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 - 男嬰猝死熟睡母控疏忽照顧

標題:男嬰猝死 熟睡母控疏忽照顧
報章:蘋果日報


長沙灣永康街一間套房昨發生嬰兒猝死慘劇,一名出生僅一個月男嬰,由母親餵奶後放在床上小睡,卻一睡不起,並在 8小時後被睡醒的母親發現昏迷不醒,送往明愛醫院搶救證實不治。母親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警方拘捕,今次是過去一個多月來第三宗嬰兒離奇猝死事件。

猝死男嬰一個月大,無表面傷痕被發現時身上已有屍斑,相信已死去一段時間,警方初步懷疑男嬰夢中嘔奶阻塞呼吸,或被同睡母親壓住,但沒被察覺致窒息喪命,真正死因有待剖驗確定。

飲奶後放床上出事

現場為長沙灣永康街 50號 B唐樓一個套房單位,昨晨 10時許,男嬰由姓柯( 26歲)母親餵奶後,被母親放在床上小睡,準備兩、三個鐘後再餵他食奶,其後,母親疑覺睏倦上床睡着,直至下午 4時她才睡醒,其間沒聽聞男嬰睡醒肚餓哭叫聲。

柯婦睡醒查看睡在床上的兒子時,發現兒子昏迷不醒無反應,大驚報警求助,但她因擔心兒子安危,在救護員到場前,已自行抱住兒子奔往 60多米外的明愛醫院急症室求救。醫護人員立即替男嬰急救,但發現他已死去,柯婦驚聞愛兒死去。由於男嬰身有屍斑,估計已死去多小時,警方認為有可疑,懷疑有人疏忽照顧兒子造成,交由深水埗刑事調查隊調查。



20111018 - 一歲男嬰被家犬咬傷頭頸

標題:一歲男嬰被家犬咬傷頭頸
報章:蘋果日報


元朗公庵路村屋 1歲大男嬰,昨晨在家中疑逗玩一隻唐狗時,唐狗突發狂性,張口噬咬男嬰,導致他額頭和頸部受傷,主人喝止狗隻鬆口,男嬰獲送院治理。有訓練犬隻的專家表示,未經訓練的狗隻不宜與嬰兒玩耍。

現場為公庵路黃泥墩村一單位,住有男女戶主和一名約 1歲男嬰,還有其他家庭成員,家中並飼養一隻唐狗。

昨晨 10時許,男嬰母親在家中做家務,嬰孩則在大廳爬行,並逗玩飼養的唐狗。懷疑唐狗突露出攻擊行為,張開大口咬落男嬰的額頭和頸部,男嬰受驚叫喊,男嬰母親發現情況即大聲喝止狗隻,牠鬆口後男嬰逃過一劫。

狗未受訓 不能與嬰玩耍

男嬰額部留下幾個狗牙的洞印,淌有血迹,頸部亦遺下紅印,家人報案後,將他送院治理,受傷嬰孩由母親抱着送院,母親並不時拍背安慰才不再哭。

香港犬隻訓練學院創辦人張松照透露,狗隻其實有狼群領袖的本能,當狗面對嬰兒會當自己是領袖,若對嬰兒不滿便會用口咬發出訓示訊息,所以未經訓練狗隻不能和嬰兒嬉戲。他說平時主人帶家犬散步,亦同時攜帶嬰兒放狗,向家犬發指令時嬰兒依在狗主旁,讓家犬認識到嬰兒也是牠的主人,不能欺負小主人。



20111014 - 15月嬰家中撼穿頭

標題:15月嬰家中撼穿頭
報章:星島日報


牛池灣豐盛街一私人屋苑單位,昨下午五時許發生家居意外,一名十五個月大男嬰在家意外撞傷頭部,傷口不斷淌血,登時嚎啕大哭,家人睹狀連忙報警求助,救護員聞訊到場,立即為男嬰止血及包紮,再送往聯合醫院治理,警方經調查相信事件純屬意外。

20111008 - 飲奶後母同睡 男嬰猝死

標題:飲奶後母同睡 男嬰猝死
報章:東方日報


四個月大男嬰昨在元朗村屋寓所飲奶後,與母親同在房間睡覺,惟五小時後被外婆發現陷入昏迷,救護員將他急送入院,惜證實死亡,警方懷疑男嬰嘔奶引致窒息死亡。今次是五日內第二宗同類慘劇。

外婆探訪始發現昏迷

男嬰姓梁,與家人同住元朗大棠水蕉新村一村屋單位,消息稱,昨晨約十一時,男嬰由家人餵奶後,放在房間的嬰兒床上睡覺,而他的姓林母親(廿五歲)亦在同一間房內床上休息,至下午四時許,外婆登門探訪,當時,男嬰母親仍未為意,到外婆前往嬰兒床邊看外孫時,才赫見他昏迷報警,救護員到場見男嬰全無氣息,立刻施救及急送醫院,惜證實不治。男嬰的母親得悉噩耗後,傷心不已。警方初步調查後,認為案件無可疑,死因有待剖驗。

嬰兒疑嘔奶窒息死亡,過去不時發生,最近一宗發生在本周一,一名兩個月大女嬰,在粉嶺祥華邨住所飲奶後入睡,其後發現她昏迷,救護員趕抵證實她已不治。今年二月二日,一名剛滿月的初生女嬰,在九龍城一單位嘔奶後昏迷,送院不治。

兒科醫生馮宜亮表示,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因不懂轉身,飲奶後平躺仰睡遇上嘔奶時,奶水便會流入氣管,引至窒息,應該抱住「打棟企」一小時。嬰兒完全懂轉身前,仍應進行餵奶後的掃風,讓奶水落入小腸後才讓嬰兒睡,而睡姿也應以側臥為主,一旦嘔奶也不致嗆喉窒息。



20111004 - 兩月女嬰嘔奶窒息亡 飲奶後獨睡 父揭發報警

標題:兩月女嬰嘔奶窒息亡 飲奶後獨睡 父揭發報警
報章:兩月女嬰嘔奶窒息亡 飲奶後獨睡 父揭發報警


粉嶺祥華邨昨發生嬰兒猝死慘劇,一名出生僅兩個月的女嬰,飲奶後被置於牀上,但父親其後發現她全無知覺,立即報警。惟救護到場時發現女嬰已明顯死亡,毋須送院。現場消息稱,死者曾經嘔奶,懷疑未有人及時發現下窒息致命,警方調查後,初步相信案件無可疑,死因有待剖屍確定,暫未有人被捕。

猝死女嬰姓鄭,僅兩個月大,與家人居於粉嶺祥華邨祥頌樓一單位。現場消息稱,女嬰昨晨由家人餵奶,其後放在房中睡牀休息。至早上11時半,鄭父查看女兒情况,赫見她身有奶漬,已無反應,大驚下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後,證實女嬰已無呼吸脈搏且身體冰冷,已無生命迹象,交由警方調查。

疑吸奶入肺致命

大批警員趕到案發單位蒐證,據悉女嬰曾經無人看守下獨處,不排除期間突然嘔奶,因無人及時清理而吸入肺部窒息致命。 探員在屋內檢走兩個奶樽,其中一樽仍有奶,另帶走一張粉紅被褥,又把鄭父帶署協助調查,但暫未拘捕任何人。 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兩個月大的女嬰沒有能力起臥站立,若無人扶着只能躺臥,一旦嘔奶,便可能吸入氣管而窒息。因此,嬰兒飲奶後必須「掃風」,即把喝進肚內的空氣掃出,減少嘔奶風險。他提醒家長,兒童在1歲前沒能力自行飲奶,故家長必須小心餵哺,時刻小心照顧,免生悲劇。

醫生:須掃風 時刻照顧

本年2月,一名個半月大女嬰在土瓜灣鵬程街住宅內懷疑嘔奶嗆喉窒息致死,由姨母抱往醫院後證實不治。至今年3月,只有78日大的女嬰在新蒲崗景福街一單位飲奶後睡覺,但其後被母親發現全無氣息,送院不治。



20110915 - 劏房嬰壓斃 母與男友涉虐兒 同有濫藥案底

標題:劏房嬰壓斃 母與男友涉虐兒 同有濫藥案底
報章:明報


警方重案組探員介入調查佐敦廟街劏房4個月大男嬰遭壓斃案。曾與男嬰同牀的母親及其男友涉嫌虐兒被捕,警方今天會為男嬰進行剖屍確定死因。案件揭露出「劏房育嬰」危機處處,社工強調「無論居所多狹小,成年人也不應與嬰兒同牀」。
連同前日案件,過去3個月已有2名居於劏房的初生嬰兒被同牀的成年人壓斃,而兩宗案件的成年人均涉嫌濫藥,加上居住環境惡劣,令人質疑是否適合照顧嬰兒。香港家庭及事業發展服務訓練總監司徒漢明直言:「濫藥的成年人連自己都照顧唔到自己,點期望可以湊好BB?」
環境太差 社署有權接管
司徒漢明指出,若父母的居住環境、精神狀况或體力不適合照顧嬰兒,社署基於兒童利益下,是有權介入接管;若成年人自忖未能讓孩子安全生活,亦可向社工求助。他強調,悲劇的主因不是空間問題,更大因素是父母危機意識不足,「就算家中大小都好,若愛惜孩子,站在他們角度去想,怎樣都能找到安全空間」。他建議劏房父母,可應盡量嘗試找出地方擺放嬰兒籃或被鋪,讓嬰兒獨自睡覺。如果真的無法騰出空間,可向社署求助,盼能搬進中轉房屋或臨時房屋。
前晚壓斃嬰兒的案發地點為廟街263號一個劏房單位,涉案男女包括25歲姓曾母親及其35歲姓胡男友,兩人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罪名被通宵扣查。
消息稱,男嬰生於問題家庭,親生父母是同居情侶,早前生父在法國涉及毒品案判監,母親隨即結新歡同居,但她與男友同有濫藥案底,暫未能確定案發前有否濫藥。男女疑犯昨凌晨先後被押到醫員及劏房調查,又在屋內檢走牀單及被鋪等大堆證物。
油尖旺區議會副主席梁偉權表示,劏房問題已由舊大廈蔓延至彌敦道一些中價樓宇,主要原因是租金可觀兼不愁沒有租客。惟劏房衍生出大廈安全、治安及生活環境等問題,望政府能及早立法規管。

20110914 - 廟街男嬰窒息亡 父母被捕

標題:廟街男嬰窒息亡 父母被捕
報章:明報


一名男嬰昨晚在佐敦家中昏迷,送院後死亡,男童父母涉疏忽照顧兒童被捕。
昨晚約10時,居於佐敦廟街一個劏房單位的一對父母,欲為嬰兒餵奶之際,赫然發現嬰兒面色發灰全無反應,懷疑一同睡覺時不小心被壓至窒息昏迷,大驚報警求助,惟男嬰由救護車送伊利沙伯醫院,延至約11時不治。
事後警員通宵封鎖現場調查,25歲母親及35歲父親涉疏忽照顧兒童被捕。

20110911 - 上網支援計劃玩殘貧戶

標題:上網支援計劃玩殘貧戶
報章:東方日報


耗資二點二億元公帑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推出前已是非多多,政府被指透過政治施壓偏幫某個入標機構,到計劃正式推出後,又被指申請手續繁複,申請人須經過七重程序才可取得廉價電腦和相關支援服務,交表和上課地點又遠離申請人居所,令本身領取綜援、平日坐一程車亦要「諗過度過」的申請人,須花錢轉兩程車上課。執行機構承諾部分安排出錯,會立即改善及酌情豁免部分程序。

為期五年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今年七月十四日正式展開,對象是領取綜援或上網津貼的全日制中小學生及他們的家庭,換言之,大部分申請人都是經濟拮据,生活捉襟見肘。計劃分別由兩個機構分區推行,其中香港西部地區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以「有機上網」品牌負責。

居於荃灣梨木樹邨的婷婷今年十五歲,與年近七十歲的外祖母靠綜援生活,欲透過計劃取得廉價電腦作學習用途。

她首先獲編排到鄰近一社區中心出席簡介會及領取申請表,但遞交申請表、交還銀行存款收據及領取電腦,卻要到離家甚遠、須轉兩程車才到達的海濱花園綜合服務中心,而且要分開三次進行。她抱怨:「搭一次車都計住計住,依家仲要搭三、四次車,真係好困難!」

憂取消資格沒收電腦

另外,職員又向婷婷稱,必須出席兩次工作坊和一次講座,否則會被取消資格,但又一直未能提供課程的具體日期和時間,擔心若未克出席,新電腦會被沒收:「我真係好擔心,依家功課咁忙、又要補課,去唔到咪冇咗部電腦?」

「有機上網」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承認錯誤,稱之所以安排當事人到位於海濱花園的社區中心交表,全因該中心與申請人的住所均在荃灣,職員誤會該中心和申請人居所距離最近,會從速改善。發言人又澄清,若申請人有充分理由未能出席工作坊和講座,機構會酌情處理。

政府及機構應諗多步

協助婷婷跟進事件的新界社團聯會社區統籌呂迪明批評,職員誤解地理位置,加上說法前後不一,令申請人無所適從,產生不必要的憂慮:「其實只要從用家角度出發,好多問題都唔會出現。低收入家庭搭多程車都有困難,外人點會知咁多吖,真係有心為低下階層服務的話,希望政府同機構都諗多步、行多步。」

20110910 - 摺枱夾死兩歲童

標題:摺枱夾死兩歲童
報章:東方日報


男童慘被摺枱夾死﹗將軍澳一名兩歲大男童,昨午在家中趁母親如廁時,在客廳將摺枱當作玩具,豈料,摺枱突然縮起,夾住男童胸部,待母親發現時,男童已陷入昏迷,送院搶救後不治,疑胸骨爆裂致死。作為未婚媽媽的男童母親聞死訊後在醫院呼天搶地,致電兒子父親哭訴﹕「BB死咗啦!你快啲返嚟啦!」由於案情嚴重,案件交由觀塘警區重案組接手調查。
被摺枱夾死的男童姓黎,據悉,他與母親、外婆一家三口,居住尚德邨尚美樓一個不足二百呎單人至三人單位,母親未婚產子。由於黎出生後,家居環境變得擠迫,她們最近已獲房署批准調遷,惟搬遷在即,卻傳來噩耗。昨午三時許,剛巧男童外婆外出,只有兩母子留在家中,惟母親照顧兒子期間,母親突感人有三急入廁所「解決」,遂讓黎自行在客廳地上玩耍。
期間,懷疑黎誤將摺枱當玩具,「捐」入一張兩呎乘兩呎大的兒童摺枱玩耍時,疑不慎觸碰摺枱枱腳,導致摺枱縮起,將他的胸部夾在中間,由於摺枱摺合的動力十分強勁,足以壓碎男童胸骨,懷疑男童因而被壓斷胸骨,導致氣胸窒息,動彈不得。其後,母親如廁完畢後步出客廳,驚見兒子被夾在摺枱中,已告昏迷不醒,隨即致電報警。
母呼天搶地 激動暈倒
救護員迅速趕至,並將男童送院急救,惟經過三十分鐘搶救後,男童終告不治。一直陪伴送院的母親得悉男童死訊後,一度情緒激動,在醫院呼天搶地,並曾經一度暈倒。其後,她安靜下來,走到醫院走廊致電男童父親:「BB死咗啦!你快啲返嚟啦!」多名女親友事後趕赴醫院聞訊均哭成淚人,而男童父親亦到醫院,與男童母親相擁而哭。
重案組探員事後到男童寓所調查,並檢走該張兒童摺枱返署調查,並向死者母親錄取口供。
摺枱曾被指是家居陷阱之王,早年曾有多名兒童被夾斃。根據消費者委員會資料顯示,早在八四至八九年期間,曾有八宗兒童因為摺枱致死個案,年齡介乎三至九歲,他們一般是摺枱翻倒後,被枱腳夾至窒息而死。兒童被摺枱夾後,一般很難掙脫,愈是掙扎,枱腳愈是收緊,小朋友的處境便愈危險,獲救的機會亦愈小。



標題:摺枱夾死兩歲童
報章:東方日報


家居陷阱再奪一童性命,專家呼籲家長注意家居安全,尤其是留意可摺疊夾住兒童的家具,以避免悲劇發生。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指出,兒童的胸骨十分脆弱,如不慎被重力襲擊,便會破裂,相信今次意外中的男童,可能因胸骨破裂致死,他提醒家長,不要小看「細細張」兒童摺枱的威力,一旦兒童被摺枱夾着,就好比用「硬鉗」夾開蟹鉗一樣,殺傷力驚人。
馮續稱,當兒童被摺枱夾胸後,首當其衝,最受傷害是胸骨破裂,碎骨會在體內刺穿肺部,令肺部收縮,繼而有大量空氣進入體內肺與肌肉之間,造成氣胸情況,肺部無法運作,小朋友隨時窒息身亡,他更以「神仙難救」形容小朋友出現氣胸情況。
「生之喜悅」教布置家居
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則稱,家居陷阱多不勝數,枱角、摺枱及利器擺放等陷阱,均可能引致奪命家居意外,並指擁有小朋友的家庭,不可以以一般家庭的思維來作布置。她又指,該會已成立「生之喜悅」小組,目的是透過義工,由母親懷孕,以致誕下嬰兒後家居的布置,義工們都會給予準父母意見及改善,例如向家長講解摺枱的危險性。



標題:近年兒童奪命家居意外
報章:東方日報


2011-6-27 油塘一名8個月大女嬰,在家中被揭發跌落睡床,頭部着地重創,送院搶救後不治
2010-11-24 天水圍一名4歲男童,在16樓寓所攀高把玩窗邊圓形晾衫架,失足墮樓死亡
2009-9-23 油麻地一名14個月大巴基斯坦籍女嬰,爬上床邊僅一呎半高的窗口玩耍,因窗花未有上鎖,失足由7樓墮下死亡
2009-3-24 大嶼山愉景灣一名18個月大英籍男童,在遊艇上獨自玩耍,期間疑遭窗簾繩勒頸昏迷,送院後不治
2002-2-03 青衣灝景灣一名5歲男童,在家中看電視時抽出地櫃抽屜,再攀爬企圖拿取電視機頂上物件時,地櫃連電視機翻倒將他壓死
2001-4-24 粉嶺一村屋一名14個月大男嬰,獨自在嬰兒床上把玩窗簾繩時被繩勒頸窒息,送院後身亡

20110823 - 追擊「小強」 累妻兒吸殺蟲水送院

標題:追擊「小強」 累妻兒吸殺蟲水送院
報章:東方日報


追殺「小強」險殺妻兒!一名男子昨凌晨在屯門寓所發現單位有曱甴出沒,立即噴射殺蟲水殺滅曱甴,惟曱甴左閃右避,男子邊追邊噴,疑噴射過量,導致在家中的廿九歲妻子及三歲兒子吸入過量殺蟲水不適,雙雙送院。專家提醒市民殺蟲水具毒性,使用前應留意說明及確保空氣流通。
現場為屯門市廣場第一期四座一單位,男戶主姓方(卅七歲),與姓何妻子及兒子同住。昨凌晨一時許,方在住所內發現有曱甴出沒,擔心影響家居衞生,立即取來殺蟲水噴殺曱甴,惟曱甴四處亂走,方一直尾隨噴殺蟲水,詎料,殺蟲水氣味太過濃烈,導致其妻子及兒子感到喉乾及頭暈不適,需報警求助。救護員到場,立即打開屋內的窗門通風,並將母子送院。其中何婦送院時需戴上氧氣罩協助呼吸,其子則由一名女親友抱同送院檢驗。
毒性不能小覷
香港害蟲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指出,雖然殺蟲劑不能置人於死地,但始終帶有小量毒性,故不能掉以輕心,若需在室內大量使用,最好在無人時才進行,因為若市民對化學劑敏感,或本身患有哮喘病,接觸濃度過高的化學劑後,輕則出現皮膚紅腫敏感、流鼻水、打噴嚏、咳嗽,嚴重則可能導致抽筋,甚至心跳加速,所以不能小覷其殺傷力。
梁建議,若需要使用殺蟲劑時,必須購買已在本港註冊的商品,留意標籤及確定空氣流通,否則除會對人體有害,也可能在接觸電源後導致爆炸。他又建議市民可使用藥餌來消滅曱甴害蟲,因為藥餌可以吸引曱甴進食,若其返回巢穴死亡,其他曱甴在進食其屍首時,亦會同樣中毒死亡。

20110812 - facebook兒童不宜

標題:facebook兒童不宜
報章:明報


全民皆facebook(面書,下稱fb),這個社交平台現時在全球已有超過7億用戶,佔據很多人的生活:邀請朋友、更新自己的動向、分享相片、按「讚好」、加入群組等行為,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然而,近日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格林菲爾德提出,fb創造出虛榮新一代,用戶自我迷戀、注意力短暫等等。各位爸媽需要讓子女遠離fb嗎?

根據CheckFacebook.com的資料,香港有近380萬個fb帳戶,其中13至17歲的用戶佔約13%,即約49萬人。問身邊的家長、小朋友,更有不少未滿13歲的小朋友開設帳戶(fb要求用戶必須年滿13歲)。有父母視之為洪水猛獸,盡量拖延讓小朋友成為fb一族;有父母卻甚至幫未夠年齡的小朋友登記,大家究竟應如何面對fb巨浪?

教孩子別add陌生人

晴希﹕觸動輔導中心總監兼家長動力會長程翠雲的女兒晴希,今年11歲,準備升小六,開設fb帳戶已有兩年多。媽媽程翠雲本身有過千個fb朋友,而晴希亦有超過500個,包括家人、同學、親戚、合唱團的朋友、媽咪朋友等。

程翠雲、鄧藹霖和余國健都讚好!

程翠雲﹕我替女兒開fb時,已提醒晴希不要加入不認識的朋友,並保障自己的資料。「我沒質疑女兒的朋友名單,因為我認識她大部分的朋友,甚至有很多是共同朋友。我教她開facebook,權威在我手,她不會抗拒我成為她的朋友。之後,我讓她自行管理帳戶,不會干涉,盡量避免留言,亦很少讚好。就算有時候,她跟朋友用奇怪符號留言,我不知道她說什麼,也不會過問。」

鄧藹霖﹕兩名分別22及14歲的兒子都玩fb,但我自己堅拒開戶,「我不接受將自己所有事都公諸於世,但亦不反對他們玩。不過,我已講明不准add陌生人,因此雖然我沒有玩,但仍知道他們的friend list裏有哪些人。」

余國健﹕育有三名6歲至12歲子女的心靈階梯培訓總監余國健,一家人都有fb帳戶,「我覺得無必要視它為洪水猛獸,小朋友想開戶多出於好奇,是身分象徵而已。爸媽愈是阻止,他們就愈想玩,既然避不了,我會教他們什麼人應該add,什麼人不應該add,當作是社交訓練。」

電腦放客廳 免沉迷玩遊戲

Brian﹕15歲加入facebook初期的時候,會玩facebook內附設的各種小遊戲,但自言沒有沉迷,後來更索性不玩:「有一次看到新聞報道指出,玩facebook遊戲有機會外泄個人資料,令我更加不想玩。」

余國健讚好!

余國健﹕將電腦放在客廳,跟子女協議每日的使用時間,防止他們日玩夜玩。電腦放在公開的地方,「出事」機會低一點,而太暴力或刺激的遊戲都不可以玩。我限制他們只可玩15至30分鐘,他們會很珍惜這少許的時間,應該不會弄出大麻煩吧。此外,他們的手提電話沒有上網功能,以免他們沉迷。

兒女公開留言 多提點少干涉

詠斯﹕11歲詠斯的fb帳戶,由媽媽為她開設,她大多用來跟同學傾功課,好像有次跟同學組隊參加歌唱比賽,大家就在fb討論選哪首歌。詠斯的同學會在Wall上聊天、談八卦、分享自己開心與擔憂事,相對地她較少留言。詠斯媽媽還會邀請她的同學加入fb,看到同學擔心考試,又會留言鼓勵她們。

Brian﹕跟朋友談天時,會避免開設群組談天,「知道開群組要設定很多事情,很繁複,不及直接在chat room或pm(私人短訊)來得方便及有私隱。另外,在Wall上公開談,有時候不想所有朋友看到,需要逐一揀選隱藏對象,很麻煩。」

鄧藹霖、余國健和程翠雲都讚好!

鄧藹霖﹕為尊重兒子私穩,我從沒意圖或企圖偷看他們說什麼、玩什麼。但我最緊張他們在網上亂說話,所以經常跟他們說即使多討厭某同學,都不可在網上討論或群起「唱衰」,禁絕這種網上欺凌行為。我知道學校都有嚴密監察,亦曾聽過有類似事件發生。

余國健﹕據我所知,現時不少人事顧問都會檢查應徵者的facebook了解其背景。在網絡世界,中傷別人太容易了,青年人愛開群組講秘密,但我覺得其他人總有方法看得到,所以我特別提醒子女要對自己的說話負責。同時,家人要跟子女保持溝通,就不會只向朋友說心事。

程翠雲﹕家長應避免過分插手子女的社交,「若子女願意邀請父母加入facebook,子女跟朋友對話時,爸媽不宜在facebook內給意見,製造尷尬。他們會不喜歡,甚至用各種方法阻止父母查看facebook,會『unfriend』、block(隱藏)、加入黑名單,或是開新account,父母失去藉公開社交平台了解子女的機會。如果看到子女的facebook有不妥的地方,可以在互聯網外談。」

分享相片要三思

Brian﹕曾有兩個fb帳戶,3年前開始玩fb時,我加入相識的朋友、同學,人數大約三四十人,我會分享一些個人生活照、風景照、食物照等,並設定只有朋友才有權限看到照片與留言。但後來得知有朋友將照片四處傳閱,為免再次出現這情,決定刪除舊帳戶。「用了另一個電郵開account,今次揀選的朋友很謹慎,只邀請相熟的同學及親戚加入(朋友名單),人數在10個之內。」

鄧藹霖讚好!

鄧藹霖﹕我知道兒子會upload相片,他們的圈子就是這樣,喜歡跟人分享。他說有時在網上post了一句joke,有朋友like,已經好開心,我就經常跟他說,玩facebook「just for fun」。雖然現在他們沒有拍拖,但我已叫他們要做gentlemen,即使日後與別人分手,亦不要亂放相片上網,愛對方就不要中傷她。此外,我都很怕自己的資料外泄,有些人真的很「豬」,什麼都放上網,所以我一直沒有開帳戶,我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沒有facebook的人呢!

檢查子女行蹤反效果

Ah Bo(16歲)﹕我好憎媽媽用facebook check我,她真的試過看到我在facebook打卡,知道我在旺角後,專登搭車找我,那時朋友都在場,令我覺得很「」。我覺得用facebook就好像被監視一樣,所以曾在朋友名單內刪除所有親戚,最近才重新加入。

余國健讚好!

余國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為子女總會想到很多藉口不報告行蹤,如電話沒電、網絡接收不到等,所以爸媽用這方法去check子女行蹤並非最佳做法。太嚴苛的規條可能會有反效果,雙方應建立互信,自由和信任是按平日的表現成正比,爸媽要讓子女明白他們要先學會自我節制,才可享有自由的道理。




標題:專家建議﹕家長學玩fb 增進子女感情
報章:明報


程翠雲說﹕「我覺得fb這類社交平台,家長不用將之惡魔化,擔心子女認識到壞人、不懂得保護私隱。與其擔憂,倒不如嘗試認識它。最討厭子女玩fb的家長,往往是不太懂用電腦、沒有fb帳戶的,他們未經了解便阻止子女用fb。我反而認為,家長應嘗試了解,甚至幫子女開account。」她更分享如何借用社交平台,與女兒聯繫感情。「我的工作桌跟女兒的書並排,她用電腦時,我在旁邊同樣用電腦,我們常用msn、facebook的chat room聊天。有時候,明明我就在身邊,她會hi我,向我說一些很sweet的說話,例如問我吃水果嗎?叫我早些睡覺等。她亦會跟我分享一些有趣事,我便將頭伸向她的電腦旁。」

朋友愈多 私隱易泄

香港青年協會網站總監魏遠強(Ken)指出,很多小朋友「鬥」facebook:「有些小用家愛鬥多朋友,在朋友名單內add一些不認識的人,令社交網絡擴闊了;部分除了鬥朋友數目外,更會以加入不同國籍的朋友為榮;甚至有一些game,朋友愈多,愈容易過關升level,或誘使他們邀請更多陌生人成為朋友。」Ken指出,年輕人最常在朋友的名單中找「朋友」,但用家實際上其實不了解朋友的朋友;再者,有些人認為拒絕別人會感到不好意思,會不拒絕任何邀請。「當網絡愈擴大,用戶放的資料、相片便會公開予更多人。facebook不止是一傳,十傳百,而是一傳過千,影響極大。」




標題:玩得精明保私隱
報章:明報


.跟子女分享有關facebook的新聞,藉此警惕保護私隱的重要,並留意社交平台陷阱
.不時檢視朋友名單,有需要可將他人從朋友名單中移除(unfriend)
.facebook不時增設功能,用家應該定期不時查看「個人設定」,重新檢視
.朋友在Wall上留言查問一些較私隱的問題,如電話等,不要貪方便在Wall上回覆,應該以私人短訊回覆
.設定資料「只是朋友」(only friends)才可看到,「朋友的朋友」(friends of friends)也不宜
.搜尋器如Google很多時會搜尋到facebook的群組網頁,不要忽略群組的設定,宜設定為特定朋友才能觀看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網站總監魏遠強

20110808 - 一堆衫險焗死半歲B

標題:一堆衫險焗死半歲B
報章:東方日報


旺角又發生嬰兒家居意外,一名六個月大內地男嬰,昨午與父母同床睡覺期間,疑轉身時碌落地,剛巧跌入擺放床邊一個洗衣籃內,「淹沒」衣衫堆中,頭部被蓋住致窒息昏迷,父母驚醒發現時,他已無呼吸無脈搏,送院搶救後雖恢復心跳,但情況危殆。警方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拘捕男嬰父母,案件交刑事調查隊跟進。
命危男嬰姓陳,父親四十四歲,母親為廿九歲姓吳內地婦,母子均持雙程證來港,一家三口同住廣東道宏華大廈一單位。據悉,該居所由男嬰祖父購買,多年前讓予兒子居住。
父扎醒揭發悲劇
現場消息指,昨午十二時許,陳父見兒子在大床香甜入睡,而他與妻子亦有睡意,但恐吵醒兒子,故未有將他放回嬰兒床,一家三口遂同床而睡。另外,由於恐防父母「爛瞓」壓住兒子出事,為安全計又將男嬰放在床的一邊,兩人則睡在另一邊。期間,陳嬰懷疑轉身時,恰巧轉至床邊,因大床無安裝圍欄,經幾番轉身後,男嬰碌跌落床,剛巧跌落放於床邊的一個洗衣籃。
由於籃內堆滿待洗衣物,陳嬰墮籃後即「淹沒」在衣衫堆中,頭部疑遭衣衫掩蓋,導致窒息陷入昏迷。陳父在矇矓間「扎醒」不見兒子在床邊,立刻起床看個究竟,赫然見他躺在洗衣籃內,面青唇白毫無反應,心知不妙即時抱起兒子及報警。
一度無呼吸脈搏
據悉,陳父因心急將兒子送院,報警後即抱着兒子走落街,等候救護車到場。救護員趕至發現陳嬰無呼吸無脈搏,當場脫去其上衣,輕按其胸口替其急救,然後再抱住他送院搶救。陳的父母陪同兒子送院時一直憂心忡忡,在救護車互相擁抱。
陳嬰經醫生施行急救後,慢慢恢復心跳,惟依然陷於昏迷,被送入兒童深切治療病房留醫,現時情況危殆。陳母在醫院等候期間,因擔心兒子病情,忍不住流淚。
警員帶陳父返住所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將其拘捕,案件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跟進。



標題:專家:嬰兒不可與成人同床瞓
報章:東方日報


為人父母應該痛錫寶寶,不要令他們受到傷害。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表示,任何父母生下兒女,都會祈盼他們得到最好的照顧,為人父母也會痛錫及保護寶寶。奈何有初為父母者,因一時粗心大意忽略家居安全,可能對寶寶造成終身難以磨滅的傷害。
何愛珠續稱,防止虐待兒童會有「生之喜悅」計劃,對象是首次為人父母的家庭,主要透過已為媽媽的義工,教導他們如何避免家居意外。義工會指出家居環境中潛在的危險黑點,照顧寶寶時做到眼不離身才最安全,初為人父母者千萬留意。
另外,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嬰兒不可與成人同睡一床,早已講到街知巷聞,但依然有父母犯錯,危害兒女性命,確實令人感到傷感。三個月大嬰兒已可反側轉身,若果將其放在沒有圍欄的大床睡覺,除非大人一直守候在旁邊。否則,只要稍為有小小疏忽,嬰兒隨時會跌落床,造成身體傷害。
謝醫生又指,父母可能以為將嬰兒擺放中間,兩邊都有人睇住就不會出事,這想法絕對錯誤,假如大人爛瞓,只要稍為不慎一個轉身,即會將嬰兒壓在身下,幼小的嬰兒如承受大人壓力,可能會搞出人命。因此,嬰兒最好放在有圍欄的BB床上睡覺。

20110717 - 三歲女誤撼床角抽搐昏迷

標題:三歲女誤撼床角抽搐昏迷
報章:東方日報


紅磡發生家居意外,女童(圖)頭撼床角受傷一度全身抽搐雙眼反白昏迷。昨晨九時許,姓紀(三歲)女童,在紅磡崇潔街崇禮樓寓所玩耍,期間,她在床邊跑跳時,疑失平衡跌倒,頭撼床角受傷,雖然無流血,惟神色呆滯,其父母見狀急忙將她抱往附近診所求醫。
豈料女童突全身抽搐,雙眼反白陷昏迷,紀父母嚇到手足無措,急忙報警求救,救護員到場檢驗時,女童已漸甦醒,但仍需送院進行腦部檢驗。

20110715 - 東部八區上網學習支援啟動

標題:東部八區上網學習支援啟動
報章:星島日報


為期五年的「上網學習支援計畫」昨起全面接受申請,由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及香港小童群益會合作,推出的「上網樂與腦」計畫,將協助香港東部八個地區十五萬戶低收入家庭,低價購買電腦及上網服務,其中最便宜的計畫,扣除每年一千三百元的政府網上津貼,未來三年每月只需付十元七角,即可得到一部筆記型電腦及寬頻上網服務。

繼上月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推出服務本港西邊地區的「有機上網」計畫,由iProA與小童群益會合作服務本港東邊地區的「上網樂與腦」計畫昨亦正式公布詳情。服務範圍在本港東邊八個地區,即九龍城、黃大仙、觀塘、西貢、沙田、大埔、北區及港島東,並由有線、和記、3及電訊盈科四家網絡商,提供家居及流動寬頻上網,桌上電腦、手提電腦及筆記型電腦則有Acer、Lenovo及Dell共六款,切合不同受惠家庭需要。

身兼信息共融基金會及iProA會長的鄧淑明表示,「透過優格相宜和支援全面的電腦及上網服務,基層學童能真正從網上學習得益,不會輸在起跑綫上,進而走上脫貧之路」。合資格的申請者,在每年一千四百二十八元的三年合約基本組合,扣除政府每年一千三百元網上津貼,只需付一百二十八元(平均每月只需十元七角),便可購得一部Acer筆記型電腦連6M家居寬頻,更享有課程培訓、維修及技術支援等服務。

獲政府資助一億元

香港小童群益會總幹事羅淑君說,這項為期五年的計畫得到政府一億元資助,主要用作八個服務地區設立「童學站」,為家長學童上網學習提供不同程度的培訓課程及熱綫查詢服務。她又指,計畫每隔半年需向政府提交財政報告,中央行政費亦規定不可超過一千一百萬,承諾營運開支一年後向公眾詳細交代。

小童群益會督導主任黃貴有指出,計畫招聘義工雖不設上限,但強調過程經嚴格篩選,會視乎家長要求及評估需要才決定是否讓義工上門。

20110621 - 塌200磅吊櫃壓女嬰 奇蹟輕傷 購入10年 未鑲爆炸螺絲

標題:塌200磅吊櫃壓女嬰 奇蹟輕傷 購入10年 未鑲爆炸螺絲
報章:明報


天水圍發生驚險家居意外,一對母女在雙人牀睡覺時,牀尾一個10年前安裝、重逾200磅的巨型吊櫃突然塌下,母親腳部輕傷,1歲半大的女兒躺在塌下來的吊櫃下被困,險遭壓死。母親立即求救,鄰居77歲老伯奮力托起吊櫃,協助救出女嬰。其父事後頻呼﹕「簡直是奇蹟!」
現場為天水圍天瑞邨瑞豐樓18樓一單位。險遭吊櫃壓死的1歲半女嬰,僅頭部和背部有輕微傷痕,送院檢驗後留醫觀察,並無大礙。其34歲姓黃母親腳部輕傷,送院治理後無恙。
9顆普通螺絲嵌牀尾牆上
跌下的吊櫃高約5呎、闊約3呎、深約1.5呎,鑲嵌在睡房雙人牀牀尾的牆壁上,櫃內主要放置衣物,估計重量逾200磅。吊櫃約在10年前購入,由家俬公司負責安裝。現場所見,吊櫃以9顆普通螺絲配上膠塞鑲在牆身。專家認為,吊櫃應以爆炸螺絲鑲嵌(見另稿)。
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程師盧覺強指出,若女嬰遭塌下吊櫃擊中,至少承受200至300磅撞擊力,根本必死無疑。他估計,牀上可能有物件微微托起吊櫃,令吊櫃與牀褥之間留有少許虛位,加上女嬰身形細小,可能未有被吊櫃直撞壓住,幸保一命。
昨早約9時,黃婦與女嬰在睡房一張雙人牀睡覺,牀尾對上的吊櫃突然塌下,壓毁下方一列木架,整個木櫃向前壓下。母親腳部被砸傷,女嬰則躺在吊櫃之下,動彈不得。
母求助鄰居救出
黃婦奮力掙脫拔出被壓住的雙腳,發現愛女被困,立即嘗試抬起吊櫃救出愛女,惟因吊櫃太重而不成功。黃婦見愛女似遭吊櫃壓住,嚇至眼淚直流,苦無辦法下衝出家門向鄰居吳伯求救,吳伯奮力托起吊櫃,由黃婦把女兒救出。女嬰壓在櫃下約1至2分鐘,被救出時疑因一度窒息而臉色變紫,幸女嬰未幾已放聲大哭,臉色漸復正常,送院檢驗後證實僅受輕傷。
疑一度窒息 救出臉色變紫
女嬰父親陳先生表示,事發時他正在工作,接到妻子求救電話指女兒被吊櫃壓住,嚇得魂飛魄散,立即代妻致電報警,並駕車全速趕返家中了解,「都唔知當時架車開到幾快」,直至看到愛女無恙才鬆一口氣。
陳先生事後頻呼愛女大難不死絕對是奇蹟,醫生亦對女嬰僅受輕傷嘖嘖稱奇。陳先生說,女兒戴着的玉手鐲在意外後斷開兩截,認為是玉鐲助女兒擋了一劫。
他續說,恐妻子事後有心理陰影,會丟棄肇事吊櫃,以後亦不敢再在家中安裝吊櫃。

20110620 - 男嬰遭玩具插傷喉

標題:男嬰遭玩具插傷喉
報章:星島日報


一名十四個月大姓黎男童,昨晚九時許,在土瓜灣農圃道家中玩玩具時,疑一時不慎,遭玩具插傷喉嚨,男童痛極哭叫,驚動三十三歲姓陳母親報警求助,其後由家人陪同送院敷治,事主僅受輕微損傷,經治理後已無礙。

20110617 - 女童疑吞硬幣入院

標題:女童疑吞硬幣入院
報章:蘋果日報


尖沙嘴金馬倫道一對南亞裔夫婦,懷疑其 1歲女兒吞下兩元硬幣,慌忙致電報警。昨凌晨 1時許,據男戶主稱,較早前看見女兒拿着兩元硬幣把玩,一轉眼卻不見了硬幣。女兒神情呆滯,喉嚨似乎卡住硬物,懷疑誤吞硬幣。
過往不時有小童吞服異物,一般都可以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但若在出現嘔血、腹痛、發燒或排黑色稀便,便要到急症室求診。

20110613 - 同床BB壓死母被捕

標題:同床BB壓死母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新蒲崗發生初生嬰兒疑被壓死慘劇,一名剛滿月的獨生男嬰,昨晚與母親同床睡覺時,疑遭「爛瞓」母親壓住窒息昏迷,直至父親返家才揭發,男嬰送院後證實不治。警方今晨在現場單位內檢獲兩個「冰」壺,以涉嫌藏有吸毒工具將男嬰母親拘捕,正進一步調查男嬰死因。
慘死男嬰許浩政,於上月七日出生,是許家的第一胎,與父母同住爵祿街一唐樓單位,母親姓黎(廿一歲),據悉是新移民。消息稱,昨晚八時許,許父(五十二歲)返家發覺妻子與兒子同床而睡,睡得極熟,初時不以為意,還恐怕吵醒他們,但不久因為想看看新生兒子的可愛樣子,於是趨前看一看,赫見兒子疑被妻子壓住,妻子仍在熟睡,懵然不知,馬上拍醒妻子,只見兒子已陷入昏迷,面色發紫,百般呼喚亦無反應,於是報警。
父情緒崩潰 重案組徹查
救護員接報趕至現場,發現男嬰已無氣息,心跳脈搏停頓,於是為他施以心外壓急救,及用氧氣罩協助其呼吸,急送入伊利沙伯醫院救治,惜搶救後證實不治。父親陪同兒子送院時,擔心得哭起來,得悉噩耗後,一度情緒激動。
男嬰母親則留在寓所接受警員查問,警員其後將她帶署作進一步問話。探員今晨到事發單位調查,檢獲兩個「冰」壺,將男嬰母親拘捕,目前正進一步調查事發原因及男嬰死因,案件交黃大仙重案組一隊接手。
嬰兒應獨睡 切勿被蓋頭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家人切忌與年齡不足兩歲的嬰兒同床睡覺,即使所睡的床是很大的雙人床亦不適合,因為成年人仍有機會因爛瞓「轉嚟轉去」,不慎壓住嬰兒,由於嬰兒太小,萬一意外被壓住,根本無能力掙扎呼救,故應將嬰兒獨立安置在嬰兒床上,就算沒有嬰兒床,亦寧願將嬰兒放入嬰兒籃內置於地上,以防慘劇發生。
另外,有醫護界人士亦提醒家長應選用輕巧嬰兒被,為嬰兒保暖,又勿將被蓋過頭,及勿讓嬰兒穿太多衣服睡覺;嬰兒床的床欄設於安全高度,以防嬰兒爬過床欄墮地受傷。此外,嬰兒床與牆壁或家具間切勿有空隙,以防嬰兒「攝」入罅隙或墮地造成意外;而床邊勿放置或懸掛繩索,以防嬰兒被意外勒着造成窒息。



標題:疏忽照顧可被控誤殺
報章:東方日報


本港以往亦曾發生多宗嬰兒與家人同睡時疑被壓住窒息死亡事件。法律人士指出,一般來說涉案者可能因疏忽照顧幼兒而需負上法律責任,隨時可被控以誤殺或殺嬰罪。
可判終身監禁
「如果BB未夠一歲,法律上只可以用殺嬰罪,唔係謀殺罪。」執業大律師陸偉雄指,除殺嬰罪外,案中涉案者亦可能會被法庭以誤殺罪起訴,兩罪的最高刑罰為終身監禁。不過,法庭在判案時,會考慮涉案者的抗辯理由,例如是否完全無心、並非因疏忽而致、有否顧及當時環境等,法官根據各種求情理由,而決定判罰輕重。
陸偉雄指出,如涉案者能夠證明在入睡時,嬰兒並不在身邊,而是有人趁其睡着時將嬰兒放在其身邊,則有機會洗脫罪名;但如涉案者在睡着前已知道嬰兒在自己身邊,則可能被視為疏忽照顧,或需負上法律責任。




標題:同床睡 媽媽壓死 BB
報章:蘋果日報


新蒲崗昨晚揭發懷疑母親壓死初生嬰孩慘劇, 52歲父親回家發現剛滿月兒子遭同床而睡母親壓住,立刻救出兒子,當時男嬰已窒息呼吸停頓,嘴唇及全身發紫,父親即報警求救。救護員趕至將男嬰送院,不幸證實死亡。
遭壓死男嬰許浩政,上月 7日出生,剛滿一個月零五日,生前與父母住在新蒲崗爵祿街一單位,據知其母是新移民,她事後得悉兒子被自己壓死,內疚得激動嚎哭,事後帶署助查。

20110609 - 社聯下月推學生上網支援

標題:社聯下月推學生上網支援
報章:星島日報


近日引發「欽點中標」政治風波的「學生上網學習支援計畫」,中標機構之一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表示,下月將在全港十個地區推出計畫,為逾九萬個低收入綜援學童家庭提供上網支援,正與多個互聯網供應商、軟件商、電腦商斟洽最後定價;社聯承認計畫分拆由兩個機構分區推行,令他們向供應商爭取更低收費,較預期困難,但不希望計畫因而受阻。

備受爭議的「學生上網學習支援計畫」即將面世,政府上年度預算案已預留二億二千萬元,為全港三十萬個低收入及綜援家庭、共四十一萬名學童買電腦及提供上網,為期五年,分別由互聯網專業協會(iProA)與小童群益會合組的「信息共融基金會」,以及社會服務聯會中標,將為各區家庭展開上網支援。

十機構各負責一區

社聯行政總裁方敏生昨指出,社聯會負責全港西邊共十個地區的學童家庭上網服務,包括天水圍、元朗、屯門、葵涌、荃灣、中西區、離島、油尖旺、深水埗及長沙灣,並已委託十家社福機構各負責一區支援,料下月中可開展計畫。

社聯已將計畫命名為「有機上網計畫」,特別成立一全新公司推行,由曾經參加港台《窮富翁大作戰》的資訊科技商會電子學習聯盟召集人黃岳永擔任公司行政總裁。計畫下,社聯為領綜援、學生資助的中小學生家庭,安排多款上網月費優惠及不同級數電腦,幾乎全數由政府資助。

月費組合另設升級收費,家庭只須額外付費,便可選擇某類較新型號電腦,有關額外收費不排除只需十多元,社聯仍與多個互聯網供應商、電腦供應商、軟件商等斟洽定價,電腦屬一手或二手等,仍有待最後落實。社聯亦傾向由學校揀選低收入家庭,再轉介到社福機構申請,計畫另一重點是為學生及家庭培訓,本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公布詳情。

蘇錦樑:不會查葛輝指控

審批計畫的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葛輝近日揭露計畫具政治任務,引發「欽點中標」政治風波。方敏生揚言,不希望事件令學童上網支援受拖累;但對計畫「一拆二」由兩個機構推行,則令社聯向互聯網供應商爭取更低收費,比預期困難。另外,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局局長蘇錦樑昨重申,葛輝指控無中生有,政府絕無政治干預上網學習支援計畫遴選,政府不會調查此事。




標題:微軟助社福界「衝上雲端」
報章:星島日報


社福界已隨大勢衝上雲端年代,微軟香港正協助社福界建立雲端平台管理義工名單資料,預料雲端科技可為社福機構節省五成資訊系統管理開支,下一步會將雲端系統擴至服務使用者的系統管理。

義工名單存入雲端

微軟香港近年助社福界開拓雲端科技,微軟香港總經理楊思毅指,現有五至六家社福機構獲微軟提供雲端運算,機構毋須再添置伺服器、管理系統等,大幅節省五成開支,對於細規模社福機構提升效率、減省成本情況更顯著。

微軟正協助每家機構將義工名單,全數儲存於微軟雲端上的數據中心,楊思毅指雲端數據中心的儲存容量大兼有足夠網絡保安,機構及義工可輕易管理名單資料,下一步望可擴至服務使用者的系統管理,微軟只向社福機構收取正價的百分之五費用。

社團:節省一百萬元

社聯資訊科技資源中心總監馮一柱贊同,社福機構有需要用雲端強化管理系統,他說曾有賑災機構在四川地震一役,突收到很多網上捐款,但因伺服器不足致網站大塞車,結果令善長流失。

受惠機構國際十字路會技術總監高貿勤指,自使用雲端,為處理人力資源、財務、物資分配等工作,節省了約一百萬元,更節省了三成的處理物資時間。

20110521 - 3歲女發燒 母餵麻黃素藥不治

標題:3歲女發燒 母餵麻黃素藥不治
報章:明報


3歲女童因咳嗽抽筋前往聯合醫院求診,經1日治療後出院,惟其母稍後自行安排她服食含麻黃素等藥物,女童即時虛脫被送往急症室,6小時後死亡。死因庭昨對案件展開聆訊,藥理學專家報告指麻黃素等藥物過量,是導致女童死亡的原因。
出院後服私醫藥休克
聯合醫院兒科醫生作供,女童廖凱盈(3歲)病歷紀錄顯示,她於2009年11月17日因咳嗽、聲沙、面色變黑及抽筋,被送往聯合醫院。醫生得知女童曾於送院前一日到私家醫生求診獲發藥物,又曾服食中藥。醫生診斷女童上呼吸聲帶感染及發燒抽筋,遂向她配方藥物。1日後,女童已退燒,症狀減輕,獲配方3日藥物後離院。
然而,廖母同日安排她服食早前在私家醫生獲得的藥物,當中包含麻黃素。廖母發現女童服藥15分鐘後即虛脫,遂立即召救護車,將她送往聯合醫院急症室。急症室醫生發現女童心跳停頓,立即替她進行心肺復蘇,並注射強心針及抗生素,女童回復心跳,惟6小時後,她脈搏微弱,醫生再度替她進行3次心肺復蘇,惟她心跳、呼吸停頓,最終半小時後、即晚上6時50分,宣告女童死亡。
報告指服過量麻黃素致死
廖母表示,曾帶女童到私家醫生陳灼華治療感冒,醫生3次配方含麻黃素藥物給女童服食,首兩次均沒問題。聯合醫院法醫表示,去年2月5日替女童解剖,發現她喉至氣管均有急性流感病毒,確定女童是由於支氣管炎及副流感病毒致死。惟死因裁判官陳碧橋表示,藥理學專家報告指女童服用過量麻黃素等藥物,是導致她死亡的原因。法醫坦承她未知是否屬實,又稱女童支氣管炎症達嚴重程度。聆訊下周一續。




標題:女童咳嗽亡 血含麻黃素
報章:星島


三歲女童連續兩天發燒咳嗽,先後到私家醫生診所求醫和聯合醫院 急症室留醫,惟出院半小時,健康急轉直下,送院搶救近七小時返魂乏術,死因庭昨展開聆訊。死因裁判官引述專家報告指,女童血液內含麻黃素,或與其死有關,女法醫對此說法卻未予肯定。
聯合醫院兒科陳醫生作供稱,三歲女童廖凱盈因發燒咳嗽和呼吸急促,前年十一月十七日凌晨進入聯合醫院急症室,從女童母親得知,她一日前曾到私家醫生診所求診和服中藥,當時出現抽搐、面色變黑和雙眼反白,送院時清醒,有「犬吠式」咳嗽、喘鳴聲和聲帶腫脹,估計是受副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致「獅哮症」。
女童翌日早上退燒、胃口轉佳、沒有喘鳴聲,表現活躍,醫生診斷其無礙後,上午十一時四十五分准其出院,半小時後女童虛脫再度入院,抵急症室時心臟停頓,經心肺復甦術、輸入強心藥和抗生素,延至傍晚近七時死亡。
據女童母親供詞指,女童出院時,醫生稱她可繼續服食私家醫生處方藥物,故她選了其中三款藥物餵女兒。化驗報告指,女童血液含可代因和麻黃素,而麻黃素一般出現於咳藥水中。案件今續。案件編號:死因聆訊一一九二──二○○九。

20110504 - 打翻熱粥燙傷女嬰

標題:打翻熱粥燙傷女嬰
報章:蘋果日報


九龍城發生熱粥燙傷幼嬰家居意外,昨中午 12時許,一名 8個月大女嬰在家中打翻一碗滾熱白粥,熱粥淋下當場燙傷女嬰身體三成皮膚,痛得她哇哇大哭。家中一名女親友見狀,抱女嬰乘車趕去附近的太子道西的聖德肋撒醫院求醫。
由於該私家醫院不設急症服務,加上醫生發現女嬰傷勢嚴重,院方決定代召救護車將女嬰轉送伊利沙伯醫院,經急症室醫生初步檢查發現女嬰近三成皮膚燙傷,再將女嬰轉送沙田威爾斯醫院燒傷中心留醫治療。

20110503 - 七歲童遭滾湯灼傷下體

標題:七歲童遭滾湯灼傷下體
報章:東方日報


荃灣發生家居意外。一名約七歲男童,昨午一時許,在大窩口邨富國樓的寓所用膳期間,不慎將一碗滾湯打翻,滾湯更淋向他身上,男童腹部、下體及雙腿被燙傷,其母見狀大驚,立即致電報警求助,救護車接報趕至,救護員為男童敷治後,急送醫院治療。
男童母親陪同兒子送院時,因擔心愛兒傷勢,憂心忡忡。

20110418 - 熱蛋碌面驅風寒 女嬰灼傷

標題:熱蛋碌面驅風寒 女嬰灼傷
報章:蘋果日報


藍田一個公屋單位昨中午發生罕見意外。一對夫婦見 9個半月大女兒身體不適,疑她體內有風寒,以「古法」用熱雞蛋為她碌身體治療,結果弄致女兒面部 15%灼傷,報警召救護車將她送院。有家庭醫生表示,用熱雞蛋為嬰兒驅風實匪夷所思,家長發現年幼子女不適應立即找醫生診斷。
醫生稱不適應求診
被灼傷女嬰 9個半月大,與 30餘歲雙親同住啟田邨一單位。現場消息稱,近日女嬰時常哭叫,男女戶主懷疑女兒受驚及體內受風寒,夫婦疑聽過有長者稱可用剛煮熟的雞蛋剝殼及去蛋黃後,用蛋白碌身體的古法可驅風寒。
昨中午 12時許,夫婦見女兒又無故哭泣,遂以熱雞蛋為女兒驅風寒,以手巾包着剛煮熟的雞蛋白,由頭至腳碌遍女兒全身。其間他們發現女兒手面及身體有紅痕,才驚覺可能灼傷女兒,遂報警召救護車將女兒送院,經醫生診治後,證實女嬰手及身體的紅痕為出疹,並非燙傷,但面部卻有 15%被灼傷,至於會否毀容,要留院治療觀察後確定。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用熱雞蛋為嬰兒驅風寒聞所未聞,實在匪夷所思;她呼籲家長發現年幼子女身體不適,應看醫生求診。



標題:「碌雞蛋」驅風燙傷女嬰臉
報章:星島


民間偏方險令女嬰毀容!一對大意夫婦,疑錯用民間偏方,昨中午在藍田啟田村寓所,以熱雞蛋為九個月大女兒「碌雞蛋」驅風,結果女嬰幼嫩臉部慘被燙傷,須召救護車到場送往聯合醫院 ,要留院治理。有中醫師稱未聞碌雞蛋能驅風,民間相傳碌熱雞蛋只有助去瘀。
記者:黃清開 徐裕民
家人用熱雞蛋替九個月大女嬰碌臉驅風,慘被燙傷臉部送院留醫。受傷女嬰與父母(均三十多歲)居於藍田啟田村,她送院治理,醫生發現約有百分之十五皮膚燙傷,須要留院接受進一步治理。
幼嫩皮膚遍現紅痕
事發昨中午十二時許,女嬰父母疑錯用民間偏坊,以煮熟的雞蛋剝殼後替女兒碌臉,圖作驅風。其後發現女嬰臉部通紅,手部及身體亦一片紅痕,疑碌雞蛋時遭燙傷,馬上報警求助,召救護車將女兒送院治療。經醫護人員檢視後,相信手及身的紅痕屬於敏感,只臉部燙傷。
中醫師張慰慈表示,民間相傳碌雞蛋有助去瘀,但溫度不能過高,卻未聽聞碌雞蛋可以驅風,希望市民切勿胡亂相信一些民間偏方,自行醫病而對身體構成不良影響,甚至加重病情。
張醫師續稱,中醫指受外來風邪引起的病屬於外風,如傷風感冒等病;而因情變動造成的爆血管及中風 等病,則屬內風。而嬰兒飲奶後掃風,則不列作風病,只是協助嬰兒把吸入的空氣吐出,避免睡覺嘔奶堵塞呼吸道。
相傳碌雞蛋可散瘀
據悉,民間相傳碌雞蛋散瘀原理,透過熱力令患處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加快血管吸收瘀血及消腫,其他熱敷方法亦能收同樣之效。而熱敷應該在瘀傷發生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時,待腫痛穩定後再施行,因為在瘀傷早期皮下血管凝血未完全形成,馬上進行熱敷或按摩,血液循環會讓本來的瘀血擴大致患處更腫,所以應該避免即時進行熱敷。

20110417 - 四歲男童誤飲消毒劑

標題:四歲男童誤飲消毒劑
報章:東方日報


秀茂坪發生兒童家居意外,昨午一時許,一名四歲姓林男童,趁母親(二十四歲)忙於做家務時,他走入浴室嬉戲,並好奇取起一樽消毒劑把玩,期間,他扭開樽蓋時,不慎將消毒劑打翻,而且濺落其手及嘴部,其母發覺趕入浴室時,恐怕兒子吞下消毒劑,於是報警求助,將他送院檢驗。

20110415 - 咳水當汽水 五歲童送院

標題:咳水當汽水 五歲童送院
報章:東方日報


男童咳藥水當汽水飲!昨晨八時許,荃灣一名五歲男童在家嬉戲時,趁母親忙於做家務,懷疑取來一樽咳藥水當汽水,一飲而盡,其母隨後發現咳藥水樽空無一滴,頓覺可疑,向兒子詢問才知出事,急將兒子送往一間私家醫院後,再召救護車將兒子轉送仁濟醫院治療。
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咳藥水含有可待因,過量服用影響到中樞神經,壓抑呼吸致昏迷,嚴重者可傷害肝功能,她呼籲家長應把藥物放好,最好置於高處及鎖實,切勿胡亂擺放。

20110413 - 家中玩耍撼頭 中日混血童命危

標題:家中玩耍撼頭 中日混血童命危
報章:明報


粉嶺昨日發生家居意外。一名中日混血男童,昨午被家人發現在華明村寓所意外跌倒,頭部受傷昏迷,由母親陪同由救護車送往上水北區醫院搶救,再轉送沙田威爾斯醫院留醫,情况危殆。
持日本旅遊證件到港
現場消息稱,受傷2歲男童是中日混血兒,持日本旅遊證件來港,暫未知是否因近日的日本核危機而來。昨中午12時許,男童姓李母親(30歲)發現兒子昏迷在粉嶺華明村禮明樓寓所地上,懷疑他在玩耍期間,不慎意外跌倒,頭部撞向硬物受傷,事後更一度嘔吐大作,李婦大驚手足無措,立即報警求助。
救護員接報到場,即場為昏迷男童急救,清理嘔吐物疏通呼吸道。救護員其後替男童戴上頸箍及護頭軟墊固定傷勢,由救護車送往上水北區醫院搶救,初步治理後再轉送沙田威爾斯醫院。
據悉在轉院途中,男童情况突然惡化,救護車需緊急停在途經的大埔那打素醫院,經治療轉趨穩定後,才繼續轉往沙田威爾斯醫院留醫。

20110314 - 女嬰猝死案揭三大疑點

標題:女嬰猝死案揭三大疑點
報章:東方日報


新蒲崗女嬰猝死案,警方發現案中疑點重重,家人聲稱在女嬰入睡六小時後才揭發她出事,惟初步驗屍發現屍體已呈屍斑,不排除女嬰被揭發出事前已經死亡,且有人事發後未有即時報警,反而先致電親友,令案情撲朔迷離,父母被帶署助查,重案組正調查內情。
女嬰姓程,兩個半月大,與廿八歲父親及廿六歲姓尹母親,同住景福街一唐樓單位,據悉,有人疑染不良嗜好。家人報稱女嬰於前日中午十二時許,由母親抱入睡房睡覺,並用棉被蓋暖;至傍晚六時許,女嬰父母赫然發現女兒昏迷不醒,臉色發紫,報警求助,惟女嬰送院不治。
女嬰身體無明顯傷痕,警方初步相信女嬰窒息致死,惟深入追查,卻發現案中出現三大疑點。當探員與法醫官往醫院初步檢查女嬰屍體時,發現已呈屍斑,估計死去一段時間,與警方接獲報案聲稱出事的時間不脗合。
入睡後六小時始發現
此外,女嬰入睡六小時後才被發現出事,探員認為在該段長時間內,無人入房視察女嬰情況,或是否肚餓需餵奶,似乎不合常理;又警方查悉有人於發現女嬰出事後,未有即時報警,反而先行致電親友,令探員大惑不解。
昨凌晨一時許,探員重返現場單位調查蒐證,檢走一批證物,包括女嬰父母的手機,以翻查兩人通話紀錄,而女嬰父母被帶署助查。警方暫未能確定死因是否有可疑,法醫官今日會進行剖屍,案件未正式分類,交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跟進,未有人被捕。




標題:與母午睡初生嬰猝死
報章:蘋果日報


一名年輕母親,昨午在新蒲崗住所為兩個多月大女嬰餵奶後,與女兒同眠,其後發現女兒昏迷不醒,大驚報警將女兒送院,惜送院後返魂乏術。警員調查後初步認為女嬰猝死無可疑,稍後有待剖驗屍體後確定死因。
猝死女嬰姓程,出生 78日,與 26歲姓溫母親及姓程父親,居於景福街 75至 77號一幢舊樓一單位套房。現場消息稱,昨中午女事主為女兒餵奶後,母女一同睡覺,至昨晚 6時許,女事主起床時,驚見女兒拍叫無反應報警,救護員到場將女嬰送院後證實死亡。警員調查未發現女嬰有表面傷痕及被焗至窒息痕迹,案件初步無可疑。

20110307 - 「關愛」擬加碼十億助新移民

標題:「關愛」擬加碼十億助新移民
報章:星島日報


政府派錢六千元,居港未滿七年的新移民未能受惠。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宣布,考慮透過加碼注資「關愛基金」,以援助有經濟需要的新移民,稍後會與政務司司長研究細節。據悉,該筆款項涉及約十億元,但未必每名新移民都可以受惠。關愛基金秘書處發言人表示歡迎財爺注資,認為可幫助到未能受惠於財政預算案派錢措施,而有經濟需要的新來港人士。記者:楊耀登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在港台節目《給香港的信》中表示,早前注資六千元入強積金的建議得不到社會的熱烈回應,他承認強積金不是一個藏富於民的理想平台,因此他建議向十八歲或以上本港永久居民直接派發六千元,有關詳情會盡快公布,而政府的傾向是讓市民可按意圖提取現金,但政府亦會提供類似利息的經濟誘因,去鼓勵市民儲蓄。

至於居港未滿七年,未能受惠於政府派錢六千元的新移民,曾俊華表示會透過關愛基金去幫助他們,「例如內地持單程來港人士,如需要財政援助將另有安排,關愛基金會是合適平台接觸到這批人,我會與政務司司長研究細節,並為此額外注資關愛基金。」

研復建居居退休保障

曾俊華又指,會研究復建居屋、全民退休保障和縮窄貧富差距等重要民生議題;對於財政預算案公布了一星期便作出重大修改,他表示:「人們經常這樣說,『政治一星期都嫌長』。過去一星期,為大家有份參與的人士,提供了寶貴和積極的學習經驗,建立共識。」

政府消息人士指,若以向每名新移民派錢六千元計算,援助本港共三十萬名新移民便需十八億元,但並非每名新移民都需要援助,因此政府打算注資十億元入關愛基金協助有經濟需要的新移民,但細節仍待商討。關愛基金秘書處發言人指,歡迎財政司司長注資,認為可對未能受惠六千元的新移民提供協助。

首批項目可望六月推出

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羅致光表示,已知悉財爺額外注資關愛基金,但現階段未有任何細節,他表示現時轄下四個小組委員會已有三個舉行了兩次會議,估計能於本月底向執行委員會提交建議,若一切順利,有關建議將於四月中提交督導委員會審批,五月初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首批項目有望最快六月初推行。

負責處理援助新移民和少數族裔的關愛基金民政小組委員會主席陳振彬則歡迎財爺注資,認為是「資源多了,做事更加好」。他表示,委員會初步打算資助新移民或少數族裔進修,或購買必需品,他會盡快再召開會議,針對財爺注資再深化資助項目內容。

不過,關愛基金督導委員會委員張國柱則認為,財爺注資目的與關愛基金宗旨有距離,「非永久居民都有貢獻香港,不能夠以貢獻多和貢獻少就指他們有分別。」他認為有需要先釐清財爺注資目的,不排除最後把這問題交回政府處理。

近百新移民抗議受歧視

此外,有近百名新移民昨到政府總部示威,抗議政府派錢六千元措施是歧視新移民。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發言人胡美蓮批評,措施造成社會分化,「財爺只是將個波推給關愛基金,找一些藉口來推搪我們。」她認為,由關愛基金援助新移民會涉及大量行政成本,申請資格又諸多限制,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人人派錢六千元;內地來港家居婦女互助組發言人何依愛則希望,關愛基金能資助新移民家庭子女的課外活動費和租金。

20110228 - 10歲機癡暈倒 阿嫲手足無措

標題:10歲機癡暈倒 阿嫲手足無措
報章:東方日報


十歲小「機迷」打機打到暈。黃大仙一名男童,昨晨在家中打機度周日,但疑連續玩了個多小時後,突不支昏倒,祖母大驚,慌忙通知正上班的媳婦趕返家,陪同兒子送院,幸他經急救後甦醒。男童早前在學校曾有暈倒紀錄,病因未明,仍在等待檢查報告。

該名男童姓羅,乳名「豪仔」,身形肥胖,與父母、祖母及三歲妹妹住黃大仙上邨昭善樓一單位。昨晨,豪仔父母離家上班,留下小兄妹及祖母在家,豪仔因周日毋須上學,上網打機玩樂。

至中午十二時許,豪仔疑已連續打機個多小時,突然大叫:「阿嫲,我好頭暈呀!」其祖母當時正在廚房準備午膳,聽見孫仔叫喊聲,走出客廳查看究竟,赫見豪仔臉色蒼白,報稱身體不適。祖母連忙通知兒子夫婦,羅母(三十四歲)聞訊從公司趕返住所,驚見兒子暈倒失去知覺,立刻報警。救護員趕抵,幸豪仔經急救後甦醒,由母親陪同送院治理。

豪仔祖母表示,孫仔平日喜歡上網,放學後就打機兩小時;而孫仔早前在學校也曾暈過,往求醫及檢查身體,目前檢查報告尚未完成,故不知他患甚麼病。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表示,打機期間昏迷的可能性有二,一是受電子遊戲動畫閃爍影響,引致腦癇症發作;另一則是因沉迷打機而廢寢忘餐,營養不良導致血糖偏低而暈倒。這兩個可能性中,以腦癇症機會較大,需進行腦掃描查明病因。他又稱,凡事適可而止,不宜過於沉迷網絡世界,不但影響健康,更會影響到學業及社交。

沉迷3D遊戲更易出事

遊戲機潮流歷久不衰,隨着3D動畫的發展,3D遊戲成為機迷新寵,近期N3DS手提遊戲機大受歡迎。由於N3DS採用裸眼設計,毋須佩戴3D眼鏡都能玩立體遊戲,而如果玩賽車或玩畫面移動速度高的3D遊戲時,最好玩十分鐘就休息一會,否則極易頭暈。

20110209 - 稚童墮洗衣機當衫洗險死

標題:稚童墮洗衣機當衫洗險死
報章:星島日報


葵涌發生兒童家居意外,一名十六個月大巴裔男童,昨午疑一時好奇,借助擺放洗衣機旁的一籃待洗衣物作墊腳,攀高打開正在運作的洗衣機頂蓋時,卻整個人倒豎葱式插入機內滾筒,遭攪動約大半分鐘,幸被母親及時救出,但情況嚴重。

十六個月大的巴裔男童,昨午在葵涌寓所自行攀高,意外倒豎葱式插入正在轉動的洗衣機滾筒內受傷。該名男童ALI額頭撞瘀,由母親抱送院時仍然清醒,院方為他作X光檢查及腦掃描檢查,以了解有否骨折及腦震盪,目前情況嚴重。

母聞異響及時救出

現場為石蔭村仁石樓二十一樓一單位,居住一家六口的巴裔家庭,男戶主約三十歲,任職護衞員,其妻ASHRAF(二十六歲)為家庭主婦,兩人育有三女一子,其中女兒五至十一歲,就讀區內小學,而兒子ALI只有十六個月大,留在家中由母親照顧。

昨午二時許,ALI與母同在家中,母親在廚房開動一部高約一米的揭蓋式洗衣機清洗衣物,然後走回廳中做家務。

據悉,身高約六十公分的ALI當時在屋內四處走動,趁母親不為意,自行走入廚房,疑聽到洗衣機聲音,在好奇心驅使下,以機旁一籃約高三十五公分待洗衣 物作墊腳攀高,揭開洗衣機頂蓋探頭機內查看,卻突失重心,整個人如倒豎葱般頭下腳上直插入滾筒,更跟隨衣物一起轉動約大半分鐘。

廳中童母聽到廚房傳來異響,連忙走入查看,發現兒子身處洗衣機內,只露出雙腳,大驚下將兒子拉出,當時男童仍然清醒,惟受驚哭泣。救護員接報趕至,將男童送往瑪嘉烈醫院 急救,並轉入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童母擔心兒子安危不斷哭泣,須前來醫院的親友安慰。警方派員前往單位調查及拍照存檔,並向女事主進行調查,將案列作意外受傷案處理。

機電工程署昨午派員跟進事件,並檢查出事洗衣機,在有需要時會跟進。該署發言人稱,根據現行安全標準,頂揭式洗衣機須附加聯鎖裝置,當頂蓋打開時會停止運作。


標題:倒插洗衣機 男童好轉
報章:東方日報


一歲半大巴基斯坦裔男童倒插洗衣機滾筒險死事件,受傷男童仍然留醫,情況已好轉,有社福機構正設法向家人提供援助。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少數族裔服務隊,昨日派員到石蔭邨出事家庭探訪,但無人在家。服務隊主管盧啟聰指,對意外非常關注,因未能聯絡事主家庭,已透過同鄉協助聯繫,以提供包括經濟等支援及協助。他又指向醫務社工了解,受傷男童的情況已好轉。

意外發生於前日,該巴裔男童爬上洗衣機,俯身入內把玩轉動中的滾筒,突失重心插入滾筒,被攪動一分鐘,幸母親及時將他拉出,惟周身撞瘀,頸椎及脊椎移位,急送醫院救治。

20110207 - 礦泉水樽載電油 幼童誤飲險死

標題:礦泉水樽載電油 幼童誤飲險死
報章:蘋果日報


【本報訊】 5歲以下兒童是意外中毒的高危一族。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去年接獲的中毒個案中,約 27%意外中毒者小於 5歲。其中一名 21個月大幼童飲了父親背囊內的白電油,險些喪命。專家表示, 1歲半至 3歲幼童識行識走,最常胡亂吞下藥物或有毒物品中毒。

父放背囊 被兒取出

上述 21個月大年幼男童的父親,工作是清理街招,背囊內有一樽以礦泉水樽盛載的白電油。事發當日,他放工回家,隨手放下背囊便睡覺,幼童從背囊取出白電油喝了一口,不久便嘔吐、嘔血、呼吸困難及患肺炎,在醫院 深切治療 部留醫 4天始康復。另一名 3歲男童誤飲母親手袋內的山埃水,腦部嚴重受損,一個月後死亡。今年亦有一名小童飲了家人的天拿水,幸無大礙。

香港中毒諮詢中心副總監謝萬里表示,市民應將危險品留在工作地方,不應帶回家;不應將危險品放在飲品樽內,令小童誤以為是飲品;更不應將危險品隨便放在袋內,因「細路仔好鍾意摷背囊,睇吓有冇嘢食」。誤服天拿水等危險品,後果較服消毒劑更嚴重,如白電油可引致急性中毒,影響中樞神經、心臟及血壓,隨時致命。

意外中毒最多是誤吞家居清潔劑、消毒劑或洗頭水等非藥物( 73%);其次是西藥( 22%),如小童誤服成人的藥或成人誤服家人的藥;接着是中成藥( 2.3%)

諮詢中心副顧問醫生 陳志強表示,每年有 5%中毒個案即約 250人可接受活性碳治療 ,該中心正與消防處合作由救護員提供院前解毒服務。曾有一名男子飲下一支殺蟲水自殺,半小時內獲救護員提供活性碳解毒,終於獲救。



20110202 - 土瓜灣女嬰猝死

標題:土瓜灣女嬰猝死
報章:明報


土瓜灣一名女嬰凌晨飲奶後,突然昏迷,送院後證實死亡。

該名剛滿月的女嬰凌晨約3時,在鵬程街一個住宅單位內昏迷,送院後證實死亡。負責照顧女嬰的女子表示,女嬰飲奶後,突然暈倒,她立即報警。



標題:女嬰嘔奶嗆喉窒息亡 非婚生可憐女 竟是父母婚外情結晶品
報章:蘋果日報


一名出世僅七周的女嬰,其內地母親由於要返回內地辦理證件,將她委託給同鄉姊妹照顧,女嬰昨日凌晨在土瓜灣住所被餵奶後入睡,懷疑熟睡中嘔奶嗆喉窒息,送院急救終告不治。事件揭發女嬰身世可憐,是父母各自發展婚外情的結晶品,警方調查後相信是負責照料女嬰的同鄉姊妹欠缺育兒經驗,以致釀成今次無法彌補的悲劇。記者:黎志偉、張培生

猝死女嬰黃玉婷,去年 12月 17日才在浸會醫院出世,至今僅七周大。婷婷爸爸( 43歲)是香港人,在大嶼山東涌一間酒樓當經理;姓胡媽媽( 37歲)則是內地人,持七日期限的雙程證來港照顧女兒,因此每星期都要往返深圳一次辦理續證手續,一般是即日來回。

據悉,婷婷父母至今不是合法夫妻,兩人各自有家室及育有子女,但都因為婚姻不如意,兩年前相識後便一拍即合,至去年底誕下女兒。

昨日凌晨事發時,婷婷母親身在深圳,她接獲消息後漏夜趕回香港,但母女已是陰陽永隔。婷母哭得肝腸寸斷,她表示本周一(上月 31日)如常返回深圳續證,並順道多留幾天探望在內地居住的 11歲兒子。

婷母又謂,婷婷爸爸因為上班關係無暇照顧女兒,她於是將婷婷交託 27歲姓劉的同鄉姊妹照料,劉女同樣是持雙程證來港,她受託照顧婷婷後,因為擔心一人無法應付,於是又將婷婷抱到土瓜灣鵬程街 11號另一名同鄉夫婦家中暫住,以便照應。

熟睡中女嬰面色發紫

事發於昨凌晨 3時 50分,劉女發現熟睡中的婷婷面色發紫,推之不醒,連忙報警求救,其間劉女非常焦急,抱着婷婷落樓等候救護車;救護員趕至立即替婷婷急救,惟送院延至 4時 35分終告不治。據稱,婷婷出事前剛飲完奶入睡,警方初步懷疑她入睡後嘔奶致嗆喉窒息,惟真正死因仍有待剖屍確定,警方事後在現場撿走一些嬰兒物品。

兒科醫生韓錦倫指初生嬰兒猝死的原因很多,例如嘔奶嗆喉、呼吸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新陳代謝病症,或是隱性心臟病等。醫生建議家長在嬰兒飲奶後要「掃風」,避免嬰兒反胃嘔奶阻塞呼吸道造成嗆喉。此外家長替嬰兒穿着過多衣服或蓋厚被,也有可能令嬰兒呼吸困難。



20110123 - 男童肛探斷水銀針 水銀留體內 醫生:中毒死亡機會不高

標題:男童肛探斷水銀針 水銀留體內 醫生:中毒死亡機會不高
報章:蘋果日報


一名住屯門大興邨的 7歲男童,昨午疑感身體不適,其母親以水銀探熱針為他進行肛探,其間探熱針玻璃柱與水銀球斷開,水銀球留在男童肛門內,母親見狀大驚下致電報案,將男童送 院處理。有醫生指情況罕見,不排除有人誤以口探的探熱針進行肛探,又或男童感不適掙扎導致意外,建議家長可選擇較安全的電子探熱針測量體溫。 記者:江寶龍

意外現場為大興邨興泰樓一單位。昨午 2時許,姓黃 7歲男童與母親在家中,其間男童感到不適,其 30餘歲母親即取出一支水銀探熱針,着兒子脫下褲子進行肛探。

其間探熱針玻璃柱與水銀球間位置突然斷開,黃童感到有異告訴母親,黃母即取出探熱針查看,結果發現探熱針僅剩下玻璃柱,水銀球仍留在兒子肛門內,大驚下報警。

醫院等 20分鐘母大發脾氣

救護員接報到場後,安慰黃童並替他再探體溫,證實沒有發燒,隨即將男童送院。黃母對意外憂心忡忡,陪同兒子往屯門醫院時向在場記者破口大罵,又向分流站的 醫護人員大發脾氣,不滿兒子等了 20分鐘仍未有人施救。稍後有醫生到來,用窺探器檢查黃童的肛門受損情況,並設法取走留在肛門中的水銀球。

不排除用錯口探式探熱針

水銀探熱針可分肛探及口探兩種,其中 肛探式的水銀球較短而粗,至於口探式的水銀球較幼而長。家庭醫生關嘉美指出,肛探式水銀探熱針和口探式的探熱針完全不能調亂使用,肛探式主要對象是嬰兒和 幼童,設計上要結構堅固,水銀球在兒童肛門內斷開的情況甚少見,反而是整支探熱針滑出肛外跌爛的情況較普遍。

關嘉美不排除有人將口探式水銀探熱針放入兒童肛門內使用,又或男童感不適拚命掙扎時,意外屈斷水銀球。她說,難以理解 7歲男童仍採用肛探式水銀探熱針,此年紀的兒童很大力,一旦感到不適掙扎很麻煩,家長可選擇較安全的電子探熱針。 至於水銀留在肛門內,中毒死亡的機會不高,反而是玻璃柱的玻璃碎留在肛門內會割傷黏膜,醫生要設法將殘留物取出,例如使用瀉藥協助兒童將殘留物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