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 皇仁中一生上PE堂猝死

標題:皇仁中一生上PE堂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島名校皇仁書院一名中一男生,昨晨上體育課期間突然暈倒,教職員發現後馬上急救並報案,救護員將男生送院搶救,惜抵院後證實不治,死因有待驗屍確定。皇仁書院向全體師生公佈消息,並即席默哀,發言人指校方已啟動危機應變小組應對。
校方安排集會默哀
猝死男生12歲,就讀皇仁書院1D班,據了解有身體病患紀錄。昨日早上11時許,該男生於學校南面球場上體育課時,緩步跑期間突然暈倒,撞到頭部昏迷,學校一名33歲姓翁男職員隨即上前處理並報警。救護員接報趕至將昏迷男生送院治理,惟抵院後證實死亡。警方初步調查後相信事件沒有可疑,死因則有待驗屍後確定。

有皇仁學生向《蘋果》透露,全校昨日最後一節課堂取消,校方安排全校學生到禮堂舉行特別集會,校長當場宣佈1D班有一名男同學在校內上體育堂時,在球場暈倒不幸離世的消息,並帶領全體師生即席為離世同學默哀1分鐘,不少女教師落淚。校長稱,會安排有需要的同學接受心理輔導及情緒治療,副校長、班主任和社工亦在放學時間到該男生的課室輔導同學。皇仁書院副校長凌婉婷指,事發後有合資格教師即時為男生急救,亦有教師到醫院支援,學校已啟動危機應變小組,並於昨日內向各家長發通告交代事件。

急症室專科醫生彭繼茂表示,一般而言,35歲以下的猝死個案,大多與先天性心臟病如心肌發大、心跳紊亂及腦部血管栓塞突然爆裂有關。他指出,患者事前難以透過例行檢查發現隱疾,只能病發後及時搶救並跟進。

浸會大學體育及運動學系副教授雷雄德稱,年輕人對身體的警覺度較低,未必能及時回應,他提醒學生做運動時如感到胸口翳悶、不適或呼吸困難,宜即時停下休息,家長及學校宜多了解學生的家族病史等,以作防範。

20181113 - 朗思違規辦學 教局急叫停

標題:朗思違規辦學 教局急叫停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朗思國際學校未經註冊於長沙灣私立學校崇正中學營運中學和小學,家長上周六(10日)被通知今明兩日停課,約250名學生受到影響。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證實該校屬違規辦學,局方已要求該校停止辦學,並協助受影響學生找學校。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昨證實,該校未得教育局批准在另一校舍辦課程,課程和校舍均未得到批准,局方已要求該校停止辦學。楊稱,教育局會協助受影響學生盡快找到學校,中學生可到崇正中學就讀,小學生則可轉到朗思的九龍城分校,如其他學生有需要,教育局會盡量提供協助。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根據《教育條例》,任何人如屬非註冊學校的擁有人或教員,或參與管理未經註冊的學校即屬犯罪,一經定罪可處罰款25萬元及監禁2年。崇正中學曾先後兩次向教育局申請改校名,教育局曾多次跟進要求崇正中學交文件,惟崇正中學最終於上月底主動撤回改校名的申請。
改回「崇正」 周五復課
朗思、崇正和教育局昨日開會,崇正中學校長董福在會後表示,中學部將於本周五復課,校名會沿用「崇正中學」,屆時將按教育局要求「一草一木一張紙都剩得崇正無朗思」,強調學生由始至終都是崇正學生,朗思只是協辦課程,惟崇正與朗思之間的協議不包括小學,校舍若有小學生上課絕對是違規,朗思的高小學生須搬離長沙灣校舍。

董福解釋,崇正兩年多前與朗思簽訂協議合辦國際課程,本來有轉名的計劃並用了朗思的書簿和校服,但最終拖了兩年多仍未成功轉名,故最後決定不轉名。董說,崇正與朗思的協議至2020年結束,崇正已向朗思表明不會延續協議,今年亦已找「英國牛津國際公學(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合作。

朗思國際學校總校長蔡麗如離開時未有回應事件,她昨向家長發短訊稱,原定今天舉行的家長會將會推遲。朗思國際學校小學部初小全年學費10.3萬元,高小11.1萬元,至於中學部學費,第七至第九班全年學費13.3萬元,第十至十一班14.8萬元。

20181112 - 國際校朗思涉違規營運中學高小 今明停課 250學生或須遷校

標題:國際校朗思涉違規營運中學高小 今明停課 250學生或須遷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設有4間幼稚園及小學部的朗思國際學校(THINK),涉嫌在私立學校崇正中學的長沙灣廣利道校舍違規營運中、小學,家長突被校方通知今明兩天停課,或須於周三前遷離廣利道校舍,影響約250名高小及中學生。校方今與教育局會面,並呼籲家長到場支持校方。教育局表示曾收到有關朗思國際學校房產的投訴,並會按《教育條例》及既定程序作適切行動。

朗思於長沙灣的「崇正中學」開設中學及高小,中學部現有4級(各一班),每班19至20人;高小(4至6年級),學生約170人,同於去年起開課。

使用崇正中學校舍

未列教局註冊名單

朗思國際學校校長蔡麗如上周六(10日)向全校家長發電郵,表示教育局於上周五(9日)派員到廣利道校舍,質疑他們為何在未註冊下以「崇正朗思學校(Tsung Tsin Think Academy(TTTA)」校名營運。本報據教育局學校註冊名單搜尋,沒有崇正朗思學校或朗思國際學校中學部紀錄;名單載有朗思國際學校小學部,校址為九龍界限街117號地下及1樓,沒包括廣利道現址。

稱2015年簽約 翻新崇正辦學

校方在電郵稱,2015年9月與崇正中學簽訂合約,由朗思翻新崇正中學校舍A座大樓,校名轉為「崇正朗思學校(Tsung Tsin Think Academy, TTTA)」,朗思負責收取學費及支付教師薪金及營運支出,盈餘會交還崇正中學;又稱崇正中學同意如其校舍B座可供使用時,朗思國際學校為首選使用者,因B座為小學用地,故朗思在該地營運小學。

校方續稱,與教育局及崇正中學就更改崇正中學的名稱洽商兩年半,惟今年崇正中學「更改心意(changed their mind)」,轉找「牛津國際公學(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合作(見另稿)。校方轉述教育局要求,須將中學校名改回「崇正中學」,包括列在校網、校服、信郵等校徽及名稱,教師及課程可保留。

或須返九龍塘校舍

家長憂容納不來

至於小學部,校方未有交代原因,只表示局方要求現於長沙灣校舍就讀的高小(4至6年級)學生,要返回九龍塘界限街的校舍上課。由於重整及調配問題,上述3個校舍今明兩天不開放。

根據查冊資料顯示,長沙灣校址地契由承租人「香港崇正總會」與政府簽訂,條文列明崇正中學校址須用以營運非牟利中小學,不過該校的小學部已於1980年代停止運作。

地契列明須營運非牟利中小學

朗思昨在長沙灣校舍緊急召開家長會,有家長出席後轉述校方稱,教育局發現學校違規辦學,需即時還原校舍,故周三(14日)很大可能要返回界限街校舍上課,不過該家長稱高小生共有約170人,質疑校舍原先已有初小生上課,不可能再吸納大批學生。他說事前完全不知學校有違規,認為目前情况混亂,擔心學校日後營運。

本報向教育局查詢朗思是否涉違規及其學校註冊申請,局方表示不擬公開審批學校更改名稱的申請;朗思國際學校及崇正中學截稿前未有回覆。

20181112 - 12歲女跳樓亡 壓凹貨車

標題:12歲女跳樓亡 壓凹貨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12歲女童昨午在黃大仙上邨住所與家人爭吵後,突攀窗墮樓,跌落一輛搬屋密斗貨車車頂重創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貨車司機無受傷,但搬新屋客人認為事件不吉利,將貨車上搬剩的組合櫃棄掉。
事前與家人爭吵
墮樓女童姓伍,與家人同住詠善樓高層一單位,警方未有撿獲遺書,但案發前女童曾為家事問題與家人發生過爭吵,懷疑她一時衝動做出儍事。

事發昨午3時40分,伍童被人發現從大廈高處墮下,壓中一輛代客人搬屋的密斗貨車車頂,重傷昏迷,司機當時在車斗內赫聞車頂巨響,落車查看發現有人倒卧車頂疑墮樓報警。警員及消防救護員到場,將她救下送院急救,惜已告不治。警員上樓聯絡其家人調查後,相信案件無可疑,死因待驗屍確定。貨車司機稱,昨日接搬屋「柯打」由馬鞍山搬到上址,事發時搬運工作已近完成,他在車斗內準備將最後的3個組合櫃搬落車,其間車頂傳出巨響及車頂下陷,初還以為有人高空擲物,掟重物落街,其後落車查看始知有人墮樓。

他指雖然對事件不太害怕,但稍後亦會燒香燭拜祭,而客人知悉事件後感到「好邪」,為求安心將車上的組合櫃棄於垃圾站。

20181111 - 「刺客」疑轉陣地 食肆放針傷女童

標題:「刺客」疑轉陣地 食肆放針傷女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巴士刺客」轉移陣地放針?屯門一間食肆座位藏縫紉針,五歲女被拮傷腳。現場屯門鄉事會路V city一間食肆,昨午一時許,姓黎女童隨姓蔡(卅七歲)母親在上址吃午膳。期間,女童突然感到腳部刺痛,哭着告知母親,蔡婦檢查發現女兒被針刺傷,立即向店員投訴及報警。

警員接報趕抵現場調查,在該座位發現一支約四厘米長的縫紉針,經初步調查後,案件列作「求警調查」處理,交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並將會翻查店內及商場「天眼」搜集線索追兇,至於被針刺傷女童,由母親陪同送往屯門醫院治理。

20181110 - 被告有前科 議員指社署評估出問題

標題:被告有前科 議員指社署評估出問題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涉事女童除今次被虐外,原來之前已曾遭父母兩度施虐,早在她出生未幾已用平底鍋燙傷她。女童雖兩度獲安排居於寄養家庭,但社署最終也將女童交回父母身邊。有立法會議員認為事件反映社署評估機制或出現問題,加上前線人手不足,影響判斷。

社工跟進時間被質疑不足

據了解,現年11歲的受害女童剛出生未幾已遭虐待,被父親以滾燙的平底鍋燙傷。社署跟進個案後,安排女童在寄養家庭居住。女童6歲時曾返回父母身邊,又因意外尿床被母親連環掌摑。雖然父母曾兩度施虐,但社署於女童9歲時再安排女童回家,與父母和同患兔唇的7歲胞妹同住,僅事隔兩年,女童又再慘遭虐待,手法更嚴重。

根據社署處理虐兒指引,署方需就每宗懷疑虐兒個案召開「多專業個案會議」,為事主制訂福利計劃,包括輔導服務和寄養安排。
社署回覆本報指,社工一般會評估事主家庭狀況,包括父母管教和照顧兒童的能力、家人關係、兒童的情緒和行為表現等,並觀察和評估兒童回家度假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安排團聚。

防止虐待兒童會署理總幹事黃翠玲補充,兒童如被評估為高危或證實受虐,便不適宜繼續與父母同住,署方會按其年齡和需要,把事主送往寄養家庭、兒童之家或其他院舍,居住年期視乎其家庭環境有否改善,並由社工持續評估和判斷,「有個案要喺院舍住到成年都試過」。黃又指,部份長期離家兒童回家初期未能適應,有機會再與父母產生衝突,與其他兄弟姊妹亦較易有比較心態,需依賴社工從旁輔導和跟進。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圖)認為,女童兩次返回家庭都被施虐,反映社工評估和輔導出現問題,質疑社署「夠唔夠時間、空間畀社工跟進呢」。

社署數字顯示,2017至18年度被安排入住寄養家庭兒童,平均需輪候1.7個月,邵直言服務需優先分配給高危個案。他指現時每當學校發現學生懷疑受虐,會通知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建議署方增聘員工改善人手比例。

20181110 - 凍 打 餓 虐兔唇女  狠父母判感化

標題:凍 打 餓 虐兔唇女 狠父母判感化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兔唇女童出生未幾便遭父親虐待,轉由寄養家庭照顧,不料回家後又被母親施虐,再獲安排居於寄養家庭,惟社署在女童約9歲時再將她送回家「一家團聚」,致悲劇重演。女童被迫於嚴寒下沖凍水涼,每月頭兩天沒午餐吃,更曾遭砧板打頭。裁判官昨仍決定給這對父母最後機會,判兩人接受24個月感化令。《蘋果》判刑前連日追訪兩被告,發現二人和同患兔唇的次女在街上有講有笑,更顯受虐女童和胞妹待遇差天共地。 

現年35歲及40歲的男女被告有兩名女兒,涉案受害女童現年11歲,次女7歲。記者追訪兩被告一周內,只見二人偕次女到超市購物一次。當時次女身穿運動校服,背着書包,和同患兔唇的女被告在超市外等男被告,其間女被告細心整理次女衣物。男被告會合母女後回家,路上向次女笑談自己兒時種種,儼如慈父:「爸爸以前細個留喺學校,留得好夜,天都黑……」

記者趁被告一家回到新蒲崗劏房住所時趨前訪問,男被告指記者找錯單位,惟記者指見過男被告受訪相片,男被告即關門拒答。記者趁大門打開時窺看屋內,只見陳設凌亂,牆壁斑駁如蒙上一層暗黃色的油。大門縫隙雖以布條填塞,但仍傳出濃烈煙味。

事主願與被告重修關係


男女被告均無業,靠綜援維生,長期足不出戶,住所內有聲但無人應門。次女同學稱次女多獨自回家,兩被告所居大廈管理員也指常見次女獨行,兩被告很少陪同。街坊指兩被告多用後樓梯出入,行蹤古怪,領綜援但亂花錢:「政府啲錢就咁嘥喺度,平時見佢去百佳買少少嘢,都畀五毫子拎個膠袋,都唔知乜心態!」記者亦曾見女被告走後樓梯,手指夾着半支燃點的香煙,頹喪着臉,頭髮蓬鬆,到街角辦館買煙再回家。

兩被告早前承認兩項虐兒罪,男被告另承認一項襲擊兒童罪。辯方透露兩被告自我認識不足,情緒控制差,惟報告內容正面,受虐女童亦願與兩被告重修關係。感化官認為兩被告適合接受24個月感化,裁判官最終接納建議,但下令兩被告期間需按感化官指導居住及工作、接受心理治療、參加活動等。

社會福利署表示,事發後已即時為女童申請保護令,並安排住宿照顧服務,女童現時身體和情緒狀況良好,可如常上學。署方又稱將因應女童最新家庭狀況,評估應否安排她再與家人同住。

案情透露,兩被告沒結婚,先後於2006及2008年誕下兩名女兒。受虐女童年幼歲時遭兩被告虐待,其間入住寄養家庭,至2015年一家四口始正式同住。

團聚後女童再遭偏心父母虐待,她既沒有毛巾牙刷等個人衞生用品,又要在嚴寒下沖凍水涼,更曾遭砧板打頭及勒令單腳罰企通宵,女童去年底在功課透露想自殺及被父母虐待。直至今年2月初,女童在7℃低溫下穿單薄衣衫回校,校方終報警。

20181109 - 滑板車撼巴士 4歲南亞童險輾斃

標題:滑板車撼巴士 4歲南亞童險輾斃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人看管四歲南亞裔男童玩滑板車失控,衝出馬路撞巴士險被輾。現場是尖沙咀港鐵九龍站停車場出入口,昨午四時許,南亞裔男童Kevin玩滑板車,沿暗斜路面衝下,疑未能煞停,連人帶車衝出街外的雅翔道。

疑無人看管下出事
適時一輛203E線九巴駛至,姓李(五十六歲)車長千鈞一髮間扭右軚閃避,無將男童撞倒,惟他失控撼巴士車身,面部受傷倒地,痛得大哭,滑板車亦損毀。救護員到場時,男童家人並無出現,遂先將他送院,期間他在擔架床的被鋪中伸出頭來,好奇地四處張望。警方懷疑男童在無人看管下出事,但因言語不通,稍後才聯絡家人助查。

20181109 - 染手足口病停課 8童屬田徑隊

標題:染手足口病停課 8童屬田徑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日前爆發手足口病,10名小五及小六生受感染,其中一名11歲男學生感染腸病毒71型,併發腦脊髓炎,情況危殆。學校五、六年級昨起停課至本月21日,其他班級照常上課。校方透露,受感染學生中8人為田徑隊員。有家長估計學童訓練時互相接觸而齊齊中招,認為全校停課更穩妥。

家長估計訓練時中招

校方昨早取消操場集會,安排教職員在門口為返校學童量度體溫;早上亦按原定計劃,迎接宜昌市西陵區外國語實驗小學近百師生到訪。部份學生戴口罩回校,有家長為子女噴蚊怕水。

有不願上鏡的家長向記者展示校方發出的通告,通告指受感染的學生主要來自田徑隊,故停課期間小三至小六的田徑訓練及比賽取消。有家長估計是田徑隊員在訓練期間互相接觸而集體感染。帶四年級孫兒返校的關太認為,學校爆發情況相當嚴重,擔心孫兒回校會染病;但因校方沒容許其他班級學生自行選擇是否返校,而孫兒的班房鄰近六年級班房,相對較高危,認為全校停課較穩妥。沒戴口罩的小一孔同學稱,就讀高年級的哥哥因停課不用回校,「都有啲驚」,會按父母吩咐勤加洗手。

不用上課的小五洪同學是田徑隊成員,他稱忘記上一次田徑訓練是何時,也不清楚有多少隊友染病,自己因停課而缺席兩項比賽,感到可惜。

校方發稿回覆查詢時沒有回應受感染學童是否於田徑訓練時中招,僅指10月30日起共有10名學童染病,全為小五及小六學生,當中8人為田徑隊員。

20181108 - 11歲仔染腸病毒命危

標題:11歲仔染腸病毒命危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屯門一名十一歲男童確診感染腸病毒71型及腦脊髓炎,現於屯門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男童就讀的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爆發手足口病個案,除病人外,八名年齡介乎十一至十二歲的男童自上月二十八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校方已根據衞生防護中心建議,通知兩個年級學生今日起停課至本月二十一日,即停課兩周。據了解,兩個年級學童超過二百人。衞生署統計顯示,今年約十個月的腸病毒71型個案已達四十八宗,貼近去年全年的四十九宗,而本地手足口病活躍期現處於高水平,幼童易受感染,呼籲家長多留意子女健康。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表示,該名男童過往健康良好,自上周二(10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等病徵,並於上周六入住屯門醫院,翌日出現抽搐及上肢無力,同日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作進一步治理。該名男童的肛門採樣樣本化驗,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父親最近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情況穩定,而其他家居接觸者沒有出現病徵。

今年暫錄48宗迫緊去年總數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實地視察男童就讀的學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作為預防措施,中心已建議該校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班別作停課安排,亦會繼續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的網頁則顯示,由於腸病毒71型在五、六年級有蔓延迹象,根據衞生署建議,五、六年級學生今日起停課至二十一日,一至四年級則如常,學校會透過E-CLASS(電子教室)發布功課。據了解,該小學五、六年級本學年共有八班,人數料超過二百人。

衞生署則表示,連同今次個案,今年共有四十八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逼近去年全年總數四十九宗,而今年有三宗個案均出現嚴重併發症。腸病毒71型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有關感染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以及糞便而傳播,高峰期一般為五至七月,而十至十二月亦可能會出現較小型高峰期,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20181108 - 腸病毒併發腦脊髓炎 11歲男童命危 就讀小學爆疫 五六年級停課14日

標題:腸病毒併發腦脊髓炎 11歲男童命危 就讀小學爆疫 五六年級停課14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腸病毒活躍程度處於高水平。衞生防護中心昨公佈一宗兒童腸病毒感染嚴重個案,該名過往健康良好的11歲男童,確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現留醫屯門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情況危殆。男童就讀的屯門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亦爆發手足口病,8名11至12歲男童自上月28日出現病徵,由於情況有蔓延迹象,學校按照衞生署建議,五、六年級今日起停課14天。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名男童自上月30日起出現發燒、咳嗽和流鼻水等病徵,本月3日入住屯門醫院接受治療。病人翌日出現抽搐及上肢無力,同日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進一步治理,現時情況危殆。病人的肛門採樣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腸病毒71型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腸病毒71型感染及腦脊髓炎。
8學童染手足口病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在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父親最近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情況穩定,而其他家居接觸者包括媽媽、兄長及弟弟則未有出現病徵。中心的流行病學調查亦發現,病人就讀、位於屯門良景邨的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爆發手足口病個案,除病人外,8名11至12歲的男童自上月28日出現手足口病病徵,全部人已經求醫,毋須入院,情況穩定。

中心已實地視察該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作為預防措施,已建議該校對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班別作停課安排。中心會繼續對該校進行醫學監察。該校亦在網頁公佈停課安排,兩級學生將由今日起停課至本月21日,學生相關活動亦將暫停或取消。

本年度至今,全港有48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3宗嚴重併發症。衞生防護中心指出,本地手足口病活躍程度現時處於高水平,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感染的高峯期一般為5至7月,10至12月亦可能會出現較小型高峯期。由於幼童易受感染,呼籲家長應多加留意子女健康;學校和院舍幼童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爆發個案。

20181107 - 考試殺到埋身 學童抑鬱莫忽視

標題:考試殺到埋身 學童抑鬱莫忽視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學生哥要溫功課,開學不久測考默殺至,學童接踵而來的學業壓力大增,家長要密切留意,防抑鬱來襲。精神科專科醫生林慧心留意到上月因學業壓力求醫新症比平日顯著增加,有學童因升學壓力過大,課堂上突閃過尋死念頭,後來揭發有情緒問題。她提醒家長,子女若持續變安靜或總是躲起來,應找他們傾談或尋求輔導,以藥物及心理治療,一般兩至四周可顯著改善病情。

抑鬱因腦部神經遞質失調,加上生活壓力及疾病而觸發。有家族史、性格較悲觀,長期面對逆境的人都較易有病態抑鬱,學業壓力是常見因素。林慧心按臨床經驗發現,從十月開始,學童因抑鬱症求助個案數目,較九月或暑假時顯著增加,平均每星期有三宗新症,當中來自傳統或國際學校學生都有,女孩個案較多,最年輕患者是只有十一歲的小五女生。

20181107 - 量匙唔同色 美素佳兒回收奶粉

標題:量匙唔同色 美素佳兒回收奶粉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美素佳兒宣布,由於證實小部分屬同一批次的皇家美素力嬰兒配方奶粉,包裝罐內附送的量匙與該階段原有的藍色量匙不同,為免混淆消費者,將從零售點自願回收批次A36019、最佳食用日期為二○一九年八月五日的產品。該公司除通知各銷售渠道停止銷售以上批次產品外,亦為購買了有關批次產品的消費者安排更換或退款。美素佳兒已通知食物安全中心有關的安排,強調產品品質未受影響,亦沒接獲嬰兒因此出現身體不適報告。

據知,受影響產品只有極小量,兩款量匙不相符意指所涉容量略有不同,不涉品質或食安問題,有關方面調查顯示,事件只涉單一批次的部分產品,並已加強荷蘭相關生產流程的品質監控措施。購買了相關產品的消費者,可致電服務中心熱線2859 0800登記及安排更換或退款,因應有關安排,由今日起至下月六日,美素佳兒服務中心會延長服務時間。

20181106 - 團體到校打流感針 逾6000童受惠

標題:團體到校打流感針 逾6000童受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提高小學生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衞生署今年推出「學校外展疫苗接種先導計劃」,但名額有限,只有一百八十四間小學受惠。為保障學童健康,東華三院在本學年亦斥資一百八十萬港元自發推出到校疫苗接種服務,安排醫護團隊在十月至十二月流感高峰期來臨前,到屬下的三十一間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為學生注射疫苗,超過六千名學童受惠。

幼稚園及小學學生免費
東華三院的「學校外展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涵蓋屬下十六間幼稚園、八間未有參加政府先導計劃的小學,以及七間中學。由於十二歲以下的學童受惠於「政府防疫注射計劃」,東華三院免費為幼稚園及小學學生接種疫苗,而中學生方面只收取二百五十元的疫苗成本。該院於今年一月至二月,在屬下的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試行到校注射疫苗,有約四百五十名學生參加,結果該校的每月平均缺席率由接種前的百分之六點五下跌至百分之四點三,學務總主任吳奇壎認為,反映計劃有顯著效果,故此本學年將計劃擴展至其他屬校。

各校平均參與率近7成
吳續指,該計劃深受家長歡迎,除了因可免費接種疫苗及減低子女感染機會外,又可免卻到處「撲針」之苦,「在學校打家長信心大好多,尤其是幼稚園小朋友番嚟打安心好多,家長安排又容易啲,接放學順便打埋針。」他又指,各學校的平均參與率達到近七成,對此感滿意。

另外,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昨日亦到深水埗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視察衞生署先導計劃的接種情況。陳表示,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安全和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方法,而截至上周四已有三十一間參加先導計劃的學校,接種了共一萬六千劑疫苗。她又鼓勵未有參與先導計劃的學校,參加衞生署的「優化外展接種計劃」為學生提供疫苗接種。

20181105 - 南亞色狼狎13歲男童

標題:南亞色狼狎13歲男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前晚十一時許,一名十三歲男童,途經美孚吉利徑對開時,突然有一名南亞裔男子從暗處撲出,向男童作出猥褻行為後,迅速轉身逃去無蹤。男童受驚不懂反應,驚魂甫定後高呼求救,有途人循聲查看,得悉事件後協助報警。警方接報趕至,在附近一帶兜截惜未有發現疑人蹤影,案件原被列作「非禮」,警方經初步調查後,改列作「向十六歲以下兒童作猥褻行為」,交由深水埗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正翻查現場一帶的「天眼」錄影片段,追緝涉案南亞裔男子歸案。

20181103 - 12 15歲女童虐情敵火燒及爛櫈戳私處

標題:12 15歲女童虐情敵火燒及爛櫈戳私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十四歲女童被指「爭仔」,早前遭十五歲「情敵」召來童黨在天水圍一個涼亭(圖)向其「大刑伺候」,包括搓胸、用煙頭灼額頭及四肢、火燒陰毛、用爛櫈腳戳其私處、衞生巾貼臉、吐痰入口等,更毀爛其手機。警方事後拘捕和控告八名男女童,案中最年幼的十二歲女被告和「情敵」昨在屯門法院承認有意圖而傷人和刑事毀壞兩罪,裁判官驚訝稱:「無諗過香港女仔可以殘忍到咁,以為睇戲先有」,下令將她們收押至本月二十三日,等候報告判刑,其餘五男一女被告則不認罪,押後至本月十五日轉介往西九龍法院少年庭提訊。

裁判官昨聽畢案情後露出驚訝表情,直言如此殘酷的情節只有電影才會出現,也不能置信香港女孩可以殘忍至此,反問被告:「爭仔爭到闖咁大禍,值得嗎?」

兩被告認罪候懲
由於首被告年僅十二歲,故只能替她提取感化報告,十五歲的次被告則提取感化、教導所及更生中心等報告候判。

案情指,女事主與兩名認罪被告互相認識,因次被告喜歡的男孩喜歡事主,故兩女有不和。今年七月十一日晚八至九時期間,女事主本與兩名男子在天水圍一帶閒蕩,首、次被告先後兩次致電她見面遭拒後,雙方在一小學後門碰見,事主因怕被打而答應留下面談,而事主兩名同行男子見狀也自行離開,剩下事主跟隨首、次被告及另外五男一女(十三至十五歲)到天澤邨公園。

事主先被要求刪去在「Instagram」的貼文,之後被帶到天澤樓河邊,首次被告隨即掌摑事主,此時次被告擔心有人看見,遂與眾人再帶事主到附近一個涼亭,首、次被告再輪流摑事主、扯其頭髮及將其頭撞地,首被告與同黨合力拆毀涼亭內的木櫈,用爛櫈腳扑事主頭及背,首、次被告並拉高事主上衣及逼她脫去內外褲,次被告用手搓事主胸,首被告則用火機燒事主陰毛,二人又用爛櫈腳戳事主私處及踢她的大腿內側,再在她的頭和腿淋可樂,及用皮帶鞭打其身體。

其餘六被告押後訊
之後,首、次被告復以香煙灼燒事主的手、腿及額頭,並用衞生巾貼其臉,向她口中吐口水,次被告又逼事主舔她手指上的傷口,在場五男一女則邊唱歌邊坐在一旁觀看事主受虐過程。次被告最終把事主的手機掟落地,首被告和另一人則合力用爛櫈毀爛它。有人其後叫事主躺在草地上,脫去其鞋襪,並把鞋拋落河,又把襪塞入她口中。之後有人致電事主友人,向對方表示事主受襲,各人之後四散,友人到場發現事主後報警求助。

警方翌日分別拘捕首、次被告,首被告在警誡下承認曾襲擊事主及聲稱知錯,次被告在警誡下則指因憤怒和一時衝動襲擊事主,又聲稱知錯。控方指二人沒有刑事紀錄,但均有警司警誡紀錄。

20181103 - 5歲童染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標題:5歲童染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兒童感染甲型流感的嚴重個案。該名五歲男童過往健康良好,自十月二十七日起發燒、咳嗽、流鼻水、腹痛和嘔吐等病徵,他於十月三十日入住聖德肋撒醫院,翌日轉往廣華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接受進一步治療,病人現時情況穩定。他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甲型流感(H3)病毒呈陽性反應,臨床診斷為甲型流感併發敗血病。

未接種今季季節性疫苗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沒有接種今季季節性流感疫苗,潛伏期內沒有外遊,其家居接觸者至今沒有病徵,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

二○一八/一九年度「疫苗資助計劃」及「政府防疫注射計劃」已分別於十月十日及二十四日展開,衞防中心發言人呼籲合資格人士應及早透過計劃接種資助或免費的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障個人健康,應對冬季流感季節。

發言人表示,根據過往流行病學情況,冬季流感季節一般會在每年一月至三/四月間出現。由於人體在接種疫苗後需約兩星期產生抗體,中心呼籲合資格人士盡早接種流感疫苗,預防季節性流感。各家庭成員均須接種疫苗,保障個人和家庭健康。

20181103 - 官斥12歲女被告殘忍

標題:官斥12歲女被告殘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童黨欺凌女童案,8名男女童昨提堂,其中兩女認罪。裁判官水佳麗閱畢,直言要引用年輕人潮語「O嘴」形容感受,「嚴重程度有如電影情節」,質問年僅12歲的女被告,究竟有何深仇大恨,要如此殘忍對待受害人,坦言「想唔到香港女仔殘忍程度可以咁樣」。

首被告年僅12歲,她及15歲次被告今認罪。案情指次被告心儀一名男子,惟對方卻喜歡事主。今年七月十一日,兩被告先後致電事主約見傾談但遭拒絕,後和其他人士跟事主在街上相遇,指摘事主於Instagram講她們「壞話」,要求刪留言。事主直言因討厭二人,隨即被首被告掌摑,跟着帶事主到涼亭虐打。兩被告分別以不同方式施襲,包括木凳腳打頭和背、扯頭髮、撼她的頭撞牆、皮帶鞭腰和大腿、用煙頭灼額頭、逼她赤腳踩煙頭、淋汽水、吐口水、舔被告手指傷口、燒頭髮和陰毛、用濕的襪塞口、衞生巾貼面,逼她脫衣並胸襲,再將事雙腳撐開,以木凳腳插下體。
自稱「一時衝動」

裁判官問為何如此殘忍,首被告以柔弱聲線回答「一時衝動」。裁判官稱:「衝動都有個譜,電影先有咁嘅極誇張情節。」並指事件因「爭男仔」引起,「佢有自由同邊個一齊,第二,你今日鍾意對方,唔等於出年仲鍾意……爭仔爭到闖大禍,值得嗎?」指二人行為影響事主一生,精神上留下永久傷害,「要問自己,點解要咁對人」,希望她們好好反省;最終下令先索取報告,至十一月廿三日判刑。其餘一女五男被告,押後至11月15日在西九龍法院圖開審。

20181102 - 掟7歲女上牀傷臉 母襲擊罪成

標題:掟7歲女上牀傷臉 母襲擊罪成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7歲女童去年12月疑投訴母親插嘴打斷談話,遭母親扯其上衣提起再掟到牀上致臉部受傷。案件昨裁決,裁判官指母親辯稱事發經過不合理,裁定她故意襲擊導致兒童受到損害罪成,並押後案件至本月26日判刑,待索取感化報告及社會服務令報告。

案件昨在東區裁判法院裁決。裁判官表示,48歲被告辯稱女童做功課期間,手持鉛筆手舞足蹈,因擔心女童受傷,從後拉扯女童上衣的左肩位置,女童「向前舂」,或因此受傷。裁判官認為,若如被告所述,女童應向後跌,其講法有疑點。

辯稱與前夫為鄰壓力大

裁判官續稱,女童現年僅8歲,作供時常說不記得、不知道,並非代表她證供不可靠,而女童在錄影會面及多次詢問下亦沒動搖,故接納其證供。裁判官綜合以上證供,並考慮被告令女童受傷後的態度,認為被告並非與女童嬉戲時造成傷勢,終裁定她罪名成立。

辯方求情指案件是一宗悲劇,女童的父母關係緊張,破碎家庭無可避免,對女童來說不是好的經歷,而被告和前夫分開後,仍是鄰居,被告承受很大壓力。辯方認為,被告需要幫助和輔導,希望裁判官索取相關報告後始判刑。

根據早前在庭上播放的女童錄影會面片段,事發當晚她與被告說話,惟被告插嘴,她向被告說「畀我講埋先」,被告扯其上衣將她提起再掟上牀,她的臉頰撞到牀邊致受傷。

20181102 - 創新教材初小生睇動畫打機學中文

標題:創新教材初小生睇動畫打機學中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提高初小學生對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教育大學製作一套多媒體教材,透過動畫、線上遊戲提高學生對中文的興趣,培養品德。教材在三年內分階段推出,設廣東話及普通話版本,供全港小學免費下載使用,教大團隊更計劃為非華語學生製作英語版本。

教大製作 供全港小學免費下載
教大在今年四月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千六百五十萬元,開發該套教材,當中包括二十四集動畫,每集以一個部首作主題,並融入傳統節慶及品德教育等情節。除動畫外,教材亦包括網上遊戲平台,透過遊戲教導學生筆順及造句等,老師亦可透過平台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團隊由今年四月開始製作,至今已完成小一上學期的教材,首年在十間試點學校使用,並開放予全港小學免費下載。

團隊表示,學校可按校本需要,選擇使用廣東話或普通話版本,日後亦希望製作英語版本,以照顧非華語學生。

校長張仁良指出,教育最重要是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小朋友鍾意卡通、打機,點解唔可以用呢啲方法教?」希望透過生動及圖像化的方式,向學生灌輸品德教育,令他們印象更深刻。對於近年有國際學校改以簡體字教中文,張認為繁體字造型融入傳統中國文化,有特定的背景意義,因此學生在初階應先學習繁體字,日後再學簡體字便可隨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