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9 - 三歲三餐「糊仔」寵兒寵成「啞仔」

標題:三歲三餐「糊仔」寵兒寵成「啞仔」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孩有口難言!本港的「怪獸家長」照顧子女呵護備至,有家長為免孩子「扭計唔食飯」,每餐也將飯餸剪碎,甚至三歲仍餵食「糊仔」,務求令食物可易吞下肚。然而,此等溺愛卻影響孩子言語發展,有言語治療師表示,近年幼兒患上言語發展障礙的數目明顯增加,與家長遲遲未讓孩子進食固體食物有關,當中近半數的言語障礙求診個案中,均因抗拒咀嚼食物,導致口腔肌肉發展障礙,影響咬字發音。專家指,兒童六個月起應進食固體食物,避免因言語障礙在表達及社交上落後同齡小孩。

現年三歲的邦邦,在一歲半時仍未懂說話,只懂做手勢,經常因未能表達所想而容易發脾氣。父母起初以為他較一般小孩遲開口說話,未料情況持續,早前急找言語治療師作評估,結果發現邦邦的口腔肌肉協調能力較弱,說話能力更較同齡小孩相差一年,急需接受說話訓練。

唔肯食固體 家長即投降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吳珏琳表示,跟進邦邦的個案發現他在兩歲時,仍抗拒咀嚼肉類及蔬菜等固體食物,導致口部肌肉缺乏足夠運動下發展遲緩,咬字能力弱,並且不喜歡說話。吳認為此情況與家長管教大有關係,「好多家長都係想開開心心食餐飯,小朋友唔肯食(固體食物),都唔想家嘈屋閉而心軟,最後又等遲啲先算,拖吓拖吓影響到小朋友都唔知。」

吳透露,現時每接觸十個言語障礙個案中,當中五個有抗拒咀嚼固體食物或遲戒吃「糊仔」的問題,因而影響口腔肌肉及言語發展。吳稱,曾有一名小童到三歲仍食「糊仔」,導致不懂說話,嘴角常流口水,咀嚼肌維持初生嬰兒階段,出現嚴重言語障礙。她認為不少家長在餵食及管教兒童上均存在問題,「好多家長都服侍周道,兩、三歲仲剪碎晒啲嘢食,令小朋友咬都唔使咬,點訓練小朋友口腔肌肉。」

確診語障兒童逐年上升
另方面,根據衞生署資料,該署轄下的兒童智力測驗中心確診為有語言障礙及言語發展遲緩或障礙的六歲以下幼兒數目亦逐年上升,一三年有二千八百四十四個,較一一年的二千三百六十三個上升兩成。

香港醫學會副會長兒科醫生陳以誠表示,幼兒約一歲半便長齊乳齒,需開始過渡性進食固體食物,除了營養需要,透過咀嚼亦可鍛煉口腔肌肉力度、協調及咬合能力,一般情況下兩歲才起步進食固體食物已屬太遲,「如果小朋友冇先天因素等其他方面嘅問題,但都戒唔到糊仔,到兩、三歲都唔肯咬固體食物,好大可能係家長教育同照顧方式出現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助理教授伍斐然認為,過於溺愛孩子是現今家長的弱點,每當面對子女撒嬌,家長均容易心軟,「每一次讓步,令小朋友成功SAY NO(說不),下次佢就更容易SAY NO。」伍建議,家長應以智慧與勇氣面對幼兒成長期的每個抉擇,如有指引已建議在適齡階段循序漸進讓孩子進食固體食物,家長應聽從專業人士建議,避免過分縱寵孩子,令到自己變成直升機家長,也使小孩錯過學習說話的黃金成長期。

6至12月大需改食物質感
衞生署發言人建議,家長應在嬰孩六個月到一歲前的黃金時間累積對食物的經驗,循序漸進由稀爛到固體改變食物質感,促進其咀嚼能力發展,並同時提及若嬰孩只吃糊或蓉狀食物,日後可能會較難接受粗韌的食物。此外,近六個月大的嬰兒需要開始進食固體食物,若嬰兒七個月大還未接受固體食物,或未具體有進食固體食物的表現,家長應諮詢醫生意見。



標題:社署轉介特殊童作評估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除後天管教,兒童言語障礙問題亦受環境及先天因素影響。有醫學界人士表示,孕婦懷孕時受環境污染令自閉症個案上升,也是令近年幼童患上語言障礙愈趨嚴重的原因。

環境污染增語障問題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環境污染令近年多了幼童患上自閉症,大部分自閉症的孩童都會出現言語障礙及發展遲緩的問題,除此以外,也有部分小童是因為先天口腔肌肉或神經問題而出現言語障礙,故當家長懷疑小孩有言語障礙時,要盡快尋求專業人士進行評估,才可對症下藥。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表示會透過學前兒童健康服務,為初生至六歲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包括言語治療服務。

經過醫生或心理學家評估,透過轉介申請不同中心的服務,個別中心會為兒童作出具體評估,並按兒童需要提供言語治療服務。



標題:長期吮奶嘴恐變「哨牙」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幼兒長期食「糊仔」或流質食物會影響發音,而長期吮食奶嘴,也會影響發音,甚至變成「哨牙」。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吳珏琳表示,奶嘴原為安撫嬰兒安全感的需要,惟吮食卻會影響幼童學習發音。

吳解釋,奶嘴會迫使舌頭向下,但是「Da、La」等發音卻要求舌頭向上,若果小孩直至三歲的時候仍然十分依賴吮食奶嘴,可能會令到他們的舌頭未能順利發出向上的音節,造成發音不清的問題。

治療師多以遊戲式訓練
吳稱,一旦發現幼童有不同的言語障礙問題,言語治療師會透過牙膠、笛子等簡單工具,進行有系統的遊戲式訓練,如發音時錯擺舌頭位置,加上家長在家與子女練習,改善幼童的發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