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0 - 團體批幼教報告扼殺全日校發展

標題:團體批幼教報告扼殺全日校發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前日出爐,建議基本資助涵蓋非牟利半日制幼稚園,但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則會獲得多額外三成資助,不會完全免學費。爭取15年免費教育大聯盟昨批評報告與現時學券制比較是「換湯不換藥」,扼殺長全日制幼園發展空間,恐引發全日制幼師進一步流失。

周一邀幼教委向業界解釋
大聯盟與社聯將於下周一舉行諮詢會,邀免費幼教委員會主席鄭慕智、副主席葉曾翠卿及教育局相關官員出席,向業界解釋報告。
爭取15年免費教育大聯盟逾20名成員昨穿上黑衣出席記者會,召集人袁慧筠批評報告是「短樁免費教育」,如不滿報告建議以「按人頭」方式資助半日制,沒考慮大細校的基本營運存在差異,另邊廂又扼殺長全日制發展空間。袁解釋,因大多長全日制幼園的學生名額將未能符合聘請副校長的資格,等同局限幼師晉升,恐引發全日制幼師進一步流失,促港府就報告諮詢公眾、公平對待全日制和訂立教師薪級表等。

免費幼教委員會成員孔美琪昨在港台《千禧年代》說,如基本資助擴展至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幼園,政府負擔將會很大,相關研究亦沒說明必須有全日制教育才會令小朋友有長遠得益,故委員會暫建議以涵蓋半日制為指標。
教協會長馮偉華在同一節目稱,政府對半日制和全日制的資助不應相差太遠,又指委員會如認為全日制教育並非必須,卻表明會循序漸進增加全日制學位,是自相矛盾。他相信即使基本資助涵蓋全日制,家長也不會「一窩蜂」為子女報讀。
教育局回應會進一步收集及考慮業界和公眾意見,制訂合適政策和具體措施及預算所需資源,過程中必須考慮政府財政承擔、家長選擇及負擔能力,以及幼園業界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合理平衡。


標題:免費幼教被轟醜化全日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方案未獲學前教育界支持,由30個左中右教育團體組成的「爭取15年免費教育大聯盟」,昨轟方案「短樁」,批評方案為拒資助全日制而醜化全日制班,拒按學界要求設立教師薪級表,恐會令資深教師被裁。大聯盟將繼續向教育局爭取改進,未有回應會否發動罷課。

免費幼教委員會提出以半日制作資助基準,全日制只獲再多25%至30%額外資助;設立教師至校長的薪酬幅度表,教育局按薪酬中位數撥款;不為幼稚園租金包底,家長需補貼學校租金;撥款依收生人數而定。委員會推算四成在本地非牟利幼稚園,最終仍要繳交租金補助或全日制學費。

大聯盟成員代表約40人,昨穿上印有雷電劈「童」字的黑色T恤,高呼「歪曲教育本質,竟是免費幼教,怎給孩子好開始」,批評專責委員會原地踏步,製作「短樁免費幼教」。

被斥不信任教師
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批評方案鼓吹競爭學生的市場模式,極度失望,擴闊學校差異,「成份報告(對老師)着墨不多,但老師係靈魂,呢一個係短樁」。她稱會跟進行動,將與免費幼教委員會討論,未回應會否罷課抗爭。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何漢權指沒有薪級表,「好擔心校園政治出現」,又斥顯示政府不信任教師。教協副會長兼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出,方案其實是引入社福界叫苦連天的一筆過撥款,出現資深教師被裁、改聘低薪新教師。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指出,部份幼稚園需家長補貼
租金,「咁即唔係免費教育!」

全日制幼稚園家長吳斯翹指報告「講到全日制有害」,當局有的放矢,「係去卸責,對全日制學校冇資助。當我哋有千幾億可以好豪去起一個只可降落、唔可以起飛跑道時,但對3至6歲小朋友係斤斤計較?」


標題:免費幼教方案被抨「短樁」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五年免費教育方案日前出爐,幼教界對方案感到失望,認為免費教育不應局限於半日制幼稚園,並簡單地只以人頭計算,漠視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需要,又批評報告沒提及設立幼師薪級表,漠視其年資及學歷,擔心幼師最終可能只獲最低薪酬保障。

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成員昨穿上黑衣出席記者會,表達對周四出爐十五年免費教育方案的不滿,聯盟批評方案是「短樁免費幼教」,召集人袁慧筠對方案感到失望,「方案應讓所有學童均有享受免費教育的權利,並不應該只局限於半日制幼稚園學童。」

她又指,報告中的單位成本以人頭計算,沒考慮大細校之間仍存在基本營運需要,令半日制以外的學校及細校得不到適切支援。

報告未有建議重設幼師薪級表,將幼師薪酬訂在一萬八千至三萬二千元,但政府資助額以中位薪金計算,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擔心,幼師只能獲得最低薪酬保障,中位薪金或可能是資深教師的頂薪,認為方案漠視幼師的年資及學歷;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報告提出的方案應清理學券制帶來的流弊,但報告沒交代如何加強幼師培訓及提升幼師資歷的時間表,希望當局提供明確方向。

教育局回覆指,局方參考報告後,會進一步收集及考慮業界和公眾的意見,制訂合適的政策和具體措施,強調過程中會考慮各項相關因素,取得合理平衡。

20152529 - 研起薪點1.8萬元 47%幼師可加薪

標題:研起薪點1.8萬元 47%幼師可加薪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建議,幼園教師月薪應為1.8萬元至3.2萬元。教聯會去年的薪酬調查指,全港約47%幼師月入1.8萬元或以下,故他們2017/18學年將獲加薪。教聯會歡迎建議,而教協不滿未設薪級表,並批評報告未有按中小學資助模式用於幼稚園,未能達全面免費教育。


元岡校長可加薪3.4萬
報告建議,幼稚園教職員薪酬分級,校長的薪酬頂薪可至5.3萬元。現時有60名學生的元岡幼稚園,校長呂麗紅2009年仗義救校,只收取月薪4,500元,在新制下可加薪達3.4萬元。
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指,新建議下教育局按幼園教師的薪酬中位數2.5萬元(按2014年物價水平)的教師薪酬專款予學校,例如教育局向A幼稚園資助25萬元專款,聘請10名幼師,而學校按不同幼園教師情況支薪1.8萬至3.2萬元不等,餘款撥回教育局。
教聯會副主席、幼園教師薪酬關注組召集人蔡若蓮指,約逾兩成高薪資深幼園教師或會被減人工。教協批評政府無設立薪級表或會造成不公。




標題:未倡設幼師強制性薪級表捱批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報告並無建議為幼師設立強制性薪級表,只建議為每個職級釐定薪酬幅度,建議一般幼師起薪點一萬八千元,同時建議當局按幼師薪酬中位數撥款,並在指引列明有關津貼屬「專款專用」。教協批評報告並無訂立幼師薪級表,不能改變幼師薪酬「海鮮價」的問題,最高薪酬或淪為「空中樓閣」,要求當局訂立健全機制反映年資與學歷。

僅訂薪幅 難解決「海鮮價」
報告建議幼稚園教職員架構一般應包括一名校長、一名副校長(只適用於大規模幼稚園)、主任和教師。委員會認為取錄約六百名半日制學生的幼稚園,最多聘五名主任;極小規模的幼稚園則不需聘請主任。至於取錄多於三百名半日制學生的幼稚園,可聘任一名副校長。

報告按去年物價水平為幼稚園各職級設建議薪酬幅度,一般幼師月薪幅度建議由一萬八千至三萬二千元;主任級為二萬四千至三萬八千元;一級校長則由四萬至五萬三千元。委員會主席鄭慕智解釋調整幼師薪酬時,應一併考慮員工年資及實際工作表現等,認為建議較設薪級表更全面。

此外,報告亦建議幼稚園優先考慮聘任或晉升持有學士學位的幼師出任主任;出任副校長的幼師必須持有學位;同時,建議亦包括為幼稚園支援人員設薪酬幅度。報告亦建議所有幼稚園須設立權責分明並包括不持份者的校董會。

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對報告未提出制訂幼師薪級表感到非常失望,質疑未能保障幼師獲得合理待遇。


標題:校長:資深教師多 須申額外資助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教委員會沒制訂教師薪級表,而是根據各教學人員職級訂出薪酬範圍,如普通教師為1.8萬至3.2萬元(見表),又建議按各薪酬範圍的薪金中位數、師生比例及學生人頭來計算資助額,學校獲整筆撥款後自行分配予教師。浸信會培理幼稚園校長翁巧香表示對報告感到「心寒」,因按照建議,普通教師的薪酬中位數為2.5萬元,惟該校有近三分之二教師薪酬超過此數額,將得不到足夠資助,要向教育局申請額外資助。
訂教師薪酬範圍 中位數計資助額
翁巧香指出,該校歷史超過50年,有很多資深教師,為免犧牲教學質素,她不會縮減教師薪水或裁走資深教師,唯有申請額外資助,擔心會涉及大量行政工作,亦未必一定獲批。她希望政府設立教師薪級表,以建立幼師專業階梯,穩定人才。按委員會建議,若幼園有大批資深教師,政府會提供安全網。
報告又建議,把師生比例由現時的1:15提高至1:12,校長不包括在師生比例內,至於每間學校的主任、副校長數量沒有訂明,只列出一個參考數字。

20150529 - 免費幼教開支研增至70億

標題:免費幼教開支研增至70億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將在2017/18學年起在非牟利幼稚園推行,專責委員會昨提交報告,列出47項建議,推算每年幼教支出最高將飆升七成,至70億元。全面資助只以半日制作基準,不會為學校租金包底和全數資助全日制,委員會推算四成學生的家長,需補貼學校租金或支付全日制學費,特首梁振英的免費幼教政綱最終無法全面實行。

不為校舍租金包底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主席鄭慕智昨公佈題為《兒童優先 給他們一個好開始》報告。委員會提出以半日制師生比1對12,按學校收生人數,資助教職員薪酬和學習開支,原則上家長只需付雜費,僅適用於760間本地非牟利幼稚園。
校舍租金問題是推行最大障礙。現時52%幼稚園獲得租金發還,每月3,100元至35萬元,26%只繳付象徵式租金;餘下22%位處商業樓宇內並需繳付市值租金。鄭慕智表明不能為各校舍租金包底,「佢哋交一蚊,政府畀一蚊,只會推高租金,係咪理想?」
報告建議以相若公共屋邨幼稚園租金,作為資助其他幼稚園的租金上限,並按收生率發放,防止公帑資助過剩學位。如租金資助不足,校方可向家長收取費用彌補差額。報告促增加政府校舍,如新屋苑需代建校舍。
家長要承擔部份租金,是否仍算免費?鄭慕智說:「呢個係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合理平衡,局長指示要切實可行。」吳克儉兩度避答這問題,他指香港地少人多,部份幼稚園要在私人物業開辦,最高年租600萬元,「會唔會資助全部呢?」
至於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委員會不建議全數資助,只可得相等於1.25至1.3倍半日制資助額,長全日制學校再獲額外資源聘用1至3名員工。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指出,全日制成本相等於半日制1.5至1.6倍,「差額應由政府及家長共同承擔」。

2017/18學年實行
面對雙職家長對全日制學額訴求,委員會促政府考慮修訂全日學額規劃,將全日制比率增加一倍,至每1,000名3至6歲幼童有500個學額。
報告列明落實建議後,六成在本地非牟利幼稚園就讀學童可免付學費和補貼租金,餘下四成則需負擔部份租金或全日制學費。鄭慕智表示,免費幼教可於2017/18學年起,由幼兒班(K1)開始實行。消息人士指教育局需向財政司司長爭取增撥經費,若撥款金額不足,便要減低資助水平。




標題:幼園免學費 僅限半日制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昨向教育局提研究報告,重點包括建議當局向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提供額外兩成五至三成資助,及以公屋租金制訂租金資助上限,委員會料港府推行建議時幼兒教育開支將較現時大幅增五成至七成到七十億元,最快於一七/一八學年推行,全港約六成幼園學童學費全免,其餘包括部分租賃商廈的幼稚園、全日制及長全日制的家長仍需交學費。有辦學團體說,全日制幼稚園營運成本較半日制高出一倍,建議的資助比例未能抵銷成本開支。建議以公屋租金訂租金資助上限

報告建議,當局應「按人頭」根據收生人數資助非牟利半日制幼稚園,並向全日制幼稚園提供額外資助,資助額較半日制多兩成五至三成,而長全日制幼稚園則再可額外獲得足夠聘請一至三名人員的資源。委員會轄下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補充,「全日制收費係半日制的一點五倍至一點六倍,我哋覺得中間的差距應由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同時,委員會建議當局提供誘因鼓勵幼稚園增加全日制學額,以達至全港幼稚園全日制及半日制學額各半的比例。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昨公布報告建議內容。圖為鄭慕智。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昨公布報告建議內容。圖為鄭慕智。
現約兩成二非牟利幼稚園租賃私人物業或商業樓宇營辦,需繳付市值租金,委員會建議以公屋租金制訂租金資助上限,幼稚園有足夠理據才可向當局申請以「特別費用」形式,要求家長繳付超出上限的租金差額。建議遭質疑變相不是十五年免費教育,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主席鄭慕智解釋,不建議公帑全額津貼幼稚園,是擔心推高商業樓宇租金。

可遷至政府校舍 實現全面免費
鄭又坦言,報告需合理平衡理想與現實,認為建議切實可行,「無可能一蹴而就」,又指長遠建議將所有校舍遷至政府校舍或辦學團體自置院舍內,才能真正做到免費幼稚園教育。他估計,若當局接納建議,約有六成本地非牟利幼稚園學生毋須交學費,較現時學券計劃下的一成八為多,估計沒有家長繳交費用比現時學券制高。

現營運七間全日制幼兒學校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幼兒教育服務總監劉燕琼指,全日制幼兒學校的營運成本是半日制一倍,即使獲額外二成五至三成資助,亦未必抵銷成本。於荃灣的荃威幼稚園提供半日和全日制服務,校長張如卉說學校校舍屬私人物業,月租廿三萬,新學年將加至廿五萬。她料日後獲得的租金資助只夠補貼三分之一租金,其餘租金成本恐需轉嫁家長。

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亦指,家長有權選擇小朋友入讀不同模式幼稚園,資助不應以半日制為界線,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幼稚園亦應獲全面資助。育有兩名兒子的基層家長關太,長子正於全日制幼兒學校讀K1,而幼子七個月大,她指現時扣除學券和學費減免資助,每月仍需為長子支付一千四百元學費和膳食費,佔家庭收入一成。


標題:免費幼園教育 料四成學生須付費 全日制學額倍增至500 未有落實時間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資助非牟利幼稚園,估計最快於2017學年實施。若政府落實方案,委員會估計半日制及入讀非租用私人物業的幼稚園學生可免學費,佔整體六成。全日或長全日制(下統稱全日制)幼園,以及租用私人物業的幼園,由於未能獲資助全額營運費及租金,家長須付費補貼。報告同時建議,全日制學額應較現時增加一倍,但委員會指要視乎學校意願,難訂立落實時間表。

全日制租用私人物業 不獲全額資助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報告只是學券「變種」,感到失望和不滿。他認為對全日制的額外資助不足以支付學校營運成本,難吸引學校增加全日制學位,與計劃目標背道而馳。他亦擔心報告建議為教師釐訂薪酬幅度,再以薪金中位數計算向學校提供的薪酬額,會令學校因資深教師多、開支大,壓抑新入職幼師薪酬。他表示,若諮詢後家長都覺得政府的方案差,他不排除在立法會行使否決權。

葉建源:計薪法恐壓低新入職教師薪酬
現時政府透過學券計劃及發還租金等方式為學生與幼園提供資助,委員會建議日後按學生人數資助教師薪酬及學校運作開支,另提供租金津貼及全日制特別津貼等。委員會主席鄭慕智估計,若政府接納全部方案,每年投放在幼教的費用會較現時增加50%至70%,即達61.5至69.7億元,預計六成學生可免學費。

報告指出,為配合釋放婦女勞動力的人口政策,建議會全日制學額增加一倍,循序漸進地由現時每1000名幼兒設250個全日制學位,增加至500個。鄭慕智表示,此為方向性建議,要視乎學校意願,很難為此訂定時間表,委員會只能通過額外資助吸引幼稚園增加全日制學位。
委員會參考海外經驗,以半日制作資助基礎,資助小組召集人雷添良表示,他們檢視了市面上幼園學費,發現全日制學費平均較半日制多出五成至六成,本著差額應由政府和家長共同承擔的原則,定出全日制可在半日制基礎上獲額外25%至30%的資助,校方可向全日制家長收取學費補貼餘下開支,清貧家長可申請學費減免。
委員會認為長全日制學校或需更多資源應付較長營運時間和上課日數,故建議政府提供特別資助,以增聘1至3名人手。鄭慕智指出,半日制已足夠提供幼兒需要的教學,故主要增聘人手照顧學生,未必一定聘請教師。

指政府不會為幼園租金「包底」
校舍租金是幼稚園其中一項主要開支項目,現時全港有22%幼稚園租用商業樓宇單位,約26%繳付象徵式或零租金,約52%在租金發還計劃下獲發還租金。鄭慕智表示,政府不會為幼稚園租金「包底」,因此做法會不斷推高商業地的租金,為確保公帑用得其所,每所幼稚園獲發的租金資助應有上限,可參考公屋商場的幼園租金;如資助不足以支付租金,幼園可收取經教育局核准的費用以彌補差額。
鄭慕智形容報告是「理想和現實中作出的合理平衡」,他重申,為全日制及長全日制(每日上學10小時)提供額外資助,已回應了業界訴求。委員會副主席、教育局前副秘書長葉曾翠卿則強調,雖無法預計餘下四成學生要補交多少學費,但政府投放的資源多了,家長的負擔一定可減輕。

標題:非牟利半日幼稚園2017學年可望免費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經過兩年研究,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昨公布報告,提出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具體方案,建議資助就讀半日制學童,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則獲額外資助,預計落實所有建議,全港六成就讀非牟利幼稚園的學生將毋須繳付學費,最快一七/一八學年推行,估計每年政府在幼兒教育開支將增五至七成,激增達七十億元。至於其餘四成學童因政府不為租金、全日及長全日成本「包底」,家長須支付學費差額。

  免費幼教委員會昨發表「兒童優先,給他們一個好的開始」報告,就落實免費幼教提出共四十七項建議(表一)。主席鄭慕智指,若全部建議獲政府接納,預計最快可於一七/一八學年正式落實,取代現時的學券計畫,屆時約六成就讀本地非牟利幼稚園的學生毋須繳交學費,將較現時扣除學券及減免僅兩成人學費全免,比例大幅提高。

  鄭慕智透露,委員會粗略估算若政府全面落實報告建議,現時每年約四十一億元的幼兒教育開支,將會增加五至七成,即每年投入須增至六十二至七十億元,強調方案切實可行,但未能滿足所有意見,「這是在理想與現實中作出合理平衡」。

  由於政府提供的基本資助,只涵蓋半日制幼稚園,至於全日及長全日制,政府僅額外提供兩至三成資助,其餘學費差額則由家長自付。另外非牟利幼稚園雖可獲租金津貼,但委員會建議以相若公屋幼稚園的租金釐定資助額上限,現時約兩成租用商場等私人物業的幼稚園,日後資助不足於實質租金開支,須向家長收取差額。預料四成非牟利幼稚園學童,因上述兩項原因,日後仍須繳交學費。

  鄭慕智解釋,以公帑全面資助租金開支並不合理,形容「愈加一蚊租就畀多一蚊」,勢令商業租金不斷推高,長遠把幼稚園遷入政府與辦學團體擁有的校舍,屆時始能解決租金問題,「全部免學費能否一蹴即就?我覺得無可能」。他強調,日後家長支付的學費及雜費須得到教育局審批,不能巧立名目濫收費用,同時亦確保家長知悉收費。

  對於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津貼僅較半日制多兩至三成,委員會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指,現時全日制課程學費較半日制多一倍半,而委員會收集意見認為差額應由政府與家長共同負擔,強調方案建議為長全日幼稚園額外增加人力資源,較現行學券計畫單一資助模式,更能兼顧全日及長全日幼稚園需要。他相信因應政府資助,日後全日及長全日制學費將較現時下調,家長負擔有限。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讚揚報告全面,為策劃未來幼教藍圖訂立清晰目標,當局隨即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強調當局會考慮資源投放、幼教界準備等,研究如何落實免費幼教。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湯修齊歡迎方案,認為有助提升幼教質素,並推動幼稚園家長參與校務。

  教育界對報告反應兩極,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與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均表示失望,認為方案無助解決幼稚園市場導向的問題,令資源向大校傾斜;教育工作者聯會則認為方案較現時有所改善,整體上支持建議。

  一直關注長全日幼稚園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批評報告未有照顧雙職家長的需要,「把子女送到全日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對家長來說是沒得選擇的基本需要,否則便影響生計,根本減輕不到中下家庭的負擔」



20150528 - 起薪萬八 逾半幼師料加人工

標題:起薪萬八 逾半幼師料加人工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今日向教育局提交研究報告。消息透露,委員會訂立四級制幼師薪酬幅度建議,但不計年資。備受業界關注的一般幼師薪酬幅度,擬定起薪一萬八千元至頂薪三萬二千元,並建議當局按幼師薪酬中位數、即約二萬五千元提供薪酬資助。業界指建議一旦落實,將有逾半數幼師料可獲加薪,但同時逾兩成高薪資深幼師或面臨被「壓價」,甚至飯碗不保。

委員會建議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時,可參考直資學校「按人頭」資助模式,以師生比例一比十二(不包括校長)及以幼師薪酬中位數釐定薪酬資助,再加入幼稚園營運費開支撥款,以計算「按人頭」資助金額;另建議根據租金資助上限,資助幼稚園租金開支。

年資高恐被壓價

委員會初步訂立四級制幼師薪酬幅度,包括校長、副校長、主任及一般幼師。其中,一般幼師級的建議薪酬幅度為一萬八千元至三萬二千元,估計資助中位數約為二萬五千元。消息指,委員會建議所有非牟利幼稚園必須按各職級的薪酬幅度最低點支薪。以教育局去年發表學券制全職幼師月薪約八千九百元至逾七萬零五百元不等,平均薪酬為一萬八千八百元作比較,即以往月薪低於一萬八千元的幼師,將有機會加薪。

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直言,建議可令新入職幼師提升起薪點,但如幅度不反映年資,只是假象,「之後未必年年加,尤其薪酬超過資助中位數的資深幼師,人工更無保障,幼稚園隨時就住資助去壓價或凍薪」。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形容,建議薪酬幅度若不反映年資,只屬「表面」措施,擔心日後老師轉校求職,累積的年資不獲計算。

幼師薪酬關注組召集人蔡若蓮估計,若建議落實,或有逾兩成薪金較高的資深幼師受衝擊甚大,「真係危危乎,試過有幼稚園為慳錢,出糧後叫佢哋捐番出來,又或扣膳食錢等」。

20150527 - 全日幼園學額少調查:僅一成人有位

標題:全日幼園學額少調查:僅一成人有位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最快明天公布十五年免費教育方案,有機構調查顯示,近六成家長希望子女入讀全日或長全日幼稚園,但僅得一成家長可以如願,負責調查的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建議,政府應倍增幼稚園規劃標準的全日制學額比例。有長全日家長反映,為學費開支煩惱不已,現時每月學費扣除學券後,仍達三千元,如不獲合理資助,財政負擔更重。

  社聯在本月初委託民調機構以電話訪問逾五百名育有二至六歲兒童的家長,當中七成人為雙職家庭。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家長盼子女入讀全日或長全日幼稚園,但僧多粥少,只有約一成家長成功覓得學位。對於政府即將公布的免費幼教方案,家長認為最優先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改善師資、申請入學制度及學費問題。

  按現行本港幼稚園規劃標準,每一千名幼童,須設二百五十個全日制學額,惟本學年入讀全日班的學童,佔整體人數三成一。社聯業務總監蔡劍華指,雙職家長對長全日教育尤其渴求,但學額供不應求,必須增加供應。蔡認為,須檢討規劃標準,建議每一千人,分別要有四百五十個全日制及一百五十個長全日學額。

  馮太的女兒在一所長全日制幼稚園就讀幼兒班(K1),她憶述要清晨起牀到學校排隊交申請表,幸好最終「有書讀」。但她坦言,現時連同茶點、書簿雜費,每月需花約三千元於幼稚園學習,擔心日後的財政負擔更吃力。五邑工商總會張祝珊幼稚園校長周慧珍指,目前校內有一百二十名長全日學生,但輪候名單有多達五百人,競爭非常激烈。

  社聯同時收集七百名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他們對建立薪級表有強烈訴求。周慧珍指,教師要求薪級表,並非「向錢看」,而是一份認可及尊重,以穩定教學質素。她指,校內的教學團隊約有十人,但兩年內共有三人離職,包括年資較深的教師,認為流失率高會影響幼兒及教師的關係。

  另外,行政長官梁振英昨聯同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參觀港島東區一所幼稚園。梁振英稱,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即將向教育局提交報告,就實施免費幼教作建議,政府將跟進及詳細研究如何落實。他指,委員會初步認為免費幼教應涵蓋半日制幼稚園,亦認同部分家庭或需要全日制或長全日制服務,需要額外資助

20150527 - 吳克儉證接懷仔入學申請 過渡期教育安排續爭議

標題:吳克儉證接懷仔入學申請 過渡期教育安排續爭議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證12歲男童肖友懷(懷仔)案惹社會爭議。教育局長吳克儉證實昨早接到懷仔的入學申請,將按既定程序處理;按教育局早前回覆,局方收到申請後會諮詢入境處,若處方「無意見」可盡快安排入學。
教育界及人權組織認為入境處必須徹查事件免誤開先例,但調查的過渡期也不能剝削兒童接受教育的權利,又指過往在港尋求庇護的不同國籍兒童,也曾持「行街紙」入學。

葉劉指非法居留不應讀資助校
不過,保安局前局長、新民黨葉劉淑儀說,資助學校涉及公帑,不應予非法在港居留者入讀,除非如2002年間的居留權爭議,不少兒童因訴訟長期留港,才基於人道立場予他們在等候裁決期間讀書,而決定權在入境處,非「教育局長隨便可以取錄」。
報稱匿港9年的懷仔上周四獲發「行街紙」,須於6月中返處報到。協助懷仔的工聯會陳婉嫻曾透露早在上周五向教育局提交入學申請,但無指定任何學校。兩婆孫暫亦搬離順利邨寓所,房屋署則指無介入安排調遷。

資料指早年六成半申請獲批
據教育局早前回覆,若入境處對申請「沒有意見」,可按涉事兒童的住所及學習程度盡快安排入學,但被問及近年持「行街紙」的入學資料,局方稱「未有收集」。本報翻查資料卻發現在1997至2000年間,有1546宗持行街紙兒童入學申請,當中逾六成半、即1020宗獲批入學。
時任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在2001年同一份文件指出,行街紙是容許涉事人被遣返前辦理擔保,他們仍然是逾期居留,亦不賦予任何額外法律權利,包括在港工作或入學等。但若有人道或恩恤理由,如預料兒童在短期內不會被遣送,可彈性處理。

羅沃啟:滯港期有權受教育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現時社會對懷仔個案有不少意見,相信安排入學有一定困難,建議局方及學校商討適當措施,社會亦要冷靜看待事件。
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稱,不止內地來港兒童,不同國籍申請免遣返聲請(包括難民及酷刑聲請等)者,可能舉家來港,過去亦有人申請入學獲批。他認同入境處須徹查事件,但要遵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無論涉事兒童有何法律地位,在其滯港期間也不應被剝奪教育權利。


標題:教育局接獲懷仔入學申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匿藏本港九年的十二歲無證男童懷仔早前申請入學,教育局表示已收到懷仔入學申請。對於早前本土派到懷仔寓所進行狙擊行動,特首梁振英表示,懷仔事件引起社會極少數激進人士用衝擊和破壞社會秩序的手法表達意見,尤其是到懷仔申請入學的小學門口滋擾學校,認為社會需要譴責有關行為。入境處表示,過去三年該處處長曾行使酌情權批准卅八名人士留港,對懷仔個案的調查只是剛開始,現階段不會行使酌情權讓他留港。

CY轟激進者破壞秩序
早前有本土團體到懷仔申請入學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抗議。梁振英昨批評,極少數激進人士用衝擊和破壞社會秩序的手法表達意見,又反問如懷仔不是來自內地,這班人會否用同樣衝擊手法表達不滿。他重申,絕不容許任何人用不文明和不守社會秩序、甚至犯法的手法表達意見。本港過去有很多非法居留或逾期居留個案,政府會據法律和一貫政策秉公辦理。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已收到懷仔入學申請,會按既定程序處理,又指適齡兒童須具備居港權或持有由入境處發出的有效文件才能在港接受教育。

保安局前局長兼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稱,非法居留人士須入境處同意才能在港讀書,認為如有關人士不會在港逗留很久,則無理由讓他們入讀本港學校。

20150525 - 考試焦慮 初小已求診 晚晚自我檢討致失眠 聽父母聲音即哭

標題:考試焦慮 初小已求診 晚晚自我檢討致失眠 聽父母聲音即哭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大曾有研究指出,全港約一成小孩患有焦慮症,而患有過度活躍或自閉症等腦發展障礙的兒童中,焦慮情况高達三成。全港中、小學下月將進入年終考試期,有公立醫院醫生指出,每逢考試季節都是學童焦慮求診高峰期,最小的病人年僅小學一年級,曾有小二男學生不喜歡失敗,每晚自我檢討導致不能入睡;亦有小六男生因為被父母催迫讀書,一聽見父母聲音便哭。另有私人執業醫生亦發覺學童因情緒問題求助有幼齡化趨勢。

明報記者 陳倢朗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李明冲表示,考試時感到焦慮、緊張及壓力乃正常反應,適度焦慮有助專注;但若壓力指數高於可承受水平,則可能引發連串心理及生理反應,影響集中力(見圖)。

小六男暴躁拔髮「搣手」 原來只想小休
李明冲說,曾有本身患過度活躍症的小六男生,病情原本控制良好,但自小六期中考試開始,父母發現他變得脾氣暴躁,拔頭髮及「搣手」,父母試過以金錢及打機作鼓勵,又安排補習,反令兒子更逃避,回家一見到父母便關起房門哭,父母才意識到不是一般專注力問題。李明冲與男生傾談時發現,他已有一段時間沒有抒發感受的機會,只知道要面對接二連三的測驗考試,曾經躲在牆角尖叫「我唔想讀!點解生我出嚟?」李明冲說,父母擔心一旦放手兒子便會放棄讀書,但其實該男學生也緊張學業,只是希望每溫習一段時間可以休息一下,「要求其實很合理」。男生及父母在李明冲協助下加強溝通,一同制訂時間表,得以改善情况。
李明冲又指曾有患社交焦慮的中三男學生成績不俗,但自從以升大學為目標後,開始疏離朋友,加上正值青春期,口試時因為臉上長暗瘡及變聲而自信低落,考試時腸胃敏感,經常想去廁所,卻怕別人以為他偷懶或作弊,結果「考兩個鐘試,有一個鐘在想去不去廁所」。醫生協助他了解緊張時想去廁所屬正常反應,教導他放鬆方法,並協助他了解有朋友一起面對考試的好處,情况漸有改善。

初小女生要求高 功課錯一字即重做
另外,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趙珮瑜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近年求助的學生個案總體呈上升趨勢,過往多是應考公開試的中學生個案,現時多了低年班學生。她相信一方面是社會對情緒病認識增加,患者積極求醫,另外亦因社會競爭加劇,家庭、學校甚至小朋友對自己要求都更高,故多了人無法承受壓力。
趙珮瑜接過一個成績優異的初小女學生患者,因對自己要求太高,「功課要十全十美,錯一個字都整份重來」,家人夜晚常勸她不要再做功課、早點睡覺。家長起初因女兒「生性」而感欣慰,但女兒常不自覺地拔頭髮或抓皮膚,結果有一小處幾乎沒有頭髮,家長一度以為她「鬼剃頭」,且她正值成長期,體重卻一整年沒增加,最後帶她看皮膚醫生,才知道並非身體問題,而是精神問題。趙教導該女生接受並非所有事都可得償所願,讓她不用太執著每個細節,另也教她如何彈性安排時間,時間充足固然可做出完美功課,但時間緊張時必須有所取捨。

緊張屬正常 應轉化成動力
臨牀心理學家劉澤俊強調,考試前感到緊張或有心跳快等狀况屬正常,應嘗試接納,轉化成動力;並可在考試時運用腹式呼吸等方法令自己更放鬆及專注。


標題:男生考試焦慮症 肚痛影響表現 不敢如廁 怕被當作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6月考試季節將至,莘莘學子壓力大增。有精神科醫生指,每年5至6月為考試焦慮求診高峯期,學生受分數標籤個人價值,加上面對考試未知之數影響,出現焦慮反應,有中三男生在考試時因焦慮致急大小便,影響考試表現。心理學家表明考試壓力不能避免,但稍為調整心態,壓力自然變成動力。
記者:嚴敏慧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李明沖指,約一成兒童患焦慮症,考試是其中一個引發因素,與學生讀書成績無關,臨床上最細6歲學童已有考試焦慮;常見特徵包括呼吸急促、心跳手震、腸胃不適、手腳冒汗等,又會經常擔憂不懂回答題目,變得緊張煩躁,難集中精神,腦海一片空白,甚至逃避考試、不願上學。


考口試怕被取笑
若考試焦慮未有妥善處理,隨時影響考試表現。有中三男學生本身成績中上,升中三後以升大學為目標,減去所有課外活動,社交圈子縮窄,反出現社交焦慮問題,經常擔心他人目光。面對考試他焦慮加劇,最擔心口試,怕被笑聲音似女生,怕滿面暗瘡惹人注意,只專注他人想法,令其思想一片空白,口試時表現更差,只會面紅、經常低頭、說話太細聲。李明沖指該名男生尤其在人多的禮堂考試時,腸胃反應嚴重,急大便小便,但又擔心別人目光,若舉手去廁所,會被認為「出貓」,結果兩小時考試時間,僅考慮是否舉手去廁所便用了半小時。

影響生活應求醫
本港學生亦要應付不同課外學習,李指「𠵱家人人兩文兩武,如果半年一個小比賽或者評核,可能每個月已經有一樣考核,個別挑戰壓力未必大,但三個星期一次就唔同」。他呼籲家長要考慮子女可承受壓力程度,調整心態與期望;若子女焦慮反應影響生活,應向醫生求助。
臨床心理學家劉澤俊指考試焦慮、緊張、有壓力為正常反應,適當壓力更能提升專注力。他教路學生應調整心態接納壓力,切忌將想像誇大及災難化,勿在腦海中想「如果」問題,「如果睇唔明題目,個腦會一片空白,咁諗只會諗到唔好結果」;反而多問如何,「如何溫多啲,如何分配時間」。家長不應對子女說「唔好咁緊張」,應說「緊張好正常」;多鼓勵子女勿過份看待結果,過程其實更為重要。

20150525 - 暑期班教4歲童寫程式 稱練邏輯

標題:暑期班教4歲童寫程式 稱練邏輯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暑期興趣班五花八門,本報近日發現沙田一間教育中心將於暑期推出「兒童創意電腦程式編寫班」,聲稱適合4歲至10歲幼兒參與。
教育中心負責人回應查詢時表示,幼兒非以真實代碼編寫程式,而是以遊戲形式,編排對遊戲人物的指令,藉此訓練邏輯思維及創意。有幼兒教育專家認為,兒童年紀太小未必明白符號指令的意義,過於複雜的內容或減低學習興趣,而電子儀器的藍光亦會影響眼部,小時候學習人際互動及社交技能更重要(見另稿)。

3000元12堂 多家長查詢
本報記者上周三以顧客身分到訪位於沙田銀禧薈的閱讀樂教育中心了解課程內容,負責人周小姐表示,課程採用美國麻省理工研發的「Scratch」軟件,4至6歲小童則使用簡易版「ScratchJr.」。她指課程主要訓練兒童思考能力,中心是首次與另一機構Coding 101合辦此課程,每堂250元,共12堂,已接獲不少家長查詢。記者質疑4歲之齡學習編寫程式會否太早,周小姐則指各小孩能力有異,年紀較大的小孩得益或更大,建議家長報名時應以孩子興趣為主要考慮。

強調屬編寫指令 非寫App
本報之後以記者身分致電查詢,負責人周小姐強調課程「唔係寫App」,而是以平板電腦編排對遊戲人物的動作指令,編寫指令過程可訓練小童創作力及運用右腦思考。她認為小童如對編寫指令有興趣、喜歡玩平板電腦,「4歲(報讀課程)唔係太細的年紀」。
與該中心合辦課程的Coding 101亦舉辦兒童程式編寫課程,其網頁顯示,開辦教授4至6歲小童的「ScratchJr.」2天學習營,以及5天營教授7歲及以上小童「Scratch」。
參考「Scratch」網頁,使用者按動代表某指令的「拼圖」圖案以編寫遊戲人物的部分動作,例如是輸入數字「10」控制遊戲人物轉10個圈,多塊「拼圖」拼起即連成一個故事。程度較高學生更可用坐標指示遊戲人物走動的位置,及設計按動不同按鈕後出現的不同結果。

負責人:成效視乎個人能力
有社福機構電腦課程負責人表示,近年小童大多熟悉網頁搜尋等基本電腦操作功能,機構遂於興趣班中加入設計App課程增加趣味性,例如教導小學生以現成設計程式「Como」,操作類似製作電子卡,小童可自行上載圖畫寫App,高中生則會使用較多功能的「MIT App Inventor」程式。
至於幼稚園學生是否適合學習編寫App,該負責人指視乎個別學生能力,「一般小一生語文能力不高,學習寫App會有困難,何况4歲小孩」。

20150524 - 嚴母涉虐打三子女被捕

標題:嚴母涉虐打三子女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管教兒女勞心勞力,「躁媽媽」涉嫌虐打三子女被捕。現場元朗橫洲盛屋村一單位,上周四晚,姓劉(卅五歲)女戶主疑因十三歲兒子沉迷電視,擔心影響學業,厲言管教,期間,劉婦不滿兒子「駁嘴」,有人疑火遮眼向子施體罰。

翌日(上周五),男童在學校被老師發覺面部和手臂有傷痕,經細心追問,男童和盤托出曾遭體罰,校方認為事件不尋常報警,並將男童送院驗傷。據悉,當晚姓盛男戶主(五十五歲)與妻子及八歲孖女,前往醫院準備接其子出院,惟被拒絕,有人一度情緒激動吵鬧,警方到場協助時,同時揭發孖女亦曾遭人虐打,警方隨即以涉嫌虐兒將劉婦拘捕,孖女同需留院檢查,案件交由元朗警區刑事調查隊負責處理。

20150523 - 保安狎女童 認另犯多宗

標題:保安狎女童 認另犯多宗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揭發7歲年女童遭非禮案件,警方調查後昨日拘捕44歲姓黃保安員,發現他於1991年已有非禮幼童案底,不排除涉及更多同類風化案,將他通宵扣查。
消息稱,受害7歲女童前日下午補習後返家,途經元州街一幢大廈時,姓黃疑犯藉詞想借用紙筆,把女童帶到大廈梯間,其間撫摸女童臀部,又站在女童身後脫下褲子,以下體隔着女童的衣服磨擦其臀部泄慾,完事後讓女童離開。

問借筆帶走侵犯 有同類案底
女童前晚向52歲父親透露受辱經過,由父親報警。警方對案件大為重視,交由深水埗警區重案組第2隊跟進,經收集區內閉路電視片段分析後鎖定疑犯,昨午在九江街將黃拘捕。
探員調查後發現黃居於深水埗海麗邨,他於1991年已有同類非禮案底,至於他何以仍能取得「良民證」考取保安員資格,則尚待了解。警方盤問疑犯後,有人承認涉及其他幼童風化案,警方相信有受害人未有報案,呼籲巿民如遇到同類犯案手法而未有報案,或有相關資料提供,可致電6332 4248與調查人員聯絡。

20150523 - 匿港9年獲行街紙 教局或安排入學 6,000人fb促遣返無證懷仔

標題:匿港9年獲行街紙 教局或安排入學 6,000人fb促遣返無證懷仔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聲稱逾期居留9年的12歲內地童肖友懷(懷仔)自首爭取居港權,引發極大爭議。網上有人發起一人一信要求入境處即時執法遣返懷仔,一天內有逾6,000網民響應。協助懷仔的工聯會陳婉嫻亦成為箭靶,有網民號召今天包圍陳婉嫻在黃大仙的辦事處抗議。入境處仍在調查懷仔個案,但基於人道考慮,不會反對懷仔在調查期間暫時入學讀書。
記者:麥志榮

面對洶湧的輿論,懷仔昨接受有線電視訪問時表示:「噚日(前日)我終於攞到行街紙,我好開心,唔使再擔驚受怕,我知道大家好關心我,但我嘅心願𠵱家只想讀書,希望大家畀啲空間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表示,社署會向懷仔及其外婆提供協助。入境處正跟進事件,如果懷仔仍會有一段時間留港,而入境處又不反對,教育局可安排入學。


懷仔仍受入境處調查
懷仔即日獲發俗稱「行街紙」的擔保書及可能獲安排入學,引起不少網民不滿及質疑。據了解,入境處向懷仔發出的擔保書,作用只是表明他仍在接受入境處調查,並不代表他有居留權。入境處考慮到個案要內地協助尋找懷仔父母,可能需一段時間調查,其間將一名12歲兒童長期拘留並不合適,而他目前由外婆照顧,逃走的風險很低,所以決定不拘留他而發出擔保書。由於懷仔並無任何身份證明文件,他日後若遇上其他執法人員,亦可出示擔保書確認身份。
至於懷仔入學問題,據了解,教育局會就逾期居留兒童就學問題諮詢入境處,入境處的政策是考慮個案調查所需時間,如果調查需時較長,基於人道考慮,不應剝奪兒童在調查期間接受教育的權利,一般都不會反對。

號召圍嫻姐辦事處
有網民在facebook設立了「一人一電郵要求入境處嚴正執法,即時將肖友懷遣返中國」專頁,到昨晚11時,有逾6,000網民響應。發起人梁金成質疑,若以人道立場給予肖友懷居港權,對大批正排隊申請單程證來港的家庭是否公平,當中有不少個案都可能很值得同情;更重要的是,此例一開憂會引來大量同類個案,對香港資源福利造成極大衝擊。
香港本土力量亦在網上號召今天上午11時包圍陳婉嫻在黃大仙上邨的議員辦事處,抗議工聯會賣港,助三非童居港。陳婉嫻對包圍行動直指「冇所謂」,她整天在立法會,不會在辦事處。
對非法入境的兒童,入境處有權以人道理由酌情批准在港居留。人權律師莊耀洸表示,如果兒童在內地「冇人冇物」,又無戶籍,被遣返後將陷入困境,確可成為人道考慮的因素。


標題:「無證童」惹議 陳婉嫻認事件踩界 網民發動「一人一電郵」促遣返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報稱12歲的男童肖友懷(懷仔),匿藏居港9年前日投案,盼獲准酌情留港,獲入境處發出「行街紙」。事件曝光後引起爭議,有人同情他,有網民昨重新上載懷仔去年與街童打架片段,另有團體發起今日包圍協助懷仔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婉嫻的辦事處以表達不滿。陳婉嫻昨早在電台節目時形容事件本身「踩界」,曾考慮是否低調處理事件,但希望公眾清楚各方細節。

網民號召今圍陳婉嫻辦事處
懷仔昨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時表示,獲發行街紙「好開心」,及不用擔驚受怕,心願想讀書,「希望大家畀啲空間我」。
入境處前日向懷仔發「行街紙」,據《入境條例》,處方可向等候被調查、遣送或遞解離境者,發「擔保書」(俗稱行街紙)以擔保代替羈留,亦可延長擔保期及以不超過6個月為限,並不等於取得居留權利。同時,懷仔須於獲發行街紙後28天返處報到。
至於如何計算懷仔來港9年,據了解,周婆婆曾報稱懷仔無內地戶籍,當年「借朋友個仔」的戶籍為他申請雙程證,懷仔所持的雙程證確由2006年入境來港,至今9年,但仍待調查及要向內地機關核實。
懷仔報稱的經歷引來反響,支持「反赤化、反殖民」的網民梁金成在facebook發起一人一電郵,要求入境處遣返懷仔,至昨晚近10時,約5300人表示參與。昨另有網民將懷仔去年在順利邨與人打架的片段,上載至facebook群組,提出「肖小朋友適合留喺度生活嗎?」,之後片段再被人轉載至YouTube。該片段顯示,懷仔與多名小童聚在一起,其間疑似與其中一人爭執,其後片段中斷,再有畫面時,懷仔在拍打及以粗口指罵疑似與他爭執的男童,該男童亦以粗口還擊,及聲稱可以報警。

網傳懷仔打架爭執片
上載片段的網民陸先生表示,去年12月14日到順利邨探家人時目擊事件,昨日看到懷仔報道後,質疑其實際行為與報道有出入。他指拍片當日約下午4時,他到場時見到小童打架及講粗口,估計是涉及玩遊戲機問題,當時有便利店員調停。他稱事後曾遇過懷仔,每次都不見有成人陪伴,但沒再見他如片段中打架。
懷仔及外婆前日在記者會講述身世,席間外婆周紹璇引述懷仔說﹕「我無證件,留我喺社會都無用,畀人蝦都唔敢講多兩句。」陳婉嫻昨看過片段及向懷仔了解事件,確認懷仔是片中人。她表示已知事件經過,感到「心悒」及不評論片段。她稱希望公眾以「大愛」看待事件,盼懷仔有機會讀書。

陳:高調處理不會令入境處寬鬆
陳昨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上被問到公開讓傳媒報道是否要向政府施壓,她說對此說法「不否定,也不同意」,因個案十分複雜,有很多灰色地方,婆孫乃「犯法」。陳婉嫻形容事件本身「踩界」,曾思考應否低調處理,但希望公眾知道各方細節,並稱高調處理事件,不會令入境處執法寬鬆。
教育局回應會跟進個案,若入境處考慮涉事兒童或不會在短期內離港,並對其入學申請「沒意見」,局方會協助盡快入學。

20150522 - 腦研究證物質獎勵非良策 教院學者:少年決策「煞車系統」遲熟

標題:腦研究證物質獎勵非良策 教院學者:少年決策「煞車系統」遲熟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學院教授通過實驗了解青少年大腦如何作決定,研究發現,因青少年腦部的「自我獎勵機制」發展成熟,而「自制能力」機制發展未成熟,故他們更願追求即時滿足感。研究亦顯示,若以物質獎勵青少年的良好表現,移除獎勵後他們會更追求即時滿足及更少考慮結果。學者建議家長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學習,而應幫助孩子建立內在對學習的熱愛。
教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黃蔚皓表示,人腦中有兩個區域共同負責決策,其中紋狀體(Striatum)是人的自我獎勵中心(reward center),負責產生衝動;另一個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構成人的反思系統(reflective system),負責抑制衝動與思考後果。黃蔚皓指兩個系統正如汽車的油門與煞掣,「油門」在幼稚園時期已成熟,而「煞掣」要20歲才成熟,故青少年會因兩個系統發展不平衡而較為衝動。

遊戲撤獎金 決策變衝動
黃蔚皓在2012至2013年邀請了60多名中學生參加實驗,讓他們玩遊戲,參與者可在「博一鋪」與「保守」中作選擇,「保守」會得到既定已知的結果,「博一鋪」則各有一半機會贏過保守派或輸給保守派。第一輪遊戲他呼籲參與者盡力玩,第二輪表現突出者會有100元獎金,第三輪則撤回獎金。黃發現第一輪與第二輪結果沒顯著差別,但第三輪中,被撤獎金的參與者更多選擇「博一鋪」。參與者的大腦掃描結果亦顯示,在前兩輪中反思系統較活躍,但在第三輪則「衝動系統」更活躍。

失獎勵 更易沉迷打機
黃蔚皓說,結果反映撤走物質獎勵後,學生得不到獎勵往往更尋求即時滿足感;現時不少父母與教師用物質來獎勵學生,但除非父母能一直提供獎勵並每次都可滿足子女,否則子女便會因失去獎勵而放棄學習,轉而做一些可獲即時滿足的活動,如上網或打機等。他建議教師與家長勿用物質獎勵法,而應助孩子建立學習興趣。黃蔚皓說,實驗僅為先導研究計劃,希望之後可獲撥資源,以擴大樣本數量,探究更多青少年決策原理。
教院幼兒教育系助理教授林俊彬亦認同,以物質獎勵會令孩子錯將獎勵當成學習目標,一旦沒獎勵便彷彿失去學習的理由。他建議家長引導孩子相信「你投入溫習及取得好成績,因為你很愛讀書」,若孩子有進步,家長可說「解答到這難題是否很開心,很有滿足感?」藉此助學生建立對學習的熱愛。


標題:教院研腦活動忌物質獎賞學習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喜歡以物質獎賞子女,但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及發展神經科學研究組發現,物質可刺激子女腦部釋放物質,短暫加強動力,但非長遠之計,因為一旦改變腦部結構,受生理因素影響,學童會依賴獎賞,下次變本加厲,要求更多。專家提醒家長避免以物質作誘因,應鼓勵子女追求知識的樂趣。

  人體大腦分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及抑制系統(inhibition system),前者好比汽車的油門,推動人向前行,後者則類似煞車系統,兩部分互相協調,主宰人的決策及自制能力。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及發展神經科學研究組成員兼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黃蔚皓利用磁力共振掃描,研究六十名就讀中三至中六的學生,讓他們玩含賭博成分遊戲,分析他們的腦部活動。

  今次研究測試過程要求學生在不同引誘下抉擇是否「博一博」,考驗同學的自制能力及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

  黃蔚皓分析研究數據後發現,大腦是要不停受刺激才會有效果,他舉例指家長今次買電話獎勵子女成績好,下次便要獎電腦,才可刺激獎賞系統活動,從而鼓勵子女同樣努力,因為一旦嘗試獎勵,已改變大腦的活動,「獎賞系統活動能力減低,要有更多誘因才可作刺激。」她建議家長發掘子女內在動力,讓他們真正享受學習,不應只以物質獎勵他們,「不是次次講求即時利益,要令子女追求得到新知識的樂趣。」

  青少年沉迷毒品及煙草,亦受制於大腦的抑制系統。黃蔚皓嘗試以生理角度解釋為何年輕人衝動、沉迷活動,「他們不停瀏覽社交網站、網上購物,可刺激大腦獎賞系統,釋放快樂物質多巴胺(Dopamine)」,促成不斷去做的衝動。他補充,青少年同時受青春期的荷爾蒙影響,令心癮加劇。

  慾望與生俱來,黃蔚皓指獎賞系統在幾歲時已發展成熟,「小朋友常說『我要、我立即要』」,但慢慢成長後,腦的結構改變,可壓抑獎賞系統,不會太過火。」男女的大腦發展速度亦不一,黃蔚皓稱男性比女性的大腦發展遲緩,例如在大學,當男學生仍然沉迷打電子遊戲機時,女學生已經開竅,不斷做實習,為未來籌謀

20150522 - 外婆自首被捕 冀12歲孫上學 無證童匿9年 求居港權

標題:外婆自首被捕 冀12歲孫上學 無證童匿9年 求居港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12歲的肖友懷(懷仔)出生時遭父母遺棄、3歲時外婆「借用」他人身份申請雙程證來港匿藏。懷仔沒證件無法入學、碰見警察掉頭就走、生病也不能看西醫,9年來過着非一般的無證童年,直至上月初無證混血少女墮樓殞命,外婆擔心懷仔情況,昨決定自首,冀港府酌情批准懷仔留港。外婆昨涉協助教唆逾期居留被捕,懷仔暫獲發行街紙。
記者:馬志剛 陳凱迎

懷仔的外婆周紹璇說,女兒懷孕時患乳癌,女婿亦因工業意外截手,認定懷仔帶來不幸兼無力養育,在內地出生後即被放入紙盒遺棄街頭,沒辦理戶籍、出世紙,父母從此下落不明。周不忍外孫變孤兒,於是救回並交託深圳一位「阿嬸」照顧,自己繼續在港某停車場工作,賺錢養孫。
懷仔未足3歲,阿嬸就嫌錢少拒照顧他,周婆婆竟「借來」內地友人孩子戶籍,為懷仔申請雙程證來港。婆婆曾帶懷仔上幼稚園,惟證件到期無法更新,懷仔被迫退學後再沒接受正規教育,由高中程度的婆婆教他讀書。
9年來懷仔多留在家中,偶爾在傍晚外出到圖書館看書,即使生病受傷也不敢求醫,「冇證件,冇醫生肯幫佢睇病。見到警察佢走番入廁所,有一次喺廁所跌到隻腳腫晒,我哋就睇中醫,中醫唔使攞身份證」。被問到知否自己與其他孩子的分別,懷仔答「佢哋有得讀書」。如獲准留港最想做甚麼?懷仔說「想讀書,同出嚟做嘢養阿婆阿公」。但如果最終要被遣返,和婆婆分開怎麼辦?他默然低頭不語。

能力測試有小三程度
懷仔高大肥胖,周婆婆叫他「肥仔」,孩子的頭髮竟然斑白,婆婆引述懷仔說「我都有煩惱」。婆婆悲從中來,「阿婆今年60幾歲,將來死咗唔知點,佢就話咁我陪你一齊死,我都冇證件」。上月一名無證少女在淺水灣墮樓身亡,她擔心懷仔日後同樣悲劇重演,決定自首。
昨午婆孫二人由立法會議員陳婉嫻陪同到黃大仙孔教學院大成小學作能力測試,校長袁潘淑嫻指懷仔中文和數學有小三程度,英文科較差,若取得證件,願安排他入學。婆孫隨後在律師陪同下往入境處自首,傍晚外婆涉教唆他人違反逗留條件被捕獲保釋,懷仔則因協助調查,暫時獲發行街紙,28天後報到。

短期未遣返或先就學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形容懷仔經歷悲慘,被父母遺棄對他造成心理陰影,無身份匿港生活也會令他感迷茫,長大後較難信任別人。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指,懷仔雖一直無接受正規教育,但對其智商發展影響不大。
入境處表示現階段會先核實懷仔身份及調查其他涉案人士,如證據充份會提出檢控。若預計在短期內未能將他遣返原居地,會就其留港期間接受教育一事聯絡教育局。教育局表示若入境處對其入學申請沒意見,局方便會協助該兒童盡快入學。

懷仔匿港時序表
2003年
懷仔母親懷孕期間患上乳癌,父親因工業意外截肢,二人決定遺棄懷仔,沒替他辦理戶籍,外婆周女士接回懷仔,每月付錢託深圳友人照顧
2006年
懷仔不足3歲時遭外婆友人拒絕再照顧,外婆用他人身份為懷仔申請雙程證來港,來港後懷仔曾短暫就讀幼稚園,因證件過期被迫退學
2006至2015年
懷仔因無證無法接受正規教育,平日由高中程度的外婆教識字,周末偶爾在居住屋邨走動,生病受傷只能服用成藥、看中醫
2015年5月
外婆看到早前英菲混血無證女童墮樓身亡新聞,擔心悲劇重演,又擔心自己年事已高,決定自首,冀港府可酌情允許懷仔在港生活
資料來源:懷仔外婆


標題:無證童匿港9年自首 獲行街紙 外婆憂12歲孫無人照顧 涉教唆居留保釋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證男童報稱在港匿藏9年後到入境處自首。港人周紹璇稱現年12歲的外孫肖友懷(懷仔)被內地父母遺棄,尋回後報稱因懷仔在內地無戶籍,遂於2006年(即懷仔近3歲時)以他人身分申請雙程證來港,懷仔自此過着「無證無學」的「人蛇」生活,周婆婆擔心死後無人照顧外孫,終決定投案。入境處昨晚向懷仔發出「行街紙」(臨時身分證明書),周婆婆則涉嫌教唆他人違反逗留條件被捕,暫准保釋。
有立法會議員及律師相信,入境處或行使酌情權予其居留,但處方必須徹查,免誤開先例;亦有資深入境處人員透露,不排除以DNA(脫氧核糖核酸)測試,以證明兩婆孫的親屬關係(見另稿)。

入境處:核實身分 通報內地
入境處發言人稱,處方非常重視案件,會核實涉事兒童身分及調查其他涉案人物,審慎考慮人道及恩恤等理由決定是否遣返,並將個案通報內地機關。發言人強調,任何家庭不應為逃避法律責任或其他原因,使兒童匿居多年,此既違法,亦剝削兒童接受正規教育機會;若短期內無法將其遣返,處方將再聯絡教育局。社署會安排社工接觸個案,提供情緒支援和適切協助。

誕子感「相剋」 內地女兒棄嬰
67歲的周紹璇上周向工聯會陳婉嫻尋求協助,昨早召開記者會自述身世。在20多年前由內地來港的周婆婆稱,其為內地居民的女兒於內地懷孕期間患上乳癌,加上女婿遇到工業意外要截肢保命,兩人無力照顧,又認為男嬰「命格相剋」,將他遺棄路邊,後由周婆婆尋回再交託深圳友人暫時照顧。

用他人身分 為孫申雙程證
至2006年即外孫未滿3歲,其友人「嫌人工太少」拒絕繼續託管,懷仔在內地無戶籍,周婆婆遂鋌而走險借用內地他人身分為外孫申請雙程證來港,隨後為他改名「肖友懷」。

懷仔:每遇警察會逃走
周稱懷仔在中港兩地均無身分,自此過着「小人蛇」生活。記者會上,懷仔表情不多,偶有笑容,盡量以短句答話。被問及生活怎過,他說「留喺屋企多」,又指「平時在家學寫字(外婆教導),周六日會出去玩」,晚上會到圖書館讀書,但每遇到警察會逃走,甚至「匿入廁所」。

他自言「想讀書、想做嘢照顧外公外婆」,但周婆婆哭訴「他發燒也不敢睇醫生,只能食成藥或睇中醫」。直至上月有外籍無證富家女跳樓亡,周婆婆擔心懷仔步上後塵,又憂慮離世後再無人照顧外孫,引述懷仔說「不如我一齊死,我都無證,留喺社會都無用」,終決定投案,有準備負上刑責。

兩婆孫昨在議員協助下,懷仔先到小學做能力測試,再於昨午3時許到九龍灣入境處自首,並在兩小時後離開入境處。懷仔獲發「行街紙」後表示「好開心,以後不用匿在家中」,他須於28日後再返處報到;周婆婆被捕後暫准保釋,6月中報到。陳婉嫻形容事件屬「悲劇」,望入境處可酌情處理。

20150520 - 家長上載子女照片 私隱署︰或成欺凌材料

標題:家長上載子女照片 私隱署︰或成欺凌材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研究發現,兒童網上私隱問題未獲關注,有父母掌握子女網上賬戶密碼監視其社交生活,又常上載子女生活照,恐成網上欺凌材料;有教師亦利用社交網站監察學生在校外是否違規。
研究於去年10月委託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以小組方式訪問多名兒童、家長及教師,並與關注兒童組織深入訪談。
有受訪的兒童表示,家長曾偷聽電話對話及瀏覽社交網站得知其交友情況,坦承對被監控反感。部份人表示,關注網絡營運者或會追蹤上網習慣作廣告用途。
大部份受訪家長會與子女共用電腦甚至電子郵件賬號,部份人更知悉子女社交網站密碼,不少家長亦熱衷上載子女生活照片或短片與朋友分享。有幼稚園家長則認為子女年紀小,不應給予拒絕披露私隱權利。

倡學校加入私隱教育
研究又指,學校掌握大量學生個人資料,可循校內網絡隨意查看。有受訪教師稱會在社交網站查看學生校外有否違反校規,又指因開學時家長已同意他們使用學生個人資料,日後再查閱時毋須再徵詢。
有關注兒童權益組織認為,家長及學校均無重視兒童私隱教育,兒童一般缺乏保護私隱的意識,父母亦傾向為未滿18歲的子女作決定,漠視個人權利及自主。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主管(機構傳訊)彭碧翠稱,網上資料會永久留存,父母上載子女生活相片如嬰兒洗澡照等要衡量後果,「第時佢哋(子女)唔知點收番,睇番可能會尷尬」,亦可能會被網上圖片庫擷取謀利,或被其他人利用作網上欺凌。
彭碧翠指外國有針對兒童私隱的守則,但未考慮引入,認為雙方宜就問題多作溝通。
公署建議在學校課程內加入個人資料私隱內容,鼓勵家長及老師以身作則尊重私隱,教導兒童網絡世界基本安全規則,呼籲學校做好網絡保安工作防止學生資料外洩,亦會向以青少年為目標的手機應用程式作私隱安全檢視。
藝人羅霖表示,家長應尊重小孩,會與兒子一起揀照片上載;另一藝人可嵐指,平日有在自己fb賬戶上載兒子生活照,認為是成長紀錄。


標題:父母上載子女照 被指忽視私隱 悉密碼登社交帳戶 私隱署關注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已有孩子的你,有否試過將子女的生活點滴如相片、短片上載社交網站,與朋友分享育兒樂?但要留意,隨着子女長大、學懂重視私隱時,有關舉動可能會影響親子或師生關係。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私隱署」)昨日發表報告,指家長及教師對兒童網上私隱關注不足,有父母經常上載子女生活片段,又掌握其網上帳戶密碼,孩子長大後未必可收回或刪除這些被別人上載的資料;有教師則利用社交網站,監察學生在校外生活。有受訪學生對此感不被尊重,對家長及老師失去信任感。

網上資料永存 長大後難刪除
私隱署鼓勵家長及教師以身作則、尊重私隱,教導兒童網絡世界的基本規則。社工建議師長主動與青年溝通,取代跟蹤他們社交網站的動態(見圖)。
私隱署去年10月委託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探討兒童私隱在香港的情况及面對的問題。研究採焦點小組形式,每組6至10人,當中包括中學生、家長及教師等共6組,他們與關注兒童組織定期進行訪談,研究為期3個月。

教師用社交網追蹤學生
研究發現,很多受訪家長會與子女共用電腦,甚至電子郵件帳號,有的更知悉子女社交網站密碼,登入他們的帳戶,了解其社交生活。此外,亦有家長經常上載子女生活片段與朋友分享,有不少幼稚園家長認為此舉是分享快樂,又指子女年紀小,不應給予拒絕披露私隱權利。另外,有受訪教師會利用社交網站追蹤學生動態,認為可加深了解學生,知道他們校外的生活情况,查看其有否違反學校規則。
但有受訪學生對家長在未經同意下,將其生活片段上載網站感到不滿,又指有些教師及父母於社交網站成為「朋友」,兩者經常在社交網站「互通消息」,家長上載子女生活照時,老師亦會知道;有學生說,家長曾偷聽他們的電話對話及瀏覽其社交網站,藉以得知其交友情况。學生對此感到失去私隱及不獲尊重,對家長及老師失去信任。
個人私隱專員公署的傳訊主管彭碧翠表示,研究反映家長及學校均沒有重視兒童私隱教育,兒童一般缺乏網上私隱意識;理論上父母可為未滿18歲子女作決定,但網上資料會永久留存,故上載相片前要衡量後果。

社工籲主動溝通代跟蹤動態
家庭福利會經理(青少年服務)註冊社工吳浩希指出,曾有家長強迫子女在facebook「增加」為朋友,結果關係更趨緊張,建議父母主動溝通,偷偷摸摸容易弄巧反拙。


標題:家長上載相片易泄子女私隱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喜歡在社交網站分享子女成長照片、有趣見聞,但網絡世界暗藏危機,可能侵犯子女私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有關兒童私隱的研究報告發現,家長及學校未有足夠警覺保護學童私隱,例如有家長上傳子女淋浴照,惟日後未必可刪除、收回這些網上蹤;學校層面方面,部分校網保安不足,恐易外泄學生個人資料。

  私隱專員公署去年十月委託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首次就兒童私隱問題,與約六十名家長、師生進行小組焦點研究,並與四個關注兒童的非政府組織進行深入訪談。報告發現兒童隨年齡增長,對私隱愈見重視,但家長及學校缺乏意識,增加他們泄漏個人資料的危機。智能手機普及,人人一機在手,報告指,各種電子媒界發展成熟,部分家長熱衷通過社交網站及應用程式,將子女的照片、影片公諸同好。公署主管(機構傳訊)彭碧翠指,家長的出發點純粹希望分享子女生活點滴,未必衡量到會泄露子女私隱,更有可能影響他們升學、就業,「有人上傳年幼子女洗澡照片,但當時人未必接受暴露身體的相在網上流傳。」

  報告指出,有家長知道子女的電子帳號密碼,又會偷聽他們談電話內容。彭碧翠表示,隨子女長大,可能會介意家長檢視他們的電子信箱及個人社交網站,她建議雙方可訂下協議,父母在現實及網絡世界,應賦予子女獨立自主,以身作則尊重個人私隱。

  學校層面同樣危機處處,負責調查的浸大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項目統籌主任陳嘉兒稱,愈來愈多學校採用電子方式儲存數據,發展網上學習,卻忽視隨之而來的私隱風險,曾有學校網站保安系統不周全,披露家長電話及姓名、學生班別。

  亦有受訪教師反映,學校開學時已通過學生手冊及通告,徵得家長同意讓校方取用其子女的資料,日後毋須就個別事件再詢問家長。彭碧翠舉例指,有學生曾向校方申報來自綜援家庭,但消息在教師間流通,但涉事學生可能只想讓班主任知道。為提高中學生私隱,公署連續第五年舉辦「保障私隱學生大使計畫」,今年有一百一十所學校參與。

20150520 - 學童沉迷玩手機頸椎痛患者增兩成

標題:學童沉迷玩手機頸椎痛患者增兩成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玩手機令頸椎痛患者年輕化,有物理治療師表示,曾有七歲童因過度使用手機致頸椎痛,過去數年間中小童的患者數目亦上升兩成。至於學童的脊柱側彎和寒背個案,較五、六年前增兩至三成,多由八歲開始發生,女童患者佔七成,超過一半個案與使用不合適的牀褥有關。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呂永恒表示,近年中小童的頸椎問題求診數字,較數年前上升兩成。近年他在中環的診所,有不少中小童因頸痛而求醫,治療師其後發現患者多由於每日使用手機數小時,至頸椎出現問題,嚴重者甚至頸痛至無法入睡。

  呂永恒表示,從前大部分有頸椎問題的患者都是成年人,現有年輕化趨勢,最細求診個案更只有七歲。

  此外,呂永恒表示中小童的脊柱側彎和寒背求診個案,亦較五、六年前增兩至三成,多在八歲開始發生,而女童患者佔七成,他認為數字上升與家長意識提升有關。

  他指出,近年家長較多關注子女日間的脊椎情況,會督促子女坐立姿勢,又會購買不同的護脊書包、人體工學書檯等保護子女,卻忽略了晚間使用的牀褥是否合適;在他接收的中小童脊柱問題中,超過一半與使用不合適的牀褥有關,家長多不清楚求診子女的牀褥是否太軟、太硬或舒適。

  呂永恒提醒,小朋友的身高體重每年都出現大變化,身體的壓力承受點隨之改變,家長要多留意牀褥是否有適合的承托力,使身體各部分在睡眠中均勻受力。他解釋,六至十六歲時骨骼逐步定形,牀褥承托力不足會令肌肉和骨骼休息不足,除了影響發育、甚至會影響呼吸系統發展。他亦建議中小童每天做一套伸展運動,減輕脊柱壓力。

  香港中醫骨傷學會永遠榮譽會長黃傑教授引述一項內地研究指,每一百名女童就有五個患脊骨側彎症,甚至有十二歲女童開始「頸椎退化」,情況令人關注。

  他解釋,如起牀時長期感覺肌肉繃緊或關節疼痛,甚至手腳有麻痹現象,需留意牀褥是否不適合。他建議家長要每年帶子女做兩次脊骨檢查。

  另外,尼爾森香港於本年四月對五百零三名育有六至十六歲子女的父母進行訪問調查,發現兩成受訪家長的子女目前使用的牀褥會使用超過七年,僅百分之十三因關注子女健康成長問題而換牀褥,甚至有超過六成受訪家長不知有兒童專用牀褥

20150520 - 繼父藤條打掌300下  男童留院12日

標題:繼父藤條打掌300下 男童留院12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業漢不滿同居女友的5歲兒子取去家中神枱上蘋果讓狗隻玩,盛怒下先後以藤條打男童手掌共300下,令男童須留院12日。他昨承認兩項虐兒罪後,主任裁判官吳蕙芳直言「大人你打我十下都痛喇」,並斥責「你做人繼父唔係做到咁呀?」促他應將心比己,與男童改善關係。
記者:林綺琪

現年37歲的被告並非案中男童的生父。辯方透露男童現居於寄養家庭。辯方指被告曾任散工,女友去年誕下女兒後患上產後抑鬱,故他在數個月前辭職陪伴女友,現依靠綜援維生。

拿神枱蘋果給狗玩
被告一家對神枱甚為重視,是次因為他認為男童撒謊,一時衝動下犯案,又自言不懂教小孩。
吳官聞言即問被告:「你咩阿爸嚟?你做人繼父唔係做到咁呀?」吳官指男童僅5歲,「細蚊仔都講大話㗎喇」,着被告應將心比己,「你試吓佢(男童)阿媽打你前妻個女得唔得吖」。被告承諾會與男童改善關係。
男童表示不喜歡被告,與他關係亦不佳。今年3月某日,被告從父親口中得悉,男童取去家中神枱上的蘋果供狗隻玩耍。被告就此質問男童,但男童聲稱是小狗自己取去蘋果,因被告一家十分重視神枱,故被告非常生氣,遂取來藤條打男童右手掌150下。兩天後,被告再問男童,男童仍堅稱自己無辜,被告再打其左手掌150下。

須邊捱打邊數次數
童母親其後發現男童傷勢,即告知社工並報警。男童送院治療,證實他雙手手腕有瘀傷、左手腕發腫、左手手指出血及腫痛,留院12日後出院。
被告於4月1日被捕,警誡下稱男童過往已十分頑皮,又不時偷去家中東西。他過往從未打過男童,是次只因太憤怒遂連同之前的事件一併懲罰。
男童在錄影會面中亦指,他清楚記得其左右手各被打了150下,因為被告着他要數着自己被打多少下。被告獲准保釋至6月15日,等候感化官及社會服務令報告判刑。
案件編號:FLCC1983/15


標題:法庭:五歲仔遭 「後父」300藤逼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汽車男技工與女友共賦同居,並協助照顧女方與前夫所生的五歲兒子。惟「做人『後父』甚艱難」,技工一直未能討得男童歡心,同時男童又疑頑劣不堪,本年三月時拿走拜神用的蘋果讓狗隻玩耍,遭查問時更死口不認。從未向男童施以體罰的技工,在忍無可忍下,用藤條打男童右手掌一百五十下,兩日後男童仍不認錯,再遭藤打左手掌一百五十下,即三日內兩度被打藤共三百下。技工因而惹上官非,昨於粉嶺法院認罪,獲准保釋候判。

卅七歲被告莫煒良,原被控一項虐兒罪,案件昨日再提訊時,控方修改為兩項故意襲擊導致兒童受傷害罪,被告承認控罪後,主任裁判官吳惠芳質疑指:「做人後父做到咁?」吳官表示成人被襲也會感痛楚,又指男童被打藤時竟還要他「數住」次數。由於被告與前妻另育有一名七歲女兒,吳官要求被告將心比己:「你女朋友都唔可以咁打你個七歲女啦!」現索取被告的感化和社會服務令報告,押後至下月十五日始判刑。

案情指出,被告與卅三歲女友、女友與前夫生的五歲兒子(下稱事主)同住粉嶺沙頭角公路嶺皮村一單位,被告的父母亦居於該村,以便照顧事主。由於事主一向不喜歡被告,因此兩人關係欠佳。同時,事主被指頑皮及經常「唔聽話」,被告苦勸無效後,多番警告或會施以體罰,但一直未有出手。

堅稱無偷蘋果 手掌瘀傷留院12日
本年三月,被告從父親口中得知事主拿取家中神枱的蘋果讓狗隻玩耍,馬上質問事主,事主辯稱是狗隻自行拿取蘋果。由於被告與其父母重視祭祀的祭品,在盛怒下被告取出藤條,痛打事主的右手手掌一百五十下。兩日後,被告問事主是否認錯,事主仍堅稱無辜,這次被告再用藤條打事主的左手手掌一百五十下。而兩次的「藤條炆豬肉」懲罰,被告都要事主「一下一下數住」。

被告女友察覺事主手掌上的瘀傷和紅腫,因而得知事件,她在三月十六日通知社工,社工在十八日報警。警方接報後把事主送到醫院驗傷,發現事主雙手手腕有多處瘀傷,左手其中兩隻手指有腫及出血,最終需留醫十二日。被告被捕後,警誡下透露事主頑劣並經常在家中偷東西,但以往都沒有出手教訓,但這次因涉及祭品,被告大感震怒下遂施以體罰。

案件編號:FLCC 1983/2015


標題:疑偷玩神枱生果 5歲童捱300藤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被告莫煒良(37歲)本被控虐兒,昨獲改控兩項故意襲擊傷害兒童罪,他承認本年3月其中兩天,用藤條先後襲擊其女友兒子的右手及左手手掌。被告一家與事主母親(33歲)為左鄰右里,同樣居於粉嶺沙頭角公路嶺皮村。他取得母親的芳心,卻未能獲取事主的歡心,二人關係欠佳。

手腕手指受傷 住院12天
被告一家十分重視家中神枱,被告的父親本年3月指事主拿去神枱上一個蘋果給狗把玩。被告大興問罪,事主堅稱是狗自行拿去蘋果。被告過往遇上事主「百厭、唔聽話」,都警告會以「藤條侍候」,惟只屬口頭警告。這次事主不肯認錯,被告終執起藤條「打手板」。
事主右手掌被打150下後,被告表明事主數天內不肯認錯,便再打150下。被告在兩天後再問罪,事主堅持「冇做過」,左手掌再遭擊打150下。事主母親及後發現事主雙手有瘀痕,得悉被告施襲,向社工求助。事主在醫院驗出雙手手腕及手指均有受傷,住院12天。

被告指女友兒子不肯認錯
被告於上月1日被捕,警誡下承認犯事,指事主頑皮,常常偷東西。他多次警告會體罰事主,未有出手,直至案發事件終忍無可忍,「一次過」教訓事主。
事主接受錄影會面時表示被告邊擊打,邊着他點算次數,使他記得在兩次體罰中各被打150下。裁判官索閱被告感化及社會服務令報告,下月15日判刑。
【案件編號:FLCC1983/15】

20150520 - 六成幼園生可望免學費

標題:六成幼園生可望免學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最快下周向教育局提交建議報告,委員會主席鄭慕智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建議當局參考直資學校「按人頭」資助模式,按實際收生人數撥款資助,料每人每年資助金額高於學券面值二萬二千多元;另建議當局按公屋屋邨商場的呎價租金調節租金資助上限撥款。若當局接受委員會建議,料全港將有逾六成幼稚園學生達至學費全免。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經過兩年討論,擬訂出十五年免費教育建議,期望當局於一六/一七學年落實部分建議措施。鄭慕智透露,報告建議教育局參考目前直資學校「按人頭」資助模式,同時亦建議參考現時當局向創校十六年或以上「高齡」直資學校發放較高「按人頭」資助的做法,即建議當局向「高齡」幼稚園提供更高金額的「按人頭」資助;另建議當局讓「高齡」幼稚園申請額外津貼,以支付資深幼師薪酬。

鄭慕智預料,建議中的「按人頭」資助金額將高於目前的學券面值。他解釋,委員會建議按照非牟利半日制作資助基礎,並以整體幼師薪酬中位數及師生比例一比十二,不包括校長作參考,再釐訂「按人頭」資助金額,有關撥款資助已包括幼師薪酬及營運開支。

或租金資助非牟利學校
此外,委員會亦建議當局交由差餉物業估價署,以公共屋邨商場的呎價租金作最大參數,為各區幼稚園訂定租金資助上限,並向非牟利幼稚園撥款資助租金,鄭慕智估計,全港料有兩成半至三成非牟利半日制幼稚園,因位處於商廈或商場,所得租金資助不足以支付全數租金,學生家長料需因此額外繳付租金差額,建議當局作好把關,逐年審批有關收費的申請。

至於絕大部分非牟利全日制或長全日制幼稚園,因位處政府用地或非牟利機構,預料幾乎沒有相關幼稚園學生需額外繳付租金差額,但學費方面則因以半日制資助作為基礎,家長或仍需繳付部分學費,鄭坦言:「人手、設施係咪要增加?廚房係咪要地方?我哋建議當局根據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嘅額外需要撥款。」

研按年資訂幼師薪級表
至於幼稚園的大型校舍維修費、幼師專業培訓費及提升學校設施等開支,亦建議可逐一向當局申請一筆過撥款。同時,委員會亦建議當局引進南韓做法,研究在不同地區設幼稚園教育資源中心,提供幼師教學及專業培訓。至於幼師薪酬方面,則建議按幼師年資及職級釐訂建議薪級表,幼稚園須按建議薪級表支薪,料細節將於日內定案。

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副主席劉燕琼直言,建議與現時的學券計劃分別不大,且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的資助以半日制為計算基礎,以致相關家長或仍需繳交學費,坦言對此感到失望。

記者李寶怡

20150518 - 700家長爭報暑期補習班

標題:700家長爭報暑期補習班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小學生尚有兩個月才放暑假,家長已爭崩頭為他們搶報補習班。沙田一間補習社昨招收中小學生暑期補習班,逾700名家長前晚起通宵排隊,有人更排足16小時。有家長稱欣賞補習社作風嚴格,即使「一日操練試卷12小時」亦無所謂。有教育專家擔心若學童放暑假也要補習甚至地獄式操練,或適得其反,失去學習興趣。
記者:謝志輝 文兆麟 洪藹婷

被形容為地獄式操練的致臻研習社,專門為中小學生補習中英數,補習社總校在沙田源順圍都會廣場,分校則在圓洲角路,位於名校林立的91校網內。致臻今年舉辦為期六周(7月15日至8月25日)的中小學各級共約450個暑期進修班(中英數為主)課程,以六周六堂(每堂1小時45分鐘)計約需1,000元學費,昨晨9時起接受報名。

朝十晚十操練試卷
去年該校暑期班已曾有人排隊,但今年更墟冚,前日傍晚6時已有人在補習社總校所在的都會廣場停車場開始輪候,至昨晨輪候人數已逾700人。記者訪問排隊人士,有些家長表示不太了解該補習社有何過人之處,但因口碑好,遂排隊報名。有家長解釋補習社9月新學年的中英數課程會優先取錄暑期班學生,因此爭崩頭為子女報名。趙小姐昨清晨6點許攜同女兒前來排隊,「聽到有人凌晨4點幾嚟排,我哋都唔算誇張啦」。趙小姐為分別讀中二和中四的子女報讀暑期課程,中英數全補,總計6,000元。她雖表示「好肉赤」,但認為價錢合理。
「價錢也是次要,最重要係制度。」朱先生為11歲的兒子排隊報名,他解釋:「呢度教啲嘢其他地方學唔到,呢度有紀律。」但他認為學生年紀太小不宜報讀,「因為太辛苦……我個仔都係六年班先畀佢嚟補習」。
為妹妹排隊的余小姐亦聽聞課程有用但辛苦:「我聽人講呢間補習社口碑好好,但係屬地獄式訓練。」兒子由小一補習至中三的張太透露,補習社經常超時,考試期間更加會加鐘操練模擬試卷。有家長網上留言稱孩子考試前試過朝十晚十,一定要完成所有練習才可離開補習社,但這些事例阻不了家長報名,至昨傍晚小學暑期班已有逾三分二爆滿。

隨時失去學習興趣
資深教育工作者兼喇沙書院前副校長趙榮德直言,700人排讀報讀暑期補習班十分罕見,他質疑是否有需要:「話到明係暑假,個『假』字係放假咁解,應該等學生休息、放鬆,唔應該再拉緊佢。」他擔心補習過度會令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又為港人的心態而嘆息:「隔籬二叔公個仔女做乜嘢,自己冇做呢,會引起比較,引起恐懼,驚住畀人搶先一步,人哋做乜就模仿咁做……唔理對自己子女好唔好,感覺有啲可惜。」

標題:500人排隊報暑期補習班 家長等通宵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沙田一間補習社昨晨9時起接受報讀暑期課程,先到先得,入讀暑期班的學生開學後可優先報讀常規補習班,吸引大批家長通宵排隊報名,至開始報名前已有逾500人排隊。有校長稱,學生暑假期間除要追上學業進度外,也應多參與感興趣的課外活動及放鬆,又提醒學生恆常參與功課補習班會降低其學習自主性。

預備新學年課程 中學班近300個
補習風氣席捲學界,有名中學教師稱,該校有八九成學生均參加補習班,「不是跟不上進度去補習,是預先補學校未教的內容」,校方不鼓勵此做法,但家長怕輸蝕,仍一窩蜂為子女報讀。
該沙田補習社暑假期間開辦逾130個小學補習班,中學補習班有近300個,暑期班主要為學生預備下學年課程,以小學六年級中英數全科為例,6星期18堂,索價3000元,平均每堂(1小時45分鐘)約167元。補習社指常規課程將優先取錄入讀暑期課程的學生,先到先得。報讀人潮昨中午散去,據該補習社網站通告,大部分暑期課程已滿額。

校長:補習監督做功課 學生變被動
有沙田區教育界人士說,該補習社針對區內幾間學校的教材及試題教學,「貼中題」機率頗高,亦採用小班真人教學,非播錄影帶,故吸引學生報讀。有家長在討論區留言稱,該補習社去年接受報讀暑期班時,清晨時分有數十名家長排隊,未如今年般墟冚。
沙田區小學校長會主席吳信昌表示,現時小學補習大致有3種,分別是功課補習班、操練班及一對一私人補習。功課補習班只是監促學生做功課,偶爾解答其疑難;操練班則是教學及操練習題,此類補習班還會額外要求學生做功課,學生十分辛苦。他又指現時小學生做功課的主動性降低,相信與補習社監督做功課、學校及家長在學生做完功課後提供獎勵有關,因學生會認為功課非自己責任,要他人監督或有獎勵才做。
沙田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校長黃潔蓮認為,部分補習社要求學生優先完成補習社功課的做法本末倒置,上這類補習班佔用不少時間,擔心學生沒有充足休息。黃建議學生在暑期參加感興趣的體藝活動,並追回學業上不足之處,也可到圖書館多讀課外書,改善語文水平,或與家人遠遊,見識世界。

20150515 - 非華語生難入幼園教局承諾加強支援

標題:非華語生難入幼園教局承諾加強支援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稚園教育小組委員會昨開會,討論為非華語學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的支援,會上有議員表示,非華語學生家長難以得到選校資訊,批評教育局支援不足;教育局回應指,若非華語家庭未接受政府服務,其子女未進入教育系統,的確難以接觸及聯絡他們,當局承諾會加強宣傳,令他們更容易融入社群。

非華語生在本港求學遇到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不諳廣東話令他們入讀本地幼稚園非常困難。教育局指,目前有約七千名非華語學童入讀本地幼稚園,亦有七成學券幼稚園取錄非華語生,立法會研究落實免費幼教小組委員會昨開會討論相關議題。

會上有議員認為教育局對非華語生家長支援不足,令他們難以得到選校資訊,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認為,在支援非華語生的課題上,最困難是接觸非華語家庭,「若學生進入教育系統,可通過學校與他們接觸,但若未進入教育系統,如何找他們出來?」他稱,局方會將相關資訊放在政府機構,例如母嬰健康院或民政署,讓非華語家長能接觸。

日前亦有關注少數族裔的機構指,部分幼稚園以廣東話跟非華語生面試,並指有教職員或因種族拒絕派表予非華語生家長,楊潤雄表示,明白部分幼稚園在面試或溝通上未必做得妥善,「學校或會以廣東話發問,以了解學童認識中文的程度。」

他補充,局方會就面試與幼稚園溝通,並提醒幼稚園因為種族問題拒絕取錄學生,有機會觸犯《種族歧視條例》。楊亦指,委員會建議教育局可向取錄一定數目非華語生的學校提供額外資助,提升照顧非華語生的能力;他亦承諾加強向非華語家庭宣傳相關資訊,令他們更容易融入社群。會上亦有討論加強幼稚園的質素保證及增加透明度,建議成立校管會,教育局指幼稚園運用公帑與中小學未必一樣,校管會的模式亦不盡相同。

此外,幼師薪酬關注組昨與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會面,要求局方重設幼師薪級表,關注組召集人蔡若蓮引述吳克儉指,將來幼師薪酬待遇會較現時有進步,但由於報告仍未出爐,未能透露更多詳情。

20150514 - 有幼園少數族裔佔九成 融樂會憂變「種族隔離」

標題:有幼園少數族裔佔九成 融樂會憂變「種族隔離」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融樂會訪問了239間幼稚園,發現部分的少數族裔學生比例佔全校90%或以上,憂變「種族隔離」。該會又發現,六成以上受訪幼稚園為少數族裔學童作入學面試時用中文,當中僅45%願意讓不諳中文的少數族裔學童改用英文面試。融樂會質疑不提供英文面試的學校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

六成校中文面試少數族裔
教育局回應稱,鼓勵非華語家長為子女選擇提供本地課程的幼稚園,讓兒童盡早沉浸在中文語言環境。局方已提醒幼稚園在入學表格和學校網頁等,預先通知家長其收生機制,校方亦須遵守有關法例,為所有兒童,不論種族、性別、能力,提供平等機會。當局又以不同少數族裔語言編製了《怎樣幫助你在幼稚園階段的孩子》小冊子,支援家長。

有校說「唔收你呢種人」
融樂會稱,部分少數族裔家長安排子女入學時感到被侮辱,如有幼園職員稱「我們是本地幼稚園,如果你只懂英文,應該報讀其他幼稚園」或「我哋唔收你呢種人」。另有少數族裔家長發現,學校把華裔和少數族裔學生分班上課,要求把兒子編入華人班,校方卻指少數族裔學生中文水平低,會拖慢華人學生的學習進度。該家長要求讓兒子轉讀上午班時,校長又指上午班多是較「醒目」學生,少數族裔家長則多因學費較便宜選擇下午班,令該家長極之失望。

家長不滿按族裔分班
融樂會調查發現, 逾六成受訪幼稚園只提供中文學校通告,當中近八成表明不會提供翻譯;亦有逾六成受訪幼稚園沒為少數族裔學童提供額外中文學習支援;整體而言,學券幼稚園對少數族裔的語言支援較少。融樂會質疑教育局出版的《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概覽》,當中課程資料及學校特色部分只有中文版,令少數族裔家長不能接收有關資訊。

20150513 - 基層兒童成長誌

標題:基層兒童成長誌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年前,社區組織協會(SoCO)為一班本地基層兒童拍下天真童稚臉孔,記錄他們當時的心聲和盼望,出版了一本貧窮兒童攝影集《寶貝》,喚起社會對跨代貧窮問題的關注。這班孩子一直在困境中默默成長,十年後的今天,他們再次聚首,將自己成長經歷娓娓道來,出版成攝影集《寶貝 二》,向大眾展示他們一路走來的滿志躊躇,以及力爭上游的決心。

  十年前只有三歲的黃嘉儀(上圖左),如今已是亭亭玉立的中二學生。這天與嘉儀相約在快餐店見面,與她同來的還有她媽媽(上圖右),傾談之間發現該店碰巧正是黃太每天上班的地方。「以前為了看顧嘉儀,我只到附近執紙皮,到她上幼兒園我才趁她上學的時間去茶餐廳上班,十二時做到三時,然後就趕去接她放學,賺的錢很少。」隨女兒長大,黃太開始放心出外工作,加上內地的丈夫和兒子來港,收入相對增加。相比十年前,家庭經濟環境已改善許多,一家四口現住在沒有房間、僅兩百餘方呎的公屋單位,雖然擁擠,但總算擁有自己的廚房和廁所。

  從小到大,嘉儀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比別人窮,直到一次到同學家玩才眼界大開,「她家裏客廳很大,還有兩個廁所,看到她擁有自己的房間我很羨慕,雖然很小但也很舒服啊!」了解到自己家境比同學差,嘉儀承認當初也因怕被取笑,不敢跟人說明自己會到SoCO參加活動,而平常跟朋友出外用餐時,她也會盡量省錢少吃。即使如此,嘉儀卻認為自己在成長路上並沒缺乏甚麼,「大家都在同一個課室上課,成績好不好視乎自己有沒有專注聽課。」媽媽從辛苦攢下的微薄薪金中每月拿出兩千元給她上補習班,周一到周日都去補習的她也不負家人所望,因英文成績優異獲學校選拔到尖子班加以培訓。

  學習以外,嘉儀也熱衷運動,除了學校田徑隊,獲SoCO挑選成為冰上曲棍球隊員的她每逢周日都會參加訓練,更不時與其他隊伍作賽。自感生活充實的她,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學業進步。

  現職手機應用程式開發員的林銘峰,十年前是個對電腦特別感興趣的中二學生。一直以來,他並沒有覺得自己特別窮困,「只是從來沒有零用錢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已,不過都還好吧。」父親是裝修工人,收入不穩定,約十年前更因工受傷,做大廈清潔員的母親便成了家庭經濟支柱。小時候銘峰放學後偶爾會到SoCO位於桂林街的中心,在義工的耐心指導下,逐漸學習到電腦修理的知識和技巧,負責幫忙維修中心的電腦,並替善長捐出的二手電腦「洗機」和重裝軟件,「從那時起,我了解到原來有些問題只會發生在手提電腦之上,所以我很渴望得到一部,可以讓我多認識和研究。」

  小小的心願最終得以達成,並為銘峰打開了資訊科技之門,「SoCO有個Mentorship Program, Mentor會帶我們去平日我們不會去的地區,看看戲,吃吃飯,接觸新鮮事情。黃姑娘是別人的Mentor,當她知道我很想要一部手提電腦時,便把自己的送了給我。」銘峰指自己甚少參加課外活動,因他到了能工作的法定年齡後,幾乎每年暑假都忙打暑期工,「黃姑娘是教育心理學家,也是一家國際學校的校董,我第一份在國際學校的暑期工便是她介紹的。往後幾年暑假,我在學校裏擔任了不同崗位,認識到不同的人,他們發現我略懂電腦知識,便讓我到IT部門幫忙。副學士畢業後,我更在學校的IT部門當了兩年技術支援呢!」

  銘峰認為人脈的確對一個人的際遇影響攸關,更直言黃姑娘改變了他整個人生,「我很感謝她,沒有認識她,我根本不可能得到這些機會,暑期工頂多只能在黃金商場售賣電子用品,現在也可能不是從事專業工作。」

  港大學者周永新教授一向致力研究香港貧窮問題,就他所見,香港目前的貧窮狀況屬於相對性的問題,貧窮的定義不再是「吃不飽、穿不暖」,而是收入比入息中位數低,而對不同的扶貧對象應提出針對性的長遠措施。「我看過一些研究,指出基層兒童一般在以下四方面表現比較輸蝕。首先是語言能力,基層家庭中父母教育水平一般偏低,缺乏良好的語言環境,子女在語言學習上自然比較困難。第二是他們的視野一般比較狹窄,基層兒童普遍缺乏四處遊歷見識的機會,甚至也很少離開自己的社區。第三是他們的人際網絡薄弱,身邊都是與自己背景相似的人,所以可運用的Social Capital較少。最後,他們的自我形象一般都較差,這跟以上三點都有關係。」

  周教授指,關愛基金曾資助基層兒童午膳和課外活動的費用,但成效不大;而在眾多因素中,他認為教育制度始終最為關鍵,「如果小孩在小學時沒有一個平等的起點,會大大影響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所以我們提倡Positive Discrimination的策略,不但不歧視,更要幫助他們。」他建議可以給偏遠學校的老師加兩個薪俸點,吸引更多好老師前往任教,也提議政府可以促成名校與其他學校合作,「錢是很重要,但如何讓基層兒童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也很重要,沈祖堯校長早前替正生書院的幾個學生補習,作出了良好的示範。透過名校師生與普通學校的合作,可擴闊基層的社交圈子,增廣見識。」

20150513 - 逾七千幼師聯署促重設薪級表

標題:逾七千幼師聯署促重設薪級表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向政府提交研究及建議方案,料本月底出爐,有指委員會傾向一筆過向幼稚園撥款,並以全港幼師薪酬中位數計算資助。上月發起聯署的幼師薪酬關注組,獲七千三百多名幼師簽名支持,要求教育局重設薪級表,按幼師資歷支付合理薪酬。召集人蔡若蓮認為,幼師工作量與中小學教師相若,起薪點卻相差一成六,促請當局正視幼師薪酬待遇問題。

  幼師薪酬關注組上月發起聯署行動,至今收到逾七千三百個幼師簽名,包括本地及國際幼稚園。關注組召集人兼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蔡若蓮指,目前聯署簽名數目已佔全港幼師人數七成,明日將約見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遞交聯署。

  關注組要求政府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時,重設合理反映幼師學歷和年資的薪級架構。「反對一筆過向幼稚園撥款,由校本分配和決定老師薪酬;應按幼師的資歷,全面資助薪金。」蔡若蓮表示,自幼稚園推行學券制後,具參考指標的幼師薪級架構表被取消,令幼師薪酬「海鮮價」。

  「部分學校不計算轉校老師的年資,還原基本薪點,部分僅酌量增薪。」她指現時幼師起薪點每月平均約一萬六千至一萬八千元,與官津中小學教師相距一成六,頂薪點更相差至少一倍。幼師起薪應相等於教師總薪級表第九點,即月入一萬八千三百多元,年資和學歷跟薪級表上調;「並保障他們轉職時,新校承認幼師往年的教學經驗。」關注組表示,若當局最終未有回應訴求,不排除採取罷課以外的其他行動,如請願和遊行

20150513 - 30米榕樹折椏砸傷上學童

標題:30米榕樹折椏砸傷上學童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細葉榕「災難日」一天兩宗!屯門及粉嶺兩棵大榕樹,昨晨分別折椏及倒塌,一名趕上學男生被斷椏擊傷,須送院治理;粉嶺另一棵倒塌大樹壓毀三輛汽車,幸無人受傷,大樹須「肢解」移走。近日塌樹意外頻生,有區議員指雨季來臨,當局應加緊驗樹,以保障市民安全。

  兩棵大榕樹昨分別折椏及倒塌,人車俱受殃及。塌樹傷人現場為屯門友愛邨愛義樓對開兒童遊樂場。昨晨七時許,一棵約三十米高、十八米高細葉榕上,一枝約三米長橫椏突然折斷墮下,十歲姓關男生剛由母親陪同上學經過被擊中左手及腰部,他痛極大叫。

  關母大驚,將子拖離大樹及通知丈夫報案。救護員到場替男童包紮後送院,幸無大礙。警方為安全計封鎖現場,經檢驗證實大樹並無倒塌危險,橫椏由有關部門清理。

  屯門區議員曾憲康指出,撇除颱風襲港,今次是邨內首宗塌樹傷人事件。他稱,邨內大樹均由房屋署管理,署方曾派員檢驗。對於近日塌樹意外頻生,曾表示雨季來臨,當局應加緊驗樹,以保障市民安全。

  房署發言人表示,房屋署屋邨辦事處職員,平日會巡視屋邨內樹木,若發現有不尋常情況,會轉介樹木管理組跟進。在風季及雨季來臨前,辦事處職員亦會加強對樹木的巡視,確保公眾安全。

  該署樹木管理組人員,曾於去年十二月巡視出事的細葉榕,當時該樹被評估為正常。昨日事發後,辦事處職員已即時聯絡房屋署樹木管理組,並跟進相關建議;辦事處亦會加強巡視屋邨內所有樹木。

  此外,粉嶺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覲龍圍近公廁一露天停車場,昨凌晨一時許,一棵種植在私家地、約三十米高及直徑一米的細葉榕,突連根拔起倒塌,壓向一輛貨車及兩輛私家車,導致三車損毀。

  同時,兩部載有雜物的手推車及一部單車亦被壓毀,幸無人受傷;消防員到場將壓在車頂樹幹鋸斷清理,車主其後接獲通知,將車輛駛走

20150513 - 涉去年深圳灣棄嬰 20歲港女被捕

標題:涉去年深圳灣棄嬰 20歲港女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港西部通道深圳灣口岸女洗手間廁格,去年7月4日有初生男嬰遭遺棄,警方昨早在落馬洲口岸拘捕20歲姓劉香港女子,懷疑她與案有關,涉嫌「遺棄不足2歲兒童」罪被帶署扣查。案件已事隔10個月,遭遺棄的男嬰現已近1歲大。消息稱,男嬰當日曾送院檢驗,證實未有受傷,當時警方曾發出男嬰照片(圖),替其尋親及呼籲知情者提供消息。警方在案發後取走口岸各閉路電視影片調查,其後鎖定劉女與棄嬰案有關,但疑因她已出境,警方未能採取行動。直至昨早劉女於落馬洲邊境出現時,警員遂將她拘捕。


標題:遺棄初生兒 20歲狠母就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少女媽媽」狠心遺棄初生兒子,警追查十個月將其拘捕。去年七月四日,一名出生不足一個月男嬰,被發現遺棄於深港西部通道深圳灣港方口岸的女廁內,警方將男嬰送往醫院,並根據閉路電視等線索追查,至近日掌握證據,鎖定一名女子為目標。

昨午警方在落馬洲拘捕一名姓劉(廿歲)少女,涉嫌遺棄不足兩歲的兒童,正調查她遺棄親生骨肉動機。

20150512 - 3歲女離家流落街頭 父母不報警

標題:3歲女離家流落街頭 父母不報警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3歲4個月大尼泊爾裔女童,昨清晨趁家人熟睡,偷偷離開旺角住所走到街上遊蕩,途人以為她被遺棄報警,警方將她送院檢驗。其後警方向傳媒發相,警員又手持相片到現場找尋其身份,約7小時後,警方找到女童寓所,發現其父母及胞兄均在家中,其父聲稱因為太太遺失證件而沒有報警,警方調查後相信事件不涉刑事成份,列作發現流浪兒童案處理,其後以「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拘捕34歲母親。

因流浪街頭惹來遺棄疑雲的尼泊爾裔女童Gurung,與35歲父親、34歲母親及5歲兄長同住上海街517號唐6樓一個劏房單位。據同住的同鄉稱,女童性格乖巧,聰明伶俐,其父在葵涌貨櫃碼頭工作,母為家庭主婦。女童有獨自離家出走紀錄。

母未能出示身份證被捕

昨清晨5時許,有途人行經上海街518號對開,見一名年幼女童在街上遊蕩,無成年人陪伴,恐她有意外致電報警。

警員趕至發現該女童,她身高約90厘米,蓄及肩直黑髮,身穿灰色上衣、短褲及黑色運動鞋,身上沒有身份證明文件,表面無傷痕,只不斷說:「媽媽!媽媽!」但未能透露住所或家人的聯絡方法,警方於是召救護車將她送往廣華醫院檢驗,並安排一位女警陪她。

據悉,女童被送上兒童病房後,由醫護人員替她換上病人服,經檢驗後證實她沒有受傷,而她一臉倦容,很快便呼呼入睡。

警方事後將女童被發現時穿着的衣物帶警署,並為女童拍照向外界發放相片,呼籲她的家人與警方聯絡,但一直沒有消息。至上午近11時,一批警員返回上海街發現女童流連的現場一帶調查,並把女童的相片予街坊認人,又向附近店舖取得閉路電視錄影帶,其間一名便利店職員向警員稱認得女童居於附近一幢唐樓,警員馬上登樓查問,卒在一單位內尋獲女童的父母及兄長,並將三人帶返警署調查,並以「未能出示身份證明文件」拘捕女童母親。

至下午1時許,女童父親由兩名警員陪同到醫院探望女兒,他離開時雙眼滿佈紅筋,一臉憔悴,被問及女兒是否經常一個人外出及曾否獨自離家,他以簡單英語回應:「Yes, she likes to go out.(是,她喜歡外出。)」

女童父親稱,昨晨約6時,家人發現女兒失蹤,曾落街找了近4個小時但無發現,只好回家,被問及為何不找警方協助,他語帶哽咽解釋因太太遺失證件故沒有報警,但否認非法居留。他又稱,事發時妻子不在家,住所大門有上鎖,而二樓亦有一道鐵閘,女兒懂得打開鐵閘落樓。

社署發言人表示,社工會接觸上述個案的家庭,了解他們的福利需要,並提供適切的服務。



標題:團體指政府支援少數族裔不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3歲尼泊爾裔女童獨自離家惹來遺棄疑雲,令人關注在港少數族裔家庭的支援問題。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指政府對內地新移民及少數族裔新來港人士的措施有很大差異,她形容少數族裔是「無聲無息」落入社區,批評政府支援不足,令少數族裔人士缺乏社區資訊。

只收集內地移民資料

張指政府及民間團體難以找到少數族裔提供支援,「入境處會喺內地新移民抵港後即刻收集佢哋嘅資料,之後交畀民政處同社署跟進,但唔會同樣咁對待新來港嘅少數族裔,當佢哋都落晒去社區,政府同我哋都唔知道點先可以搵番佢哋去幫」。張續稱,據統計處於2011年數字顯示,全港有16,500名尼泊爾裔居民,但她認為實際人數應遠高於此數,她批評政府支援不足,令少數族裔人士缺乏社區資訊。

本港曾發生多宗尼泊爾家庭慘劇,今年3月底,一名4歲尼泊爾裔男童在油麻地炮台街唐4樓住所睡房攀窗墮樓,頭及腳部受傷送院,警方事後拘捕其27歲母親涉嫌疏忽照顧兒童罪。

去年9月初,一名2歲半尼泊爾裔女童在油麻地廣東道一唐樓住所墮樓死亡,當時在屋內照顧她的印度籍女傭事後被控疏忽照顧兒童罪成立,被判囚一個月。

2011年底,一名3歲尼泊爾裔男童在元朗西堤街寓所3樓窗戶探頭外望及擲紙落街,途人見狀報警,消防員到場拍門無人應,架起升降台協助關窗,同時破門入屋,發現男童爺爺正在熟睡,證實虛驚一場。

20150511 - 社企鼓勵做善事 兒童生日 禮物折現捐一半

標題:社企鼓勵做善事 兒童生日 禮物折現捐一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為子女舉辦生日會,來賓買來禮物小朋友未必喜歡,棄之又可惜。3位居港的外籍媽媽,齊手經營「twopresents」(兩份禮物)社企網站,倡參加生日會時不送禮物,而是折現由twopresents一分為二,最多一半給小朋友買想要的禮物,餘下則捐予本地慈善機構,從而教兒童自小關心他人,學習與人分享快樂。5

「我們是那種不斷尋找方法,教導孩子如何活得更環保、更負責任的家長。我都會熱衷於確保孩子成長時,明白世上總有一些人比他們不幸」。twopresents於2013年創辦,是政府社創基金和新昌營造創辦人葉氏家族慈善機構共同推動的一間社企。創辦人之一、曾在投資銀行任職的Karola Horvath Szovati稱,現時只有她們3人、各人丈夫、子女和朋友幫忙。
Karola有一對子女,曾經一個生日會收到逾20份禮物,她要拆禮物、記錄送贈人、回感謝卡,搞得一頭煙;有些禮物不合用,但香港家居細小難收藏,造成浪費。她試過叫來賓勿買禮物,建議折現放到門口的收款小盒子,以便轉捐慈善機構,但朋友仍是買禮物來。

安排子女送捐款支票
Karola與鄰居於是想出設立twopresents。其運作方式是當家長想為子女辦生日會,可在其網站填寫邀請卡,並在28個本地慈善團體選出其一,再剔選轉捐賀禮收入比例,可選50%至90%,然後透過電郵發放邀請給親友。有關慈善機構的資料會一併夾在電郵送出,讓親友加深認識,更可用信用卡付賀禮。
twopresents按家長原先選擇的賀禮分配比例,一份交予家長,讓其買生日禮物給子女;另安排其子女到慈善機構,送上捐款支票。該會抽取總額5%作行政費,從給慈善機構的捐款中扣除,令twopresents有經費運作。
twopresnts指出,透過這種活動,參與者可以幫助地球減少廢物,包括因為生產各種禮物包裝而造成的污染,亦可確保生日的小朋友收到合適的禮物。

20150511 - 兩代傳情 潮媽靠WhatsApp

標題:兩代傳情 潮媽靠WhatsApp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代婦女身兼多職,除了照顧家庭,亦要外出工作,往往缺乏機會與家人相處。調查發現,不少母親利用年輕人常用的WhatsApp及facebook等社交媒體與子女增加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有潮媽更以錫錫的emoji(表情圖案),表達對兒子的愛意。不過有輔導機構提醒各位媽媽,勿以這些網上平台作為監視子女的工具,否則只會惹來反感,被拒加為「朋友」。

有商場上月以問卷方式,訪問逾五百名母親,三成五受訪者與子女最常用的溝通渠道是面談,其次是電話,佔兩成三,而以WhatsApp及facebook作溝通渠道的,分別有兩成及一成六,反映不少媽媽使用年輕人常用的社交媒體與子女溝通已成趨勢。

識用「錫錫」圖案表愛意
觀塘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會長李美美分享指,平常愛用WhatsApp與其29歲兒子廖麒鏘溝通,會利用程式內的「錫錫」表情圖案表達對兒子的愛意,認為這樣更易拉近彼此距離,亦會透過facebook了解兒子的生活點滴,但會避免作長篇大論的評論。廖麒鏘坦言,對母親這種溝通方式毫不反感,反而「收到媽媽WhatsApp嘅錫錫圖案覺得好窩心」,建議時下年輕人應開放自己,與父母加強溝通,不要因怕羞而不敢表達自己。

在職母工時長 難見家人
東華三院家庭成長中心署理主任吳少霞樂見不少母親利用網上平台與子女溝通成趨勢,認為可將難以宣之於口的說話表達出來,但若家長將這些平台用作監視或事後質詢子女的做法並不適當,更會影響關係。針對與青少年溝通,她建議父母應避免下達過多指令及詢問太多,反而可主動分享自己感受,建立良好關係。

另外,職工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受訪的在職母親平均每周工作五十五小時,三成四人因缺乏時間與家人相處而感內疚;七成八人認為,立法規管工時有助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昨以「世上只有媽媽好」為題發網誌,指將於本年度展出顧問研究,就幼兒照顧服務的長遠發展提供意見。當局最新推出一套針對零至一歲嬰兒的「親職能力評估框架」,下月起在元朗、荃灣和葵青三區試行。


標題:手機程式網絡平台母子溝通最常用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調查發現,新世代母親與子女最常使用的溝通渠道是手機程式和網上社交平台,高佔三成六,「面對面傾談」排第二,僅三成半。專家指出,網絡溝通有助親子表達難啟齒的話題,但提醒家長要善用平台,不應利用網絡監察子女或給予過多評語。

  商場apm趁母親節於本年四月進行「新世代母親與子女相處及溝通調查」,收集了五百一十三份問卷,主要調查二十一至四十歲新世代母親,了解其管教子女使用的方法和溝通模式。

  調查結果顯示,三成六受訪母親表示,與子女最常使用的溝通渠道是WhatsApp、facebook和Skype等的手機程式和網上社交平台,而「面談」略少一個百分點,排第二,「電話」則佔兩成三,排第三。這反映新一代母親使用年輕人流行的溝通渠道已成趨勢。

  調查又發現,近九成受訪母親認為與子女關係融洽,逾八成表示常關心子女感受。照顧子女時,母親壓力來源首位是子女的學業,佔五成四,也有近四成二受訪者表示擔心子女的自理能力。

  東華三院家庭成長中心署理主任吳少霞回應調查指,在一些較難啟齒的話題上,網絡平台和手機程式是家長與子女間溝通的不錯選擇,但提醒要善用這些平台。第一,「不要以網上平台監督子女」,在社交網絡了解後不應過問太多和給予太多評語,免令子女感壓力而抗拒溝通。

  她解釋很多青年人不願意在社交網絡加父母為「朋友」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第二,她提議家長「可以利用平台多和子女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趣事,令子女感到對話輕鬆」。

  她提醒為人父母要確保與子女面對面的溝通時間是有質素的。她舉例說,有人以為監督子女做功課,或家長一邊工作一面聊天就代表有足夠交流,其實要雙方都專注在對話中,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投放注意力,才是有質素的溝通。

  觀塘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李美美與做新城電台節目主持人的兒子艾力關係非常親密,他們常常利用網絡平台和手機程式溝通。李女士說「常常從兒子的社交網站得知他最新的近況」,是了解兒子的重要渠道。她認為家長瀏覽子女社交網絡時,不應太過緊張,也不用「長氣」回應,一句「加油」或一起分享喜悅已很足夠。她形容「就像與自己朋輩溝通一樣」。兒子艾力表示沒有甚麼需要向媽媽隱瞞,他鼓勵年輕人不要太害羞,可放膽多與家人溝通,亦勸家長別利用社交網絡監察子女,或會令他們感壓力和害怕。

20150510 - 團體促產假增至14周

標題:團體促產假增至14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職母親撐起半邊天,但調查指她們所受保障不足。有勞工團體訪問逾二百名在職懷孕婦女,發現僅有百分之六受訪者獲僱主給予優於勞工法例規定的十周產假,三成六受訪者獲全額產假薪酬,較法例要求的八成薪酬優厚。團體指,港府雖鼓勵僱主實施家庭友善僱傭政策,但因無法律約束力,導致在職懷孕婦女的生育保障及支援不足,促當局按照國際勞工組織建議,將法定產假增至十四周,並將產假薪酬增至全額工資。

受訪在職孕婦稱遭不公平對待
香港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於今年首季訪問二百一十一名在職懷孕婦女,發現約兩成四受訪者稱,持有效醫生證明下,只獲僱主批准放半天法定產檢假期。少數受訪者表示,需於可能影響個人或胎兒健康的環境下工作,但當中四成八人未獲僱主安排調離或停止相關職務。有百分之四點七受訪者表示,曾在職場上受到不公平對待,當中六成人受不禮貌對待,兩成人晉升機會受影響,更有一成人被解僱。逾七成一受訪者表示,僱主未有在工作間提供母乳餵哺措施;有近九成人認為法定三天男士侍產假不足夠。

團體認為,調查反映在職婦女的生育保障及支援不足,普遍僱主未能體諒懷孕僱員及下屬在家庭所肩負的責任,未有自願提供優於法例訂明的產假等福利,建議當局參考《2000年保護生育公約》的建議,將法定產假增至十四星期,並修訂《性別歧視條例》,保障婦女產假後返回同一崗位後不受歧視,加強保障婦女的生育及工作權利。

20150511 - 六成在職母親工時長

標題:六成在職母親工時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是母親節,雙職母親都希望多與子女共聚天倫,但職工盟調查發現,63%受訪在職母親受長工時問題困擾,每周工作超過44小時,其中4人每周工時更達84小時。超過一半母親表示,每天與家人相處時間兩小時或以下,工會要求政府盡快立法規管工時,讓在職母親可平衡家庭與工作。

八成支持規管工時
調查在4至5月進行,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280名在職母親。有4名受訪母親指,每周工時長達84小時,若每周工作6天,即平均每日直踩14小時,她們分別從事售貨員及安老院舍照顧員。調查顯示,每周工作超過44小時的受訪者中,87%認為自己與家人相處時間不足夠;整體被訪者中,17%每日與家人相處少於1小時,36%與家人相處1至2小時。她們因與家人缺乏相處時間,容易出現內疚或焦慮等情緒。78%母親都認為規管工時有助增加與家人相處機會。
張女士曾在船務公司工作,因無時間照顧年幼子女感內疚,十多年前轉職家務助理。她指出現時女兒任職航空業,負責貨運跟單,有時一日工作長達17小時,母女一周最多也只有3次同枱食飯機會。


標題:17%在職母親 日敘天倫少於句鐘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時不少婦女身兼多職,平日難享天倫樂,有關注勞工團體訪問了280名在職母親,發現受訪母親平均每周工作55小時,有人最長工作84小時。調查指工時太長影響與家人相處,有媽媽不知子女身高,亦有地盤女工經常要趕工至晚上,無時間陪伴讀小學女兒而感愧疚。團體要求政府盡快立法規管工時,以每周44小時為標準。

職工盟在今年4至5月,以網上問卷訪問了280名在職母親,了解她們的工作情况,六成受訪者表示每周工時超過44小時;受訪媽媽平均每周工作55.4小時,當中4名受訪母親每周工作84小時,平均每日工作14小時,主要從事售貨員及安老院舍照顧員。
此外,受訪在職母親與家人相處時間少,36%表示平均每日有1至2小時、17%受訪者少於1小時;而在工作逾44小時的受訪母親中,87%表示與家人相處時間「不足夠」或「十分不足夠」。調查指出,長工時的受訪母親因缺乏時間與家人相處,易有內疚、焦慮、自責及緊張等負面情緒,工時較短的母親有負面情緒比率則較小。

周末無法陪伴7歲女 地盤女工感愧疚
42歲唐女士兩年前為掙更高薪酬,由家務助理轉行做地盤女工,每天工作8小時,但常趕工加班至晚上10至11時,連周末也無法陪伴7歲女兒,感到愧疚。唐女士稱,晚上下班後與女兒相處時間有限,每日下班替女兒檢查功課時也倍感吃力。
職工盟婦女事務委員會主席余美雲認為,有受訪者表示因工作關係少與子女相處,連子女長多高也不知道。她要求政府盡快立法規管工時,認為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禮物」,讓在職母親平衡家庭和工作。

20150508 - 獨留4歲生 司機保母守行為

標題:獨留4歲生 司機保母守行為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男童車上流鼻血 途人報警
案發今年1月7日早上,保母車司機曾淑儀(45歲)及保母彭錦珍(60歲)負責接載學生到跑馬地一間幼稚園上學,並於上午約8時50分抵達。她們聲稱當時已檢查車廂,確認所有學生均已下車,其後便把保母車泊到附近咪表位並離去。
同日早上約9時15分,兩名途人行經保母車附近,發現4歲事主獨留車上無人照顧,更不斷流淚及流鼻血,立刻報警。警員到場了解事件後拘捕兩名被告,她們警誡下承認因一時疏忽,才把事主留在車上。
事主父親寫信稱原諒被告
控方庭上透露,事主父親早前曾寫信給控方,表示已原諒兩名被告。主任裁判官錢禮稱兩被告應感幸運,獲控方同意以守行為方式處理,事主亦幸好沒有大礙。
【案件編號:ESCC1127/15】


標題:車上獨留幼園童司機保母簽守行為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四歲幼稚園中班男童年初乘保母車上學,疑因睡着未落車,遭獨留在車上二十五分鐘。男童發現被遺下後大哭,並撞上車窗扶手欄杆而流鼻血,途人發現報警。女司機及保母事後被控虐兒。兩名被告昨獲准守行為。控方指,男童父親早前去信律政司,稱已原諒涉案二人。裁判官着兩人以後照顧小朋友時要加倍小心。

  事發於一月七日早上,讀幼稚園中班的男童乘坐保母車上學,車抵位於跑馬地的幼稚園時,保母彭錦珍(六十歲)未有檢查清楚便先行下車。女司機曾淑儀(四十五歲)將保母車停泊在跑馬地雲地利道後離去,獨留男童在車上。二十五分鐘後,兩名途人經過,驚見男童在保母車上流着鼻血大哭。

  男童其後向警方表示當日發現獨自一個留在車上,大驚下撞向車窗的扶手欄杆而流鼻血。

  警方同日拘捕保母和司機,警誡下二人承認疏忽照顧兒童。控方昨在在東區裁判法院指出,男童父親曾去信律政司,表示已原諒二人,故經考慮後決定撤銷控罪,以簽保守行為方式處理事件。兩名被告須自簽一千元守行為一年,並各繳交五百元堂費。

  裁判官坦言兩被告應覺幸運,獲控方同意簽守行為,幸男童無大礙,着二人照顧小朋友時加倍小心。

  據了解,男童所就讀幼稚園案發前在接送學童方面的安排是:學童上車後將接送卡交予保母,而抵校落車後,保母要逐一按人頭填寫點名簿。

  學童遭獨留在保母車上事件屢見不鮮,去年五月,三歲幼稚園低班學童從鴨脷洲住所,乘保母車往北角的幼稚園上學,卻因睡着沒下車,被困一個多小時才被尋回;一○年十月,四歲男童乘保母車到馬鞍山上學,途中睡着被留車上,受困半小時後拍打車窗,驚動途人獲救。案件編號:東區刑事一一二七--二○一五

20150508 - 沉迷玩「湯姆貓」兩歲童患語言障礙

標題:沉迷玩「湯姆貓」兩歲童患語言障礙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過早接觸智能手機及平板,對幼童學習影響逐漸浮現!有本港兒科醫生接獲兩歲幼童個案,因過分接觸智能產品,缺乏與人面對面溝通經歷,出現言語障礙和社交問題,母親發現兒子常常模仿電子寵物「湯姆貓」尖叫,卻不懂說話。另一三歲女童一直透過應用程式看圖學字詞,卻只是「說順口溜」,不能將其連結到現實世界的物件。

  兒科專科醫生葉夢詩表示,曾有母親帶疑似有言語障礙兒子求醫,因他兩歲後還不怎會說話,只會常常尖叫,又不能專注地與他人對望。醫生向媽媽了解後發現,原來小男孩常常玩「湯姆貓」一個養電子貓的手機程式,久而久之,小男孩模仿貓叫聲,加上生活中欠缺與人溝通,以致不懂得用言語表達情緒,無論興奮、難過都只會尖叫。

  該家長回憶大女兒小時候,沒接觸電子遊戲,反而多花時間與她聊天說故事,姐姐從雙向溝通中學會詞彙和表達,歲半已很會說話。經醫生指導後,家長避免弟弟使用智能產品,多放時間講故事和聊天。結果短短兩個月內,弟弟大大減少尖叫習慣,學懂用語言表達,也能在對話中更專注地望對方。另一案例是三歲女孩一直透過應用程式看圖識字,媽媽一直認為女兒學習進程良好,但在一次發展評估中發現女孩只認得卡通小丑魚,卻無法辨識現實世界的「魚」是甚麼。

  女童囫圇吞棗,並不真正明白程式內容,無法將「魚」字連繫到真實物件上。醫生分析,她可能是不肯定答案,以致不敢回答,也是反映了女孩長期只透過聲音和畫面單向吸收程式內容,不習慣雙向溝通,面對他人時就很怕出錯。

  葉夢詩引用美國兒科學會二○一三年發表的研究,建議要避免兩歲以下幼童接觸「熒幕媒體」,兩歲以上孩童也要控制在每日兩小時內。日本一三年的看電視對腦結構影響研究,更證實看電視對兒童言語表達和智商有負面影響。葉醫生提醒家長,孩童每天看電視超過二點五小時,自控能力降低和專注力較不足,會影響學業成績。

  她又多次重申高頻率的影像與聲音會過度刺激兒童腦電波,令他們睡眠欠佳,易發噩夢

20150506 - 生仔當垃圾棄 殺嬰母感化3年

標題:生仔當垃圾棄 殺嬰母感化3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業女子珠胎暗結在家中獨自分娩,赫見男嬰無反應,驚慌下把親兒當垃圾丟棄,最終男嬰墮下垃圾槽後死亡。她早前承認殺嬰罪,昨被判感化3年,法官叮囑她謹遵感化官安排,改善自己,肩負責任。
感化官報告指被告黃美怡(20歲)自內地來港,中一輟學,16歲與前男友誕下一子,卻放棄照顧,讓他人領養。感化官認為被告不負責任,重犯機會高,不適合接受感化。精神報告則指被告產子時孤立無援,在驚恐與疲憊中產子,受壓力而做錯決定。
法官薛偉成認為被告社交被孤立,產子時孤立無援,經歷驚恐與勞累,壓力下做出不成熟及不負責任行為,認為被告需要幫助。法官判處感化令,叮囑被告要負擔責任﹕「你是年輕女子,我強調你已是一個女人(意思是已經成年),需對日常生活負責。」
法官下令被告須參與職業指導及訓練、藥物輔導及突擊檢查,並須盡力就業或升學,成為社會勞動力。她亦須參與託兒設施的義務工作,及應感化官要求,與伴侶參與家庭計劃,改善家庭關係。
【案件編號:HCCC374/14】


標題:誕嬰棄垃圾桶致死珠胎暗結女子判感化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輕未婚女子與男友珠胎暗結,獨自在家中廁所誕下男嬰後發現他沒呼吸,以為兒子已死,便用衣物包裹男嬰棄於家外垃圾桶,案件昨判刑。報告指被告長時間賦閒在家,過着「封閉式」生活,亦有吸毒習慣,不建議接受感化。但法官認為監禁不能協助她更生,就殺嬰罪判她感化三年,並勸勉她稱往後生活取決於自己,要把握機會努力改善。

  身材瘦小、戴黑眼鏡的被告黃美怡(二十二歲)昨在犯人欄內聽取判刑時表現冷靜,親友亦到庭旁聽。

  精神科報告提及被告背景,指她在內地出生,自小來港定居,一直由父親撫養直至他去年十月離世。被告約十三歲輟學後,便長時間賦閒在家,過着「封閉式」生活及缺乏工作經驗,主要依靠父親、男朋友及兄長拿取生活費。報告透露,被告曾於十六歲時誕下一名男嬰,男嬰出生數天後便交給別人領養,她仍不時對此感後悔。

  感化報告形容被告是一個「活在自我世界」及逃避責任的年輕女子,加上染有吸毒習慣,認為她有很大機會重犯,不建議她接受感化令。

  法官薛偉成判刑時稱案情嚴重,被告因欠缺責任心,導致男嬰死亡,惟考慮她出身貧窮及缺乏交際活動,採納精神科報告指被告產嬰時,處於恐懼及孤立無援狀態,致飽受精神壓力下,作出不成熟及不負責任行為。法官強調判刑時應考慮協助被告更生及日後發展,指出被告需要的是幫助,而非監禁,最終判處她接受三年感化。

  案情指前年十月四日,被告在黃大仙下邨寓所廁所誕嬰,但驚見男嬰沒呼吸,誤以為嬰兒已死,於是以衣物裹着他並將之棄於三樓大堂垃圾桶。驗屍報告指男嬰身上多處受傷,包括頭骨裂傷及硬膜下出血,傷勢是在世時造成,且是由三樓滑落地下垃圾房致死。被告早前承認一項殺嬰罪。

  案件編號:高院刑事三七四──二○一四

20150506 - 涉9年前狎男童 住半山主婦保釋

標題:涉9年前狎男童 住半山主婦保釋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住半山區豪宅的中年婦,涉於9年前非禮年僅6至7歲的男孩,事件直至最近才揭發。婦人被控對16歲以下人士作嚴重猥褻行為,毋須答辯,保釋候訊。法庭應控辯雙方要求,下令不得公開婦人與男童的關係。據了解,被告被指觸摸事主的下體,至近期事主報警。事主現時仍未成年。
44歲被告被控於2006至07年對X作嚴重猥褻行為,代表被告的資深大律師彭耀鴻要求押後8個星期,供控辯雙方交換文件,讓控方閱讀文件後考慮是否繼續控告。控方不反對被告保釋,但要求她在離境前一天及回港後一天內通知警方;但辯方反對,透露被告在廣州營運動物收容中心,不時來往中港,若須向警方報到,將令她甚為不便。辯方又指她昨到庭應訊,在法院內外皆被拍攝,她恐怕自己的行蹤被外界得悉。
控方申請法庭命令,要求傳媒不得披露本案被告與事主身分。主任裁判官錢禮下令不准報道被告與事主的名字及事發地點,以免外界得悉二人關係。裁判官批准被告以5000元現金及5000元人事擔保,保釋等候案件於6月30日再訊,其間被告不得接觸事主。
【案件編號:ESCC1397/15】

20150505 - 幼教報告倘未應訴求 葉建源倡一人一信

標題:幼教報告倘未應訴求 葉建源倡一人一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預料本月底向政府提交報告,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稱,若報告無法反映業界訴求,包括不額外資助全日制幼園及不設幼師薪酬機制,業界將堅拒「袋住先」。葉會發動教師「一人一信」,向教育局表達訴求,不排除之後會發起任何行動。
委員會主席鄭慕智上月出席電台訪問時說,學券制幼稚園師生比例下限是1比15(每名教師對不多於15名學生),但現時非牟利幼稚園的師生比例平均為1比9.4,鄭慕智指師生比例高源於收生不足,免費幼稚園教育沒可能將資助師生比例調高到這個水平,委員會建議日後的師生比例,應該是1比12或者1比13。
葉恐幼園裁員
葉建源對此表示不接受,指因若調低資助比例,或導致幼稚園大量裁員,另外學前教育一個重要原則是讓幼兒就近入學,不可將不同地方的學生合併一起上課。
轟決策過程封閉
葉又重申,全日制幼兒服務、幼師薪酬機制及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缺一不可,但現時由各渠道收到的資料來看,委員會的報告無法反映業界上述訴求,葉認為是因決策過程封閉,沒有吸納業界意見。

20150504 - 逾50媽媽小輪餵母乳

標題:逾50媽媽小輪餵母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社交網站群組「媽媽牌同盟」趁母親節臨近,五十多名授乳媽媽帶同BB及家人,共約一百五十人昨午舉行母乳快閃行動。他們由中環乘搭天星小輪前往尖沙咀,媽媽在小輪上即場為BB餵奶。部分人使用餵奶巾或披肩遮擋,確保不妨礙其他乘客。團體希望藉此鼓勵市民支持母乳餵哺,捍衞媽媽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餵母乳的權利。

促設更多哺乳設施
「媽媽牌同盟」發言人金洋子昨表示,不少媽媽反映在公共場所授乳時遭受歧視,更曾有媽媽餵奶時被偷拍,飽受壓力。她促請政府應就母乳餵哺政策制訂法例,在公共場所設更多哺乳設施,例如立法規定商場須設立空間足夠的哺乳室;鼓勵僱主設友善工作間,方便媽媽工作期間有良好環境「泵奶」。此外,延長產假及男士侍產假的日數,助媽媽有足夠休息及持續餵母乳,丈夫陪伴對哺乳很重要。金洋子盼平機會檢視社會狀況,保障授乳媽媽免受歧視。

20150503 - 幼師薪酬倡年資學歷釐定

標題:幼師薪酬倡年資學歷釐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是否重設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是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研究重點之一,委員會主席鄭慕智透露,正考慮聘請人力資源顧問,按教師的年資、學歷、工作環境及壓力等多項因素,為不同職位的教師訂立薪酬幅度,相信有關做法會比以單一因素制訂硬性薪級表,更為適合幼稚園業界,讓教師得到合理的薪酬。

專責研究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預計月底向政府提交研究報告,鄭慕智表示,委員會建議向幼稚園提供指定的項目津貼,當中特別是用於老師薪酬的資助,幼稚園不能用作其他用途,幼稚園為教師提供的薪金,亦不能低於建議中薪酬幅度的最低水平,以保障教師獲合理待遇。

20150502 - 免費幼園研究報告 料僅三分二受惠

標題:免費幼園研究報告 料僅三分二受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全港家長關注免費幼稚園政策的具體安排,負責研究並向港府提出建議的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最快本月底向當局提交報告。據了解,報告建議由差餉物業估價署為各區幼稚園租金津貼設上限,若幼稚園的租金太貴超出上限,校方可向家長收費彌補開支,但幼稚園需在招生時說明有關費用,家長付出的費用亦不可用作其他用途,預計全港不多於三分之一幼稚園需要額外收費,即不是所有幼稚園都可免費收生辦學。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主席鄭慕智透露,長遠應考慮由港府統籌分配幼稚園用地,包括規定發展商在興建樓宇時,需預留一定地方在屋苑興建幼稚園,並將土地交回政府處理,以租用或免租方式批予幼稚園辦學團體,相信有關做法有助避免業主不斷加租影響幼稚園營運,亦可減輕家長負擔。

由港府分配幼園用地
不少家長關注幼稚園日後的收生安排,鄭指委員會一定不會建議採用中小學的派位模式,但認同需簡化現時的收生註冊程序,讓家長較容易為子女找到學位。

非牟利幼兒教育機構議會主席曾甘秀雲表示,由於以往當局在幼稚園用地上缺乏角色,現時不少幼稚園要承擔昂貴租金,委員會建議是平衡公帑的使用,「如果政府資助晒,可能會有市民擔心變相畀錢業主」,今次建議可作為過渡安排,長遠則由港府主導幼稚園用地。


標題:鄭慕智倡幼園租津設上限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最快本月底向政府提交報告,主席鄭慕智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報告建議為各區幼稚園租金津貼設上限,超出上限的學校可向家長收費彌補開支,校方在招生時需表明有關費用,預計全港不多於三分之一的幼稚園需額外收費。他又認為,長遠要解決租金問題,政府應統籌分配幼稚園用地,以免業主因租金資助而不斷加租。

  根據教育局的資料文件顯示,一三學年全港有三百九十四所非牟利幼稚園獲發還租金,每月獲得租金資助約三萬一千多元至三十五萬元。

  為避免幼稚園在私人市場捱貴租,令免費幼教制度蒙受租金風險,鄭慕智透露,即將出爐的免費幼教委員會報告中,建議由差餉物業估價署為各區幼稚園租金津貼設上限。

  「低過上限會按實際支出發還,超出的學校可向家長收取特別費用,彌補租金上的虧損。」他指,學校需在招生時說明有關費用,津貼亦不用作其他用途,估計全港不多於三分之一的幼稚園需要額外收費。鄭期望,額外收費只是暫時性措施,因為委員會不想資助變相推動業主加租,長遠政府應統籌幼稚園用地,「城市規劃時預留土地建幼稚園,用地應由政府擁有及提供予辦學團體。」他又稱,委員會一定不會建議採用中小學的派位模式,但認同可簡化現有的註冊程序。

20150502 - 兒科醫生診自閉童走漏眼

標題:兒科醫生診自閉童走漏眼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有超過2.5萬名已登記的自閉症人士,但一般在年幼時不容易識別。曾有家長在兒子1歲多時懷疑他患有自閉症,但兒科醫生認為沒有,相隔一年後經臨牀心理學家判斷,才確認是中度自閉症。有教育心理學家表示,一般兒科醫生未必接受過專業訓練去判斷幼童有否自閉症,建議家長應找政府的精神科醫生診斷。
育有3歲半兒子的陳太,在兒子在1歲多的時候留意到他與其他小朋友有些不同,例如不會用手指東西、一起看故事書時不讓父母講給他聽,「自己會搶走書然後自己不停揭」,去公園時不會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會自己同自己玩。陳太擔心兒子是不是有自閉症,遂帶他看兒科醫生,陳太形容當時兒科醫生與其兒子玩了一些互動遊戲,最後認為沒有自閉症。相隔了大約1年,陳太再帶兒子到臨牀心理學家診斷,才被確認患中度自閉症。
專家籲盡早求助精神科
教育心理學家鄧澔明表示,鑑定自閉症的條件比較主觀,特別在幼兒階段,一般較難分辨究竟小朋友是有智力障礙還是有自閉症。他指出,通常要鑑定小朋友有否自閉症,可以先到教育心理學家及臨牀心理學家做初步識別,其後再由精神科醫生評估才能確認。鄧澔明亦表示,過去接獲不少個案,原先經兒科醫生或是政府評估中心判斷為正常的小朋友,其後再經教育心理學家及臨牀心理學家鑑別後發現患自閉症。
根據衛生署網頁,自閉症兒童社交、語言溝通及行為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困難,包括缺乏眼神接觸、難與朋輩分享,建立友誼、固執堅持,重複某些動作,例如不停轉動身體,搖動手掌等。鄧澔明建議,家長若擔心子女有自閉症傾向,應盡早找精神科醫生做鑑別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