩名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放棄高薪厚薪,幾乎將全副心思花在兩子身上,他聲言為人父母者絕不後悔。
執教鞭多年的林偉邦說,桃李滿門,曾有自信「生咩類型嘅仔都識得教」,更希望培育兒子將來成為無國界醫生,想不到十年前來到他身邊的,卻是患自閉及中度弱智的大兒子。他坦言初時感無奈,「簡單動作如舉起左手,都至少用兩個月時間訓練佢。」到他與太太稍適應生活走出谷底,才知「低處未算低」,三年多前他察覺當時兩歲的小兒子說話能力發展遲緩,評估顯示他也有自閉傾向。
「見佢哋進步已是最好回饋」
想到日後須以雙倍時間及心力照顧兒子,林毅然作出辭職決定,他指現時除了睡覺和工作外,無時無刻也為教導兩子費神,「就算唔係教緊佢哋嘢,都要編製定一啲特別教材。」他更在家中設置鞦韆和安全地蓆,冀改善兒子的感官系統失調情況。「見到佢哋一日比一日進步,已經係最好嘅回饋、開心的來源」,林說時面露喜悅之情。雖然轉行後收入大減三分之二,但為了令兩子將來有獨立能力,他不言悔。
執教鞭多年的林偉邦說,桃李滿門,曾有自信「生咩類型嘅仔都識得教」,更希望培育兒子將來成為無國界醫生,想不到十年前來到他身邊的,卻是患自閉及中度弱智的大兒子。他坦言初時感無奈,「簡單動作如舉起左手,都至少用兩個月時間訓練佢。」到他與太太稍適應生活走出谷底,才知「低處未算低」,三年多前他察覺當時兩歲的小兒子說話能力發展遲緩,評估顯示他也有自閉傾向。
「見佢哋進步已是最好回饋」
想到日後須以雙倍時間及心力照顧兒子,林毅然作出辭職決定,他指現時除了睡覺和工作外,無時無刻也為教導兩子費神,「就算唔係教緊佢哋嘢,都要編製定一啲特別教材。」他更在家中設置鞦韆和安全地蓆,冀改善兒子的感官系統失調情況。「見到佢哋一日比一日進步,已經係最好嘅回饋、開心的來源」,林說時面露喜悅之情。雖然轉行後收入大減三分之二,但為了令兩子將來有獨立能力,他不言悔。
標題:副校長辭職湊仔 盼自閉兒多爭吵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兄弟爭吵本是平常,父母都希望子女可和諧共處,但育有一自閉及有自閉傾向兒子的爸爸,看着從不爭吵的兩兒,卻盼他們多點爭執。這名爸爸更放棄高薪厚職,不做副校長,改做彈性上班的保險經紀,騰空時間「湊仔」。父親節在即,他也不求回報,只盼孩子能一天天進步。
一確診一有自閉傾向 兩子零交流
原在中學任副校長的林偉邦,育有10歲及5歲半兒子,分別被診斷有自閉症和自閉症傾向。他笑說兩子之間零交流,即使小兒子有時會頑皮與大兒子爭玩具和鞦韆,後者也只是一聲不吭地讓給弟弟,這令他有時會希望兩子能有多些摩擦。
林偉邦的長子思源幼時常有重複行為、言語遲緩,並逃避與人眼神接觸,兩歲確診自閉症和中度智障。幼子思恆亦有類似徵狀,不與他人說話,甚至在幼兒園上學4個月,老師才發現他懂得說話,評估後發現有自閉症傾向。
「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
面對長子患自閉症,林爸爸說很難接受,連幼子都出現自閉症傾向,更感挑戰一浪接一浪,低處未算低。同樣為教師的太太更在那時因太投入照顧兒子,一度患上情緒病。為減輕太太的壓力,林爸爸兩年前毅然辭去教職,轉任工時較彈性的保險從業員,方便照料兒子。
教導兒子的工作極為艱辛,林偉邦說:「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自閉兒童的理解能力較同齡孩子弱,明白問題與指示對他們來說是複雜過程,少點耐性也不行。林以「舉起左手」這指令為例,他要逐一重複教導他們何為「舉」、「起」、「左」、「手」,每個詞彙、動作都要慢慢逐少逐少灌輸,一個指令往往要花以月計的時間。
儘管勞心勞力,但當思源和思恆首次喊爸爸,那份喜悅難以形容。林偉邦最難忘長子思源7歲時,曾端水給他,還說了聲:「爸爸喝茶。」那是這麼多年來僅有的一次,但林談及時仍一臉自豪與興奮。這簡單舉動更讓他明白只要給多點時間,兒子同樣能有出色表現。
放棄教席令林爸爸失去三分之二收入,經濟上吃力,卻換來更多時間陪伴兒子。父親節臨近,他不期望孩子給他什麼驚喜,只要能看到他們一天天進步,已是很大祝福。
一確診一有自閉傾向 兩子零交流
原在中學任副校長的林偉邦,育有10歲及5歲半兒子,分別被診斷有自閉症和自閉症傾向。他笑說兩子之間零交流,即使小兒子有時會頑皮與大兒子爭玩具和鞦韆,後者也只是一聲不吭地讓給弟弟,這令他有時會希望兩子能有多些摩擦。
林偉邦的長子思源幼時常有重複行為、言語遲緩,並逃避與人眼神接觸,兩歲確診自閉症和中度智障。幼子思恆亦有類似徵狀,不與他人說話,甚至在幼兒園上學4個月,老師才發現他懂得說話,評估後發現有自閉症傾向。
「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
面對長子患自閉症,林爸爸說很難接受,連幼子都出現自閉症傾向,更感挑戰一浪接一浪,低處未算低。同樣為教師的太太更在那時因太投入照顧兒子,一度患上情緒病。為減輕太太的壓力,林爸爸兩年前毅然辭去教職,轉任工時較彈性的保險從業員,方便照料兒子。
教導兒子的工作極為艱辛,林偉邦說:「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自閉兒童的理解能力較同齡孩子弱,明白問題與指示對他們來說是複雜過程,少點耐性也不行。林以「舉起左手」這指令為例,他要逐一重複教導他們何為「舉」、「起」、「左」、「手」,每個詞彙、動作都要慢慢逐少逐少灌輸,一個指令往往要花以月計的時間。
儘管勞心勞力,但當思源和思恆首次喊爸爸,那份喜悅難以形容。林偉邦最難忘長子思源7歲時,曾端水給他,還說了聲:「爸爸喝茶。」那是這麼多年來僅有的一次,但林談及時仍一臉自豪與興奮。這簡單舉動更讓他明白只要給多點時間,兒子同樣能有出色表現。
放棄教席令林爸爸失去三分之二收入,經濟上吃力,卻換來更多時間陪伴兒子。父親節臨近,他不期望孩子給他什麼驚喜,只要能看到他們一天天進步,已是很大祝福。
標題:好爸爸犧牲事業照顧自閉症子女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確診自閉症個案數字持續上升,教育局最新數字顯示,本學年於普通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人數高達五千人,四年內增加約一倍。有育有患中度弱智及自閉症子女的父親,甘願放棄高薪厚職,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子女,但過程困難重重,希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為協助自閉症學童融入主流學習,《施政報告》連續兩年增加基本學習支援津貼,包括向取錄特教生的主流學校提供資助。育有兩子的林偉邦是中學副校長,但在大兒子思源兩歲確診中度弱智及患自閉症後,與同屬中學教師的妻子商量後,決定辭去已任職十六年的教席,轉職保險從業員,專心照顧兒子,期望兒子最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起初以為他學習進度比較緩慢,確診後心情直墮谷底。」他更坦言曾與太太編織兒子的未來,希望他可成為無國界醫生,豈料天不從人願。
林偉邦稱,小兒子出生後,被診斷有自閉症傾向,面對兩名同樣需要額外照顧的兒子,他坦言困難重重,訓練工作一點也不輕鬆,例如要花上數月時間才能學會一個新動作,但亦有感動一刻,「有一天我回到家中,見他雙手捧茶杯,恭恭敬敬地走過來,叫『爸爸飲茶』。」現時十歲的思源於特殊學校就讀四年級。
另一位同樣為一對患自閉症子女而犧牲事業的劉先生,由建築師轉職健康顧問,他的兒子今年廿三歲,現職倉務員,回憶兒子三歲時被評定患上自閉症,但仍於主流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兒子的視覺學習能力較強,年幼時每天為他寫繪本日記,幫助他學習。」劉先生稱,兒子最後更成功衝破障礙,完成專業教育學院的互聯網及多媒體工程高級文憑課程,並考獲八級鋼琴。他形容兩父子現在的關係非常親密,「大兒子現在還會坐在我的膝蓋上,其他父母『恨都恨不到』。」
對於政府近年加強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林偉邦和劉先生都表示歡迎,但期望政府可以再增加師資及縮減相關幼兒中心服務的輪候時間。
父親節將至,兩位父親都希望子女能快樂成長。林偉邦直言不怕子女「輸在起跑上,但求他們可以獨立生活。」
為協助自閉症學童融入主流學習,《施政報告》連續兩年增加基本學習支援津貼,包括向取錄特教生的主流學校提供資助。育有兩子的林偉邦是中學副校長,但在大兒子思源兩歲確診中度弱智及患自閉症後,與同屬中學教師的妻子商量後,決定辭去已任職十六年的教席,轉職保險從業員,專心照顧兒子,期望兒子最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起初以為他學習進度比較緩慢,確診後心情直墮谷底。」他更坦言曾與太太編織兒子的未來,希望他可成為無國界醫生,豈料天不從人願。
林偉邦稱,小兒子出生後,被診斷有自閉症傾向,面對兩名同樣需要額外照顧的兒子,他坦言困難重重,訓練工作一點也不輕鬆,例如要花上數月時間才能學會一個新動作,但亦有感動一刻,「有一天我回到家中,見他雙手捧茶杯,恭恭敬敬地走過來,叫『爸爸飲茶』。」現時十歲的思源於特殊學校就讀四年級。
另一位同樣為一對患自閉症子女而犧牲事業的劉先生,由建築師轉職健康顧問,他的兒子今年廿三歲,現職倉務員,回憶兒子三歲時被評定患上自閉症,但仍於主流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兒子的視覺學習能力較強,年幼時每天為他寫繪本日記,幫助他學習。」劉先生稱,兒子最後更成功衝破障礙,完成專業教育學院的互聯網及多媒體工程高級文憑課程,並考獲八級鋼琴。他形容兩父子現在的關係非常親密,「大兒子現在還會坐在我的膝蓋上,其他父母『恨都恨不到』。」
對於政府近年加強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林偉邦和劉先生都表示歡迎,但期望政府可以再增加師資及縮減相關幼兒中心服務的輪候時間。
父親節將至,兩位父親都希望子女能快樂成長。林偉邦直言不怕子女「輸在起跑上,但求他們可以獨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