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 拒用類固醇 濕疹童手腳變「象腿」

標題:拒用類固醇 濕疹童手腳變「象腿」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氣乾燥易令濕疹發作,惟不少病人對類固醇有莫名恐懼,或影響治療。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和香港兒童皮膚學會今年十月底至上月中的調查發現,一千一百多名受訪者中,逾七成有濕疹或子女有濕疹問題,其中三分之二曾求診,並獲處方外用類固醇藥膏,但當中六成四人不依從醫生處方用藥甚至不會使用。有皮膚科醫生指,嚴重濕疹可引致紅皮症,可危及生命,有十二歲男童因此全身浮腫,手腳如「象腿」,需入院治療。

獲處方外用類固醇治療濕疹的受訪者中,近六成聲稱怕類固醇副作用,會自行減少用量,百分之五表明不用該類藥膏。

誤解多 以為潤膚可轉好
另有受訪者使用「偏方」,例如用片糖、芫荽水或金銀花沐浴、自行看中醫、進食有機冷榨亞麻籽油加茅屋芝士或服用補品等。此外,受訪者對類固醇存在誤解,擔心會使患處皮膚變色;又認為藥性較強故兒童不應使用,或嚴重濕疹才需使用;部分人則以為潤膚可取代類固醇等。

香港皮膚科醫學院和香港兒童皮膚學會代表楊志強醫生指,濕疹屬過敏性皮膚發炎,患者多屬兒童,皮膚極痕癢,並易因搔癢而破損,引致感染和發炎,甚至紅皮症。曾有十二歲男童因濕疹惡化,母親又擔心類固醇有副作用,故帶兒子看中醫。母親引述該中醫稱,須將男童體內毒素「谷」出才能痊愈,惟治療半年後男童病情反加劇,全身浮腫,手腳腫如「象腿」,雙手無法握拳也無法穿鞋,皮膚不斷滲水,入院後確診紅皮症。因滲出的液體為黏性蛋白,男童因蛋白流失,一度脫水和營養不良,留院兩星期才趨穩定。

外用類固醇 不導致面腫
楊志強指,外用類固醇種類多,經皮膚吸收入體內的分量極低,正常使用不會導致面腫。而在濕疹初期使用,只需低劑量便能控制病情,減低出現副作用機會。他提醒患者要勤潤膚,保持皮膚滋潤,可減病發機會,發病時要按醫生指示正確塗抹外用類固醇。

香港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表示,沒聽聞過「谷」出毒素治濕疹的說法,中醫認為濕疹主要因血虛風重或濕熱交蒸所致,前者須服補血和袪風中藥,後者應用清熱解毒及祛濕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