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7 - 鞋抽打仔 單親父囚14天 官:再發生就冇咗個仔

標題:鞋抽打仔 單親父囚14天 官:再發生就冇咗個仔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曾虐兒的單親父親(圖)發現9歲兒子在家及學校偷竊,一時衝動下兩度用鞋抽虐打兒子,事後兒子被確診患有過度活躍。父親認罪候判期間與專家交談,揭露他小時候亦是家暴受害人。裁判官形容家暴問題「一代傳一代」,警告他不要再犯,否則兒子會入住寄養家庭,「再發生就會冇咗個仔,唯一親人都冇埋」。 
記者:蘇曉欣

36歲無業被告承認兩項虐兒罪,昨被判囚14天,但因他認罪後已還柙14天候判,故可即時獲釋。他在庭外稱對出獄感開心,將找兒子食飯飲茶。
被告有6次案底,曾犯下偷竊及爆竊等罪行,2012年時更干犯虐兒。今年4月25日及5月2日,他兩度在黃大仙住所內用鞋抽打9歲兒子臀部及右腿,最終學校社工發現兒子的瘀傷,揭發案件。

被告來自暴力家庭
辯方律師昨求情指,被告的兒子十分百厭,本案發生後兒子確診患過度活躍,經服藥後情況大有改善,而社會福利署已介入跟進,兩父子均有參與輔導,努力改善父子關係。
辯方又引述心理報告指被告性格暴躁、自我中心及不聽從勸告,上次犯下虐兒案後沒向心理學家求助,今次則獲專業協助,已有反省。被告虐打兒子非為發洩,而是有感未能控制兒子,一時衝動下才犯案。他身兼母職,已盡力為兒子營造舒適成長環境,兒子亦希望早日與被告團聚,一起生活。
署任主任裁判官蘇文隆稱虐兒罪行嚴重,形容被告案底纍纍,但稱明白其兒子特別,需他人支援並服藥控制。法庭亦明瞭只有被告一人可照顧兒子,若由社署接管兒子亦非好事。
蘇官透露被告來自暴力家庭,「解決唔到問題就打」,他遂於庭上詢問被告會否繼續打兒子,被告即答「唔會」。蘇官警告被告不可再犯,否則將轉介社署接手,由寄養家庭照顧兒子。
案件編號:KTCC2794/15

20150624 - 幼園雜項開支促增透明度

標題:幼園雜項開支促增透明度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最快在二○一七年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但資助範圍不涵蓋雜費開支。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小組委員會昨討論政府在幼兒教育的角色,有議員指不同幼稚園收取的雜費差異極大,有幼稚園一年收取高達六千多元雜費,不少基層家長入讀幼稚園才知悉要付高昂雜費,大失預算,要求幼稚園增加收費透明度,教育局亦應加強監管及審批加費申請。

教局稱難監管
工黨議員張國柱表示,即使將來家長安排子女入讀獲資助學費的幼稚園,仍需負擔一系列茶點費等雜費,還要購買校服,他質疑幼稚園是否可把雜費包含在學費內,並由教育局監管加費水平。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認為幼稚園需在學校網頁公布雜費清單,並遵守不可標價過高的規定。

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回應稱,認同幼稚園需加強透明度,讓家長在選校時知悉日後要付的各項費用詳情。不過,楊潤雄指要監管幼稚園收取多少茶點費存在困難。

20150624 - 10歲仔智救燒炭母

標題:10歲仔智救燒炭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黃大仙樂富邨一名10歲男童,昨晨放學回家發現母親在廁所燒炭,幸男童通知父親報警,及時將母親救回。據悉,女事主疑不堪婚變打擊自尋短見。
獲救女子姓鍾(29歲),與姓李(30歲)丈夫育有3子女,救回她一命的10歲兒子為長子,一家五口住樂富邨樂泰樓。消息稱,李父被揭發有婚外情,3個月前與妻子協議離婚,鍾婦疑不堪打擊鬱鬱不歡。
昨中午12時許,李童放學回家發現屋內煙霧瀰漫,廁所罅隙有濃煙冒出,猛力拍門卻沒人應,李童以WhatsApp向父親求救,李父聞訊報警,警員及消防員趕抵,撞破廁所門將半昏迷的鍾婦救出送院,暫無性命危險。警方認為事件無可疑,撿走一個燒炭鋼煲調查。


標題:10歲醒目仔 智救燒炭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婚變婦家中廁所燒炭,十歲醒目仔揭發救母一命。育有三子的廿九歲婦人,疑因丈夫有「小三」,雙方反目鬧離婚,家翁擔心家散孫兒無人照顧,極力阻止,但婦人最終搬出黃大仙樂富邨住所,前晚家翁離港公幹,她應要求返家照顧兒子,詎料至昨午,疑不堪婚變困擾,在廁所燒炭尋死,十歲兒子驚見廁所門罅有煙冒出,致電通知父親後,落樓向保安員求助,消防員接報到場破廁所門,將昏迷婦人救出,由救護員送院救治。警方調查後認為事件無可疑,列作企圖自殺案跟進。

企圖輕生婦人姓鍾(廿九歲),消息稱,鍾婦在十八歲時嫁姓李丈夫,先後誕下三名現年十一歲、十歲及六歲兒子,與丈夫、三名兒子、家翁、家姑及患唐氏綜合症叔仔共八人,同住黃大仙樂富邨樂泰樓一單位。據悉,鍾婦現年三十歲的丈夫,任職酒樓侍應,早出晚歸,疑於半年前有外遇,鍾婦得知後,多次質問丈夫,雙方為此爭吵不休。

協議離婚 月初遷出
鍾婦的家姑因感兒子與媳婦吵鬧不休,不勝其煩,於是帶同患唐氏綜合症的兒子暫時搬出。鍾婦與丈夫感情繼續惡化,最終雙方協議離婚,近日已簽署相關文件,而鍾婦的家翁卻不想兒媳離婚,擔心三名孫兒無人照料及影響他們的成長,故極力阻止,曾與兒子發生爭執動武,而鍾婦亦因婚變困擾曾割脈企圖自殺,至本月九日執拾個人物品搬出。

家翁出差 召媳湊仔
仍在工作的家翁,前晚要往台灣公幹,三名孫兒乏人照顧,他致電給媳婦,要她返家照料,鍾婦答應返回,直至昨午十二時許,當時只有她與十歲兒子在家,她疑因婚變困擾,情緒極度低落下,走入廁所燒炭尋死,十歲兒子發現母親反鎖廁所內,門罅有煙冒出,大驚下致電通知已上班的父親,並依父親吩咐落樓向保安員求助,其父與保安員相繼報警。

警員及消防員迅速趕抵破門進入廁所,只見鍾婦臥地昏迷,旁邊有一煲燃燒的炭,於是將她救出,由救護員急救及送院救治。警方在現場調查,檢獲遺書,相信鍾婦因感情困擾企圖自殺,事件無可疑。

20150624 - 飲奶後與母同睡  蠶豆症男嬰猝死

標題:飲奶後與母同睡 蠶豆症男嬰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患有蠶豆症的40日大男嬰,前晚飲奶後與母同睡,翌晨被發現昏迷床上,送院搶救不治,警方初步調查事件無可疑,死因待驗屍確定。這是本月第4宗嬰兒意外,造成3死1命危。該男嬰因患有先天性蠶豆症,家人格外關愛,不幸離世,其父無法忘懷愛兒笑靨:「我仲諗起BB識笑、玩嗰個樣。」
記者:黃江奇

猝死男嬰姓白,一星期前剛領出世紙,為孖胎大仔,乳名「大咩咩」,尚有一名就讀小學的姐姐。姓白父親(29歲)任運輸工人,月入萬餘元,為經濟支柱;母姓鄭(33歲),為照顧子女,1年前開始任全職主婦。一家五口住在旺角荔枝角道建煌樓一個百餘呎劏房單位,月租逾3,000元,生活捉襟見肘。據男嬰阿姨透露,白家一直輪候公屋,盼減少住屋負擔,個多月前喜獲公屋分配,隨後得悉該單位是凶宅,遂繼續蝸居劏房。

父擬借錢辦後事
前晚外公、外婆等親友到來探望,與男嬰玩樂。晚上男嬰飲奶哭鬧,其母遂抱他到床上安撫,之後一同入睡。翌晨母親起床,發現兒子昏迷於是報警。白先生事後不禁飲泣:「我仲諗起BB識笑、玩嗰個樣,今(昨)朝見佢心唔識跳,個身凍,我個心都好唔安樂!」白先生續稱:「返劏房會令媽媽諗起(意外),媽媽情緒好激動。」故暫到外家暫住。他表示,子女中惟大孖患蠶豆症,需要特別照顧,這次事故來得突然,死因仍有待解剖報告。目前白先生停工照顧妻子,並計劃借錢為兒子辦後事。
醫學會副會長陳以誠表示,蠶豆症全名六磷酸葡萄糖去氫酵素缺乏症,是一種遺傳基因的先天缺陷病,屬中國人特殊疾病,外國人較少,每100個中國男童中就3人得病。他解釋,因男性只得一條X染色體,此病幾乎只出現在男性身上,患者無法正常分解葡萄糖,並對蠶豆、樟腦及臭丸等過敏,需特別注意生活飲食,患者常見有黃疸病,嚴重者會抽搐及腦部受損。
雖然警方調查顯示男嬰並無被同床母親壓住,但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建議嬰兒最好睡在嬰兒床,或在床上放置嬰兒籃;3個月大以下嬰兒未能轉頭及轉身,應以長袖衣物取代厚被保暖,減低冚被過頭風險;飲奶後,可「掃風」或將嬰兒「打棟企」,然後打側睡,以免奶液倒流致窒息。


標題:與父母同睡 40日大孖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大孖猝死,兩個寶貝剩一個,父母哭斷腸!旺角一名出生個多月的男嬰,前晚與孿生弟弟和父母同睡一床,惟母親昨晨起床時,赫見大孖臉部朝天、奄奄一息,送院搶救近句鐘惜告不治。母親驚悉與愛兒陰陽永隔,悲痛萬分,需由丈夫安慰。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男嬰死因有待剖屍檢驗。。

猝死男嬰姓白,四十日大,與孿生弟弟、十歲姊姊和父母,居於旺角荔枝角道七十二號唐樓一單位,據悉大孖並無嚴重病痛。現場消息指,前晚大孖與細孖和父母同睡一床,兩兄弟瞓中間,父母分睡兩旁。昨凌晨三時許,大孖飲奶時懷疑曾經嘔奶,至早上七時許,姓張(卅三歲)母親起床,赫見大孖面無血色且毫無反應,大驚報警求助。

母聞噩耗 崩潰痛哭
救護員趕至,發現男嬰已陷昏迷,無呼吸脈搏,即場替他急救及由救護車送院,惜延至上午八時四十九分不治,確實死因有待解剖檢驗。男嬰父母趕至醫院了解,張驚悉噩耗,當場崩潰痛哭,需丈夫攙扶。警方到場調查,在寓所檢走一袋嬰兒用品,經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列「有人暈倒及送院後死亡」處理。

上周一,天水圍一名八個月大男嬰,前一晚由母親餵奶後,與母同睡,早上父親起床,赫見兒子躺在床尾昏迷,被薄被蓋着半個頭,送院搶救不治。本月十日,大嶼山一名只有七日大外籍男嬰,在寓所由家人餵奶,疑因進食過急,奶水嗆喉,其父抱愛子至診所求診,醫生發現男嬰情況危急轉送醫院搶救,惜告不治。


標題:與父母同牀 初生嬰猝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旺角一間劏房發生與父母同牀睡覺的初生嬰猝死事件。一名患蠶豆症的40日大男嬰,昨晨被同睡家人發現昏迷不醒,送院不治;警方暫列作「有人暈倒——送院後死亡」案處理。這是半個月內第三宗初生嬰兒猝死事件。

一家五口住劏房 棄凶宅公屋分配
猝死40日大男嬰,與胞弟為孖生嬰兒,29歲姓白父親任運輸業,33歲姓鄭母親為主婦,另有一讀小學的姊姊,一家五口居於荔枝角道72號建煌樓一個約百呎劏房單位,其中「大孖」證實患上蠶豆症,需要定期覆診。據悉,父母一直輪候申請公屋,早前接通知獲分派公屋,開心不已,但得悉是「凶宅」後,為求安心而放棄。
昨凌晨3時許,父母為孖仔餵奶期間,因大孖嘔奶嚎哭,父母遂把他帶到大牀同睡方便照顧。詎料至昨晨7時許,母親起牀查看發現大孖昏迷已無呼吸,大驚報警,大孖送院不治。警員初步調查,未有發現嘔奶或被壓情况,案件無可疑,死因有待剖屍確定。

40日大患遺傳蠶豆症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博士提醒家長,與嬰兒同牀是危險的事,大人熟睡翻身時容易壓到嬰兒,或不小心觸動被鋪蓋過嬰兒頭部,令嬰兒猝死。她建議,若家居環境狹窄無法擺放嬰兒牀,父母可購買嬰兒籃當牀,擺放地上讓嬰兒睡覺,免生意外。
兒科醫生余則文表示,蠶豆症是一種遺傳性先天代謝異常疾病,患者紅血球會受到某些特定物質破壞,如吸收蠶豆及阿斯匹靈類等物質會發生溶血,然後出現貧血;有關疾病會慢慢呈現,甚少突然猝死。

嬰兒猝死半月第三宗
本月10日,大嶼山一名7日大的外籍男嬰飲奶時疑嗆喉昏迷,送院不治。同月15日,天水圍一名與父母同牀8個月大男嬰,被家人發現遭薄被蓋過半個頭昏迷不醒,送院死亡。

20150623 - 閱讀量少於台日 九成半港童不想當作家

標題:閱讀量少於台日 九成半港童不想當作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兒童閱讀風氣較日本及台灣差,相對後兩者均有逾三成兒童每月閱讀超過10本書,本港僅得5.7%,亦較少參加寫作徵文比賽,近九成半兒童更指「不選擇作家為理想工作」。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認為,本港閱讀風氣欠佳,與家長教育「功利化」有關,建議家長避免把閱讀當成任務。
晉峰青年商會今年1月至5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382名港日台三地兒童(香港687人,日本444人,台灣251人),年齡介乎6至15歲。結果發現,53.7%本港兒童每月平均閱讀4至6本書,5.7%閱讀逾10本。
反觀台灣及日本兒童,閱讀超過10本的分別有38.3%及30.3%。

僅5.7%月讀逾10本 台日逾三成
調查又指出,僅11.7%本港兒童曾參加寫作徵文比賽,跟日本及台灣分別有52.3%及34.7%有一定差距,94.8%本港兒童指不選擇作家為理想工作,高於台灣及日本的73.3%和79.7%。

狄志遠籲家長 閱讀勿成任務
狄志遠指出,考試高分不代表語文能力高,兒童培養閱讀習慣,需循序漸進和以興趣為大前提,家長應避免把閱讀當成任務,強迫子女完成,令後者有壓力。


標題:功利式學習 港孩閱讀風氣遜台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府早年大力宣傳「求學不是求分數」,惟本港家長要求子女成績高分的觀念根深柢固。一項調查發現,本港兒童閱讀風氣遜於台、日兩地,只有近百分之六香港兒童每月閱讀逾十本書以上,遠低於台、日分別逾三成及四成。

三地兒童傾向看漫畫
晉峰青年商會於一月至五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一千三百八十二位六至十五歲來自港、日、台三地的兒童。結果發現,港童不但閱讀風氣未及台、日,參加徵文比賽也只有近一成二,也遠低於台灣及日本分別有逾五成及三成五。不過,三地兒童均傾向閱讀漫畫,少翻閱文學作品,其中香港更只有一成三兒童閱讀小說,反映兒童偏向透過淺白圖畫吸取資訊,較少咀嚼文字。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表示,閱讀及寫作習慣對兒童成長十分重要,惟本港兒童閱讀風氣表現差強人意,相信與家長教育功利化有關,過分着重成績分數,將閱讀視為次要,忽略其長遠好處,「家長只睇重短暫效果,有時間都叫仔女溫書,但默書拎高分唔代表佢語文能力高。」他又指出,兒童偏愛閱讀漫畫是自然現象,「簡單圖案吸引啲,趣味性多啲。」

20150623 - 單親母北上 兒獨留家三日

標題:單親母北上 兒獨留家三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單親媽媽回內地探親,疑獨留十歲仔在家三日。一名姓黃(四十歲)單親母親,在上星期五起回內地探親三天,疑未帶同姓陳(十歲)兒子同行,留他獨自在大埔太和邨寓所,給了他一些錢使用。

據悉,男童在母親離家期間,曾到社區中心玩耍,中心姓何(廿九歲)女社工與其傾談時,得悉有人疑獨留兒童在家,認為事態嚴重,隨即報警,警方經初步調查後,將涉嫌與案有關已返港的婦人拘捕,並安排案中男童到醫院檢查,初步無表面傷痕,案件暫列虐兒,由大埔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消息稱,有人早年與丈夫離異,其後獨力撫養兒子。

20150623 - 車尾箱鎖子 父認虐兒判感化

標題:車尾箱鎖子 父認虐兒判感化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任職汽車維修員的56歲父親,今年3月13日偕前妻及7歲兒子到油塘晚膳,其間兒子獨自往洗手間,卻「百厭」躲在父親的私家車旁,父親見他遲遲未返遂到處尋找,尋獲後一怒之下將兒子鎖入車尾箱載走,途人目睹事件報警。「非常父親」早前承認虐兒罪,昨被判一年感化,裁判官要求他聽從感化官指示,「佢叫你點教(仔)就點教(仔)」。

官:感化官叫點教就點教
辯方早前求情稱,被告前妻因工作繁忙,故一直由被告照顧兩名兒子,案發後涉事的幼子交由社署照顧,被告非常想念他。
辯方強調李案發時因為非常擔心幼子安全,心急管教下才干犯本案,並承諾以後不會再犯。
【案件編號:KTCC1768/15】

20150623 - 抑鬱婦遭夫拒復合 餵女服藥 認虐兒

標題:抑鬱婦遭夫拒復合 餵女服藥 認虐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患抑鬱的母親去年生日時,要求與已分居的丈夫復合不果,將兩粒原供成人服用的安眠藥給8歲女兒服下。她昨於東區裁判法院承認一項虐兒罪,裁判官將案押後至下月判刑,其間索取被告感化報告。

案情指出,被告因婚姻問題患上抑鬱症及失眠,獲醫生處方安眠藥。去年8月20日,被告致電丈夫要求復合不果,稱情緒低落,丈夫擔心她做傻事,遂報警,女警到被告家中揭發事件。被告其後稱記不清當時發生什麼事,以為只是給鼻敏感藥女兒服用。
辯方指出,案發當日是被告生日,因求與夫復合不遂,繼而大量飲酒,並服下3粒安眠藥,其間「不小心」把兩粒安眠藥給女兒服用。辯方求情稱,被告女兒去年9月已被頒保護令,現與外婆同住,被告堅持每天與女兒一同吃飯,顯示被告疼愛女兒,加上女兒亦常致電母親訴說心事,故相信被告當日只是一時不開心才作出愚蠢行為。裁判官多次質疑辯方「不小心」的說法,斥被告所為後果可大可小,慶幸醫療證供顯示女童無大礙。裁判官將案件押後至7月13日判刑,等候被告感化報告。
【案件編號:ESCC673/15】

20150622 - 10%爸爸放工時子女已睡

標題:10%爸爸放工時子女已睡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是父親節,不少子女都會與父親共聚天倫,但有調查發現在職男士工時過長影響家庭生活,令父親與家人關係疏離,甚至出現爭執,影響家庭和諧。團體促請特首履行承諾,盡快立法訂定標準工時,保障打工仔照顧家庭的需要。

逾半溝通少於15分鐘
職工盟訪問了113名南區小學生,發現逾3成受訪者的父親在過去一星期平均要在晚上8時後才會回家,超過一成更在受訪學生睡覺時仍未回家。

此外,街工則對約300名太太以及子女進行調查,發現逾半父親每日未有與子女或妻子溝通超過15分鐘,逾4成受訪者則認為工時長導致家人關係變得疏離。
任職酒店中廚的董先生一星期需工作6天,每天工作時間由早上10時起至晚上10時半至12點不等。

董先生表示,工時太長令他與兩名兒子關係疏離,一天談話更不足10句,「一日傾唔到幾多句,10句都冇」。即使昨日是父親節,董先生亦沒抱予厚望家人會與他慶祝,「我生日都唔會慶祝,佢哋撳電話上網,今晚都唔會同我出去食飯啦」。
另一位任職廚師的陳先生,每天12點上班,工時由10至12個小時不等,他說下班回家兩名兒子已睡覺,根本沒有時間與兒子溝通,亦被埋怨為何沒有時間陪伴,「聽到個仔問點解爸爸成日唔同我玩,真係好心酸」。

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批評,標準工時委員會提議只保障月入1.5萬元以下僱員是「收買家庭幸福」,他促請特首梁振英履行競選承諾,盡快立法保障僱員平衡工作和照顧家庭。
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認為,政府應該盡快訂立標準工時於每周44小時以內,以及將勞工假期由12日增至與公眾假期看齊的17日,令僱員可以有更多時間與子女相處。

20150621 - 調查:與子女溝通 75%父親每日不足半個鐘

標題:調查:與子女溝通 75%父親每日不足半個鐘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日是一年一度父親節,一項調查發現,七成半受訪爸爸表示每天只有少於三十分鐘與子女或家人溝通,部分甚至沒有時間溝通,較去年的同類調查上升百分之七。

調查機構指,不少受訪者認為好爸爸應有足夠時間陪伴家人,但是卻因工時太長未能做到,有近四成受訪者自認並非好爸爸,建議當局將勞工假期增至十七日與公眾假期看齊,保障男性基層勞工的家庭生活。

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於本月初訪問八百一十四名爸爸,當中七成二受訪者指生活有壓力,較去年輕微下跌百分之二,近四成受訪者指壓力主要來自經濟、工作,三成人指壓力來自健康問題。逾三成受訪者每天須工作十小時或以上。逾六成受訪者認為好爸爸應有時間陪家人及能與子女溝通,但三成九認為自己並非好爸爸。

促增勞工假助親子關係
負責調查的工聯會東區區議員何毅淦指,政府近年不斷提倡家庭友善政策,但卻容許勞工假期少於公眾假期,並不公平,令不少爸爸於公眾假期也要繼續工作,影響勞工階層的家庭和諧,又指調查發現逾半受訪者認為,將勞工假期增至十七日與公眾假期看齊,有助他們與家人樂享天倫。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及郭偉強則指,當局的支援政策一向「重女輕男」,建議當局增設男士支援熱線及輔導課程,協助男士面對困難。

20150619 - 教院研兒童發展多傾談提升執行力

標題:教院研兒童發展多傾談提升執行力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梁,香港教育學院昨日起一連兩日,與二百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出席優質兒童教育國際研討會。有份參與的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學者表示,其研究結果顯示兒童的執行能力、社經背景,以及認知語言能力,對於兒童早期閱讀和數學能力發展極重要,建議教師和家長多以傾談和遊戲方式,啟發學童的執行能力。

  優質兒童教育國際研討會昨日由教院校長張仁良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黎陳芷娟主持開幕禮, 在一連兩日的研討會中,大會將舉行四場主題演講、一場座談會、一場講座、三場工作坊及以二十二場論文演講,來自世界各地逾百位學者將在會上發表他們在優質兒童教育領域方面的實證研究。

首天的研討會上,教院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鍾杰華發表了本地的研究,探討不同社經背景、認知語言能力和兒童學業成績的關係。

  他表示,兩年前開始追蹤研究一百九十九名幼稚園K2學生,了解他們學習中文和數學的能力。「結果發現,社經背景較低的小朋友在認知語言能力、口語互動能力及學業成績表現較低,而兒童的執行能力和和口語互動能力,與數學有直接的關係,同時間接通過語音意識影響閱讀能力。」

  鍾杰華指,從研究中可見,學童的執行能力包括行為抑制能力、組織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以及來自不同的社經背景與認知語言能力,對於他們早期閱讀和數學能力發展極為重要。他建議,幼稚園教師和家長可在教育學童時,多以傾談和遊戲形式,啟發學童的執行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閱讀和數學能力。

  此外,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Claire Hughes,在研究會上分享了她早前進行的一項跨文化大型研究成果。她提出了一個新模式,指出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其父母的角色有莫大的關係,而幼童在預備入學的過程中,家庭的角色亦相當重要。

  赫爾辛基大學教師教育學系教授Lasse Lipponen,則發表一份在在芬蘭進行的研究,探討教學法文獻如何有助了解兒童的經驗和觀點,以及應如何融入幼稚園的日常教學中。

  至於今日研討會的會議環節,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劉麗薇將會探討如何落實質素保證,以及評估不同幼兒學習模式的效果。多名來自英國、內地及阿根廷學者,亦會在專題座談會上,就優質兒童課程進入深入的討論。

20150619 - 副校長辭職 全力照顧兩自閉兒

標題:副校長辭職 全力照顧兩自閉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四十歲的林偉邦曾是中學副校長,兩年多前突然辭職,改為從事上班時間彈性較大的理財顧問,為的是照顧兩名患有自閉症的兒子。放棄高薪厚薪,幾乎將全副心思花在兩子身上,他聲言為人父母者絕不後悔。

執教鞭多年的林偉邦說,桃李滿門,曾有自信「生咩類型嘅仔都識得教」,更希望培育兒子將來成為無國界醫生,想不到十年前來到他身邊的,卻是患自閉及中度弱智的大兒子。他坦言初時感無奈,「簡單動作如舉起左手,都至少用兩個月時間訓練佢。」到他與太太稍適應生活走出谷底,才知「低處未算低」,三年多前他察覺當時兩歲的小兒子說話能力發展遲緩,評估顯示他也有自閉傾向。

「見佢哋進步已是最好回饋」
想到日後須以雙倍時間及心力照顧兒子,林毅然作出辭職決定,他指現時除了睡覺和工作外,無時無刻也為教導兩子費神,「就算唔係教緊佢哋嘢,都要編製定一啲特別教材。」他更在家中設置鞦韆和安全地蓆,冀改善兒子的感官系統失調情況。「見到佢哋一日比一日進步,已經係最好嘅回饋、開心的來源」,林說時面露喜悅之情。雖然轉行後收入大減三分之二,但為了令兩子將來有獨立能力,他不言悔。


標題:副校長辭職湊仔 盼自閉兒多爭吵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兄弟爭吵本是平常,父母都希望子女可和諧共處,但育有一自閉及有自閉傾向兒子的爸爸,看着從不爭吵的兩兒,卻盼他們多點爭執。這名爸爸更放棄高薪厚職,不做副校長,改做彈性上班的保險經紀,騰空時間「湊仔」。父親節在即,他也不求回報,只盼孩子能一天天進步。

一確診一有自閉傾向 兩子零交流
原在中學任副校長的林偉邦,育有10歲及5歲半兒子,分別被診斷有自閉症和自閉症傾向。他笑說兩子之間零交流,即使小兒子有時會頑皮與大兒子爭玩具和鞦韆,後者也只是一聲不吭地讓給弟弟,這令他有時會希望兩子能有多些摩擦。
林偉邦的長子思源幼時常有重複行為、言語遲緩,並逃避與人眼神接觸,兩歲確診自閉症和中度智障。幼子思恆亦有類似徵狀,不與他人說話,甚至在幼兒園上學4個月,老師才發現他懂得說話,評估後發現有自閉症傾向。

「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
面對長子患自閉症,林爸爸說很難接受,連幼子都出現自閉症傾向,更感挑戰一浪接一浪,低處未算低。同樣為教師的太太更在那時因太投入照顧兒子,一度患上情緒病。為減輕太太的壓力,林爸爸兩年前毅然辭去教職,轉任工時較彈性的保險從業員,方便照料兒子。
教導兒子的工作極為艱辛,林偉邦說:「除了睡覺,都是在教仔。」自閉兒童的理解能力較同齡孩子弱,明白問題與指示對他們來說是複雜過程,少點耐性也不行。林以「舉起左手」這指令為例,他要逐一重複教導他們何為「舉」、「起」、「左」、「手」,每個詞彙、動作都要慢慢逐少逐少灌輸,一個指令往往要花以月計的時間。

儘管勞心勞力,但當思源和思恆首次喊爸爸,那份喜悅難以形容。林偉邦最難忘長子思源7歲時,曾端水給他,還說了聲:「爸爸喝茶。」那是這麼多年來僅有的一次,但林談及時仍一臉自豪與興奮。這簡單舉動更讓他明白只要給多點時間,兒子同樣能有出色表現。
放棄教席令林爸爸失去三分之二收入,經濟上吃力,卻換來更多時間陪伴兒子。父親節臨近,他不期望孩子給他什麼驚喜,只要能看到他們一天天進步,已是很大祝福。


標題:好爸爸犧牲事業照顧自閉症子女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確診自閉症個案數字持續上升,教育局最新數字顯示,本學年於普通學校就讀的自閉症學生人數高達五千人,四年內增加約一倍。有育有患中度弱智及自閉症子女的父親,甘願放棄高薪厚職,投放更多時間照顧子女,但過程困難重重,希望政府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為協助自閉症學童融入主流學習,《施政報告》連續兩年增加基本學習支援津貼,包括向取錄特教生的主流學校提供資助。育有兩子的林偉邦是中學副校長,但在大兒子思源兩歲確診中度弱智及患自閉症後,與同屬中學教師的妻子商量後,決定辭去已任職十六年的教席,轉職保險從業員,專心照顧兒子,期望兒子最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起初以為他學習進度比較緩慢,確診後心情直墮谷底。」他更坦言曾與太太編織兒子的未來,希望他可成為無國界醫生,豈料天不從人願。

  林偉邦稱,小兒子出生後,被診斷有自閉症傾向,面對兩名同樣需要額外照顧的兒子,他坦言困難重重,訓練工作一點也不輕鬆,例如要花上數月時間才能學會一個新動作,但亦有感動一刻,「有一天我回到家中,見他雙手捧茶杯,恭恭敬敬地走過來,叫『爸爸飲茶』。」現時十歲的思源於特殊學校就讀四年級。

  另一位同樣為一對患自閉症子女而犧牲事業的劉先生,由建築師轉職健康顧問,他的兒子今年廿三歲,現職倉務員,回憶兒子三歲時被評定患上自閉症,但仍於主流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兒子的視覺學習能力較強,年幼時每天為他寫繪本日記,幫助他學習。」劉先生稱,兒子最後更成功衝破障礙,完成專業教育學院的互聯網及多媒體工程高級文憑課程,並考獲八級鋼琴。他形容兩父子現在的關係非常親密,「大兒子現在還會坐在我的膝蓋上,其他父母『恨都恨不到』。」

  對於政府近年加強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林偉邦和劉先生都表示歡迎,但期望政府可以再增加師資及縮減相關幼兒中心服務的輪候時間。

  父親節將至,兩位父親都希望子女能快樂成長。林偉邦直言不怕子女「輸在起跑上,但求他們可以獨立生活。」

20150618 - 母日做20小時 令子常缺課 承認虐兒 盼撤保護令與孩子團聚

標題:母日做20小時 令子常缺課 承認虐兒 盼撤保護令與孩子團聚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26歲單親母日打兩份工維持家計,工作時間朝七晚三,沒空送就讀小一的兒子上學,令其出席率奇差,3個月僅上學15天,更試過曠課整個月。社工家訪時發現男童住所內有10多隻貓狗,認為衞生環境差劣。警方接報以虐兒罪拘控其母親。
記者:戴國輝 陸羽平

任職女侍應的被告昨承認虐兒罪,她與母親、胞妹及7歲兒子同住。兒子去年9月念小一,校方發現他的出席率很差,9月上學11日,10月則上學4天,11月更從沒上課。
防止虐待兒童會接手處理個案,派社工向被告住所家訪。社工發現住所環境惡劣,內有一隻狗及15至20隻貓,雪櫃更有發霉食物。社工將男童送院,證實他沒有受傷,而警方則接報拘捕被告。被告在警誡下表示身為經濟支柱,需打兩份工,每日由早上7時工作至翌日凌晨3時,實在沒空送兒子上學。

辯方求情時指出,被告的前夫在男童3歲時拋棄她兩母子,她須打兩份工來幫補家計,猶幸她已結束打兩份工的生活,現僅任侍應,情況大為改善。
辯方指被告一名開設「貓Cafe」的友人在案發前結業,將所有貓交由愛貓的被告託管,現在大部份貓隻已交還友人,被告僅撫養當中數隻。社工在雪櫃發現的發霉食物,其實是由愛弄甜品的被告胞妹留下,雪櫃現已打掃一新。

被告母指孫異常賴床
辯方強調,被告兒子身體沒有受傷,只是沒有上學,社署案發後向法庭申請保護令,兒子暫託於兒童之家,令原來朝夕相處的兩母子,變成被告每周只可探望兒子兩次,對她已是大懲罰,她希望最終能與兒子團聚。裁判官索閱感化官等報告,准她保釋至下月2日判刑。
被告母親昨受訪時透露外孫異常賴床,因不能及時叫醒他才導致缺課。外孫曾向被告表示在兒童之家過得不開心,很想回家。
她形容被告十分痛錫兒子,兒子被送院後亦有前往探望,當初辛苦打工是希望賺多點錢,讓兒子將來過美好幸福生活。
案件編號:KCCC2013/15


標題:子3個月上課15天 「三職」單親母認虐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生於單親家庭的7歲小一男生,去年9月至11月間被校方發現僅上課15天,學校派教師及社工家訪,發現男生家中衛生惡劣,不但養了1隻狗和約20隻貓,雪櫃內的食物更發霉變壞。男生的26歲母親聲稱每日需「朝七朝三」打兩份工,沒時間照顧兒子和送他上學。她昨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承認一項虐兒罪,獲准保釋候判。

養20貓1狗 雪櫃食物變壞
裁判官將案押後至7月2日判刑,其間索取被告的感化和社會服務令報告。案情指出,事主案發時與被告、祖母(46歲)及姨母(17歲)同住。事主去年9月升讀小一,校方後來發現他出席率甚低,9月至10月只分別上課11天及4天,11月更沒有上課,遂把個案轉介至防止虐待兒童會。該會派社工聯同老師家訪,終揭發事件。

辯方昨求情時稱,事主父親在兒子3歲時便離家出走,身兼父職的被告是家庭經濟支柱。她現時已找到新工作,工作時間為下午1時至晚上11時,月入約1.5萬元,有時間照顧兒子。辯方透露事主現時正接受為期18個月的照顧保護令,暫住兒童之家,被告每周有5天見不到兒子,已受到很大教訓,希望能在保護令完結後接兒子回家同住。

辯方又解釋,案發時家中的貓是被告開咖啡店的朋友所有,因咖啡店結業才由被告暫時託管,大部分貓現已被送走,但因被告是愛貓之人,故仍有3隻貓留在家中。辯方續稱,被告的胞妹喜歡弄甜品,經常霸佔雪櫃,才令雪櫃裏出現朱古力的痕迹。
【案件編號:KCCC2013/15】

20150618 - 沙田擬增百個幼兒中心名額

標題:沙田擬增百個幼兒中心名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雙職家庭對學前資助託兒服務及長全日制幼稚園需求殷切,但名額長期供不應求,部分地區情況嚴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一七年將在沙田區增加約一百個為三歲以下幼兒而設的獨立幼兒中心名額;一五年起,增加部分地區的幼兒中心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延長時間服務」名額,由現時約一千二百個增加至最多六千二百個。

  張建宗指,為支援婦女兼顧家庭和工作,政府計畫加強託兒服務,包括服務質素、服務名額及時間;新學年起,將進一步提供資源予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及提供「延長時間服務」及「暫託幼兒服務」的單位。他又指,現時在觀塘及黃大仙,幼兒中心分別提供六百四十二及四百一十個名額,強調該兩區整體託兒服務尚有一定餘額。

20150617 - 幼兒閱讀研究:非愈多字愈好

標題:幼兒閱讀研究:非愈多字愈好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學院亞洲家庭研究小組在社交網站引述外國研究稱,比起看文字為主的「文字書」,孩子閱讀佈滿圖畫的「圖畫書」時,說話次數更頻密,內容亦包含更多不同詞彙,且更多出現擴展交談(extended discourse),即是更容易從故事中延展出新話題。

看圖畫書 說話詞彙更多
亞洲家庭研究小組引用的美國馬里蘭大學學者研究,拜訪了33個家庭,記錄每個家庭閱讀不同書籍時的談話,發現幼兒閱讀並非愈多字愈好,看圖畫書時,幼兒說話次數更多,且包含更多不同詞彙。

預測故事發展 訓練閱讀說話
小組提醒家長,與孩子看圖書時最重要是令孩子投入,家長可將故事內容與日常生活連繫起來,如發問「嗱,如果大灰狼叫你畀佢入屋企,你會點做呀?」,或引導孩子預測故事發展,還可幫助孩子邊看書邊理解新詞彙,既可令他們投入閱讀,亦讓他們答問題時練習說話技巧。

20150616 - 飲奶後與母睡 男嬰猝死

標題:飲奶後與母睡 男嬰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一名8個月大男嬰,昨晨飲奶後與母同睡,至早上被發現昏迷床上,家人報警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相信事件並無可疑,死因仍有待驗屍確定。這是繼上周二連續發生兩宗釀一死一命危嬰兒事故後,再有嬰兒懷疑因飲奶問題猝死,事件值得關注。
猝死男嬰8個月大姓張,與家人居於天水圍天恆邨恆輝樓一單位。昨晨6時許,其母起床後,發現男嬰於床上昏迷,立即叫喚家人報警。救護員將男嬰送院搶救,惜終告不治。家人得悉噩耗,傷心痛哭。據了解,昨晨其母為男嬰餵奶後,一同於床上休息,其母有為他蓋被,但無蓋過頭。

嬰兒事故頻生,上周二,在6小時內有兩名初生嬰兒因餵奶嗆喉出事,其中一名7日大英籍初生嬰兒送院不治;另一名未滿月男嬰在餵哺期間突然昏迷,目前仍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嚴重。


標題:與父母同牀 8月大男嬰猝死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天恆邨發生嬰兒猝死事件,一個與父母同牀的8個月大男嬰,昨晨被家人發現昏迷不醒,送院不治。警方暫列作「有人暈倒-送院後死亡」案處理,死因有待剖屍確定。

據悉,猝死男嬰姓張,與父母、兩歲胞姊及祖父祖母一家六口同住天恆邨恆輝樓一單位。消息稱,前晚深夜母親為嬰兒餵奶後,將嬰兒置放大牀與父母同睡,其間亦為嬰兒蓋被。至昨晨6時許,母親起牀查看嬰兒情况時,赫然發現他昏迷無呼吸,大驚通知家人,由59歲家翁報警,但男嬰送院搶救後不治。警員初步認為案件無可疑,將男嬰25歲父親及23歲母親帶署助查。

地方狹窄可嬰兒籃代牀
家庭專科醫生關嘉美指出,初生嬰兒不宜與大人同牀睡覺,一旦大人熟睡翻身不慎壓住嬰兒,或不小心觸動被鋪蓋過嬰兒頭部,因嬰兒太幼小無能力掙扎及呼救,是非常危險的事。她建議父母若家居環境狹窄無法擺放嬰兒牀,可購買嬰兒籃當牀,擺放地上讓嬰兒睡覺,免生意外。此外,嬰兒應使用「疏窿」透氣的嬰兒被,即使蓋過頭部仍能呼吸,或者讓嬰兒穿著背心褸代替蓋被。

20150615 - 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標題:幼園「假遊戲」教學 削弱應變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研究發現,受傳統教學的幼稚園學生,面對同學搶玩具等欺凌時,多達一成七「零反應」甚至眼泛淚光,男較女更甚,易成為被欺凌的一群,較遊戲教學幼稚園學生高出十三個百分點。學者分析指傳統幼園學童大多「坐定定」單向接收知識,或透過串字等「假遊戲」催谷學習,令他們欠自主學習,應變力相對減弱。

遇欺凌零反應 男生更差
香港教育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一三年十月起,個案研究兩間分別以傳統學術及抄寫的「A學校」,以及遊戲活動教學的「B學校」的幼稚園,共六十名四歲至五歲兒童接受追蹤研究的學習自主。研究員以十六個在幼稚園經常發生的情景為例訪問,包括「如有小朋友唔同你玩,你會點」、「如有同學過來搶你的玩具,你會點」等。

受訪學童的答案綜合為「堅持己見」、「參與協商」、「抽離」、「順應」及「不知道」五大類。結果發現,「A學校」近三成六學童願意「參與協商」,但竟有高達一成七說「不知道」,男生佔兩成三,遠高於女生的百分之八,亦以不懂處理朋輩相處問題的佔大多數。鄭佩華分析,回答「不知道」屬最差勁,反映學童不懂處理問題,最易成被欺凌對象。

反觀「B學校」有四成一學童願意「參與協商」,部分更懂得提出反建議如「不如輪住玩,我玩完,再輪到你玩」,只得近百分之四表示「不知道」。

鄭佩華說,本港有約七成幼稚園屬「A學校」的傳統學習,「遊戲」則只是串字遊戲、抽閃卡的讀字遊戲等「假遊戲」,最重要為升讀名校小學鋪路,令小朋友之間欠缺溝通和一起玩樂的機會,反而窒礙了學童的自主性。


標題:學術型幼園易製「唔知點算童」學者﹕培養自主黃金期 應讓孩子「真遊戲」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階段常「坐定定」讀書可能窒礙幼兒發展自主能力,教育學院利用源自芬蘭的國際測試,分析30名學術型及30名遊戲型幼園生如何處理社交矛盾,結果部分港生出現芬蘭測試中從沒見過的情况——完全不懂得處理社交矛盾,還焦慮得「眼濕濕」,當中學術型幼稚園的幼童「唔知點算」比率,為遊戲型幼園的4.4倍,反映前者自主力較低。負責研究的學者指出,5歲前是培養孩子自主能力的黃金期,建議多讓幼童參與「真遊戲」。

遇社交衝突 不懂處理「眼濕濕」
參與研究的4至5歲幼童來自兩間幼園,每人須回答16個社交衝突題,如「老師叫你收拾玩具,但你不想收拾,怎麼辦?」再將兩間幼園分別得到的480個答案分4類,包括參與協商、順應、堅持己見及抽離(見圖)。其中參與協商型不順應環境,但會思考策略達到目的, 如要求老師「畀我玩多陣」,反映自主力強;「抽離型」則接受環境卻不調整心態,如被要求收拾玩具時決定離開,自主力最低。

芬蘭測試 港獨現「唔知」型
負責研究的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鄭佩華表示,此研究方法來自芬蘭,芬蘭學童的答案均可歸為上述4類,但香港出現第5類:部分幼童完全沒反應,呆望研究員,若重複問題,便眼泛淚光,接着情緒波動地說「我唔知呀」。
兩間幼園學生答常規4種答案的比例都相若,但學術型幼園有16.7%,即80個答案屬「唔知」,是遊戲型幼園的4.4倍,遊戲型幼園有3.8%,即18個答案屬此類。 鄭認為「唔知」類反映幼童自主力較「抽離型」更差,因「抽離代表小朋友至少經過思考,作出決定,唔知代表他們甚至不會思考」。

「唔知」比率 學術型幼園高4.4倍
鄭佩華表示,研究中的學術型幼園為助孩子應付銜接小一學業的壓力,更注重教學成效, 學生每日上課學習中英文及數字,要「坐定定」, 每日僅15分鐘自由活動,玩的多是以學習為目的的「假遊戲」(見另稿)。相反,遊戲型幼園的課程設計全圍繞學生興趣,課堂更放鬆,例如學童下雨後去花園散步, 因對蝸牛爬行速度慢產生興趣,便將蝸牛帶回幼園飼養,有學生又將家中烏龜帶來學校,舉行「龜牛賽跑 」。教師教廢物回收內容時,有人發現敲擊不同罐子發出的聲響不同,學生於是便將空罐子變為簡易樂器 。


標題:教院:幼園遊戲教學提升社交解難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不少幼稚園標榜遊戲學習為主,香港教育學院兒童研究與創新中心的研究發現,本港幼稚園過於集中學習內容,忽略幼童自主與遊戲感,比較兩所分別以傳統及遊戲教學幼稚園,發現前者幼童在遇到社交難題時,尤其涉及同齡兒童的衝突,往往不知所措,中心總監鄭佩華擔心這些學童易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教院兒童研究及創新中心總監鄭佩華的團隊,最近進行一項「遊戲解難及社交學習」的研究,比較兩所同樣參加學券計畫,學童家庭背景相若,但教學模式分別以傳統學術及遊戲課程的幼稚園,研究人員以漫畫方式列出十六種社交情景,訪問兩所幼稚園學生反應。

  結果發現,以遊戲課程為主幼稚園的學童,無論在堅持己見、參與協商、抽離與順應環境的能力,均較傳統學術為主的幼稚園學童高,其中參與協商一項最為顯著。至於學術為主幼稚園學童面對社交難題時,往往無從入手,比例較遊戲課程為主幼稚園的學童高近一成三。鄭佩華指,尤其是涉及「同學不跟你玩,你會怎樣」等同儕相處的問題,學童往往無法反應,「反而幼稚園若是遊戲為主,幼童會傾向協商,例如游說同學『一齊玩會開心些』、『你玩完到我玩』等。」

  鄭佩華解釋,遊戲為主的幼稚園課程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因過程多涉學童之間的互動,對提升學童自信心與執行力有正面影響,「遊戲過程經過不斷反思,長遠對他們學習更好。」反觀傳統學術為主幼稚園,學童之間對話與互動機會少,「無機會提升他們的衝突管理能力,最終令他們不懂得處理,加上很多時是老師『話事』,學生『主意』的機會少,均影響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她坦言這類學童不懂得處理同儕的社交難題,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

  雖然《學前教育課程指引》規定幼稚園以遊戲為策略,但鄭佩華指不少只屬教師主導的「假遊戲」,「比如完成砌圖與抽閃卡,只為練習串字。」她指「真遊戲」需要學生自主與親身體驗,更強調有持續的遊戲感與好奇心,例如有幼稚園安排學生在雨後到花園觀察,學童把蝸牛帶返幼稚園飼養,甚至有學生把家中飼養的龜帶返校園跟蝸牛比賽,但她坦言礙於升小銜接,如芬蘭等「國際標準」的「真遊戲」本港幼稚園不多。

20150615 - 港爸趨溫和 未改親子疏離

標題:港爸趨溫和 未改親子疏離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嚴父慈母」的傳統家庭形象近年漸漸改變,出現了不少嚴厲管教子女的「虎媽」及溫和的「貓爸」,但慈父與子女的關係亦未必特別良好。家庭議會一項研究顯示,只有四成八受訪學生表示會主動向父親分享感受;表示會向母親分享感受的則有六成五。該會指父親角色受傳統觀念限制較少參與管教,故與子女關係較疏離。

研究於二○○九年開展,在全港隨機抽樣三千三百名來自廿八間中學的學生,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六年追蹤研究。結果發現,只有近四成九受訪學生的父親會主動了解其在學校的情況,較母親少近三十個百分點;四成八受訪學生表示,會主動向父親分享感受;惟主動向母親分享感受的有六成五。

負責研究的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解釋,一般父親都忙於工作,且受傳統觀念限制,認為「教仔都係女人做」,在家中的角色逐漸「隱形」,故相對母親,與子女關係較疏離。

為了加強父親參與管教,「DADs網絡」創辦人哈永安與六間學校包括幼稚園、小學及中學合作,協辦活動鼓勵父親與子女一起參與。


標題:「隱形慈父」與子女關係疏離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母親管教子女愈趨嚴厲,不少父親礙於工作時間長,將教育重擔交妻子,化身「隱形慈父」。調查發現,父親在教育子女時較母親慈祥,但同時與子女關係疏離,彼此較少分享感受。調查機構憂慮,缺乏父親管教的子女在學習、操守及情緒控制方面較遜色,建議父親多參與學校活動,關注子女學業及社交生活。

家庭議會主席、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座教授石丹理與調查團隊自二○○九年起,連續六年追蹤廿八所中學共三千三百名學生,要求他們每年回答同一份問卷,以了解六年間接受父母管教的感受。

結果顯示,在六年中學生涯中,父親在控制子女心理、行為,以及與子女關係上得分均較母親低。以中一時期為例,僅五成半受訪者指父親清楚知悉其校內情況,認為母親了解者則有逾八成;又僅得四成七學生表示父親主動了解其交友情況,較母親少二成六。

另外,近五成受訪者稱不會主動告訴父親生活瑣事或分享感受,而不願與母親溝通者僅得三成。調查結果反映,疏於管教子女的「貓爸」雖然不打罵孩子,惟存在感低,形象不討好。反觀「虎媽」雖嚴厲,但由於更願意花時間照顧及與子女聊天,故親子關係更融洽。

家庭議會主席石丹理直指,「養不教父之過」已不適用現今社會,父親礙於工作忙碌,甚少主動關心子女生活,加上不懂表達對兒女的愛,再增父子間隔閡。不過,本地及國外研究均指出,父親的指導和陪伴是孩子取得學業成績及維持心理健康的關鍵。他建議為人父親反思與子女關係,並增強對子女的行為管制,如定期檢查功課、查問校內表現及交友情況等,亦要撥冗參與子女的學校活動,不能將管教責任推予妻子。

深培中英文幼稚園校長黃月麗坦言,日常接送放學的家長以母親為主,有學生甚至反映父親在家只看報及玩電腦,顯示父親與子女溝通不足,憂慮父母會因管教模式不一而爭吵,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20150613 - 團體轟幼教報告無正視全日制需要

標題:團體轟幼教報告無正視全日制需要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免費教育的具體方案現正進行公眾諮詢,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以及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均認為,報告沒有正視全日制幼稚園的需要,欠缺對幼稚園教育的長遠規劃。何漢權期望,教育局負責幼稚園政策的官員不要就此而滿足,令幼教的發展停滯不前。

袁慧筠出席一個網上電台節目時表示,報告其中一個大問題,就是政府認為半日制的幼稚園教育已經足夠,忽視了家長對全日制幼教的龐大需求,認為政府沒有積極做好規劃。出席同一節目的何漢權亦認為,辦學團體願意投放更多時間去開辦全日制幼稚園,但政府並沒有投放適當的資源協助,做法並不公道。

袁慧筠又批評,報告在幼稚園教師專業化的落墨很少,只稱長遠會繼續發展幼師學位化。她質疑政府一方面希望提升幼教質素,另一方面又不為此承擔,改善學位幼師的薪酬待遇。何漢權認為,如果設立薪級表逐年遞升的話,可令幼師有明確的晉升階梯。他又指,報告只定出幼師的薪酬上下限與中位數,最終仍由校長或校監決定薪酬,擔心會因此出現校園政治。

何漢權坦言,自己作為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轄下一個小組成員,成員都認為設立幼師薪級表、正視全日制幼稚園,以及制定學位幼師比例三項訴求都相當合理,並且配合時代發展,不明白委員會為何沒有採納,對此感到有點心灰意冷。但他指,報告帶出社會對幼稚園教育的全民正視,因此他期望教育局幼稚園政策的決策官員,不能就此而停滯不前,應多與社會各界溝通,不斷改進幼稚園教育。

20150613 - 鞋抽打9歲子 單親父還柙

標題:鞋抽打9歲子 單親父還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失婚無業漢獨力照顧患有過度活躍症的9歲兒子,因發現兒子在學校及住所內偷東西,8日內兩度用鞋抽打兒子臀部及右腳,學校社工發現瘀傷後揭發案件。無業漢昨解釋想教好兒子,但一時衝動,不能控制情緒才犯案。
36歲被告昨在觀塘裁判法院承認兩項虐兒罪,指他於今年4月25日及5月2日在住所打兒被捕,他在警誡下指兒子頑皮才打他。辯方指被告於2006年與妻子離異,3年前曾打兒子留有案底。校方指兒子經醫生診斷後證實患上過度活躍症,被告現仍照顧兒子,他承諾會努力做個好父親。裁判官索閱被告的背景及心理報告,還柙他至本月26日判刑。
案件編號:KTCC2794/15


標題:法庭:鞋抽打九歲兒 單親父還押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獨力管教患有過度活躍症兒子的單親父,在承受學校要求他為子轉校的壓力後,再得悉兒子涉嫌偷竊,兩度情緒失控以「鞋抽」責打就讀小四的九歲大兒子。他昨於觀塘法院承認兩項虐兒罪,還押至六月廿六日,待索閱背景及心理報告後才判刑。

事主證患過度活躍症
卅六歲被告於三年前已因打子而被判緩刑。辯方律師昨稱,被告自上次犯案後,已努力做好父親一職,被告得知事主涉嫌在學校及家中偷竊,情緒失控下才犯下本案。律師續指,學校雖曾替事主進行測試,但只告訴被告事主專注力不足,並無給予其他的建議或跟進,更向被告施壓,想被告安排事主轉校。醫院為事主進行測試後,被告才知事主患上過度活躍症,事主在服藥後情況已轉穩定。

案情指,被告於○六年離婚後與兒子同住,學校社工於五月五日發現事主右腳有瘀傷,事主在詢問下透露被告先後在四月廿五日及五月二日於家中以「鞋抽」責打右腳及臀部,警方其後拘捕被告。

案件編號:KTCC 2794/2015

20150613 - 爬窗花穿過氣窗失足 3歲女8樓飛墮亡

標題:爬窗花穿過氣窗失足 3歲女8樓飛墮亡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前天剛剛3歲生日的壽星女,昨日與9個月大的胞妹在深水埗家中午睡期間,外婆趁空走出走廊晾衫,豈料就在這短短幾分鐘之間,疑女童睡醒在房間攀爬窗花嬉戲,結果意外穿過氣窗失足由8樓飛墮而下。外婆聽聲揭發悲劇奔落樓查看,見到外孫伏在簷篷上奄奄一息,消防員及後到場將女童救下送院,惟已證實不治。外婆崩潰自責:「我個孫呀!」事後因激動不適送院治理。
記者:周鴻熙 溫瑞麟

墮樓慘死女童劉鎧澄,與33歲父親、29歲母親及9個月大胞妹同住青山道60號興業大樓8樓一個400方呎兩房一廳單位,屋內貼滿兩名小姊妹的可愛相片,幸福滿載。鎧澄在區內一間幼稚園上學。
消息稱,鎧澄父母均要上班,平日由印傭照顧兩女兒,昨天女傭放假,於是由剛持雙程證來港的外婆(52歲)看管。昨午4時許,外婆見兩名外孫女正在午睡,於是走出走廊晾衫,其間鎧澄醒來,疑一時貪玩攀爬窗口的窗花,豈料在窗花之上的氣窗失足跌出街外,由8樓直墮1樓簷篷。

外婆哭崩:我個孫呀
外婆聞巨響後即走入房間查看,見鎧澄不知所終,探窗查看發現鎧澄俯伏1樓簷篷上,即時抱起幼孫女,大哭大叫直奔落樓向街坊求助,由姓羅女街坊報警。消防及救護員趕抵,登上簷篷頂將鎧澄救下,當時鎧澄重傷奄奄一息,經緊急送院搶救後終告不治。
外婆目擊鎧澄慘況,當場崩潰痛哭:「我個孫呀!」在場救護員上前安慰,事後將她送院檢查,鎧澄父母接獲消息後先後趕赴醫院,但已陰陽永隔,悲痛欲絕。由於9個月大的小孫女在家中沒人照顧,警員遂將她抱往醫院交還其父母照顧。
警方其後在肇事單位調查,出事房間窗邊有一張雙人床,該窗面積3呎乘1.4呎,雖然中間位置已安裝窗花,但上面的氣窗並無窗花,懷疑鎧澄站在床上,以窗花踏腳攀上氣窗,越過6吋闊的氣窗罅隙飛墮而下,其間撞到6樓外牆冷氣機,再墮2樓簷篷反彈落1樓簷篷,簷篷頂遺下大灘鮮血,案件現由深水埗警區重案組跟進,探員事後在出事單位調查,並量度窗高度及窗花之間的距離,調查女童墮樓的確實位置。
消息稱,外婆一直愛錫這對小孫女,最近持雙程證來港探望,弄孫為樂,前日更開開心心慶祝鎧澄的3歲生日。昨日外婆在晾衫時已特意打開大門,屋內稍有動靜都能聽到作出反應,沒料鎧澄會攀上氣窗墮樓,外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意外既悲痛又內疚。


標題:窗花當梯 3歲女爬氣窗墮樓亡 走廊晾衣時出事 外婆哭崩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發生幼童墮樓死亡家居意外。一名活潑可愛、前天剛過3歲生日的女童,昨疑趁外婆在走廊晾衣時,在8樓寓所內把窗花當腳踏爬,最終從沒有窗花的頂部氣窗跌出,墮樓重傷昏迷,送院證實不治。外婆得悉孫女墮樓後嚎哭自責,情緒激動需送院留醫。警方調查後,初步認為外婆不涉疏忽,案件列有人從高處墮下處理。

墮樓3歲女童劉鎧澄,頭及身體多處重傷,在簷篷及後巷遺下血迹,被救出時仍有呼吸,但搶救後證實不治。鎧澄的52歲外婆因過度激動亦需送院,其間臥牀哀號,聞者心傷。鎧澄父母趕至醫院時得悉死訊,傷心不已。
深水埗警區刑事總督察李志雄表示,女童的外婆仍未能錄取口供,案件交深水埗重案組2隊跟進。
消息稱,鎧澄與33歲父親、29歲母親及9個月大胞妹,同住青山道60號興業大廈8樓一單位。據悉鎧澄就讀區內幼稚園,家中聘有外傭。鎧澄父母的房間有2呎高雙人牀放於窗邊,牀褥與窗邊壆位相距1呎多,牀邊窗戶裝有窗花,但頂部橫推的氣窗則沒裝窗花。

頂部氣窗無窗花
據悉,鎧澄近日身體不適,前日及昨日均請假在家休息,其外婆近日持雙程證來港探訪,而上址的外傭昨日放假,故外婆留在屋內照顧一對孫女。
昨午約4時,外婆走到屋外走廊晾衣服,鎧澄卻在房間內爬窗玩耍,疑把窗花當腳踏攀高,從沒有窗花的氣窗探頭出屋外時失衡跌出,先跌落6樓冷氣機雨擋,反彈再墮下2樓僭建簷篷,再翻落1樓簷篷重傷昏迷,頭部大量流血,鮮血沿簷篷流落後巷,血路觸目驚心。巨響驚動低座居民,發現有小童墮樓後急報警。

外婆入屋後不見鎧澄影蹤,查看後驚見孫女墮樓,立即抱同幼孫女跑落樓,其間失聲嚎哭,更一度欲爬上簷篷查看,但被街坊阻止。
鎧澄送院後,外婆亦因情緒激動需送院,幼孫女則由警員抱到醫院,其後交還到場父母照顧。

防止虐兒會籲裝窗花並上鎖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博士形容事件是家庭悲劇,並提醒家長,2至3歲兒童正處於人生探索階段,有很強好奇心及非常活潑,喜歡「爬高爬低」又不知危險,故必須做好家居安全措施,除了每個窗也要加裝窗花,最好同時上鎖,且不要在窗邊擺放梳化、上下格牀或枱椅等可協助爬高的物件,以免發生危險。


標題:攀窗花穿氣窗三歲女墮樓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發生三歲女童墮樓亡慘劇。一個三代同堂之家,勤勞慈祥的五十二歲外婆,因女兒、女婿需上班,印傭恰巧昨天放假,她獨自在家中照顧兩名年幼外孫女及做家務,忙於在屋外晾衫時顧此失彼,三歲孫女爬上床再踩窗花向上攀,因窗門上方氣窗無裝窗花,疑女童「捐」出氣窗呎半闊空隙,由八樓墮樓身亡。外婆回屋只見九個月大幼孫女,大聲呼叫「唔見咗個孫女!」她得知孫女墮樓,一度打算冒險上簷篷救孫,其後哀傷崩潰,喊到昏厥入院。

墮斃女童劉鎧澄,生前與在同一間珠寶公司任職售貨員的父親(三十三歲)、姓黃(廿九歲)母親、九個月大胞妹,以及一名印傭,住在青山道六十號興業大廈八樓一個三百呎單位。單位在一三年以二百五十萬元買入,並裝修過全屋,屋內的窗門裝有窗花,但上方闊約三呎、高約兩呎的氣窗,未有安裝窗花,方便推開通風。

父母外出工作 外傭放假
據悉,因澄澄父母返工時間長,加上妹妹又出世,聘請的印傭亦照顧吃力,小姊妹住內地的姓朱(五十二歲)外婆,為減輕女兒家中負擔,主動提出幫手湊孫,她近年持雙程證在中港兩地奔波勞碌。昨日家中印傭放假,外婆獨力照顧兩名孫女。

下午四時許,外婆忙於在門口晾曬衣服,無暇看顧澄澄一舉一動,就在這一轉身的工夫,在房間內玩耍的澄澄,疑因貪玩攀上雙人床,踏着窗花向上爬,再從推開呎半闊空隙的氣窗「捐」出,身體伸出窗外,疑失平衡跌出,飛墮大廈一樓簷篷。

街坊聞巨響 簷篷穿大洞
未幾,外婆忙完後入房,發現長孫失去蹤影,遍尋住所亦不見,遂急忙抱起幼孫離家尋找。其時,後巷一間店舖的店東驚聞巨響,走出抬頭查看,發現一樓簷篷穿了一個大洞,懷疑有人墮樓,遂告知在附近居住的姓羅女友人。羅婦登樓了解時,見到手抱幼孫的外婆坐在梯間,神情憂傷,遂上前查問,外婆激動高呼:「唔見咗個孫女!」

羅婦聞言大驚,立即攙扶外婆落樓尋孫,詎料在後巷驚見澄澄倒臥在簷篷上,奄奄一息,外婆傷心崩潰,一度哭着想爬上一樓簷篷救孫女,但屢試不果。

另一邊廂,羅婦報警求助,並代她照顧幼孫女。消防員趕至將澄澄救落地面,並由救護車送院搶救,惜仍終告不治,外婆傷心大哭,承受不了打擊,暈倒送院治理。警方其後通知澄澄父母到醫院,父母傷心欲絕,有已為人父的探員亦深感同情,調查時眼泛淚光。重案組探員在現場勘察,並量度窗花和氣窗的尺寸,相信案件無可疑。

深水埗警區刑事總督察李志雄表示,案發時該家庭的印傭放假,只得外婆與兩孫在家中,而外婆正在做家務,女童則懷疑在房內的雙人床上玩耍,再爬上無裝窗花的氣窗,該氣窗闊約三呎、高約兩呎,當時正打開約呎半的空隙,不幸墮樓。死者外婆情緒未平復,現留醫明愛醫院。警方初步調查相信,事件無可疑,暫無人被捕,若進一步調查後發現有人涉及嚴重疏忽照顧兒童,才會有拘捕行動。


標題:攀窗望街失足三歲女墮樓亡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看管幼童,一時疏忽,悲劇即生!一名前日剛度過三歲生日的女童,昨因病沒上學留在深水埗家中,適逢看管的印傭又放假,女童與胞妹交由雙程證外婆照顧,她趁外婆外出晾衣期間,疑攀窗花望街,豈料竟推開頂部沒裝窗花的氣窗時,失足由八樓直墮一樓簷篷慘死,女童外婆獲悉外孫女出事,情緒激動嚎哭,須送院留醫。

  三歲女童爬窗墮樓,魂斷八重天!慘死三歲女童劉鎧澄,與父母及年僅九個月大的胞妹壁瑩及一名印尼籍女傭,同住青山道六十號興業大樓八樓一個四百平方呎單位,鎧澄去年才入讀幼兒園,近日其五十二歲姓朱外婆,由內地持雙程證來港探望。

  據稱,由於女童父母均須上班,兩女兒日常起居由印傭負責照顧;鎧澄前日剛度過三歲生日,父母準備蛋糕為女兒慶祝生日;至昨日,鎧澄因感冒沒有上學,印傭又適逢放假,看管小姊妹的責任便落在外婆身上,事發前,壁瑩在其中一個房間睡覺,鎧澄在大廳玩耍,外婆將已清洗的衣服晾掛於門外。

  事發昨午四時許,警方接報一名姓羅女子報案,指發現一名女童疑墮樓跌在大廈後巷,消防接報到場於一樓簷篷將女童救下,送往明愛醫院證實不治,其間鎧澄的外婆發現外孫女失蹤,抱着幼孫女跑下樓趕至,獲知鎧澄出事情緒激動,聲嘶力竭不停呼叫,她事後須送院留醫。

  深水埗警區刑事總督察李志雄表示,經初步調查後,相信女童趁外婆外出晾衣時,跑入父母主人房爬上雙人牀玩耍,其後利用窗門的窗花做扶手,一直攀上頂部沒上鎖的氣窗。消息稱,女童當時疑望街景墮下,其間先撞倒六樓外牆冷氣機,再跌墮一樓簷篷頂。

  李續稱,出事房間窗戶大部分裝有窗花,唯獨頂部氣窗沒有,警方於事發大廈走廊及對面大廈視察環境,將案件暫列有人從高處墮下,正調查是否涉及疏忽照顧,不排除會採取拘捕行動,至於送院外婆因情緒激動,暫未能講述實際出事情況,案件由深水埗重案組第二隊接手。

  協助報警的街坊羅小姐透露,部分大廈的住客習慣到十一樓天台晾衫,但未知事發時,出事女童的外婆是否離家往大廈天台。對於三歲女童不幸墮樓,羅女對事件深感難過,其後更幫忙照顧死者的妹妹,好讓外婆送院檢驗。


標題:專家倡輪流照顧防範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對於有女童在外婆照顧下意外墮樓身亡,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指,長者未必有意識「行開一陣都會出事」,但總有行開行埋的時候,如有兩人輪流照顧最理想。她建議家長要多學習加強家居防範意識,如加裝窗花防悲劇發生。

家具宜遠離窗邊
兒童權利委員會副主席雷張慎佳認為,家長應盡量確保兒童時刻在視線範圍內。她希望事件中家屬不要過分自責,應尋求適當輔導和協助;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則建議將家具遠離窗邊,窗戶應安裝窗花及上鎖,窗花罅隙不應太闊,防範兒童攀爬出窗外。她指照顧幼兒要投入大量精力,長者未必有足夠體力或能力應付,須量力而為;倘若未有能力照顧,可考慮申請託兒服務。過往本港亦發生多宗兒童墮斃慘劇,2013年屯門山景邨一名3歲女童,祖父獨留她在家午睡,其間女童睡醒靠近窗口眺望家人,惟窗花未鎖好,女童失足由20樓墮下死亡。


標題:勿貪美觀 氣窗須加窗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童好奇心大活動能力高,但「零」安全意識易生意外。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三歲兒童「見到嘢就會爬,可以話完全無安全意識」,他們對任何事物皆想嘗試,但未能判斷安全與否,往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並直言:「只要小朋友識行識走,家長就一定要睇到實一實。」韓續稱年紀稍長的兒童亦可無安全意識,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勿在窗邊放梳化或床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亦指,兩至三歲兒童個性活潑,有強烈好奇心,特別喜歡攀高爬低探索新事物,且已有足夠力氣把窗戶推開,故她建議家長必須做好家居安全,如不可在窗邊擺放如梳化、碌架床、櫈等可供攀爬的物件,窗戶除必須加裝窗花外,氣窗亦最好上鎖,又或加裝紗窗網等,防止小孩攀出窗。

建新鋁窗負責人何先生建議有小朋友的家庭,氣窗必須加窗花,但他透露:「依家十個有九個家庭,都會因為美觀同慳錢,而唔喺氣窗裝窗花。」另有人加窗花作裝飾,但往往不夠鞏固,容易有損毀或鬆脫,故他建議在窗花上加「冚槽」,令窗花更「硬淨」。

育有三歲女兒的街坊何太表示,家中所有窗戶均裝上窗花,並配備鎖匙將窗花鎖上。另一名街坊鄧女士稱,平日幫媳婦照顧三名分別四歲、兩歲及數個月大的孫兒,為保障安全,窗戶已安裝窗花及鎖上,鎖匙藏於他們找不到的地方。

20150612 - 幼稚園明年1月統一註冊

標題:幼稚園明年1月統一註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解決家長爭奪幼稚園學位而出現的混亂,教育局今年繼續推行統一收生安排,家長若為2016/17學年入讀幼兒班(K1)子女安排入學,最快9月可替子女申請學券,物色心儀幼稚園。學生資助處約6至8周完成審批,家長明年1月可用該學券作統一註冊,一人限註冊一學位,維持學位穩定。
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的學童,應在今年9月起,申請2016/17學年學前教育學券計劃。教育局預計家長在9至11月間申請,約兩個月內完成程序,再寄出學券予申請人。同時間,幼稚園開始處理2016/17學年的入學申請。家長若毋須申請學券,也可在這段時間選擇心儀的幼稚園。

申請學券程序較去年遲
教育局要求,幼稚園需要在今年12月24日前公佈收生結果,家長需要在明年1月14至16日到幼稚園註冊,並繳交學券,一人限註冊一學位。若申請人不被取錄,可留意教育局在1月底開始公佈的K1空缺資訊。
不過,教育局去年申請學券程序早在7至8月開始,但今年推遲到9至11月,現時幼稚園例如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健明幼兒學校,入學須知簡章寫今年7至8月申請學券,已和新的安排不符。據了解,教育局分區主任昨日致電通知幼稚園,學券申請需延遲,也要求更改入學程序。家長可以網上報名參加教育局講座,了解幼稚園收生。(登記網頁http://www.edb.gov.hk/parentstalks)
粉嶺的神召會華人同工聯會景盛幼稚園校長梁慧芬表示,去年的統一註冊程序有效,學校可以提早公佈收生結果,家長可有較長時間準備。


標題:教局:幼稚園續沿用學券留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改善過往學童一人霸佔多位,令幼稚園學額緊張,教育局今年首度在全港非牟利幼稚園推行學券留位,規定家長只能到一所獲取錄的學券幼稚園註冊及繳交註冊費,由於效果令人滿意,局方決定下年繼續推行學券留位。

  教育局昨發出通告,一六/一七學年幼稚園幼兒班收生,繼續維持學券留位安排,家長須於九至十一月期間,向學生資助處為子女申請學券,學資處一般在六至八周內完成審核,再以郵遞方式發放學券。

  局方規定,幼稚園須於十二月廿四日前通知家長申請結果,屆時家長須選定一所幼稚園,並於一六年一月十四至十六日「統一註冊日」期間辦理註冊。

20150611 - 六小時兩宗嬰兒事故 一B猝死 一B飲奶命危

標題:六小時兩宗嬰兒事故 一B猝死 一B飲奶命危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大嶼山及深水埗前日6小時內先後發生兩宗嬰兒昏迷事件,其中一名出生僅7日的嬰兒,送院後證實不治,死因有待剖驗確定;另一名21日大的男嬰,由年輕母親餵哺時出事,現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
記者:江寶龍 馮國良

前日下午1時許,一名居於大嶼山愉景灣的外籍女子,手抱只有7日大的嬰兒到大嶼山醫院急症室求醫,嬰兒經搶救後死亡,死因未明。警方正展開調查,初步相信並無可疑。

至前日晚上7時許,深水埗麗閣邨麗薇樓一名24歲姓羅母親,報稱在家餵哺21日大的兒子期間,男嬰突然昏迷,羅婦見狀大驚,立即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將男嬰先送往明愛醫院急症室搶救後,再急送往瑪嘉烈醫院深切治療部。男嬰的親友到病房探望後離開,憂心忡忡,其中一名女親友更忍不住哭起來。
過去嬰兒餵奶時嗆喉昏迷時有所聞,今次在6小時內有兩名初生嬰兒出事,其中一名更猝死,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如餵哺母乳期間,「嬰兒會啜一啖吞一啖,唔啜就會稍停,等待唞氣再啜過,應不會出事。」
馮續稱,用奶樽餵哺則風險較高,他提醒家長用奶樽餵奶時,應留意餵哺時手持奶樽的姿勢,「放得太平,奶液出得慢,甚至唔出;但放太直,奶液又會出得快,其實攞住個樽放平微微斜,啲奶啱啱浸過奶嘴就得」。

醫生促注意餵奶姿勢
馮宜亮稱,倘餵奶太急促,嬰兒鼻孔較細,如突然鼻塞或者肚痛不適,嬰兒會想停一停,待唞氣再啜,但如沒取走奶樽,奶液繼續衝入口內,進入氣管及肺部會引致缺氧,嚴重者可致死。馮續稱,嬰兒飲奶後不宜立即躺睡,否則奶液會流入氣管及肺部,引致窒息;應抱着嬰兒「打棟企」,並同時「掃風」,大約一小時後才可躺下睡覺,而睡眠姿勢亦應打側,一旦嘔奶亦可從嘴角流出,不會倒流入肺。
中國人的掃風方法主要有兩種,包括掃背法和拍臂法,掃背法為最傳統的方法,即用手掌在嬰兒背部向上和向下掃,有時亦可打圈。至於外國人則沒有掃風習慣,但他們會抱起嬰兒的身體,然後前後慢慢打圈,這動作可令氣泡上升至胃頂,當嬰兒打嗝後,胃氣便走出來。


標題:嬰兒飲奶嗆喉 一死一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初生嬰兒疑飲奶嗆喉,釀一死一危殆悲劇!首宗意外發生在前日上午十一時許,一名七日大外籍男嬰,由卅三歲父親在大嶼山愉景灣寓所餵奶後,疑進食過急嗆喉,陷入昏迷,急將男嬰抱到附近私家診所求診,因情況危急,父親在醫生建議下,抱着兒子趕到北大嶼山醫院急症室,惟男嬰搶救後不治,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八小時兩宗 奶水入肺可致命
至晚上七時許,長沙灣海麗邨一名姓羅(廿四歲)婦人,為廿一日大男嬰餵奶後,發現男嬰昏迷,大驚報警,由救護車急送醫院搶救,情況危殆,昨留醫深切治療部。

兒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嬰兒飲奶後不適,常見於使用奶樽時,奶樽的奶嘴洞口開得太大,又或是奶樽擺放角度過高,令奶不停滴出,甚至如水柱般湧出,令嬰兒難以趕及吞食,容易嗆喉,令奶水吸入肺部。馮指一旦奶水進入肺部,會令肺泡積水發炎,更會缺氧致命,後果嚴重。

20150611 - 五歲女獨留公園「濕平」母判守行為

標題:五歲女獨留公園「濕平」母判守行為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江西婦本年三月與五歲女兒移居本港,與丈夫團聚,數星期後,她因女兒不願隨她偕友返內地購物,晚上將女兒獨自留在落馬洲新田東鎮圍一個公園,附近居民約兩小時後發現女童遭獨留在公園,於是報警。警方當晚在附近店鋪尋獲女童父親,婦人同晚現身被捕。她原被控虐兒罪,昨獲准守行為了事。

  三十八歲被告易小紅,在粉嶺裁判法院獲控方撤銷控罪,但她須自簽一千元,守行為十二個月。裁判官以普通話告誡她要愛護子女,否則或帶來意外及悲劇。

  被告與女兒一直在內地江西居住,本年三月二十二日來港,與五十歲丈夫及十四歲兒子團聚,居於元朗。案發四月十三日晚約九時,新田東鎮圍居民報警,指案中女童自七時起遭獨留在公園。

  警方將女童帶返警署,發現她腳部有傷,並在附近搜尋她的監護人,至晚上約十時,在位於新田女童父親店鋪內,尋獲正在工作的女童父親,他指妻子負責照顧女兒,但她沒攜帶電話,不知其去向。

  十分鐘後,被告抵達店鋪,警方拘捕她。她警誡下稱「我無嘢講」,其後解釋當日帶女兒探望朋友,其後女兒不願隨她返大陸購物,遂將她留在公園,更解釋購物時間很短,很快便會接回女兒。出入境紀錄顯示被告於晚上七時十六分經落馬洲離港,九時四十一分回港。

  另外,二十三歲母親蔡梓頎與丈夫分居,早前鄰居發現她將六歲兒子獨留家中,她承認虐兒罪,昨在荃灣裁判法院被判感化三十個月,並須依感化官指示參加改善婚姻及育兒課程。

  案發三月二十一日,鄰居在自己單位望到被告帶幼女離家,將六歲兒子留在家中,於是報警。警方到場發現男童身上有傷痕,將他送院檢查。被告兩日後自首,警誡下稱當晚須將幼女送往夫家,沒叫醒熟睡兒子。

  案件編號:粉嶺刑事二四三四、荃灣刑事一四四九──二○一五


標題:公園遺女兒北上購物 新來港婦守行為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與港漢結婚、來自江西的母親,為與友人到內地購物,獨留5歲女兒在落馬洲新田的公園內不顧。附近村民其後發現女童時,其小腿及左膝有瘀傷。

婦人早前被控虐兒罪, 她昨獲控方撤銷控罪,案件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裁判官批准她以1000元自簽守行為1年,並着婦人愛護其女兒,以免發生悲劇。
案情指,38歲被告與5歲的女兒於今年3月22日來港定居。4月13日,被告偕女兒到落馬洲新田東鎮圍公園與朋友會面。其後被告為與朋友到內地購物,把女兒獨留在公園。女兒獨自在公園內逗留近兩小時後,附近的村民發現並報警。被告出境到內地購物近兩個半小時後返港。

沒找人照顧因以為很快返港
被告警誡下稱因為女兒不願陪同她回內地購物,加上她以為自己很快返港,遂把女兒獨留在公園,而沒有找他人代為照顧女兒。
【案件編號:FLCC2434/15】


標題:新移民媽媽為購物 女兒棄公園 判守行為 官囑要愛護孩子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婦移居香港廿多天後,一日聲稱為與友人回內地購物,竟將5歲女兒獨留在落馬洲新田一公園,入夜後有村民在公園發現女童並報警,女童因膝蓋及小腿有瘀傷需送院觀察。婦人同日晚上10時才回港,至少遺棄女兒3小時。
記者:林綺琪 蔡曉楓

報稱主婦的38歲被告與5歲女兒於今年3月22日持單程證來港。今年4月13日晚上7時許,新田區一村民發現被告女兒獨自在公園,遂報警求助。警方將女童帶返落馬洲警署,她的左膝及小腿有瘀傷。
警方到女童父親的店舖調查,父親指女兒由被告負責照顧,由於當時被告沒帶手機,故無法聯絡她。直至晚上10時,被告方回到店舖。警誡下她起初表示「冇嘢講」,後透露她帶女兒到公園見朋友,其後與友人回內地購物,由於女兒不欲同行,她估計自己很快回港,遂將女兒留在公園。

另一婦獨留幼子在家判感化
根據紀錄,被告於晚上7時許過關往內地,至近10時回港,即其女兒至少被獨留在公園3小時。被告原被控一項虐兒罪,昨獲撤控後准自簽1,000元守行為1年。裁判官叮囑她要好好愛護孩子,否則會發生悲劇及意外。

另外,一名23歲母親於深夜時分將幼女帶到夫家,但獨留6歲兒子在家,被鄰居發現報警,警方更揭發兒子因從沙發跳下而受傷。母親早前在荃灣裁判法院承認一項虐兒罪。
裁判官昨判刑時指男童尚年幼,「萬一出咗事點算呢?」最後判母親被告接受感化30個月,要求她按感化官指示接受家庭及婚姻輔導,又警告若被告違反感化令或會判監。
事發於今年3月21日晚上11時半,被告鄰居從住所單位望出,見到被告帶着幼女離開單位,但遺下6歲兒子在家,於是報警。警方到場發現男童獨自一人,並發現他的右眼、胸口及臀部等位置有瘀傷。
警方事後替男童錄取供詞,他表示非第一次被獨留在家,案發期間他從沙發跳下時受傷。

案件編號:FLCC2434/15, TWCC1449/15

20150611 - 保母車撼小巴九學童不適

標題:保母車撼小巴九學童不適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接載保良局田家炳兆康幼稚園學童的一輛保母車,昨晨八時許,沿屯門青麟路往兆康行駛,至屯門醫院對開時,突有一輛空載的四十四號B線專線小巴在對面線掉頭,兩車疑閃避不及互撼,僅車頭輕微損毀,當時保母車上十九名學童(三至六歲)表面無恙,司機其後駛回學校,校方向學童了解後,其中九人報稱不適,於是報警處理。警方召救護車到學校,將不適學童送院檢驗,各人並無大礙。

20150610 - 議員轟全日制幼園資助少

標題:議員轟全日制幼園資助少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多名議員不滿報告對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資助不足,擔心不少全日制幼稚園會因而改為半日制,令雙職基層家庭難以獲得所需的幼兒教育服務。教育局指將展開兩個月諮詢,最快二○一六年公布具體落實措施,預計二○一七年九月入學的學生可受惠。

斥報告未設幼師薪級表
多名議員昨輪流發炮,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批評報告是「雞肋」、「短樁」,質疑報告否定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服務,亦沒有設立幼師薪級表,可能對幼兒教育界的發展帶來反效果。新民黨田北辰推算,若提高對全日制的資助額,每年涉及的額外公帑支出約八億元,並非政府無法承擔的大數目,要求政府考慮全面資助全日制幼稚園。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回應稱,報告建議為半日制幼稚園提供全額基本資助,是基於外國研究指學童每周接受十五小時幼教有利他們的長遠發展,他明白有家長需要全日制幼稚園的服務,因此建議提高全日制學額比例,認為是長遠規劃,報告提出的建議是在教育質素、公帑使用等各方面取得平衡。

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趁委員會開會前請願,並向議員遞交請願信,直言對報告極度失望,認為報告忽視幼稚園教育的持續發展,促請立法會監察當局日後涉及幼兒教育的措施。

標題:鄭慕智:訂幼園資助沒受制「金剛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提出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具體方案後,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小組委員會昨首度討論。多名議員不滿全面資助以半日制為基準;全日及長全日僅獲兩成半至三成額外資助,質疑委員會旨在「砌靚盤數」,漠視實際需求。免費幼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否認開支預算受制於教育局的「金剛箍」,已考慮到全日、長全日的學費為半日制的一倍半,政府及家長須共同承擔學費差額。

大部分議員在會上關注資助只涵蓋半日制幼稚園,公民黨陳家洛批評委員會自相矛盾,一方面促請政府修訂規劃標準,每一千名幼童應設五百個全日制學額,肯定全日制學校的貢獻,但又以半日制作資助基礎,「需求可能受制於資助模式,是否逼長全日放棄營運?」

工黨張超雄質疑資助模式歧視窮人,認為報告以教育角度考慮幼童每周上學的時數,得出半日制教育較合適,但現實中,雙職家庭逼不得已要送子女入讀長全日幼稚園。

鄭慕智指規劃標準乃長遠目標,將來可為幼稚園提供更多校舍。至於全日、長全日未獲全數資助,鄭慕智否認教育局限制他們的支出。

免費幼教委員會成員雷添良補充,全日、長全日的學費大約是半日制的一點五至六倍,由政府及家長承擔學費差額,做法恰當。另外,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成員趁開會前到立法會請願,要求公平對待全日制幼稚園,停止市場歪風

20150610 - 積犯再性侵女童 囚38月

標題:積犯再性侵女童 囚38月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物流工人與未成年女童性交後,安排對方賣淫被判囚。他出獄4個月後「翻尋味」,網上刊登廣告認識14歲女童,先帶到賓館性交,再安排女童一天接待3名客人,包括為其中一客人手淫。他承認非法性交及依靠他人賣淫維生罪,昨被判囚3年2個月。

被告陳永霑(34歲)有35宗案底,當中17項為風化罪,另5項依靠他人賣淫維生。他承認去年10月3日至11日與14歲的X性交,並依靠X賣淫而獲取300元佣金。X因患上性病而揭發本案,醫療報告指與被告無關。
安排接客 事主患性病揭發

法官郭偉健斥被告明知X依賴他轉介客人,而「佔便宜」與X性交,更在X體內射精,令X面對懷孕及健康風險。郭官指本案情節如被告上回犯案同出一轍,被告乃積犯,須加重刑罰。
被告承認去年9月,在facebook張貼廣告招募女性援交,但不涉性交。讀中三的X聯絡他相約見面。被告於10月3日帶X到油麻地一賓館後撫摸她,未見反對下與X性交,事後支付100元。他及後要求X傳送相片,並於10月11日安排X接待3名客人。X為首名客人手淫,跟第二名客人遊車河,並讓第三名客人撫摸身體,獲取共2100元報酬,並把300元給予被告。

X事後向心理專家透露,跟「老闆」性交後染上性病,揭發事件並報警。她被驗出患上淋病,被告則於去年12月被捕。
【案件編號:DCCC185/15】

20150609 - 佔用課室收生額減 幼園縮全日制

標題:佔用課室收生額減 幼園縮全日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全日制學位不足,有幼師透露,有雙職家長因沒有全日制學位,黃昏才可到校接回讀上午班的兒子,幼師雖有安排讓男童旁聽下午班課堂,更一度自掏腰包為他午膳買麵包。有幼稚園校長指出,全日制學位的競爭近年愈發激烈,但因全日制佔用課室時間長,令學校可收學生減少,故不時聽說有受歡迎的幼園要縮減全日制學額,以加開半日制學位。
广告

半日制家長擅留兒子在校
幼師鄭先生指,曾任職旺角一幼稚園,有讀上午班的男童,其母在沒與學校商量下,以工作為由,每日下午4、5點才來接走兒子,持續兩學期。男童一度沒午餐,教師要買麵包給他,學校亦大感無奈,後來該家長終為兒子訂購午膳,但因全日制沒多餘學位,校方唯有安排他旁聽下午班,重讀上午學過的內容。

全日制競爭烈 教師辛苦
浸信會培理幼稚園校長翁巧香表示,近5至10年社會對全日制學額需求增加,該校僅有20多個全日制學額,但有100多人競爭,惟全日制學生留校時間長,變相令學校可收的學生減少,學生人均資源減少,老師亦較為辛苦,故近年她不時聽到有受歡迎的學校減少全日制學位,以收更多半日制學生。免費幼教報告提出要規劃更多全日制學位,但翁認為按報告提出的全日制資助額,難達到目的。
準幼師、浸會大學幼兒教育學生關文靈亦指出,對免費幼教報告感失望,他讀兩年制課程可取得幼兒教育文憑,再繼續讀2年可獲學位,但報告沒將學位與文憑教師待遇區分,「讀多兩年書、遲兩年工作,但原來人工是一樣的」,認為報告沒尊重學位幼師的專業。

20150609 - 3000基層學生獲團體派免費奶

標題:3000基層學生獲團體派免費奶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有調查指,逾七成受訪基層家庭中小學生每天喝少於兩杯牛奶,低於生署建議,主要涉家庭經濟問題,促請政府於學校午膳加入牛奶作餐飲。有義工團體計畫下月起在向三千名基層青少年日日派送免費牛奶,為期兩個月,呼籲社會熱心人士認捐,又於本月中起派送二萬多個福袋予老人院及基層家庭,估計受惠人數逾八萬。

  香港義工聯盟委託香港研究協會對基層家庭青少年飲用牛奶習慣作調查,於五月下旬進行,以街頭訪問一千三百多名基層家庭中小學生,結果顯示,逾六成學生明白牛奶對其發育的重要性,七成三基層家庭學生每天喝少於兩杯牛奶,低於生署建議每日兩杯的分量,亦有逾兩成半學生指因家庭經濟問題而「一盒牛奶飲兩日」,「慳得就慳」。

  研究協會總幹事麥燕薇指,結果反映大部分基層家庭學生的牛奶營養攝取量不足,主因家庭經濟問題及缺乏對牛奶飲用量的認知,憂長遠對學童健康做成影響。

  香港義工聯盟常務副主席王惠貞促請政府加強家校合作,響應「世界學校乳品日」,在學校午膳中配以一份牛奶,又建議將關愛基金提供的在校午膳津貼對象範圍由基層家庭小學生擴大至中學生。

  聯盟帶頭推出「基層家庭學童飲用牛奶支援計畫」,在七、八月免費為三千名領綜援或獲政府學生資助計畫全額資助的基層青少年提供牛奶,旨在令基層學童攝取足夠的牛奶營養,明天起接受網上報名。聯盟常務副主席蔡加讚稱善長捐款三百七十二元,已可為一名學生提供兩個月免費牛奶,呼籲社會熱心人士支持。

  每年七月一日聯盟訂為「全港義工服務日」,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八周年,本月中起開展全港送暖活動,包括在全港各區派發包括日用品及食品的福袋予一萬九千戶基層家庭和超過六千多名長者,預計受惠人數逾八萬。聯盟亦會資助舉辦義工親子遊活動,及正籌劃預留一百萬元開設「緊急援助基金」,為因不幸事故或陷入經濟困境的義工及其家庭提供援助。

20150608 - 幼園資助促惠及全日制

標題:幼園資助促惠及全日制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上月向教育局提交研究報告,建議以「按人頭」資助模式資助非牟利半日制幼稚園,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的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家長不滿報告只建議資助半日制幼稚園,委員會認為,教育局應定期檢討全日制幼稚園學額的比例,並參考中、小學的規管模式,監管幼稚園收取雜費,以減輕家長負責。

委員會上周訪問逾一千二百名子女即將入讀或正就讀幼稚園的家長,發現六成八人不同意報告建議只資助予半日制幼稚園;三成七人反對報告建議參考公屋幼稚園租金,釐定租金津貼上限。

團體倡檢討學額比例
有家長擔心,將來租金津貼不足以補貼校舍的租金,會轉嫁予家長。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指,調查反映家長對全日制幼稚園服務有很大需求,而各區的需求亦一致,他同意逐步增加全日制學額比例至五成,但認為這只是第一步,期望日後當局可按地區需要和人口結構,定期檢討學額比例,確保家長有多元選擇。

就早前有調查發現,部分非牟利幼稚園收取高昂雜費,他認為教育局日後可參考中、小學的審核程序,監管幼稚園收取雜費,相信如幼稚園成立校董會和加入家長代表,可提高學校財政透明度,有監管雜費的作用。

20150608 - 面試班廣告惹爭議 無礙收生

標題:面試班廣告惹爭議 無礙收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活學教育早前「競爭會找上你」的小一面試班廣告,相中女孩哭泣恐懼,引來港人在網絡討論。「補習天后」Amanda Tann接受本報訪問時稱,兩年前起開辦幼兒面試班,雖然廣告引來爭議,但報名人數無減,分別在旺角、沙田及銅鑼灣分校開班,4小時收費千元,面試班至今學員約有200人。

網民嘲諷補習天后無奈
活學教育營運總監Amanda Tann(陳如敏)說,活學教育在過去多年主打中小學課程,已經「得閒死唔得閒病」,不少家長向她查詢會否加開幼兒部,都被她一一婉拒。但其丈夫黎文業2009年不幸因車禍離世,當時約16歲的女兒赴海外升學,「令我冇晒人生樂趣,後來喺啲BB身上見到動力,有樣嘢我可以重新做起」,啟發她以幼兒教育作為新的事業。
Amanda說,該面試班的廣告圖片來自網購圖片庫,並非模特兒。廣告引來爭議,報名人數無減,課程在兩年前開始,在旺角、沙田及銅鑼灣分校開班,4小時收費千元,面試班至今學員約有200人。幼兒課程主任Zarina Casi指,收生時先會「試堂」,評估學生能力,若幼童未準備好,建議家長不報讀。

Amanda稱,她以當年自己教女的「心經」放入課程,「唔少家長當自己仔女係低能仔,成日用車車、水水,但正常對話係唔會咁」,父母以為子女不明白日常事物,其實限制子女吸收新知識,家長只需用正常溝通模式,小孩就不會變怪獸。
說回該爭議廣告,對於網民翻炒「補習天后生日慘變夫死忌」的新聞作討論,又嘲諷「好彩佢老公死得早」的留言,Amanda深感無奈,形容「戰場已變得好personal」。

20150608 - 少數族裔童 學中文乏支援

標題:少數族裔童 學中文乏支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關注少數族裔的團體調查發現,三成受訪少數族裔家長認為子女就讀學校,提供中文學習支援不足。有少數族裔家長反映,子女在主流中文學校因不諳中文,跟不上學習進度而被學校勸退學。團體促教育局加強對少數族裔學童的支援,改善發放入學資訊的渠道。

居港十年的菲裔家長Danilo Reyes,其大女在主流小學唸三年級。他昨表示,女兒是校內唯一的少數族裔學生,最初女兒無法跟上學習進度,校方建議她轉到少數族裔指定學校就讀,令她承受很大壓力。其後,他為女兒報補習班惡補中文,中文水平始有改善,學校和老師始接納她。他認為,部分主流學校不理解少數族裔家長希望子女學好中文的心情。他希望政府可為少數族裔學童提供功課輔導。

教師質素受質疑
融樂會訪問近百名少數族裔家長,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教育局提供的資訊、《小學概覽》等,對他們選校的幫助不大。三成受訪少數族裔家長不滿學校提供的中文學習支援、教師質素和畢業學生的中英文程度。

融樂會研究主任葉皓羚說,《小學概覽》的重要升學資訊如分班模式等,僅得中文版或學校中文網頁有提供。融樂會建議將中、英文版《小學概覽》資訊統一,並檢討「中國語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制訂措施支援少數族裔學生。


標題:融樂會促增少數裔選校資訊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現時每年約有2000名少數族裔幼童升讀小學,但香港融樂會昨指出,有少數族裔學童入讀主流學校後追不上程度,但教師沒提供支援,反暗示學童應轉往指定學校。該會又批評教育局向少數族裔提供的選校資訊不足,令許多家長未能作出知情決定,批評是變相鼓勵種族隔離。

指有教師沒支援 反暗示應轉校
教育局回應稱,致力協助非華語學生盡早適應本地教育體系和學好中文,並會在為他們而設的專題網站提供更多主流學校資料,亦會向家長派發《小學概覽》的中英文版,及繼續為非華語家長舉辦座談會、鼓勵他們參加學校的入學簡介會。
巴基斯坦裔的Akbar Shabana當年曾就讀為非華語學生而設的指定小學,知道學校教授的中文只有小一二程度,所以堅持安排侄女入讀以中文授課的主流學校。但她指侄女小一時因中文水平不足,跟不上進度,教師不僅沒協助,甚至暗示其侄女不適合讀該校,應轉去指定學校。菲律賓裔的Danilo Reyes ,其女兒現於主流學校就讀小三,剛入學時亦面對同樣情况,不過現時校方已大為改善,會為其女兒補課。

《小學概覽》英文版有遺漏
融樂會表示,《小學概覽》英文版只有網上版而沒印刷版,重要資訊如學習及教學策略、學生支援等亦沒英文版,或者與中文版不同,建議政府改善。

20150607 - 稱兩年前開始愛看男童裸體 涉冒警狎男生 已婚漢疑孌童

標題:稱兩年前開始愛看男童裸體 涉冒警狎男生 已婚漢疑孌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涉嫌冒警非禮男童的36歲姓李男子,警方相信他最少涉及兩宗同類案件,昨日由警員押解他返回將軍澳住所搜查。據悉,有人落網後承認非禮罪行,並透露兩年前開始喜歡上網觀看男童的裸體,疑有孌童癖,警方正調查有否其他男童受害。李已被落案暫控一項冒認公職人員罪及一項非禮罪,明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應訊。
記者:劉永明 黎志偉

據了解,李已婚,與姓梁妻子育有一名女兒,家住將軍澳唐德街一單位;夫婦於2008年10月以223萬元購入該單位。李在紅磡區一座商業大廈的珠寶公司任職文員。

天眼揭疑犯容貌
本月3日一名身穿校服中學生被李騙至紅磡海逸坊商場廁所脫褲搜身,警方事後翻查附近多個閉路電視,鎖定疑犯的容貌,並發現他在區內一商廈出入。
九龍城警區刑偵隊會同紅磡分區特遣隊人員,前日下午在目標大廈監視,至李下班離開商廈時,把他拘捕帶署通宵扣查。
消息稱,李被捕時沒有反抗,有人接受盤問期間直認涉案,聲稱兩年前開始對男童產生興趣,喜歡上網觀看男童的裸體,疑有孌童癖。
昨午12時許,警員把李由紅磡警署押上警車,往其將軍澳中心寓所搜屋。其間李被黑布蒙頭,雙手鎖上手銬,探員其後在其家中撿走一些衣物,相信是他犯案時所穿着,但沒有發現偽造的警員委任證,遂把證物帶署作進一步調查。
九龍城警區署理刑事總督察蘇家輝指出,李涉嫌與今年3月24日及本月3日,在土瓜灣及紅磡發生的兩宗冒警非禮案有關,受害人是兩名身穿校服的男童。
案發時李涉嫌假扮便裝警務人員,在街上截查受害人,再把他們帶到僻靜地方,要求他們脫光衣服及乘機非禮;其間疑犯沒有出示警員委任證。

或更多男童受害
首宗案發生在土瓜灣巧明街,一名11歲小學男生被疑犯冒警截查,帶到附近一大廈梯間搜身,疑犯向男童摸下體非禮後離開。而本月3日案中,受害的一名14歲中二男生,於下午5時許放學後行經紅磡道及鶴園街交界時,被疑犯冒警截查,指他不依交通規則過馬路及懷疑藏毒,帶到海逸坊商場的廁所脫褲搜身,約一分鐘後始准離開。警方仍在調查有否更多男童曾經受害。案件現由九龍城警區重案組跟進。
蘇家輝提醒市民,警方截停搜查是依非常嚴格的程序;在任何情況下,警方是不會在公眾場合,要求被截查人士脫光衣服搜身。

20150606 - 上朋友家取Cosplay衣服 喝茶後失知覺 內褲調轉 11歲女疑被迷姦

標題:上朋友家取Cosplay衣服 喝茶後失知覺 內褲調轉 11歲女疑被迷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7歲青年疑藉詞可為11歲女友人代購cosplay衣服,將她誘騙到家中。女童在青年家中喝下一杯茶後不省人事,醒來後驚覺內褲調轉了穿着,上面亦染有血迹。她其後與網友討論,網友指她或遭強姦,網友更主動通知她所讀學校,事件始報警揭發。
記者:林綺琪

報稱無業的被告楊偉德(17歲)昨被控一項強姦罪提堂,暫毋須答辯,他被控於今年5月1日在其上水的村屋家中強姦11歲女童X。據了解,被告與X起初於網上認識,其後成為朋友,兩人在事發前已見過面。
被告昨被警方押解到庭應訊,辯方欲申請被告保釋外出,並指被告可提供500元保釋金、定期到警署報到及交出旅遊證件等條件。但控方擔心被告會棄保潛逃及騷擾證人,故反對辯方的申請。

被告稱事主同意
控方又透露,案情指被告在案發前聲稱可代X購買Cosplay服裝,着X到其家中取衣服。詎料X事發當日到被告家中喝下一杯茶後即失去知覺。約2小時後被告叫醒X,稱X想要的服裝並不在家,着X「下次再來攞」,X只好離去。惟X離開後,赫見自己的內褲「調轉咗着」,內褲上染有血迹,下體更有黃色液體流出。她與網友討論事件,網友告知她可能曾遭強姦,又代為將事件通知X的學校。校內社工其後接觸X,並陪她前往報警。被告被捕後在警誡下稱是在X同意下進行性交。
裁判官認為案情嚴重,考慮案件目前證供非常強烈,且被告與X相識或會騷擾她,終拒絕保釋申請,被告須還押警方看管,至本月10日再於粉嶺裁判法院提訊,以等候警方進行認人手續。
本案已是本周法院處理的第二宗迷姦疑案。健康治療師文耀輝上月31日涉藉詞以自然療法醫治女遊客,讓對方服下混入迷姦水的飲料後將她強姦。該案將於本月17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再訊。
案件編號:FLCC2844/15


標題:法庭:11歲女童疑被姦 17歲青年還押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七歲無業青年疑藉詞可代購cosplay角色扮演服裝,引誘在網上認識的十一歲女童到其寓所拿取服裝。女童在單位內喝下一杯茶後失去知覺,醒來發現內褲被前後掉轉穿着並且染血,懷疑被姦,遂報警求助。

網上認識 代購cosplay服誘赴約
涉案青年被控一項強姦罪,昨在粉嶺法院提訊,暫毋須答辯,法庭將案件押後至六月十日再訊,期間被告還押警方看管,等候安排認人手續。

被告楊偉德被控於今年五月一日,在其報稱居住的上水蕉徑盤下村單位內強姦女童X。據悉,被告與X在網上認識,被告稱可為X購買cosplay服裝,並約X到被告寓所。當X到達後喝下一杯茶便失去知覺,約兩小時後被告叫醒她,着她離開。X稍後發現內褲前後掉轉穿着,且染有血漬,下體更流出黃色分泌物。X與網友討論懷疑自己遭強姦,決定報警。

案件編號:FLCC 2844/2015

20150604 - 單親母虐兒判感化18月

標題:單親母虐兒判感化18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患有抑鬱及邊緣人格障礙的43歲單親母去年10月服藥尋死,又以膠袋笠熟睡7歲兒子的頭,及綑綁其手腳,幸兒子因呼吸困難醒來求救,母親終為他鬆綁。她早前承認虐兒罪,昨被判感化18個月。裁判官溫紹明勸勉她不應放大自己認為不好的遭遇,「我1個仔都冇,你有3個,好過我,你好有成就啦!」
精神報告建議女被告入院治療3個月,但她要求法庭按另一建議判她感化,讓她能與保護令下的幼子每兩周見面一次,同時在本月12日陪伴兒子慶生。她對曾自殺和自殘圖獲加快分配公屋的做法感後悔,保證今後會努力做人,不令裁判官失望。

20150603 - 馬會撥1.6億支援自閉學生

標題:馬會撥1.6億支援自閉學生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近年自閉症學生在主流學校就讀的人數不斷上升,為教師帶來不少壓力。因此,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逾一億六千萬元,在新學年起支援二百五十所中小學,加強自閉症學生在人際溝通、情緒管理等方面的訓練,以及培訓教師如何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計畫料可協助全港近半數自閉症學生。

  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喜伴同行計畫」,賽馬會將資助六個社福機構,於一五學年起向二百五十所參與學校,提供全方位支援,預料能協助二千六百名自閉症學生融入主流學校,佔全港自閉症學童總數一半。

  除針對個別自閉學生支援外,計畫亦會為五千名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訓,並會在全港設立十八個家長服務中心,支援自閉症學童家長。另外,各個參與計畫的社福機構將定期舉辦公眾教育活動,並設立網上資源平台,令大眾增加對自閉症的認識,消除各種誤解。

  其實部分學校在一一年已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畫,由社福機構協助學校支援自閉症學生。參與先導計畫的香港道教聯合會純陽小學副校長梁麗玲表示,在學期初,社工會與自閉症學生和家長會面,了解學生特別的教學需求,亦會為教師提供訓練,計畫全年的教學流程。自閉症學生參與計畫後,在情緒控制和學習方面明顯有進步,而且變得更有同理心,改善社交上的問題。

  香港明愛康復服務主任林伊利指,三年先導計畫共協助三十五所學校,教師在回饋問卷反映,自閉症學生在溝通、同儕關係、校園生活及學習行為等方面都有莫大改善。處理每個自閉症學生都需要個別處理,例如以感覺統合訓練的職業治療,處理一名不能自控地觸摸教師絲質衣物的自閉症學生。

  在昨日啟動禮上,三位自閉症人士表演沙畫及樂器演奏。其中二十四歲的世豪,五歲半確診中度智障及自閉症,需要入讀特殊學校。數年前他鑽研沙畫藝術,後來更成為全港第一位特殊沙畫藝術家,在社區中心任教沙畫藝術班及公開表演,李太認為計畫加強對家長支援及公眾教育,可令社會更加接納自閉症患者

20150603 - 片段揭女僱主曾打女兒

標題:片段揭女僱主曾打女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印傭虐兒案】
【本報訊】38歲印傭涉對僱主的4歲女兒和2歲兒子多次大力拍打、扭屈和拉扯二人手臂案,女僱主昨在庭上指女兒曾投訴沖涼時,遭印傭打和拉扯頭髮,但她錯信同為基督徒的印傭解釋「唔覺意大力咗」,她自責對不起子女。
女僱主供稱女兒不聽話時,只會以罰企作懲,「唔會好似佢(被告Adriana Marsalina)咁」。但辯方播放她與丈夫在廚房裝設的閉路電視片段,拍得她在今年2月15日曾對女兒打手和扯衫。她解釋因心急想女兒坐好,才「拍一拍」和嚇女兒,她反問辯方:「你覺得我同工人一樣?」
另一片段顯示,她曾邊罵女兒「日日罰都唔醒目」,邊用筆打女兒的手,又用手指篤女兒額頭。她解釋是用筆去指示女兒不可再玩筆,「當時冇為意」。她一度激動稱「我淨係做過呢一次,點解要咁質問我?我同小朋友至係受害者!」案發於今年2月,被告否認7項虐兒罪受審。
案件編號:ESCC856/15

20150602 - 天水圍幼園收1.1萬元雜費

標題:天水圍幼園收1.1萬元雜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雜費繁多,有協助基層組織調查發現,有非牟利幼稚園每年收取5,000元書簿費,有學校茶點兼全日制膳食費高達6,600元,更有學校校服費多達3,668元,其中一間天水圍幼稚園全日制雜費竟要1.1萬元,可能是全港最貴。團體批評教育局對雜費監管不足,推行免費幼稚園教育只是「呃細路」。
關注兒童發展權利聯席在3至5月,向學校或家長成功收集到362間非牟利幼稚園學費及雜費資料,佔全數760間的48%。本學年學券面值為20,010元,調查顯示扣除學券後,半日制學生平均仍需繳交4,433元學費,最高一間收取10,010元,剛達教育局允許上限;全日制平均要交15,837元,最高交39,948元,比允許上限僅少數十元。
各校雜費差異甚大,當中以食物收費最明顯,22.4%學校因只是半日制,全年茶點費少於500元,但有8.6%全年高逾2,000元,部份因是全日制而另收膳食費,一間將軍澳學校的全日制班全年收取6,600元。書簿費方面,27%全年少於1,000元,但有7.6%學校高逾2,500元,最高一間收5,000元。
該團體幹事何汝瑛指,雜費總額最高一間收11,245元,當中包全日制膳食費,該校位處天水圍,她拒透露校名。包括天水圍在內的元朗區,有50多間非牟利幼稚園開辦全日制班,半數膳食費全年超過5,000元,最高一間收取7,460元。

家長斥免費幼教「呃細路」
何指政府書簿減免不適用於幼稚園,雜費要由家長負擔,而幼園書本已填了顏色或貼上貼紙,不能舊書重用;有時文具未用完,校方仍規定家長在新學年要另買新貨。上周公佈的免費幼教方案,資助只以半日制為基準,全日制只獲相等於半日制25%至30%的額外資助。何促教育局全面資助全日制及發放書簿津貼。
一批家長昨在發佈會上,舉起「免費教學呃細路」等標語紙牌,並由一名女孩在雜費賬簿上貼上「唔得掂」貼紙,諷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對幼園雜費監管不力。教育局回應稱,免費幼教報告建議加強支援清貧學童,局方作決定時會考慮政府財政承擔和家長負擔能力。


標題:調查:幼園雜費每年逾四千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最快一七年實施,資助範圍不涵蓋書簿、校服、茶點的雜費開支。有團體調查全港逾三百所非牟利幼稚園的雜費水平,發現現時每年平均收費達四千二百三十四元,其中更有學校收費逾一萬一千元。學費方面,約三成全日制非牟利幼稚園的全年學費,扣除學券後,仍多於兩萬元,個別學校更達四萬元。團體促請當局在落實免費幼教前,為基層學童提供全面雜費津貼,並降低領取全額學費減免的申請門檻。

  在一四學年,全港共有七百六十所非牟利幼稚園,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在三至五月,以電話訪問形式,成功調查四成八幼稚園的收費。數據顯示,政府推出學券計畫後,八成六全日制非牟利幼稚園仍收取學費,每年平均收約一萬五千八百元,一成三學校更收多於兩萬五千元。除學費負擔,家長須繳交雜費,包括書簿、校服、書包、茶點、生日會等,調查指每年平均收費達四千多元。

  個別幼稚園雜費高昂,有位於天水圍的幼稚園收取每年六千八百元的雜費,連同其他開支,家長被逼繳付逾萬元雜費。居於上水的基層家長廖太,靠丈夫做司機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就讀幼稚園K2的幼女雖獲學費減免,毋須支付學費,但每年仍須繳交三千多元的雜費。為盡量節省支出,女兒須接收姊姊的舊校服、舊書,更遑論購買其他學習工具。

  聯席組織幹事何汝瑛促請政府釐訂幼稚園雜費上限,並檢討現行學費資助機制,讓基層家庭不再交學費。她又要求政府將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納入免費幼教,保障基層學童有平等機會入讀。教育局回應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上周發表報告,當局會仔細研究報告內的建議,進一步收集及考慮業界和公眾的意見,制定合適的政策和具體措施。

20150601 - 幼教委員﹕外地全日制 家長要付鈔

標題:幼教委員﹕外地全日制 家長要付鈔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日前公布方案,現時全日制幼園較半日制學費高50%至60%,而委員會建議只向全日制多提供25%至30%資助,家長須付學費補貼差額,引起部分教育團體不滿。委員會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昨以〈合理平衡理想與現實〉為題撰文,指參考外國經驗,全日制額外開支應由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

雷添良指出,英格蘭和澳洲維多利亞省設每周15小時免費幼教服務、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是每周12.5小時、蘇格蘭則通常是每日2.5小時。在芬蘭,6歲童可享每天約4小時免費學前服務、韓國則3至5歲童每天上課3至5小時、台灣家長若需較長服務時間,都要繳費。 雷添良指出,可見在其他地方,家長亦須負擔部分費用。

教師質素最關鍵
他又稱,世界各地學者曾進行多項研究,但未能達至全日制較半日制對幼兒發展更有利的結論,普遍看法是教師質素才最關鍵。
他補充,委員會認同全日及長全日制幼園需求甚殷,人口政策亦建議釋放更多婦女勞動力,故委員會建議政府提供誘因,鼓勵幼園開辦更多全日制課程,但不等同應用公帑全數資助全日服務,而委員會亦了解部分有經濟需要的家庭需額外援助,故建議提供學費減免。

20150601 - 兒童沉迷電子產品手指不靈寫字難

標題:兒童沉迷電子產品手指不靈寫字難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英國一項調查指,隨着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逐漸普及,有更多兒童對電子產品上癮,導致執筆寫字、堆砌積木等出現困難。不過,無論成人或兒童,長期使用電子產品,都會影響視力,有本港機構調查發現,百分之九十六受訪者都在使用電子產品後有眼部不適的問題。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教師及講師協會發現愈來愈多只有三、四歲的兒童可以熟練地運用電子產品,但在課堂上卻無法順利執筆題字,甚至在連考試卷答題亦有困難,「很多三四歲的小孩能夠在屏幕上劃來劃去,卻因而不能靈活地使用自己的手指。」該協會警告說,一些年齡稍大的兒童由於長期依賴電子產品,已無法使用筆或在試卷上答題。

  協會呼籲家長們抵制平板電腦的使用,甚至晚上關掉家中的無綫上網。英國公共衞生部門指出,兒童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上網時間太久會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孤獨、失落和焦慮等,亦會導致專注力及記憶力下降。每天面對屏幕四個小時以上的兒童,出現上述問題風險更大。

  專家建議,父母應嚴格控制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父母還應以身作則,與孩子交流時放下手中電子產品。

  另外,本港東華三院及獅子山青年商會於三月至五月進行隨機問卷調查,亦發現五百三十七名成年受訪者中,超過四成二人每天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超過六小時,另有三成受訪者,每天使用三至六小時。但儘管百分之九十六的受訪者,過去一個月都表示會有眼睛乾澀,疲勞及視力模糊等問題,卻只有約四分一受訪者有定期驗眼。

  香港眼科學會會長梁裕龍醫生表示,近年近視的病人增加不少,而近視的深度亦加深。他指大約有三成的小學生有近視,但有近視的大學生卻超過八成。他相信是由於大學生更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有關,但由於這些產品在近年才普及,暫未有足夠數據。

  梁裕龍指使用手提電子產品時,最好保持約一隻手臂的距離。另外亦應留意光度,對比度及字體大小。至於使用電腦時,建議熒幕應保持約二十至二十六吋左右。他表示。另外亦應避免外來光綫如陽光,燈光等在熒幕反射,同時應二十分鐘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