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2 - facebook兒童不宜

標題:facebook兒童不宜
報章:明報


全民皆facebook(面書,下稱fb),這個社交平台現時在全球已有超過7億用戶,佔據很多人的生活:邀請朋友、更新自己的動向、分享相片、按「讚好」、加入群組等行為,已成為不少人的習慣。然而,近日英國牛津大學教授格林菲爾德提出,fb創造出虛榮新一代,用戶自我迷戀、注意力短暫等等。各位爸媽需要讓子女遠離fb嗎?

根據CheckFacebook.com的資料,香港有近380萬個fb帳戶,其中13至17歲的用戶佔約13%,即約49萬人。問身邊的家長、小朋友,更有不少未滿13歲的小朋友開設帳戶(fb要求用戶必須年滿13歲)。有父母視之為洪水猛獸,盡量拖延讓小朋友成為fb一族;有父母卻甚至幫未夠年齡的小朋友登記,大家究竟應如何面對fb巨浪?

教孩子別add陌生人

晴希﹕觸動輔導中心總監兼家長動力會長程翠雲的女兒晴希,今年11歲,準備升小六,開設fb帳戶已有兩年多。媽媽程翠雲本身有過千個fb朋友,而晴希亦有超過500個,包括家人、同學、親戚、合唱團的朋友、媽咪朋友等。

程翠雲、鄧藹霖和余國健都讚好!

程翠雲﹕我替女兒開fb時,已提醒晴希不要加入不認識的朋友,並保障自己的資料。「我沒質疑女兒的朋友名單,因為我認識她大部分的朋友,甚至有很多是共同朋友。我教她開facebook,權威在我手,她不會抗拒我成為她的朋友。之後,我讓她自行管理帳戶,不會干涉,盡量避免留言,亦很少讚好。就算有時候,她跟朋友用奇怪符號留言,我不知道她說什麼,也不會過問。」

鄧藹霖﹕兩名分別22及14歲的兒子都玩fb,但我自己堅拒開戶,「我不接受將自己所有事都公諸於世,但亦不反對他們玩。不過,我已講明不准add陌生人,因此雖然我沒有玩,但仍知道他們的friend list裏有哪些人。」

余國健﹕育有三名6歲至12歲子女的心靈階梯培訓總監余國健,一家人都有fb帳戶,「我覺得無必要視它為洪水猛獸,小朋友想開戶多出於好奇,是身分象徵而已。爸媽愈是阻止,他們就愈想玩,既然避不了,我會教他們什麼人應該add,什麼人不應該add,當作是社交訓練。」

電腦放客廳 免沉迷玩遊戲

Brian﹕15歲加入facebook初期的時候,會玩facebook內附設的各種小遊戲,但自言沒有沉迷,後來更索性不玩:「有一次看到新聞報道指出,玩facebook遊戲有機會外泄個人資料,令我更加不想玩。」

余國健讚好!

余國健﹕將電腦放在客廳,跟子女協議每日的使用時間,防止他們日玩夜玩。電腦放在公開的地方,「出事」機會低一點,而太暴力或刺激的遊戲都不可以玩。我限制他們只可玩15至30分鐘,他們會很珍惜這少許的時間,應該不會弄出大麻煩吧。此外,他們的手提電話沒有上網功能,以免他們沉迷。

兒女公開留言 多提點少干涉

詠斯﹕11歲詠斯的fb帳戶,由媽媽為她開設,她大多用來跟同學傾功課,好像有次跟同學組隊參加歌唱比賽,大家就在fb討論選哪首歌。詠斯的同學會在Wall上聊天、談八卦、分享自己開心與擔憂事,相對地她較少留言。詠斯媽媽還會邀請她的同學加入fb,看到同學擔心考試,又會留言鼓勵她們。

Brian﹕跟朋友談天時,會避免開設群組談天,「知道開群組要設定很多事情,很繁複,不及直接在chat room或pm(私人短訊)來得方便及有私隱。另外,在Wall上公開談,有時候不想所有朋友看到,需要逐一揀選隱藏對象,很麻煩。」

鄧藹霖、余國健和程翠雲都讚好!

鄧藹霖﹕為尊重兒子私穩,我從沒意圖或企圖偷看他們說什麼、玩什麼。但我最緊張他們在網上亂說話,所以經常跟他們說即使多討厭某同學,都不可在網上討論或群起「唱衰」,禁絕這種網上欺凌行為。我知道學校都有嚴密監察,亦曾聽過有類似事件發生。

余國健﹕據我所知,現時不少人事顧問都會檢查應徵者的facebook了解其背景。在網絡世界,中傷別人太容易了,青年人愛開群組講秘密,但我覺得其他人總有方法看得到,所以我特別提醒子女要對自己的說話負責。同時,家人要跟子女保持溝通,就不會只向朋友說心事。

程翠雲﹕家長應避免過分插手子女的社交,「若子女願意邀請父母加入facebook,子女跟朋友對話時,爸媽不宜在facebook內給意見,製造尷尬。他們會不喜歡,甚至用各種方法阻止父母查看facebook,會『unfriend』、block(隱藏)、加入黑名單,或是開新account,父母失去藉公開社交平台了解子女的機會。如果看到子女的facebook有不妥的地方,可以在互聯網外談。」

分享相片要三思

Brian﹕曾有兩個fb帳戶,3年前開始玩fb時,我加入相識的朋友、同學,人數大約三四十人,我會分享一些個人生活照、風景照、食物照等,並設定只有朋友才有權限看到照片與留言。但後來得知有朋友將照片四處傳閱,為免再次出現這情,決定刪除舊帳戶。「用了另一個電郵開account,今次揀選的朋友很謹慎,只邀請相熟的同學及親戚加入(朋友名單),人數在10個之內。」

鄧藹霖讚好!

鄧藹霖﹕我知道兒子會upload相片,他們的圈子就是這樣,喜歡跟人分享。他說有時在網上post了一句joke,有朋友like,已經好開心,我就經常跟他說,玩facebook「just for fun」。雖然現在他們沒有拍拖,但我已叫他們要做gentlemen,即使日後與別人分手,亦不要亂放相片上網,愛對方就不要中傷她。此外,我都很怕自己的資料外泄,有些人真的很「豬」,什麼都放上網,所以我一直沒有開帳戶,我可能是地球上最後一個沒有facebook的人呢!

檢查子女行蹤反效果

Ah Bo(16歲)﹕我好憎媽媽用facebook check我,她真的試過看到我在facebook打卡,知道我在旺角後,專登搭車找我,那時朋友都在場,令我覺得很「」。我覺得用facebook就好像被監視一樣,所以曾在朋友名單內刪除所有親戚,最近才重新加入。

余國健讚好!

余國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為子女總會想到很多藉口不報告行蹤,如電話沒電、網絡接收不到等,所以爸媽用這方法去check子女行蹤並非最佳做法。太嚴苛的規條可能會有反效果,雙方應建立互信,自由和信任是按平日的表現成正比,爸媽要讓子女明白他們要先學會自我節制,才可享有自由的道理。




標題:專家建議﹕家長學玩fb 增進子女感情
報章:明報


程翠雲說﹕「我覺得fb這類社交平台,家長不用將之惡魔化,擔心子女認識到壞人、不懂得保護私隱。與其擔憂,倒不如嘗試認識它。最討厭子女玩fb的家長,往往是不太懂用電腦、沒有fb帳戶的,他們未經了解便阻止子女用fb。我反而認為,家長應嘗試了解,甚至幫子女開account。」她更分享如何借用社交平台,與女兒聯繫感情。「我的工作桌跟女兒的書並排,她用電腦時,我在旁邊同樣用電腦,我們常用msn、facebook的chat room聊天。有時候,明明我就在身邊,她會hi我,向我說一些很sweet的說話,例如問我吃水果嗎?叫我早些睡覺等。她亦會跟我分享一些有趣事,我便將頭伸向她的電腦旁。」

朋友愈多 私隱易泄

香港青年協會網站總監魏遠強(Ken)指出,很多小朋友「鬥」facebook:「有些小用家愛鬥多朋友,在朋友名單內add一些不認識的人,令社交網絡擴闊了;部分除了鬥朋友數目外,更會以加入不同國籍的朋友為榮;甚至有一些game,朋友愈多,愈容易過關升level,或誘使他們邀請更多陌生人成為朋友。」Ken指出,年輕人最常在朋友的名單中找「朋友」,但用家實際上其實不了解朋友的朋友;再者,有些人認為拒絕別人會感到不好意思,會不拒絕任何邀請。「當網絡愈擴大,用戶放的資料、相片便會公開予更多人。facebook不止是一傳,十傳百,而是一傳過千,影響極大。」




標題:玩得精明保私隱
報章:明報


.跟子女分享有關facebook的新聞,藉此警惕保護私隱的重要,並留意社交平台陷阱
.不時檢視朋友名單,有需要可將他人從朋友名單中移除(unfriend)
.facebook不時增設功能,用家應該定期不時查看「個人設定」,重新檢視
.朋友在Wall上留言查問一些較私隱的問題,如電話等,不要貪方便在Wall上回覆,應該以私人短訊回覆
.設定資料「只是朋友」(only friends)才可看到,「朋友的朋友」(friends of friends)也不宜
.搜尋器如Google很多時會搜尋到facebook的群組網頁,不要忽略群組的設定,宜設定為特定朋友才能觀看

資料來源﹕香港青年協會網站總監魏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