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 - 考試焦慮 初小已求診 晚晚自我檢討致失眠 聽父母聲音即哭

標題:考試焦慮 初小已求診 晚晚自我檢討致失眠 聽父母聲音即哭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大曾有研究指出,全港約一成小孩患有焦慮症,而患有過度活躍或自閉症等腦發展障礙的兒童中,焦慮情况高達三成。全港中、小學下月將進入年終考試期,有公立醫院醫生指出,每逢考試季節都是學童焦慮求診高峰期,最小的病人年僅小學一年級,曾有小二男學生不喜歡失敗,每晚自我檢討導致不能入睡;亦有小六男生因為被父母催迫讀書,一聽見父母聲音便哭。另有私人執業醫生亦發覺學童因情緒問題求助有幼齡化趨勢。

明報記者 陳倢朗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冲表示,考試時感到焦慮、緊張及壓力乃正常反應,適度焦慮有助專注;但若壓力指數高於可承受水平,則可能引發連串心理及生理反應,影響集中力(見圖)。

小六男暴躁拔髮「搣手」 原來只想小休
李明冲說,曾有本身患過度活躍症的小六男生,病情原本控制良好,但自小六期中考試開始,父母發現他變得脾氣暴躁,拔頭髮及「搣手」,父母試過以金錢及打機作鼓勵,又安排補習,反令兒子更逃避,回家一見到父母便關起房門哭,父母才意識到不是一般專注力問題。李明冲與男生傾談時發現,他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抒發感受的機會,只知道要面對接二連三的測驗考試,曾經躲在牆角尖叫「我唔想讀!點解生我出嚟?」李明冲說,父母擔心一旦放手兒子便會放棄讀書,但其實該男學生也緊張學業,只是希望每溫習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一下,「要求其實很合理」。男生及父母在李明冲協助下加強溝通,一同制訂時間表,得以改善情况。
李明冲又指曾有患社交焦慮的中三男學生成績不俗,但自從以升大學為目標後,開始疏離朋友,加上正值青春期,口試時因為臉上長暗瘡及變聲而自信低落,考試時腸胃敏感,經常想去廁所,卻怕別人以為他偷懶或作弊,結果「考兩個鐘試,有一個鐘在想去不去廁所」。醫生協助他了解緊張時想去廁所屬正常反應,教導他放鬆方法,並協助他了解有朋友一起面對考試的好處,情况漸有改善。

初小女生要求高 功課錯一字即重做
另外,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趙珮瑜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近年求助的學生個案總體呈上升趨勢,過往多是應考公開試的中學生個案,現時多了低年班學生。她相信一方面是社會對情緒病認識增加,患者積極求醫,另外亦因社會競爭加劇,家庭、學校甚至小朋友對自己要求都更高,故多了人無法承受壓力。
趙珮瑜接過一個成績優異的初小女學生患者,因對自己要求太高,「功課要十全十美,錯一個字都整份重來」,家人夜晚常勸她不要再做功課、早點睡覺。家長起初因女兒「生性」而感欣慰,但女兒常不自覺地拔頭髮或抓皮膚,結果有一小處幾乎沒有頭髮,家長一度以為她「鬼剃頭」,且她正值成長期,體重卻一整年沒增加,最後帶她看皮膚醫生,才知道並非身體問題,而是精神問題。趙教導該女生接受並非所有事都可得償所願,讓她不用太執著每個細節,另也教她如何彈性安排時間,時間充足固然可做出完美功課,但時間緊張時必須有所取捨。

緊張屬正常 應轉化成動力
臨牀心理學家劉澤俊強調,考試前感到緊張或有心跳快等狀况屬正常,應嘗試接納,轉化成動力;並可在考試時運用腹式呼吸等方法令自己更放鬆及專注。


標題:男生考試焦慮症 肚痛影響表現 不敢如廁 怕被當作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6月考試季節將至,莘莘學子壓力大增。有精神科醫生指,每年5至6月為考試焦慮求診高峯期,學生受分數標籤個人價值,加上面對考試未知之數影響,出現焦慮反應,有中三男生在考試時因焦慮致急大小便,影響考試表現。心理學家表明考試壓力不能避免,但稍為調整心態,壓力自然變成動力。
記者:嚴敏慧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李明沖指,約一成兒童患焦慮症,考試是其中一個引發因素,與學生讀書成績無關,臨床上最細6歲學童已有考試焦慮;常見特徵包括呼吸急促、心跳手震、腸胃不適、手腳冒汗等,又會經常擔憂不懂回答題目,變得緊張煩躁,難集中精神,腦海一片空白,甚至逃避考試、不願上學。


考口試怕被取笑
若考試焦慮未有妥善處理,隨時影響考試表現。有中三男學生本身成績中上,升中三後以升大學為目標,減去所有課外活動,社交圈子縮窄,反出現社交焦慮問題,經常擔心他人目光。面對考試他焦慮加劇,最擔心口試,怕被笑聲音似女生,怕滿面暗瘡惹人注意,只專注他人想法,令其思想一片空白,口試時表現更差,只會面紅、經常低頭、說話太細聲。李明沖指該名男生尤其在人多的禮堂考試時,腸胃反應嚴重,急大便小便,但又擔心別人目光,若舉手去廁所,會被認為「出貓」,結果兩小時考試時間,僅考慮是否舉手去廁所便用了半小時。

影響生活應求醫
本港學生亦要應付不同課外學習,李指「𠵱家人人兩文兩武,如果半年一個小比賽或者評核,可能每個月已經有一樣考核,個別挑戰壓力未必大,但三個星期一次就唔同」。他呼籲家長要考慮子女可承受壓力程度,調整心態與期望;若子女焦慮反應影響生活,應向醫生求助。
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指考試焦慮、緊張、有壓力為正常反應,適當壓力更能提升專注力。他教路學生應調整心態接納壓力,切忌將想像誇大及災難化,勿在腦海中想「如果」問題,「如果睇唔明題目,個腦會一片空白,咁諗只會諗到唔好結果」;反而多問如何,「如何溫多啲,如何分配時間」。家長不應對子女說「唔好咁緊張」,應說「緊張好正常」;多鼓勵子女勿過份看待結果,過程其實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