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5 - 深水埗英華小學爆乙流 28學童中招

標題:深水埗英華小學爆乙流 28學童中招
報章:星島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防護中心通報,深水埗英華小學爆發乙型流感,涉及28名7至11歲,就讀小二及小五級別的男學童。27人有向私家醫生求醫,當中2人分別入住港怡及浸會醫院,所有病人情況穩定。

中心指,涉案的28名學童自5月17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當中27人已求醫,其中2人需入院接受治療,經治療後已出院。4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中心呼籲,為防止流感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爆發,學生如出現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不應回校上課。他們應求診及避免上學,直至退燒後48小時。學校亦應正確地量度和記錄學生體溫。

此外,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最近本地季節性流感活躍程度有所上升,年滿6個月或以上(除有已知禁忌症外)而在2018/19季度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人士,可接種疫苗加強個人保護,預防季節性流感。

20190605 - 保母老師疏忽 智障童遊校巴河3小時

標題:保母老師疏忽 智障童遊校巴河3小時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校巴保母與學校老師連環出錯,導致一名九歲智障學童無落校巴失蹤三小時無人知!一名智障兼患有自閉症的學童,前日早上由家人送上校巴,原定在三十分鐘內抵達位於將軍澳的學校,並須於兩小時後再上校巴到牙科保健診所,其父在牙科診所苦候多時仍未見兒子,多番追問後,校方始發現其子一直無落校巴,更隨校巴駛往屯門,被遺留在校巴上三小時無人知,家長已報警求助。

父於牙科診所等極未見人
梁先生的兒子就讀將軍澳匡智翠林晨崗學校四年級,他前日早上八時許在將軍澳坑口送兒子上校巴,學童本應於三十分鐘內抵達位於翠林的學校,先在學校上課,之後再出發到位於藍田的牙科保健診所檢查牙齒,家長可自行到診所匯合學童,梁先生遂在牙科診所等候兒子。

至十時三十分,梁先生見其子的同學陸續到達診所,卻不見兒子蹤影,遂向帶隊老師查詢,老師最初指負責接學生落校車的老師肯定其子已到校,只是其子沒有到課室,不知在學校何處,現正尋找。梁先生心急如焚,再致電學校主任追問,校方始發現其子不在學校,學校致電校車公司,始知其子仍在校車上,而校車已駛往屯門,其子其後由校車送回學校。

梁先生對兒子不在學校感到震驚,直言若非當天是牙科保健,其子失蹤亦無人知,非常離譜,他炮轟校巴保母、學校老師失職,「學生係智障、有特殊需要,佢哋唔識照顧自己,如果一直喺校巴上幾個鐘無人知,可能會焗親,甚至有生命危險,件事係非常嚴重!」令他更憤怒的是,學校至今未詳細交代事件。

校方允調查 一個月內回覆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校長霍俊榮表示,已收到家長投訴,校方已啟動調查,會在一個月內回覆家長。教育局表示收到有關投訴,已立即與學校跟進,校方表示已就此事向相關家長解釋及即時檢討機制,避免再發生同類事件。教育局已敦促學校檢視有關學童乘坐校巴之安排,及與家長加強溝通,確保學生安全。警方發言人表示,涉事男童沒有受傷,報案人要求備案,案件由牛頭角分區人員跟進。

20190604 - 200億購158社福用物業 元朗最多 張超雄稱為規劃「補鑊」 促交代服務短缺情况

標題:200億購158社福用物業 元朗最多 張超雄稱為規劃「補鑊」 促交代服務短缺情况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財政預算案提出用200億元公帑於3年購買私人物業作社福設施。勞工及福利局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首度披露計劃購置158個設施,用作長者鄰舍中心及幼兒中心佔最多,分別佔48及28間。位置方面,元朗擬買物業數量冠絕18區,達15個,佔近一成。有議員認為反映政府過往規劃失當要「補鑊」,冀政府交代各區服務短缺情况。

據勞福局及社署向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政府擬購商業樓宇、寫字樓或活化工廈,設置158個社福設施,總樓面面積約5.7萬平方米,遍佈18區,以元朗、沙田及油尖旺區最多(見表)。

長者鄰舍中心增最多 幼兒中心區區有份
18類設施中,以長者鄰舍中心最多,提供社區支援,如輔導、康樂活動等服務,將增設48間,其中東區及中西區最缺服務,各將增設6間。當局亦擬增設15間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7間長者地區中心。

當局擬增28間幼兒中心,每區增設至少一間,元朗與西貢區獲分配最多,各有3間。另外,由於為幼稚園的輕度殘疾幼兒而設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2018至19年度起恒常化,政府擬買物業增設12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辦公室。

計劃另預算約6.74億元裝修、設備等非經常開支,由獎券基金承擔。當局計劃爭取今年7月向財委會申請撥款,若獲批,社署與政府產業署明年首季開始買物業,預計首批物業明年底起提供服務。另約2023年首季買最後一批物業,料2023年底至2024年初投入服務。

首批最快明年底啟用
香港保護兒童會服務總監麥鏡英歡迎政府在各區增設幼兒中心,並稱元朗及西貢區有較多新屋邨及私樓落成,不少為年輕家庭,對幼兒照顧服務需求大,其中西貢更無資助獨立幼兒中心。他促請政府未來在較多新屋邨落成的地區,加強幼兒照顧服務。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物業分佈未能清晰反映購置準則,冀政府交代各區服務短缺、輪候時間等數據。他說元朗等新市鎮年輕家庭多,對家庭及幼兒照顧服務需求高,「今次反映政府過往規劃失當,才要補鑊式買樓」。

元朗區議員、立法會議員鄺俊宇表示,元朗區較多年輕、單親或在職家庭,尤其天水圍,對幼兒照顧服務需求很高。他相信今次「只是止咳」,長遠需做好規劃;亦關注政府入市如何不至令市場波動。

20190604 - 200億購社福物業 政府偏心分配不均

標題:200億購社福物業 政府偏心分配不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府最快明年第一季入市掃物業作福利設施,全港增四十八間長者鄰舍中心無大埔份!勞工及福利局昨向立法會交代有關二百億元購置私人物業作福利設施用途的細節,預計可透過該計劃在十八區新增一百五十八項新設施,惟各區的新增設施明顯分配不均,例如人口達六十萬的元朗區有十五項,惟人口卅萬的大埔區卻只有四項,且連一間新增長者鄰舍中心也沒有。有大埔區議員直言該區似被政府「離棄」,批評有關規劃對區內的長者及幼兒家長欠公道,要求當局增加安老及託兒服務。

針對福利設施短缺引致長時間輪候問題,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以二百億元購置商廈或活化工廈等私人物業,再改劃為福利設施,作為短期增加供應的做法。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下周一(10日)討論購置物業提供福利設施,根據會議文件顯示,以長者鄰舍中心最多,達四十八間;其次是幼兒中心,共有廿八間,亦是唯一一項全港每區均會增加至少一間的福利設施。

使用率偏低 西貢仍增3幼兒中心
雖然長者鄰舍中心會增加四十八間,惟部分地區依然是一間都無,例如大埔及西貢,其中人口逾卅萬的大埔區竟是最少新增福利設施的地區,僅得四項,與離島區並列包尾。除長者設施分配不均外,兒童照顧服務亦有同樣的情況,以幼兒中心為例,截至去年十二月,西貢區幼兒中心的使用率為百分之卅八,全港排名尾二,惟卻獲港府偏愛,與元朗區同獲增加三間幼兒中心,屬全港最多的區份,但元朗的幼兒中心使用率卻達百分之八十九,正好是全港使用率排名第二高的地區,僅次油尖旺區。

港府指,如該二百億元全數購置物業,將會向獎券基金額外申請約六億七千萬多元用作裝修、家具和設備等用途,預計如今年七月獲財委會批准撥款,明年第一季可開始購買首批物業,並會在三年內完成,而撥款獲通過後將會向十八區區議會簡介,以聽取地區人士的意見。

議員指透明度低 惹官商勾結嫌疑
對於大埔區短期內不會新增安老設施,大埔區議員區鎮樺對此感到失望及遺憾,完全難以理解當局何以有此分配結果,以他服務的大埔市中心為例,根本沒有長者鄰舍中心,要到附近屋邨輪候,又指曾在近期的區議會中向港府提出改建空置校舍成福利設施,官員卻不置可否,也不肯透過購置物業增加相關服務,反問︰「其實政府想大埔成為一個咩嘅地區?好似乜都無佢份咁!」

立法會議員尹兆堅亦批評,做法只是「止住咳」,但批評現時港府所提供的資料只提供物業所屬區域,認為透明度低,又指購買的「死場」、即人流稀疏的商場位處民居會較好,但同時亦擔心當局會購買長期未能脫手的商場,做法令人有感官商勾結。

20190601 - 兩年166兒童亡 8遭親人殺害  委員會籲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

標題:兩年166兒童亡 8遭親人殺害 委員會籲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父兼母職,壓力爆煲卻得不到支援,隨時釀成悲劇。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最新報告,2014至2015年共有166宗兒童死亡個案,當中九名兒童被殺,其中三名施襲者是死者的父親及祖父,均是被殺孩童的主要照顧者。報告建議加強支援,鼓勵男性照顧者主動求助,助他們分憂,防悲劇再生。

檢討報告每兩年發表一次,昨公佈第四份。2014至2015年向死因裁判法庭呈報的18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有166宗,裁定死於自然及非自然因素分別有107宗及59宗。報告顯示,有九宗個案死於襲擊,涉及六男三女,其中八宗個案被父母或親人施襲致死,餘下一宗則是陌生人,一名女童在網上社交媒體結識一名男網友,相約私影而遇害。

報告指出,其中一名父親長期照顧患多種殘疾的兒子,面對情緒困擾,最終將兒子殺死;另一名父親則攜同兩名兒子燒炭自殺,兩名父親都是死者的主要照顧者。另一宗個案,一名疑陷抑鬱及有自殺傾向的祖父,抱着孫兒跳樓自殺。另有四名母親殺死自己子女,當中三人有精神病患或懷疑精神健康有問題。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襲擊及其他因素個案召集人李淑儀指出,男性照顧子女遇到困難,普遍不擅於表達及求助,並關注到長者患抑鬱症有上升趨勢,照顧孫兒時有壓力,也會影響精神健康。她坦言,有些父母擔心若自己有事,剩下子女沒人照顧,便走上一同自殺之途,建議政府加強支援照顧者,並鼓勵男性主動求助。

18童死於自殺
此外,在非自然死亡個案中,有18名兒童死於自殺,當中13人跳樓身亡,四人死於自縊,一人則服用過量藥物,最年幼輕生者只11歲。自殺個案召集人鄧振鵬指出,自殺是複雜行為,悲劇背後有不同原因,在兒童自殺個案中,有七人有精神健康問題,其中五人確診有情緒病,如抑鬱症、思覺失調及精神分裂等。

鄧振鵬指出,學童出現不願返學或失眠等徵狀,都可能是情緒問題的訊號。從個案分析可見,有五名兒童死前有自殺迹象,如情緒激動等,其中三人曾向外界發放尋死訊息。他又指,有三名學童升讀中一後首個月內自殺,建議加強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學校也可在銜接課程加入預防壓力等元素,加強學童抗逆能力。

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坦言,不少兒童被殺或自殺個案都潛藏社區,有關部門固然責無旁貸,但社區網絡也十分重要,「社會上每一個人對於防止兒童死都可以做啲嘢」。此外,報告也顯示,2014至2015年有12名兒童死於意外,如從高處墮下或跌倒、火災及不安全睡眠等;另有20宗個案未能確定死因。

20190601 - 兒童自殺學業問題居多

標題:兒童自殺學業問題居多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發表第四份報告,委員會剖析了二○一四年及二○一五年發生的一百六十六宗兒童(十八歲以下)死亡個案,研究防範兒童非自然死亡的原因。五十九宗非自然死亡案件,最大類是兒童死於自殺,有十八宗;其次是意外,佔十二宗;涉襲擊致兒童死亡的案件中,有四宗是兒童遭母親殺死。委員會主席許宗盛建議,提升兒童或青少年的警覺性及應變能力,成人亦應多留意兒童的負面行為信號。至於家人襲擊兒童及相關輔導方面,社會福利署表示會促進跨界別合作保護兒童。

是次檢討涵蓋一百○七宗死於自然個案,及五十九宗死於非自然個案。報告發現,死於非自然因素個案中,除自殺、意外外,有九宗是兒童遇襲致死,其餘廿宗未能確定死因。至於十八宗兒童自殺案件中,涉案者年齡介乎十一歲至十七歲,當中十六名為學生。自殺原因方面,學業問題佔最多,其次是心理原因、家庭原因及伴侶原因等。

有輕生童患精神病
委員會自殺個案A組召集人鄧振鵬表示,自殺個案中有七名兒童懷疑或確診精神疾病如情緒病及思覺失調等,鄧建議提升公眾對早期思覺失調和抑鬱症徵狀的敏感度,加強有關精神健康的公眾教育。鄧續指,若兒童出現失眠、拒絕上學、留下遺言、將心愛之物轉贈身邊人等情況,可能是情緒不穩的警號,呼籲家長小心留意。若子女透露想自殺,家長更應尋求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協助。

報告亦提及九宗兒童死於襲擊的個案,當中四童遭母親殺死,案中的三名母親懷疑或確診精神疾病。委員會襲擊個案C組召集人李淑儀指,或有家長於照顧子女期間自覺孤立無援,擔心子女日後無人照顧,故基於保護對方心態,卻釀成殺害子女悲劇。社署助理署長(家庭及兒童福利)彭潔玲回應指,社署會促進跨界別合作保護兒童,例如推出多項措施包括中學一校兩社工及學前社工服務等。

20190601 - 懶運動沉迷手機五個港童一個肥

標題:懶運動沉迷手機五個港童一個肥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每五個小學生便有一個肥胖,除了因為功課太多無暇運動,終日玩手機及電腦均是「元兇」,令港童缺乏恒常的運動習慣。有心臟科專科醫生警告,心臟猶如人體機器,長期沒有帶氧運動提升效能,容易「日久失修」,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小朋友建立運動習慣並非易事,醫生呼籲家長以身作則,多抽時間帶子女外出,若家長「其身不正」經常手機不離身,子女只會有樣學樣。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士陳栢羲表示,運動對心臟健康十分重要,影響賀爾蒙及放鬆血管,減低血管硬化風險;缺乏運動除了容易肥胖,更增加壞膽固醇、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危機,研究顯示肥胖的小朋友長大後,較常人容易患上心臟疾病。

代糖容易攝取過量 得不償失
陳留意到不少港童有不良飲食習慣,經常進食高糖、高鈉及高油食物,例如煎炸香口的街邊小食、薯片、朱古力、汽水或快餐店食物等,除了吸收過量熱量積聚脂肪,更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不少人以為選擇代糖食物可避免攝取過量糖分,例如飲代糖汽水,但他提醒已有不同研究指出代糖仍會增加肥胖風險,不少人更以為可任意進食而攝取過量,結果得不償失。

帶氧運動 1小時耗400卡路里
強化心臟健康要從小做起。根據世衞建議,兒童每天宜進行至少六十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以年約十歲、體重約四十公斤的兒童為例,跑步及長距離慢速游泳的帶氧運動,對消耗熱量較為顯著,平均一小時運動可消耗四百卡路里。陳又提醒,沒有恒常運動習慣的小朋友,開始做運動時要循序漸進,切勿一下子進行太劇烈的運動,除了心肺功能未必能承受外,肌肉系統也需時訓練配合。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朋友,更不建議做劇烈運動。

陳認為在電子世代下,培養小朋友運動的習慣並非易事,家長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唔能夠只叫小朋友去做運動,但自己唔郁。」他建議家長做好榜樣,多帶小朋友外出做運動,例如行山、跑步或游水,切勿只顧逛商場。根據康文署兒童健體建議,家長可於飯後陪子女進行緩步跑或健步行;假日到體育館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到運動場跑步;周末則到戶外踏單車、放風箏或遠足。

本報與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合作推出五集「健心跑」系列,逢周六刊登,由不同的心臟科專科醫生講解跑步護心資訊,教大家跑出健康。

20190531 - 狎小四女生 教師勢收監

標題:狎小四女生 教師勢收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已婚小學男教師聲稱因婚姻不如意,多次非禮校內小四女生,不但明目張膽在班房內撫摸女生,又安排女生獨坐班房最後一排,好讓他關燈播放教材時大肆非禮,更趁帶隊到內地交流時再施獸行。女生啞忍兩年,直至同班女同學挺身舉報,始揭發事件。男教師昨日認罪,押後至下月21日判刑。裁判官明言,勢必判處長期監禁。

現年43歲的男被告,昨在屯門裁判法院承認六項非禮罪。署理主任裁判官徐綺薇斥責被告一次又一次侵犯年僅11歲的女童,不但漠視女童的肢體反抗,更違反學校、家長以至女童對他的信任,案情嚴重,決定先索取背景及心理報告後再判刑,其間被告須還柙。
持續兩年 學生舉報
辯方求情指,被告因與妻子感情生變,加上不堪工作壓力,因而犯案。事發後他已即時向女童家長承認犯錯,並在庭上向女童致歉。

案發時被告是受害女童的班主任,自2017年起,他多次在班房內摸女童的腰背和大腿等部位,又安排女童單獨坐在班房最後排,好讓他熄燈播放教材時能夠大肆非禮。縱使女童已多次縮開並叫他走開,被告仍重複犯案。被告又在兩次帶團往內地交流時,藉詞檢查房間,侵犯女童。直至今年2月,兩名目擊事件的女童挺身舉報。被告於警誡下承認衝動犯案。

涉案其中兩次非禮發生在順德和南京。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153P條,若香港居民在境外對未滿16歲兒童犯上包括強姦、肛交、非禮等性罪行,也屬違法,律政司可提檢控,並由本港法庭審理。

20190530 - 嬰兒汽車座椅當BB床 恐致窒息

標題:嬰兒汽車座椅當BB床 恐致窒息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嬰兒汽車座椅只可在汽車上使用,家長切忌一物二用,「順便」當作家中的嬰兒床。美國有兒科專家分析過去十年嬰兒睡夢中猝死的案例,發現不當使用汽車座椅而導致嬰兒窒息的個案中,九成九案發時嬰兒並非在乘車時使用相關座椅。

製造商籲勿坐逾兩小時
美國維珍尼亞大學兒童醫院團隊分析過去十年共一萬二千宗嬰兒在睡眠中死亡病例,發現二百一十九名嬰兒因父母不當使用汽車座椅導致窒息,當中只有百分之○點二的嬰兒涉及乘車時使用相關座椅,其餘意外均非乘車時發生。

研究人員相信有不少家長將嬰兒汽車座椅當成嬰兒床,但此舉有風險,因為相關的座椅放在平坦表面而非汽車上時,有可能令嬰兒的頭部向前傾,由於嬰兒頸部肌肉力量不足,有機會壓迫呼吸道造成窒息、腦部受損,甚至死亡。專家提醒嬰兒汽車座椅不能「一物二用」,嬰兒在家中休息時,應選用堅固、平坦的嬰兒床,汽車座椅製造商亦建議嬰兒不應被放在座位上超過兩小時。

20190530 - 黃大仙錦泰小學23童染乙流

標題:黃大仙錦泰小學23童染乙流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位於黃大仙的保良局錦泰小學爆發乙型流感,廿三名小一及小三學童受影響,其中十八人已求醫,全部情況穩定。有三名八歲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後,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均情況穩定 學校毋須停課
個案涉及十六男和七女,介乎六至八歲。五月十五日起先後發燒、咳嗽和喉嚨痛。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滿意衞生情況,認為毋須停課,已向該校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學校亦正接受醫學監察。

院舍及學校爆發 3日28宗
防護中心由本月廿六日至廿八日間,錄得廿八宗院舍及學校爆發流感個案,涉一百三十三人。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的一周,錄得四十宗個案,再上一星期(12日至18日)只有十六宗。中心提醒,學生如出現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應求診及避免上學,避免傳染病爆發。

20190529 - 8歲女曠課3月 社工登門揭獨留家

標題:8歲女曠課3月 社工登門揭獨留家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葵涌一名8歲女童疑曠課逾3個月,其就讀小學的社工上門了解時,發現女童與14歲兄長被獨留在家,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到場,拘捕39歲母親,涉嫌疏忽照顧兒童,男女童無表面傷痕,送院檢查。

與兄留家 母被捕
涉嫌曠課逾3個月的8歲女童,與14歲兄長及父親一家四口住在葵涌石蔭邨智石樓一單位,父母分別任職地盤及運輸業。據了解,母親平日習慣送女兒上學後再上班,惟早前女兒表示不想上學,母親未有繼續送她上學,長子則有繼續上學。

該女童就讀的小學曾多次派社工到其家了解,惟一直未能聯絡女童及家人,至昨日社工登門,發現女童和兄長被獨留在家,遂報警求助。警方到場調查,發現男女童沒有表面傷痕,家中有足夠糧食、食水及零用錢,惟仍將兩童送院檢查。39歲劉姓母親下班回家後被警方拘捕,案件暫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虐待或忽略,交由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8隊跟進。

有足夠糧水 女稱不想上學
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家長有法律責任確保6至15歲的子女定時上學,違者可處1萬元罰款及監禁3個月,校長亦必須在學生連續缺課的第7天,向教育局申報有關個案。

20190529 - 42%幼園教師欲轉行 逾90%壓力大

標題:42%幼園教師欲轉行 逾90%壓力大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實施近兩年,有調查發現,超過半數受訪幼稚園教師指計劃落實後,教學及行政工作量大幅增加,四成半幼師每周工作六十一小時或以上,七成幼師認為薪酬未能反映其學歷及年資,亦與工作量不成正比。超過九成幼師感到現時工作壓力大,逾四成表示有轉行念頭,情況令人憂慮。

無設薪級表 66%感前景乏保障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五月中訪問一千二百名幼師,結果發現,八成二受訪幼師指壓力主要來自休息時間不足,七成七人指是源於學校的行政工作,六成六人指是因工作前景欠保障。由於在計劃下沒有設立幼師薪級表,受訪幼師反映現時薪酬未能合理反映其專業資歷及工作年資,而且轉校年資不獲承認,經常面對減薪情況。

調查又發現,過半數受訪幼師表示學校今年有三位或以下幼師離職,逾三分一指流失的教學同工約佔全體同工兩成以上。與此同時,四成二幼師表示未來兩年考慮離開幼教行業,並有超過三分之一幼師估計來年流失情況將更多,長遠將不利幼教行業的傳承。

教聯會促請政府在下一個財政年度,立即增撥資源以改善幼教現有的不足,改善幼師的待遇,包括增設一名主任職位、重設幼師薪級表、設立額外代課的病假津貼、改善幼師的辦公設施及給予幼師進修津貼等,亦建議即時調高每名幼稚園學童的單位資助額,並提供資源聘請會計、行政人手及具特教經驗的幼師。

20190529 - 培基小學45童染流感請病假

標題:培基小學45童染流感請病假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再有小學爆發流感,沙田培基小學前日有四十五位學生集體請病假,主要為一及二年級學生,當中有廿四人就讀小二同一班,他們出現的徵狀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肚痛等,有個別學生須入院診治。學校已通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再特別加強課室清洗及消毒校園,昨日開始為抵校學生量度體溫。衞生防護中心表示,該校出現流感樣疾病爆發,涉及十八名學童,其中三人需入院治療,三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對乙型流感呈陽性反應。

培基小學校長黃清江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近日多了學生請假,全校七百八十名學生中,周一約有四十五人請假,當中廿四人就讀小二同一班,該班小二學生全班有卅三人,上周三並無人不適請假,翌日有兩人請假,至上周五請假人數增至七人。校方隨即加強清潔衞生措施,包括要求該班學生戴口罩、暫停集會及停用共用課室等,希望減低學生互相傳染的機會。

防護中心籲避免集體活動
校方已向全校家長發通告,提醒家長如學生有感冒徵狀,必須留在家中休息,待徵狀消失及退燒後,才可回校復課;為子女每天預備口罩三個、手帕及紙巾回校上學,以備不時之需。而為了讓患上傳染性較高疾病的學生有充足休息,並能盡快康復上學,家長毋須到學校為學生領取或交回功課,學生可以在復課後才補做功課。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該校,並提供有關預防呼吸道感染的建議,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建議學校加強傳染病防控措施,包括確保校園環境清潔衞生,建議學童嚴格遵守良好個人和手部衞生,避免集體活動,以減低感染流感風險。

20190528 - 自親女9歲起強姦非禮 父囚16年

標題:自親女9歲起強姦非禮 父囚16年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無業父親在親女9歲開始,8年內在家中六度強姦及六度非禮女兒,當中僅兩次使用避孕套,直至受害人隨母親搬出,擔心父親會尋找她們及擔憂母親經濟負擔,向學校老師及社工求助下揭發事件。無業父其後被捕,昨在高院承認6項強姦及6項非禮罪名,判囚16年。

求情稱斷絕關係是最好補償
辯方求情稱,現年51歲的被告對於自己一手摧毁家庭深感後悔,妻子亦為此事準備離婚。辯方又稱,被告行為比俗語所云的「虎毒不吃兒」更甚,相信自己完全斷絕與女兒關係,是最好的補償。

暫委法官郭啟安在判刑時指出,這是一宗倫常慘劇,身為親父的被告為一己私慾,8年內濫用父親身分及權力性侵犯甚至強姦親女,而受害人心理報告更指她患有嚴重創傷後遺症,直斥被告行為卑劣及令人髮指,故重判被告監禁16年,以示阻嚇。

案發於2009年9月至2018年1月間,受害女童與被告、母親居於上水一單位。當她獨自在家中玩遊戲機或手機時,被告趁機性侵犯她,首次強姦發生於2009年9月,女童當時只有9至10歲,直至女童14、15歲,被告無再強姦她,但繼續在家中非禮她的胸部及私處。在該6次強姦中,被告只有兩次在中途戴上避孕套,女童有嘗試反抗說「唔好」,被告以「你嗌都無人聽到,媽媽都唔喺度」、「買嘢畀你」等回應。

20190528 - 欠債燒炭險累妻兒 廉署前人員認虐兒

標題:欠債燒炭險累妻兒 廉署前人員認虐兒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廉政公署前高級調查主任離職後轉作私人投資,連連失利,欠債700萬元,聲稱為讓妻兒獲得其保險金過活,前年在屋內燒炭尋死,保安員巡樓見單位冒煙揭發,一家4口獲救。無業漢昨在高院承認一項為危害生命而施用毒藥(一氧化碳)及兩項對所管兒童虐待罪名。法官指事件屬悲劇,但必須判監,先索取被告的心理及背景報告、受害人創傷評估報告,將被告還押至下月18日判刑。

辭工轉私人投資 欠債700萬
辯方求情稱,被告翁志偉(51歲)因私人理由於1994年離開廉署轉作私人投資,惟連連失利,經濟拮据,令好勝及富責任心的他無法面對,一念之差下犯事,至今已還押20個月,有深切反省,家人亦已原諒他,盼早日團圓。辯方呈上10多封來自被告家人及前同事的求情信,均指被告富責任感及好人。

案情指出,被告與30歲妻子、一對5歲孖仔於案發時租住觀塘「觀月.樺峯」一個單位。2017年2月,被告妻子已察覺被告遲交租、扣家用及賭博,懷疑他財政出現困難。

2017年10月30日凌晨案發時,被告如常與妻各自陪同一名兒子分房睡,房門打開,讓客聽的冷氣吹入兩間睡房。

凌晨3時55分,保安員巡樓時發現有煙從被告單位冒出,即按鐘及踢門,被告妻子醒來,發現屋內充斥濃煙,被告房中有一個盆,馬上走入廚房取水淋熄盆中燒着的炭,並叫醒與被告同睡的長子,但被告則昏迷,其後送院救治。

稱自殺為妻兒獲保險金過活
被告蘇醒後,在警誡下承認無意殺害妻兒,只希望自己死後,妻兒能獲得保險金過活,並承認欠下親戚共700萬元,加上與妻子關係轉差,萌生自殺念頭,在前一天購入一包炭,但沒有行事,反而去了投注賭馬和賭波,至案發日凌晨2時見妻兒熟睡才行事。

20190528 - 馬鞍山兩幼園爆流感 14學童中招

標題:馬鞍山兩幼園爆流感 14學童中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馬鞍山兩間幼稚園爆發流感!馬鞍山的威寶中英文幼稚園三男一女的六歲學童感染流感,全部人已求醫,其中一人需入院接受治療;另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涉及四男六女學童感染流感,全部已求醫,毋須入院,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兩所學校正接受醫學監察,會繼續密切留意有關上述學校的情況,現階段未有建議學校停課。

皇仁書院20人染乙型流感
中心表示,已向位於馬鞍山的威寶中英文幼稚園了解詳情,並展開流行病學調查,於昨日確立該校出現乙型流感爆發。調查顯示爆發涉及四名學童,兩名學生的呼吸道樣本對乙型流感呈陽性反應。

此外,中心於上月廿四日接獲馬鞍山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幼稚園通報,隨即展開調查,並於當天確立該校爆流感,涉及年齡介乎四至六歲十名學童,全部已求醫,毋須入院。所有受影響學童目前情況穩定。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另外,灣仔區的皇仁書院十九名年齡介乎十二至十四歲男學童,以及一名女職員感染乙型流感。他們自今月十八日起先後出現發燒、咳嗽和喉嚨等病徵,當中十九人已向私家醫生、私家醫院及急症室求醫,其中兩人需入住聖保祿醫院及東區醫院接受治療,所有病人情況穩定。

20190528 - 適齡學童減 多區小學協議減收叩門生

標題:適齡學童減 多區小學協議減收叩門生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下學年小一統一派位結果將於本周六出爐,子女未獲派首三志願的父母,不少會考慮到心儀學校叩門,但因應適齡學童人數大減至約五萬七千人,津貼小學議會及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早前向全港小學發公開信,呼籲減少「叩門位」,多區學校同意減收叩門生,免弱勢學校收生不足,其中北區建議各校最多錄取三名叩門生;而大埔區學校則協議七月中後停收叩門生,以防學生在臨近開學不斷轉校。

據了解,最少七區學校響應兩校長會呼籲,協議減收同區叩門生,包括北區、大埔、西貢、元朗、葵涌、觀塘及南區;名校林立的九龍城、油尖旺及中西區等則維持以往安排,暫不設叩門學額限制。

北區建議最多收三人
隨「雙非截龍」見效,以往錄取大量跨境生的北區,學童人數跌幅更顯著。身兼北區小學校長會執委的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指,區內大部分小學達成共識,建議由以往各錄取十多名叩門生減至最多三人。他表示,雖然理解各校最終收取叩門生學額,仍取決於辦學團體及校董會,但相信絕大部分的學校會響應。

同屬北區的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鄭風表示,該校去年有約二、三百人叩門,最後錄取約十五人;今年會減收叩門生,免影響其他較弱勢學校,但未決定實際數目,需經校董會商討後定案。他表示,雖然今年叩門位應較去年少,但該校錄取程序不變,着重在面試中觀察學生與人相處及解難能力等。

大埔區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喜泉指,未有為各校叩門位定限額,但建議學校盡量減收,並協議七月十七日後一律不收區內叩門生。區內過去數年均有學生至八月底甚至九月初仍不斷轉校,對學校行政帶來負擔,故今年有此協議。

20190528 - 棚竹插爆校巴窗 12學童傷

標題:棚竹插爆校巴窗 12學童傷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校巴轉彎「偷位」撞棚,竹枝插爆窗釀十二名學童傷。昨午一輛滿載學童校巴,在灣仔大王東街轉彎時,疑為避開停泊路邊車輛,司機扭軚「偷位」,卻撞及路邊棚架,三隻車窗被凸出路中棚竹插爆,十二名學童遭玻璃碎片刮傷,幸僅皮外傷送院敷治後出院。

違泊車阻轉彎焗偷位
昨午三時許,一輛載有五十名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學童放學校巴,在皇后大道東右轉入大王東街時,姓李(五十六歲)司機疑因左邊「雙黃線」的路邊,停泊一輛違例七人車,令校巴受阻難以轉彎,他被迫要扭軚偷位,緊貼行人路而過。豈料,右邊大廈正進行維修工程,搭建一個棚架,部分棚竹凸出路中,校巴右邊近車尾三隻車窗,被竹枝插爆,十男二女(八至十歲)坐近窗邊的學生,被玻璃碎片濺傷手及頭部,李驚聞發生意外,立刻停車及報警。救護車趕至將傷者送院,警方封鎖現場調查。

李表示,當時學童非常安靜,沒有尖叫。他又指,駕駛校巴卅年,行駛該條路線約三年,一直沒有遇上大意外。據一名受傷小二男生稱,他坐於校巴右邊後排位置,出事車速不快,但非常突然,車窗被竹枝插爆,他右手腕刮傷。由於書包留在校巴,學校聯絡警方將書包運到醫院,讓他取回然後回家。

20190527 - 聽小孩朗讀 幼童更易掌握新詞彙

標題:聽小孩朗讀 幼童更易掌握新詞彙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朋輩之間一起遊戲、一起學習,孩童更易掌握新知識。美國有研究發現,幼童聽到兒童發音讀出的詞彙,可能會更加「同聲同氣」,更易吸收。有關研究結果已於最近的美國聲學協會年報中發表。

料「同聲同氣」增學習效益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同普渡大學聯合進行實驗,分析兩歲幼童如何接收身邊不同人的發言。在第一個實驗情景,被訪的幼童觀看一段短片,片段中兩名並肩而坐的講者正在背誦童謠,研究人員要求幼童「睇片」後,嘗試分辨片段中的講者年齡及性別;另一項實驗,幼童需要完成一個學習過程,期間由不同年齡的講者教導新詞彙。結果發現,當講者是兒童的時候,受訪幼童似乎感到比較「同聲同氣」,學習效益更佳。

負責研究的學者認為結果有趣,反映幼童對於學習對象都會有選擇傾向。至於為何較相信年齡較相近的講者,學者估計,因兒童的發音、說話方式與幼童相對較近似,相信朋輩之間一起學習,對於掌握新知識、社交技巧都會更佳。

20190525 - 靈糧堂幼稚園爆流感 23童中招

標題:靈糧堂幼稚園爆流感 23童中招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流感樣爆發回升,並以乙型流感為主流,本周首5日有33宗院舍及學校爆發,較上周升逾一倍,共192人受影響。同時,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位於銅鑼灣禮頓里6號的香港靈糧堂幼稚園,上周五(17日)起有23名學童發燒、咳嗽和喉嚨痛,其中一人入院,4名學童證實感染乙型流感。

受感染學童14男9女,3至6歲,本月17日起先後發燒、咳嗽和喉嚨痛,當中22人已求醫,一人在聖保祿醫院治理後已出院。所有病人昨日情况穩定。4名學童的呼吸道樣本經化驗證實對乙型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新一期《流感速遞》顯示,本地流感活躍程度維持低水平,上周實驗室監測的季節性流感病毒陽性比例為6.55%,低於10.3%基線水平,但高於前一周的5.06%;在上周檢測到的361株季節性流感病毒中,65%屬乙型流感。

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學校量度和記錄學生體溫,學生若發燒,不論是否有呼吸道感染病徵,都不應回校上課,直至退燒後48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