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30 - 政府擬2億推託管 助5000婦重投職場

標題:政府擬2億推託管 助5000婦重投職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的課餘託管措施被批不足,影響婦女就業。勞工及福利局長張建宗表示,政府計劃透過注資「攜手扶弱基金」,從中撥2億元,在明年1至2月起,在全港推行學校為本的課餘託管,包括將同區內有需要的小一至中三生,在課後集中於一所學校內託管,並建議由企業贊助,望企業內的專業及退休人士,可作師友輔導,預計約有萬名學童受惠,估計可令5000名母親重投職場。

張建宗指出,政府會注資4億元至「攜手扶弱基金」,其中2億元會透過配對基金,推行中小學的課餘託管,盼企業捐款。他指出,現已有機構設「地區聯網」託管服務,如在慈雲山選定一所學校作託兒中心,當區其他學童每日放學後,會有校巴接送至該校,並在晚上6至7時由校巴送返家。

張表示,政府計劃效法此舉,現已有3、4間大型企業願意贊助,盼明年1至2月可推行第一批服務,照顧小一至中三學童,毋須收費,希望該計劃長遠推至18區,料可令萬名學童受惠,並推算可令5000名母親重投職場,若有企業贊助,更可由企業內的專業及退休人士作師友輔導。

周永新﹕退保關鍵在港人是否願付出

另外,研究退休保障的港大社工及社會行政學系榮譽教授周永新,昨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料政府會於一至兩周內公布報告,無論哪種方案,社會都要付出多一點,並明言退保是政治問題,關鍵在於港人是否願意付出。他更指若港人不肯付出,就不要浪費時間再討論,「雖我們拖了20、30年,但當我們真的去問政黨和團體有沒有實質建議、具體方案時,除了一個團體真有想過,很詳細想過,所有政黨其實都不知自己要求什麼,很多時真的只有口號」。

張建宗稱,仍要了解報告書內容,視乎情况考慮是否全公開;被問有否訂退保路線圖或時間表,他認為「言之過早」。

至於男士侍產假,有指政府因有議員提出將3天假期修訂至7天,可能要向勞顧會「發還重審」條例草案。張建宗強調「侍產假不能難產」,又指是有議員「拖緊我後腿」,希望各方互諒互讓,盡快通過草案。

20140630 - 男童吃50粒維他命糖中毒 母誤當非藥物 任由進食

標題:男童吃50粒維他命糖中毒 母誤當非藥物 任由進食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兒童保健產品層出不窮,維他命產品以七彩包裝及糖果款式作招徠,但一旦服食過量會危及健康。大埔那打素醫院今年有4歲男童一次過服食50粒維他命糖,結果嘔吐入院,證實輕微中毒,其母才知悉維他命糖是藥物。兒科醫生提醒家長提高警覺,按產品建議食用分量讓孩子進食。

大埔那打素醫院今年至本月24日共接獲11宗兒童中毒個案,去年則接獲13宗。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2011至2013年期間,本港有408宗14歲及以下兒童在家居服食西藥中毒個案,當中29宗是服食維他命中毒。

軟糖七彩包裝易吸引兒童

大埔那打素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專科醫生鄭恩華表示,近年市面有各種維他命糖產品,以軟糖或七彩包裝推銷吸引兒童進食,但令家長誤以為這些是普通糖果,而非藥物。該院約4個月前接獲一名4歲男童輕微中毒個案,其母誤以為維他命糖不是藥物,任由男童進食,之後他一次過吃了近一罐、約50粒綜合維他命糖,其母始擔心「會否吃得太多」,及後男童開始嘔吐,遂將他送院,抽血後證實有輕微中毒,但未傷及內臟,觀察一晚後康復出院。

油溶性維他命積聚傷肝

鄭恩華稱,今年已接獲數宗同類兒童個案,幸孩子未有不適;惟一旦攝取過量致維他命中毒,可影響腎功能、骨質疏鬆、脫水、嘔吐,甚至有肝臟問題,該院曾有兒童因服用過量維他命A超過6個月,導致慢性中毒而要換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維他命分為水溶性及油溶性,水溶性如維他命C等若攝取過量,可經水液排出體外,對身體影響不大,但若是油溶性的維他命A、D、E及K等,攝取過量會積聚於肝臟,令細胞受損,嚴重者可致肝衰竭。

鄭恩華亦提醒,維他命產品及一些健康補助品標籤上有清楚列明食用分量,家長應按指示讓孩子服食。此外,兒童易亂服西藥,鄭提醒家長切忌將藥物說成是糖果或說藥物「好味」,以免孩子好奇貪吃。

孩子易吞異物 家長應學急救

除了亂服藥中毒,兒童亦常誤吞異物,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科副顧問醫生梁遠雄稱,兒童容易誤吞珠子、錢幣及電池等小物件,數分鐘內可致窒息失救,即時叫救護車亦未必趕及,家長應預先接受急救動作訓練,為孩子急救後再送院。

另外,大埔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去年接獲3000宗兒童意外個案,當中三成即900宗在家居發生,六成是5歲以下傷者,主要是跌傷。梁遠雄稱,本港家居狹窄,兒童暑假時間長留在家,家長應多注意免生意外。

20140626 - 毅行者促樂施會道歉

標題:毅行者促樂施會道歉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樂施會發表聲明與「毅行爭普選」劃清界線,該會行政總裁余志穩昨解釋,因敏感度不足引起公眾疑慮和造成傷害,「覺得很不幸及難過」,但不道歉和認錯。73名樂施毅行者和捐款人,昨向樂施會遞交聯署信促道歉,余志穩稱要交由董事會決定,他願承擔全責。

「爭普選也可以毅行聲明」暫有73人聯署,包括樂施會董事會前會員李月華、會員蘇淑敏、曾獲人道年獎的醫生歐耀佳和資深護士姚妙芬等。
CEO余志穩拒認錯
發起人杜輝昨將聯署信交樂施會,並與余志穩和籌款及傳訊部總監蕭美娟會面近一小時。杜引述余承認政治敏感度不足,「余生話佢personal(個人)都覺得有問題」,間接令不少毅行者失望,甚至停捐款,但暫不道歉,「佢話要道歉,就要經過董事局通過」。
據悉,並非由余志穩提出及決定發聲明,但杜輝指余表明獨力承擔責任,「佢覺得如果有乜嘢錯誤,最多都係佢個人承擔,唔係個會承擔」。杜促樂施會向公眾道歉及解釋,指聲明顯然是「此地無銀」,甚至令人感冷血不仁,「如果佢唔道歉,啲人咪繼續cut(取消捐款)囉,即係唔信佢」。
余志穩昨在樂施會網誌指,因敏感度不足而引起公眾疑慮及造成傷害,「我也覺得很不幸及難過」、「回看,我們其實可以處理得更好」;強調「一直獨立於任何政府及政黨之外」。
發起人指該會「異化」
聯署另一發起人江瓊珠斥余拒絕道歉和認錯,「既然不幸、難過,亦知道造成人哋傷害,點解咁都講唔出口?」她指該會已「異化」,「只係一個籌款機構,忘記宗旨係扶貧,只擔心惹上政治,啲人就唔捐款」。
樂施會昨再發表補充聲明,指在「毅行爭普選」舉行期間,不時收到市民查詢,故發聲明說明該活動非樂施會主辦。至於實際收到多少宗查詢、發出聲明後有多少人中止捐款,該會無回覆。
樂施會董事局成員馬錦華昨接受《壹錘定音》訪問時說,事前不知道要發出有關聲明,事後也收到有市民稱不再捐款,董事局會討論事件,但認為毋須再糾纏應否發聲明。

20140626 - 七歲「小公主」 掟杯割傷手

標題:七歲「小公主」 掟杯割傷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瞓醒唔見筆袋,媽媽又冇影,七歲「小公主」發脾氣掟杯割傷手。深水埗一名單親女童,母兼父職媽媽對她非常痛錫,前日女童因心愛筆袋不翼而飛,發脾氣不肯睡,媽媽又氹又錫,承諾代她找回。昨晨女童睡醒後,發現媽媽不在身邊,筆袋又未尋回,再大發脾氣,拒絕返學,更掟爛玻璃杯發洩,意外割傷手,離家代女尋筆袋的媽媽接獲印傭來電告知,聞女兒哭喊,以為她企圖自殺,警方到場始知一場誤會,將穿卡通《魔雪奇緣》公主衫的女童送院。

惹自殺疑雲的「小公主」姓郭,消息稱,她於破碎家庭成長,其姓梁(四十三歲)母親與丈夫已離婚,兩母女現相依為命,同住元州街一單位,郭女現就讀小一。據悉,梁婦疑感女兒失去父愛,對她倍加痛錫和百般遷就,並聘請一名印尼籍女傭(二十八歲),負責照顧女兒起居和打理家務。

母晨早返外家 代尋找失物
前日郭女發現失去一個她很喜歡的筆袋,在家遍尋不獲後即發脾氣,至晚上仍未肯睡覺,由於翌日要返學,其母遂好言安慰,又稱會代為找尋後,她才肯入睡。梁婦為免失信女兒,又思疑筆袋或遺留在外婆家,昨晨遂趁女兒未瞓醒,天一光即離家,趕往區外的外家找尋。

電話聞女痛哭 誤自殺報警
昨晨約八時,郭女瞓醒後赫見母親不在家,致電給她又無人接聽,心愛筆袋又未尋回,隨即大發脾氣,扭計不願上學,情緒激動下並掟爛玻璃杯,割傷左手掌,女傭見狀大驚,立即致電通知女僱主,期間疑言語間有誤會,加上梁婦在電話中聽到女兒大哭,以為女兒企圖跳樓,遂即報警。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到場,梁婦亦慌忙趕回家,當見寶貝女只是鬧情緒,並無自殺,即鬆一口氣,惟郭女因左手掌受傷,無法上學。事後身穿卡通片《魔雪奇緣》公主T恤、花花褲和白波鞋的郭女,在女警、女傭及母親呵護陪同下由救護員送院,敷治後無大礙,警列有人意外受傷處理。




標題:唔見筆袋發脾氣 7歲公主唔肯返學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元州街一名讀小一的7歲女童,今晨8時醒來,執拾書包時,發現不見了筆袋,她叫43歲母親往外婆家中取回,其間疑不耐煩,發脾氣不肯返學,大吵大鬧掟物件,結果割傷小手,家傭大驚立即通知女僱主,由她代為報案。警員到場證實女童無危險動作,將她送院檢驗。

穿著卡通片魔雪奇緣公主衫的女童,事後由女傭陪同送院。原來女童的筆袋,昨晚遺留在外婆家中,惹起小風波。

20140626 - 四歲養子疑受虐 女慈善家被通緝

標題:四歲養子疑受虐 女慈善家被通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菲傭爆少主疑遭養母「教訓」,獲世界傑出華人獎的兒童慈善家捲入虐兒疑雲被通緝。關注兒童福利事業的朱屏慈善基金會主席朱屏,近年領養一名四歲男童,並同住香港仔寓所,前晚她的菲傭趁她到海外公幹時,向鄰居外傭聲稱女僱主「教仔重手咗」,少主大腿及肩膊均有瘀傷,對方得悉後告知任職警隊高級督察的女僱主,其僱主認為事態嚴重,遂報警處理。警方到場將男童送院驗傷,正急晤朱屏解開男童身上瘀傷之謎,將案件暫列作虐兒處理。

戶主海外公幹未返港
捲入虐兒風波的朱屏(五十歲),洋名Nancy,現為冠和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朱屏慈善基金會主席,曾榮獲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在社福界薄有名氣。她○九年以其公司名義,以約七百萬元購入鴨脷洲海怡半島二期怡麗閣一個單位自住。據悉,朱近年收養一名姓劉男童,洋名Andy,兩人一同生活,惟最近朱到海外公幹,Andy由家中菲傭Berber(四十二歲)照顧。據了解,精靈活潑的Andy經常「紮紮跳」,亦不時會扭計,他與菲傭感情要好,非常「黐姐姐」。

任職警界女鄰居報案
前晚十時許,Berber與鄰居的女傭閒聊,透露Andy曾被女僱主責罵而嚎哭,更聲稱有人數日前「教訓」Andy時疑「重手咗」打傷男童,令她十分心痛。鄰居女傭聞言後替男童不值,將事件告知其姓黃(三十二歲)女僱主。任職女高級督察的黃認為事態嚴重,之後到男童家中了解事件,赫見男童大腿及肩膊皆有瘀傷,懷疑被人虐打,遂報案揭發事件。

男童拒透露如何受傷

警方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後,先將男童送到瑪麗醫院檢驗。據悉,男童一直默不作聲,未肯透露其身上瘀傷從何而來,加上女戶主仍身處海外,未知歸港日期,警方暫時仍未能取得進一步資料,故將案件暫列作虐兒處理,交由西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調查,暫時無人被捕。男童目前仍在兒童病房留醫,由警員看守。



標題:朱屏fb上載母子溫馨合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捲入虐兒風波的朱屏,主要從事慈善公益,一直以來熱心參與慈善活動,並十分關注兒童福利,過去經常為老人及兒童謀福祉。由於她為華人社會及國家作出貢獻及影響,她於一○年獲頒發世界傑出華人獎。朱屏在社交網站facebook上載多張養子的相片,從其中一張溫馨母子合照更見她與兒子頭貼頭,一臉慈母Look。

基金會支持兒童福利事業
朱屏於一○年成立非牟利的朱屏慈善基金會,重點支持養老事業和兒童福利事業,過去曾為內地貧困兒童興建圖書館、計算機設備等,又設立慈善獎學金資助他們完成學業。

同年,她與另外廿二位知名人士榮獲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當中包括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樹仁大學創辦人鍾期榮。她在頒授典禮上亦同時獲頒加拿大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表揚她的成就。

「世界華人傑出獎」由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在○三年創辦,以表揚世界各地的傑出華人,該獎項設立至今,已有逾百人獲獎,歷屆獲獎者均是各行各業、各專業的傑出人才,分別來自政界、商界、科研界、教育界、傳媒界等。歷屆獲獎人士不乏名人,包括全國政協及著名藝人汪明荃、樹仁大學創辦人及校監胡鴻烈及科技大學前校長朱經武等。



標題:體罰錯教兒童「以暴易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體罰並非有效的「教仔」方法,反而會對兒童造成長遠的心理壓力,令其自信心下降,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強調:「小朋友係一個人,大人唔應該畀人打,小朋友都唔應該畀人打!」她說,管教小朋友一定不可以用打的方法,即使是輕力的「打手板」和「打pat pat」都是不理想的做法,父母要尊重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被保護的權利。

心理狀況造成負面影響

高級臨床心理學家周寶玲亦指出,以體罰的方式教仔容易造成反效果,有部分受虐打的兒童會學到用「以暴易暴」的方式處理問題,有些則會變得更加膽怯和內向,必對其心理狀況造成負面影響。




標題:傑出女華人捲虐兒案 養子疑因功課問題遭膠棒打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世界傑出華人、女慈善家朱屏博士捲入懷疑虐兒風波。警方前晚接獲舉報,指一名住海怡半島的四歲男童,早前疑因做功課問題被家人虐打,致大腿及肩膊受傷,須送院檢驗。警方暫列虐兒案,並急欲會見現時身在外地的男童養母朱屏。

記者昨無法聯絡到身在海外的朱屏。朱屏活躍於財經及藝術界,2010年成立朱屏慈善基金會,並任創會主席,一直捐助內地兒童和長者,同年獲得第12屆世界傑出華人獎。據悉朱屏近年在內地領養了兩名已2歲和4歲的兒子,並安排他們來港與她同於香港仔海怡半島居住,聘有外傭協助照顧兩小童起居,但有鄰居指兩名小童怕陌生人。
警方指前晚10時接獲32歲姓黃女鄰居報案,聲稱她從鄰居家傭口中得悉,姓劉的4歲男童早前疑曾被家人虐打致大腿及肩膊受傷,警方到場將男童兩兄弟送院檢驗,兩童須留醫觀察。消息稱,劉童早前疑因做功課問題被家人以膠棒打傷,養母朱屏於本周一(23日)離港,據稱現時身在瑞士,警方暫列為虐兒案跟進,並急欲會晤朱屏作進一步調查。

創基金會捐助內地童
朱屏慈善基金會網頁顯示其慈善項目集中於青島、內蒙等,包括捐助為兒童福利院圖書館、洗衣房和籃球場等,又設獎學金助窮困學生等。不過基金會海怡商場辦事處已無運作,網上所載電話亦無人聽。
社署發言人表示,事發前該家庭並不是社署的個案,現時兩男童一同留院,社署社工會跟進該家庭的福利需要,並會提供適切協助。
據內地《收養法》,港人可收養內地孤兒,申請的港人只要年滿30歲及無刑事紀錄等,在與送養人簽訂協議及完成內地民政部門的手續後,便可為養子養女申請單程證來港,過程毋須香港社署審批。

20140625 - 小孩中毒個案 七成家居發生

標題:小孩中毒個案 七成家居發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好奇的小孩連藥丸、電池、玩具甚至媽媽的化妝品和乳液也可吞落肚,隨時中毒。衞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非傳染病直擊》指,一一至一三年公立醫院急症室錄得近八百宗兒童意外中毒個案七成在家居發生,最常見是接觸藥物中毒,去年的家居意外中毒個案按年增百分之八。衞生防護中心指,小朋友好奇心強又愛冒險,易禍從口入,家長應妥善存放有毒物質。

醫院管理局轄下十六間急症室三年內錄得七百九十三宗涉及十四歲以下兒童的意外中毒個案,五百五十九宗在家居發生

家居中毒個案中,逾半數是男童,八成八涉及四歲以下幼童;最常見的是因誤吞止痛藥、抗組織胺藥等藥物,佔六成四。因接觸家居用品及殺蟲劑中毒的小朋友,分別佔一成半及百分之六○八至一二年間,有四名兒童在家居意外中毒死亡

體重愈輕 事後影響愈大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體重愈輕的兒童,中毒後影響愈大,故周歲前幼童的中毒致命率較高;一至四歲兒童好奇心強,愛將物件放入口或模仿大人食藥。

另外,男童較愛「冒險」,易誤食有毒物質。衞生防護中心建議家長將含毒性的產品,存放在兒童不易開啟的容器內及他們無法觸及的地方。如發現子女有嘔吐、痙攣及昏迷等中毒徵狀,應盡快求醫。

20140625 - 歲半以下免費打水痘針

標題:歲半以下免費打水痘針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年水痘疫苗供應嚴重短缺,有錢都無得打。衞生署去年二月已決定將水痘針納入兒童疫苗接種計劃,拖延近年半,昨日終宣布七月二日起提供免費水痘疫苗接種,但僅限於去年一月一日或以後出生的嬰兒,料今年有五萬八千名兒童受惠。歲半或以上兒童未能受惠,家長需自掏腰包到私家診所打針。有兒科醫生反映,水痘疫苗供貨仍未穩定,要輪候打針,建議「唔等得」的家長替子女接種「四痘針」,但費用較昂貴。

引入水痘疫苗爭論多年,衞生署昨宣布下月二日起,凡於一三年一月一日或以後出生的嬰兒,年屆一歲後,到期去母嬰健康院接種其他疫苗時,會同時接種第一劑水痘疫苗;待這些兒童升上小一時,會根據針卡紀錄安排打第二劑疫苗。若合資格兒童已在私家診所打第一針水痘針,到小一才再打加強劑。

歲半以上自費 診所供應不穩
一三年前出生的幼童未能受惠,不設補種疫苗。衞生署解釋,一歲以上幼童患水痘需入院的比率隨年齡增長下降。因此,為有效運用資源,該署只資助年齡較小的小童打針,超齡小童可到私家診所打針。該署又指,已預留九百二十萬元採購由葛蘭素史克藥廠生產的水痘疫苗,但沒透露疫苗訂購數量,稱會參考新生嬰兒登記數字定採購數量,今年估計有五萬八千名兒童受惠,當中百分之一是雙非嬰。該署與藥廠簽定合約,保障疫苗供應充足。

私人執業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新計劃只涵蓋一三年起出生的小童,現年一歲半以上的小童要自費打針。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指,私營市場水痘針供應仍未穩定,每月可打約三十針,但輪候打針的小孩多達百人。他建議,家長若趕住為子女打針,可選擇接種一針預防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的「四痘針」,但費用較昂貴,每針約千元。葛蘭素史克表示,目前私營市場的水痘針供應仍緊張,會與總公司爭取更多資源應付本港需求。

20140623 - 精神科求診少年3年升三成 最小10歲 學業壓力過大抑鬱主因

標題:精神科求診少年3年升三成 最小10歲 學業壓力過大抑鬱主因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醫院管理局數字顯示,過去3年精神科的兒童及青少年求診人數上升近三成,年齡最小的個案只有10歲,而於青少年階段,女童患上抑鬱症的機率較男童高出約一倍。專家指出,學業壓力過大是構成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的主因之一,更曾有個案是10歲女童因想入讀精英班而半夜偷偷起牀讀書,直至考試期間情緒崩潰,家長才發現子女患上抑鬱症。專家提醒,若子女突然轉變興趣,或逃避上學,或是患病先兆。

突轉變興趣 或患病先兆

根據醫管局的數字,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求診人數由2011年的20,897上升至去年的26,765,升幅近三成(見圖)。而17歲或以下患有抑鬱症而住院及接受專科門診的人數,亦由前年的300升至去年的400,上升逾三成。

葵涌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顧問醫生鄧振鵬醫生指出,抑鬱症成因除了有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一些生活事件如學業或朋輩壓力亦會誘發抑鬱症。他指出,因抑鬱症患者通常會同時患有其他疾病如焦慮症及厭食症,因此在診斷時難以判斷,需要身邊人或患者及早發現,才能盡早預防及治療。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建良指出,有時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不少兒童放學後還要補習或參與多項課外活動,失去玩樂時間。曾經有一宗10歲女童個案,因為想入精英班,半夜瞞着母親偷偷起牀讀書,結果因在考試前長期缺睡,記憶力衰退,考試時腦海一片空白,邊考邊哭。學校叫家長來接她時,更因未能面對母親,而想跳樓。

勿只給建議 應耐心聆聽

該母親其後帶女童求助張醫生,才發現女兒患上抑鬱症。張醫生指出﹕「有時未必是家長直接給予子女壓力,而是從小一直灌輸一些要出人頭地,成敗論英雄的觀念。每人的發育程度不一,太早和他人比較會令孩子有挫敗感。」

葵涌醫院高級臨牀心理學家蘇玉芝提醒,若發現身邊青少年有抑鬱症狀或不愉快,應耐心聆聽,不應否定他們的負面情緒,「不要覺得你食鹽多過佢食米,給他們很多建議,其實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想要傾訴對象。」

20140622 - 幼園約滿拒遷 教會入稟收樓

標題:幼園約滿拒遷 教會入稟收樓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荃灣海濱花園的荃灣慧中(中英文)幼稚園,校址早前被基督教會611靈糧堂購入,並遭要求於今年3月底租約期滿時立即搬走。611靈糧堂前日入稟高等法院,指慧中仍在原址經營幼稚園,拒絕遷離,因此要求法庭頒令物業交吉,並且追討租金損失。

市值月租12萬 追討損失
被告慧中國際教育機構有限公司,多年來在涉案的荃灣海濱花園D平台單位經營幼稚園。入稟申請收樓的原告611靈糧堂(中國基督教靈糧世界佈道會)有限公司於入稟狀指,被告去年5月與原業主充達有限公司簽訂11個月租約,月租5.5萬元,今年3月31日約滿。
原告指,被告並無以書面通知表達續租意願,因此原告於今年1月24日從原業主手中購入涉案單位後,在同日透過律師行致函被告,要求被告於租約期滿前遷出。
原告指,被告須按照租約規定依時遷出,並且自費還原單位裝修。惟被告違反租約,繼續霸佔單位經營幼稚園,即使原告多次發出通牒仍不理會,故入稟收樓。原告又謂,涉案單位市值月租應為12萬元,故會按此計算,向被告追討約滿後的租金損失。
611靈糧堂早前發表聲明,指多年前已開始籌辦非牟利教學團體,故購入涉案物業,計劃於2014年9月開辦幼稚園。

20140621 - 兩品牌奶粉現短缺 元朗缺貨率達97%

標題:兩品牌奶粉現短缺 元朗缺貨率達97%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限奶令實施超過一年,奶粉荒看似紓緩。政府最新調查顯示,美素佳兒及美贊臣本月初缺貨率忽然上升,美素佳兒三個階段奶粉總缺貨率比上月初調查急升十二至三十三個百分點,三號奶粉在元朗區缺貨率達九成七。食物及衞生局已去信美素佳兒反映關注,美素佳兒則強調貨量充足、供應足夠,會參考及跟進調查結果。

平均售價亦上升
本港去年鬧奶粉荒,元朗為其中一個重災區,食衞局委託顧問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元朗在最新一次調查、即上月十七日至廿一日及本月一日至四日兩個時段缺貨率嚴重,美素佳兒奶粉在該區缺貨率介乎六成至九成七;美贊臣缺貨率介乎兩成至六成七。與四月底至五月初調查相比,今次調查即使已過五‧一長假,但兩品牌五區缺貨率竟不跌反升,美素佳兒最多升三十三個百分點。此外,美素佳兒在藥房及大型連鎖店平均售價均上升,缺貨率最高的三號奶粉,本月初藥房平均售價升至每罐二百三十六元,比上月初升約一成二。

20140620 - 黃大仙幼園爆手足口病

標題:黃大仙幼園爆手足口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手足口病持續入侵校園,最新個案是聖母潔心會黃大仙幼稚園暨幼兒中心,上周四起陸續有六名學童出現手足口病徵狀,五人曾求醫,無人入院,所有人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昨指,上述幼稚園自上周四起,陸續有兩男四女、年齡介乎三至六歲的學童出現手足口病徵狀。防護中心正調查學童感染源頭,昨派員到該校視察環境,並向校方建議預防措施,以及繼續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防護中心今年截至本月十二日,接獲一百七十九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受影響達八百七十四人。

20140619 - 亂玩體適能 BB易受傷

標題:亂玩體適能 BB易受傷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母安排子女參加baby gym或兒童體適能課程,希望子女玩樂之餘鍛煉身體。有物理治療師表示,幼兒四肢及腦部,隨年齡有不同發展,父母應按子女年齡選擇課程,如一歲至一歲半主要訓練感官,一歲半至兩歲才多跳多行來訓練大肌肉。若課程要求小孩的動作太艱深,一歲就玩單槓、兩歲要翻觔斗,都容易令孩子受傷。
記者:陳沛冰

協康會註冊物理治療師葉舒娜表示,父母安排子女參加體適能課程有不同原因,如發現子女動作較「論盡」而多些訓練,想子女學習與其他兒童相處或聽從指令等。父母應按子女年齡,選擇合適課程。

她指,一歲至一歲半幼兒應多訓練感官系統,「可以玩多啲觸感嘅嘢,摸唔同物質。我哋會畀一碗未煮嘅通粉佢,叫佢搵番入面啲玩具出嚟。或者玩泡泡水、剃鬚膏」。由於一至歲半孩子剛學行,不應有太多行及跑的動作;但可多爬行,加強手腳及腦部協調。
一歲半至兩歲幼兒已懂行,可多訓練大肌肉,如玩雙腳跳,行很矮的平衡木;或由父母抬起雙腳,子女用手在地爬。人內耳其中一個器官叫「前庭」,負責平衡力及專注力,玩氹氹轉及盪韆鞦可刺激前庭。
葉指,她會安排兒童在課堂中玩氹氹轉,然後拿起花朵走數步放入花樽,訓練專注力,「好多小朋友𠵱家掛住望電子產品,唔望周圍嘅嘢,所以要提醒佢哋點樣用眼睛」。

四歲才可翻觔斗
兩至三歲兒童可嘗試解決難題,給他們多些探索及解難動作,「將個平衡木打橫放高啲,要佢哋諗辦法跨過去,有啲小朋友一嚟就捉住父母,有啲小朋友會自己諗方法爬過去。又或者擺啲障礙物,要佢哋好似軍人咁喺下面爬過去,希望可以刺激佢哋諗另一個方法爬過去」。
葉舒娜表示,坊間不少幼兒體適能課程內容過火,如兩歲兒童由職員扶住,嘗試打側手翻或翻觔斗;或由職員抱起一歲兒童,舉起雙手拿着單槓。她指,四歲或以上兒童才可嘗試翻觔斗,小學才學側手翻,否則肌肉及骨骼未能承受有關力度,容易受傷。「實際上要人幫,唔係自己做到,做嚟冇意思」。
家長選擇課程時,要視乎導師是否有專業知識,「唔好貪啲器材」。幼兒參加課程時最重要是開心,「係畀小朋友玩,咁先可以令佢哋有自信」。

20140618 - 葵青深水埗幼園位不足

標題:葵青深水埗幼園位不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除北區、元朗等因跨境學童爭學位令幼稚園學位緊張外,原來葵青、深水埗等區亦面對相似情況,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近日接獲約五名家長求助,指現時仍未為子女找到今年九月入學的幼稚園全日制學位,有家長更遍尋逾四十間幼稚園仍無學額,擔心子女「無書讀」。梁要求教育局正視問題。

居於深水埗陳女士,過去幾個月不斷到區內幼稚園申請學位,但獲告之全日制學位已滿,陳女士到其他區找學位,仍不得要領,擔心新學年尚餘兩、三個月便開學,若仍找不到學位,其女兒便會「無書讀」,她亦要放棄工作留家照顧孩子。

20140618 - 印傭棄B垃圾桶 警堆填區尋屍

標題:印傭棄B垃圾桶 警堆填區尋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印傭疑將初生嬰兒拋棄,警方相信嬰屍已隨垃圾被移送往屯門新界西堆填區,昨晨派出機動部隊人員到堆填區翻開垃圾搜索,因相隔已十日,在歷時四小時搜索後,無任何發現。

涉案印傭IRIYNI(卅一歲),上周四不適求醫,翌日轉送東區醫院檢驗,醫務人員懷疑她曾分娩,因嬰兒不知所終,於是報警。警方調查後,有人承認於本月六日分娩,將嬰兒棄掉,遂以涉嫌隱瞞嬰兒出生拘捕,前日將她解上東區法院提訊。

警方懷疑初生嬰兒被人在西環堅尼地城拋入垃圾桶,經追查後,相信嬰兒已死亡,屍體連同垃圾被送往稔灣新界西堆填區。昨晨十時許,重案組人員聯同卅名機動部隊警員前往堆填區,穿上全套白色防護裝備,由食環署人員帶領進入指定範圍進行搜索。警方先用挖土機翻起垃圾搜尋。因天氣悶熱,加上臭氣沖天,警方人員俱汗流浹背,至下午三時因無發現,決定收隊。

20140617 - 消委會測試19款 7款不合安全標準 貴價嬰兒車易夾手

標題:消委會測試19款 7款不合安全標準 貴價嬰兒車易夾手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消委會的測試發現市面有7款嬰兒手推車設計不合安全標準,包括車上的細小縫隙或小孔有可能夾傷嬰孩的手指或腳趾,安全帶會移位等。海關亦已跟進調查。測試又顯示,貴價嬰兒車未必最好,售價近15,000元最貴嬰兒車,得分竟然最低。
記者:麥志榮

目前國際上有3套嬰兒車安全標準,包括歐洲標準、美國標準、澳洲及新西蘭標準。根據本港規定,嬰兒車只須符合其中任何一套標準,就可以在本港售賣。消委會委託歐洲實驗室,測試了19款本港市面有售的嬰兒車,售價由最平1,490元至最貴14,860元不等。
測試顯示,有7款嬰兒車設計構造不合安全標準,有潛在危險。當中售價近12,000元的意大利Chicco Trio Living Smart型號嬰兒車,座椅與推手之間間隙尺寸不合標準,有夾傷手腳危險。嬰兒籃可能意外移離車架。車底有粗糙邊緣。
最多安全問題的是韓國Capella S-706型號嬰兒車,兩個左右後車輪各有獨立鎖,若其中一個輪忘記上鎖,便可能發生意外。腳踏小孔可能令嬰兒腳趾受傷。扶手亦未能通過牙咬測試,有細小部件可能脫落,令嬰兒吞下而窒息。嬰兒手腳亦可能穿過座椅開口而外露。

15,000元嬰兒車評分最低
中國生產的Aprica Karoon Plus型號嬰兒車除車輪不合安全標準外,車的安全鎖在車打開後不會自動重上鎖,若主鎖意外鬆脫,嬰兒車就會突然摺合,夾傷車內嬰兒。
中國生產的Combi Urban Walker Classic型號嬰兒車,安全帶未能通過拉扯測試,可能會移位。車輪鎖而不合安全標準。
Britax的 B-Smart及Affinity型號嬰兒車,未能通過牙咬測試。Peg-Perego Book Plus Sportivo型號嬰兒車,安全鎖不合標準。另有6款只是安全標示不合標準,包括欠警告字句及標不位置不正確等。
最貴嬰兒車未必最好,荷蘭Stokke的Crusi with sibling seat雙人手推車售價近15,000元,但總評分最低。原因是設計欠佳,車身太重、推手太高,推行花氣力,下座椅椅背不能調校角度。日常使用亦不方便,繞過障礙物時阻力很大,不易操控。
海關表示,在接到消委會的測試結果後,已抽取相關樣本送交政府化驗所進行檢測,若發現有關產品未能符合安全標準,會採取執法行動。



標題:7款嬰兒車唔安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母為嬰兒選購人生第一部「車」要留神。消費者委員會公布市面十九款嬰兒手推車測試結果,發現七款未能符合部分安全測試要求,包括有罅隙夾傷嬰兒手指或腳趾;未能通過牙咬測試,物料易剝落;安全鎖非同一開關掣操控,以及摺合後未能自動重新上鎖等。海關跟進巡查市面店舖,亦發現六款嬰兒車未能通過測試,已抽取樣本送交政府化驗所檢測。

未通過牙咬測試 易致窒息
測試的十九款嬰兒車,售價由一千四百九十至一萬四千八百六十元不等,以總評分四粒星計,最貴嬰兒車「Stokke」Crusi with sibling seat只有二粒半星,顯示貴未必最好、最安全。十九個樣本中只有六款表現優異、六款標示說明不完善、七款未能符合標準要求。

該測試發現,「Capella」S-706及「Chicco」Trio Living Smart嬰兒車,座椅與推手或扶手之間的空隙尺寸不符合歐洲標準,有夾傷嬰兒手腳的危險。「Aprica」Karoon Plus及「Peg-Perego」Book Plus Sportivo附加安全鎖在車子張開後,未有重新上鎖或回到原位,摺合設計有待改善。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在最極端情況下,車子可能突然摺合,並意外地將嬰孩困於嬰兒車內。

消委會亦發現,三款樣本的車前扶手料未能通過牙咬測試,部分物料在測試後剝落,有機會導致嬰孩窒息。三個樣本分別是「Capella」S-706、「Britax」B-smart及Affinity。

測試評審嬰兒車的使用方便程度,包括日常使用及操作、摺合及打開嬰兒車、調校椅背以及在交通工具上使用的方便程度。結論是港人較依賴地鐵、巴士及小巴等交通工具,重量較輕但穩固、容易摺合及收藏的嬰兒車最為適合。

20140616 - 德怡500家長學童政總集會

標題:德怡500家長學童政總集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德怡中英文幼稚園復辦無期,前路茫茫,近五百名家長及幼童昨午遊行至政府總部集會,抗議教育局漠視幼兒教育發展,又批評當局於「德怡事件」上處理失當,令受影響學童及家長求助無門。不少出席的家長冀盼可盡快復學,亦有爸爸動員全家首次參與遊行,更直言此為父親節最佳節目,身體力行教導子女為公義發聲。

德怡家長關注小組昨發起遊行,近五百名家長及幼童響應大會要求身穿白衣參與,抵達政府總部後將身上的黃絲帶繫於鐵馬上,以表達訴求,大會又與多個關注幼兒教育的團體上台發言,更與在場家長及幼童共同高歌,為幼教發聲,隨後便將請願信遞交政府代表,要求當局盡快明確表態,重新審視幼教政策,及盡快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

斥當局消息誤導
德怡家長李先生一家三口參與遊行,他批評當局漠視家長真正需要,又斥當局聲稱元朗區尚存大量學位是誤導,「實情好多學校都過晒面試時間,家長要周圍撲學校,真係好徬徨!」

20140616 - 兩子疑遭虐打 離婚父報警

標題:兩子疑遭虐打 離婚父報警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對五歲及七歲小兄弟,前晚由父親向離婚妻子接回,準備提早父慶祝父親節時,赫見他們身上有瘀傷,疑遭人虐打,親自到警署報案,警方向前妻了解,指兩子交由女友人照顧,不知受傷原因,警方列襲擊案處理,正找尋該女友人助查。

疑被打傷兩男童姓李,因父母已離婚,由父母分擔照顧起居生活,周一至五居於母親家,周六及周日由父親接回。上周六晚上,父親如常接回兩子,擬偕子慶祝父親節,卻發現他們身上有瘀傷,懷疑遭人虐打造成,心痛不已,至晚上八時許,帶同兩子到觀塘警署報案。
警方接報後,召救護車將兩童送院驗傷,並聯絡姓楊母親調查。據悉,楊婦指以往無暇照顧兒子時,會將他們交給女友人照顧,同時知道有人會打兩子。警方調查後,列為襲擊案處理,同時研究楊婦是否涉及疏忽照顧兒童。

20140616 - 六成父母過分嚴管涉虐兒

標題:六成父母過分嚴管涉虐兒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打打罵罵並非管教子女良方,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近年接獲的新轉介個案中,近六成是因為父母管教困難及涉及虐兒,情況頗為驚人。該兒童院進行的調查並發現,最多家長認為管教最困難的是子女學業成績、情緒及品格問題,近八成家長會以責罵方式管教子女,逾兩成更會施以體罰,專家提醒家長以不當的管教方式,有機會導致兒童出現發脾氣、悶悶不樂等負面情緒表現,建議家長需適當調節管教期望。

學業成壓力 品格最棘手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於今年四月至五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一千零八十九名育有三歲至十二歲兒童的家長,結果發現,儘管九成三受訪家長表示親子關係密切,但當中四成指,對親子關係及管教上感到有壓力及困擾。至於最令家長苦惱的管教項目中,六成六家長認為子女的情緒最難管教,五成八家長對子女學業成績感最困難,四成九則認為品格及價值觀最「棘手」

子女表現未符預期時,家長容易情緒失控,近八成受訪家長會以責罵方式管教子女,其中近兩成屬經常性責罵,兩成一更以體罰方式管教子女,其中百分之二屬經常體罰;家長「日鬧夜鬧」,子女或會出現負面情緒,逾五成家長指過去半年子女曾出現發脾氣、哭泣、悶悶不樂或沮喪等情緒表現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指出,兒童出現負面情緒與父母管教壓力有密切關係,提醒家長過分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及期望時,會為子女帶來沉重壓力,容易適得其反。該兒童院趁着昨日父親節舉行「親親爸爸大行動」,鼓勵小朋友表達對爸爸的愛。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亦趁着昨日發表網誌,趁父親節向寄養家庭致敬,他指兒童住宿照顧的院舍及非院舍服務有三千六百七十一個服務名額,為了進一步支援有需要家庭,一二/一三年度起分階段增加一百三十個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包括寄養服務、兒童之家、男女童院宿舍名額。




標題:管教子女 先管自己情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打打罵罵非管教子女良方,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近年接獲的新轉介個案中,近六成是因為父母管教困難及涉及虐兒,情況頗為驚人。該兒童院進行的調查亦發現,最多家長認為管教最困難的是子女學業成績、情緒及品格問題,近八成家長會以責罵方式管教子女,逾兩成更會施以體罰,專家提醒家長以不當方式管教,有機會導致兒童出現發脾氣、悶悶不樂等負面情緒,建議家長需適當調節管教方式。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今年四月至五月,以問卷調查方式訪問一千零八十九名育有三歲至十二歲兒童的家長,結果發現,儘管九成三受訪家長表示親子關係密切,但當中四成指,對親子關係及管教上感到有壓力及困擾。至於最令家長苦惱的管教項目中,六成六家長認為子女的情緒最難管教,五成八家長對子女學業成績感最困難,四成九則認為品格及價值觀最「棘手」。

「日鬧夜鬧」子女悶悶不樂
子女表現未符預期時,家長容易情緒失控,近八成受訪家長會以責罵方式管教子女,其中近兩成屬經常性責罵,兩成一更以體罰方式管教,其中百分之二屬經常體罰;家長「日鬧夜鬧」,子女或會出現負面情緒,逾五成家長指過去半年子女曾出現發脾氣、哭泣、悶悶不樂或沮喪等情緒表現。

分階段增130個住宿名額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指出,兒童出現負面情緒與父母管教壓力有密切關係,提醒家長過分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及期望時,會為子女帶來沉重壓力,容易適得其反。該兒童院趁着昨日父親節舉行「親親爸爸大行動」,鼓勵小朋友表達對爸爸的愛。

另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亦發表網誌,趁父親節向寄養家庭致敬,他指兒童住宿照顧的院舍及非院舍服務有三千六百七十一個服務名額,為進一步支援有需要家庭,一二/一三年度起分階段增加一百三十個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包括寄養服務、兒童之家、男女童院宿舍名額。




標題:功課多脾氣大 小朋友唔易教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但有調查指逾四成家長管教子女感困擾;逾七成關注小孩品格及價值觀,但培養時間遠不及學業。有機構指多數小孩做功課至晚上十點,出現情緒問題及每天發脾氣,專家籲給予孩子自由時間。

有機構在四至五月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三至十二歲兒童家長,逾千家長中,74%關注小孩價值觀和品格問題,不過每周花超過十小時培養小孩品格和價值觀的家長,僅得6%;相反,32%家長每星期會花超過十小時在孩童的學業上。

最關注品格 惟投放時間較少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服務督導主任陳香君分析指,原因是功課、學業讓家長有指標可以跟從,家長每天只要催促子女「達標」溫習功課,就完成學業上的管教;相反在品格方面,因未有客觀的標準,令家長無從入手。

臨床心理學家陸詠詩表示,家長可以考慮每天自製「感恩練習」,教孩子欣賞身邊的小事,令他們思想更正面。陸又指,孩子的品格培養需要由父母身教,建議父母多留意個人言行。

做到晚上十點 難放鬆鬧情緒
另外,有66%受訪家長指,管教小孩的情緒方面感到困難。陳香君認為,現時孩子生活習慣令他們情緒受抑遏。她指,透過平日工作觀察,大部分小孩做功課至晚上十時,初小階段每天花至少兩小時在學業方面,令小朋友難以放鬆,容易有情緒問題。最極端個案是有小孩每天鬧情緒一至兩小時,她建議家長可以讓小孩做功課前有半小時休息,令他們放學後可先放鬆再工作。

調查又指,逾半受訪家長每星期給孩子少於兩小時進行社交活動。孩子每天社交時間平均少於二十分鐘。陳香君指,家長重視小朋友學業是可以理解,除了遊戲,建議每天為小朋友訂立故事時間,小孩可從中放鬆和建立正面思考。

陸詠詩亦表示,家長需要理解孩童的個別需要,以訂立功課時間和遊樂時間,而非隨波逐流,不斷為小孩子增加工作量。

兒童之家「爸爸」:勿事事「我為你好」
政府一直資助非政府機構,免費為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各類住宿照顧服務,服務名額共有3,671個,當中包括院舍及非院舍兩類。院舍服務如留宿幼兒中心、兒童院等;非院舍服務則有寄養服務及兒童之家。兒童之家的「家長」,更要擔當父母角色,以愛心扶助孩子們成長。

成為兒童之家家長八年的張偉良,過去曾照顧22名小孩。曾有小孩因媽媽精神有問題而不能同住,孩子視每個人為仇人,不願意溝通。張花了一年開解他,最終成為其母子溝通的橋樑。對於時下家長管教方式,張認為應少用自我期望作指標,不要一味以為「我為你好」,此舉既未能激發孩子的工作動力,亦會加重孩子的壓力;家長可鼓勵小孩思考,想想自身的行為和後果。張憶述曾有小孩愛打電動,較少溫習,他未有立即制止,反而鼓勵孩子思考沉迷電子遊戲的後果,配合獎勵方法,一周後孩子想通了,自動校鬧鐘起床溫習,默書取得100分。

20140615 - 迷手機缺德育 港孩不識禮

標題:迷手機缺德育 港孩不識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學界近年擔憂中小學生自理能力偏弱,導致學生品德問題會隨當代社會發展而改變。香港教育學院研究發現,不少教師認為學生的自理能力弱,缺乏社交品德,加上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時間不足,同學變成「港孩」的機會增加,促港府向教師提供更多空間及資源,令學校可針對性地應對學生的成長挑戰。調查亦發現近八成中小學關注學生沉迷手機,學生於小息和午飯時間有玩手機習慣,有人更整餐飯當「低頭族」。

教院早前以「香港中小學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概況」問卷調查訪問共三百四十三位中小學老師,冀了解學校在推行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方面的需要。結果顯示,五成三教師認為推行品德、倫理教育的時間不足,七成四人冀政府協助製作合適教材。

調查以五分代表最嚴重的詢問中、小學教師最關注學生的五項行為,首兩位是沉迷智能手機,中學有四點四八分,小學則有三點八三分;自理能力低方面,中學有三點四八分,小學有三點七八分,反映教師們均發現中小學生既是自理能力低,但又將社交及人際相處透過手機去發現,變成「低頭族」。

「成餐飯篤屏幕 唔識望人」
教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項目主任鄭德禮指,約有九成三中學生、八成三小學生有使用手機習慣,有人更因太過沉迷,常於不適當時間使用,「成餐飯篤住個屏幕,唔識望人」,甚為無禮貌,缺乏社交品德。他批評,學校未有與學生多加探討智能手機背後的價值,對學生有壞影響,認為教育政策應提供更多資源予學校規劃課程,使學校可針對性處理相關問題。中心總監王秉豪說現今社會對青少年品德發展充滿挑戰,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可以協助教育界回應當中的挑戰。

促加強教育 發展自理能力
調查成員曾家洛認為問卷結果亦顯示學校管理層眼中「沉迷智能手機」、「自理能力低」、「說謊」、「無法控制情緒」的問題嚴重,進一步反映學校需要加強品德教育、倫理及生命教育,延伸發展學生自理能力及責任感,避免出現「港孩現象」。另一調查員江浩民則指近年社會環境急劇變遷,對學生成長的挑戰愈加複雜及嚴峻,學生的自理能力弱,反映學生的品德問題隨當代社會發展而改變。

20140615 - 四成人不敢認好爸爸

標題:四成人不敢認好爸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親節當然要與至愛的爸爸共度慶祝,但港爸工時長假期少,子女只能慨嘆「爸爸在哪兒?」一項調查發現,近七成四受訪爸爸表示生活有壓力,兩成四平均每天工時達十一至十二小時,甚至十二小時以上,一成七慨嘆每日完全無時間與子女溝通,四成二認為自己不是好爸爸。調查機構促請政府增加對男性的支援,盡快實施標準工時和把勞工假與公眾假劃一增加至十七日,保障男性有更幸福家庭生活。

工聯會社會事務委員會六月初訪問九百七十八位爸爸,調查發現,有七成二受訪爸爸的壓力源自工作,六成七來自經濟問題,四成因子女的學業問題產生壓力;只有一成六每天平均工作時間在八小時或以下,若計算交通時間,不少爸爸每天平均花在工作的時間長達十四至十五小時,嚴重影響休息及與家人相處溝通。

分別有逾七成受訪爸爸表示,有時間陪家人、能與子女溝通是好爸爸應具備的條件,但諷刺的是,近八成受訪爸爸每日與子女及家人溝通的時間不足一小時,當中一成七表明完全無時間與子女溝通,有四成二甚至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好爸爸。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表示,逾六成受訪爸爸認為加班應補水,勞工假亦應與公眾假劃一增加至十七日,他指實施標準工時、增加侍產假亦有助改善家庭生活,增加父親與家人及子女相處的時間,為爸爸紓困減壓。

團體促標準工時立法
另外,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昨早趁父親節前夕,聯同十多名工友爸爸,包括司機、保安及建築業工人等,從金鐘遊行至政府總部,要求政府盡快就標準工時立法。勞聯指出,勞工處早前發表的報告顯示,香港男士平均合約工時每周長達四十六點八小時,保安員的工時更長達五十七小時,工時可謂「沒有最長,只有更長」,不少工人常被年幼子女埋怨「爸爸不見了!」促請當局盡快實施標準工時,改善各父親與家人的生活。

20140614 - 27幼園准一人留多位

標題:27幼園准一人留多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昨日公佈2015/16年度幼稚園幼兒園(K1)班收生安排,35間非學券計劃幼稚園中,有27間沒有參加「一人不佔多位」措施,變相容許申請學童同時保留多個學位。有幼稚園校監認為,對幼稚園一人一學位機制造成漏洞,影響參加學券制的學生及學校。
教育局推行「2015/16學年幼稚園幼兒園(K1)收生安排」,原意是避免一名學童同時保留多個學位,家長盡快選定一間幼稚園,騰出學位給候補的學生。但參加收生安排的非學券計劃幼稚園,可選擇是否參加一人一學位的機制。
教育局昨日公佈,有35間非學券計劃幼稚園,參加下年度幼稚園收生安排,但當中多達27間幼稚園沒有參加「一人不佔多位」措施,即於有關幼稚園報名的學童,可同時保留多個學位。

一人一學位機制存漏洞
有幼稚園校監表示,大部份非學券計劃幼稚園是私立幼稚園,沒有接受教育局資助,故可選擇是否參加一人一學位的機制,局方也難以干預,對一人一學位計劃也造成漏洞。該校監表示,若學童同時保留兩個學位,最終選擇沒參加一人一學位的幼稚園,而放棄報讀參加學券計劃幼稚園,便影響有關幼稚園收生,令一人一學位機制出現漏洞。



標題:逾30私立幼園 拒一人霸多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公布二○一五學年幼稚園收生安排詳情,除各參與學券計劃的非牟利幼稚園外,有卅多間私立獨立及無參與學券計劃的幼稚園跟從當局「無限派表」或「一人不佔多位」的安排,包括多間英藝幼稚園分校及學之園幼稚園。教育局重申,如幼稚園獲經教育局書面批准收取高於上限的費用,須通知家長。

教育局表示,幼稚園不應早於十一月開始進行下年度幼兒班招生程序,如進行面試,以避免可能對幼兒產生不良影響。一般而言,幼稚園在不涉及申請學童的性別、種族或殘疾情況下,可按校本收生機制訂立面見申請學童的準則及數目。

另外,教育局又指,家長須提早在今年七月至八月申請學券或註冊信,作為註冊留位的文件;而有關收生安排是避免一名學童同時保留多個學位,但不能保證各學童都可以獲安排一個學位。

20140612 - 僱主查性罪行 或擴至補習社

標題:僱主查性罪行 或擴至補習社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現時僱主招聘會經常接觸兒童及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如弱智人士)的僱員時,可要求查閱求職者的性罪行定罪紀錄。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表示,希望在不久將來擴展性罪行定罪紀錄查核機制,可查核補習社及營辦興趣機構內需要重新續約的現職僱員。

教局盼推行 保安局沒時間表

保安局發言人補充,具體擴展計劃視乎持份者對計劃意見,以及查核機制的處理能力,暫沒確實推行日期。發言人表示,估計從事與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有關工作的人數可達20萬,故必須先確保有足夠能力處理查核機制才擴展;而法律改革委員會提出查核機制建議時,亦建議分階段實施,先涵蓋準僱員,再考慮延伸至現職僱員。

按現行機制,準僱員可自願向警務處提出,接受僱主查核其性罪行定罪紀錄。吳克儉引述警務處數字,指由2011年底至去年底,已處理合共約7.5萬宗準僱員提出的新申請,及約5900宗延續申請。

社署訂指引 防性侵兒童

吳克儉又表示,為預防性侵犯兒童事件發生,社會福利署已制定「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供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等專業人士參考。教育局亦已發通告呼籲學校留意學生的行為和情緒,如發現異常,應提供協助,當局又有指引供學校處理教職員涉性侵兒童的個案。而教育局網站上載了學習資源,助家長培養子女保護自己的意識,幼兒至中學課程亦涵蓋相關性教育內容。

20140612 - 樂園色魔非禮5歲女

標題:樂園色魔非禮5歲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天華路頌富商場的冒險樂園發生非禮案,前晚6時半,一對年齡分別5歲半和5歲的巴基斯坦裔表姊妹玩遊戲機時,突然有一名年約50歲、高1.7米、身穿灰色背心、黑色長褲及深色鞋的本地男子趨近,將5歲女童抱起非禮達數分鐘,同行小表姊見狀,走告家人。涉案色魔知事敗,放下女童逃去,女童家人報警。女童被送院檢查,警方正通緝涉案色魔。

20140612 - 嬰幼食品標籤 聲稱「致叻」不受管

標題:嬰幼食品標籤 聲稱「致叻」不受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嬰兒配方奶粉的營養成分日後須詳細列在食物標籤。食物及衞生局將於本周五刊憲修訂食物標籤規例,列明如何規管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奶粉及食品,包括要求在食物標籤上列明能量值及營養素,並會列出牛磺酸(Taurine)、DHA含量及比例。但爭議最大、奶粉商宣傳產品有助嬰兒腦部發育、更聰明、更健康等健康及營養聲稱,暫不納入規管。支持餵哺母乳的組織對於未能規管誤導字眼感失望:「爭議同影響最大嗰樣反而唔管!」

食物及衞生局向立法會提交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的修訂,建議按三類情況作規管,供一歲以下嬰兒食用的奶粉,將來食物標籤上要列明「1+29」,即必須標示能量值及廿九種營養素;供六個月至未滿三歲幼兒食用的奶粉,標籤要列明「1+25」;至於預先包裝嬰幼兒食物,食物標籤要列明「1+4」,即能量值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鈉共四種營養素的含量,若產品有加入維他命A及D,也須列明。

建議納Taurine DHA
鑑於本港銷售的奶粉經常標榜加入Taurine(牛磺酸)及DHA,當局建議要列明這兩種物質的最高含量及比例,須符合食品法典委員會標準。過量攝取氟可增加氟斑牙風險,當局亦要求奶粉的氟化物不得超標。不過,就奶粉商對產品的健康及營養聲稱,當局認為問題十分複雜,國際間對規管聲稱未有共識,故需較長時間諮詢。

當局建議予寬限期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主席馮鄧妙智歡迎當局加強規管奶粉食物標籤,但現時大眾最受廣告宣傳影響,如聲稱含甚麼成分、進食後「較聰明」等字眼非常誤導及無科學實證:「以為食咗就讀書聰明到變博士!」她促請當局盡快收緊規管奶粉的健康及營養聲稱。

有關修訂刊憲後,本月十八日將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當局又建議法例實施前給予寬限期以便業界配合,嬰幼兒奶粉有十八個月寬限期,較大嬰幼兒配方奶粉(俗稱大仔奶)及預先包裝嬰幼兒食物則有兩年寬限,實施後違例者最高罰款五萬元及監禁六個月。

20140611 - 女嬰遺賓館 情侶認虐兒

標題:女嬰遺賓館 情侶認虐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年輕情侶帶同個半月大女兒,一家三口到賓館團聚,但兩人將女兒遺下,雙雙外出用膳及打機近3小時。賓館職員發現房內傳來嬰孩哭聲通知他們,但兩人「無尾飛砣」未有趕回來,職員於是報警。涉案情侶昨承認一項虐兒罪,裁判官警告或會判監,先替兩人索取感化官報告,押後至下月14日判刑。
被告為女嬰姓王母親(22歲)及姓方父親(24歲),均任職侍應。辯方求情指女嬰並無受傷。案情指男女被告是女嬰的父母,但兩人沒有結婚,女被告與女嬰同住,男被告則另有住處。
他們三人於今年5月9日晚上10時,在黃大仙一間賓館團聚,兩被告將女嬰遺在房內,然後外出吃飯打機。至11時半,賓館職員發現房內傳出嬰兒哭聲,致電男被告問他何時回來,男被告表示即時回來,但等了一小時兩人也不見影蹤,職員惟有報警。
案件編號:KTCC2741/14

20140610 - 綠茵幼稚園20童染手足口病

標題:綠茵幼稚園20童染手足口病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手足口病個案持續上升。衞生防護中心接獲大嶼山的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東涌)爆發手足口病,20名學童受影響,其中一人證實感染柯薩奇病毒A16型。該中心本月首五天,接獲36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較上個月最後一周增加33%。

一人感染柯薩奇病毒A16型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東涌),自上月17日起有學童出現發燒、口腔潰瘍,及手腳出現紅疹及水疱。至今有11男9女受影響,年齡介乎二至六歲。所有病童曾向私家醫生或普通科門診求醫,無人需入院,目前情況穩定。
中心表示,其中一名學童的糞便樣本,證實對柯薩奇病毒A16型呈陽性反應。防護中心已派員視察該幼稚園,及進行醫學監察。
近期手足口病爆發個案持續上升,中心監察顯示,本月一日至五日接獲36宗院舍爆發個案,較上月25日至31日一周接獲27宗個案,增加約33%。今年至本月5日該中心接獲148宗院舍爆發個案。今年至今該中心確診33宗腸病毒71型個案,較去年全年增加接近兩倍。

20140610 - 男童虛報殺死小鄰居

標題:男童虛報殺死小鄰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日接連發生槍擊及殺人事件,引起社會及警方高度關注,一名十三歲男童疑貪玩,昨致電「999」報警,自稱殺了另一男童,欲自首投案,驚動大批警員到場,但無發現,經調查後相信為虛報,將涉案男童拘捕,期間男童疑驚覺「玩大咗」,一度情緒激動,需由警員陪同送院檢查。

涉浪費警力被捕
昨午一時許,警方接到居於何文田愛民邨嘉民樓一名十三歲的姓吳男童報案,聲稱自己在單位內殺死了鄰居男童。警方接報後大為緊張,派出大批警員到場,惟警員在現場並無發現任何人受傷,單位內亦沒有打鬥痕迹,相信有人疑一時貪玩虛報案件,遂以「浪費警力」將男童拘捕,案件交九龍城警區刑事調查第三隊跟進。

20140610 - 大嶼山幼園爆手足口病

標題:大嶼山幼園爆手足口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腸病毒入侵校園,位於大嶼山映灣園的「綠茵英文(國際)幼稚園(東涌)」爆發手足口病,廿名學童受影響,無人入院,全部情況穩定。其中一名兩歲男童糞便樣本經衞生防護中心化驗後,證實對柯薩奇病毒A16呈陽性反應。

十一男九女學童,二至六歲,上月十七日起出現發燒、口腔潰瘍,以及手腳出紅疹和水泡,全部求醫。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學童的感染源頭,並已派員視察該校及對校方建議預防措施。

衞生防護中心今年截至六月八日,接獲一百五十四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受影響有七百四十九人。

20140609 - 過分專制 損親子關係

標題:過分專制 損親子關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睇吓人哋幾叻,點似你咁無用呀!」、「真係生舊叉燒好過生你!」家長的嘮叨言論可能不知不覺破壞親子關係。

有調查發現,五成三受訪兒童最不滿家長將自己與他人比較,五成二孩子抗拒父母以侮辱性的說話訓斥。家長眼中,對子女「經常駁嘴駁舌」以及「十問九唔應」最為反感。

調整雙方溝通模式
有社工認為,親子關係出現矛盾,源於兩方期望有分歧,父母慣以權威式管教,為子女打點一切,但孩子渴望自主,「家長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又以為幫佢哋安排晒所有嘢係最好,最終最會撞板收場!」呼籲家長適時放手,調整溝通模式。

基督教女青年會西環綜合社會服務處訪問約一千名小四至中三學生及家長,了解親子關係。七成八受訪家長認為,子女主動分享心事,可促進親子關係;六成三受訪兒童渴望父母關心他們的感受。

服務處單位主任郭義聰強調,家長專制式的管教不奏效,因為擔心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常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及補習班,忽略了子女的意願,最終損害親子關係。他提醒家長要學會放手,放下權威,讓子女「話事」,亦要懂得聆聽子女感受。

卓先生育有一子一女,分別讀高中及初中。他曾因過分緊張子女成績,每逢大考臨近便請假長達一星期督促子女溫習,結果弄巧反拙,常生摩擦,子女更對他不瞅不睬。他最終學會放手,與子女修補關係。

港爸感壓力礙親子
另外,智樂兒童遊樂協會訪問六百多名育有六至十二歲子女的爸爸。調查結果發現,近八成受訪港爸平均日花不足一小時與孩子遊戲;八成半港爸因子女各項支出感壓力,窒礙親子玩樂。

20140609 - 幼稚園體育課時不足

標題:幼稚園體育課時不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朋友愛「郁動」,但原來港童不單止在家中運動不足,學校的體育課時間同樣有限。本港幼稚園並無硬性規定體育課的安排,對音樂、體育和美術課時的編排只有建議指引,但香港體適能總會的觀察發現,幼稚園的體育課時只是歐美、台灣甚至內地的四分之一。

每天僅15分鐘
香港體適能總會過去一年半於葵青區五間幼稚園,推動「親子愛運動」計劃。該會的觀察發現,幼稚園普遍每周約有75分鐘的體育課時間,以每周五天上課日計算,即每日只有15分鐘,但歐美、台灣及內地的學校,每日都有一小時體能活動時間,與本港情況相差甚遠。
培訓幼稚園教師時,體能訓練非必要元素。體適能總會於「親子愛運動」計劃中,安排體適能導師進入校園,培訓幼稚園教師設計及帶領親子運動,藉此建立幼童在校園和家庭的運動習慣。計劃內容包括幼兒教師體適能專業培訓課程、家長講座及迷你親子運動會等。
計劃於過去一年半由優質教育基金贊助。香港體適能總會希望能覓得新贊助商,讓更多幼稚園能參與計劃;帶領體適能活動的專才,同樣需要更多資源加強培訓。



標題:六歲前練體能 免癡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體能活動不足,本港兒童的體重亦出現兩極化。2012年發表、由康文署統籌的社區體質測試計劃研究報告發現,根據國際肥胖問題工作組建議的標準,接受評估的584個三至六歲男女幼童中,過重和肥胖的比例分別為9.3%及4.2%,而過輕的幼童,亦有19.4%。

加強智力發展
黃永森認為,學童肥胖問題需盡早處理,「(肥胖兒童)到咗小學就升到上去兩成,唔及早處理,只會惡化」。他指,六歲前是神經系統和各項機能發展的黃金時間,適量運動可改善孩子體重和身形之餘,他們也可透過不同的體能運動,刺激腦部,加強智力發展。「畀小朋友早啲開始培養運動習慣,唔係為咗要佢哋贏在起跑線,而係對整體健康同社交生活都有好處」。他舉例,有些體能運動講求與人合作,孩子可從中學會與人相處、守規則和尊重別人。
上述研究報告亦建議,父母或幼稚園應為幼童定期安排體質測試,了解他們體質的轉變,如發現任何異常情況,便應尋求專業意見。家長也需注意孩子能否攝取均衡營養,改善體重過輕問題。

20140608 - 跆拳教練咬童下體被捕

標題:跆拳教練咬童下體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男童學跆拳道,慘遭阿Sir咬下體非禮。被捕跆拳道男教練姓王(十八歲),早前受僱於富美街一間幼稚園,昨晨十一時許,王授課期間與一名男童單獨相處,涉用口輕咬男童下體,男童受驚立即閃避,王亦未有作再進一步行動。飽受驚嚇的男童疑因羞怯怕事,未有即時通知家人。至昨午近二時,男童回家後,其母親(廿八歲)見他鬱鬱寡歡,神情有異,一再追問下始得悉事件,大為震驚,立即安慰男童並報警求助。

警方接報到場,經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涉及非禮,追查王的下落後,以涉嫌非禮將他拘捕。警方不排除王在任教期間,曾對其他小童做出類似的猥褻行為,正調查是否有其他受害的學生,案件由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處理,稍後會由警方的虐兒案件調查組進一步跟進。

20140608 - 教局嘆慢板 家長停課等德怡回歸

標題:教局嘆慢板 家長停課等德怡回歸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論德怡幾時重開,我們都會回來!」天水圍德怡幼稚園300多名學生因校址遭人以天價租金搶去,加上教育局對空置校舍招標及審標「嘆慢板」,導致9月開學時即能續辦的機會渺茫。但近九成德怡家長拒認輸,紛表態願意等候德怡,有家長甚至不惜讓女兒暫時停學,誓言將來必重返德怡新校舍,家長們下周日(15日)將再發動遊行,對教育局的不公義政策抗爭到底。
記者採訪當天,德怡K3學生正拍畢業照,孩子們披上藍色畢業袍仔,開心排排企。家長梁先生卻感受良多,三歲多的女兒澄澄暑假後原升讀K2,日後卻可能沒機會披上德怡畢業袍。梁是家長關注小組成員,在得悉噩耗首天他已和太太商量,9月新學年暫把學校「搬回家」,不惜讓女兒澄澄停學在家自學,以等候德怡重開。
招標審標料需數個月
梁太說,300多個受影響家長中,有近九成即200多人都已表態會等德怡,即使暫時改讀他校,待德怡有新校舍亦願意回歸。德怡師生的團結感動無數市民,稅務局也特事特辦,5月初罕有地在12日內極速批准德怡轉為免稅慈善機構,令它獲一線生機,有資格投標爭奪天水圍天盛商場空置幼稚園校舍。
但教育局卻嘆慢板折磨德怡師生,遲遲未開始校舍招標,家長多番追問,教育局至前日(6日)才終展開招標,一個月後截標,但競爭者據悉至少尚有其他兩個辦學團體,局方事先張揚截標後為了審慎審批標書「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似乎德怡在9月新學年續辦機會渺茫。
下周日再遊行爭公義
梁先生及家長們對教育局的官僚固然憤怒,小朋友也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梁的女兒澄澄對德怡困境似懂非懂,近日常無故哭醒,問:「媽媽你係咪唔要我?」梁先生斥教育局是罪魁:「一個放縱政策(不管租金),令一班家長學生受害!」關注組另一成員盧淑雯認為教育局想用時間殺死他們。她女兒思思暑假後同樣升讀K2,若當局仍無時間表,她可能先讓女兒入讀其他幼稚園,等待德怡重開時回歸。
余氏夫婦想法亦類似,但強調「搵學位唔等同放棄德怡!」訪問時余太不禁流淚,傷心的是為兒子找學校時,感覺兒子恍如人球。德怡事件雖不幸卻成為一股凝聚力,令來自各行各業的家長成了好友,下周日大遊行主題正是「為幼兒教育發聲」,因大家都明白為爭公義,不能再沉默!

20140608 - 恐同團體屈小童群益會鼓吹同性戀

標題:恐同團體屈小童群益會鼓吹同性戀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童群益會是本港少數願意為不同性傾向青年及其家長提供支援服務的社福機構,但近月屢受攻擊。捍衞家庭價值大聯盟昨舉行研討會,批評該會的「性向無限計劃」打着平權旗號,「推廣性解放運動」、「慫恿過同性戀者生活」;又點名批評負責計劃的社工倡議同性婚姻。會上有自稱是基督徒的長者明言:「我係極之反對同性戀,我係極之歧視嗰啲人」。
「認清『性向無限計劃』家校研討大會」昨在西營盤基督教崇真會救恩堂舉行,約70人出席。學民思潮黃之鋒父親、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召集人黃偉明是主持之一,公立醫院病理學部顧問醫生麥苗以個人名義任講者。
大聯盟發言人吳志堅否認是「聲討大會」,「係撐小童群益會嘅研討會」,但全程近兩個半小時都是一面倒聲討。
吳志堅在研討會首45分鐘力數該計劃是鼓吹同性戀或雙性戀,而非協助年輕人解決性向困惑。會上又播放兩段早年該會與Gay Radio Hong Kong合辦的「基場超新星同志電台節目製作訓練計劃」部份節錄錄音,涉及疑是未成年性行為的露骨內容。吳指該計劃收到投訴後被取消。

斥推廣同志婚姻
研討會上沒詳細講解「性向無限計劃」內容。吳志堅多次點名批評負責計劃的社工是同志運動的中堅分子,「推廣性解放運動」,藉計劃向年輕人推廣同志婚姻。
麥苗醫生稱,有醫護人員指同性戀是天生、無法改變,只是九十年代初小型研究的說法,隨着醫學倡明已不成立,並列舉多項研究稱:「同性戀我哋搵唔到任何證據話佢係天生」。
另一講者陳太聲稱在小童群益會做義工多年,得知該會協辦本月中舉行的「一點粉紅」支持同志活動,曾去信八次要求該會不要協辦但不果,她認為該會協辦是「害咗小朋友」。陳太早前透過明光社發放WhatsApp訊息,呼籲家長關注該會舉辦的同志活動。吳志堅表示,下月會再舉辦研討會。
小童群益會昨表示樂意聽取各界批評和建議,「性向無限計劃」並非鼓吹同性戀或灌輸同性戀意識。

20140605 - 一歲女流感併腦炎危殆

標題:一歲女流感併腦炎危殆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健康良好的一歲女童感染甲型流感,併發腦炎,正在明愛醫院留醫,情況危殆。她上月廿日出現發燒、咳嗽帶痰和流鼻水,先後於廿二日及廿六日被帶往私家醫生求診,廿七日入住明愛醫院,本月一日出現抽搐,前日被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臨床診斷為腦炎,她的鼻咽分泌樣本經瑪嘉烈醫院初步化驗,確定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調查發現,女童最近沒有外遊、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亦未入學及沒有參加遊戲小組。她的一名家居接觸者最近曾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徵狀,並已痊愈,其他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出現病徵,中心正調查她的感染源頭。

沙田幼校爆手足口病
另外,沙田禾輋邨的救世軍禾輋幼兒學校爆發手足口病,廿一名學童受影響,分別為八男十三女,年齡介乎三至六歲。他們上月廿三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口腔潰瘍及手腳出疹,各人都有求診,無人入院,情況穩定,其中一名三歲男童的糞便樣本證實對柯薩奇病毒A16型呈陽性反應。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向校方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

20140605 - 母亂刀斬死歲半女

標題:母亂刀斬死歲半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深水埗榮昌邨發生倫常慘案,歲半B女「小麗麗」慘死媽媽亂刀下,頭幾被斬甩。一名育有九歲兒子和歲半大女兒的少婦,疑患有產後抑鬱症,卻未有看醫生,以致病情惡化。昨日傍晚她致電報警稱其九歲兒子在街頭被人綁挾,警員登門調查時,發現其兒子站在家門外,而婦人全身披血如「血人」開門,其女兒則倒臥血泊,頭和頸血肉模糊,B女送院後證實身中十多刀,傷重不治,婦人涉謀殺被捕及送院檢查,相信她失常揮菜刀斬女復再自殘,其九歲仔因去補習及未能入屋而避過死劫。

涉嫌殺死親生骨肉的婦人姓朱(卅七歲),叫阿琴,為香港居民,報稱家庭主婦,與姓林丈夫育有一名九歲兒子及一歲半大的女兒「麗麗」,約半年前一家四口在房署編配下,入住於去年九月始入伙的深水埗榮昌邨榮俊樓十一樓一單位,有申請綜援。據悉,朱婦誕下女兒後,精神有異,且覺得自己被人迫害,朱婦父親向警方透露,其女兒精神有問題。據警方初步調查顯示,朱無在公立醫院精神科診病紀錄,一家人過往並無任何家暴紀錄,不排除朱患上產後抑鬱而未有得到治療。

全身染血 自行報警
昨傍晚六時四十分,朱婦致電九九九報警,聲稱其九歲兒子在街上被人綁起要挾,要求警方救其子,警方大為緊張,登門向她了解詳情,發現其子站在門外,朱婦開門後,警員大吃一驚,見她全身染血,精神呆滯,口中唸唸有詞聲稱自己遭人迫害,她自己有受傷。警員入屋後見客廳地上鮮血四濺,並在廚房發現其女兒倒在血泊中,身中十多刀被斬至血肉模糊,大部分刀傷位於頸部及後腦,當時已無明顯生命迹象,即召救護車將女嬰急送院搶救,惟最終返魂乏術。

警檢菜刀 列謀殺案
警方在現場檢獲一把染血菜刀,相信是兇器,初步懷疑有人失常用菜刀將親生女殺死及自殘,列為謀殺案,交由深水埗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相信案發時疑兇的九歲仔因去補習避去一劫,且返家後未能拍開家門,故站在走廊呆等。深水埗區助理指揮官(刑事)孫雪英表示,警員到場發現其九歲大兒子站在門外,其後入屋調查,疑兇神情恍惚,其後發現其女兒倒臥於廚房,後腦及頸有多處刀傷,全身共中十多刀,身上及地下滿布鮮血,暫無發現疑兇有精神病診斷紀錄,但警方不排除有其他因素。

兒子心理或受傷害
今次女疑兇的兒子逃過一劫,但得知真相後會造成心理傷害。香港家庭及事業發展服務訓練總監司徒漢明表示,「因為媽媽應該係最親、最值得信賴嘅人,如果連最親嘅人都可以咁樣傷害自己嘅妹妹,佢可能會問呢個世界仲有咩人可以相信呢?」加上他的年紀未必會「諗得通」,若無法解開心結,往後或會對母親非常抗拒,亦有機會影響他的人際關係,嚴重的甚至會對女性產生恐懼或怨恨心態,影響其感情生活。

榮昌邨是房署轄下的租住屋邨,由案發的榮俊樓及榮傑樓組成,兩座四十層,共有一千五百個單位,截至本年三月卅一日,已有一千四百戶入住。榮俊樓是繼日前九龍灣啟晴邨樂晴樓發生的神秘槍擊案後,再有新入伙的公屋成為發生謀殺血案的凶宅。




標題:四成孕婦分娩後情緒低落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生命來臨原是喜事,但同時亦為婦女帶來生理及心理上極大的轉變,容易造成情緒波動大。有婦產科專科醫生指出,一成左右的產婦會出現產後抑鬱症,但通常不會有暴力傾向。不過,一旦無得到適當治療,有機會演變成產後精神病,會出現幻聽、幻覺,可能會有傷害嬰兒的念頭,而對被虐嬰兒更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

無適當治療會有暴力傾向
婦產科專科醫生靳嘉仁表示,一般而言,有三成至四成孕婦分娩後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首兩星期情緒會變差,會突然無故痛哭及發脾氣,但情況通常維持一個月左右便會自動痊愈。不過,若情況持續三個月,有機會患上產後抑鬱症,患者會變得不願意與家人交流、不願照顧新生嬰兒、食欲不振、胡思亂想、覺得嬰兒很古怪等,甚至會有輕生或自殘等極端念頭。一旦沒有得到適當治療,更有可能演變成產後精神病,患者會出現幻聽、幻覺,對身邊人或對自己親生骨肉或會有暴力傾向。靳續指,如果孕婦產前已患有抑鬱症、缺乏家人支援或有酗酒濫藥等,皆是產後抑鬱症的高危一族。

此外,靳坦言,若患者向其親生嬰兒施以暴力,對嬰兒往後成長道路上會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因為嬰兒對母親的依賴感非常強烈,其心理創傷往往比肉體創傷更嚴重,會削弱對人的信任,日後或需社工及精神科醫生跟進。

20140603 - 現代暑期班「名校推崇」宣傳失實 列32校11校否認 涉違商品例

標題:現代暑期班「名校推崇」宣傳失實 列32校11校否認 涉違商品例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補習社現代教育旗下「現代小學士」與Headstart Group合辦暑期英文班,招收升讀幼稚園低班(K2)至小二學童,該機構張貼於網站及分校的宣傳海報,列出32間小學,並聲稱獲「各大名校推崇」。不過,本報向「榜上有名」的學校查詢,獲11校回覆,當中4校稱與有關機構完全沒關係,其餘7間曾經或正在光顧Headstart,但都從沒表示「推崇」該公司,有校長更指課程質素不符要求,已沒續約,斥機構濫用學校聲譽。

現代接獲本報查詢時承認海報字眼「不合適」,並已將「各大名校推崇」改為「現合作及曾合作之部份名校」。

資深大律師、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說,商戶以「各大名校推崇」吸引顧客,卻未徵得相關學校同意,陳述與事實不符,涉嫌違反《2012年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中作出虛假商品說明的條文,最高可被判處監禁5年及罰款50萬元。

現代小學士:字眼不合適 已更改

「現代小學士」公關上月29日回覆本報查詢時稱,上月初已發現海報有字眼不合適,惟當時海報已上載網站、印妥及送抵全港17間分校,該公司約於兩星期後、即5月19日起回收海報及更新網站。不過,記者於5月29日查閱現代小學士網站,仍見「各大名校推崇」海報,直至當晚約9時才改為「現合作及曾合作之部份名校」。惟當中部分學校堅稱從沒與現代或Headstart合作,現代發言人則回應,若海報仍有問題,會再修改。

港九街坊婦女會孫方中小學及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等4間小學回覆本報查詢時稱,沒授權補習社列出校名作宣傳,強調雙方沒有任何合作關係;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副校長李煥蓮更表示,對宣傳單張的資料保留法律追究權利。

至於7間曾聘用Headstart的學校,包括聖公會田灣始南小學、慈幼葉漢千禧小學、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等,基道校長謝婉貞表示,曾於2009學年聘請Headstart到校辦「流俐英語小精靈」的英語會話班,事隔已經5年,且僅開辦了一個學期,只有少於20名學生曾上課,對於該校校名被用作宣傳,她稱「感到十分不合理」。

有校長批濫用學校聲譽

浸信會聯會小學校長黃麗芬批評補習社濫用學校聲譽,不可接受,她指數年前曾聘用Headstart到校開辦英語會話班,但由於課程質素不符要求,已沒再續約。路德會梁鉅鏐小學陳校長亦稱,該校本學期才首次聘用Headstart,課程尚未完結,故未完成評估,暫未決定會否續聘,擔心宣傳品刊登校名會誤導家長。

另有一間小學的發言人稱,曾向Headstart買服務,滿意其表現,並將再次聘用,但算不上「推崇」該補習社。



標題:「天才班」稱可提升智商 心理學家批誤導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除「現代小學士」英文班宣傳海報疑涉作虛假商品說明外,該公司與香港記憶學總會合辦的「天才培訓班」,海報亦聲稱「智商(IQ)是可以提升的」,被臨牀心理學家批評說法誤導,強調現在未有科研證明可藉訓練提升IQ。

現代:記憶學會負責 只供場地

現代教育發言人說,該課程內容由香港記憶學總會負責,現代小學士只負責提供場地;暫時不評論有關事件,但會向香港記憶學總會跟進。本報瀏覽香港記憶學總會網頁,亦發現總會提供一個「IQ智商提升證書課程」,當中指「只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智商一定會越來越高的」。本報昨未能聯絡上香港記憶學總會回應。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牀心理學家鮑偉豪指出,人的IQ是一個挺穩定的指數,迄今亦無任何科研證明訓練能提升IQ,若小朋友不斷練習IQ測試題目,量度出來的分數當然可以提高,但這並不反映事實,行內亦不會讓參與IQ測試的人在短期內再重複測試。

鮑質疑,坊間部分商業教育機構對準家長心理推出提升IQ課程,但有關導師未必接受過教育心理學或臨牀心理學的專業訓練。



標題:暑期課陸續推出 西班牙語班1小時350元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暑假在即,坊間不少機構已陸續推出各類暑期課程,有語言學校推出針對3至5歲小孩的西班牙語暑期課程,教授簡單對答,每小時收費350元;亦有教育機構推出「小學暑期學習日營」,學生需每星期上課5天,每天5小時。有專家建議家長不應將子女暑假時間表排得太密,要考慮子女興趣及讓他們有足夠時間休息。

本報記者在網上查看不同暑期課程,有教育機構推出暑期遊戲班,就算6個月大嬰兒也可報讀,主要介紹自然生態,每小時收費325元。亦有教育機構推出6星期的「小學暑期學習日營」,幾乎橫跨整個暑假,對象為小二至小六學生,每天上課5小時,標榜幫小朋友打好中英數基礎,及從遊戲中學習科學知識,收費近1.4萬元。

暑期日營上足5天課

津貼小學議會主席冼儉偉稱,暑假是一個鞏固過往知識及休息的時間,家長可幫助子女溫故知新,但亦應安排更多親子時間,「不應好像上學一樣,令小朋友沒有時間休息」。

倡每日最多溫習1小時

小童群益會中西南區服務總監陳志雄亦表示,部分小學家長為了替子女升學鋪路,將子女暑假時間表排得太密,如安排他們一周5天參加暑期班、每日4至5小時,但這會令子女「衝得太行」,他說家長不應太「功利」要求子女參加多個活動班,建議每日最多安排1小時溫習或學術班,其餘時間可參與較輕鬆活動,或做義工了解社會,亦要預留時間休息及運動。

他指出,部分雙職家長需上班無法照顧子女,建議他們安排子女參加「暑期暫託服務」,活動內容多包括戶外參觀、科學實驗等,而非全與學科有關,可讓他們享受暑假。



標題:家長為兒子報班掙扎:盡量押後辛苦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身邊有些家長已瘋狂報暑期班,把子女的日程排得密麻麻,有些是玩樂的,有些則學英語拼音、牛津和劍橋英語等,為升小學做準備,所以我都很掙扎。」家長梁太稱,長子將升讀幼稚園低班(K2),明年9月就要應付升小一面試,但擔心他不斷上課會「好慘」,最後決定不報暑期班,「盡量將辛苦押後」。

梁太說,身邊家長已提醒她,升小一「就算不報讀直資及私校,只報津校,叩門時都要有興趣班證書」;她住所附近一名開辦遊戲班的前幼稚園教師,更在其女兒讀幼兒班開始,便替她報讀普通話、唱歌、跳舞、柔道等興趣班,為求取得證書報小一,即使女兒不喜歡亦要讀下去。

梁太稱對學界的「遊戲規則」感無奈,但亦要接受,故明年或會替長子報讀暑期班,今個暑假則只讓他上平日已有報讀的興趣班,包括溜冰、砌Lego積木及接觸樂器。

只上興趣班 不上學術班

她稱,兒子上這些興趣班時感到滿足,故暫不會加插學術活動,免破壞其快樂生活。暑假期間她會花更多時間帶兒子搭交通工具、了解社會,及到書店選喜歡的書籍閱讀。

20140603 - 育兒何須「虎」 學做「海豚媽」

標題:育兒何須「虎」 學做「海豚媽」
報章:經濟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虎媽」式教育惹爭議,最近有學者提出現今父母教養孩子走向極端,提出要做「海豚媽」,培養孩子具備海豚特質才是理想的教養之道。放下「虎心」,別苦了孩子。
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於2011年的著作《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令嚴厲的「虎媽」育兒方式成為國際話題,加拿大精神科醫生Shimi Kang的新作《The Dolphin Way》(海豚模式),不約而同以動物來比喻育兒之道。老虎的比喻,不難明白,海豚則又如何理解呢?
嚴厲「虎媽」 苦了孩子難獨立
她指出,現今父母控制太多(over-instruction),將孩子的時間表塞得滿滿(over-scheduling),是人類史上父母最介入及注重孩子教育的年代,也是孩子最焦慮的時代。
虎媽以嚴格控制方式教養子女,其理由是為孩子好,惟是苦心抑或虎心,最終也是苦了孩子,子女只能按父母的要求成長學習,興趣班有多少是自己興趣?自小只懂聽父母指示反應,獨立自主的能力從何而來?
做海豚父母,目的是培養出具有海豚特質的孩子,聰明、善於與他人溝通、懂得玩樂、開心。
Shimi Kang指出,海豚在海洋生存表現出創意(Creativity)、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和協作(Collaboration),她統稱之為「CQ」,相比起IQ及EQ,她認為,更加是廿一世紀成功的必須具備條件,甚至比起學業成績及分數更為重要。
培養海豚特質 聰明懂得玩樂
對於虎爸虎媽是否當頭棒喝?事實上,要放下管得太多的執着,並不容易。她亦提到,自己也如一般父母安排兒子上興趣班,直至一次發現兒子呆坐車上,表情有異樣,一問之下才知道兒子並不想學琴。她才意識到自己為孩子安排了太多活動,便讓兒子留在家中隨自己喜好玩樂,這也令她回想自己年幼時,有足夠的時間玩樂,長大後才明白,玩樂讓她獲益良多。
是虎也好,是海豚也好,大家都在尋找最理想的育兒之道。《紐約時報》曾引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指最理想的家長,應是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對孩子有較高期望但亦尊重其自主權。
不少研究發現,恰當地掌握了參與分寸的家長,其孩子普遍在學業、心理及社交方面會較優秀。其實也與Shimi Kang提出的「海豚模式」相近似。
當然,分寸不容掌握,尤其亞洲傳統觀念,父母認為保護子女,就是為他們未來做好準備,即使日忙夜忙地學習,日後有回報,不強迫子女學習,便惟恐自己未盡父母之責。
虎媽蔡美兒苛刻管教女兒,換來兩名女兒在學術及藝術均表現優異,難免令不少家長更熱衷成為虎媽之列,但可有想過代價?
蔡美兒不准女兒打機、不准選擇自己想玩的課外活動、不准拿低於A的成績等,她曾指,相信女兒長大後會理解,但聽過小提琴演奏家陳美(Vanessa Mae)的說法嗎?
她近年接受訪問時才透露母親是「虎媽」,她20歲前與小提琴無關的事,母親一律不准她做,更常遭體罰。至21歲生日前夕,她把兼任自己經理人的母親辭退,從此視她為陌路人。
關心孩子「想做甚麼」 多些鼓勵
本港究竟有多少虎爸、虎媽?不用多說吧!家庭教育學院去年發布調查結果,列舉本港虎爸虎媽的通病,包括代子女處理問題、少鼓勵、視成績為一切、忽略子女天賦等。
育兒之道,不可能有人人合用的公式,正如國際戰略大師大前研一所言,父母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子女生存能力,不要以既定思維思考孩子的未來,尊重孩子的興趣。父母不應該只對孩子說「去做甚麼」,而是在子女立場出發,關心孩子「想做甚麼」。
教養子女是藝術,不是科學,難言只要怎麼做就一定行得通,作為盡責的父母,為子女好,就要努力找出答案,看看孩子是否笑得開懷,就自然知道了!

20140602 - 基層童促訂滅貧時間表

標題:基層童促訂滅貧時間表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昨日是國際六一兒童節,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兒童權利關注會聯同約四十名基層兒童及其家長到政府總部請願,指特首參選政綱承諾制訂兒童政策,但迄今未兌現,設立貧窮線卻缺乏扶貧綱領及滅貧指標。組織建議本港倣效英國,針對兒童貧窮狀況訂立滅貧時間表,放寬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申請資格,短期需要向中小學貧困學生提供免費早餐及午餐,為租住籠屋及板間房的居民提供租金津貼。

不滿高官鬥卸膊
一批基層學童及家長昨日到政總請願,高舉「訂立滅貧指標」、「檢討綜援金額及制度」以及「設立兒童權利委員會」等標語,不滿本港兒童貧窮問題非常嚴重,請願行動中有數名學童以話劇形式表達訴求,各人扮演特首、司長及多名局長互相推卸工作,象徵政府高官「卸膊」,未有處理兒童貧窮問題。

新來港的舒女士及七歲半兒子昨參與請願,舒女士指家庭經濟來源只依靠她從事散工的收入,一家需居於深水埗劏房,希望當局能加強課餘託管服務,讓她全職工作,幫補家庭收入。

20140601 - 土生巴裔童學入鄉隨俗 共融計劃資助14小學少數族裔

標題:土生巴裔童學入鄉隨俗 共融計劃資助14小學少數族裔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出生的少數族裔兒童,既語言不通,又不熟悉本地傳統文化。有土生土長的巴基斯坦裔女童,自幼在港接受教育,卻不知何謂清明節,曾為了做功課,要請教陌生人清明節的意義。後來她參加了學校的共融計劃,學習入鄉隨俗,才知避風塘的船上有人住,又得悉中環匯豐銀行兩座石獅子各有名堂,慢慢認識這個出生地。

功課問清明 家人不懂解答

在牛頭角閩僑小學就讀的9歲巴基斯坦裔女童Isha表示,自己在港出生,希望一直在港生活,以往接觸本地節慶活動時不知箇中意義,有一次做功課要解釋清明節意義,家人亦不了解,結果住在深水埗的她走到鄰近麥當勞向食客查詢,情况尷尬。

聖雅各福群會「助學改變未來」慈惠計劃經理鄭苗穎說,計劃獲300萬元資助,2012年3月推出為期3年的「八達通睿苗共融計劃」,為14間小學的8至12歲少數族裔學童,資助學習藝術及體育等興趣班,協助融入社會,至今有472人受惠。

製舞獅頭點心模型 學本地節慶飲食

當中閩僑小學去年11月起首辦藝術班,為期大半年共18堂,由兩名教師指導約30名少數族裔學生製作不同勞作,如舞獅頭和點心模型,從中講解舞獅在節慶意義和本地飲食文化,另有一次戶外導賞,讓一眾學生到香港仔避風塘看水上人家、了解中環鬧市建築歷史等。

Isha的母親Sairah稱,女兒在港出生,就如種子種在泥土後會落地生根,女兒到巴基斯坦反而難以適應環境,但她承認,一家人都不熟悉本地傳統文化,一次途經鬧市,女兒向她查詢某些建築歷史,她害怕教錯,不敢向女兒講解,亦不知從何尋求資訊。女兒參與了上述課程,曾興高采烈向她分享避風塘船上原來有人居住、匯豐銀行兩座石獅子,原來各有名字,分別為Stitt和Stephen,亦間接令父母對本港多一分了解。

20140601 - 幼園獲准收「天價」報名費2800元

標題:幼園獲准收「天價」報名費2800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大埔康樂園國際學校幼稚園早前被揭發未經教育局批准,向申請學位的學童收取二千八百元報名費,超出規定上限的九十多倍,但原來校方近日已向教育局申請提高收費水平,並已獲教育局「開綠燈」批准,可名正言順收取二千八百元。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表示,不會評論個別個案,如發現有超收費用情況,局方會聯絡學校要求退款,並了解校方是無心之失或故意多收報名費。

收費上限近日提高至四十元
天價報名費事件被揭一個月,有家長表示曾發電子郵件給幼稚園,查詢校方會如何處理,校方回覆指可退回二千八百元,但條件是要把有關家長的子女從學校的候補名單中剔除。有記者以家長身份查詢退款是否人人有份,校方表示家長若希望退款,需透過電子郵件提供學生名稱及出生日期,退款亦只適用於一百一十五名今年已付款,但沒有面試機會的學生家長。

幼稚園報名費受教育規例監管,核准收費上限近日由三十元提高至現時四十元,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曾嚴詞表示會跟進天價報名費事件。

不過,幼稚園可正式入紙向教育局申請提高報名費,教育局近日已批准康樂園國際學校幼稚園收取二千八百元相關費用,該幼稚園的網頁顯示,家長若在網上報名,需即時繳交二千元報名費,若獲安排面試,需再繳交八百元。

香港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表示,幼稚園可向教育局申請收取高於規定上限的報名費,教育局會按校方提供的原因作考量,收費水平需合情合理,「好多國際學校都會搵啲專業人士嚟做面試,評估學生水平,收費可能貴啲」。至於四十元收費上限是否形同虛設,唐少勳指四十元是包括影印等一般文書成本,幼稚園若有其他需要才會申請提高收費。



標題:小一派位5宗假地址 教局或檢控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一統一派位將於周六(7日)放榜,教育局指今年證實有5宗虛報地址個案,局方會褫奪虛報地址的學位資格,又指事件涉虛假文書,屬刑事行為,最高刑罰可判監。同時,有幼稚園被發現超額收取2800元報名費,教育局表示會要求學校退款,並按情况處理。

稱可判監 或褫奪學位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出席宣道國際學校動土禮時說,小一派位若發現有虛假地址,學童的學位有機會被褫奪。她說,在了解過申報虛假地址的個案後,會先諮詢律政署意見,若有需要便會提出檢控,強調法律上虛假文書罪最高刑罰可判監禁,教育局會繼續跟進。教育局早前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共有5宗虛報地址案,2013年全年有20宗同類個案,比2012年多4宗。

被問到早前大埔康樂園國際學校幼稚園被揭超額收取報名費2800元,較政府規定的30元高出92倍,謝凌潔貞表示不評論個別案例,但教育局會要求超收報名費的學校退款,並視乎是故意抑或無意超收,再作跟進。



標題:幼園濫收報名費 超出92倍 處分無下文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教育局再成「無牙老虎」。大埔康樂園幼稚園一度未獲批准,偷步收取2,800元報名費,超出法定上限92倍。局長吳克儉曾指校方違法,負責人或可被判監;該校事後補交申請,僅一個月即獲批准,處分無下文。校方只在家長查詢後才退款,更表明家長拿回款項後,候補面試機會即被撤銷。
記者:倪清江

有報讀康樂園幼稚園幼兒班(K1)的家長,在繳交2,800元報名費後,女兒連面試機會都無,質疑校方濫收費,總共有115人白交報名費,校方收取32萬元。

退款後失候補面試機會
教育局規定所有幼稚園,若未經局方批准不得收取超過30元報名費。事件經有線新聞報道,局方證實該校當時未獲批准收取2,800元報名費。不過近日該校已獲教育局批准,可名正言順收取2,800元報名費。

有線引述投訴的家長周先生稱,早前發電子郵件給該校查問如何處理,雖獲全數退款,但條件是要從候補面試名單中剔除。對於是否家長必須主動查詢才可獲退款,及退款安排是否只限115名已付款、但沒面試機會的家長,又何時已開始超收報名費,校方均拒答。

教育局常秘謝凌潔貞昨不評論個別個案,但指教育局發現有幼稚園超收雜費時,會要求學校退款,至於是否要更嚴厲跟進,要視乎學校是無心之失、故意以及會否重犯。

該局發言人稱,處理大埔康樂園幼稚園調整報名費申請時,考慮校方提出的理據,包括處理報名和收生安排的額外開支,故批准收取2,800元報名費。發言人又稱,要求校方妥善跟進,校方承諾會回應家長要求。

教育局指4月底起,已將預先批准報名費上限調高至40元,一旦有學校未經批准而超收,將視作違反相關規例,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罰款5萬元及監禁1年。吳克儉上月聲稱,學校超收報名費即屬違法;但他指當教育局介入後,校方會即時改正。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學校被揭超收費用後才再補交申請,並獲教育局批准,做法極不妥,教育局必須交代批准原因。

資深大律師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認為,教育規例對收取報名費的監管形同虛設,教育局應該認真檢討。

20140601 - 家變影響小孩暴飲暴食

標題:家變影響小孩暴飲暴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變足以影響小朋友飲食習慣。挪威有研究分析家庭糾紛與小童體重關係。挪威其中一項研究訪問近三千二百個當地兒童,紀錄他們身高、體重、腰圍,又比較各受訪兒童的家庭狀況,結果發現,受訪兒童的父母若有離異,其體重超標的機會高出一點五四倍。

與父母共餐體重易控制
挪威另一批研究人員再搜集來自八個歐洲國家、近八千名兒童的飲食及健康資料,發現若受訪兒童經常與父母共進早餐及晚餐,他們體重超標的風險會減低。

研究發現,每周與父母同吃五至七次早餐的兒童,超重機會較每周只同吃早餐二至四次的兒童減少四成;如果每周有五至七次與父母共進晚餐,超重機會少三成。該研究已在歐洲的醫學會議發表。

為吸引雙親注意亂飲食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註冊營養師張可琪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飲食習慣影響甚大,建立良好親子關係很重要。她曾遇個案與母親關係差,為吸引父母注意胡亂飲食:「媽媽話要食多啲菜,佢就完全唔食,反而不停食零食紓緩情緒。」

張指,上述飲食失調個案不算多,反而提醒父母若因工作未能照顧子女飲食時,需多加留意子女的飲食,甚至應編制子女的飲食餐單,因她發現不少家傭為滿足少主,安排高鹽、高脂的膳食:「經常食午餐肉、腸仔,快餐等無益食物而超重。」家長應確保子女攝取足夠營養。

20140601 - 早產嬰增視障或失明風險

標題:早產嬰增視障或失明風險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醫療技術進步雖令不少早產嬰可以長大成人,但嬰兒嚴重早產,視力發展未健全,出現視力問題機會大增。英國每廿名嚴重早產嬰兒中,就有一人出現視力問題,每日有多達四名兒童登記為失明或弱視。當地一個關注失明兒童的機構Blind Children調查顯示,過去十年因早產引致視障的嬰兒上升百分之廿二;自二○○六年以來,當地登記為失明或弱視的五歲以下兒童增加百分之十二。

常擦眼 怕光要留神
該機構列出早產嬰兒出現視力問題的徵狀,包括嬰兒眼睛較紅、發炎、痕癢、混濁或腫脹等,以及眼睛色澤較一般人白,希望家長留意。家長若發現子女經常擦眼、在較光的環境感到不自在,或在看東西時頭部動作不尋常,就要帶同他們見醫生。

20140601 - 團體促公眾場所設哺乳間

標題:團體促公眾場所設哺乳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近日有網民在社交網站張貼一張相片,批評一名女士在巴士上餵哺母乳,引起母乳支持者抨擊。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在網上設立專頁,呼籲母乳支持者去信政府官員立法保障媽媽在公共場所餵哺母乳的權益,並立法規定公眾場所必須設置哺乳間。

香港母乳育嬰協會主席鄧妙智指事件涉及歧視,享用母乳是每位嬰幼兒的天賦權利,而母乳餵哺對母嬰健康有正面作用,變相可為社會減輕醫療負擔,然而香港大多數公眾場所均未有設置哺乳間,又指曾有調查顯示,設施不足是母親放棄哺乳的主要原因之一。

保障餵哺權 懲罰歧視
鄧妙智促請港府效法台灣,立法訂明一定面積以上的公眾場所必須設置哺乳間,並立法保障媽媽公開餵哺母乳的權利,對驅趕、阻止或歧視媽媽哺乳的人施以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