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星島日報報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但本港每年有五至十名兒童患上俗稱「白瞳症」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當中八成因病情已達後期,患者需切除眼球保命,損失視力。有醫生提醒家長,平日為兒童以閃光燈拍照時,可關掉防紅眼功能,留意相片中兒童瞳孔顏色,若重複測試仍呈現白色,有機會患上該病,應盡快求醫。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眼癌,本港每年約有五至十宗新症,患者多於五歲前發病,但由於病童年幼不懂表達病情,加上社會對此病認知不足,不少患者確診時已達後期。香港過去三十多年約百多宗個案中,逾八成患者確診後需摘除眼球保命。
鄭慧敏(Fion)的女兒於二○○二年出生,剛滿一歲時確診右眼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確診時已要立即進行摘除眼球手術。Fion憶述,當時得知女兒患病時腦海一片空白,感到十分徬徨,女兒接受手術後已完全康復。Fion女兒目前已十五歲,日常生活會佩戴瓷片義眼遮蓋傷口,「踩單車、滑板車、爬山都做到」,生活未受太大影響。
龍雲生的一歲半兒子去年底亦確診患視網膜母細胞瘤,數天內已決定摘除右眼眼球。他表示,兒子目前正在學行,視力的缺失沒有減弱其平衡能力,佩戴義眼後外觀亦未有受太大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助理教授任卓昇指出,現時政府會為初生嬰兒及入學前兒童進行眼科檢查,但視網膜母細胞瘤發展速度快,家長的警覺性尤其重要。平日為兒童用閃光燈拍照時,可關掉防紅眼功能,相片中的瞳孔應呈紅色,若瞳孔呈白色,有機會是眼球中的腫瘤阻擋光線反射,故該病又名「白瞳症」,應盡快帶兒童求診。
兒童癌病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合作,推行為期十八個月的公眾教育計畫,製作教育短片及海報,並舉行大型研討會,以提高幼童家長、母嬰健康院、兒科診所等的前線醫護人員對此症的認識。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兒童眼癌,本港每年約有五至十宗新症,患者多於五歲前發病,但由於病童年幼不懂表達病情,加上社會對此病認知不足,不少患者確診時已達後期。香港過去三十多年約百多宗個案中,逾八成患者確診後需摘除眼球保命。
鄭慧敏(Fion)的女兒於二○○二年出生,剛滿一歲時確診右眼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確診時已要立即進行摘除眼球手術。Fion憶述,當時得知女兒患病時腦海一片空白,感到十分徬徨,女兒接受手術後已完全康復。Fion女兒目前已十五歲,日常生活會佩戴瓷片義眼遮蓋傷口,「踩單車、滑板車、爬山都做到」,生活未受太大影響。
龍雲生的一歲半兒子去年底亦確診患視網膜母細胞瘤,數天內已決定摘除右眼眼球。他表示,兒子目前正在學行,視力的缺失沒有減弱其平衡能力,佩戴義眼後外觀亦未有受太大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助理教授任卓昇指出,現時政府會為初生嬰兒及入學前兒童進行眼科檢查,但視網膜母細胞瘤發展速度快,家長的警覺性尤其重要。平日為兒童用閃光燈拍照時,可關掉防紅眼功能,相片中的瞳孔應呈紅色,若瞳孔呈白色,有機會是眼球中的腫瘤阻擋光線反射,故該病又名「白瞳症」,應盡快帶兒童求診。
兒童癌病基金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合作,推行為期十八個月的公眾教育計畫,製作教育短片及海報,並舉行大型研討會,以提高幼童家長、母嬰健康院、兒科診所等的前線醫護人員對此症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