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電子產品普及,幼兒亦機不離手,不少家長更將手機當成電子奶嘴安撫子女。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電子屏幕產品可降低兒童及青少年的好奇心,令脾氣變差。兒科醫生建議家長,要與子女一起制訂玩手機合約,限制使用時間,一起遵守。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及喬治亞大學研究團隊一項兒童健康數據分析研究,涉及超過4萬名2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與行為習慣的關係。
結果發現,五歲或以下幼童若多用屏幕產品,會較容易發脾氣,46%人心情興奮後,很難冷靜下來。每日平均有一小時接觸屏幕產品的11至13歲兒童,約9%人對新事物失去興趣及好奇心。青少年若每日多於七小時使用屏幕產品,比每日只有一小時使用屏幕產品的人,高出一倍風險出現焦慮症或抑鬱症。
團隊認為,兒童及青少年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只有一小時,都或會降低他們的好奇心、自控能力及情緒穩定性,以及難以完成作業,建議二至五歲幼童的屏幕使用時間最好限制在一小時內,並要集中在高質素內容上,已上學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上限最好在兩小時內。
本港醫生:家長宜制訂玩手機合約
本港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稱,兩歲幼兒已開始玩手機,會減低他們探索外界事物的興趣,長時間用電子產品也會刺激幼童大腦,令他們長期處於興奮狀態,或導致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
外國有研究曾指出電子產品與專注力不足有關,譚估計因手機令幼童自小習慣在短時間內接收很多資訊,故當他們返回現實世界,便容易失去耐性、「坐唔定」及難以集中精神。另外,幼童太早或太長時間玩手機,也有礙社交發展。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家長,避免讓18個月以下幼兒接觸屏幕產品,對於18至24個月大的兒童,家長應選擇高質素的內容,並與子女一起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六歲或以上兒童,宜與家人制訂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
譚建議全家人一起制訂使用電子產品的合約,包括哪些時間可玩手機,一起遵守。關鍵是不要因過度玩手機、玩電腦,導致影響做功課、睡眠、體能活動及親子時間。為免兒童與家長各有各玩,建議他們選擇一些可共同瀏覽的內容。
另外不建議一家人吃飯或睡前一小時用手機,以免影響與家人的溝通及入睡;避免將手機放在子女房充電,減低小朋友想玩手機的心癮。
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及喬治亞大學研究團隊一項兒童健康數據分析研究,涉及超過4萬名2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了解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時間與行為習慣的關係。
結果發現,五歲或以下幼童若多用屏幕產品,會較容易發脾氣,46%人心情興奮後,很難冷靜下來。每日平均有一小時接觸屏幕產品的11至13歲兒童,約9%人對新事物失去興趣及好奇心。青少年若每日多於七小時使用屏幕產品,比每日只有一小時使用屏幕產品的人,高出一倍風險出現焦慮症或抑鬱症。
團隊認為,兒童及青少年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只有一小時,都或會降低他們的好奇心、自控能力及情緒穩定性,以及難以完成作業,建議二至五歲幼童的屏幕使用時間最好限制在一小時內,並要集中在高質素內容上,已上學的兒童及青少年使用上限最好在兩小時內。
本港醫生:家長宜制訂玩手機合約
本港兒科專科醫生譚婉珊稱,兩歲幼兒已開始玩手機,會減低他們探索外界事物的興趣,長時間用電子產品也會刺激幼童大腦,令他們長期處於興奮狀態,或導致情緒不穩定,容易發脾氣。
外國有研究曾指出電子產品與專注力不足有關,譚估計因手機令幼童自小習慣在短時間內接收很多資訊,故當他們返回現實世界,便容易失去耐性、「坐唔定」及難以集中精神。另外,幼童太早或太長時間玩手機,也有礙社交發展。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家長,避免讓18個月以下幼兒接觸屏幕產品,對於18至24個月大的兒童,家長應選擇高質素的內容,並與子女一起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六歲或以上兒童,宜與家人制訂使用電子產品的規則。
譚建議全家人一起制訂使用電子產品的合約,包括哪些時間可玩手機,一起遵守。關鍵是不要因過度玩手機、玩電腦,導致影響做功課、睡眠、體能活動及親子時間。為免兒童與家長各有各玩,建議他們選擇一些可共同瀏覽的內容。
另外不建議一家人吃飯或睡前一小時用手機,以免影響與家人的溝通及入睡;避免將手機放在子女房充電,減低小朋友想玩手機的心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