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9 - 幼童揮筆 掃走灰黑 老師教畫不以形似重誘導

標題:幼童揮筆 掃走灰黑 老師教畫不以形似重誘導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自幼父母離異,及後同住的父親不幸離世,需到姑媽家生活,令朱熙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對身邊人和事築起重重圍牆,不論喜惡都無反應、無表情。他兩歲入讀基督教服務處幼兒園藝術班時,畫兩個圈便代表人,更僅1吋大小,但班主任吳老師沒因他畫得不似而批評,反指「藝術無對錯之分」,引導朱熙表達自己,畫畫成為他倆溝通的橋樑。今年已經6歲的朱熙,臉上不時露出靦腆的笑容,並完成了自己第一幅畫作。

朱熙的畫作「第一次」,是分享他第一次與小狗「Mo仔」玩耍的愉快經歷。基督教服務處於本周六(31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辦「幼兒創意藝術展——色彩魔法」展覽,展出該處轄下9間幼兒學校共347名小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畫作和黏土作品等,當中約一成學童有特殊學習需要,展期至下月1日。

吳老師回想朱熙剛入學時沉默寡言,「大伙兒製作黏土,若沒有朱熙喜歡的顏色,他只會坐着,不會參與亦不會說話」,但今天的他會因想製作黏土香腸而說「我想要紅色」。此外,朱熙的畫作起初只有十分簡單的線條,兩個圈便代表人,五官亦簡單,基督教服務處天恒幼兒學校校長呂婉婉說:「反映他自卑,怕望別人。」但朱熙現在的畫作色彩繽紛,可見他「很開心與人分享愉快的經歷」。

9幼校小藝術家開畫展

吳老師表示,藝術無對錯之分,孩子可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表達自己內心世界,即使有些話不敢跟別人說,畫作等藝術創作可成為宣泄的平台,教師則可從作品打開話匣子,誘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從而建立關係和互信,「完成作品非完結,最重要是分享、接納」。

不少時下家長均期望子女樣樣皆精,畫畫也要求精美神似,但呂校長指出,成人應放下「畫得似不似、美不美」的包袱,其實孩子畫畫的目的,是與人分享喜怒哀樂、所見所聞,教師和家長若懂得欣賞和聆聽,透過作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就能令孩子打開心窗,更自信地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