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 - 10年來問題無改善  幼童蛀牙平均2.1隻

標題:10年來問題無改善 幼童蛀牙平均2.1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研究於09年進行,有700名來自7間幼稚園的學生參加,由兩名牙醫為參加者進行口腔健康檢查,家長則需填寫相關問卷。研究顯示49%學童曾經或在檢查時發現蛀牙,平均未處理蛀牙數目為2.1隻,男童較女童嚴重有2.4隻。

研究發現家庭收入低、父母教育程度與護齒常識低、幼童是由祖父母或其他人照顧、幼童三餐正餐以外再吃兩次或以上零食及單親家庭等,均是增加蛀牙數目的高危因素。
例如家庭收入為兩萬元或以上,幼童平均蛀牙數目是2.1隻,但低於一萬元則有2.8隻;父母有大專教育程度的幼兒平均約有1隻蛀牙,但只有小學程度則增至2.9隻。
研究更發現隨着兒童年齡增長,有蛀牙的比率也越來越高,4歲幼童41%有蛀牙,5歲升至48%,6歲更大增至64%,內地來港兒童的蛀牙問題也較嚴重,平均有3.5隻。

家長護齒常識不足
負責研究的港大牙醫學院社區及家庭牙醫臨床副教授朱振雄表示,今次是該學院繼99年後第二次進行幼兒蛀牙情況研究,發現幼兒的蛀牙無明顯改善。他舉例上次研究4歲幼童只有1隻蛀牙,今次發現平均達2.1隻,臨床更曾發現有幼童已「滿口爛牙」,顯示家長的護齒常識不足。

他提醒父母幼童蛀牙其實可以避免,建議要在一歲前已培養子女早晚刷牙的習慣,但由於幼兒手部未發育完善,其間父母要幫忙補刷,並定期帶子女接受牙科檢查,減少平日吃零食次數等,均有助降低蛀牙風險。

為提高幼兒工作者及學童對護齒的認識,該學院近期曾到訪逾100間幼稚園舉辦口腔健康講座,並與東華三院及保良局等機構合作,為老師提供護齒教育。

20130727 -逼婚不遂 喪男斬死女友殺仔女

標題:逼婚不遂 喪男斬死女友殺仔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個陰森的雨夜裏,筲箕灣愛東邨愛旭樓一個175平方呎的斗室中,一名內地男子來港向剛喪夫的女友逼婚不遂,竟喪心病狂的大開殺戒,手執大鐵鎚和菜刀將女友活活斬劈至死,一對與女友生的親生子女不斷哀求,亦難阻親父的殺氣,幼子慘被鐵鎚砸頭喪命,女兒躲進床下底亦難逃追殺,死於鎚下。

內地男連殺三母子只為與女友結婚取得一張香港身份證,如今夢碎做不了香港人,也要做香港鬼,他殺人後伴屍兩晚再割脈及開煤氣企圖自殺,直至街坊昨晨嗅到煤氣味報警揭發慘案,疑兇獲救被送院治理,警方列作謀殺案處理。

慘死三母子張桂蓮(33歲)、女兒張丹(9歲)及兒子張倫(8歲),疑兇張文基(38歲)是兩童生父。據悉,桂蓮在家鄉與阿基未婚誕子。06年她嫁給一名年逾80歲的香港男子,三年前來港定居住在愛東邨愛旭樓一單位,丈夫今年初病逝。據悉,阿基希望走出貧窮河源,做個香港人,多次向喪夫的桂蓮求婚不遂,至日前帶同一對子女來港,其間演成三屍命案。

標題:恨做港人恨到癲 內地男逼婚不遂 斬死女友殺仔女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報訊】一張香港身份證引爆母子三屍倫常慘案。一名廣東河源男子恨做香港人恨到發燒,多年前同鄉女友與他相戀誕下一對子女,其後女友嫁來香港,兩人仍藕斷絲連,至今年4月初女友丈夫病逝,他即要求女友與他結婚以獲香港身份證。日前男事主帶同一對子女來港逼婚,結果因女友「拒婚」而慘遭滅門大屠殺。兇徒斬殺女友與其一對子女後,伴屍兩晚繼而割脈及開煤氣企圖自殺,至昨晨揭發命案,疑兇目前性命垂危。
記者:張培生 馮國良 梁澤岡 文兆麟 劉燕婷

慘成刀下亡魂的女死者張桂蓮(33歲),廣東河源人,案中疑兇張文基(38歲)是她同鄉,兩人早年在家鄉認識,其後誕下女兒張丹(9歲)及兒子張倫(8歲),桂蓮原是兩腳泥巴的耕田婦,8年前她來港探親時認識一名八旬單身老翁,兩人06年結為夫婦,桂蓮三年前獲單程來港定居,搬入愛東邨愛旭樓13樓一個175平方呎單位居住,今年初老翁患癌病逝,她獨住上址。


伴屍兩晚再自殺
消息稱,阿基好食懶飛,在鄉間負責照顧一對子女,多年來一直靠桂蓮寄錢養活,礙於河源貧窮,阿基一直恨做香港人,幻想來港後一朝發達。據悉,阿基今年4月初獲悉桂蓮丈夫病逝後,即要求阿蓮與他結婚,助他取得香港身份證,但桂蓮疑嫌棄阿基不濟,擔心婚後更加辛苦,所以拒絕阿基要求。
可是,阿基並不死心,今年4月持雙程證來港,同月28日凌晨1時左右,阿基再向桂蓮逼婚,兩人發生激烈爭執,最終驚動警員到場調解。數日前,阿基帶同放暑假的一對子女來港,企圖以子女作為逼婚籌碼,大前晚雷雨交加之際,兩人又為此事當着子女面前爭執,其間疑阿基情緒激動,展開滅門屠殺行動。其間有人取出一把鐵鎚向桂蓮狂扑,兩人發生糾纏,有人再從廚房取來菜刀,手起刀落不停地狂劈,向桂蓮斬頸放血,在火遮眼下,一對被嚇得瑟縮一旁的子女,亦遭人用鐵鎚狂扑頭部,幼子當場慘死,女兒躲入床下底亦難逃一死。消息指,有人在斬殺三母子後,伴屍兩晚至昨晨開煤氣及將右手割脈企圖自殺。
至昨晨11時許,鄰居嗅到上址傳出濃烈煤氣味,通知大廈保安報警,警方到查得知戶主身份,得知她在太古城一酒樓當傳菜工,曾致電通知她,惟酒樓指不見她上班,警方於是召來消防員破門入屋,赫然發現廳中滿地血污,桂蓮與兒子昏迷地上床褥上,桂蓮恍如血人,右頸有六吋刀傷,右邊有一把染血鐵鎚,附近電腦枱上則放有一把血迹斑斑菜刀。

昏迷床上面染血
阿基昏迷床上氣若游絲,面部有乾涸血污,事後被送院搶救,現情況危殆。由於現場一片凌亂,當消防撥開部份雜物時,發現桂蓮女兒張丹躺在床下底,但她與母親、胞弟已明顯死亡,毋須送院。法醫及鑑證科人員在場搜證,初步相信桂蓮斬頸喪命,而其一對子女疑被扑死,死去一段時間,因單位開着冷氣,屍臭味不重,稍後會進行毒理化驗,調查三名死者真正死因。
一名女同鄉聽聞慘劇趕赴愛東邨查看,她指桂蓮近日突然失蹤,看到電視新聞即感不妙,趕來證實她三母子遇害,心酸難過。

近年倫常慘劇事件簿
09/2008:
59歲「輪胎大王」疑因欠債及因病,與41歲第二任妻子及不足3歲大兒子,三口在打鼓嶺洋房內燒炭死亡。
04/2004:
45歲男子疑因金錢問題,在天水圍天恒邨住所,涉用刀殺死一對6歲孖女,並與31歲新移民妻子互插同告死亡。
04/2002:
一名從事紡織品出入口生意的夫婦,疑因欠債,在荃灣麗城花園攜同三歲大女兒燒炭自殺亡,事後揭發女戶主懷有三個月身孕。
06/2001:
29歲雙目失明男子疑因自卑,偕分別5歲及7歲子女,在牛頭角樂華北邨家中開煤氣身亡,妻子返家關煤氣掣時引起爆炸受傷。
01/2001:
50歲地盤判頭,在美孚新邨涉揮鎚擊斃妻子、兒子及一名女街坊後,墮樓身亡,其13歲女兒因反鎖廁所內倖免於禍。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20130726- 七歲女夢醒 攀窗叫爸爸 消防員縋繩入屋 父購物回家被捕

標題:七歲女夢醒 攀窗叫爸爸 消防員縋繩入屋 父購物回家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與父親相依為命的7歲女童,前晚疑被獨留在家睡覺,中途驚醒發現不見了爸爸,遂探身窗外尋父,其間街坊見她危險協助報警,因鐵閘反鎖,消防「飛將軍」要從樓上縋繩而下進入單位,父親其後返家始知惹禍,警方以涉疏忽照顧兒童將他拘捕。今次亦是同日第二宗小童攀窗尋親險墮樓事件。

被捕男子姓許(57歲),任職運輸工人,在內地與年輕廿載的女子結婚,婚後許妻來港團聚,並育有一名7歲女兒,一家三口起初住在長康邨康順樓12樓一單位。惟半年前,他與在旺角小食店工作的妻子感情破裂,其後協議離婚,最近許妻已搬離上址,留下女兒與許相依為命。據悉當女童放假時,許都會帶同女兒在身邊一同開工,但有時亦會將女兒留在家中,許女肚餓時會通知父親叫外賣。

女童並無受傷
前晚約11時,許父趁女兒睡着這空檔落街買東西,其間女童突然驚醒,發慌繞室不斷呼喚父親,並一度找來膠凳踏腳,攀上窗邊探看及大叫爸爸,引起街坊注意,赫見女童在窗邊險象環生,於是報警求助,警方到場時,女童已返回屋內,由於鐵閘反鎖,消防飛將軍只有由樓上縋繩而下,從窗口爬入單位內,發現女童坐在廳內,並無受傷。
不久,許父歸來見到大批警員及消防員始知出事,他解釋因女兒多次落街找他,所以才將她反鎖屋內,他因涉疏忽照顧兒童被捕,事後准予保釋,下月26日到警署報到。
前日早上,深水埗鴨寮街亦發生同類事件。與母親來港僅一個月的4歲新移民男童,起床後赫見屋內空無一人,疑受驚攀出窗外「尋親」,上半身挨着晾衫架半天吊,驚動消防員到場將他救回,其26歲母親事後涉嫌疏忽照顧被捕。


20130725- 1.4萬港男甘做「家庭主夫」

標題:1.4萬港男甘做「家庭主夫」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統計處最新調查發現,本港有近1.4萬名男性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留在家中擔當「家庭主夫」,人數比26年前增加3倍。

數字顯示,這批家庭主夫當中,有1萬人屬已婚,其餘2,100為離婚或喪偶人士,1,800人則是從未結婚男士,當中300人屬20至29歲的年輕人,30至49歲的則有5,200人。

與此同時,女性就業情況則在過去12年「大躍進」,女性僱主人數到去年增至逾2.5萬人,比86年的8,400人,增加近兩倍。但同期男性僱主人數,則由逾10萬人減至9.4萬人。

而35歲或以上的未婚男女人數皆有上升,女性由2001年的76萬,大幅增至去年的92萬;男性則由92萬增至99萬。

20130725 - 專題:10hrs/day 大忙孩的催谷歲月

標題:專題:10hrs/day 大忙孩的催谷歲月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本月訪問了800位家長。結果顯示,有七成父母為子女每星期安排逾三小時補習或興趣班。當中兩成半更超過10小時。其實真相更瘋狂,在香港只重高分的教育制度下,不少小孩每日接受10小時密集催谷,這種小孩統稱為「大忙孩」。《爽報》追訪了兩個大忙孩的中產之家,父母為了讓子女升讀心儀小學或趕上課程,安排了一系列活動,幾乎每分每秒都在學習,「唔係要贏人哋,只係唔想比人落後太多」。記者:羅鈺歡攝影:鄧振權、胡智堅

操學術科 「唔想落後太多」

鄭生鄭太分別是銀行管理層及大律師,他們育有一子兩女,每逢周六的活動,就是全家玩「checkpoint」般,一人帶一個小孩到不同地點上興趣班。訪問那天鄭太負責帶五歲次女景瑜,「佢星期六最忙,有四樣嘢學,由朝早10點學到下午6點半」,當中包括圍棋、芭蕾舞、中文班及游泳班。就算平日,除了上學,也有英文班、芭蕾舞班或者鋼琴班安排在不同日子。

鄭太分享心得,說基於哥哥升小一的經驗,發現以前安排太多玩樂興趣班,並不實用,忽略了學術科目,所以到次女就加強了相關內容。「香港幼稚園程度唔高,但一升上小學程度就好深,哥哥小一上學期追得好吃力,好彩之後加返啲中英文學術班,先追得上成績,所以個女喺學術方面要早啲起步」。

她暫時不覺得小孩因活動而太累,「可能三兄妹都差唔多年紀,哥哥同二妹又一齊學圍棋同游水,無時無刻都係玩樂狀態,唔覺得佢哋學嘢辛苦,係見過佢唔鍾意珠算,所以停學,反而最攰係我哋」,鄭生鄭太對望一笑。

鄭太自問不算是怪獸家長,只因香港教育制度是如此重學術,「因為眼見哥哥嘅經驗,先會安排阿妹讀中、英文班,我哋唔係要贏喺起跑線,只係唔想落後得太多。因為到時升小學先追唔上,佢辛苦時,我教佢都好吃力,亦唔想因為學業吵鬧,而影響親子關係,我哋想法係,點解唔及早等佢適應呢!」

考好小學 「唔使飛黃騰達」

家住何文田半山壹號,連太是全職家庭主婦,丈夫是生意人。再懷孕的她還要照顧一子一女。大仔皓揚今年五歲半,是幼稚園二年級生,正為升小一面試「開足turbo」作準備。

訪問當日,皓揚早上7時半便起床,才剛抹完臉,便要換衫上學兼吃早餐,然後到樓下等校巴上學。直至中午12時半放學回家吃過飯,休息片刻後,又要立即換衫去九龍塘上2點的面試班。

面試班之後,皓揚仍非常精靈,還懂得說笑,「今日到我扮校長,同埋學火警常識呀」。之後他要再趕下一場,乘的士前往琴行學琴。途中他開始感覺疲倦,不斷揉眼驅走睡魔,看見兒子這樣,連太也忍不住心痛,「有時見到佢嗰樣好攰都好心痛,見佢坐車時想瞓,只好話就到喇,唔畀佢瞓」。

學完琴,皓揚回家繼續做功課直至吃晚飯,跑足全日的記者正感腳痛,以為今天到此為止時,怎知門鐘又響起,原來輪到英文老師上門補習,就這樣連續10小時折騰到晚上8時,皓揚才可以休息一會,然後沖涼睡覺。

才五歲半,記者問是否忙得過份,連太苦笑道,星期一晚還要練劍術,「劍擊係佢自己揀嘅,唔係我迫」,連太說其實也知兒子辛苦,已經減少了補習班,「本身我有畀佢學畫畫同上中文班,但因為最近有面試班就取消咗,阿囝都問我點解唔畀佢學畫畫,其實我知佢鍾意,但唔想佢太辛苦」。

連太表示明白兒子辛苦,但要考入好學校就要如此,相比其他家長,她已不算最催谷那類,「我哋唔使佢好叻或者飛黃騰達,只希望佢入到間校風好嘅學校,品德好啲。有啲街頭街尾都講唔出名嘅學校,乜嘢背景嘅人都有,真係好驚入咗去,怕佢學壞講粗口返唔到轉頭」。連太身體力行,也不依靠工人,懷孕八個月的她,每日堅持親自接送兒子,陪着一起跑。

專家:父母陪玩勝學習班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鄭穎珩指,三歲至六歲的小朋友是玩樂的時候,好多時家長見到小朋友玩,其實他們正在自我學習中,或觀察父母而學習,過份安排活動,孩子未必能完全吸收。她曾聽過最嚴重的個案,每星期有14項活動,「約咗成年都未有時間見面」。

她說在填鴨式的教育下,小朋友只會為分數和指令而學習,遠遠不及外國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有個小朋友覺得自己唔夠高分,唔夠人叻,三更半夜起身讀書,但究竟佢係咪學到知識呢?」

她提醒家長如果發現小朋友經常在出門口前感到身體不適,好大可能是「詐病」逃避上堂,那就要加強溝通或減少活動。小朋友最想父母陪伴身邊,父母的愛比學習更重要。




標題:兩成半童每周補習逾10小時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早前調查小學至初中兒童的競爭力,發現有七成家長,每星期為子女安排逾三小時補習班。惟家庭教育學院主席狄志遠表示,過份着重學業無助增強競爭力,呼籲「虎爸虎媽」應多發掘孩子潛能。

高學歷家長易成虎爸媽

香港家庭教育學院今月訪問了800位家長。結果顯示,有七成父母為子女每星期安排逾三小時補習或興趣班。當中兩成半更超過10小時。狄志遠補充,父母學歷越高,越有機會成「虎爸虎媽」。因他們不願子女輸在起跑線上,希望他們青出於藍。惟要在多元化社會發展,學業成績不等同競爭力。父母應認清子女潛能,花時間發展強項。

結果亦顯示,港童的解難能力欠佳。遇問題時,有四成會發脾氣,三成會找父母處理。近四成家長稱,不滿孩子處理問題的表現。狄志遠表示,父母時常放大問題,削弱子女自信,「父母會擦咗子女寫得唔好啲字,但係唔會讚寫得好嗰啲」。他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嘗試解難,以建立自理能力。而多點讚賞,少些批評,則可提升自信,增強競爭力。

20130725 - 獨留女兒在家 父涉疏忽被拘

標題:獨留女兒在家 父涉疏忽被拘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7歲女童,昨晚被家人獨留在青衣長康邨住所,女童疑尋找父母,攀爬出12樓窗門,險象橫生,街坊發現叫救命及報警。消防員接報到場,從樓上游繩進入單位,將女童救回,事後送院檢查。女童父親其後返家,涉嫌疏忽照顧被警方拘捕。

險墮樓7歲女童,與家人同住長康邨康順樓12樓一單位,該單位大廳的窗門裝有窗花,但未有上鎖,晚上11時許,對面樓一名男街坊,見到女童爬出窗外,身處危險位置,立即高呼求救,另有街坊聞訊報警。消防員到場發現大門反鎖,於是從樓上單位,游繩進入屋內,見女童在安全地方,她沒有受傷。稍後父親返家,被捕帶署調查。

20130725 - 四歲童半天吊 母被捕

標題:四歲童半天吊 母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與母親來港僅一個月的4歲新移民男童,昨晨在深水埗住所起床後,赫見屋內空無一人,疑受驚攀出窗外「尋親」,上半身挨着晾衫架半天吊,街坊發現大驚報警,消防員到場破門入屋將男童救回,26歲母親事後涉嫌疏忽照顧被捕。

男童姓高,被捕母親姓官。消息稱,官婦與愛子一個月前持單程證來港,與從事裝修的丈夫團聚,居於鴨寮街一唐樓五樓單位。昨晨10時許,高父外出工作,官婦因頭痛不已,趁兒子入睡後落街買藥,詎料男童中途醒來,赫見無人在家,情急下探窗尋親,險釀墮樓慘劇。消防員到場破門入屋將男童帶回安全位置,未幾官婦返家時始驚悉闖下大禍,當場被捕。

20130722 - 怒父爭B 與警對峙七小時

標題:怒父爭B 與警對峙七小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非常父親控訴伊利沙伯醫院「靠害」,拒交早產B與警方對峙。中年父親不滿醫院指其僅十個月大幼子腦壓過大,向法庭申請監護令讓其子留醫及做開腦手術,他遂自聘律師向法庭申請文件,前日獲批准帶幼子返家參加兄長生日會,並表示恐怕愛兒再入院會隨時「冇命」,拒將幼子送返醫院。院方昨報警求助,警方到其黃大仙寓所尋嬰時,男子竟以鐵鏈鎖緊鐵閘,拒交出兒子,更一度危坐,與警對峙逾七小時後自行開門結束事件。

獲法庭批准帶子返家

控訴伊院的男子姓程,報稱持有電工牌照,他與前妻育有兩子,與持雙程證的現任妻子亦育有兩子,居於黃大仙下邨龍安樓一單位。去年九月,懷胎七個月的妻子提前作動,他報警後救護車卻將其妻送往伊院,並稱:「喺白車度俊仔隻腳出先,去到醫院啲醫生就用鉗,夾硬將佢鉗出嚟!」程續稱,當時院方指俊仔肺部爆裂,頭骨亦有裂痕,恐有瘀血須即進行開腦手術,但他認為手術極度危險,即斷言拒絕。

程認為,其妻和兒子都屬「大頭」一族,故雖然院方指俊仔頭顱過大,恐腦壓過高不斷膨脹有危險要做手術,他仍認為是「遺傳」堅持反對,又指院方強行將他鉗出始拉長了頭部。今年一月,他擬申請俊仔出院,詎料院方竟入稟法院阻止,之後將俊仔調往深切治療病房,令其子感染霉菌,而院方更曾將其妻的人奶錯予其他嬰兒飲用,非常離譜。

鐵鏈鎖閘 危坐窗邊

程屢要求讓俊仔出院不果後,上周四經律師行入稟法院要求帶俊仔返家,出席三歲兄長的生日會,法庭接納並頒下命令,俊仔前日早上八時至下午一時可離院,惟程將俊仔接返家後,卻無將他送回醫院,醫方向他發信惟不獲理會後報警。昨晨九時許,警方到場後要求程將俊仔送返醫院,惟他不理會並以鐵鏈鎖上鐵閘,期間又一度危坐窗邊,程姊趕至,聯同在場警員和社工等勸說。

直至下午三時許,一名律師向程送交由法官簽署的文件,邀約他今日商談事件,惟程以該文件是英文及無法庭蓋印為由拒絕接收,該律師無功而回,在場警員亦離去,程終態度突軟化,自行開門,並往醫院為兒子取回針紙和藥物。

伊院發言人稱,男嬰自出生以來身體出現多種健康問題,經院方神經外科、眼科及兒科醫生會診後認為他情況嚴重需繼續住院,並需接受手術治療,院方多次向男嬰父親解釋病情,但其父仍堅持為男嬰安排出院。院方今年一月向法庭申請監護令,讓男嬰繼續留院接受治療。就男嬰家人沒有將男嬰帶返醫院後,院方昨與法官見面解釋男嬰身體狀況,並獲頒監護令,要求男嬰父親需往醫院為男嬰取藥回家服用,以及出席法庭聆訊。

20130722 - 惡劣住屋環境 困擾兒童情緒

標題:惡劣住屋環境 困擾兒童情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居住環境欠佳或致兒童身心發展受阻,兩成一現居於劏房、天台屋等環境惡劣住屋的受訪兒童感到情緒受困,亦有一成二表示影響自我形象,更有高達五成四不欲久居,盼盡快遷離現時居所。香港小童群益會促請港府增建公屋及開放中轉屋,扭轉本港的住屋困局。

該會去年度招募八十名小四至中三學童擔任「兒童諮議員」探討房屋議題,今年五至六月以家訪、街訪、入校及電話訪問,成功訪問一百四十九位居於不適切居所、年齡介乎三至十五歲的兒童。結果顯示,五成六受訪兒童屬劏房戶,其次有一成一及百分之三居於板間房及天台屋,另亦有三成住於寮屋等單位,四成九兒童家居面積為三百呎或以下,當中更有一成一僅居於不足一百呎單位內。

蝸居斗室衞生差

對居住環境評價上,「空間不足」居首位有三成,其次為「衞生欠佳」及「空氣欠流通」,分別有兩成及一成九,四成四受訪兒童對居所環境感不滿,僅得不足一成表示非常滿意。

居住深水埗公屋的中二生羅鎔鎔為兒童諮議員之一,雖然曾於電視目睹貧戶蝸居苦況,但她事前從未親歷其境,首次家訪大感錯愕,「好驚訝,原來連後樓梯都有人住!」;另一兒童諮議員、住於將軍澳公屋的中二生許震曦曾探訪將軍澳村的寮屋,亦感受良多,單位只有二百呎,洗手間以一布遮掩,廚房亦只得一煲一爐,生活質素欠佳,令他反思現時房屋政策,「希望政府唔好起咁多豪宅,起多啲公屋啦!」

20130721 - 八爪魚家長𢱑學位 跟蹤校長半年 潛入名校打工

標題:八爪魚家長𢱑學位 跟蹤校長半年 潛入名校打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如往年,今年的暑假,又是大批家長為兒女爭幼稚園、小學學位的緊張時刻。當中有不少是被稱為新興族群的「八爪魚家長」,他們並非「怪獸」,但為了兒女不介意做出種種稀奇古怪的瘋狂行為。《蘋果》找來多位現任及前任小學校長,講述家長為求一學位,不惜做「卧底」、當「狗仔隊」的故事。有教育心理學家提醒,父母為爭學位的瘋狂行為,或會令子女有樣學樣,扭曲孩子的價值觀。

每逢暑假都是家長到學校叩門的旺季,當大批家長為幼稚園學位爭崩頭之時,另一批為兒女爭奪明年小一學位的父母,亦無所不用其極,為的是一個博得入名校的機會。

九龍區名校之一的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叩門額」每年僅15個,但幾乎每年都有大批家長來申請。學校名氣響,校長亦成名人,名字輸入家長腦海,並成為鎖定目標。

「就喺今個月,有一日我揸緊車返學校,已經見到有個家長帶住細路喺度等我」。前校長張志鴻現轉往屯門區任保良局道教圓玄小學當校長,估不到已有家長盯上了他。該家長在學校7時開門前就來等,只希望親手將叩門信遞給他,以留下深刻印象及表達誠意。

幼兒履歷厚如字典

該校目前是屯門唯一直資英文小學,今年只有132個學額,但有600多人申請,平均六人爭一個位。

校長張志鴻指出,許多家長在暑假前已出招,甚至孩子都未夠年齡報讀,家長竟每天混入家長團等接放學,只為跟他打招呼而已;有家長不但知道他的泊車位在那;來的次數多了,竟然連學校魚池有多少條魚也講得出來。

「佢哋仲會代仔女寫卡畀校長,一日一信、一封電郵。仲會寄仔女嘅自我介紹嚟學校,有啲好似字典咁厚,都幾誇張!」《蘋果》記者見張校長的桌上,更放滿了這些「未來」家長近兩個月的誠意信。

另一名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校長蔡楷俊坦言,有家長拖着兒子在校門等足半年,並且跟蹤他返家。「個媽咪成日喺學校門外出現,連我自己都留意咗幾個星期,佢好似成日喺我身邊出現咁。我放學搭巴士返屋企又見到佢哋,落車又一齊落。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這位媽媽,原來佢好有誠意,希望個仔入嚟讀,只是等一個機會開口」。蔡校長坦言,這種跟蹤方法不應鼓吹,更呼籲家長勿過份緊張。

或扭曲子女價值觀

除此之外,最瘋狂的行為莫過於有家長混入學校做卧底!去年,一名家長為了讓兒子入讀油麻地一間有名氣的小學,不惜應徵做校工。該校校長說:「佢原本喺機場工作,但放棄高薪厚職,索性應徵校工,結果佢小朋友今年成功入讀嗰間學校。」

喇沙書院前副校長趙榮德亦坦言,曾有一名開公司當老闆的「富媽媽」為了兒子入讀該校,竟應徵入學校當老師,直至兒子畢業才辭職。他說因為家長是教職員會「加分」,「類似咁嘅情況,喺其他學校都有發生。做唔到教師,就做校工!」

教育心理學家呂畇俠表示,家長們的心態,無非是想子女讀名校,但他們各出奇謀爭奪名校學位,目的反而相當功利,或有違平日教導子女正直公平的價值觀,令子女感矛盾。他認為家長不應太過份緊張,否則給自己及子女都構成壓力,反而弄巧成拙。




標題:寧做八爪魚 拒被稱「怪獸」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為了所謂「不輸在起跑線上」,近年很多家長催谷子女成長的手法和程度層出不窮,故他們多被冠以「怪獸家長」之稱,但對於初為人父的梁永樂和趙公梃來說,八爪魚家長這個形容詞,似乎更能代表這些緊張父母。

八爪魚家長不僅是在催谷兒女,亦在催谷自己,每日工作、家庭忙不停之外,為了子女還要增值,最好琴棋書畫樣樣精,像八爪魚一樣「瓣瓣掂,百足咁多爪」。

搜集個案出書談感受

但做八爪魚家長的代價,往往被迫失去與兒女共處的時間。趙公梃有兩個兒子,一個兩歲半、一個一歲三個月,夫婦二人每天7時便要起床上班、8時出門口,最多只能替兩個兒子梳洗一下便要離家。

深夜回家,兒子早已入睡。所以每天的午膳時間,成為他最興奮時刻,因為可回家見見兒子半小時。有時要載兒子去Playgroup,午飯就不吃,「雖然有時瞓得三個鐘,但可以見到兩個囝,自己就好開心」。

他和另一位父親梁永樂以自己的經歷感受,並搜集大量個案,出了一本叫《八爪魚家長》的書,道出為人父母的甜酸苦辣,提醒家長要珍惜與子女相處的時間。




標題:提早回家陪瞓覺 遭兒拒絕 媽媽痛心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暑假來臨,但對於新一代家長來說,除了為子女爭學校、選Playgroup,還有一周報齊七天的「興趣班」,中英數、鋼琴、游泳、圍棋、面試班樣樣不漏。「八爪魚家長」努力培育「八爪魚兒女」之餘,卻疏忽了至關重要的親子時間,家中傭工成了孩子的「頂樑柱」,要「姐姐」不要媽,成了不少家庭的景象。

大忙人張太從事保險工作,是標準的「八爪魚媽媽」,除了早出晚歸搵食外,這個暑假花費數千元替不到兩歲的兒子Cayden報Playgroup,四出頻撲挑選十多間幼稚園,準備讓兒子面試。忙得頭昏腦脹,每天幾乎沒時間和兒子相處。

有一日,張太提早回家打算陪Cayden睡覺,怎料兒子認真地說:「No Mummy,want姐姐!」

「嗰一刻好傷心!」張太馬上醒覺到兒子與她的疏離,立即改變生活模式,每天提早回家陪兒子玩。記者採訪當天,張太伸手要抱兒子,但兒子不肯,反而撲向傭工懷中又攬又錫,媽媽一臉無奈。




標題:出國工作為搵食 子黐外傭 與母疏離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從事產品開發的Nancy,與丈夫經常要出國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但為了兩歲半兒子入學仍絞盡腦汁:「四月我已經上網睇晒全港幼稚園,用咗一個月去睇、去分析,最終決定咗十間,仲要不停上親子網update資訊」,上班和午膳時間都忙着替兒子找Playgroup,找面試班。

為了兒子甚麼都願意做的Nancy,面對兒子時,卻發現兒子親「姐姐」更勝於她,兒子口中「我最錫姐姐!」令她異常難過。「用咗好多時間幫個仔搵學校,之前排隊報Playgroup,兩公婆專登請假,清晨六點排到九點再返工,點知BB而家唔願意理我」。

為免母子感情疏離,她不斷抽時間留在家中,如「姐姐」般陪伴兒子。就算沒有時間,連外婆都趕來照顧。




標題:為鞏固父親地位 每天要Body touch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和太太亦是名副其實的八爪魚家長,兒子信之現時一歲零八個月大,兩夫婦每日早出晚歸,無奈亦無法親自照顧兒子,出世至今只能交由印傭照顧。每天忙得只剩下不足兩小時的「親子時間」,久而久之,兒子與「姐姐」關係親密。為了鞏固爸爸地位,他如今每天都要與兒子有肌膚之親。

「BB成日都好跟姐姐,我哋旅行都要帶埋外傭」。他說家中印傭待信之如親兒子,呵護備至,有時更自掏人工買玩具給BB。他為了鞏固爸爸的地位,每天都安排親子時間,「Body touch最緊要,夜晚返到屋企,我哋會攬吓佢、錫吓佢,又同佢一齊瞓」。他說現時最擔心印傭將要離港回印尼鄉間結婚,深怕兒子到時會很不捨得,幸兒子年幼,相信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

20130720 - 出一本書 不如留一棵樹?

標題:出一本書 不如留一棵樹?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這種題目,簡直找死,尤其是我也有新書,書展那浩瀚書海也有份。但這是我不得不面對的:憑甚麼以為自己的書,值得犧牲樹木?幾年前當我開始報道環保議題,網上便不時有人挑機:「環保?唔好出書吖!」先解釋一個普遍的誤解: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效應,這是對的,可是當樹木死了呢?長壽樹種如銀杏可活上千年,但大部份的樹種,過了二十歲便算老樹,開始有機會倒下。當一棵樹枯萎,所有曾經吸收的二氧化碳都會再次釋放出來。所以日本關注生態的建築師隈研吾主張用木頭:日本多年來一直種樹,林木資源相當豐裕,放任樹木老死,不如適當地使用木材,透過建築把樹木裏的碳,保存下來。

換言之,如果那本書是值得保存,碳就存在紙裏,但若看完便丟,甚至沒機會賣出,紙張在堆填區還會釋放甲烷這更嚴重的溫室氣體,比樹木在自然腐壞,更影響環境。殘酷的現實是,香港很少書可以大賣,不少在書店一、兩星期便下架,書展實情是最佳清倉機會,下架書大割價仍賣不出,就會淪為廢紙。

尤其可惜,是社福機構出版的書籍,出發原意非常良善,也不乏感人故事,但成書往往只是機構間互送,很少能夠吸引讀者掏腰包。這兩年在社聯教寫作,我很坦白:「為甚麼機構會以為社工懂寫書?或者一個義工幫助寫一篇訪問便可以結集成書?」大部份社工的回應,都是要宣傳和交代──那其實不一定出書,反正也不志在賣書的錢,善用社交媒體可能更有效傳播。\

下課有學員來說,上司在免費報章的專欄想結集成書,我建議先放在Blog廣傳──對方問:「甚麼是Blog?」這可能是極少數的例子,但根據社聯調查,四百多個機構會員,只有大約一百五十個有facebook,而絕大部份的Fans/Friends都只得幾百人。

這就提到第二個問題:為何不出電子書?避免樹木淪落堆填區,也省下製作和運輸時消耗的能源。理論上是成立的,2009年亞馬遜的Kindle計劃,計算出Kindle可以代替每年22.5本書籍。電子產品要用電力,生產成本比紙書高,報銷時更是難以處理的電子垃圾,可是如果一年起碼讀23本書,那就可以抵銷紙書對環境的影響。

然而,這報告出來之前,出版業界已期望電子書的銷售量,可佔年均書籍銷量的一成,實際卻低過百分之一!像2005年,電子書的銷售量,是每賣出1,200本實體紙書,才賣出1本電子書。

我也有出版電子書,銷量少得嚇人,像方太的自傳,紙書很快便賣過5,000本,但2012年全年的電子書版稅,我只收到$46.91。別以為只是婦女讀者較少看電子書,《香港正菜》估計可吸引有環保意識、會看電子書的讀者,全年電子版稿費$69.91。

而與環保機構合作的四本《低碳生活@香港》,全部免費放上網,又有多少讀者下載?這年代,網上甚麼不是免費的?在書店賣,起碼有出版社和店長着緊銷售。財經書相對較可出版電子書,但不可能只是全民炒股吧,像《死在香港》這種21萬字的調查報道,有人願意買電子書,也着實睇到眼花。

當人人以為書籍會像CD會被取代,近年本地出版社電子書的數目不增反減,沒有電子書,就算有比Kindle更省電的E-Ink和E-Paper,也推動不了閱讀風氣,人人低頭,只是玩電子遊戲。

更環保和可行的選擇,其實大家都知道──去圖書館借書。但,我要認真告訴你,香港公共圖書館對本地出版佔的便宜,舉辦多少閱讀計劃都補不回來。在外國,圖書館一本書借出去,作者有份分紅,就像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CASH)會根據播放,替創作者和歌唱者收取版稅,但圖書館買你30本書,便可以無限地、永遠地借出去,有出版社便因而杯葛拒絕賣書。

我多年來在圖書館借了這麼多書,也甘心失去這部份的版稅。而且版稅也僅僅是書價的一成,好賣如《剩食》再版四次,版稅還不如我以前三個月人工,寫了大半年的《死在香港》更注定「不計成本」。
這時回看書展那書海,多少能好好被讀完,有機會在書架善終?更覺悲壯。

20130719 - 內地婦環保袋載初生女嬰

標題:內地婦環保袋載初生女嬰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逾期居留雙程證婦人前晚在油麻地街頭報警聲稱剛分娩,警員到場發現她用環保袋載着一名初生女嬰,將母女送院檢驗,懷疑她身懷六甲闖關,逾期留港期間產女,警方正追查其分娩地點及是否有人安排留港。

前晚十時許,警方接獲姓區(卅六歲)女子報案,報稱生產後身體不適,身處白加士街與佐敦道交界,警員到場發現她呆坐路旁,身旁的環保袋內載着一名女嬰,其臉上仍有血漬,相信剛出世,召救護員將母女送院,證實俱健康正常。

逾期逗留 流落街頭

警員在區婦身上無發現證明文件,但環保袋內有一張字條,寫着其港澳同胞通行證編號、姓名及出生日期,證實她是內地人,以雙程證於上月廿日來港,但逾期逗留十四天,懷疑她於臨盆前闖港產子,以便嬰兒獲取居留權,暫以逾期居留拘捕。警方稍後將她交由入境處處理,惟仍追查她在港的居處及產子地點,亦會調查是否有人非法安排她來港,不排除在港有親人。律師梁永鏗指出,《基本法》訂明在港出生的中國公民,即使父母並非香港人,仍擁有居港權,故無論該名孕婦是單非或雙非,是否在本港醫院抑或街頭分娩,其所生的子女也可擁有居港權。

20130719 - 奶粉稱「補腦」 恐違新商品例

標題:奶粉稱「補腦」 恐違新商品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2012年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今日生效,規管各類產品、服務聲稱及銷售手法,家長選擇嬰兒奶粉最為審慎,嬰幼兒奶粉廣告標榜添加成分如DHA、AA等可助長嬰幼兒腦部發展,消費者委員會兩年前已指出聲稱是沒有必要並質疑功效的實證支持,各奶粉供應商至今仍沿用上述聲稱,有些引用多年前的研究或調查結果作為支持理據,部分產品更聲稱是「最多XXXX推薦」,將會牴觸今日生效的條例。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出,不宜使用過時、不全面及另類資料為廣告的支持理據,否則可能會變成誤導性遺漏的不良營商手法,呼籲商戶小心廣告字眼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爭拗。

部分只研究50人 結果僅初步

消委會一一年十一月刊登的《選擇》月刊內,分析六個月以上嬰兒奶粉的包裝及廣告,並諮詢港大兒科學系、醫學會、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及營養師協會等專家意見。幾乎全部專家一致指出,奶粉成分大同小異,按國際標準加入必需成分。至於DHA、AA等「宣傳」重點不是必需成分,亦缺乏大型臨床研究證明有助嬰兒腦部等,更不可能取代母乳。奶粉商提交的研究數據,部分只屬實驗室細胞研究,部分研究對象僅五十人,連研究人員亦承認結果只屬初步。

多份調查報告距今近10年

根據今日生效的新修訂商品說明條例列明,不要向消費者提供任何虛假或誤導性的產品資料,如商戶未能確定任何產品資料的真確性,則應核實有關資料,而不應貿然向消費者提供。

本港多個大型奶粉供應商包括美贊臣、美素佳兒、牛欄牌、惠氏及美國雅培等網站內廣告聲稱,全部均繼續使用添加成分的廣告聲稱,大多聲稱的研究結果或調查報告距離現時有五至十年。有奶粉供應商大字標題「最多XXXX推薦」,再以細字寫上「私人執業兒科醫生意見調查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08」。本報查詢該聲稱的出處,奶粉商只說營養品廣告均符合本地法例。

黃鳳嫺說不評論個別個案,但商戶如引用不全面、另類的資料為廣告聲稱,可能會觸犯有關條例,因該等資料的公信力成疑,亦不宜引用時代久遠的研究或調查結果為廣告聲稱的支持理據,「用一個十年或以上嘅調查去支持你啲產品可以達到某個功效,我唔認為係一個合理嘅做法。因為嗰啲資料對消費者來講係重要資料,可能影響消費決定。」

海關指執法時會考慮有關人士是否有新修訂條例內的免責辯護理由,但個別行為是否觸犯法例,須經詳細調查後才可判斷。海關在過去三年就《商品說明條例》涉及奶粉的投訴有四宗,主要是有關貨品聲稱的認可及產地來源的投訴等。

消委會今年首六個月接獲一百九十四宗涉及嬰兒奶粉的投訴,更比去年全年同類投訴增加八成半。

20130718 - 姊陪弟玩耍 爆拐帶驚魂

標題:姊陪弟玩耍 爆拐帶驚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長沙灣海麗邨一名五歲童,昨午因母到醫院求診,由姊帶落公園玩耍兼照顧,詎料轉眼已不知所終,嚇得跑到醫院告知母親,惹來拐帶驚魂,警員未幾在邨內商場將男童尋回,證實安全。

母逕往醫院求診 警商場尋回男童

失蹤男童姓楊,居於海麗邨。昨午十二時許,母親因病到明愛醫院接受治療,並着年約十三歲長女照顧胞弟。當母親出門後,姊弟不欲留在家中,遂結伴到樓下公園玩耍,但姊一不留神,發現弟失去蹤影,心感不妙,即時到醫院通知母親。

楊母大驚,擔心兒子被拐帶,醫護人員認為事態嚴重,協助報警。警方大為緊張,派出多名警員到邨內搜索,在邨內商場發現男童四處遊蕩,他聲稱與姊失散。楊母獲悉尋回兒子,才鬆一口氣,但未能離開醫院,着女兒到商場接回胞弟,警員為安全起見,護送他們返抵家門。

20130717 - 印傭涉誤殺少主獲撤控 女嬰頭顱骨折亡 難證傷勢何來

標題:印傭涉誤殺少主獲撤控 女嬰頭顱骨折亡 難證傷勢何來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3月大女嬰安坐家中,母親藉「千里眼」在辦公室邊工作邊觀察,未料關機3小時「走漏眼」,回家後發現女嬰一動不動,送院後證實死亡。負責照料女嬰的印傭原被控誤殺,惟因醫生報告指女嬰死於頭顱骨折及腦出血,卻難證實傷勢從何而來,印傭昨終獲不提證供起訴,當庭獲釋的她在庭外表示「very sad(十分難過)」。

為獲釋笑 庭外說「very sad」

女被告Sumarsih(33歲)否認去年5月6日在香港誤殺女嬰彭淖楹,暫委法官司徒冕批准控方撤控申請後詳述案件經過。在印尼育有4歲女兒的被告,負責照顧事主及其接近3歲的姊姊。

母關「千里眼」3小時間出事

事主母親在工作地方的電腦接通家中閉路電視監察小孩。事發當天下午4時,她接到家姑電話表示欲帶長女外出玩耍,30分鐘後見被告將事主放在梳化,便與長女離家。被告其後回家為事主餵奶和做家務,未見異樣。事主母親於5時35分在閉路電視看見事主在梳化睡覺,隨即關掉電腦離開。

事主父母於8時許回到家中,當時事主在梳化上「原封不動」,連被告開動吸塵機亦沒吵醒她。但事主母親突然聽見被告驚呼說事主失去知覺,丈夫隨即駕車載事主到屯門醫院,被告亦同行。惟事主已沒有生命象,於8時20分宣告死亡。

法官指出,法醫驗屍後指事主頭顱有兩處骨折,腦部出血,死於鈍力造成的頭部受傷,並無表面傷痕,亦無象顯示事主曾受虐待,估計與死前3小時的事件有關。但不同的醫生報告對事主死因眾說紛紜。有醫生指梳化坐位與瓷磚地面相距15吋,不足造成如此傷勢,而事主年幼亦不能翻身;另有醫生指事主若從手抱的高度墮地,亦可傷重如此,但明言難以定論事主如何受傷。法官認為若陪審團根據控方手上證供,只能猜測事主受傷成因,這樣的審訊並不穩妥,故同意控方申請,宣布被告無罪釋放。

還押逾年 擬興訟追討損失

Sumarsih在阿姨陪同下離庭,她重獲自由後難掩興奮之情,笑稱對事件十分難過,又說事主一家待她很好。法官指曾知會事主父母,但二人昨沒有到庭。據悉二人從事文職,知悉並理解控方處理方式。Sumarsih將返回印尼,有意再次來港工作。她被還押逾年,昨離庭後立即往法援署,擬興訟討回年多來損失的工資和簽證費。

20130717 - 糖果色魔狎5歲女童  警追查是否為去年問路色魔

標題:糖果色魔狎5歲女童 警追查是否為去年問路色魔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天水圍繼去年天逸邨出現「問路色魔」後,前日天澤邨又見「糖果色魔」,年約40歲的男子,利用糖果引誘一名5歲女童到商場殘廁非禮,之後逃去。警方接報展開調查,取走相信已拍下色魔容貌的商場閉路電視錄影片段,正展開追緝,及追查兩案是否同一人所為。

事發於前日下午2時許,5歲女童由外婆帶到天澤商場玩耍,其間女童遇上幾名同學小孩,一班人在商場追逐嬉戲,各人的家長則在旁聊天,女童外婆一度進入商場店舖購物。消息稱,此時有一名年約40歲的中年漢,走近女童並亮出糖果,引誘女童跟他到二樓。

觸痛下體掙扎哭泣

該男子稍後把女童帶進殘廁內上下其手,事主因太過年幼,初時未知遭侵犯,惟被觸痛下體時,女童開始掙扎哭泣。其後外婆赫然發現孫女不知所終,焦急地四周找尋,之後女童自行返回,外婆問她失蹤原因,她哭訴被陌生漢帶到廁所內非禮。外婆聞言大驚,她初時擔心事件張揚,一度猶豫應否報警,在旁家長認為事態嚴重,催促她快點報警,外婆思前想後決定報警。

警方在商場逐層搜索,未見色魔蹤影,女童送院檢查。商場閉路電視片段攝下色魔犯案過程,涉案男子年約40歲,五呎七吋高,戴黑色帽、身穿淺色短袖衫及深色褲。

去年3月,一名13歲女童在天逸邨遇上「問路」色魔,被騙到天業路一條行人隧道內,色魔趁四周無人,向女童非禮,得手後逃之夭夭。警方不排除兩宗風化案同一人所為,正全力追緝疑犯下落。

元朗區議員郭慶平指,上址商場有許多家長聚集聊天,任由小童在附近玩耍,成人一時分心,小孩隨時給壞人有機可乘,促請家長不可掉以輕心。事件亦震驚邨內,居住天水圍一年的衛太指,附近河邊經常有變態漢出沒,平日接女兒放學都會小心。另一梁太表示,曾發生有變態漢跟蹤公園中的女童,昨聽聞又有色魔出現,大感震驚,希望警方盡快破案。

20130716 - 4歲童小手「攝入」扶手梯膠帶

標題:4歲童小手「攝入」扶手梯膠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紅磡黃埔花園昨日發生扶手電梯夾傷小童意外。一名4歲男童隨父母在黃埔廣場使用扶手電梯期間,右手不慎被移動膠帶夾受傷,男童痛至嚎哭,最後需由消防員到場使用工具救出送院,經治理後無礙。

受傷4歲男童姓馮,右手掌受傷,傷勢不嚴重,救護員到場替他用紗布包裹,然後送院治理。男童抵院後,手部傷勢似乎不太嚴重,不時精靈地四處好奇張望。

現場為黃埔廣場近美食坊位置。昨午約2時,男童隨父母由上址1樓使用扶手電梯落地下期間,疑男童如大人般將右手放在移動膠帶,當到達地下時右手不慎「攝入」罅隙被夾住,男童感到劇痛,登時大驚嚎哭,有人見狀隨即按停扶手電梯,惟男童小手仍被緊緊夾困。消防員接報趕至,使用工具救出,將他交救護員送院。事後肇事扶手電梯需暫停運作,等候有關方面調查及維修。

專家籲家長勿勉強拉扯

香港電梯業總工會理事長謝景華表示,不論使用升降機或扶手電梯,12歲以下小童也須由家長或成年人陪同,並需視乎小童身高是否適合自行用手扶移動膠帶,否則最穩妥還是由大人拖站在合適梯級位置。此外,謝亦提醒家長,如果不慎發生小童被扶手電梯夾困意外時,首要是盡快按動紅色緊急掣弄停電梯,但切勿嘗試勉強拉扯以圖脫困,應盡量安慰小童及等候專業人士處理。

20130715 - 夫妻關係差「湊仔」是元兇

標題:夫妻關係差「湊仔」是元兇
報章:都市日報
網址: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215336


香港女基督教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的調查發現,沒有子女的受訪者較滿意他們的婚姻關係,而導致婚姻滿意度低的其中一個元兇,是家中的幼齡子女,因「湊仔」佔據大部分時間及心思,忽略關心身邊人。

「香港夫婦相處模式調查」訪問1,026位已婚人士, 近四成七人表示「湊仔女」是「最常與配偶一起做的活動」,只有一成多人選擇「行街拍拖」等能促進夫婦感情的活動。

關鍵係大家對婚姻嘅堅持同信念,衝突在所難免,要有份堅持一致去面對。 (家庭健康促進中心謝韻姿)
該中心單位主任伍偉湛稱,數據反映港人着重為人父母的職責,忽視與配偶培養感情的重要性。沒有子女的受訪者的婚姻關係滿意度平均有7.81分,而育有0至5歲嬰幼兒的組別滿意度只有7.17分,顯示育有嬰幼兒對夫婦關係會帶來衝擊。
梁先生和太太結婚近20年,兒子已經15歲,梁先生說兒子於成長期容易扭計,影響和太太的相處。梁太說到兒子年紀漸長,要為教仔、揀學校等問題煩惱,要冷靜處理,「我哋唔會喺個仔面前講點教佢,通常我哋會喺出面傾吓點樣佢先聽得入耳。」
另一中心單位主任謝韻姿認為,子女出生雖然令夫婦關係步入「疏離期」,建議夫婦可刻意營造相處時間,提升相處的質素,處理衝突的方式也非常重要,「關鍵係大家對婚姻嘅堅持同信念,衝突在所難免,要有份堅持一致去面對。」

20130715 - 七成基層童缺暑期活動 恐礙升學

標題:七成基層童缺暑期活動 恐礙升學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15/00176_039.html


暑假到臨,但有調查發現,近七成受訪家長未能為子女安排暑期課外活動,主要因為未能負擔昂貴的費用,大部分受訪者亦未有受惠於當局的資助計劃。有學者指,基層學童因家境未能發展興趣,有機會造成升學困難及隔代貧窮情況。團體促當局增設恒常課外活動津貼、增加資助計劃名額及放寬申請資格。

關注學童發展權利聯席上月訪問二百零二戶家庭,逾七成為月入一萬五千元或以下,調查發現逾五成受訪家長今年無為子女安排暑期課外活動,九成人認為暑期課外活動是學童的基本需要,當中近三成人認為有助升學。近七成人希望為子女安排但最終未能找到合適活動,當中逾七成人指活動費用令其卻步。

團體促放寬資助

聯席組織幹事林敏華指,當局設有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和地區青少年發展資助計劃,但分別僅兩成七及一成四受訪家庭受惠,反映基層家庭對計劃欠認識。新來港的單親媽媽陳女士月入僅八千元,節衣縮食讓就讀小一的女兒上補習班,已無餘錢安排課外活動,「之前有學過芭蕾舞同電腦,加埋一年要二千幾蚊,我負擔唔起,個女下年無得學嘢,長遠對升中可能有影響,自己都好內疚。」

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周基利指,學童因家貧未能作全人發展易輸在起跑線,加劇跨代貧窮惡性循環。

20130712 - 新特殊幼兒中心啟用增140名額

標題:新特殊幼兒中心啟用增140名額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news.on.cc/cnt/news/20130712/bkn-20130712121552241-0712_00822_001.html


耀能協會深水埗白田特殊幼兒中心今日舉行開幕禮,中心可提供140個名額,包括48個特殊教育名額,供3至6歲兒童入讀;另有92個供0至6歲幼童入讀的早期教育訓練名額。

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表示,現時幼兒服務輪候人數逾7千人,但服務總額只有約6千個,每個經評估後需入讀特殊幼兒中心的學童,平均需等候1年,故今年將增加約600個名額,以紓緩輪候壓力。

另外,數名社福團體代表到場,抗議社署一筆過撥款,令員工出現同工不同酬的情況;葉文娟表示關注事件,會繼續聆聽業界意見。

20130712 - 幼稚園生畢業 情緒面譜抒離愁

標題:幼稚園生畢業 情緒面譜抒離愁
報章:晴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對於幼兒而言,幼稚園畢業是人生第一次面對朋輩之間的離別。有幼稚園早於畢業一個多月前便開始以「畢業煩惱」為主題,搜集學童對小學的憂慮,以情緒面譜協助學童表達別離的心情,並以一連串銜接活動幫助他們面對轉變。校長相信,協助幼童理解和面對離愁情緒,能啟發內省智能,對提升自信、正面解難有很大幫助。

「上課時忘記帶課本,怎麼辦?」、「不知如何結識新同學,怎麼辦?」這天,聖公會夏瑞芸幼兒學校高班班主任何綺雯老師,在課室內邊以電腦模擬小學情景,邊向同學發問。同學踴躍回應,林韻芝說:「會向老師說對不起,忘記帶課本。」黃皚澄說:「會上前問同學名字,然後一起玩。」

現場所見,同學們都答得十分得體淡定,但另一班主任廖嘉麗老師說,若一個月前這樣提問時,同學們疑惑較多,表現沒有那麼輕鬆的。

寫感謝卡

同學對小學的憂慮五花八門,鄭永昌說:「最怕從小學樓梯上跌下來,因為表姐曾經兩次從樓梯上跌下來。」張映卿說:「小學很大,怕找不到課室,老師很惡。」

老師把憂慮先以腦圖方式羅列,讓同學以八種情緒面譜表達自己的心情,有「開心、興奮、期待、雀躍」,亦有「緊張、疑惑、傷心、擔心」。老師發現,不少同學以疑惑、傷心來形容,對諸如課室大、樓梯太長這些與幼稚園截然不同的環境感到恐懼。

於是,老師以電腦模擬不同情景,如上課時想上廁所、想認識新朋友等,讓同學自己尋找答案,在舉手答問、互相取笑的過程中抒發情感。之後,再讓他們把難捨的心情寫下,送給同學。廖老師說:「這一班同學感情特別豐富,唱畢業歌時不少同學哭起來,讓他們寫感謝卡、繪畫心中最喜歡的學校片段,都能抒發感情。」

參觀小學

心情紓解了,實際的問題又怎樣處理?老師安排同學在一所小學內上兩節課,讓他們感受35分鐘標準上課時間、上落樓梯,以及小學老師的要求。下樓梯時,有人提醒鄭永昌:「要小心呀,按着扶手就不會跌下去。」一個心靈的恐懼,終於獲得釋放了。

啟發內省智能

幼稚園升小學,幼兒首次面對分離。謝玉鳳校長說,看到學童對離別和新環境的擔心,這兩年都提前進行畢業的主題,讓他們釋放情緒。

除了既有的畢業禮外,近年安排體驗小學上課、撰寫紀念冊及感謝卡等,而駐校社工亦安排父母一起參與突破信心的活動,提醒家長要放手讓幼兒成長。謝校長說:「幼兒這階段開始建立內省智能,塑造自信心,畢業禮等一連串活動是一種儀式,讓幼兒理解到別離不是永遠不見,是另一階段的開始。」

20130710 - 年初至昨423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

標題:年初至昨423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
報章:香港電台
網址:http://hk.news.yahoo.com/%E5%B9%B4%E5%88%9D%E8%87%B3%E6%98%A8423%E5%AE%97%E6%89%8B%E8%B6%B3%E5%8F%A3%E7%97%85%E9%99%A2%E8%88%8D%E7%88%86%E7%99%BC-122000958.html


本港今年截至昨日,共錄得423宗手足口病院舍爆發個案,較過去兩年同期的數字為高。今年同期共錄得5宗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以及3宗兒童腸病毒相關的併發症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據最新監測數據,本港手足口病和腸病毒71型活躍程度,在進入高峰期後仍處於高水平。當局提醒市民提高警覺,並採取預防措施,避免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

中心明日將去信全港所有醫生、幼兒中心、幼稚園和中小學,通報手足口病及腸病毒71型感染的最新情況。

20130710 - 「繼父」涉淫女童 稱遭霸王硬上弓 一年施暴逾30次 親母詐儍扮懵

標題:「繼父」涉淫女童 稱遭霸王硬上弓 一年施暴逾30次 親母詐儍扮懵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0/18329034


出生自破碎家庭的小五女生,跟隨母親與其男友同居。女生被安排與「後父」同睡一張床,結果疑遭對方強姦,在一年多內慘被姦30多次,但親母卻視若無睹。女生不想年幼弟妹再失去家庭,一直啞忍,直至在男友鼓勵下終報警。涉案「後父」被捕,只承認曾跟女生性交過一次,但反指是女生趁他飲醉時霸王硬上弓。

49歲的被告「後父」,昨於高院否認兩項強姦及一項企圖強姦罪受審。據控方案情,女童X的母親與前男友育有兩女一子,現年14歲讀中一的X是長女。X母一家在06年搬往屯門一木屋後,認識有一子的被告,二人相戀,跟着同居。二人在08年再誕下一女。一家七口的綜援家庭住在木屋中,X母有自己房間,而被告與X、及最年幼的女兒則同睡一張梳化床。

X在警方的錄影會面中說,2011年1至7月間,在她就讀小五時首次被侵犯,被告在她睡覺時撫摸她,然後脫下她的褲將她強姦。X說當時很痛,見到下體有血,她曾掙扎但不成功。

事主為弟妹不敢報警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X就讀小六時的一天,她因喉嚨痛請了病假在家,被告趁X母外出買餸,企圖將X強姦。就在二人都赤裸下體時,X母開門撞破,但她視而不見。去年11月6日凌晨四時多,被告先將幼女移到床邊,然後重施故技強姦X,在其體內射精。X在朝早起床後向母親投訴,但母親充耳不聞,放下零用錢便離開。同日下午,X告訴男友及報警。

X說,被告每次都趁她月經時侵犯,以減低懷孕風險。她曾向母親求助,但「佢信後父都唔信我,講嚟都嘥氣」,令她感到無助,她試過在暑假離家出走避開被告。因曾被嘲笑來自破碎家庭,X不想弟妹再失去家庭,加上母親有精神問題,故一直不敢報警。被告被捕後只承認在去年11月6日與X性交,但稱當時飲醉,是X「夾硬坐上我度,我反抗,但唔成功。」他說自己「被砌生豬肉」。
案件編號:HCCC111/13

20130710 - 再有幼稚園退出學券制

標題:再有幼稚園退出學券制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10/18329095


再有熱門幼稚園因成本壓力擬退出學券制。有將軍澳聖安德肋幼稚園的家長指,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有意安排該校明年9月「跳船」,推算每月學費將大增四倍至3,000元,低下階層家庭難以承擔。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表示,學券收入無法抵銷成本,轄下十多家幼稚園均虧本運作,正就聖安德肋幼稚園是否「跳船」諮詢家長。

家長斥違反教義

聖安德肋幼稚園家教會顧問梁建忠本身有兩名子女就讀該校,對校方計劃退出學券制感不滿,在社交網站開設群組反對,「而家每月學費約600蚊,校長講明退出學券制,日後每個月要3,000蚊,仲未計雜費。」本身是教友的他,指教區早前已安排聖猶達幼稚園和聖瑪加利大幼稚園退出學券計劃,擔心此乃教區大方向,「咁做係完全違反教義,新教宗嘅聖號係方濟各,講明關顧貧窮,堂區嘅教友知道呢件事反應都好激烈,教會點可以完全唔理低下階層小朋友?有啲綜援家庭真係同我講擔心,冇咗學券,中下階層根本接觸唔到我哋信仰」。

天主教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儲富有回應指,學券收入未能收支平衡,「繼續收學券,預計再經營唔到,要貼錢」。他表明不會把教區轄下16間幼稚園全部轉為私校,會密切留意政府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的結論再檢討營辦模式。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討論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工作進展,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批評該會缺乏透明度。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稱,預計兩年後向政府提交建議。

20130710 - 吳克儉:最遲2017推15年免費教育

標題:吳克儉:最遲2017推15年免費教育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10/00176_035.html


教育局早前成立委員會研究幼兒教育的變革,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表示,提供切實可行的十五年免費教育是現屆政府的重點工作,預料委員會兩年後會向政府提交建議,有信心最遲於二○一七年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但現階段不能作出承諾,未來會努力令各界達致共識,認為不可因為社會需要迫切而「急就章」辦事。有議員批評委員會工作進度緩慢,討論空泛,要求增加委員會的透明度。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舉行會議,吳克儉指教育局於四月成立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研究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可行性及改善幼稚園教育的具體措施,委員會已舉行三次會議,由於研究議題複雜,預計兩年後才能向政府提交建議,並在二○一七年推行,但現時要先令家長及服務提供者等各方面達成共識。

為公平撤資助英基

至於政府計劃逐步撤銷資助英基學校,吳克儉解釋,由於不獲資助的國際學校,在課程、學生組合及政策上均與英基學校相若,為確保類似性質的持份者得到同等對待,因此經檢視後安排撤資。英基學校協會主席唐家成對撤資感到失望,估計至二○一六年,小一學生的學費最少增加兩成三至每年約八萬一千元。

20130708 - 防兒童觸電 教育不可少

標題:防兒童觸電 教育不可少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8/00176_070.html


要預防各類家居意外發生在小孩身上,家長緊記要做足預防措施,同時為子女灌輸家居安全意識。除了不時發生的兒童誤吞異物,導致窒息的事故外,觸電也是一種家長極需提防的嚴重家居意外,輕則會令孩子灼傷,嚴重則可引致心律紊亂,導致死亡。

倘生意外 先截斷電源

環顧家居四周,幾乎每處均有電器或電線,相信讀者家居內的電視、影音器材、電腦桌下或背後,都有雜亂成堆的插座與電線,試想想,若孩子弄掉小玩具,四處找尋時發現各式電線插座,以手指插入插座孔內,隨時可釀成嚴重觸電事故。另外,隨着手機普及,不少孩子自小把玩充電器,亦可能因而觸電。

預防兒童觸電,父母固然要加強教育,嚴禁年幼子女觸碰或靠近電線堆,家長也不應將手機充電座等,放置在兒童伸手可及的位置,也不可讓兒童觸摸到電源開關。電源線不亂接亂拉,就可減少孩子發生觸電事故。家長可採用標準扁腳插座,忌用圓腳頭;如插座丟空暫時不用,可暫用空插頭封閉。父母亦須妥善收藏燙斗等電器用品,以免兒童灼傷。

一旦發現兒童觸電,應保持冷靜,將家居電源截斷,不要直接用手接觸傷者,以不導電物件如木棒、掃帚或膠棍等,把他帶離觸電之處。若他們有呼吸困難,立即致電通知救護車將傷者送院,期間必須確保呼吸道暢通;如有需要,採用心肺復甦救治;如有外傷,需保持傷口清潔,請教醫務人員如何處理。

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

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

學會網站︰www.medicine.org.hk/hkps 

20130708 - 六成家長干涉子女擇友

標題:六成家長干涉子女擇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8/00176_027.html


父母不放手讓子女自由成長,連子女的玩伴亦要親自挑選?有調查發現,約六成父母為子女擇友,當中近四成甚至早在子女出生或唸幼稚園時開始,挑選條件以「乖」、「有禮貌」及「家庭不複雜」為玩伴,與受訪兒童揀朋友的個人取向完全不同。臨床心理學家表示,父母不宜過度干涉子女的社交發展,與子女溝通時應專注及傾聽,以增進彼此感情。

容易溝通 興趣相同

有商場進行「我的玩伴」調查,訪問九百四十八名就讀小四至小六的兒童及五百三十五名家長,了解兩者對理想玩伴的想法。結果發現,約六成受訪父母會為子女尋找合適玩伴,要求朋友仔乖巧及有禮。不過,受訪兒童的選友條件是「容易溝通」、「興趣相同」及「有空作伴」。

調查又發現,四成四受訪家長每日花兩小時陪伴子女做功課及溫習,僅兩成半家長花同樣時間陪伴子女玩耍。逾半受訪兒童認為同學是最好的玩伴,但約一成受訪兒童卻選擇電子產品是最好玩伴。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孩子希望玩伴投契及有時間一齊玩,反映他們渴求有人常伴左右,傾訴心事。她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子女溝通,若常伴孩子的是電子產品而非家長或朋友,將影響日後社交發展及溝通能力。




標題:一成童伴電玩
報章:都市日報






標題:兒童揀玩伴最緊要「夾」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hk.news.yahoo.com/%E5%85%92%E7%AB%A5%E6%8F%80%E7%8E%A9%E4%BC%B4%E6%9C%80%E7%B7%8A%E8%A6%81-%E5%A4%BE-224508641.html


父母不放手讓子女自由成長,連子女的玩伴亦要親自挑選?有調查發現,約六成父母為子女擇友,當中近四成甚至早在子女出生或唸幼稚園時開始,挑選條件以「乖」、「有禮貌」及「家庭不複雜」為,與受訪兒童揀朋友的個人取向完全不同。臨床心理學家表示,父母不宜過度干涉子女的社交發展,與子女溝通時應專注及傾聽,以增進彼此感情。

有商場進行「我的玩伴」調查,訪問九百四十八名就讀小四至小六的兒童及五百三十五名家長,了解兩者對理想玩伴的想法。結果發現,約六成受訪父母會為子女尋找合適玩伴,要求朋友仔乖巧及有禮。不過,受訪兒童的選友條件是「容易溝通」、「興趣相同」及「有空作伴」。

一成兒童選電玩

調查又發現,四成四受訪家長每日花兩小時陪伴子女做功課及溫習,僅兩成半家長花同樣時間陪伴子女玩耍。逾半受訪兒童認為同學是最好的玩伴,但約一成受訪兒童卻選擇電子產品是最好玩伴。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孩子希望玩伴投契及有時間一齊玩,反映他們渴求有人常伴左右,傾訴心事。她建議家長多花時間與子女溝通,若常伴孩子的是電子產品而非家長或朋友,將影響日後社交發展及溝通能力。

20130707 - 發覺有異 致電姨媽 媽媽燒炭 醒目仔求助救己救母

標題:發覺有異 致電姨媽 媽媽燒炭 醒目仔求助救己救母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7/18325440


41歲中年婦疑不堪工作壓力,加上兒子反叛難教,深感身心俱疲,前晚黯然寫下遺書,在柴灣興華邨睡房攬子燒炭求死,幸其子醒目事前發覺有異,致電姨媽求救,警方及消防趕至,說服事主打消死念開門,母子雙雙送院治療,幸俱無性命危險。


企圖攬子同死的姓黃(41歲)女子,與姓吳兒子(9歲)同住興華邨豐興樓一個單位。據悉,黃婦於西餅店工作,最近工作不如意,飽受打擊;回到家中,其子又反叛難教,令她倍感重重壓力,終撐不住爆煲。

母驚醒回心轉意

前晚10時左右,黃婦攜來一包炭,其子見她愁眉苦臉,行為怪異,暗中致電通知50歲姨媽,指母親可能自殺,姨媽聞後大驚報警,同時聯同姓蔡(67歲)女友人上門制止。其間,黃婦用廚鑊盛載燒着的炭塊,攬實兒子在房間床上,準備迎接死神降臨,吳子一度反抗,惜乏力難逃,不久於煙霧迷漫下,兩母子漸感迷迷糊糊。

姨媽、警員和消防員先後趕抵,果然嗅到濃烈燒炭味,不斷拍門,黃婦被驚醒,突然醒悟回心轉意,自行開門,當時她滿面汗水,呼吸困難,其子則躺在床上陷入半昏迷。救護員替兩母子戴上氧氣罩,緊急送院搶救,黃婦情況嚴重,其子則穩定。

警方在場撿獲一封遺書,黃婦詳細交代自己工作及教子問題不開心,一時感觸欲與兒子共赴黃泉,並無可疑,案件暫列企圖謀殺及企圖自殺案跟進。

疑丈夫銷聲匿迹

有街坊指,黃婦居住上址多年,早年見有一名男子出入,近年則銷聲匿迹,懷疑該男子就是黃婦丈夫。黃婦頗疼愛兒子,不時見她帶兒子行新春花市或看聖誕燈飾,「最近個仔可能駁過嘴,聽到佢鬧過個仔」。亦有街坊指,黃婦與外家關係親密,工作繁忙期間,多由其姊妹輪流照顧兒子。

輔導服務督導主任郭志英表示,大人沒有資格奪去子女的生命,今次事件正反映倘若有得選擇的話,子女會選擇生存下來。她稱,事主尋死的原因包括工作及教子不如意,嚴格來說是負面感覺問題,實質很小事,但往往一時鑽牛角尖,把問題無限放大,做出儍事。她認為事主有鬱結,可找人傾訴,切忌自困愁城想得太灰。

20130704 - 禁錮坑渠50小時六歲童險生葬

標題:禁錮坑渠50小時六歲童險生葬
報章:東方日報
日報:2013-07-04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4/00176_061.html


油麻地六歲尼泊爾籍男童險被「生葬」案件,男童昨仍在廣華醫院留醫,其養母日夜陪伴照顧,男童在病榻上亦重現笑靨。涉案被捕的十四歲男童昨被警方落案,控以一項非法禁錮罪,今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另兩名被捕八歲男童在獲釋後,昨如常上學,校方派出社工輔導,消息稱,兩童是同班同學,均來自單親家庭,其中一名尼籍男童於案發當日曾向父親透露「有人畀人打」,但有人不以為意未有理會,錯失提早拯救受害男童機會。

險死男童Limbu,中文乳名「宏仔」,姓莊養母大清早到病房陪伴兒子,他昨已可進食,看電視時面上重現笑容,但身體仍虛弱,探員到病房錄取口供。另外,宏仔的生母昨晚擬到病房探望,但被拒門外。至於兩名被捕後獲釋的八歲男童,於油麻地一間小學讀三年級,是同班同學,校長稱兩童在校操行一般。消息指,兩童均來自單親家庭,其中本地男童的家庭背景較複雜,與繼母同住。至於尼籍男童的父母離異,他與父親同住,案發當晚他曾先後向其九歲表姐及父親透露「有人畀人打」,但有人沒有追問,錯過救人最佳時機。至於十四歲尼籍疑犯,其就讀學校校長稱不知有學生涉案。

涉疏忽照顧兒童 父母被捕

民政處與新家園協會昨派員到醫院探望宏仔,該會服務總監陳義飛上月初曾見過他,當時他由養母帶到該會擬報名參加暑期活動,他說印象中宏仔開心活潑,至上周日,養母到該會求助稱宏仔失蹤,他建議報警。他形容莊極富愛心,出事後非常緊張,兒子獲救後母子形影不離。據悉,莊婦家庭經濟一般,該會昨向其發放五千元緊急援助金。社署發言人表示,醫務社工正跟進宏仔情況,包括提供情緒輔導及福利需要。

宏仔於上周六被親生父母留在西貢街公園玩耍,疑多口得罪一名八歲男童,他召來一名十四歲及八歲尼籍同黨,將宏仔帶到澄平街草叢毆打,再塞入呎半深坑渠,並蓋上石屎渠蓋及用大石及手推車壓實後逃去,其養母至本周一晚在附近公園找到其中一名尼籍男童揭發事件,警方將宏仔救出送院,並先後拘捕三名涉案男童,其中兩名男童因不足十歲獲釋。受害男童的親生父母則涉嫌疏忽照顧兒童亦被捕。




標題:禁錮坑渠50小時六歲童險生葬
報章:東方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3/00176_032.html


油麻地揭發冷血童黨「生葬」六歲男童案。身世可憐的尼泊爾籍男童,上周六被親生父母留在西貢街公園玩耍時,疑多口得罪一名八歲男童,他召來一名十四歲及八歲尼籍同黨,將事主帶到人迹罕至的草叢拳打腳踢後,將他塞入呎半深的坑渠當「石棺」,再蓋上石屎渠蓋及用大石及手推車壓實後逃去,男童恍如被「生葬」五十小時。幸男童養母發現他失蹤報警,前晚在附近公園找到涉案其中一名尼童驚聞事件,警方接報及時將尼童由「石棺」救出,他受輕傷及脫水送院。警方前日及昨日先後拘捕三名涉案男童,其中兩名被捕男童因不足十歲獲釋。受害男童生父母則涉嫌疏忽照顧兒童被捕。

險死男童Limbu,中文乳名叫「宏仔」,現留醫治療,情況穩定。男童親生父母,未有結婚,母親(卅七歲)為尼泊爾籍,而父親(卅六歲),南亞裔籍,據悉,有人染有不良嗜好,分別有毒品、傷人及「賣老翻」案底。兩人住於油麻地。兩人被捕帶署調查後已獲准保釋。被捕三名男童,分別是姓張(八歲)本地人,以及兩名尼泊爾籍男童(八歲及十四歲),其中兩名八歲男童是同學,於油麻地一間小學讀小三;十四歲男童在大角咀一間中學讀中一。

獨自公園玩耍 遭找晦氣

消息指,Limbu出生後不久,其父母便將他交給居於何文田的姓莊(五十三歲)婦人「代養」,他在新填地街一間幼稚園讀高班,周六日才返家見親生父母。上周六(廿九日),Limbu如常由莊婦帶返親生父母家中,當日傍晚約六時,有人將男童帶到西貢街公園後離去,他獨自在公園玩耍,至晚上九時許,莊婦欲接回Limbu時,獲告知他在公園,但她在公園找不到Limbu,徹夜在街上尋子,至翌日凌晨五時許,心知不妙報警。由於失蹤男童年紀小,警方在附近一帶找尋無果,當晚發出其相片尋找。

曾被毆打 有脫水徵狀

莊婦連日冒着風雨四出尋子,由於Limbu最愛吃漢堡包,她逐間尋找,至前晚十一時許,找到白加士街一間快餐店時,遇到兒子一名八歲同伴,獲告知曾目睹他被一名十四歲南亞裔男童毆打,並引領她到英皇佐治五世紀念公園找到該男童,莊婦報警,有人在警員盤問下承認曾毆打及禁錮男童在澄平街附近一個坑渠內。警方立即趕往澄平街,期間莊婦大聲呼喚男童名字,終聽到其回應,警方循聲音找到他,當時男童面孔朝天被困約呎半深、呎半闊的坑渠,上蓋有三吋厚石屎渠蓋,上面壓有一架手推車,車上有一堆石頭。男童手腳擦損面部有傷痕,疑曾被人毆打,並有脫水徵狀,需送院檢驗。

警員隨即拘捕該名十四歲尼童,並於昨凌晨三時許再到上海街九十五號一劏房,拘捕涉案八歲本地男童,至昨午再到油麻地拘捕另一名八歲南亞裔男童。大律師陸偉雄稱,根據現行法例,十歲以下兒童沒有刑責,不足十歲的兒童如涉刑事罪行,警方會按正常程序拘捕及錄取口供,有需要時可要求其做證人,指證案中其餘疑犯。而十歲至十六歲的少年犯,警方落案後,一般會交由兒童法庭處理,一旦罪成多判到教導所。




標題:自小離開雙親 養母帶大
報章:東方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3/00176_033.html


樣子精靈可愛的Limbu「宏仔」,家庭背景非常複雜,自小離開親生父母隨養父母生活。據悉,其尼泊爾籍的生母年輕時戀上有家室的同鄉,並遷進其油麻地炮台街住所,與男友的妻子及三名子女同住,實行一屋兩妻。至六年前「宏仔」出生,與同父異母的兄姊居於同一屋簷。其母產子不久,認識住在愛民邨的莊婦,言談間說起兒子乏人照顧,莊婦見「宏仔」樣子可愛,同情他身世可憐,提議非正式領養他,其母同意並將僅數月大的兒子轉交莊婦撫養。

親生父母冷對兒子

莊婦接「宏仔」回家後,與丈夫當他如親生兒子般疼錫,對他悉心呵護照顧,又叫他稱呼自己做「契媽」,對他供書教學,每日接送他返學放學。而為免母子其骨肉分離,莊婦多年來每逢周六日,都會帶兒子返親生父母家中享天倫,不過,有人對親生兒子愛理不理,即使見面亦態度冷淡。

宏仔就讀的幼稚園職員稱,宏仔純品乖巧,活潑好動,平日均由該「契媽」接送,沒見過其親生父母,又指他失蹤後曾目睹其契媽四出奔波尋找,深受感動。至昨日尋回兒子,她看到其受苦心如刀割,昨整日在病褟旁寸步不離照料兒子,養父稱,慶幸兒子能獲救,稱如他落入更兇狠的人手上不堪設想。至於宏仔生母,昨曾到醫院探望,但被拒門外。




標題:童黨犯案 無諗要孭刑責
報章:東方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3/00176_034.html


油麻地殘酷禁錮案中的涉案三名男童,年紀輕輕,竟涉嫌干犯殘忍罪行,精神科醫生兼香港大學犯罪學碩士丁錫全指出,童黨犯下嚴重罪行,其中一個原因是行事沒有想清楚後果,幼童及青少年對於好壞對錯判斷力較弱,往往不知道犯事可能會導致他人死亡,未想到自己要負上刑責。

案中受害的六歲男童,被毆打後困在又焗又臭的溝渠,全身動彈不得,度過兩天兩夜,期間三號風球高懸橫風橫雨,卅多度高溫下,無水無糧,捱了五十個小時後才終獲救出生天,兒科專科醫生伍永強稱,一般人四至五天不進食僅血糖稍低,不會有生命危險,但無飲水則很難捱,他說,男童被困時無飲水,加上戶外溫度高,有機會中暑及發高燒,隨時會燒壞腦,甚至有生命危險。

根據天文台紀錄,六月廿八日早上六時四十五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至三十日晚上七時才取消。六月卅日晚上九時十分發出一號戒備訊號,七月一日中午一時許改掛三號強風訊號,當日油尖區共有三十至四十毫米降雨量。




標題:6歲童被埋水渠53小時 童黨欺凌 警拘3惡少救人
報章:蘋果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3/18320825


一名年僅8歲的男童,日前在油麻地西貢街公園與一名6歲尼泊爾裔同學發生小爭執,竟「吹雞」召來兩名南亞裔童黨,人多蝦人少將對方押往附近草地圍毆,更「狼死」把他推落一條狹窄的去水渠內,再用石屎渠蓋將他蓋住,然後不顧而去。6歲男童無力推開重達40磅的石屎渠蓋,結果如瞓棺材般慘被困兩日兩夜達53小時,幸其契媽鍥而不捨,四出打聽其下落,警方終拘捕三名惡童,前晚將他救出生天。

被困渠內兩晝夜的尼泊爾男童Limbu Lewang,中文名高力宏,生於單親家庭,與37歲母親相依為命,居住愛民邨,同住還有其母36歲尼泊爾男友。Limbu母親任職手袋店推銷員,數年前於機舖認識53歲的莊婦,兩人十分投契,其後更把Limbu契給她做契仔。幫人湊仔的莊婦見Limbu乏人照顧,Limbu大部份時間都與莊婦一起生活,兩人情同母子。

母機癮起子放公園

上周六(29日)下午6時許,莊婦帶Limbu到西貢街公園給母親及其男友接回,莊婦之後離去,豈料Limbu母親機癮又起,竟棄下兒子在公園玩,便與男友一同往打機。警方調查相信,其間Limbu遇上同學本地人的阿康(8歲),兩人因小故爭吵,阿康竟致電「吹雞」,找來「大佬」尼泊爾男童阿Nial(14歲)及另一南亞裔男童(8歲)到場教訓Limbu。

不久,阿Nial與該男童雙雙趕到,三名惡童押走Limbu,帶到200米外的澄平街駿發花園對開草地拳打腳踢,其後三人竟合力搬開一塊兩呎長、16吋闊的石屎渠蓋,把Limbu推下14吋深、一呎闊的去水渠內,然後把渠蓋蓋回原處,如瞓棺材般仰卧在渠內的Limbu無法移開渠蓋,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三惡童則哈笑離開現場。

契媽報警網上尋人

翌日(30日)凌晨5時許,各人找不到Limbu,莊婦於是報警,並在網上尋人:「希望大家明白一個母親,失去一起生活6年的孩子錐心之痛的感受。」而警方亦發圖尋人。至前晚(周一),莊婦到白加士街麥當勞打聽契仔下落,其間找到阿康一名親友,得知事件可能與阿Nial有關,並指阿Nial正在佐治五世紀念公園內。

莊婦立即通知警方,警方掩至公園擒獲阿Nial,經盤詰後,阿Nial將事件和盤托出,並帶領警員到澄平街草地終找到Limbu被困位置,警員抬開渠蓋發現男童躺在坑底內。Limbu被救出時面部及手腳有些瘀傷,嚴重脫水,事後被送院治理。

油尖警區重案組第二隊接手調查,在阿Nial帶領下,到上海街拘捕阿康,另一南亞裔男童於昨午12時許落網。

由於其中兩名被捕男童年僅8歲,警方事後聯絡他們的家長,經問話後將兩人釋放,阿Nial則涉非法禁錮被扣查。
Limbu的母親與男友涉嫌虐兒被捕,暫准保釋候查。

油麻地活埋男童時序
上周六下午6時:
6歲尼泊爾男童Limbu,在西貢街公園遭三名惡童圍毆,並被押到澄平街草地埋在去水渠內
周日凌晨5時:
男童契媽報警尋人
周一晚:
契媽得知事件與14歲尼泊爾男童有關,於是報警
同晚10時:
警員包圍九龍佐治五世公園拘捕涉案14歲男童,追查下得悉失蹤男童下落
同晚11時23分:
探員在涉案男童帶路下,終在去水渠中救出男童,其後再拘捕另兩名涉案男童




標題:水渠位置偏僻 途人難聞呼救
報章:蘋果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3/18320828


發生男童被困去水渠兩日兩夜的澄平街草地,人迹罕至,背後是一個停車場,前面為一條行人隧道,因車來車往噪音大,即使當時男童高聲呼救,途人難以聽到。男童被困的去水渠,14吋深1呎闊,男童細小的身軀轉動亦有困難,而日前颱風溫比亞襲港,幸無帶來豪雨,否則事主不餓死也淹死。

「化咗骨都冇人知」

男童被困的去水渠,積有污水,在太陽猛曬下,傳出陣陣臭味,四周都是蛇蟲鼠蟻,記者逗留片段已被蚊叮多處。附近停車場職員指,連日來都沒聽到該草地傳出呼救聲,「嗰度咁僻靜,平日都冇人行過去,離個停車場更亭又咁遠,有叫過都未必聽到」。街坊亦表示,因草地豎立中電高壓電標誌,途人不敢貿然行過去,「嗰度冇人去㗎,個細路化咗骨都冇人知」。

急症室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6歲男童被困狹窄坑渠底,最大問題是缺水,缺水超過四天,腎功能會嚴重受損,足以致命,另沒有食物,雖可以撐六、七日,之後就會血糖降低暈倒,嚴重者會失救死亡,其次是環境惡劣及極易感染病菌。




標題:最低刑責10歲 或僅警司警誡
報章:蘋果日報
日報:2013-07-03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3/18320836


是小童?還是野獸?年僅8歲男童竟聯同兩名童黨「坑埋」6歲「仇家」,案情令人震驚,大律師陸偉雄稱案件性質嚴重,涉案男童的犯案做法幾乎是意圖謀殺,但由於香港刑責最低年齡為10歲,換言之警方最終是無法檢控案中8歲疑犯,只能對他作警司警誡。而另一名被捕疑犯已屆14歲,只要警方有足夠證據或有理由相信他清楚知道,其行為可令男童意外喪命,已可控告意圖謀殺,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料靠嚇居多

香港城市大學犯罪學家黎定基推斷,涉案男童行為靠嚇居多,試圖給事主一點教訓,並非存心置其於死地:「如果唔係早就殺死佢、埋咗屍。」他認為,涉案男童以為很小事,認為事主被石屎板渠蓋封住,總有能力脫身,或者會有途人發現,相信他們沒考慮嚴重後果,隨時玩出人命。
過往發生過小童「冷血行兇」事件,例如1993年2月,英國兩名10歲男童,擄走一名不相識的2歲女童,將她虐殺至死,並把屍體放在路軌上讓火車輾壓分屍,兩冷血男童最終被繩之於法,被判監10年。




標題:6歲尼泊爾籍男童疑被禁錮 兩男童被捕
報章:香港電台
日報:2013-07-02
網址:http://hk.news.yahoo.com/6%E6%AD%B2%E5%B0%BC%E6%B3%8A%E7%88%BE%E7%B1%8D%E7%94%B7%E7%AB%A5%E7%96%91%E8%A2%AB%E7%A6%81%E9%8C%AE-%E5%85%A9%E7%94%B7%E7%AB%A5%E8%A2%AB%E6%8D%95-044400599.html;_ylt=AkA78Onrxu1Clc7fXWjrzPSxVsd_;_ylu=X3oDMTN2ZWRrc2RkBG1pdANUb3BTdG9yeSBob25nIGtvbmdTRgRwa2cDN2NjZTJmYTktYzc2NC0zMjM3LWI0NmEtYzA0NmEzMDMzZTYyBHBvcwMxOARzZWMDdG9wX3N0b3J5BHZlcgMyZDkyMzZiMC1lMmQzLTExZTItOTc1Yy0xN2FkY2E2Y2U5MGI-;_ylg=X3oDMTFwN3U1aHNnBGludGwDaGsEbGFuZwN6aC1oYW50LWhrBHBzdGFpZAMEcHN0Y2F0A.a4r.iBngRwdANzZWN0aW9ucw--;_ylv=3


一名報稱失蹤的尼泊爾籍6歲男童,昨晚深夜在油麻地澄平街附近尋回,懷疑曾被非法禁錮。

警方拘捕兩名涉案男童,分別是一名14歲南亞裔及一名8歲本地男童,正追緝另一名涉案男童。

油尖區助理指揮官曾耀和說,男童被困在澄平街的水渠下約48小時,警員發現男童時,他被石造的渠蓋壓住,不能動彈,身上有傷,有脫水情況,要入院留醫,情況穩定,但暫時未能錄取口供。

曾耀和相信,受害男童與兩名涉案男童在公園認識,曾經因口角而被毆打。警方正考慮控告受害男童親生父母,疏忽照顧兒童罪。




標題:6歲尼籍童遊樂場失蹤
報章:蘋果日報
日報:2013-07-02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2/18319174


一名6歲尼泊爾籍男童,上周六在油麻地一處遊樂場走失後,至今不見蹤影。警方昨天發佈男童相片,呼籲市民提供消息協助找尋。

穿黃色衫褲黑鞋

失蹤6歲尼泊爾籍男童Limbu Lewang,身高約1.1米、瘦身材、蓄短黑髮,失蹤時身穿黃色背心、黃色短褲和黑色鞋,手持一個紅色袋內有玩具。據悉,尼童與家人同住油麻地區,上周六(29日)傍晚6時許,尼童在油麻地西貢街遊樂場玩耍期間,突然不知所終,其家人通宵在附近搜尋不果後,擔心尼童出意外,於翌日清晨5時30分向警方報案。

警方接報曾派員在遊樂場附近一帶搜索,向街坊查問曾否見過尼童,了解尼童失蹤前有否與人接觸,但沒有結果,警方調查後列失蹤人士案處理。

警方發言人呼籲,任何人士若曾見過或有該失蹤男童的消息,即致電23598214與油麻地區警署或與任何一間警署聯絡。

20130704 - 日出康城「學之園」幼園 爆手足口病個多月

標題:日出康城「學之園」幼園 爆手足口病個多月
報章:明報
網址:http://news.mingpao.com/20130704/gmb1.htm


將軍澳日出康城「學之園」幼稚園連續個多月爆發手足口病,21名2至5歲學童受感染,他們自5月1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出紅疹或水泡等徵狀。當中17人曾經求醫但毋須入院,全部受影響學童現時情穩定。該校自5月中出現感染個案,至今個多月傳播鏈仍未切斷,但衛生防護中心評估後認為該校毋須停課。

防護中心認為毋須停課

17名曾求醫的學童包括12男5女,其中一名學童的糞便樣本對腸病毒柯薩奇病毒A6型呈陽性反應。衛生防護中心回覆本報表示,中心根據該幼稚園染病學童之病情嚴重程度,以及整體受影響人數作評估後,認為該校不用停課。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向校方建議所需的預防措施,並對該校作醫學監察。

醫生:水泡帶病毒 宜痊癒方上學

5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發病高峰期,該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傳染病醫生蘇文傑表示,手足口病經由飛沫和口糞傳播,病童手腳的水也帶病毒,故院舍職員必須徹底清潔及消毒院舍與周圍環境。他建議病童應待手腳水泡痊癒後才上學,以防病毒會有第二浪。

今年至今共有388宗手足口個案在院舍爆發,涉及2233人。

20130704 - 臻美秀華幼園財困停辦

標題:臻美秀華幼園財困停辦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4/00176_011.html


基督教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前校監梁淑貞因欺詐罪而入獄,她任校監的基督教臻美秀華幼稚園亦正面臨倒閉厄運,據悉該校現僅餘約一百五十萬元儲備,並疑因收生逐減兼要承擔每月約十一萬元租金而陷入財困,料不足以營辦多一個學年,校董會上周一通過,本學年結束後於下月一日起停辦,估計近五十名學生受影響前路茫茫。

該校位於觀塘油塘邨,於○二年創校,現有近百名學生,去年因遭稅務局剔出免稅慈善團體名單而失去非牟利團體資格,不但被迫退出幼稚園學券計劃,更遭房屋署改按市值收取租金,令該校陷入財困。

校董會過半數通過

校董會消息人士透露,現僅餘約一百五十萬元儲備,但校舍月租開支已高達約十一萬元,除非辦學團體突大量注資或有善心人大筆捐款,否則無力營辦多一個學年。校董會上周一開會,據悉,雖有代表辦學團體的校董反對停辦,但十名校董成員投票後,最終有六人包括三名「空降」進駐整頓校務的教育局代表及一名資深退休幼稚園校長投票贊成停辦,以過半數通過停辦決定。

約五十學童受影響

該校若停辦,將有約四十名正就讀幼兒班和低班的學生及約七名已報名入學的學生受影響,另約十名老師和職員將面臨遭遣散。校方上周六召開家長會交代停辦一事,有個別家長期望該校可續辦讓學生可過渡。據悉,校方正安排受影響學生轉往區內幼稚園繼續學業,部分學校已表明願意接收。

記者昨到該校發現窗外仍張貼「現正招生」橫額,記者向該校查詢停辦一事,職員稱校方不會作回應。多名家長指已接獲停辦通知,葉先生的外孫就讀該校低班,得悉校方向家長收集簽名支持續辦,「轉校要重新適應,小朋友實會唔開心,呢一、兩個月先通知好遲」,他已開始為外孫另覓學校。

教育局發言人指出,基督教臻美秀華幼稚園曾在校董會表示,其財政狀況或不足以維持該校健全運作至一三/一四學年底,該校至今未能提供足夠證據顯示有足夠儲備供該校能於一三/一四整個學年有效運作。為學生最大利益着想,當局決定撤回支持房署續租借學校現址予辦學團體的建議,房署已就該局建議,決定下月起不再租借該址予辦學團體,當局會因應家長要求提供協助,使其子女能在區內幼稚園繼續就學。

20130702 - 男童腳插罅隙被困

標題:男童腳插罅隙被困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30702/18319176


兩歲姓黃男童,昨晨11時許,在將軍澳百勝角蓬萊路8號清水灣半島的住宅單位嬉戲,意外地將左腳插入地台與地板間的罅隙,因為卡着不能動彈,黃童一度驚慌哭泣。

35歲姓林母親發現事件,嘗試將男童的小腳拉出,卻恐會拉傷肌肉,只好報案求助,消防員到場用潤滑劑方式成功將男童救出,由母親陪同送院檢驗,初步並無大礙。

20130701 - 六月女嬰 高燒猝死

標題:六月女嬰 高燒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1/00176_075.html


一名患病發高燒的六個月大女嬰,昨凌晨被父母發現在上水村屋住所昏迷,送院搶救一小時後不治,雙親痛失愛女悲痛不已,死因有待剖驗。

猝死女嬰姓袁,與四十三歲父親及姓周(三十歲)母親居於馬草壟路一間村屋。據稱,女嬰早前患病,並持續發燒不退,至前晚十時許,女嬰仍發高燒,母親將她放在房中睡覺,至昨晨零時許,父親入房內查看時,發現她陷入昏迷,呼吸微弱,連忙叫醒熟睡的妻子,報警求助。救護員將女嬰送院,但搶救至凌晨一時許,終告不治,警方初步調查後,認為無可疑。

20130701 - 聖基道兒童院 新一輪助養計劃展開

標題:聖基道兒童院 新一輪助養計劃展開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701/00176_057.html


「人哋唔識你都願意幫助,我哋有能力,都應該幫助有需要的人。」三歲便因家人無力照顧而入住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的蔡啟平,失去家庭溫暖,曾想過放棄學業,中五畢業後投身職場,幸而在兒童院社工的鼓勵下,終完成大學課程。在兒童院接受過無名者捐助,她明白成功除靠個人努力外,亦有賴人與人之間互相扶持、幫助。今日,她擁有幸福家庭,更由受助走向助人,與兒子一同助養有需要的兒童。

受助人變助養人

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昨開展新一年度的助養計劃,助養人每月捐助五十元,為期一年,便可以幫助三百五十多名孤兒、來自破碎家庭或低收入家庭的兒童,讓他們可參加課外活動、接受功課或情緒輔導等服務。

在聖基道兒童院生活至十四歲、現育有一子一女的蔡啟平,由當年一名受助兒童,今日變成助養人。她說,年幼時父親沉迷賭博,母親長期病患,她與哥哥、弟弟入住兒童院。她曾打算中五畢業後輟學,但在兒童院社工鼓勵下,終半工讀完成大學課程,更成為雜誌創辦人。蔡直言,自己親身感受過社工的關愛,亦接受過無名者的捐助,故希望子女知道成功除靠個人努力,亦要互相扶持。唸中一的兒子受她感染,亦成為助養人。

成為寄養家長逾十年的伍太,憑愛心及耐性,成功改變不少問題兒童。她說,曾寄養在她家的十二歲女童Kary,十分好勝、易發脾氣、「唔聽人講」。伍太對她循循善誘、耐心教導。Kary說,曾到過不同寄養家庭生活,有家長只懂着她溫書,她卻深深感受到伍太的愛,在伍太的教導下學懂與人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