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23 - 接連患罕見病瀕癱 BB捱完一刀又生癌 中大六教授募捐救小可仁

標題:接連患罕見病瀕癱 BB捱完一刀又生癌 中大六教授募捐救小可仁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罹患罕有心臟病的17個月大男嬰張可仁,雖捱過手術度過一劫,不過未滿兩歲又再受病魔糾纏,確診患罕見癌症「第四期神經母腫瘤」。可仁體內癌細胞已擴散至頭骨、腰椎和盆骨,壓住脊髓神經線,並轉移至骨髓,年紀小小卻承受極大痛楚,並有癱瘓危機,急需接受免疫治療度過難關。惟免疫治療屬自費項目,中大醫學院6名教授公開呼籲為可仁募捐200萬元,希望助其接受治療。

2000年於中大醫科畢業的張俊傑醫生,獲校友會助其兒子可仁籌募醫療費用。
2000年於中大醫科畢業的張俊傑醫生,獲校友會助其兒子可仁籌募醫療費用。
中文大學醫學院昨於facebook發出募捐帖文,指男嬰張可仁因病況極容易受感染,現正入住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癌症中心隔離病房留醫接受化療。院方指出,根據可仁的治療方案,未來約一年至一年半尚要接受手術、放射治療及骨髓移植,但要大幅增加延續生命機會,骨髓移植後可仁尚需接受價格高昂的免疫療法,才有望將存活率由二成增至五成。

可仁的人生路並不平坦,出生第四天已因罕有心臟病「主動脈狹窄」(Coarctation of Aorta)接受緊急手術,現又確診患癌。免疫療法需病人自費,費用高達200萬元。可仁父親張俊傑是中大醫學院2000年畢業生,現雖擔任醫生,但要同時照顧一家幾口,無力面對高昂治療費用。可仁母親本為小學主任,惟已辭職全力照顧可仁及另一患自閉症兒子,家中經濟壓力沉重。

腎上腺腫瘤「薯仔咁大」
張俊傑昨晚回應稱,對於兒子可仁患罕見癌症感突然,「最初都係好似傷風嘅症狀,開始時係發燒,有少少咳,當時兒科醫生診斷都係覺得係過濾性病毒感染」。但他察覺原本相當活潑、喜歡跑跑跳跳及到處爬的可仁,突然「唔願行」,經常要人抱,於是便帶可仁接受更深入診斷,「夜晚帶可仁去醫院做磁力共振檢查,已經好擔心佢會唔會係吉巴氏綜合症,好驚佢要坐輪椅,點知個情況係更嚴重」。

他說,可仁已接受第二針化療針,「佢癌細胞擴散咗去好多地方,腎上腺有個薯仔咁大嘅腫瘤,因為太大,需要做化療縮細個瘤,然後先可以做手術切除腫瘤」。根據醫生向他表示,治療過程會長達一至兩年,而治療方案亦相當複雜,尚要做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療,「免疫治療要自費,要150萬至200萬,肯定係我屋企冇辦法負擔」,希望公眾參與募捐,助其子度過難關。
父中大醫學院畢業任職靈實
中大醫學院2000年畢業同學會正為張可仁發起公開籌款,助他接受骨髓移植後的免疫治療,並希望政府及社會關注兒童罕有癌症治療。募捐行動暫已獲多名中大醫學院教授支持,包括副校長霍泰輝、前醫學院院長鍾尚志、現任助理院長古明達、助理院長莫仲棠、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副教授李沛威,以及精神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麥敦平。

基督教靈實協會行政總裁林正財回覆《蘋果》表示,張俊傑畢業後不久已於靈實護養院工作,一直盡心盡力照顧長者,與同事關係良好,但同事只知道其子有病,不知道實際情況。他昨晚才知道籌款情況,而機構內有緊急援助基金,支援有需要同事,將主動聯絡他。但基金款額有限,料可撥出數萬元作為支持,並希望他籌得足夠款項為兒子治療。本身是行政會議成員的林正財指,越罕見的疾病醫療費用越高,即使張是醫生,亦未必能負擔昂貴醫療費用,社會上有更多人亦難以負擔,今屆政府應可以多做一點幫助有需要的病人,包括罕見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