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 婦涉呃B女壽險450萬

標題:婦涉呃B女壽險450萬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月薪僅七千五百元的售貨員,○七年年底當未婚媽媽誕下私生女,女嬰甫滿月取得出世紙當日,她即「不尋常」地替女兒購買值二百五十萬元的大額人壽保險,一個月後她涉嫌在欺瞞另一保險公司下,再替女兒多購一份值二百萬元人壽保險,獲雙重保險的女嬰登時「身價」急升四百五十萬元。惟女嬰僅四個月大時突然窒息死亡,身為唯一受益人的母親因而獲賠逾二百萬元保金。後來卻揭發她在申索過程中疑「呃保險」,包括虛構女兒死亡前的行程和隱瞞投保資料,因而惹上官非,案件昨於區院開審。

現無業的被告文彩鏵(卅二歲),被控欺詐和企圖欺詐兩罪。控罪指她在○八年一至十二月間,欺詐宏利人壽保險(國際)有限公司,誘使宏利向其女文袁怡批出一份二百萬元的人壽保單,及就對方的身故支付二百零六萬多元賠償。被告另控在○八年七至十二月間,在滙豐人壽保險的索償問卷上,作出虛假陳述。

虛構女兒出事前情況

控方案情指被告在○八年一月為女兒先向滙豐購買二百五十萬元人壽儲蓄保險,翌月再向宏利買二百萬元人壽意外保險時,訛稱女兒沒有其他投保。至四月廿八日她帶四個多月大女兒往江門探親時,女兒在旅館內死亡。被告之後分別向宏利及滙豐索賠,宏利在同年底先賠她二百多萬元。在○九年十月宏利揭發被告替女兒購「雙重保」,要她退回百多萬元。而滙豐在處理索賠的調查時,被告疑在會面及填寫資料時,虛構女兒出事前一天的情況,滙豐最終拒賠,被告為此入稟向滙豐民事追討,事件和解了事。宏利後來獲滙豐通知才知受騙,兩間公司先後向保險業聯會投訴而揭發事件,被告在去年六月被捕。

初生嬰投巨保不尋常

控方庭外透露,被告事發時月薪只七千多元,但卻每月供千多元及一次過付萬多元替初生女嬰投巨保,做法不尋常。香港警方亦曾返內地調查,發現女嬰因嘔奶窒息致死的死因鑑定書真確,斷定是死於意外。控方又指,被告向宏利投保時訛稱女兒沒有其他人壽保險,若宏利當時知悉其女有一份高於二百萬元的保單,已屬超出宏利的兒童保險上限便會拒保。

控方之後傳召兩份保單的保險經紀作供,宏利保險顧問林月馨供稱,其客人多來自草根階層,當被告主動要求為女兒投保逾二百萬元,她亦大感出奇。而當○九年宏利知道被告虛報,要向被告追討賠償時,被告表示已將保金花在家中裝修和另購保險上,無力還款。前滙豐經理劉洲華則指○八年處理被告替女兒買的人壽儲蓄保險,惟劉指很少客人為幼兒購人壽保險。

20130830 - 10歲童扮女仔搞網騙

標題:10歲童扮女仔搞網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歲「網上小騙徒」facebook賣玩具,呃九歲女童二百元被捕!牛頭角一名「人細鬼大」的小四男生,六月在fb上「扮女仔」認識同為日本動漫《星光少女》擁躉的女童,期間有人得悉女童收集該動漫的「星光寶石」,遂聲稱有十二件玩具可出售,雙方議價後以二百元成交,並交換通訊地址。不過,女童寄出現金後卻遲遲未收貨,其母懷疑女兒受騙,前晚直踩「賊賣家」所留的真地址及報案,警員上門始揭發賣家為男兒身,將他拘捕帶署,其父對兒子「呃女仔」大感錯愕,嘆謂:「都唔清楚細路仔啲嘢……」

涉嫌詐騙被捕的男童姓陳,為家中獨子,與父母居住在樂華南邨喜華樓一單位。據街坊透露,陳一家已遷入上址六年,其父需夜更工作,母親由內地來港,亦需出外工作。陳童酷愛日本卡通動漫,尤其是《星光少女》,在facebook不時上載該卡通人物的照片作為大頭或封面照,早前還加入數個該動漫的群組,當中可進行物品交換或買賣。消息透露,陳童在六月自稱是女生認識一名志同道合的姓何女童。何女熱衷收集《星光少女》的心型「星光寶石」及一系列星系商品,雙方甚為投契。

收錢唔交貨 女童母上門問罪報警
期間,有人向何女聲稱有十一件「星光寶石」及一張遊戲卡出售,何女不虞有詐,表示有意購買,並諮詢其姓徐(四十五歲)母親意見,雙方在本月十八日達成協議,當時徐提議當面交收但遭拒絕,最後以郵寄方式交收,並交換通訊地址。何女上周一(十九日)寄出二百元現金,賣家兩日後稱已收到款項,並聲稱翌日中午會將玩具寄出。豈料,何女至前日仍未收貨,期間徐多次致電賣家但無果,遂根據賣方留給女兒的住址,前晚八時許前往其樂華南邨喜華樓,並報警求助。

「冇諗過要寄畀佢」 男童涉詐騙被捕
警方其後上門調查,始發現賣家竟為男兒身,有人報稱:「冇諗過要寄畀佢!」又表示已將款項花光,警方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詐騙罪將涉案男童拘捕,他在母親陪同帶返警署,案件交由秀茂坪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男童被扣查後已獲准保釋候查,需於下月下旬向警方報到。

徐事後坦言「唔想搞大件事」,只希望男童父母得悉兒子犯錯事。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出,十歲以下的小童在法律上被視為無犯罪意圖,故警方無法落案起訴,惟十歲或以上則有機會被起訴,交由兒童法庭處理,一旦行騙罪罪名成立,最高可被判處監禁十四年。不過,若涉案小童只是初犯,且有悔意及認罪,警方或會行使酌情權,安排涉案小童接受警司警誡。

20130830 - 三招虐打11歲兒 父母被捕

標題:三招虐打11歲兒 父母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開學在即,紅磡一名十一歲男童昨晨因不肯做暑假作業觸怒「非常父母」,疑先被母親用書本拍頭及用筆插手,再被父親揮皮帶鞭打,因遍體鱗傷,自行報警,警方以涉嫌虐兒將父母拘捕,男童送院治理。

拒做作業 拮手拍頭鞭打

疑被虐打男童姓徐,與五十四歲父親及五十歲姓陳母親居於黃埔花園銀竹苑一單位。徐童於新學期將升讀中一,但下周二便開學,暑假作業仍未完成。昨晨九時許,徐母見兒子仍懶懶閒不做作業,遂嚴詞督促,不料母子起爭執,有人見兒子不聽教,一怒之下拿起書本猛拍其頭部,更執起一支筆插向其手臂,其子痛極呼叫,驚動在睡房內父親走出了解。

當徐父知悉兒子不肯做功課,且向母親駁嘴,登時怒火中燒,取來皮帶揮舞,兒子躲避不及,額頭及手腳被鞭打受傷,他不甘被打,取起電話報警求助。警員到場調查,發現徐童手腳、身體及背部俱有傷痕,召救護車送院治理,以涉嫌虐兒罪將父母拘捕。

20130829 - 挖眼小斌斌:天為甚麼仍是黑的

標題:挖眼小斌斌:天為甚麼仍是黑的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為甚麼一直是黑的?」震驚全國的山西臨汾市六歲男童慘被狠毒歹徒挖去雙眼案,受害男童小斌斌因雙眼眼球被強行挖出、眼部神經完全受損並壞死,確定永久失明,未來只能安裝假眼球。惟小斌斌至今卻仍未得知自己失明的事實,一醒來就不斷問家人:「現在幾點了?怎麼就亮不起來呢?」家人不忍告知真相,不斷哄着他,眼看他受苦無不心酸落淚。據悉,小斌斌九月將升讀小學,家人早已為他添置書包和文具,但一場劫難卻令小斌斌期待已久的小學夢幻滅!

山西省眼科醫院四樓病房,近日不斷傳來陣陣哭鬧聲,雙眼仍包着紗布的小斌斌,雖然情況已漸趨穩定,但每天仍要不停地打吊針及換藥,傷口帶來的痛楚,更非一個只有六歲的幼童所能承受。

每次睡醒:現在幾點

現時小斌斌的父母及親人輪流廿四小時守護着他,看着小斌斌年紀小小就失去視力,未來只能安裝假眼球,親屬都感到心酸,但他們不敢向小斌斌告知真相,怕孩子接受不了。

但小斌斌每次睡醒就問︰「天為甚麼一直是黑的?現在幾點了?怎麼就亮不起來呢?」家人只能安慰他眼睛受了點傷,要用紗布包着,待拆了紗布,出了院就好了。但不清楚自己病情的小斌斌,在睡夢中仍下意識地想抓下眼前的紗布,家人只能緊緊地捉住他的小手,以防他弄到傷口。

家人不忍告知真相

他們都知道這善意的謊話瞞不了多久,但孩子還太小,加上剛受驚嚇,不忍心再次傷害他,只能繼續騙他。連日來各方人士絡繹不絕到醫院探望並追訪小斌斌的最新情況,但小斌斌的母親情緒仍極不穩定,不願面對任何人,所有來訪者都一概由小斌斌的姑丈接待。

姑丈每次談及小斌斌的病情,都難掩悲傷之情,他覺得一切來得太突然,至今都不敢抬眼看姪兒的臉。「我手機裏有遊戲,(他)一見了,就搶走我的手機玩遊戲,而現在……」談到這他也說不下去,站在一旁痛哭。

姑丈哽咽地說,小斌斌很可愛、聰明又調皮,幾天不見就十分想他,如果他不是出了事,過幾天就要上小學一年級。據悉,小斌斌有一個大他三歲的姐姐,由於他患有兔唇,天生的缺陷令很多小朋友都拒他於門外,從小朋友不多,姐姐就成為他最好的玩伴,兩個感情相當好,常形影不離。

永久失明 升學夢碎

早前小斌斌得知九月即將與姐姐就讀同一所小學,一直十分期待,更及早準備了書包、筆袋、筆記本等文具,如今與姐姐一起上學的心願,已被一雙殘忍的雙手抓破了,日後能否上學也成問題。

院方表示,未來待小斌斌眼睛消腫了,就會為他裝上一雙假眼球,但由於小斌斌的眼部神經已完全受損,即使將來有眼角膜、眼球捐贈給他,也不可能恢復視力,意味他一生中所見的影像,只停留在六歲以前的短暫光陰,再也沒有機會看到新事物了。小斌斌未來仍要繼續進行手術,下次手術日期還未確定,甚麼時候出院仍是未知之數,康復之路將會十分漫長。



標題:否定涉器官販賣 警被轟圖隱瞞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令人髮指的男童小斌斌雙眼被挖案疑犯仍未落網,警方即高調聲言案件與器官販賣無關,遭到各界狠批。山西省市縣三地已就小斌斌事件成立專案調查組,惟當地警方表示,經初步調查後,案件並不涉強挖及買賣眼角膜等器官買賣團夥,但無透露相關詳情,有關說法引起各界質疑,認為警方意圖隱瞞實情,促當局交代詳情。

淡化事件 縱容無恥之徒

中新社等官媒前日報道,家屬從現場的刑警得知,小斌斌的眼球尋獲後發現眼角膜不知所終,旋即引起公憤。但臨汾市警方卻在昨凌晨聲稱,指有關消息與事實不符,並排除人體器官買賣可能性。家屬隨後又稱從警方得知,有廢品收購站監控視頻拍到女疑犯,省公安廳繼而又否認事件,指從未對外公布調查。

警方前後矛盾引起外界質疑,有輿論批評警方早前才有現場及調查消息,隨即又矢口否認,實為警方企圖隱瞞事實,以淡化事件與器官買賣的關聯,當局的「鴕鳥」做法令非法團夥更加肆無忌憚,外界紛紛要求當局如實交代內情,認真調查打擊不法的無恥之徒。

另又有輿論認為,如警方的澄清屬實則有損當局專業印象,案中調查前後細節多次被否認,令民眾質疑執法人員有否足夠的專業調查及分析能力,又質疑當地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組成專案組偵查事件,為何市當局可越過省級對外作出否認,有越權之嫌。



標題:疑熟人行兇 樹枝監生挖眼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斌斌家屬繼續向內地傳媒披露更多案情,指事發當日小斌斌在鄰居的家玩耍,在離開鄰居家時,突然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其後就隨此人離開,懷疑疑犯認識小斌斌一家,又指小斌斌是在清醒的情況下被人用樹枝監生強挖雙眼。當地省、市、縣三級公安機關已成立專案組,並懸賞十萬元人民幣追查緝拿兇徒線索。

天眼拍下黃髮歹徒

小斌斌向家人憶述當日離開鄰居家時,一名女子叫他的名字,以非本地口音問他︰「你們家有玩麻雀的嗎?」然後就將他帶走。其後小斌斌不願跟她走,說要找媽媽,但卻遭對方出言恐嚇強行拖走。

小斌斌的家人更指,孩子是在清醒情況下被人用樹枝監生挖眼,而最先接收小斌斌的汾西縣醫院醫護人員亦指,孩子送到醫院時並沒喊痛,意識也是清醒,但對於案發時是否被麻醉或迷暈則未有透露。

另據《新京報》報道,小斌斌家屬從警方獲悉,稱該名可疑女子將小斌斌帶走時途經一家廢品收購站,閉路電視拍到他們離開的場面。從畫面中可見,該名女子染着黃髮,但其他樣貌特徵則辨別不清。但警方當晚卻否認曾對外發布此消息,並指消息不屬實。

20130827 - 男童貪玩 頭揳摺枱罅隙

標題:男童貪玩 頭揳摺枱罅隙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3歲男童昨晨在屯門住所疑因一時貪玩,將頭部揳入摺枱的三角形罅隙中卡着被困,他大驚呼叫,嚇得母親致電報警求助,由消防員到場協助解困,獲送院檢驗。

被摺枱卡着頭部近18分鐘的男童姓溫,與父母居於屯門兆康苑兆傑閣一單位。

母邊安慰邊報警

消息稱,昨日早上10時許,正在放暑假的溫童在住所百無聊賴,疑因一時貪玩,蹲在客廳一張摺枱底部玩耍,其間見摺枱兩邊均有個三角形的空隙,遂嘗試將頭探入玩耍,惟樂極生悲,溫童頭部遭摺枱卡着不能自行拔出,他受驚呼喊,母親聞聲趕至,見狀一度上前嘗試協助兒子解困,亦不得要領,遂邊安慰邊報警。

消防員接報到場後,先安慰受驚男童,並小心翼翼合力將其抱起及側身,慢慢將其頭部移出脫險,由救護員送院檢驗。

本港過往曾經發生多宗有關摺枱夾童的傷亡意外,消費者委員會曾呼籲,市民應該選購有安全鎖的摺枱,並務必上鎖,以策安全。

20130827 - 天水圍調查 基層更怕輸在起跑線 17%學童同時讀兩幼園

標題:天水圍調查 基層更怕輸在起跑線 17%學童同時讀兩幼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基層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無法脫貧,扭盡六壬。有調查訪問逾千名天水圍區家長,發現近兩成人讓孩子同時入讀多於一所幼稚園,催谷幼兒由早到晚埋頭學習,比例之高震驚學界。教育界人士斥做法「玩殘」幼兒,效果隨時適得其反。業界不排除有家長利用學券津貼,將幼稚園充當託兒所。

適得其反「返到學就瞓覺」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賽馬會天水圍家庭健康促進中心於今年5至6月,訪問1,428名居於天水圍區、育有六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發現多達16.9%受訪家長讓孩子同時入讀多於一所幼稚園,「自製」全日制課程。該批家長中,63%家庭收入低於20,000元,當中23%更低於10,000元,近七成人教育程度僅高中以下。中心督導主任李雯珊表示對結果感意外,有關家庭月入不高,經濟壓力更大,反映他們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她引述中心前線同事觀察指,部份到中心活動的幼兒顯得十分疲累,細問下才發現因同時讀兩所幼稚園。

教協學前教育發言人翁巧香得悉調查結果後高呼「好驚訝」,直斥「基層家長可能想小朋友學多啲嘢,但其實因加得減,只會令小朋友好怕去學習,呢個時間喺大人嘅權威下搓圓㩒扁都得,但再大啲就會好害怕學習,覺得學習原來係咁冇趣味,因為佢已經覺得好攰」。身兼浸信會培理學校校長的她表示,去年該校450個學生中有一名學生同時入讀兩所幼稚園,但該學生僅回校一月便捱不住退學,「身體狀況根本接受唔到,佢太攰,返到學就瞓覺,小朋友最鍾意玩,但佢連玩都冇興趣」。
部份廉價幼稚園扣減學券津貼後學費全免,相反託管服務動輒數千元,翁巧香說不排除部份家長為口奔馳,利用學券津貼將學校充當託兒所。元朗區議員陳思靜亦指,常接獲天水圍居民慨嘆全日制學校及託管服務不足,他引述其去年調查指,該區非牟利團體的託管服務名額僅約350個,但輪候人數卻多達600個。

香港幼稚園協會主席廖鳳香亦感譁然。她指,曾聽聞部份安排子女讀國際幼稚園的中產家長,會用學券報讀一些中文教學的幼稚園,讓子女學中文,但驚訝「天水圍嘅學校多數係相同類別,冇必要報兩間咁辛苦」。

20130827 - 每人每周一日 看管五家兒童 家長輪班接送跨境生

標題:每人每周一日 看管五家兒童 家長輪班接送跨境生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約200名被派到大埔小學的跨境小一生,下周一開學日起,便要開始長途跋涉上學。如何讓子女安全又方便來回學校和住所?有家長組成接送聯盟,輪流帶各人子女乘坐東鐵往返兩地。

取錄逾十名跨境小一生的大埔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昨舉行新生適應課程,部份跨境家長親自接送子女。該校鄰近東鐵太和站,出站後步行不用10分鐘便可到學校,中間毋須過馬路。東鐵羅湖站至太和站需時15分鐘,比由羅湖站至上水站多一倍;往返落馬洲至太和則需多5分鐘。

跨境家長鍾女士昨帶兒子回校,她指由羅湖家中出門到黃福鑾需時90分鐘,最花時間是排隊過境要20多分鐘,但認為仍可接受,預計正式上學時,兒子每日早上6時起床,再由她帶回校。她表示,是主動選報大埔區小學,「太多跨境生,30、40人一班,呢度25人一班」。

直通校巴月費1,900元

另一跨境家長伍小姐表示,由於沒法每天帶兒子過境上堂,只好讓他坐直通校巴往返深圳布吉和黃福鑾,每月車費1,900元,「派位後試過去上水搵學校,但都冇人肯收」。

有住深圳福田的家長稱,該處有校巴到大埔區,月費800元。雙非家長廖先生則與相識的四名家長組成接送聯盟,五人輪流每周一日,帶各人子女由羅湖坐東鐵回校,放學時再由太和帶他們回到羅湖交給家長。「我有一簽多行,好方便。輪到我時會請假,或者由太太負責。」

主要跨境校巴服務商負責人禮姨表示,雖然有200名跨境學童被派到大埔區,但坐車人數沒明顯增加,「行家都問啲人去晒邊。」她又表示,由於競爭大,今年沒有加價,但成本上升壓力甚大。另外,天文台預測本周後期天氣將會較差,下周一開學日會有幾陣驟雨。




標題:議員促發開學津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暑假最後一周,家長為開學開銷憂愁。工聯會昨日聯同約10名人士到政總門外示威,批評政府無體恤家長為每名子女開學花費逾4,000元,建議政府向月入少於3萬元的家庭發放一筆過的開學津貼,每名學童約2,000元。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昨日與約十名工聯會新界東民生脈搏成員,到政總門外示威,要求政府發放一次性開學津貼。他引述早前該會的調查,在302名受訪者中,平均今年每人為子女開學支出約4,000元,85.4%受訪家長表示在開學前,對購買書簿習作等感到有壓力,37%人更指開學壓力沉重。而近半數家長促政府放寬書簿津貼申請資格及增加津貼額。

鄧家彪指,現時申請書簿津貼的門檻太高,建議政府向低收入人士提供書簿費資助,如向每月總收入低於3萬元的家庭,發放一次性開學津貼,金額需劃一為每名學童2,000元,才能應付開學開支。他指扶貧委員會下月將公佈貧窮線,促請政府檢討學生資助時應參考貧窮線,劃一申請標準。

20130826 - 逾三成半貧家童缺暑期活動

標題:逾三成半貧家童缺暑期活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貧窮兒童缺乏課外活動,減升學面試競爭力。社區組織協會調查發現,近三成半家庭的子女無任何暑期活動,主要因費用太貴或無錢,有十六歲升中五男生從未參加任何課外活動,更未到過海洋公園。

另外,約百名基層學童昨到政務司司長官邸外表演個人才能,呼籲政府正視他們的課外活動需要。

社協七至八月訪問近二百名家長,家庭月入中位數九千元近三成半家庭的子女未有參加暑期活動。社區組織幹事施麗珊分析,面對全人教育競爭激烈,貧窮家庭亦要擠出金錢安排活動,惟活動以毋須額外器材的體育及學習為主。

損自信 害怕外面世界

江太表示,十六歲長子在年少時常想參與不同課外活動及外出擴闊視野,惟她考慮到丈夫收入微薄而拒絕,久而久之他沒再要求。去年學校津貼五成海洋公園入場費,但他考慮到交通及飯錢等開支而拒絕參加,更向母親透露對機動遊戲感陌生及害怕。「我乜都無畀佢試,搞到佢無自信、害怕外面世界,平日只會喺屋企附近活動,同朋友無共同話題,亦失去參與興趣班的欲望,擔心佢第日變隱青」。

另外,約百名基層家長及學童昨到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半山官邸外集會,表演拉小提琴、玩雜耍等。他們指當局對學生參與課外活動的資助不多,他們要求檢討學生資助制度,將課外活動資助納入其中;又冀港府每年可提供二千四百元津貼,連同書簿津貼在暑假發放。

20130826 - 家長態度權威 子女易反叛

標題:家長態度權威 子女易反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快啲收機,唔好再打機啦!」本港家長緊張子女成績,誤以為是表達關心,無意間破壞親子關係。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自評與子女溝通多是開明態度,說讚賞鼓勵言詞,但只有四成子女感受到「愛的語言」。在處理學習表現時,逾六成家長說話表達負面,部分更採用權威態度,命令子女服從。調查機構建議家長勿對子女過分強硬,否則子女易變得反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今年五月至八月訪問逾八百名家長及高小學生,發現家長及子女溝通期望有落差。在處理學業表現時,七成七家長欲以鼓勵方式教導實際做到僅五成九人子女評定父母屬開明溝通,更只有三成七人。子女認為父母採用權威態度,多用「快啲」及「罰」等字眼。

多鼓勵讚賞減少爭拗

該中心服務主任尹慧蘭表示,不少家長催告溫習及參加課外活動,雙方易發生爭拗,影響親子感情,令子女變得反叛,但若過分放任及縱容子女,子女便會變得自我中心。她建議家長多採用鼓勵及讚賞,避免說話負面,達致理想規範及引導。




標題:父母少「愛語」子女易反叛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快啲收機,唔好再打機啦!」本港家長緊張子女成績,誤以為是表達關心,無意間破壞親子關係。有調查發現,近七成父母自評與子女溝通多採用開明態度,說讚賞鼓勵言詞,事實僅有四成子女感受到「愛的語言」。在處理學習表現時,逾六成家長說話表達負面,部分更採取權威態度,命令子女服從。調查機構建議家長勿對子女過分強硬,否則子女易變得反叛。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王賽明快樂家庭培育中心今年五月至八月訪問逾八百名家長及高小學生,發現家長及子女溝通期望有落差。在處理學業表現時,七成七家長欲以鼓勵方式教導,實際做到僅五成九人子女評定父母屬開明溝通,更只有三成七人。子女認為父母採用權威態度,多用「快啲」及「罰」等字眼。在處理日常生活及獎勵懲罰方面,家長自評及實際情況相若。

多鼓勵讚賞效果更理想

該中心服務主任尹慧蘭表示,父母及子女溝通常有誤解,「父母話你睇吓人哋個女讀書幾叻,今年升大學添!以為係表達緊希望子女畀心機讀書。」但子女接收到則為負面訊息,即父母認為自己不及別人,難以升讀大學。她建議家長避免負面說法,因子女回應多基於自己說話,多採用鼓勵及讚賞,才能達致理想規範及引導。

她續指,不少家長催谷溫習及參加課外活動,雙方易發生爭拗,過分要求增加子女壓力,令子女變得反叛。但若過分放任及縱容子女,子女便會變得自我中心,至於對子女冷漠,懶教導是非對錯,亦會使子女缺乏自信心。

李太承認以往是專制型父母,常勒令兒子停止打機,但效果欠佳,「佢會話呢關好難打,唔肯收機,會比較多爭拗,傷害親子關係。」轉用開明方式溝通,使兒仔明白父母叫停打機,是出於關心,「問佢打到第幾關?係咪好難過關?過埋就熄機,對眼睛先唔會咁乾。」她認為多用鼓勵說話,兩人關係更親密,教導效果較理想。

20130826 - 扶手梯夾腳 女童痛哭

標題:扶手梯夾腳 女童痛哭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4歲姓葉女童,昨午5時許穿着膠涼鞋,隨印尼女傭在港鐵銅鑼灣站搭扶手電梯落月台途中,疑右腳貼近扶梯級邊,導致右腳鞋頭被夾在罅隙,她痛極大叫,驚動其他乘客按停扶手電梯,葉童右腳連涼鞋被夾不能自拔,報警要求協助。消防員到場將女童救出,她右腳掌輕微擦傷但受驚,送抵醫院時仍不停向着女傭哭叫「姐姐呀!」

20130826 - 有家歸不得 小五生瞓麥記

標題:有家歸不得 小五生瞓麥記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觀塘翠屏北邨一名11歲小五男生,過去一年不時都有家歸不得,原因是他經常被非常父親罰企家門外,冬天甚至只穿睡衣於木門與鐵閘之間的玄關捱冷睡覺;男童「無家可歸」不時會走到邨內的麥當勞借宿,這情況昨天終驚動街坊報警,警方將男童送院檢驗,初步列虐兒案處理,暫無人被捕。

遭父罰企家門外

男童姓溫,據悉有過度活躍症,與父母及就讀小一的胞弟同住在翠屏北邨翠梓樓一個單位,一直有社署跟進,發言人稱會繼續跟進和協助,亦會聯絡男童父母了解。

記者昨天到男童住所查看,溫父拒絕透露詳情,只見該單位木門與鐵閘之間有一個只能容納一人的小玄關,門外則放滿雜物。消息指,約一年前開始,男童放學後便經常被父親罰孭書包於家門外罰企,直至晚上11時才准入屋,連做功課也要以雜物膠箱當枱;去年冬天,更有街坊目睹男童身穿睡衣於玄關捱冷睡覺,街坊更指溫父在門外安裝有閉路電視鏡頭,街坊懷疑該鏡頭是監視兒子罰企情況。

有街坊曾向溫父相勸,惟他卻稱:「佢喺學校偷人錢,所以要罰佢,罰咗後功課仲好咗,幾好吖!」街坊又指,男童亦經常出走,於翠屏商場的麥當勞深宵流連,他每次都「全副武裝」,孭着有齊雨傘、水壺等物品的背囊,職員見佢狀甚可憐,間中會給予薯餅讓他充飢。

消息稱,上周五男童又於麥當勞過夜,直至昨凌晨3時許有街坊見他瑟縮麥當勞一角,於是報警。男童疑擔心警員會拘捕其父,一度不肯透露住處和家中電話號碼,幾經游說才肯說出,警方將男童送院檢驗並聯絡其家人了解。

20130824 - 疑被物件壓鼻兩月男嬰窒息死

標題:疑被物件壓鼻兩月男嬰窒息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察宿舍發生初生男嬰窒息死亡慘劇,一名兩個月大男嬰昨凌晨被母親放在大人床上,與三歲的小姊姊同睡,母親往廚房「泵人奶」後返房準備餵奶時,驚覺兒子被物件壓住鼻,陷入昏迷,奄奄一息,連忙喚醒任職探員的丈夫,抱子急送醫院,惜男嬰搶救後返魂乏術。男嬰母親得悉噩耗後在醫院內呼天搶地,自責沒有將幼兒放在嬰兒床上。

猝死男嬰姓馬,其父親(卅六歲)駐守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母親為文員,夫婦亦育有兩名分別三歲及五歲的女兒,同居於偉業街德福花園S2座警察宿舍一單位。消息稱,夫婦晚上會分開兩房睡覺,並各帶一名女兒同睡,而幼子則睡於母親房內的嬰兒床上,以便夜間餵哺。昨凌晨四時許,男嬰母親起床準備餵奶,將幼子從嬰兒床上抱到自己的床上,躺於女兒身旁,並用女兒覆蓋的部分被鋪為幼子保暖,隨即前往廚房「泵人奶」。

約一小時後,她返回房內查看時,赫見愛兒呼吸困難,陷入昏迷,大驚叫醒丈夫,將兒子抱起急送醫院,惜搶救後不治,夫婦聞噩耗悲慟不已。由於男嬰非經救護車送院,院方一度感可疑,遂通知駐院警員了解,經初步調查後,懷疑男嬰曾被物件壓住,導致窒息死亡,惟死因有待剖屍檢驗確定,事件無可疑。

不足三個月大不懂得掙扎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稱,三個月大以下的嬰兒未懂得翻身,頸部活動不靈活,如被被子覆蓋亦不懂轉面或掙扎吸取空氣,一分鐘內便會出現窒息,建議父母盡量不要將嬰兒放在床上與他人同睡,因為容易被對方的被子或身體壓住。兒科專科醫生伍永強亦指,初生嬰兒仍未懂得掙扎,故絕不適宜與其他小朋友同床睡覺,加上小朋友熟睡時反身時或會移動被子,建議父母將嬰兒放在獨立的嬰兒床上,免生危險。

20130823 - 2012年貧窮人口116萬 在職貧窮回升 社聯提出低收入補貼方案

標題:2012年貧窮人口116萬 在職貧窮回升 社聯提出低收入補貼方案
報章:香港社會服務聯處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就政府統計處提供的2012年《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以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一半界定為貧窮線,2012年的貧窮率為17.1%,即有116萬1千人生活於低收入/貧窮家庭

*(貧窮人口指生活於低收入住戶的人口,而低收入住戶指按不同住戶人數劃分,收入少於或等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住戶,2012年按住戶人數劃分,入息中位數一半的數額為: 1人家庭: 3,750元、2人家庭: 8,000元、3人家庭:11,750元、4人或以上家庭: 14,650元)

長者貧窮仍然嚴重

與2011年相比,雖然2012年貧窮率維持不變,但貧窮人口則由115萬1千輕微上升至116萬1千人,升幅主要來自長者組群。長者貧窮問題一直至為嚴重,貧窮率達到32.6%,長者貧窮人數為29萬8千多人。至於其他年齡組群的貧窮情況則大致平穩:兒童(22.2% / 18萬人)、青年(17.7% / 15.2萬人)、成人(10.3% / 20.7萬人)、中年(14.7% / 32.4萬人)。

在職貧窮住戶增加6000戶

值得注意的是,自推行最低工資後,全港在職貧窮住戶數目由2010年的20萬戶下跌至2011年的18萬5千戶。然而,到2012年卻回升至19萬1千戶,相信與最低工資效應減弱有關。在這19萬1千戶當中,超過八成最少有一位家庭成員從事全職工作,但由於他們多要供養子女,故收入並不足以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需要。事實上,在職貧窮為香港最重要的致貧成因之一,分析整體116萬1千貧窮人口的結構,當中超過一半(64萬4千人)是生活於最少有一人就業的住戶。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女士表示,扶貧委員會將公布官方貧窮線,但單靠監察並不能展示政府的承擔,應該盡快訂定任內具體的扶貧目標,包括減少貧窮線下生活的人數。同時,隨著人口高齡化,長者貧窮人口正不斷增加,政府必須盡快就退休保障改革的各種可行方案,進行全民及透明的諮詢,以凝聚社會共識及制定具體政策,確保所有長者均能得到基本生活保障。

社聯提出「低收入補貼」方案
至於支援在職貧窮方面,社聯提出設立「低收入補貼制度」,尤其協助須供養兒童的在職家庭。具體方案是對有兒童的在職貧窮家庭給予相等於入息中位數10 %的補貼,以2人在職單親家庭為例,如其月入為$8,000(貧窮線水平),則可領取$1,600補貼。收入稍高於貧窮線的在職貧窮家庭,亦按收入遞減補貼,即收入每增加$1,補貼額則扣減5角。同樣以2人單親家庭為例,如其收入為$10,000(超過貧窮線$2,000),則只可領取$600補貼。不過,如其收入超過入息中位數七成,則不符合資格領取補貼。

住戶人數
全額津貼金額
可獲全額補貼的
住戶收入水平
(入息中位數的五成)
可獲補貼的
住戶收入上限
(入息中位數的七成)
2
HK$1,600
HK$8,000
HK$11,200
3
HK$2,350
HK$11,750
HK$16,450
4
HK$2,890
HK$14,450
HK$20,230
5
HK$2,980
HK$14,913
HK$20,873
6人或以上
HK$3,230
HK$16,150
HK$22,610

社聯業務總監(政策研究及倡議)蔡海偉先生強調,這個按入息調節補貼額的制度是對邊緣貧窮家庭提供適度支援,從而達到防貧的效果。預計「低收入補貼制度」可讓19萬個家庭(74萬人)受惠,並將生活於在職貧窮住戶的人數減少近三成,並把整體貧窮率減少2.8 %。

財政開支
48億元
  • 受惠貧窮人士:34萬 / 受惠邊沿貧窮人士:40萬
  • 貧窮率:17.1% 降至 14.3%
  • 兒童貧窮率:22.2% 降至15.2 %


*下載報告及簡報表:
http://www.hkcss.org.hk/cm/cc/press/documents/2013poverty.pdf
http://www.hkcss.org.hk/cm/cc/press/documents/2013poverty.ppt
http://www.hkcss.org.hk/cm/cc/press/documents/2013povertyEng.pdf

20130821 - 一對一習泳 如廁後出事 CCTV移位 錯失男童溺斃關鍵

標題:一對一習泳 如廁後出事 CCTV移位 錯失男童溺斃關鍵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母親安排5歲兒子於暑假參加泳會學游水,詎料兒子上到第四堂時,由教練單獨授課期間,獨自如廁後離奇遇溺亡。由於當天打風,在泳池工作的康文署職員將拍到肇事現場附近位置的閉路電視(CCTV)移位,改為拍攝附近椅子和帆布,故未有拍下男童遇溺過程,其死亡原因至今仍然是謎。死因庭昨天展開研訊。

遇溺亡男童楊憲嵐,暱稱嵐嵐,約1.2米高。去年6月29日下午在大圍顯田游泳池戶外池,約1.3至1.5米水深位置附近遇溺,送院留醫兩天後不治。其母宋玉玲稱,去年暑假嵐嵐剛讀完K3,經朋友介紹下認識沙田泳濤會教練黎文翹,向他報了10堂泳班,每堂個半小時,由其他教練教授。黎曾叫她不用到泳池,以免嵐嵐習泳時分心。6月15日第一堂她陪嵐嵐入泳池後見池水淺,有教練照顧嵐嵐兼帶他去廁所,她因要照顧另一名兩歲幼子,逗留半小時後便離開,之後兩堂亦沒有入泳池。

6月29日下午天文台懸掛三號風球,宋事前曾詢問會否取消上堂,惟黎說如常上課。她送嵐嵐到泳池後,帶幼子到附近公園玩耍,詎料不久收到通知指嵐嵐遇溺,趕到醫院後嵐嵐被送到深切治療部,等候期間,黎現身說:「唔知點解搞到咁,係我哋疏忽,有乜幫到手出聲。」

母庭上泣不成聲

她稱,見黎有教練牌,對他有信心,惟黎其後沒有向她介紹教導兒子的教練或提及其資歷。她昨天在庭上見到當天閉路電視拍下她偕嵐嵐入泳池的照片,當場泣不成聲。

案發當天在泳池當值的高級康樂助理胡兆輝指,當天戶外池有12名救生員當值,因為打風,他移動過閉路電視拍攝位置。嵐嵐在何處落水是一個謎,但其他閉路電視拍到嵐嵐獨自離開洗手間後跑到較深水位置對出。他稱泳濤會沒有申請租用室外池教水,「唔知佢哋有冇教水,亦好難界定邊啲疑似教練教水」,但若有人因教水阻礙泳客,會出面阻止。男童父親姊夫稱,事後搜集資料,發現該泳池曾於一天內發生10宗遇溺事件,質疑泳池遇溺率過高。因其資料出處不詳,提問終作罷。



標題:泳班遇溺 五歲童不治
報章:東方日報


五歲男童上周五在大圍顯田游泳池跟隨私人教練學游水,疑如廁後返回池邊不見教練蹤影,自行跳下嬉水池玩水遇溺出事,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搶救,在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三日,延至前日晚上十一時不治。康文署向男童家人致慰問。警方昨回覆稱,田心分區已接獲男童的死亡報告,亦向部分相關人士取證,會繼續調查事件包括是否有人涉及人為疏忽,暫時未有人被捕。

泳濤會負責人陳仲維昨透露,警方昨曾致電查問當日意外的細節。他澄清,五歲男童參加的泳班與教水的年輕男教練均與其泳會無關,是泳會新界區教練黎文翹的私人泳班及其個人助教負責,「聽聞男童由其他家長介紹畀黎Sir,學咗一陣水,有泳術底」。黎教練除了教授泳濤會沙田區學員外,亦自行開班授徒,事發時正是其助教負責教水。

涉事助教非新手

陳仲維稱泳會昨向黎文翹了解事件,得悉其開設的私人班有兩名持游泳教練證書主教練,及六助教分別在室內外泳池,相當安全。翻查泳池的閉路電視紀錄,並未發現事發經過,有待康文署及警方調查,泳會暫不會中止與黎的合作關係,其教授的泳班如常開課。陳仲維強調,泳會所有的游泳教練有教練證書,助教亦須持有拯溺章,每年考核。

黎文翹昨說,警方已向該名年輕助教查問事發經過。他強調,該名助教與泳濤會無關,教水資歷有三年,並非新手。事發時助教一直在泳池範圍,由男童上水去廁所,一直有「𥄫實」,發現男童三、四分鐘後仍未返回池邊,已四周找尋。

康文署回覆指,上周五下午約五時五十四分,顯田泳池嬉水池五號更台救生員首先發現一名男童在嬉水池深水處浮沉,將男童救回池邊急救及召救護車送院。當時泳池有二十名救生員當值,其中十二人安排在嬉水池,合乎人手編制要求。

20130821 - 印傭與歲半少主 離奇墮樓雙亡

標題:印傭與歲半少主 離奇墮樓雙亡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油塘高翔苑發生印傭與歲半男少主離奇墮樓案件,一名來港打工一年多的32歲女印傭,昨午被街坊發現從高恆閣高處飛墮而下,送院後不治。警方於一小時後,再在大廈一樓平台,發現一名歲半男嬰屍體。初步調查相信兩人均從上址19樓單位廚房墮下。警方將案件暫列「有人從高處墮下」處理。觀塘警區重案組正循意外或者自殺兩方面展開調查。記者:黎家駒胡恩宏

墮樓慘死男嬰姓蕭(1歲半),乳名「漢仔」,與祖父、祖母、父母及胞姊居住高翔苑高恆閣19樓一單位,蕭家於04年搬住上址,蕭父(33歲)任電腦技術員,妻子在銀行工作。32歲印傭Sitisiti於去年7月首次受聘來港當家傭,已婚,在家鄉有一對小孩。

據悉,漢仔家人聲稱與印傭關係良好,印傭亦無思鄉病情緒問題,警方正調查Sitisiti背景及聯絡其在港朋友,了解她最近工作情況。

祖父母攜姊外出購物

昨午2時20分,街坊發現身穿黑衫黑褲的Sitisiti,倒卧高恆閣對開地下,救護員趕抵將她送院搶救,證實傷重不治。警方其後發現上址19樓一個單位廚房窗戶打開,下面有多個晾衫架壓毀,懷疑事主從該窗口墮下,於是由管業處人員聯絡姓蕭戶主。

約一小時後,漢仔祖父母帶同大孫女(3歲)回家,開門讓警員入內調查,發現廚房門窗打開,警員探頭查看發現一名男嬰倒卧一樓平台,祖母證實正是漢仔。

救護員登上平台,證實他已死亡,蕭父稍後趕回家,目睹兒子屍體當場情緒崩潰,放聲大哭。漢仔平日由祖父母照顧,他們對慘劇自責不已。

警方在出事窗口旁邊,發現一個裝衫籃,內有約10件已曬乾衣衫。祖父母稱,中午1時許,他們帶3歲孫女外出購物,當時廚房窗外仍晾着衫。警方相信事發前,女傭曾打開窗花開窗收衫。

女傭疑手抱男嬰收衫

綜合現場環境,警方不排除女傭手抱漢仔,然後傾身出窗外收衫,其間發生意外雙雙墮樓死亡。據悉,女傭身高5呎3吋,窗口大約3呎高,現場無踏腳矮凳,警方暫未能確定事件是否純屬意外。所以會循意外、自殺等方面展開追查,案件暫列「有人從高處墮下」,由觀塘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

現場消息指,事發前曾有街坊見到有印傭抱着「BB」站在窗邊,之後又聽到巨響。對於事件中,警方一小時之後始發現男嬰屍體,警方發言人指,因上址單位無人應門,待單位戶主返回,警員始證實女傭由上址單位墮下,並得知單位內應尚有一名男嬰,之後發現男嬰倒卧大廈1樓平台。



標題:牆高及腰 住戶自設鋁窗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發生女傭少主雙雙墮樓事件後,記者往案發現場相鄰的高安閣同款單位查看,發現該屋苑當年原裝入伙時,廚房是內藏蚊型露台的「L」形空間,露台無窗,只設1米高圍牆及橫鐵通,大部份住客怕撇雨自行改裝鋁窗。有住客更憶起妻子曾由廚房跳樓亡,以「過來人」身份稱:「唔係刻意嘅話,有乜嘢可能咁高(窗戶)都跌出去?」

房署批准自行加窗

同款單位廚房呈「L」形,由約60呎廚房加10多呎的小露台構成,原裝入伙時,廚房盡頭有三格呈「目」字形、每格約1呎半大小的正方形鋁窗;上兩格可以開啟,轉彎則有門,門後是10多呎小露台及向街晾衫架,並無裝窗,有約1米高牆身,上有兩條橫鐵通,如欄杆一樣,鐵通至天花約有2呎乘4.5呎的地方中空。

住客袁先生指,當年入伙時房署已稱可自行於露台加窗,大部份住戶為免撇雨均會改裝鋁窗,部份是左右一對,有些則「一隻過」。袁先生更憶述妻子數年前同樣由露台窗戶跳樓亡,認為除非故意跳樓,否則不會出事。

現場所見,露台牆身及至一名成年人腰間,而晾衫架是拉繩式,由室內伸手可輕易拉動,正常毋須將身體傾出窗外。



標題:外傭無樓高概念 易出事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曾為外傭舉辦家居安全課程的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表示,外傭來港時,僱主要教導她們注意家居安全,例如不可騰出半身在高空晾衫或抹窗,亦要安排適當家務,讓外傭容易處理。

對小孩安全意識低

何愛珠舉例,家中小孩年紀越小,越需要外傭悉心照料,若要求她們兼顧煮飯、晾衫、掃地等家務,可安排在其他家庭成員在場時完成,否則要求她們做好家務兼湊BB,外傭容易顧此失彼犯錯,得不償失。

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羅軍典表示,目前逾九成傭工來自印尼或菲律賓,她們的家鄉及居住的樓房多數為一層樓高,最多也只有兩、三層樓,故無樓高概念,必須多加提醒:「香港嘅樓大部份都係十幾廿層樓,佢哋嚟到一定要訓練佢哋點喺露台或晾衫架安全工作,否則一唔小心就出事。」他續指,外傭對小孩安全意識不高,他曾目睹有外傭一邊傾手機,一邊讓小孩獨個兒橫過馬路,故此外傭剛來港時,僱主必須與外傭約法三章,提醒哪些事項必須注意,如不可抱住BB做其他工作等,讓她們提高警覺。

截至今年5月,本港家庭聘請逾31.5萬名外傭,菲傭及印傭分佔15.8萬及14.9萬人。





標題:鬼節悲劇印傭抱B收衫墮樓雙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鬼節發生離奇雙屍慘劇,印傭與歲半少主同墮樓亡。油塘高翔苑一名首次來港工作的印尼女傭,昨午被發現與歲半大男少主,由十九樓所住單位廚房墮下,分別墮在地下和一樓簷篷,相隔一小時先後被發現,兩人均已證實死亡,但墮樓原因撲朔迷離。警方發現單位廚房窗花打開,早前晾曬的衣服收回廚房,睡房則遺下嬰兒孭帶,少主又似乎無法爬上窗台,加上女傭生前精神狀態無異樣,僱傭關係又良好,警方推測女傭分身不暇,貪方便手抱少主倚窗收衫,致失平衡將少主甩手,忙亂中亦失足墮下,至於會否涉及自殺、謀殺或其他內情,警方仍要深入追查。

慘死男童蕭宏翰(譯音),一歲半,生前與父母、三歲胞姊和祖父母,一家六口同住高翔苑高恆閣十九樓一單位。現場消息稱,蕭童的祖父母已退休,一直協助照顧孫女,當幼孫出世後,蕭父(三十三歲)恐父母照顧兩孫兒太操勞,於是在去年七月聘請一名叫SITISITI MUDAWAROD(三十二歲)的印傭,協助照顧一對年幼兒女和打理家務,據悉她是首次來港做家傭,故在港工作經驗有限。

揭意外一句鐘 始發現男童屍

昨午約二時二十分,有高翔苑居民聽見巨響,赫見一名女子由高處墮下,倒臥高麟閣對開、即高恆閣地下平台花槽奄奄一息,警員及救護員到場將她送院搶救,惜傷重不治。警方追查其身份及住址,發現大廈有樓層外的數個晾衫架扭曲,故逐層拍門及搜索,曾經拍過事發單位的門,但無人應門,其後經管業處聯絡到姓蕭男戶主的六十四歲姓張母親,得知女傭身份,同時獲悉她照顧一名歲半男童。張婦與警員開門入屋,但不見男童蹤影,四處搜尋後,至下午三時二十分,警員探頭從廚房已打開的窗戶和窗花查看,赫見一名小童疑伏屍大廈一樓簷篷,其後證實是蕭童,其父趕到跪哭兒屍,當場崩潰。

觀塘警區重案組探員聯同鑑證科人員在現場蒐證,又在單位大門和窗花套取指模,初步相信無外人入屋,而廚房放有一籃已曬乾的衣物,睡房遺下一條幼兒孭帶。警方又量度過現場,發現物件放置情況不至於令男童爬上窗台。據悉,蕭童的姓張祖母昨午一時許帶孫女離家用膳,當時廚房窗口外的晾衣架仍晾有衣物,初步估計女傭趕收衫又要照顧少主,遂「一身兩用」手抱男童靠近窗邊收衫,疑失平衡脫手,她手忙腳亂圖施救,與少主雙雙墮落樓。雖然此懷疑匪夷所思,但現時的迹象顯示,事件不排除「意外」的可能性。據目前所知,該女傭精神無異樣,亦無向僱主表示過有不快。

事前精神無恙 與僱主關係好

觀塘警區刑事總督察鍾志明表示,警方初步調查後所知,女死者入職以來,與僱主一家關係良好,無迹象有不愉快事件發生,而事發時只有男童與女傭在家。他強調,男童倒臥大廈簷篷,救護員證實他已死亡,不涉及延誤救治。警方會循意外、自殺或其他方向調查,以解開謎團,稍後會剖屍確定死因,暫列「有人從高處墮下」。昨晚約八時,仵工到場將男童屍體移送殮房,大廈管理員和清潔工拜祭兩死者亡魂。



標題:多來自鄉郊 高樓安全意識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印傭疑邊收衫邊湊少主,雙雙不幸墮樓亡,香港家庭傭工僱主協會主席羅軍典表示,大部分外傭都是來自鄉郊並居於單層平房,對本港樓宇高度安全的意識未必足夠,而他們來港時的驗身報告,沒有檢測其精神狀況之餘,即使生理上的體檢,不少亦做得甚為馬虎。

到任後應再三告誡

羅軍典建議僱主切勿盡信外傭中介公司,以為傭工都經過「足夠訓練」以及通過體檢而掉以輕心,聘請外傭後應自費安排體檢和向她們講解,以策安全。

他亦表示,所有家庭如聘有外傭照顧年幼孩童,在傭工到任後,必須再三告誡她們注意家居、以及帶少主外出時的安全,其中包括不可一邊湊小孩,一邊做如煲水煲湯等具危險性的家務,而家中若裝有活動窗花,必須告誡外傭「跌落去會死o架!」讓她了解打開窗花的潛在危險性。

外傭來港後跟隨僱主一家生活,照顧長幼之餘或仍要負責不同家務,「分身不暇」的情況或常出現。羅軍典表示,僱主應教外傭辨清家務的緩急並作好安排,例如告誡外傭做家務時,應將少主放在安全的搖籃或嬰兒床上,切勿一心二用,以免發生危險。



標題:憂飯碗不保 「一心二用」易出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外傭要兼顧湊仔、家務「一腳踢」,時間捉襟見肘,有外傭組織坦言,不少外傭擔心飯碗不保,通常會孭着少主煮飯、晾衫,以增加效率,但疑因此會忽視了工作安全。故此,僱主宜多提醒傭工注意安全,亦要體諒傭工的工作量,適當時應作出調整。

僱主少關注工作量

亞洲移工協調組織(AMCB)發言人Ganika表示,外傭要同時照顧少主及處理家務的情況普遍,不少外傭擔心不能完成當日工作會被「炒魷」,會一邊孭着少主看管,一邊做家務,以求盡快完成工作。僱主亦甚少過問外傭工作是否過多及是否安全。

她又指,菲律賓及印尼的住宅大都只有一至兩層高,通常在地面晾衫,故不少外傭來港後,均不習慣在高樓大廈俯身窗外晾衫,如要孭着少主晾曬就更為危險。

菲印泰關注外傭權益聯會發言人Susan說,因為工作繁多,她亦曾經試過孭着少主探身窗外晾衫,但感覺非常危險,因少主不時好奇向窗外手腳亂舞,容易飛跌墮街,故她提醒外傭切勿冒險,宜先將小童放下才往晾衫,如真的未能同時兼顧,便應直接與僱主溝通,僱主亦須體諒外傭,適當將工作量調整。


20130820 - 用戶比例全球第一 fb港人最Like

標題:用戶比例全球第一 fb港人最Like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社交網站facebook首度公佈香港用戶使用概況,發現港人最Like fb!以本港去年715萬人口計算,平均每10人就有6人使用,用戶佔人口比例冠全球。

fb最新資料顯示,今年第二季(截至6月底)香港fb每月活躍用戶高達430萬人,相當於總人口60.1%。而台灣和美國的用戶滲透率則輸香港一個「馬鼻」,分別錄得60%和56.8%。南韓和日本的每月用戶佔人口比例則較遜色,分別為22%和16.6%。所謂每月活躍用戶,是指過去30日曾經登入fb。

每日瀏覽者達290萬人

截至今年6月底,全球登記用戶達到11億,活躍用戶則有7億個。fb過去一年陸續按地區或國家公佈活躍用戶人數,至今共有8個,當中以香港的滲透率最高。本港每月430萬名活躍用戶中,67%用戶均有每日瀏覽fb的習慣(約290萬),通過流動裝置(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睇fb的每月活躍用戶超過350萬人。

中大市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fb用戶人數超越其他社交網站如微博和Twitter,因fb功能相對較多,方便與不同人聯繫。冼教授續指,港人常用的WhatsApp可發短訊及傳相,但與fb非常不同,後者稱得上為個人網站,所以在港很受歡迎。

記者在銅鑼灣分別訪問多位市民,全部都回應有每天使用fb的習慣,任職Model的Emma表示,她一有空就上fb:「我會成日upload相上去,可以同朋友交流。」售貨員Barbie亦指自己幾乎無間斷玩fb,「我直情係hold住嚟用,咁樣可以不斷update朋友嘅近況,唔太鍾意玩微博,因為少朋友用」。其餘兩位受訪者亦表示,多數用手機上fb。

網上書櫃aNobii創辦人宋漢生表示,fb對香港企業而言仍算新興,有公司開設專頁,利用「Like」吸引客人。宋又指,傳統企業在電子商貿中,利用fb可達致宣傳效用,但公司需要額外人手管理其專頁。

網上生意宣傳最有效

宋解釋,傳統企業的電子商貿不算發達,他舉例指Google廣告亦要有公司網站,而網站要接駁電子商貿才可直接帶來生意,但傳統企業網站較少類似工具,即使用家點擊亦未能帶來生意,仍停留在Brand building(建立品牌)的層面,而online生意一向在網上交易,在fb宣傳反而最有效。他表示,在社交平台宣傳fb是「指定動作」,微博則可經營香港及大陸,而Twitter在香港則很「弱雞」。

事實上,fb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太太Priscilla Chan、以及二人的可蒙犬「Beast」都有個人專頁。當中朱克伯格追隨者人數最多,逾1,800萬人。Beast的魅力更勝女主人,追隨者達150萬,Priscilla的粉絲為44萬。

29歲的朱克伯格靠fb上位之路,叫人嘖嘖稱奇,前年更被拍成電影。曾於美國哈佛大學修讀電腦科學的朱克伯格雖然未正式畢業,但2004年憑藉創立fb而飛黃騰達,並去年5月於美國上市,締造市值逾千億美元的科網神話。

截至昨日,朱克伯格的身家估計達182億美元(約1,419億港元),在彭博全球富豪榜排第39。2010年,他被《時代雜誌》獲選為年度人物。




標題:日上fb幾粒鐘 巿民:微博唔識用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Facebook可謂港人生活的一部分,你每日究竟花多少時間在fb上呢?我們到旺角做了一次街訪,大部分人都說,不能一天不上fb。

受訪的巿民表示,每日最少花半小時上fb,最多花5-6小時。他們稱主要目的是打發時間,有些人會常常更新狀態或上載相片,亦有人只看不寫。至於為何不用微博呢?有人說不太喜歡用國產的社交平台,就算用都只是跟內地的朋友聯絡。亦有人稱不太懂得用微博,所以只會用fb。

20130820 - 憑膚色認國籍 幼園課本教錯晒 白人就係美國人

標題:憑膚色認國籍 幼園課本教錯晒 白人就係美國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稚園課本教幼兒辨膚色去認國籍,將白種人等同是美國人,被家長投訴「教錯晒」。朗文出版社幼稚園高班中文課本《我是中國人》,教學生當白人是美國人,家長認為,美國是多種族的國家,不能單以一種膚色來分辨國民身份。

朗文出版社朗文快樂學習成長系列(高班)《我是中國人》,第三頁中的介紹四種不同樣子的小朋友,包括黃皮膚是中國人、白皮膚是美國人、皮膚較深色是印度人,而皮膚深黑色的為剛果人。課本問:「圖中的小朋友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他們有甚麼不同」,又問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甚麼膚色的人嗎?」

本身是幼稚園高班家長蕭先生認為,全球有逾200個種族、少數民族等,不能因膚色而把國籍觀念定型。他認為課本教導的方法不準確,擔心幼稚園教兒童認識過份簡化的國籍分野,只會更難了解真實世界的族裔和國籍。

融樂會總幹事王惠芬認為,香港教育未能做好如何讓小朋友分辨國籍和族裔,美國是多種族國家,黑人、白人、亞洲人都可持有美國國籍,不可以太過簡化。

王惠芬指出雖然幼童未必能掌握太深入的種族概念,但可以用淺易文字介紹,不同族裔的人可持非祖國的國籍。

要「自幼萌發愛中國情感」

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召集人陳惜姿認為該課本的種族辨識,單憑膚色判斷該人士的國籍,是錯誤的做法,一旦日後遇上黑色皮膚的美國人,「小朋友明明學咗,家長又要糾正佢,會令小朋友混淆」。

陳惜姿指出現時不同種族通婚情況普遍,膚色或與最原始的顏色有分別,幼稚園課本不能忽略這情況。

《我是中國人》由張杏冰等編寫,書中的前言列明,要透過學習單元,增強幼兒作為中國人的意識,要認識中國的事物,培養幼兒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幼兒也要「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了解中國人的偉大成就」,自幼萌發愛中國的情感,也以身為中國人感自豪。

20130818 - 女嬰墮會所泳池遇溺

標題:女嬰墮會所泳池遇溺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個居於北角英皇道高級豪宅的澳洲籍家庭,昨午帶同一歲女嬰,相約朋友在會所戶外游泳池聚會,其間女嬰在無人看管下不慎掉進池中遇溺,幸父母及時發現救起,女嬰連嗆數口池水,由救護員送院治理。

現場為北角英皇道880號單幢式住宅「CASA880」,該樓宇前身為78年落成的私人大廈,04年由長實斥資2.4億元重建,08年建成37層高住宅,提供108個逾千平方呎單位,目前每個巿價逾千萬元。

父親救起哭喊不止

據了解,一家三口的澳洲籍家庭居於其中一個單位,昨日適值放假,夫婦兩人遂相約數個朋友家庭,預訂一樓平台的戶外游泳池進行周末家庭聚會,並帶同一歲愛女Eva出席。下午3時許,大人聊得興高采烈,澳洲籍夫婦將Eva置於地上獨個兒玩耍,疑Eva在無人看管下爬進池邊位置,繼而如倒頭樁般墮進池內。

Eva父親未幾發現愛女跌落水中,立即跳入池中救起,Eva當時連嗆數口池水,幸神情清醒,僅哭喊不止,澳籍夫婦兩人為安全計,由36歲妻子Anna報警,救護員到場將女童送院治理。

20130817 - 3歲童打阿媽 遭路人掌摑

標題:3歲童打阿媽 遭路人掌摑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3歲男童昨午與母親在天水圍天恩邨商場逛街,男童不慎跌倒卻賴母親絆跌他,大發脾氣打阿媽,同學母親經過見狀上前制止,豈料男童揮手反抗,意外掃女事主的手機,女事主怒不可遏,竟向男童左右開弓連摑數巴,男童母親大吃一驚,事後報警,警方將女子帶署調查,男童則被送院檢驗。

自己跌倒卻賴母親

男童姓李,人稱朗仔,與父母住天水圍。據其母透露,朗仔品性純良,但被父親寵壞,遇不如意事便胡亂發脾氣打人。昨下午5時許,朗仔隨母到天恩邨商場逛街,突然跌倒,他哭着拳打母親。剛巧讀同一幼稚園同學的母親經過,見朗仔打母便仗義上前制止和勸喻,但朗仔餘怒未了揮手反抗,一手便將女事主的手機掃跌地上毀爛。

這時候輪到這名女家長無法控制情緒,怒火中燒竟左一巴右一巴掌摑朗仔,女家長洩憤後拾回破爛的手機,拂袖離開。朗仔母親見兒子面頰紅腫,立即追向該女子理論,其間致電報警,警員到場調查後將女子帶署調查,朗仔則被送院檢查,暫列糾紛案處理。

20130816 - 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33%唔襟撞 保護較差

標題:兒童汽車安全座椅 33%唔襟撞 保護較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汽車安全帶保障司機及乘客在交通意外時免被拋出車外,但其設計不適合兒童身形,意外發生時可能勒傷甚至勒死兒童,故部分家長會使用兒童汽車安全座椅以加強保障兒童乘車安全。但消委會測試指,本港廿七款汽車安全座椅中,有三分一樣本正面撞擊保護較差;另十二款座椅測出可引致皮膚過敏的甲醛或其他致癌物等有害物質。

六款樣本驗出甲醛

消委會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以真車及假人測試本港有售的廿七款兒童汽車安全座椅,在撞擊時的保護能力。結果發現九款樣本在個別安裝方向或模式下表現較差,其中「Cam」Viaggiosicuro Isofix S157以汽車安全帶安裝時評分屬廿七款中最低,正面撞擊保護能力最弱。「Brevi」TAO b.fix在側面撞擊時的保護能力則較差。

另外,測試亦發現六款樣本驗出甲醛,或引致皮膚過敏、刺激眼睛及呼吸道;兩款座椅在安全帶軟墊驗出或可致癌的多環芳香烴化合物。

消委會又指,本港法例僅規定兩歲或以下幼童如乘坐私家車前座,才須使用認可的兒童安全座椅,但有歐洲國家規定十四歲以下及身高不足一百五十厘米的兒童均須使用安全座椅。運輸署回應指,正檢討會否將私家車強制兒童使用安全帶裝置的兒童乘客年齡提高,並擴展至私家車後座乘客。

20130816 - 男童被咬 惡犬「被捕」

標題:男童被咬 惡犬「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打鼓嶺一名8歲男童,昨午往鄰居玩耍時,遭對方飼養的一頭唐狗咬傷額頭及手腳,幸好只是輕傷,事後男童由母親陪同送院治療,咬人惡犬由有關部門捉走檢查。

受傷男童與家人居於打鼓嶺禁區沙嶺村一間村屋,咬人唐狗約3呎長,由鄰居飼養,據男童母親稱,該犬很不友善,有人行過屋外牠都吠叫。事發昨午1時許,男童往鄰屋找一名女童玩耍,消息稱,當時該狗被鎖在一個房間內,但女童要入房取玩具與男童玩,遂將房門打開,詎料房門一開,該狗即衝出並撲向男童追噬,男童走避不及被咬傷,覺痛呼叫,驚動屋內大人走出將狗拉開報警及通知男童母親。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救護員在場為男童治理傷處後,再將他送往醫院治療,警員在場調查後,通知漁護署跟進。

20130814 - 染肺炎黴漿菌 兒童最高危

標題:染肺炎黴漿菌 兒童最高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大學研究分析逾五百名住院病人,九十一人驗出肺炎黴漿菌,當中近一半為十歲以下兒童。六十七名帶菌者有抗藥性問題,部分人更是全球首次發現「隱性抗藥性」,最年幼者僅四個月大。港大感染及傳染中心總監何栢良稱,常用抗生素對此惡菌無效,惟有處方損害兒童牙齒健康的抗生素,但要配合快速測試才可處方。他促請醫院管理局盡快引入快速測試,有助前線調整藥物組合。

何栢良指,肺炎黴漿菌為香港常見細菌,「形狀就好似荷包蛋」,經飛沫傳播,專襲兒童及青少年,或與本港居住環境擠迫有關。

或與港住房擠迫有關

港大微生物學系分析一○至一二年間五百四十九名瑪麗醫院住院病人資料,發現十一名成人及八十名兒童帶肺炎黴漿菌,八十一人臨床診斷為肺炎。帶菌患者中,四成八為十歲以下兒童,十二至十七歲青年人亦佔一成九。研究又發現,六十七人帶有抗藥性肺炎黴漿菌,廿六人為高度抗藥性,其中廿二人為八歲以下,最年幼僅五個大。另四十一人是隱性抗藥性,即驗出的肺炎黴漿菌只有少量有抗藥性,為全球首次發現,最年幼患者僅四個月大。

何指出,在兒童上或下呼吸道感染個案中,兩至三成由肺炎黴漿菌引致,患者多有發燒、流鼻水等與感冒相似徵狀,若不及處方合適抗生素治療,約一成兒童會惡化至肺炎。他憂慮此菌抗藥性問題趨嚴重,每月均有患者入院,但可選用抗生素不多,經驗醫生亦難單憑臨床徵狀診斷由此菌引致的肺炎,此菌天生有抗藥性,盤尼西林類及頭孢子類等常見抗生素均無效,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只能對付無抗藥性肺炎黴漿菌,針對抗藥性,只可選分別會影響兒童牙齒及軟組織的四環類及喹諾酮抗生素,但一般不建議兒童及孕婦用。

八歲以下應盡快檢查

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杜啟泓指,如患者屬抗藥性,需要配合最新快速測試確定有否帶抗藥性,才可處方四環類抗生素。新測試只需要數小時有結果,比傳統兩、三日為快,有助前線調整藥物組合。何栢良補充目前沒有最安全藥物治療兒童,促當局監測此菌及安排八歲以下肺炎患者使用快速測試。

20130814 - 銀行玻璃門夾傷童兩指

標題:銀行玻璃門夾傷童兩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慈雲山毓華街四十六號一間銀行發生門縫夾手指意外,昨晨十時許,一名姓黃(七歲)男童隨母親經過銀行門外時,他無意間將右手的手指伸入玻璃門的門縫,怎料玻璃門突然關上,他未及縮手,兩隻手指被夾着,痛得嚎啕大哭,母親見狀大驚,連忙小心為他將手指抽出,但已又紅又腫,於是報警求助,由救護員送院治理。

20130814 - 15歲媽媽涉虐B女

標題:15歲媽媽涉虐B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曾經失蹤的15歲少女,經警方尋回後珠胎暗結,三星期前誕下女嬰成未婚媽媽,前日由母親抱嬰往黃大仙健康院檢驗,惟醫護人員發現女嬰左腳有瘀傷,報警後警員上門拘捕該名未婚媽媽,交東九龍總區虐兒調查組跟進。

涉案的15歲姓劉未婚媽媽,據了解,她是去年10月在屯門家中離家出走,家人報案後由警方尋回,少女最終珠胎暗結,並堅拒透露經手人誰屬,母親遂與女兒遷至黃大仙竹園南邨單位居住,讓女兒養胎重過新生。

大約三星期前,劉女誕下女嬰,由母親代為照料,劉母前日早上抱外孫往黃大仙雙鳳街健康院檢查,惟醫護人員發現女嬰左腳有瘀傷,通知社工跟進,社工了解事件後報警,警員調查後於晚上7時許抵住所拘捕劉女。消息指,接手的東九龍總區虐兒調查組相信瘀痕是有人拍打而造成,正與跟進個案的社工商討應否為女嬰申請監管令,另交合適機構照顧。

20130814 - 蘋果汁︰ 虐兒個案去年增逾四成

標題:蘋果汁︰虐兒個案去年增逾四成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去年虐兒案較前年增逾四成。保安局回覆議員查詢指,雖然去年有61宗虐兒個案,48人被捕,19人被起訴,包括兒童的父母,比前年升18宗;但與2010年的60宗,情況相若。

保安局數字顯示,虐兒個案上升,去年整體虐兒個案為61宗,較2011年的43宗升18宗,兩名兒童因獨留在家而死亡或受傷。虐兒被捕的人數較2011年增加13人至48人;19人被控告,較前年多7人。

不過,去年整體虐兒數據和2010情況相若,2012年兒童死亡或受傷數字較2010年的6人為少。保安局指,被捕人士包括家長及監護人。

20130813 - 的士撞警車 五歲外籍女童傷

標題:的士撞警車 五歲外籍女童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環發生的士與警車相撞意外。昨凌晨一時許,一輛正前往執行任務的警車,沿德輔道中東行,至砵甸乍街交界時,一輛由姓馬(五十五歲)司機駕駛之的士,載着三名外籍男女及小童,沿砵甸乍街向干諾道中駛至,在路口突然攔腰撞向警車的右車身,再失控剷向行人路旁,撞毀兩支交通燈,兩車俱嚴重損毀。

意外中,馬與車上五歲外籍女童受傷,需送院接受治理。警車上警員雖然無恙,惟未能繼續前往利源東街處理案件,需改由其他同袍接替。據的士車主轉述司機稱,事發時警車只亮着藍色警號燈,沒有響起警號,未知是否引致意外的原因,警方正展開調查。

20130813 - 法庭:掟女嬰認誤殺 母無限期住院

標題:法庭:掟女嬰認誤殺 母無限期住院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13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患有精神分裂症逾十年、初為人母的廿九歲母親,去年八月疑因沒有服藥病發,聲稱有聲音要她殺死女兒以及自殺,她遂將兩個月大女兒從八樓外走廊「掟落街」,女嬰最終不治。被告昨於高院承認一項誤殺罪,法官考慮過小欖精神病院醫生建議,為了避免被告再傷害自我及其他人,判處無限期醫院令,被告需於小欖接受治療。法官判刑後亦表明此案是令人傷感的案件。

去年初為人母 01年患妄想症

案情指在內地出生,自九八年來港定居的被告黃財貞,去年一月與丈夫結婚,同年六月誕下女兒吳若瑜,她與丈夫及丈夫胞妹等同住於李鄭屋邨一單位。去年八月十日凌晨四時許,被告丈夫餵飽女兒後睡覺,妻子並無異樣。但不久後他聽到胞妹及被告大叫,其後發現被告在單位外走廊大叫「去死!去死!」、「一定要死……全家去死」及「我要跳樓」等。他向下望,發現女兒已被拋落街,被告亦想跳樓但遭丈夫制止及報警。

警誡下被告承認拋女兒落街,因她的敵人包括老師及同學想殺她,且有聲音要她及女兒死亡;精神科醫生指被告在○一年已有精神分裂及妄想症,並曾於○二年及一一年入住葵涌醫院。醫生指被告懷孕後亦沒有服藥,且不時有幻聽。




標題:精神分裂懷孕停藥 母幻聽病發掟女嬰落街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2年8月12日


長沙灣李鄭屋邨發生倫常悲劇,一名患精神分裂症10年的29歲女子,懷孕期間因擔心胎兒健康自行停服藥物,但兩個月前女兒出世後,她仍拒絕覆診和服藥,致病情惡化、經常幻聽。昨凌晨,她抱女兒走出屋外,在大廈8樓走廊將女兒飛擲落街,警員到場證實女嬰斃命,以涉嫌謀殺罪名將她拘捕。

涉嫌殺嬰29歲女子姓黃,暱稱阿貞,97年14歲時舉家移居香港,10年前與任菜販的吳裕和(現年51歲)結婚,據了解,阿貞婚前已證實患上精神分裂症,02年入葵涌醫院治療後須定時服藥。

曾稱聽到被叫「快啲去死」

去年11月8日,她突然病發,於李鄭屋邨忠孝樓住所企圖跳樓自殺,幸被及時救回。兩個月後阿貞誕下女兒,因為是第一胎,阿貞份外開心及緊張。據悉,懷孕期間,她因擔心藥物影響胎兒健康而停藥;女兒出生後,阿貞卻繼續拒絕服藥,加上產後情緒大起大落,病情惡化,早前阿貞曾對家人吐露,常聽到耳邊有人叫她「快啲去死」。她原定上周三(8日)去覆診,但沒有去,改至本月22日才覆診。

昨凌晨4時許,吳發現阿貞餵奶時,不斷自言自語,又扯頭髮及「捽手指」,神色怪異,他心知不妙,收起全屋鎖匙,但遺漏一條大門鐵閘鎖匙。

早上6時許,阿貞趁丈夫仍在夢鄉,悄然抱起女兒,用鎖匙打開大門鐵閘,行近走廊欄杆,舉起女嬰猛力擲出街,當時一名菲傭倒垃圾時,驚見掟嬰一幕,嚇得掩眼呼叫救命。

吳被驚叫聲吵醒,赫然發現床邊妻子不知所終,嬰兒床上空空如也,連忙奔出走廊,只見阿貞手握奶樽、神情呆滯站在欄杆前,追問下有人呆說:「我掟咗個女落街!」吳大吃一驚,見女兒頭破血流倒卧地上。此刻,阿貞突然情緒崩潰,大吵大嚷企圖攀過欄杆跳樓尋死,吳拚命扯着妻子。

夫收漏鐵閘鎖匙 激動自責

警方及救護員接報趕抵,證實女嬰已傷重死亡,旁邊有一條嬰兒口水巾,警員用毛巾及雨傘遮蓋嬰屍,並在上樓調查後,以涉嫌謀殺罪名拘捕阿貞,稍後將她送往醫院檢驗,探員事後帶走一批女嬰日用品調查。

吳家多名親友趕至現場認屍,各人情緒激動。吳對女兒慘死自責不已,認為若非收漏鐵閘鎖匙,悲劇或可避免。

據了解,出事家庭無家暴記錄,亦非社署跟進個案,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對事件表示關注及難過,社署會對該家庭提供協助,張建宗指涉案母親是醫管局轄下社區精神護士跟進個案,護士每月都有進行探訪;張又呼籲,若發現家人有精神問題,應及早求助。

李鄭屋邨的街坊對於這宗倫常悲劇莫不欷歔難過。「 BB女肥嘟嘟好可愛,阿貞生咗仲向左鄰右里派豬腳薑,四萬咁口。」一名女鄰居表示,阿貞年初時開心向街坊報懷孕喜訊,女嬰出世後更照顧得無微不至。「我仲記得有一日,阿貞抱住 BB話要帶佢去母嬰健康院打針,當時對答好正常。」但有街坊指阿貞最近精神有異,不時在走廊呆坐,怒睥行經的街坊。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已撥緊急援助金兩萬元,給吳裕和應急,並按他的需要協助其女兒殮葬事宜。


標題:專家意見 分娩前後 復發高危期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2年8月12日


本港去年共17宗謀殺案中,多數與精神病及家暴有關。香港精神健康促進會主席陳仲謀醫生表示,家人若出現精神病發徵兆,譬如喃喃自語,神情異常,應即時報警求助,但剛分娩的家庭比較麻煩,因擔心沒人照顧嬰兒,家人可能會拖延下去,令病情更益惡化。

宜穩定病情才懷孕

中大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精神分裂患者計劃懷孕前,最好先穩定病情;即使意外懷孕,都應定期覆診,讓醫生監察病情有否惡化。

中大精神學系教授李誠指,患精神病的婦女分娩前後,因受荷爾蒙影響,均是復發高危期。根據醫管局指引,這些孕婦分娩出院後,醫護社工會逐一跟進個案,如果發現母親的病情轉壞,有機會威脅自己或嬰兒性命,會強制要求她接受治療,有必要會將嬰兒暫時分隔,保障安全。

20130812 - 蘋果汁︰七成半學童有開學壓力

標題:蘋果汁︰七成半學童有開學壓力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暑假即將結束,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半學童對開學感到有壓力,主要因為學習進度不理想、怕辜負父母期望、擔心被同學欺凌。專家建議家長幫子女減壓,如到郊外活動或運動等。

大埔超級城在7至8月期間,於商場訪問513名小一至小六的學童,了解開學前心情及壓力,發現逾七成半學童有不同程度的壓力,當中兩成學童感到很嚴重的壓力。另逾兩成受訪學童希望新一年成績卓越、一成希望品行優良。

即將升小三的鄭英健被醫生診斷有過度活躍症及專注力不足,他指母親重視其學業成績,因壓力太大曾試過失眠、與同學打架。為迎接新學年,他暑假期間每周補習英文盼成績有進步。

20130812 - 港扶貧政策比歐美落後 樂施會促津貼基層兒童

標題:港扶貧政策比歐美落後 樂施會促津貼基層兒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政府下月公佈本港首條貧窮線,以量度及制訂扶貧政策。現時全港有超過17萬個在職貧窮家庭,有工做仍難養活一家。樂施會分析歐美等國家的低收入家庭補貼計劃,其中美國成功援助約610萬人,英國也有逾兩成家庭脫貧。該會促政府明年施政報告中,落實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解決跨代貧窮。 

樂施會分析了美國、英國、新西蘭及愛爾蘭的扶貧政策,四個國家均設最低工資和扶貧線。如美國設有入息稅務津貼,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若有一名兒童,每年可領取約2.4萬港元,兩名兒童則約4萬港元。英國也設有類似的子女稅務津貼,分家庭和兒童津貼,前者每年最高金額約6,540港元,後者則每名兒童每年最高可獲約3.2萬港元。

倡每童每月獲$800

四個國家推行的生活補貼計劃均針對要供養兒童的家庭,不設資產審查,但申請人需符合入息上限,以愛爾蘭為例,有一名兒童的家庭入息上限為每年約26萬港元,申請人每周工作需至少19小時。美國推行生活補貼後,前年約有610萬人脫貧;英國於2010年也助23%低收入家庭改善生活。

樂施會香港項目高級經理曾迦慧指出,本港大部份在職貧窮家庭每月收入,僅及全港住戶入息中位數一半的三至四成,甚至低於綜援。據統計處今年首季資料,一個三人家庭入息中位數一半、即貧窮線為1.25萬元。該會建議向低於貧窮線而需供養兒童的在職家庭提供補貼,首兩名兒童每月有800元,其後則600至400元,估計18萬名兒童受惠,每年需約17.3億元。

扶貧委員會早前討論有關建議,有委員認為可取代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但曾迦慧擔心會變相補貼最低工資,「兩個計劃係有唔同目標」。她指,低收入生活補貼是綜援外的安全網,避免負面標籤及解決跨代貧窮,且勞工處現有資料庫可篩選合資格家庭,政府下月訂出扶貧線後,應盡快推行低收入生活補貼,不能再拖延。





標題:樂施會倡勞處發貧童津貼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府將於9月公布貧窮線的水平及推出一連串扶貧措施,社福界團體包括樂施會建議,向家庭月入低於入息中位數家庭的兒童,每月提供一筆過最多800元津貼。

樂施會指出,檢視如美、英、愛爾蘭及新西蘭推出相類兒童津貼的經驗,建議效法外地有關津貼由非福利部門發放,以減低對低收入家庭兒童的標籤效應。

非福利部門發放 減低標籤效應

按樂施會「不同國家低收入家庭補貼計劃」分析,美、英及新西蘭的兒童津貼,均由稅務相關部門發放。樂施會香港項目部高級經理曾迦慧建議,如港推出兒童津貼,應由勞工處負責發放,並冀此津貼可以改善貧窮兒童生活,減少跨代貧窮。

樂施會署理香港項目經理黃碩紅表示,外國推行類似的「低收入家庭補貼」後,都收到一定扶貧效果。她指出,美國「入息稅務津貼」在2011年協助約300萬兒童脫貧,新西蘭推出的「家庭稅務津貼」也令貧窮兒童人口減少8%。

每月800元 料助19萬人

樂施會建議向未有領取綜援,但家庭月入低於或相等於住戶入息中位數50%的在職貧窮家庭兒童,發放每人每月最多800元津貼,讓這些家庭減輕生活壓力,避免跌入綜援網。該會估計,受惠兒童約有19萬人,預料政府每年因此要付成本約為17億元。

扶貧委員會委員張國柱認同樂施會建議,毋須設立資產審查。不過,他認為勞工處未必有合適人手發放津貼,社福部門可能會比較適合。

20130811 - 學童返港開學 播疫高危

標題:學童返港開學 播疫高危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不少市民趁暑假一家大細返內地探親,分分鐘將H7N9禽流感病毒帶回港。位於上水的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表示,校方會視乎疫情發展,研究開學對策及準備。廖強調,該校門口一直設防疫站,由老師每早為學童量度體溫,以防學童帶病返學。

廖子良稱,剛於廣東中山旅遊回港,未見市內氣氛特別緊張。他相信,不少學童會在暑假期間與家人返內地旅遊,或回鄉探親,校方將開會商討應對禽流感的策略及開學準備。過往本港爆發豬流感、腸病毒等疫情時,該校都有加強防疫措施,現階段不太擔心。

立法會議員范國威指,暑假是中港兩地人士往來的旺季,H7N9隨時趁機殺入本港。當局應按內地疫情的散播速度及嚴重程度,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加強邊境檢測、需出入境人士填寫健康申報表等,以便可追蹤感染者。
內地疫情一旦有大規模爆發,政府應採取非常出入境管制措施,如增設內地旅遊警報,提醒市民注意返內地的感染風險;限制自由行或一簽多行,減少播毒風險。

20130811 - 倡規管慈善組織 嚴打呃善款

標題:倡規管慈善組織 嚴打呃善款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街頭募捐隨時是騙錢陷阱。法律改革委員會一個小組將發表報告,建議訂立慈善法保障公眾捐款,規定慈善組織要註冊,並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執法,慈善組織籌款必須獲審批和公開賬目,違規可檢控,嚴打呃善款。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反對立法,恐成為打壓社會團體工具。

英國慈善基金會發表的世界捐助指數,去年在146國及地區中,香港人的善行排第19位,64%港人有捐款。本港街頭常見慈善籌款,有職業籌款人分佣作酬勞,就算是大型慈善組織,善款去向、行政費是否合理,公眾也不易監察。法改會屬下的慈善組織小組委員會已完成研究,據悉小組建議效法外國,立法規管慈善組織和公開捐款活動,並成立慈善事務委員會為監管機構。

賬目需讓公眾查閱

小組將慈善宗旨的定義包括濟貧、促進教育、推廣宗教及社區發展、拯救生命、動物福利、促進人權等逾十項。所有慈善組織均須向慈善事務委員會註冊,申請組織必須符合上述的宗旨,委員會才接受,並備存及管理登記紀錄。有公開籌款活動的慈善組織,要接受更嚴格監管,按委員會列出的劃一格式,提交周年報告、財務報表、核數報告,清楚列出組織的管治、營運開支等,並要公開讓公眾查閱。

委員會亦監管慈善組織籌款所得款項的運用,並公開籌款資料。委員會有執法權力,可調查慈善組織是否履行法律責任,籌款活動也需申請和審批。有需要時委員會可撤銷慈善組織註冊、罷免組織受託人或董事。現時有些慈善組織會向協助籌款的人提供報酬,這種職業籌款人亦要向委員會註冊,並披露工作酬金及與慈善組織訂立的書面協議。

據悉,政府現階段不會立刻立法規管,第一步是先加強慈善組織和籌款的透明度,當慈善組織向稅務局要求豁免繳稅,稅局會備存及公開慈善組織的登記資料,若慈善組織有公開籌款活動,則需要提交周年報告、財務報表等,亦需讓公眾查閱。

現時本港沒有任何監管制度,只有慈善組織因為想獲得免稅,才需向稅務局提出申請,稅局並無要求慈善組織作任何公開交代。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出,建議的慈善事務委員會權力過大,有權取消註冊、罷免董事,又可派人入董事局,連廉署也沒有這些權力,恐會變成政府打壓社會團體工具。




標題:港人去年捐近百億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人捐款的熱情與日俱增,根據稅務局資料,2011/12年度納稅人捐款後申請扣稅的總額高達55億元,五年內增長達46%。公司捐款後申請扣稅的增幅更大,11/12年度總額37.3億元,五年增長73%。

會計師核數有難度

在11/12年度獲稅局豁免繳稅的慈善組織共有7,194個,比五年前增加35%,平均每年均有超過500個新申請。11/12年度納稅人和公司獲扣除薪俸稅和利得稅的認可慈善捐款,合共高達92.3億元,五年增加59%。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每年義務為超過60間慈善團體做審計報告,畢馬威企業社會責任及多元化事務總監徐丹指出,現時稅務局只會每年向慈善組織抽查賬目、年報,沒有要求慈善組織必須公開其管治、財務狀況。由於沒有清晰指引,及慈善組織資源限制下,不同慈善組織在財務報告披露的內容差別很大。即使畢馬威協助審計的慈善組織,不時都要查問一番才知道實際情況。慈善組織在網上公佈的年報,很多只有審計後的小部份內容,沒有專項詳細列出財務狀況,有需要增加透明度。

20130809 - 嬰兒染百日咳 肺部可致嚴重感染

標題:嬰兒染百日咳 肺部可致嚴重感染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百日咳又名「雞咳」,兒童中招後可令肺部嚴重感染。最新《傳染病直擊》披露一宗家庭群組個案,一名一個月大女嬰自六月廿四日起咳嗽,因持續咳嗽,於七月十一日送往大埔那打素醫院,鼻咽分泌樣本對百日咳桿菌呈陽性,留醫五日出院。院方安排女嬰家人檢查,結果四十八歲祖母及兩歲大哥哥均對百日咳桿菌呈陽性,哥哥曾咳嗽但毋須留醫,祖母則無病徵,二人獲處方抗生素。女嬰父母及祖父化驗結果呈陰性,亦獲處方預防性藥物。

據本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嬰兒可免費於兩個月、四個月及六個月連續接種包括百日咳的混合疫苗,待一歲半至小六再注射加強劑。該名女嬰未到兩個月大的適齡接種時間,其哥哥已接種,祖母則不清楚有否接種。

百日咳由百日咳博德氏桿菌所引致,經接觸病人飛沫傳染,潛伏期通常為七至十日,要留醫隔離治療。患者初時無特別病徵,只流鼻水、發燒和咳嗽,但咳嗽會日益加劇,嚴重可令肺部受感染。本港今年截至八月六日錄得十六宗百日咳,去年全年二十宗,一一年廿三宗。

20130809 - 白田幼兒學校停課兩周消毒

標題:白田幼兒學校停課兩周消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手足口病持續肆虐校園。救世軍白田幼兒學校昨再多一宗感染個案,涉及一名四歲女童,她出現口腔潰瘍,其後求醫,病情輕微毋須入院,令該校累計有廿二名學童受感染。由於學校在採取了防感染措施後仍有新病例,衞生防護中心要求學校即日起停課兩星期至八月廿一日。防護中心提醒市民要注重個人衞生。

救世軍社區關係部高級傳訊主任郭詠雪稱,該校自七月七日起,陸續有學童染手足口病,至今有廿二人受影響,包括十五男七女,年齡介乎一至五歲,主要就讀嬰兒班。防護中心曾到學校視察兩次,校方之後亦加強清潔校園,並發通告提醒家長注意子女如感不適應盡快求醫,不宜上學。

防護中心指出,因該校加強感染控制後,仍有學童染手足口病,故建議學校停課徹底消毒。該校至今有廿二名學童有口腔潰瘍、手腳出紅疹等病徵,均曾求醫,但毋須入院。

各學童情況穩定,其中一人糞便樣本對腸病毒71型及柯薩奇病毒A6型呈陽性。防護中心會繼續監察該校。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疾病之一,通常由腸病毒所引起。

兩歲童驗出嗜血桿菌

另外,防護中心昨公布一名兩歲男童染侵入性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個案,他本周一(5日)起出現發燒、嘔吐等徵狀,兩日後送往聯合醫院,臨床診斷為腦膜炎。院方在男童腦脊液驗出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男童現時病情穩定。他無外遊紀錄,家人無病徵。本港今年至今錄得三宗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個案,過去兩年各有一宗。

20130809 - 跨境童校網11月始出籠

標題:跨境童校網11月始出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跨境學童逼爆北區問題嚴峻。據悉,教育局正傾向於小一自行收生階段結束後,先準確掌握參加派位的本地與跨境學童人數,才把新界八個鄰近邊境校網的小一剩餘學額,撥作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之用,即最快於今年十一月才能建立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將跨境學童分流到八個不同校網。教育局最快本月中公布具體安排。

先滿足本地學童原區就讀

北區小一學額嚴重不足,立法會議員李慧琼與北區區議員劉國勳昨與教育局副局長楊潤雄會面,要求當局盡快制訂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將跨境學童分流到其他地區,避免只集中在北區。據悉,教育局正與新界八個校網的學校,商討設立跨境專網的細節。

劉國勳引述當局表示,由於當局暫未掌握明年九月升讀小一的跨境學童人數,傾向先在今年九月展開的小一自行收生階段,統計參加派位的本地和跨境學童人數,於自行收生階段結束後,從新界八個校網撥出學額優先滿足本地學童原區就讀的需求,繼而將各校網部分剩餘學額,撥入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以便分流。當局預計,最快今年十一月才能建立跨境學童專用校網,或以學校名單方式供跨境學童選報。

20130809 - 「變態訓練營」再有受害男童報案

標題:「變態訓練營」再有受害男童報案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警方繼續調查強迫小童剝光豬、裸跑、當眾自瀆及互毆的「變態訓練營」,昨日再接獲一名十二歲受害男童報案。其中一名身兼基恩教育董事的五十八歲姓吳男導師經扣查後,昨暫准保釋候查,與廿七歲姓黃男導師須於本月下旬向警方報到。事件震驚教育界,有家長炮轟機構缺乏道德操守,促政府加強監管,將違法的機構即時除牌,教育局對事件表示非常關注,正跟進了解。

港島總區虐兒案件調查組昨再接獲一名十二歲男童報案,聲稱曾參加有關訓練營,並涉及不雅及暴力行為,警方正積極聯絡其他參加者進一步了解。消息稱,涉案的基恩教育前年三月成立,於本港、內地及台灣均有舉辦「全人成長」課程,聲稱透過訓練營幫助青少年建立人生理想及提升自信,該機構昨日並無辦公。

基恩教育無註冊

教育局發言人稱,根據《教育條例》任何機構如提供的課程屬於教育課程,而學生數目又達指定人數,便須註冊或臨時註冊為學校,惟至今局方並無一所名為基恩教育的註冊紀錄。就有關個案,局方將會根據既定程序及機制派學校督學到場巡查,以確定是否有人違例。

香港家長聯會會長李偲嫣認為,是次事件非常嚴重,根本是「自我摧殘、打擊自信」的課程,應被即時除牌,並向家長作出道歉及解釋。她又提醒家長應小心為子女選擇訓練課程。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有家長直言:「變態!真係驚報錯啲變態課程嚇親個仔!」

20130809 - 子女飲奶後不適 家長狠批牛欄牌

標題:子女飲奶後不適 家長狠批牛欄牌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9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牛欄牌日前宣佈回收兩個批次,疑受肉毒桿菌污染的第三階段幼兒助長奶粉。有家長表示,女兒飲用非回收批次的三號奶粉後,發高燒及飲奶乏力,擔心相近批次奶粉也受污染。不少家長於牛欄牌的facebook上,批評回收範圍太窄,要求擴大回收批次。

Flora對本報表示,2歲多女兒今年初起飲用牛欄牌第三階段奶粉,上月她購入六罐、批次編號為3147及3145的該奶粉,與牛欄牌日前回收的批次編號3178及3179很接近。女兒飲用批次編號3147的奶粉後,開始出現便秘。

促擴大回收範圍

上月22日其女兒發高燒及大便帶血,醫生診斷為細菌性腸胃炎;之後她身體轉差,近日飲奶乏力,每次需一小時至一小時半才飲完,較以往只需約半小時長。Flora質疑牛欄牌其他批次的奶粉,也受肉毒桿菌污染,認為牛欄牌應擴大回收範圍。

牛欄牌的facebook上,不少家長表示子女飲用沒被回收批次的奶粉,出現嘔吐、厭食或腸胃炎等病徵。有家長指對牛欄牌已失去信心,要求退回家中的10罐其他批次奶粉。有家長批評牛欄牌不負責任,「唔好再答收唔到有食用後不適個案而逃避」。牛欄牌表示,對事件引起消費者不便致歉,除批次編號3178及3179的第三階段幼兒助長奶粉外,其他產品不受影響。衞生署表示,熱線至今接獲355個查詢。




標題:食問題奶粉5幼兒不適 恒天然拒公佈攞貨公司名單 港難查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7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毒奶風暴已爆發4日,未有國家表示接獲有人進食相關問題奶粉後不適報告。但本港衞生署熱線昨日接獲5名家長表示,其幼兒進食相關問題奶粉後不適;另有家長指,一直飲用新西蘭可瑞康1號的女兒,近2周持續不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不排除再有問題食品流入本港。

衞生署表示,因應今次事件設立熱線電話,截至昨午4時累積接獲184名市民查詢,當中有5人表示幼兒進食相關問題產品後,分別出現輕微不適,如發燒、拒食、睏倦及乏力等,熱線人員已建議家長盡快帶子女求醫。但暫時沒接獲懷疑肉毒桿菌中毒個案。

育有兩歲兒子及11個月大女兒的陳太向本報表示,兩名子女一直飲用新西蘭可瑞康1號,近兩周女兒持續不適,經常嘔吐。她擔心女兒生病與奶粉質量有關,惟有關奶粉是藥房水貨,沒有回收渠道,「一定要轉奶粉牌子㗎啦,但有7罐喺屋企可以點」,她促請政府盡快作妥善處理。

Nutricia回收兩款奶粉

恒天然日前表示,受肉毒桿菌污染的乳清蛋白,供應3間食品、2間飲品及3間動物飼料製造公司,但至今拒絕公佈名單,令港追查時跌入無底深潭。高永文昨表示,不排除有其他受肉毒桿菌污染的食品流入本港,因有關公司購入乳清蛋白後,可以再售予其他公司,或自行用來製造不同食品,故現時不能排除再有問題食品流入香港。他特別提醒家長,若嬰兒飲用受影響的奶粉後不適,其中一個病徵是不夠力飲奶。

食衞局昨與牛欄牌開會,該公司截至昨午已在市面回收約3萬罐第3階段幼兒助長奶粉,未來2日可回收餘下3萬罐;其餘約2萬罐仍儲存於零售商或已售出。食物安全中心官員日前仍指不打算抽驗市面奶類食品,但高永文昨日則指,會抽查市面上供一歲以下幼兒食用,來自紐西蘭的乳製品。

新西蘭Nutricia公司於當地回收可瑞康1號,及金裝加強2階段。本港4個供應商之一的紐西蘭奶業香港有限公司昨指,作為預防性措施,昨起回收金裝加強2階段約600多罐,該公司沒出售1號。

至於在內地要求雅培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回收雅培幼兒喜康力(3段)900克罐裝兩個批次。美國雅培指上述產品沒在本港供應,港澳出售的產品並非由恒天然製造,但沒回應有否使用恒天然的乳清蛋白。




標題:藥房︰有客查詢暫未見搶購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7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問題奶粉越揭越多,勢掀起內地人來港搶奶粉潮。有內地旅客表示由於每次限帶兩罐,有需要時會加密來港入貨,但暫時不太擔心。位於旺角彌敦道的國城大藥房職員鍾先生指,昨接獲數名顧客致電查詢問題奶粉型號、退貨安排等,暫未見有搶購潮。

密切留意回收消息

居住深圳的姚小姐,昨來港為3歲女兒買奶粉。她坦言,內地奶粉接連出事,令她失去信心,間中會來港買奶粉:「奶粉食落肚㗎,出事好麻煩。」她現時每日都上網看內地公佈,了解哪些品牌奶粉出事。內地人王先先昨與朋友由廣東新會來港,並替內地朋友的嬰兒購買兩罐雅培奶粉,他聽聞個別奶粉要回收,會與朋友了解詳情。居住香港的余太,育有10個月大女兒,正飲用牛欄牌2號奶粉,她擔心陸續有奶粉出事要回收,將密切留意回收公佈。

上水火車站附近的藥房繼續成為內地客購買奶粉的熱點,受限奶令影響,未見大量掃貨情況,但也有旅客一口氣買十多罐奶粉。恆運中西大藥房負責人鄒先生表示,近日接到通知需回收牛欄牌部份奶粉,由於此牌子不屬熱門,回收對生意影響不大,近期各牌子的奶粉供應暫未見緊張。




標題:一歲以上可轉飲樽裝全脂奶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7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恒天然集團毒奶風波令多種「大仔」奶粉需回收,不少家長因子女正飲用受影響品牌的奶粉,而考慮轉奶粉。兒科專科醫生表示,一歲以上孩子除飲用母乳或奶粉外,也可喝紙包或樽裝全脂牛奶,或以乳酪或芝士代替牛奶。

或用乳酪芝士代替

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一歲或以上孩子飲用奶製品方面,有不同選擇,除飲用母乳或奶粉外,孩子可飲用冷藏或保鮮裝全脂牛奶,也可以乳酪或芝士代替。兩歲以上孩子可飲用低脂奶,因嬰兒由6個月起開始進食固體食物,故可從其他食物補充營養。

謝又指,若真的需要替嬰幼兒轉換其他牌子的奶粉,不會影響健康,轉換奶粉過程沒硬性規定,主要視乎嬰幼兒對新奶粉接受程度。

育有兩歲女兒的譚太表示,女兒飲用牛欄牌3號奶粉,受事件影響,前日即轉飲美贊臣A+奶粉,並將家中牛欄牌奶粉棄掉。在網站《親子王國》討論區,有家長表示「我女係食緊3號,都唔知轉邊隻好」;另有家長指「雖然我個仔食牛欄牌4號,但都驚㗎!轉邊隻奶粉好?有冇人知邊隻有試飲裝?」




標題:新西蘭毒奶風暴波及香港 八萬罐牛欄牌奶粉回收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6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Fonterra)的毒奶風波蔓延本港。本港市面八萬多罐牛欄牌奶粉疑受肉毒桿菌污染,宣佈回收。食環署目前依賴恒天然自行追查污染產品去向,不排除本港再有其他產品受污染。有傳染病學家擔心事件或演變成腎石寶寶翻版。

食環署助理署長李小苑表示,前晚接獲牛欄牌通知,回收第三階段幼兒助長奶粉的兩個批次,涉及14萬罐。該批奶粉七月中運抵本港,其中八萬多罐在零售點,五萬多罐在貨倉。當局會留意回收進展,確保產品稍後送往堆填區銷毀。

暫未有兒童食用後不適

牛欄牌表示,新西蘭廠房上周五接獲恒天然通知其供應的乳清蛋白有潛在質量風險,翌日進一步確認產品或受污染。回收聲明強調,上述批次奶粉出廠時化驗結果正常,牛欄牌及恒天然至今沒接獲兒童食用後不適個案,今次純屬「預防性」回收,對引起消費者不便致歉。

恒天然上周爆出濃縮乳清蛋白疑受肉毒桿菌污染,影響範圍不斷擴大,全球六國陸續回收相關產品,包括娃哈哈旗下飲品。李小苑續指,該批問題乳清蛋白供應給三間食品、兩間飲品及三間動物飼料公司,總共八間,但恒天然基於商業理由沒透露公司名稱及牽涉產品,「(日後本港)查到第二啲嘢(受污染)出嚟,唔會太出奇」。

李小苑認為恒天然記錄齊全,沒延誤通報,循源頭由上而下追蹤受污染產品最有效;署方在下游抽驗產品如同大海撈針,成本效益不高,因此目前不打算抽驗市面奶類食品,署方已向相關食品供應商查詢有否使用受污染乳清蛋白。目前食環署沒就奶粉恒常抽驗肉毒桿菌,她強調今次是單一事件,不建議家長因此事讓子女停吃奶粉。

早前回收的可瑞康(Karicare)奶粉的問題批次沒在港出售,現時該品牌有一批奶粉正經水路運來本港,港府準備截住船隻並退還給新西蘭。

憂變三聚氰胺毒奶翻版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目前污染範圍未明,追蹤污染產品需時,擔心若恒天然或港府處理不當,最終演變成三聚氰胺毒奶風暴,直至有感染個案才發現市面多種產品受污染。由於肉毒桿菌對一歲以下幼兒影響較大,他促請港府重點抽驗市面一歲以下嬰兒食品。

過去20年英美澳多國有奶類食品受肉毒桿菌污染。何栢良指,文獻記載最少四個成年人因進食受污染芝士或乳酪致死。若果幼兒出現早期感染肉毒桿菌病徵但不求醫,確有死亡風險。




標題:可致呼吸困難 一歲以下嬰兒高危
報章:蘋果日報
日期:2013年8月6日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今次多款奶粉的原材料疑受肉毒桿菌污染,醫院管理局兒童傳染病專科醫生游日新指出,肉毒桿菌對一歲以下嬰兒的威脅較大,但早期病徵並不明顯。

游日新提醒家長,若果子女出現便秘、啜奶乏力、面部麻痹及眼皮下垂等等病徵,應該盡早求醫。病情惡化可致呼吸困難,一旦延醫或有性命危險。他解釋,肉毒桿菌容易在一歲以下嬰兒的腸道繁殖,當桿菌孢子在腸道變成細菌,就會分泌毒素。醫護人員對受感染嬰兒採取支援性治療,例如接駁呼吸機舒緩呼吸困難,待毒素自行分解就會康復。

做不到無菌消毒

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肉毒桿菌孢子一般於攝氏121度高溫下,在水中並加壓三分鐘才能被殺死。但奶粉在製作過程會抽乾水份,而且高溫影響營養價值,在消毒過程不能做到百分百無菌,因此餵哺母乳最為安全。

內地食品安全專家董慶利指出,土壤是肉毒桿菌的主要源頭。肉毒毒素是已知毒素中最強的一種,比氰化鉀毒力強一萬倍。人服0.1克肉毒毒素即可致命。

20130808 - 家中誕女 未婚媽媽自編拾嬰鬧劇

標題:家中誕女 未婚媽媽自編拾嬰鬧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生於單親家庭十八歲少女,昨在秀茂坪寶達邨家中未婚產女,疑不知所措下,將骨肉用毛巾包裹放進垃圾房棄掉,及後不敵良心譴責,向父親稱在垃圾房發現棄嬰,由父親報警,警方揭發有人「自導自演」棄嬰,以涉嫌誤導警務人員將少女拘捕,母女雙雙送院檢查。

涉案少女姓陳,仍在求學,父母離異,與五十三歲父親同住寶達邨達欣樓。據悉,陳女有一名交往約兩年的親密男友,早前珠胎暗結,昨在家中偷偷誕下女嬰。現場消息稱,有人產女後未知如何向家人交代,遂用毛巾包裹女兒放進垃圾房,但思前想後覺得不妥,向父親聲稱在垃圾房發現棄嬰,其父報警。

警員到場調查,發現女嬰出生不久,送院檢驗,再逐家逐戶查問,並出動搜索犬搜索,期間向陳父女進一步了解發現棄嬰經過,發現有疑點,追問後陳女將事件和盤托出,警方拘捕陳女並送院檢查。

20130807 - 基層家缺圖書 礙幼兒學英文

標題:基層家缺圖書 礙幼兒學英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兒要認識八百五十個英文生字,才能有系統地說出英文句子,對他們升小學後的英文學習能力起關鍵作用,但香港教育學院的學者發現,基層幼兒的英文測試得分較家庭環境較好的幼兒低近一半,令他們的英語能力輸在起跑線。教院近日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撥款支持研究,將跟進二百四十名不同經濟背景的幼童學習英文的情況,驗證針對性講故事及遊戲活動對提升英文水平的成效。

得分低富家子一半

教院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黃國成獲教資會優配研究金撥款六十八萬元,將在未來兩年進行重點研究,黃國成昨講解前期研究結果,他早前為一百卅名五歲幼兒進行詞彙理解測試,基層及經濟環境較好的幼兒各佔一半,測試要求幼兒聽到英文指令後,指出正確的英文生字圖畫,結果發現,基層幼兒平均得分為三十至四十分,其他幼兒的得分則達八十分。

黃國成亦發現,經濟環境較好的幼兒,家中的中英文圖書數目有約四十本,父母亦會不時用中英文與子女講故事,相反部分基層幼兒家中一本圖書也沒有,父母因工作關係亦無暇講故事,令他們認識的英文生字較少,說話的句子亦較短,長大後會影響他們學習英文的能力。黃國成指,基層家庭可運用公共圖書館及書店的資源,政府亦應為他們提供更多資源。

教院今年還有卅二個研究項目獲優配研究金、傑出青年學者計劃撥款資助,總資助額達一千九百七十萬元,範疇包括粵語長片語言資料庫的建構、改善室內空氣污染等。

20130806 - 不足六成母親哺乳至BB一歲

標題:不足六成母親哺乳至BB一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媽對母乳好處的認識增加,令近年的餵哺率上升。衞生署數字顯示,曾餵母乳的母親比率去年已升至85%,但可惜不少媽媽因工作及乳水不足等原因,很快便放棄,令可以持續餵母乳至寶寶一歲的比率下降至不足六成。

增護士教產婦餵母乳

醫管局將在公立醫院推廣「愛嬰醫院認證」,增加護士人手協助新手媽媽克服餵母乳的困難。

廣華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梁永昌醫生表示,於1981年本港僅10%母親會餵母乳,但至去年已升至85%。不過,出院後持續餵母乳仍較困難,一項訪問1,103名曾餵母乳的母親調查發現,不足六成人會餵至嬰兒一歲或以上,最多人是因為餵奶技術問題而停餵,例如產乳不足,或嬰兒常肚餓,也有媽媽是因工作纏身而放棄。他指出,剖腹生產的孕婦,因產後有傷口及要服食止痛藥,開展餵母乳會較自然分娩母親困難。

為了提升準媽媽的餵母乳意識,醫管局將在公院推廣「愛嬰醫院認證」,此認證需經愛嬰醫院香港協會核實,每3年要重檢一次。局方計劃於2013/14年度,增加專科護士教產婦餵母乳,有關護士需受訓。

20130805-留三兒童在家 母遭警告

標題:留三兒童在家 母遭警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三名年齡4歲、6歲及8歲姓許小姊妹,昨凌晨被獨留牛頭角彩福邨住所,其中兩人更開門走出走廊徘徊,街坊見狀恐她們年幼無知發生危險,代為報警。警員接報到場調查,聯絡女童的母親了解,女童母親報稱外出買食物給女兒,獲警員口頭警誡。

現場為牛頭角彩福邨彩樂樓一單位,昨凌晨零時許,31歲姓呂街坊,開門倒垃圾時,赫見一對女童在走廊流連,遂向兩女童仔細查詢,得知對方母親離家外出,獨留她們在家,於是帶領小姊妹回家,再發現屋內還有她們的4歲妹妹,恐三小姊妹無人照顧危險,遂報警求助。警員到場調查及聯絡37歲姓梁母親趕返了解,梁婦人報稱因往落街買飲品、餅乾及蛋糕,才獨留女兒在家。三名女童事後由警員陪同往醫院檢驗,梁婦則被警員口頭警誡。

20130805-獨留兒童 年齡上限掀爭議  團體促由16歲降至12歲

標題:獨留兒童 年齡上限掀爭議團體促由16歲降至12歲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法例規定獨留16歲以下子女在家可能構成刑事罪行,這年齡上限一直惹爭議,且政府或坊間亦沒有為12至16歲少年提供託管服務。有少女早於15歲便賣帽養家證自理能力,也有母親為免被捕而放棄工作改領綜援。防止虐待兒童會認為,可考慮降低年齡上限至12歲;社工則批評現行法例與政策互相矛盾,促加強託管服務。

根據《侵害人身罪條例》,任何人故意忽略、拋棄或遺棄所管養或照顧的16歲或以下兒童或少年,而導致其受到傷害,均屬刑事罪行,最高可判囚10年。但獨留兒童是否觸犯有關法例,取決多項因素,包括兒童年齡、自我照顧能力及涉案人士是否意圖疏忽照顧等。

15歲女獨立賣帽賺錢
現年19歲的鄭金鈴是香港大學一年級生,她15歲已一個人在旺角街頭賣Cap帽,也有做兼職補幫家計,「我覺得自己有獨立能力」。她在單親家庭長大,早年靠綜援生活。
直至升上初中,母親出來工作,做過餐廳、夜間保安,有時她要一個人留在家中,但認為問題不大,也不知是違法,「好細個已經唔使特別照顧,喺屋企總安全過出街周圍走」。
金鈴的個案,或證明法例已不合時宜。一家三口現已脫離綜援戶,金鈴慶幸母親在她初中時已出來工作,「我哋唔可以成世靠綜援,如果媽咪乜都唔做,將來搵唔到工」。她理解法例是保障兒童安全,但隨少年成長有自理能力,16歲的年齡上限也不符實際生活需要,「如果15歲可以出嚟做嘢,咁14歲以下先要屋企人睇住較合適」。
上月接連有獨留兒童新聞,警方資料顯示,過去五年本港平均每年約有50宗獨留兒童個案,今年首五個月也有19宗。單親媽媽楊女士每次看到都心頭一震。她是新移民,早年為符合申領低收入綜援資格,無奈獨留八歲兒子在家,上班三日便出事,兒子獨自出門,她被警方拘捕。
楊女士最終沒被起訴,後來社署也酌情批出綜援,但兒子今年已14歲,她也不敢再工作,「畀我再揀都唔會返工,萬一我個仔有乜事,你敢唔敢擔保?」她承認當時有錯,「我係有疏忽,但(社署)要我返工都冇辦法,返工就唔得閒照顧佢」。

12至16歲無託管服務
一直支持立法禁止獨留兒童的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認為,年齡上限可考慮降至12歲,以應付實際情況和需要,但必須廣泛諮詢,「12歲以下多數係小學年紀,自我應付危機能力相較低,越細越危險,可以考慮呢個界線」。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也支持降低獨留兒童的年齡上限,她批評,目前政府或非政府機構的託管服務只適用於12歲或以下兒童,12至16歲則服務「真空」,現行法例與政策有矛盾,除非以身犯險,「冇託管之下,父母根本做唔到嘢」。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會彈性處理獨留兒童個案,考慮多方面因素,現階段沒計劃檢討相關法例。關愛基金已撥款給學校和非政府機構,在上學年和新學年,向小一至中三的低收入家庭學生推行課餘託管試驗項目。


標題:
單親母嘆託管服務不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單親人士由2001年約6.1萬人增至2011年逾7.6萬人,10年間人數上升25%;單親媽媽人數則是單親爸爸的3.6倍,勞動人口參與率也低過單親爸爸11%。茶餐廳兼職侍應廖女士是單親新移民,為了生活,試過獨留子女在家;也因託管服務不足,無法升職及轉做全職工作。

地區名額嚴重錯配
來港兩年的廖女士拒領綜援,為遷就10歲女兒上學時間,求職多次才找到半日兼職侍應工作,「禮拜六、日放唔到假,我都係畀佢(女兒)自己喺屋企」。去年暑假她將女兒帶給大陸親戚照顧,今年則找到社區組織協會的託管服務,母女不用分隔兩地,她可繼續上班,「如果阿女有人湊到,我都有機會升職同做長工,不過做唔到,所以冇應承」。
社協今年首次推出免費託管服務,針對6至11歲的低收入家庭兒童,除設班授課,也包午膳。現有18名兒童參加,但已額滿,仍有不少家長輪候。幹事施麗珊指近年單程證審批年期縮短,新移民母親越趨年輕,來港後仍希望找工做改善生活,託管服務需求增加。
全港有145間非政府機構為6至12歲兒童提供收費的課餘託管服務,名額5,500個,可申請豁免全費,截至3月的平均服務使用率僅86%。施麗珊指不少機構不設周六、日託管服務,且地區名額嚴重錯配,部份地區需求少、餘額多;部份地區如深水埗等則「爭崩頭」。

標題: 政府無意檢討獨留兒童在家法例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根據法例,現時把16歲以下少年或兒童獨留家中可能構成刑事罪行。在立法會會議上,多名議員要求政府檢討有關限制。

民建聯的陳鑑林表示,16歲以下的青少年,已有自理能力,關注政府會否檢討,將相關的年齡下調。民主黨的黃碧雲就認為,政府應為在職婦女提供更多託管服務,並擴大現行計劃的名額和範圍。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現時處理獨留兒童在家個案的做法具備足夠彈性,讓有關當局在處理個案時可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兒童的年齡等。當局現階段沒有計劃檢討相關法例。

他又說,十分關心兒童的託管服務,對於0至6歲的幼兒,現時有2.9萬個託管名額,以及社區褓母服務,在課餘託管方面,亦有約5500個名額。

20130803- 飛腳踢傷10歲子  抑鬱單親婦 教仔失控涉虐兒

標題:飛腳踢傷10歲子 抑鬱單親婦 教仔失控涉虐兒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生於單親家庭的10歲男童,昨凌晨在觀塘鯉魚門家中徹夜不眠畫畫,母親屢勸不果後情緒「爆煲」,先起飛腳踢兒子後再將他推倒地上。男童受傷哭喊報警,警員上門以涉嫌虐兒拘捕母親。有專家認為兒童徹夜畫畫是抒發情感方法,若不理解而施暴力制止,母子關係將更疏離。

據悉,案中36歲姓古母親經歷兩段婚姻,與首任姓楊丈夫誕下現年10歲的長子,其後雙方離異,她再下嫁第二任姓羅丈夫,再誕下4歲幼女,一家四口同住觀塘鯉魚門邨鯉意樓一個單位,可惜好景不常,夫妻關係不和並同意離婚,古婦依靠領取綜援,獨力照料兩名子女。消息指,古婦患有產後抑鬱,脾氣較為暴躁,加上獨力照顧就讀小六的兒子及在幼稚園上學的幼女感到吃力,故要求子女晚上早點休息。

昨凌晨3時許,長子仍在畫畫不就寢,古婦屢勸不果,突情緒失控起飛腳,先將兒子踢向牆角,見兒子蹣跚站起後,再用雙手推倒在地,兒子流鼻血及胸背紅腫,哭着躲入房內報警,聲稱被母親毆打。

警方接報到場,古婦情緒仍然激動,遂將她與受傷兒子一併送院檢查,稍後以涉嫌虐兒罪將她拘捕,而幼女在家則由女警牽着陪同送院。古婦其後獲准保釋,本月中再向警署報到,兒子則留院觀察。

或為宣洩心中不快
社署發言人表示,非政府機構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一直跟進有關個案,社工事發後已接觸該家庭,繼續跟進其需要,提供適切協助。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10歲兒童情感表達與成人無異,但無法與大人平等溝通,很多事只能收在心裏,當男童堅持夜闌人靜畫畫,背後動機或是父母離異,又或有壓力無法宣洩,只能透過圖畫表達,成人應予以理解及溝通,用體罰制止只會對母子關係造成傷害。



標題:躁母辣招教仔 打到流鼻血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觀塘鯉魚門邨發生躁母打仔虐兒案。十歲「小畫家」昨凌晨疑「瞓唔着」起床畫畫,母親見狀出言指摘,疑遭人駁嘴頂撞,她盛怒涉嫌追住兒子狠施三招虐打「教訓」,先狂扯髮再摑面,繼而起飛腳猛踢,男童慘成「人肉沙包」,被打至遍體鱗傷及流鼻血,痛極負傷報警求助,警方到場以涉嫌虐兒將躁母拘捕,她因情緒激動與兒子同需送院,男童送院時仍不斷哭嚷:「媽咪呀!」
現場為鯉魚門邨鯉意樓一單位,被捕母親姓顧(三十六歲),與丈夫及一對兒女,一年多前搬入上址居住,其門外貼有房署的告示,指該單位已轉換租客,呼籲欲找尋上手租客人士,勿再錯找和滋擾顧婦一家。現場消息指出,顧婦患有產後抑鬱症及強迫症,現須定期往醫院覆診,其夫則需通宵工作。顧的姓楊長子名叫「生仔」,其幼女則四歲,兩童屬同母異父的兄妹。生仔新學期升讀六年級,成績中上,今年更獲頒學科進步獎,亦是校內乒乓球尖子班成員。
母涉虐兒被捕
消息稱,昨晨三時許,正在放暑假的生仔因仍無睡意,遂起床畫畫,顧婦赫見他仍未睡覺,即大聲斥責及喝令他收筆,上床睡覺,惟生仔以畫作尚未完成而拒絕,兩母子頓起爭執。有人疑不滿兒子不聽話及駁嘴,盛怒下涉向兒子動粗,狠扯他的頭髮,用手狂打其臉龐後,再涉嫌「起飛腳」,一腳將兒子踢跌地上,生仔鼻血直流痛極嚎哭,並自行報警求助。
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發現生仔胸口、背部和頸同告受傷,鼻子仍淌血,遂立即將他送院治理,並以涉嫌虐兒將顧婦拘捕,由於她情緒不穩,惟其夫仍在上班,警方遂安排另一輛救護車送院,其四歲幼女,因無人照顧,亦跟隨母親同往醫院。
生仔送院時疑無親人在側,年幼的他不斷哭嚷:「媽咪呀!媽咪呀!」甚為可憐。顧婦送院觀察後已無大礙,現獲准保釋候查,本月中返警署報到,案件由觀塘刑事調查第七隊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