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9 - 15歲女生涉產後殺嬰被捕

標題:15歲女生涉產後殺嬰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三日前秀茂坪寶達邨發生殺嬰事件。一名15歲女學生在家中廁所誕下女嬰後驚惶失措,懷疑將女嬰放入多個膠袋內導致缺氧,多個小時後少女和女嬰獲送院治理,女嬰證實死亡,警方調查後,女學生涉殺嬰被捕,並正追查經手人歸案。
現場為寶達邨一單位,消息稱,上址戶主正讀中學的15歲女兒偷嚐禁果致珠胎暗結。至本月26日凌晨,她在住所廁所誕下一名女嬰,疑太過慌亂,將女嬰放入多個膠袋內收藏。據報,初做媽媽的少女不知所措,一度離家外出遊蕩及找人商討,至早上才歸家。
警正追尋經手人
至同日中午12時40分,女生父親發現她神色有異,查問下大驚並報案。救護員到場將女生和女嬰同送院,其間女生父親一直陪同,惜女嬰抵院不久證實死亡,警方將案件交秀茂坪警區重案組偵查。至同日下午,該女學生涉殺嬰被捕,稍後她獲准保釋候查,明年1月下旬返署報到。昨晨,警方替死亡女嬰進行驗屍,暫未能確定死因,有待進一步檢驗。警方正追查導致女學生懷孕的經手人,不排除稍後拘捕經手人。
協助未婚懷孕少女的社工稱,近年機構收到的求助個案有上升趨勢,平均年齡約14歲。她們因缺乏性知識和心理準備,懷孕後會十分驚恐,未生育前已患抑鬱,誕嬰後更有殺嬰意念,需要接受精神科輔導。


標題:15歲媽媽涉殺女嬰被捕 家中廁所產子 藏膠袋半日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秀茂坪揭發懷疑殺嬰案。一名15歲少女早前疑偷嘗禁果後珠胎暗結,至本周三(26日)凌晨時分,少女在寶達邨家中廁所內誕下一名女嬰後,將嬰兒放在多個膠袋內收藏,半天後其父驚悉女兒曾在家中產子,急忙帶同女兒及女嬰赴院,惟女嬰其後不治。警方初步調查後列作殺嬰案處理,拘捕涉案少女。
有兩要好男友
被捕的15歲少女已暫准保釋候查,須於明年1月下旬返警署報到,案件交由秀茂坪警區重案組跟進,消息指少女就讀中四,有兩名要好男友,警方正追查誰是經手人。昨日法醫為嬰兒屍體進行初步驗屍,暫未能確定其死因,需有待進一步化驗。
案件於本周三揭發,當時涉案女童由父親陪同下,於中午12時44分帶同放置在膠袋內的女嬰,到聯合醫院求醫,女嬰於下午1時10分證實死亡。警方接報後介入調查,相信女童於當日凌晨時分在寶達邨寓所廁所誕下女嬰,以膠袋收藏半天再送院,遂將她拘捕。
父驚聞產子送醫院揭發
香港大學病理系法醫科副教授馬宣立表示,檢查嬰兒究竟是出生前或出生後死亡,以及死因是否有可疑,基本決定因素包括嬰兒出生時的成長周數、有否先天性疾病、身體有否可疑傷痕及有否呼吸過等,從中可了解嬰兒為何不能存活。
馬宣立指出,就一般個案而言,如15歲少女在廁所內產子,會涉及很多專業護理問題,例如需要為嬰兒抽走肺部羊水,立即替嬰兒保溫,以及處理臍帶及胎盤等,即使嬰兒是出生後死亡,也可能女童是「不懂照顧」所致,並非存心殺嬰,警方會檢視每宗個案的獨立因素,再按個別情况決定是否提出起訴。
律師黃國桐指出,警方若要控告女童殺嬰罪,必須能夠舉證嬰兒出生後,在能生存的情况下被蓄意殺死,否則女童可能只是非法處理屍體,或因不懂照顧導致嬰兒死亡。由於案中母親僅得15歲,生父會涉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罪名,警方在調查嬰兒是否被殺之外,還要追緝經手人歸案。

20141128 - 疑虐打小兄妹 躁媽被捕

標題:疑虐打小兄妹 躁媽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年婦涉虐打年幼子女被捕。一對分別六歲及五歲的小兄妹,疑因不聽話,在黃大仙新蒲崗寓所懷疑分別遭母親掌摑及打手,昨晨小兄長如常往區內小學上課,被姓何老師發現耳、面及頸部紅腫,心覺可疑向其詳細詢問,得知他曾遭人掌摑,校方遂聯絡其姓林(卅七歲)母親到學校了解,但直至早上十一時許仍未能聯絡上,於是報警。

五歲幼女需送院治療
救護員將男童送院驗傷治療,警方其後找到男童的母親林婦調查,期間發現其五歲女兒,手部亦紅腫受傷,亦將她送院治療,警方經初步查問後懷疑有人因管教問題,責打子女,於是以涉嫌虐兒將林婦拘捕,案件由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八隊跟進。男童就讀的學校副校長表示,案件已交警方處理。

標題:狠母涉虐打子女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6歲小一男生早前在家與5歲妹妹爭吵,遭母親掌摑教訓後,昨晨他返回新蒲崗就讀的小學上課時,老師發現其臉部及耳仍留有紅印報警揭發事件,警方調查後,發現男童及其妹身上均有新舊傷痕,於是以涉嫌虐兒將母親拘捕。
被母親責打6歲男童姓鄭,與家人居於新蒲崗爵祿街,臉、耳及頸部均有傷痕,其妹則手部受傷,其中包括一些舊傷痕。鄭童在彩虹道天主教伍華小學讀一年級,消息稱,鄭童早前在家與妹發生爭吵,37歲林姓母親喝止,管教期間疑有人不聽話,兩兄妹分別被人掌摑及打手板教訓。
昨晨鄭童如常上學,班主任發現他臉耳有紅印,詢問下獲知他曾遭人掌摑,疑他被虐待,於是報警,警員到場將鄭童送院檢查,調查後發現其妹也曾被人責打,事後以涉嫌虐兒將其母親拘捕。伍華小學甄姓副校長證實事件。

20141124 - 醫院遊戲減病童恐懼

標題:醫院遊戲減病童恐懼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小朋友生病住院,家長不能常陪伴,加上疾病與治療的不適,隨時令焦慮指數急升,甚至留下心理陰影,抗拒治療。一項調查發現病童留院期間參加醫院遊戲服務,透過模仿治療過程的遊戲,如抽血及做手術等,能增加對即將面對治療的認識,從而克服恐懼心理。調查顯示接受相關服務的病童,住院期間焦慮及負面情緒可減低兩至四成。
記者:黃靜薇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委託港大護理學院進行調查,邀請兩間公立醫院的304名3至12歲、住院超過3天的病童參加,其中一間醫院的病童每日參加30分鐘醫院遊戲,另一間醫院病童只接受一般治療。調查發現3至7歲病童的治療效果較顯著,負面情緒及焦慮分別減少25%及42%﹔8至12歲的兒童則減少21%及15%。
該學院助理教授李浩祥指出,住院病童普遍對病情不了解,加深對治療的恐懼,「有啲小朋友會以為自己唔乖,住院打針係要罰佢,怕咗醫護人員」。家長往往側重生理治療效用,忽略病情對子女心理方面的影響,「家長以為病咗就要多啲休息,但玩係小朋友本能,透過遊戲可以舒緩緊張心情、令佢哋開心番」。


用公仔模仿手術流程
醫院遊戲分為模擬醫療程序、注意力轉移、醫療及發展性遊戲四類,遊戲師會用公仔向兒童解釋手術流程,例如護士如何拆石膏,或透過小手工製作針筒、手套等醫療儀器,讓病童對日後治療有心理準備及親切感。
智樂高級醫院遊戲師黃佩芬表示,病童害怕抽血及手術,一般人以為他們只是怕痛,「佢哋以為抽血係抽晒佢啲血、磁力共振發出啲巨響會殺死佢哋,唔肯合作,但其實解釋畀佢哋聽點解要咁做,就可以好快平復到情緒」。
智樂於本港五間公立醫院提供義務的醫院遊戲服務,醫院管理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志光醫生表示,未來希望可將醫院遊戲納入常規醫療程序,2018年投入服務的啟德兒童醫院亦會引入醫院遊戲。


標題:遊戲治療 減病童焦慮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鳥飛、魚游、兒童遊戲」是國際遊戲治療大師Gary Landreth的名句,意指玩樂是小童的本能。對長期住院的兒童,遊戲對減輕焦慮及恐懼感更有重要作用。兩年前患末期腎衰竭的十歲女童心悅,每天需接受十小時腹膜透析,為食的她更曾在換腎手術前捱餓大半日,卻臨時被插隊,覺得「好唔抵」致情緒失控,最終透過遊戲治療及做手工平復心情,樂觀抗病。

「我最怕係肚餓!」患末期腎衰竭的心悅經常出入醫院「打豆」作靜脈注射,但換腎手術前不吃不喝十小時「最難捱」。經歷一次換腎希望落空,當心悅遇上第二次機會時,已學懂以遊戲分散注意力,「姐姐會同我傾偈,又會講解手術過程,我唔再怕打豆或者肚餓!」心悅換腎後肚皮雖留有七吋長疤痕,但已完全康復,並沒有對醫院產生厭惡,反而期待每月覆診,「因為有得同姐姐玩,整摺紙手工」。

透過布公仔了解病情
心悅說的姐姐,是兩年來一直陪伴她的醫院遊戲師Karen,她透過「醫療程序模擬遊戲」,製作模擬心悅病情的布公仔,讓小女孩明白身體出了甚麼毛病:「公仔同樣有個壞腎,要開刀加番個健康嘅腎。」

Karen解釋,醫院遊戲分四類,另外包括「醫療遊戲」教授病童醫療知識;「注意力轉移遊戲」教兒童分散治療時的痛楚;「發展性遊戲」則着重不同年齡兒童的身心發展。

須正視病童心理影響
推動醫療遊戲服務的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早前委託香港大學,於一二年十一月至去年十月對三百名住院超過三天的兒童進行醫院遊戲治療成效研究,發現接受治療兒童,負面情緒如哭泣、煩躁、拒絕合作等大為改善,其中三至七歲病童的負面情緒減兩成半,焦慮減四成二。港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李浩祥指,病童對醫院有陌生感,若家長側重生理治療而忽略心理影響,長遠會令病童抗拒陌生人。

目前全港約十三間醫院設有醫院遊戲服務,包括瑪麗醫院、廣華醫院及聯合醫院等,醫院管理局兒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李志光指,預計二○一八年後投入服務的啟德兒童醫院亦有同類服務,但要將服務常規化,則需要時間爭取。

20141123 - 3歲童病逝 母告醫管局

標題:3歲童病逝 母告醫管局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婦人稱其3歲半兒子於2011年因發燒、出水痘入住瑪嘉烈醫院,住院期間疑因醫療失誤死亡。婦人日前入稟區院向醫管局索償。
原訴為事主李思淼及其母陳雪萍(36歲),他們同時代表事主父親李運權(譯音,35歲)入稟,指被告醫管局於2008年5月17日至2011年12月10日間疏忽照顧事主,要求賠償。記者昨到訪事主家中,陳雪萍表示暫無任何回應。

疑因醫療失誤亡 曾向高永文遞信
據報,陳前年曾就事件親身向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遞交請願信。她當時表示,事主住院期間曾3次插喉,其間第二次插喉已有出血情况,懷疑因多次插喉出錯,以致他於2011年12月初受感染死亡。
瑪嘉烈醫院當時回應指出,男童本身患有慢性肺部疾病,最終因呼吸綜合症併發休克和器官衰竭死亡,強調已盡力提供可行治療。

20141121 - 腦未「熟」或致兒童夢遊

標題:腦未「熟」或致兒童夢遊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在睡夢間走動、如廁,甚至走出門口,都屬於夢遊行為,多見於兒童身上。精神科醫生指,醫學界估計兒童腦部發育未成熟,引起夢遊症,成人會因壓力大或睡眠不足引致夢遊。他提醒若發現家人夢遊,應做好家居安全措施,情況持續應求醫。

醫學界對夢遊的原因未明,但推測兒童有夢遊行為與腦部發育未成熟有關,尤其5至12歲兒童較常見,各地病發率介乎1%至5%,兒童長大後,會減少夢遊。遺傳基因是另一因素。患有創傷後遺症、發燒、睡眠窒息症的人士,有可能夢遊。成人夢遊病發率有3%至4%,估計與「唔夠瞓」、壓力大或過度疲倦有關。醫學界估計每人一生中也有機會出現夢遊行為。

少服藥 多注意家居安全
李天豪指,夢遊在人體進入深層睡眠階段中發生,為時約數分鐘,當事人擘開眼,但並表情,部份人可簡單回應家人,翌日蘇醒後不會記得自己曾夢遊。一般情況下,若陷入夢遊狀態,很難會被叫醒。若夢遊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或構成危險,如夢遊時離開居所,便應求醫。
他說:「兒童夢遊會坐起身、行嚟行去、或去廁所。家長最初唔知道,可能到跌落床先知佢夢遊,所以要做好家居安全措施。」
臨床接獲的兒童夢遊個案,情況不太嚴重,多數因父母過度擔心而帶往求醫。曾接獲一名年約8至9歲男童,因夢遊症求醫。男童父母指出,兒子夢遊期間會如常去廁所,最初未有察覺,其後發現他會走入廚房,甚至在客廳走來走去,情況與日間有異,夢遊行為更持續兩至三個月。男童接受治療後約半年,情況有改善。
李天豪稱,醫生一般會為有夢遊的病人找出壓力來源,或有否患其他疾病,再對症下藥。部份人會獲處方治療抑鬱症或焦慮症等藥物,如鎮靜劑,有助放鬆入睡。兒童則較少要服用藥物,醫生通常會評估病情,教父母如何加強家居安全,如避免讓有夢遊的子女睡「碌架床上格」,妥善儲存家中利器及玻璃杯,及關好門窗。
充足睡眠可預防夢遊,如睡前半小時避免打機、玩手機及睇電視,減少螢幕光線刺激大腦;另應避免太夜進行劇烈運動。若日間維持運動習慣,釋放荷爾蒙減壓,有助晚間入睡。
由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組成醫療組織「HELP」的《健康智庫》訪問系列


標題:腦部發育未成熟 幼童易夢遊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電影《異度空間》裏張國榮飾演一名夢遊症患者,多次在深夜時分起床找回兒時回憶,現實中夢遊並不罕見,成人或小童均可患上。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五至十二歲兒童夢遊機會較高,每百人中有一至十五人,料與腦部發育未成熟有關,他們睡覺時會突然坐起,甚至在家中游走而不自知,建議家長若察覺幼童夢遊,未必需即時尋求藥物治療,更重要是移除任何可令夢遊者受傷的物件。

或因壓力大家族遺傳
睡眠期分四個階段,首兩階段屬淺睡期,第三及第四階段分別是深睡期和發夢期。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天豪稱,夢遊主要出現於深睡期的首三分之一時間,但其醫學成因未明,或與家族遺傳、壓力大及長期睡眠不足有關,一旦夢遊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危及安全,則屬夢遊症,需進一步跟進治療。李醫生並指出,三年前曾接觸一名中年男士因夢遊拍打身旁妻子,每周數次卻懵然不知,一個月後妻子終難忍受,建議丈夫求醫,發現他因工作及家庭壓力大引致夢遊,獲處方抗焦慮藥物紓緩睡眠情況,三個月後情況有改善。

睡前宜進行靜態活動

他強調並非每次夢遊也需用藥,可先調節睡眠質素及做減壓訓練,患者睡前可進行至少十五分鐘的深呼吸練習,平日多做帶氧運動。

家長如發現幼童夢遊,應避免他們睡碌架床,以免有跌下床的危險,並移除兒童睡床附近的危險物,如玻璃杯等,兒童睡前宜進行靜態活動,以免刺激情緒,並保持有八至十小時睡眠。

本欄與香港私人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及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合作,推出醫學專題報道,每隔周五推出。

20141121 - 家長不懂處理情緒 子女淪發洩對象

標題:家長不懂處理情緒 子女淪發洩對象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家長教導小朋友有時難免動氣,惟動手卻從來不是良策。防止虐待兒童會昨發表年報,該會熱線於一三至一四年度共接獲一千四百四十五宗舉報及諮詢,當中涉及四百零九宗懷疑虐兒個案,當中以身體虐待個案最多有一百九十四宗、其次為性侵犯有七十五宗、六十四宗疏忽照顧、四十七宗多種虐待及二十九宗心理虐待。該會稱,部分個案的施虐者是家長,他們礙於不懂處理自身情緒,兒女易成為發洩對象,建議家長應以非暴力方式處理子女行為(見表),更應禁止體罰。

四百零九宗懷疑虐兒個案中,涉及五百五十五名兒童,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指,性侵犯個案由一二至一三年度的五十三宗升四成,至上年度的七十五宗,相信社會上仍有個案未發現,因為性侵犯不如身體虐待般有明顯傷痕,身邊人難以察覺,而協會處理的大部分性侵犯個案已報警處理,強調不會姑息施虐者。

無身體接觸也可構成性侵
她又稱,成人對性侵犯的認知仍不足,舉例指有成人認為儲存小童私處的照片,並不屬於性侵犯,但她強調,即使無身體接觸也會構成性侵犯,成人有必要尊重小童。她又指,年幼兒童對性感到好奇,家長有必要向他們灌輸正確性教育。該會促請政府,長遠應為兒童及家長廣泛推廣性教育,及立法設性罪犯查核機制及為性罪犯提供強制性輔導服務。

體罰以外的教導兒童方法
1‧終止注意:堅決不理會兒童無理干擾

2‧表達不快:向兒童表示對其頑劣行為感到失望

3‧時間隔離:要求兒童短時間獨處一角,但同時要留意其安全

4‧控制環境:暫時終止所有娛樂,要兒童專心溫習

資料來源:防止虐待兒童會

20141121 - 咕(o臣)意外焗死B女

標題:咕(o臣)意外焗死B女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粉嶺發生奪命家居意外,五十六日「B女」疑遭咕o臣活活焗死。差四日才足兩個月的女嬰,家人發覺她喜歡「墊高頭」瞓覺,遂用咕o臣墊頭讓其「瞓好啲」。昨晨母親在住所為愛女餵奶後,將她放回「BB床」睡覺,母在睡床休息,豈料兩小時後,被到來的外婆揭發外孫女頭部攝在咕o臣間罅隙,面色發紫昏迷,送院不治。行動不便母親聞噩耗痛哭斷腸,外婆傷心暈倒,曾停工照顧B女的父親,昨日才復工賺錢養家,趕至醫院痛心不已。警方調查認為無可疑,死因有待檢驗確定。

意外身亡的女嬰李旻晴,父親任職廚師,姓張母親為家庭主婦,兩夫妻兩年前開始租住聯和墟聯和道唐樓的套房,與其他租客共用單位內的客廳,客廳的一張桌上仍放有疑是旻晴的奶樽及用品。據悉,張婦因曾患小兒麻痹症,導致行動不便,走路時需持拐杖輔助。約兩個月前,張婦誕下愛女,因是第一胎開心不已。丈夫為免愛妻辛勞,女兒出生後便暫停工作,陪伴妻子及照顧女兒。居於粉嶺祥華邨的外婆,更每朝前來分擔照顧外孫女,大家將B女視作掌上明珠。

外婆登門揭發 孫女已昏迷
據現場消息稱,家人發現旻晴墊高頭睡眠會較好,遂將咕o臣替其墊頭睡覺,一向平安無事。昨晨六時許,張婦餵女兒飲奶及掃風後,將其放回嬰兒床睡覺,張婦亦因疲倦在睡床休息。詎料,姓嚴(五十七歲)外婆昨晨到來探望及擬照顧外孫女時,赫見她頭部攝在咕o臣之間的罅隙,面色發紫昏迷,立刻拍醒女兒及報警,外婆更抱着外孫女急步下樓,在街上等候救護車,女嬰經救護員急救後,由母及外婆陪同送院,惜告不治。李父接獲通知趕抵醫院,驚聞與愛女天人永隔傷心不已,外婆更哭至暈厥。警方到場調查,發現嬰兒床上有幾個咕o臣及其他雜物,女嬰身上無傷痕,不排除睡覺時,頭部滑離墊頭的咕o臣,攝入咕o臣間口鼻被掩窒息死亡,案件無可疑,但真正死因需剖屍檢驗確定。

為照顧愛妻 好爸昨才復工
現場單位女業主透露,B女出世後,李家喜獲女兒,並向街坊派發薑醋券,她因故至今未到酒樓領取,估不到女嬰已不在人間,真是天意弄人,非常可惜。她又稱,李父因照顧愛妻停工無收入,加上女兒出世開支大增,經濟拮据,曾要求寬限交租日期,她見其確實有困難同意其遲交租,可惜昨日李父復工賺錢養家,但愛女卻不幸死亡。

20141121 - 六幼園一小學 72人染腺病毒

標題:六幼園一小學 72人染腺病毒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本港腺病毒活躍度上升,衞生防護中心昨表示,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十一月十五日的一個星期內,共錄得四宗由腺病毒引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涉及三間幼稚園及一間小學共三十名學童,其中九人曾入院;本星期至昨日亦錄得三宗爆發個案,涉三間幼稚園共四十二名學童,其中七人曾經入院,即兩周已逾七十二人受感染及十六人入院,而去年至今年十一月八日,防護中心每星期僅接獲零宗至兩宗爆發個案。

主要靠飛沫傳播
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監測亦顯示,腺病毒活躍度在過去三星期續升,病毒陽性樣本的百分比由截至十月底的百分之二點九,升至上星期的百分之六點四。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直接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而傳播,病毒可於學校及院舍內造成急性呼吸道感染及眼睛感染的爆發個案。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提高警覺,特別是家長及學校和院舍管理人員,應時刻保持個人、食物和環境衞生。

20141121 - 飲奶後 B女猝死床上 疑嘔奶或遭棉被蓋着致窒息

標題:飲奶後 B女猝死床上 疑嘔奶或遭棉被蓋着致窒息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兩個月大女嬰昨晨在粉嶺家中飲奶後,被發現昏迷俯伏於嬰兒床上,外婆情急下抱着她衝落樓下等候救護車,可惜爭分奪秒仍無法救回女嬰一命。由於女嬰母親不良於行,又是第一胎,家人悲痛欲絕,哭聲傳遍醫院急症室,外婆更激動暈倒。警方不排除女嬰嘔奶或意外遭棉被蓋着致窒息猝死,但確實死因仍有待驗屍確實。

猝死女嬰李允晴,與父母同住在聯和道53號一幢唐樓二樓,一個面積約100方呎的劏房已兩年多。允晴自出世後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因為李母為傷殘人士,身形較常人瘦小,亦行動不便需持枴杖走路,故懷孕後全家歡喜若狂。原本任職地盤工人的李父亦在允晴出生後陪伴妻子坐月,特意請假留家照顧妻女,雖然收入大減,入不敷支,連本月租金亦要遲交,一家三口仍樂也融融。
由於李母不良於行,其居於附近祥華邨的姓嚴(57歲)母親,每日均會登門照料她們母女。昨日是允晴爸爸首天復工,一早便外出工作,允晴由母親餵奶後放於有咕𠱸及被鋪的嬰兒床上睡覺,李母自己亦小睡片刻。至昨晨9時許,允晴外婆登門,赫見外孫女俯伏嬰兒床上不省人事,連忙喚醒女兒查看,兩人大驚報警。

拄杖母哭至雙眼通紅
外婆情急下手抱着允晴衝落樓等候救護車,希望能作第一時間搶救,樓下報檔職員見狀亦一度慰問,外婆當時回應說:「唔係壓親呀!」惟允晴當時已奄奄一息,經送院搶救後終告不治,多名親友驚聞噩耗,悲慟嚎哭。外婆更崩潰暈倒,需送上病房治理。
允晴爸媽事後強忍喪女之痛,在醫院奔波處理女兒後事,允晴母親哭至雙眼通紅,一度向親友稱:「阿媽(外婆)話佢(女嬰)冇遮住個鼻,係斜斜哋倒豎葱咁樣,斜斜哋㗎……」
警員昨日先後兩度到李家調查,由於允晴無身體疾病紀錄,事發前個多小時曾經飲奶,床上亦有咕𠱸被鋪,警方正循嘔奶或遭棉被遮蓋等方向調查死因,稍後會驗屍進一步確定死因,初步相信死因並無可疑。
昨日所見,李家房門仍貼有「囍」字剪紙,窗邊掛着幾件BB衫,豈料紅事在短短兩個月變成白事,曾獲李氏夫婦贈送薑醋的女業主亦惋惜不已。



標題:兩月大女嬰疑嘔奶窒息亡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粉嶺聯和墟發生初生嬰兒猝死意外。一名兩個月大女嬰,昨晨8時許被餵奶後安放牀上睡覺,約1小時後外婆發現她面色發紫昏迷,大驚報警,惟女嬰由救護車送院搶救後不治。警方初步調查無可疑,列有人暈倒案處理。
據悉,猝死女嬰李旻晴,被發現昏迷時口部有奶漬,不排除因嘔奶引致窒息死亡,惟真正死因有待剖屍確定。女嬰父母驚聞噩耗傷心不已,母親哭成淚人。
據悉,肇事家庭22歲姓李父親任職廚師,24歲姓張母親為主婦,張旻晴為兩人第一胎,一家三口同住聯和道53號一個間有3間房的分租單位。據街坊稱,夫婦租住上址房間約兩年,其中妻子疑兒時患小兒麻痺症,致行動不便,需以枴杖輔助走路,所知丈夫顧家,兩個月前女兒出世後,停工陪妻子「坐月」及照顧妻女起居,至昨日才復工,亦找來外母幫手。由於女兒出生,兩夫婦開支增一度拖租,幸得包租婆寬限。兒科專科醫生提醒家長,初生嬰兒應「少吃多餐」;父母緊記嬰兒吃奶後一定要「掃風」,然後把嬰兒直抱約半小時始讓其躺下睡覺。

20141119 - 鑿爆煤氣管 幼稚園大疏散

標題:鑿爆煤氣管 幼稚園大疏散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水務署工人昨日在葵涌和宜合道進行鑿地工程時,疑不慎鑿爆一條地底煤氣喉管導致起火,消防員接報到場將火警救熄,沒人受傷;附近社區中心需要緊急疏散,過百人包括一批幼稚園學生在公園暫避。受爆喉事故影響,1,400用戶暫停煤氣供應,至下午陸續恢復正常。

鄰近1,400戶受影響
現場為和宜合道22號對開,昨晨9時許,水務署工人在上址鑿地更換喉管時,不慎挖穿一條煤氣管,引致漏氣起火,工人大驚報警,消防員到場將火撲熄,同時聯絡煤氣公司派員關上煤氣掣,警方一度封鎖出九龍行車線。水務署人員挖開約半米深的地洞,明顯可見,包着喉管的膠墊被燒焦,其後煤氣公司人員將損毀的煤氣管更換。
事發期間,空氣中充斥濃烈煤氣味,附近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需要即時疏散過百人,包括中心職員、老人活動中心的長者及幼稚園學童,他們聚集附近公園暫避。直至半小時後煤氣味散去,才陸續返回中心。煤氣公司發言人表示,事件影響到附近約1,400戶,下午1時許已完成維修重新開掣,大部份受影響用戶在下午回復煤氣供應。

20141117 - 教子引發爭執 婦刺傷夫被捕

標題:教子引發爭執 婦刺傷夫被捕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葵涌葵盛西邨一對年齡相差11載的夫婦,昨凌晨因管教子女問題觸發爭執,29歲母親以螺絲批刺傷40歲丈夫,結果妻被捕、夫送院,為子女作出最錯示範。
事主腹部傷痕15厘米
現場為葵盛西邨第5座一單位,消息稱,昨凌晨2時許,29歲姓洪妻子見到一對兒子仍未睡覺,因教子問題與40歲姓鍾丈夫爭執,洪婦愈罵愈激動,突然取來一把螺絲批襲擊丈夫,混亂中𠝹傷丈夫的手指、手臂、右肩及腹部,其中腹部傷痕長達15厘米,部分傷口流血。
夫婦糾纏期間,鍾的37歲弟弟返家,發現兄長遇襲受傷後制止打鬥及報警。警員登門調查後,以「襲擊致造成實際身體傷害」罪拘捕洪婦,鍾則清醒送院敷治,案件交葵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7隊跟進。

20141116 - 失常漢追斬妻兒 警擎槍制服 家中追至街上 按子在地狂劈頭

標題:失常漢追斬妻兒 警擎槍制服 家中追至街上 按子在地狂劈頭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中港婚姻三口之家昨傍晚在土瓜灣街頭上演倫常追斬血案。案中45歲港人父親突然失常在家中狂斬8歲兒,同齡內地妻子擋刀護子奪門逃生。男子窮追妻兒,在街頭針對兒子揮刀,目擊者形容有如「斬西瓜」,妻子捨身護子,幸有店東把男童拉進舖內落閘相救。其時一名輔警趕至,拔槍與疑兇對峙1分鐘,三度大喝:「放低刀!如果唔係開槍!」 男子終棄刀被捕。母子二人均被斬多刀,其中男童鼻樑被削半,全身染紅送院,幸兩人經搶救後性命得保。
母子傷勢嚴重 疑兇語無倫次

涉案單位處於土瓜灣馬頭涌道76至82號中南大廈7樓,45歲疑兇柯×朝與同齡內地妻子陳×梅育有8歲兒子,近日陳婦持雙程證留港。事件中陳婦頭及手腳被斬,男童則頭及手腳中刀,臉部血肉模糊,鼻樑被削半,母子均大量流血,手術後情况嚴重。
逞兇的柯某被捕時以黑布蒙頭,雙手反鎖被押上警車,衣服沾滿妻兒鮮血,下身僅穿內褲,他報稱受傷需送院,經治理後情况穩定。消息稱,被捕時似精神異常,語無倫次,警方指暫未發現他有精神病紀錄,該家庭並無家暴紀錄。
血案發生於昨午5時許,據悉,當時柯氏夫婦在家中爆發爭執,其間有人發狂揮舞一呎長菜刀,向兒子狂斬,陳婦挺身擋刀,並與兒子逃出屋外。疑兇仍不放過妻兒,追至大廈地下大堂,再度向兒子揮刀,陳婦為保護兒子與夫糾纏,其間再被斬,令大廈梯間及大堂滿佈血漬。
其後男童逃到馬頭涌道街頭,奔跑數十米至一間鞋店門外,遭父親截停按在地上,手起刀落向其頭部連斬多刀,目擊者形容疑兇「好狼」,斬男童頭部如「斬西瓜」、「斬到血流似花灑」,鮮血濺滿地上。陳婦趕即大力撞開疑兇,讓兒子趁機逃走。
男童負傷再前行數米,如血人般停在一間電訊用品店前,店東見狀立即把他拉入店內,並即時拉閘,以免男童再捱刀。當時男童身穿的淺色上衣已被完全被鮮血染紅。陳婦見兒子安全逃走,亦逃進相鄰的便利店躲避。

擎槍警三度喝令棄刀
血案發生時多名途人報警,有途人手持鐵通及木方向疑兇大叫:「放低刀呀!」一度想上前把兇徒制服。不久一名編號「A2722」的輔警警長趕至,站在對面馬路拔出佩槍指向疑兇,3度喝令:「咪郁!放低把刀,如果唔係我開槍!」警長逐步向疑兇迫近,疑兇終放下菜刀投降,他隨即被按在地上,其時多名警員到場合力把疑兇制服拘捕。
警方事後封鎖現場,在一個垃圾桶內檢走染血的一呎長菜刀,案件現列作傷人,由西九龍總區重案組接手調查,正了解兇徒斬人動機。血案震撼馬頭涌道,案發時有人驚呼,有人嚇至掩面哭泣,直至疑兇被捕後,街坊始鬆一口氣,有熱心人士表示,用紗布為男童處理傷口時,見其傷勢嚴重神志模糊,手指亦幾被斬斷。


標題:躁男持菜刀 家中行兇追落街 劈到老婆見骨 斬甩8歲仔鼻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土瓜灣發生恐怖家暴血案,一名男子昨下午與妻子發生激烈爭執,其間突然失去常性,手持菜刀追斬妻子及8歲兒子,兩母子被斬至全身披血負傷逃跑落樓,狂漢一直追至街上,眾目睽睽下將兒子按在地上,手起刀落向頭部狂斬十多刀,連鼻子也幾被削下,僅皮肉相連,幾根手指甩斷,母親捨命救兒亦被斬至重傷。警員趕至拔槍制止,目露凶光的兇徒與警對峙一分鐘後棄刀被捕,母子同受重傷送院搶救。
記者:徐雲庭 溫瑞麟

現場為馬頭涌道76號中南大廈8樓一單位,戶主45歲姓柯,與同是45歲持雙程證的姓陳妻子育有一名8歲兒子。昨下午5時許,一家三口在家,當時當童軍的兒子剛回家仍身穿制服,其間柯與妻子爭吵,柯突發狂從廚房取出菜刀向妻兒狂斬亂劈,兩母子身中多刀,滿身鮮血負傷沿後樓梯跑落樓,柯則持刀窮追,追至馬頭涌道52號對開,男童被他追上按在地上,頭部再被狂斬多刀,柯妻趕至奮不顧身從後撞開疑兇,兩母子繼續負傷轉入馬頭角道,分別走入一間手機舖及一間便利店,雙雙不支倒地。

輔警警長拔槍喝令棄刀
有途人見狀紛紛取出拉閘用的鐵枝及木條包圍身染鮮血的兇徒,有人大叫:「打電話call白車……個細路唔得啦!」未幾輔警警長陳建龍接報趕抵,見僅穿內褲及白恤衫滿是血迹男子目露凶光手持染血菜刀,有途人激動說:「佢好狠,追住細路個頭係咁劈!」陳立即拔出佩槍喝令:「放低把刀!」其間,警長身後的汽車不時駛過,途人擔心下將車截停或示意慢駛,警長與兇徒對峙一分鐘,警長再三喝令後,兇徒終棄下菜刀,途人即將刀踢開一邊,警長將疑兇按在地上反手鎖上手銬,之後被押上警車。

電梯旁遺下恐怖血掌印
警員在附近手機店及便利店找到猶如血人的兩母子,其中男童頭臉皮開肉綻,鼻子幾被斬甩,僅皮肉相連,幾根手指甩斷,奄奄一息;其母親雙手重創,傷口見骨,兩人事後被緊急送院,疑犯其後亦送院檢驗。
現場大廈後樓梯留下一條血路,地上有一束長頭髮,相信是女傷者被丈夫持菜刀追斬時被削下,八樓電梯旁有一個恐怖血掌印及地下大灘鮮血,屋內血迹斑斑,一片凌亂。有街坊指,案發時聽到救命聲及開門聲,她行出走廊見地上血迹嚇了一跳,她指女戶主平日操普通話,兒子肥嘟嘟甚可愛,平日多見男戶主陪兒子返學放學。
警方在附近店舖覓得拍攝到過程的閉路電視片段,疑兇沒刑事紀錄,該家庭亦沒家暴紀錄,有街坊指疑兇似有精神問題,疑爭執原因仍待調查,擒兇警長隸屬九龍城警區巡邏小隊第四隊。
目擊者梁先生表示,當時他放工偕姓廖女友行經上址,突聽到對面馬路嘈雜聲,有人大叫:「唔好行埋去,斬人啦!」他趨前即見疑兇被警員制服,其後他在便利店替柯妻敷治,當時柯妻痛苦地說:「老公斬我!」梁其後再到手機店查看男童傷勢,直至救護員到場將他們送院。


標題:躁漢斬妻兒 疑感情瓜葛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土瓜灣發生躁父斬妻兒的倫常血案,兩母子傷勢由嚴重轉為危殆,性命垂危。涉案單位昨解封後曝光,滿布血漬及斷髮,觸目驚心。目擊者指疑犯持十二吋長菜刀追斬妻兒,兩人沿樓梯逃命,婦人曾遭丈夫騎坐其身上圖斬喉嚨,幸得鄰居喝止趁機逃脫,三人在街頭你追我逐後,疑犯終被途人及警員制服。由於疑兇落刀不留手,警方正調查案件是否涉及夫婦感情瓜葛。

女傷者陳紅梅(四十五歲)為深圳人,持雙程證來港,兩年前買入馬頭涌道中南大廈一單位自住及租予兩名內地女大學生,其子旺仔(八歲)在港出生,就讀馬頭涌官立小學三年級,成績優異,去年獲全班第一名。

母子傷勢轉為危殆
兩人身中多刀,現留醫深切治療部,情況昨急轉直下,暫未能錄取口供。被捕的姓柯(四十五歲)男子亦持雙程證來港,警方指他無精神病紀錄,該家庭過往亦無家暴紀錄。

據目擊血案的鄰居曾先生憶述,前日下午五時許在寓所聽到爭吵聲,遂開門出走廊查看,赫見陳婦「成面都係血」,倒臥地上,高呼:「救命!幫我報警呀!」說話時口部噴出鮮血,當時疑兇拿着菜刀騎在陳婦身上,一手持刀柄,一手按刀背,對陳婦喉嚨猛然壓去,陳婦不斷掙扎,一手推開疑犯的手腕,一手擋着刀鋒,曾見狀在寓所內取出一支竹,向疑兇喝道:「喂!喂!喂!」疑兇大叫:「你別過來!過來連你也砍!」

陳婦趁機掙脫負傷沿樓梯逃走,疑兇站起身見自己長褲褲管爆開,於是一手將長褲扯脫,只剩下底褲,一度走回屋內,惟約廿秒後又持刀追出,當時未見旺仔蹤影。疑兇落街後疑發現旺仔,緊追其不放,向其頭如劈西瓜亂斬,旺仔手指更幾被斬甩,其妻不斷尾隨求救,大嗌:「阻止他!」三人追至便利店對開時,一名英勇男途人站在十呎外將他喝停:「唔好再行前,差人嚟緊,唔好亂嚟!」疑兇聞言持刀向天,踎在行人路上。一名輔警警長趕至,擎槍三次稱:「警察,快啲放低把刀,否則就開槍!」疑犯將菜刀放下及趴低,涉嫌傷人被捕送院。

大門遺留大攤血漬
陳婦頭、手受傷,逃入便利店內;旺仔則頭、鼻及手腳中刀,由手機店東主拖入店裏暫避。單位大門入口右邊牆身留有一大攤乾涸的血漬,地上留下一小撮斷髮及小量血點,並棄有一份報紙及平底鑊,而客廳牆身貼有八張頒予旺仔的學業獎狀。昨午十二時許,兩名女租客執拾行李離開。街坊透露,陳婦曾與另一名西裝筆挺的男子逛街,兩人不時會搭膊頭,未知是否與案有關,警方正循夫婦感情瓜葛展開追查。

20141116 - 當街虐打扭計稚子 母被捕

標題:當街虐打扭計稚子 母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名躁婦人,昨日中午在紅磡黃埔花園接送七歲兒子放學返家途中,兒子扭計不動,嚷着要搭車,躁婦按捺不住掌摑兒子致鼻出血,及將他推倒地上,看不過眼的途人即時上前干涉和報案,傷者送院,婦人被捕。

摑至鼻出血 途人報警
傷者姓徐,在黃埔花園一間小學就讀二年級,昨日因為有興趣班,所以返校出席活動。至中午12時,他由37歲姓李母親接送離開學校,途至黃埔花園美食坊的巴士站時,男童鬧情緒不肯動,嚷叫要搭巴士返家。
李婦指住所不甚遠,着兒子一同步行返歸,惟其子不允,因而激怒脾氣欠佳的母親,雙方在路邊爭吵起來。
當時有人情緒激動,涉嫌掌摑兒子致鼻出血,並將他推倒地上。
一名中年女途人目睹事件便上前干涉,躁婦辯稱打仔是想教好他,女途人報案,救護員到場將受傷男童送院治療,涉嫌虐兒婦人則被警方拘捕。

20141115 - 稚子誤服藥 22歲母被捕

標題:稚子誤服藥 22歲母被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九十後母親前晚在馬鞍山住所發現鎮靜藥物無故減少,疑被三歲兒子當糖偷食,大驚報警求助,結果惹上官非,被警方以涉嫌虐兒拘捕,幸兒子送院治理後,無生命危險。

疑鎮靜劑當糖食
涉案女子姓張(廿二歲),居於富寶花園第四座一單位。據悉,張婦因病患,由醫生處方多種藥物,包括有鎮靜劑。前晚八時許,張婦準備服藥時,發現鎮靜藥物數量不對,找尋無發現,但發覺三歲兒子神情呆滯,懷疑兒子趁她不察,取出藥物玩耍,誤以為是糖果,偷偷吞下肚裏,遂向兒子查問,惟他支吾以對,為安全起見,致電報警。

警員到場了解後,相信男童曾服食藥物,召救護車送院檢驗,需留院觀察,情況穩定,張婦疑因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警方拘捕。

前北區醫院急症室主管鍾展鴻表示,鎮靜藥物的毒性須參考服食的種類和數量,不能一概而論是否危險。但誤服鎮靜藥物後,毋須過分驚慌,因部分藥物有「解藥」可去除藥性,部分則較安全,最多有睡意,惟若是小童誤食,則會較危險,因小童無法接受洗胃或吞服解藥,因此家長應盡量不讓小童接觸藥物。



標題:男童藥當糖食 母被捕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藥物沒有妥善安放,隨時變成家居陷阱!馬鞍山富寶花園一名饞嘴男童,前晚在家中矮櫃頂找到外婆一包抗抑鬱藥藥物,他以為是糖果,咀嚼了多粒,男童母親發現大驚,報案將他送院治理,目前情況穩定,男童母親因涉疏忽照顧被捕。
女疑犯23歲姓張,育有3歲大兒子,為單親家庭,張母子一直居於錦英路富寶花園的外婆家。
據知男童的外婆有抑鬱病,需服食精神科抗抑鬱藥物,平時藥物放置於一個矮櫃頂。
前晚8時半,男童在家中玩耍,找到外婆的抗抑鬱藥,由於藥丸呈橙色像糖果,他一時饞嘴,旋即打開藥包,咀嚼了多粒抗抑鬱藥丸。
未幾,男童母親發現情況大驚,立即報案召救護車將兒子送院治療,幸無嚴重藥物反應。警方調查後,將案列「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處理,並拘捕童母。

20141114 - 補習教師涉杖毆6歲童

標題:補習教師涉杖毆6歲童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補習教師涉在四個月間,兩度為一名六歲男童補習時襲擊他,包括以行山杖毆打他及將他的頭撼向枱面。補習教師昨在沙田裁判法院否認兩項故意襲擊兒童導致健康損害罪,案件將於本月20日轉至粉嶺裁判法院再提訊,屆時會排期作視像審訊。補習教師獲准保釋,其間不得騷擾男童及其父親。
首項控罪指被告錢浩賢(30歲)於今年1月24日,在沙田美林邨商場2樓的導師補習中心故意襲擊男童X,令X受到不必要的健康損害;次項控罪則指他於去年9月至今年1月間某日,在上址故意襲擊X。裁判官准被告以500元保釋。
案件編號:STCC3611/14

20141114 - 違法留港產子 婦囚逾年

標題:違法留港產子 婦囚逾年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內地孕婦因作出虛假申述及來港逾期逗留產子被揭發,昨在沙田裁判法院被判囚十二個月。因女被告年前曾在港逾期居逗留被判囚四星期,緩刑三年,法院昨勒令分期執行有關緩刑令,故女被告共被判囚十二個月四星期。

卅五歲的女被告於今年七月十五日以訪客身份來港,於逗留期限屆滿後在港逾期居留,並在未經預約下於十月二十五日衝急症室產子。入境處調查發現她在香港國際機場辦理入境手續時,訛稱自己沒有懷孕,意圖來港產子。女被告昨日在法庭承認一項向入境處職員作虛假申述及一項違反逗留條件罪。

入境處發言人重申,十分關注非本地孕婦在港逾期逗留分娩的情況,會致力打擊和採取有力的執法行動。

20141114 - 仁安醫院九嬰染抗藥菌

標題:仁安醫院九嬰染抗藥菌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仁安醫院進行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感染篩查,結果發現在二百八十一名新生嬰兒篩查中,有九名驗出該菌,較過往數目略增。該院今年十月至十一月十三日期間,共有六百廿一名嬰兒出生,院方為其中二百八十一名嬰兒「種菌」測試,九人對MRSA呈陽性反應,帶菌率達百分之三。該九名嬰兒及其母親在住院期間均無發病,院方已聯絡相關家長及告知篩查結果。

20141112 - 流感及肺炎疫苗 港童接種率低

標題:流感及肺炎疫苗 港童接種率低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踏入秋冬季,呼吸道疾病轉趨活躍,香港兒童呼吸病學會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家長雖知道感染肺炎球菌可致命,但逾半數人無安排子女接種肺炎球菌疫苗,亦只得三成有接種流感疫苗。最令人憂慮是約一成受訪學童屬體弱或有長期疾病,惟當中半數無接種肺炎球菌疫苗,更多達七成半人無打流感針。

調查指25%家長憂副作用
學會今年五至七月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父母對疫苗的認識,涉及九間小學共三千四百多份問卷。調查發現,家長知道感染肺炎球菌或流感可致嚴重併發症,但大部分無安排子女接種疫苗,兩成半人擔心疫苗有副作用,兩成一不肯定疫苗成效,而聲稱政府及家庭醫生無建議接種的各佔近兩成。

調查發現四成受訪家長與長輩同住,近四分之三的家中長輩無接種肺炎球菌,雖然近三成家長認同存在較高的長者與小童交叉感染風險,但學童接種肺炎球菌及流感疫苗的比率分別只得五成及兩成四。

該會會長繆定逸醫生稱,有人首次接種流感疫苗後或出現感冒徵狀,誤會疫苗會降低免疫力。學會副會長韓錦倫亦稱,曾有家長誤信接種流感疫苗,會影響子女性情及患自閉症,外國研究顯示兒童接種疫苗後,僅百萬分之一會有嚴重副作用。

病毒病菌夾擊 嚴重可致命
韓錦倫稱,因流感入住威爾斯醫院兒童深切治療部(PICU)個案,半數無接種流感疫苗;因哮喘發作入住PICU的個案中,兩成與呼吸道疾病有關。他提醒家長,病毒病菌一旦夾擊兒童,造成雙重感染,嚴重可致命,故應盡快帶子女接種疫苗。

20141112 - 16嬰白捱針 衞生署致歉

標題:16嬰白捱針 衞生署致歉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衞生署轄下元朗容鳳書母嬰健康院為嬰兒注射預防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及小兒麻痹的「四合一混合疫苗」時,疑錯為其中一名嬰兒打乙型肝炎疫苗。因未能確定誰人打錯針,十六名嬰兒需再打一針「四合一疫苗」。衞生署向家長致歉,強調補打不會構成不良影響。

衞生署表示,健康院醫護人員於十一月六日覆核疫苗數目,發現紀錄內使用疫苗的數目與實際用了的數目不符。該時段內應有十六名嬰兒接種四合一疫苗,但發現只用了十五劑疫苗,反而乙型肝炎疫苗的數量比實際應使用的數量多出一劑,因此懷疑有BB打錯針。

十六名嬰兒介乎兩個月大至一歲半,衞生署已聯絡全部受影響家長解釋及道歉,安排日後再到健康院額外補種四合一疫苗。衞生署指,健康院為嬰兒打針前,需「三核五對」,即提取疫苗前、預備疫苗及注射疫苗時核實接種者身份、接種日期及疫苗種類等。該署暫時停止涉事護士注射疫苗工作,並跟進調查。

20141111 - 九成受訪學童瞓唔夠

標題:九成受訪學童瞓唔夠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廣華醫院○二年進行「香港小學生睡眠調查」,跟進三千多名小學生的睡眠習慣,並於○六至○八年再追蹤調查,成功聯絡當中二千多名學童。他們平均每晚睡眠七點六小時,逾九成受訪者的睡眠時間低於每日八小時的國際標準下限。

慣性鼻鼾或患睡眠窒息
廣華醫院兒科主管吳國強表示,打鼻鼾原因甚多,包括扁桃腺肥大、下顎過細、鼻敏感、脂肪積聚咽喉等導致咽喉收窄,仰睡呼吸時,空氣未能暢順流入氣道。部分學童隨着身體成長,扁桃腺相對變細,可改善打鼻鼾問題。但部分學童隨年紀增加變得肥胖,反令鼻鼾更嚴重。

研究發現,男性、肥胖及鼻敏感青少年,常見有持續性及偶發性打鼻鼾。臨床上,九成患睡眠窒息症者打鼻鼾,不容忽視。患睡眠窒息症者,晚上睡覺時含氧量下降,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容易「扎醒」,影響日間專注力。含氧量降亦會令心跳加速,長期可致血壓上升,增患心臟病及糖尿病風險。

吳醫生說,有八歲肥胖學童學業成績下跌,又被老師投訴「坐唔定」,加上經常打鼻鼾及鼻敏感而求診。結果發現,他睡眠時,每小時窒息逾廿次,結果要佩戴呼吸機入睡。他建議家長安排子女每天運動,防止肥胖。若子女有鼻鼾,可拍攝睡覺情況,讓醫生判斷是否患睡眠窒息症。

20141111 - 上吊獲救男童疑遭母虐待

標題:上吊獲救男童疑遭母虐待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慈雲山慈民邨十歲男童疑被母薄責後吊頸獲救事件,男童送院檢驗後,院方發現其臀部有可疑紅痕,他聲稱因被人責打所致,警方接手調查,揭發案件疑涉虐兒,將其母拘捕。
被捕婦人三十八歲,與年齡相差三十二載的丈夫(七十歲)、長子及幼女(六歲),同住慈民邨一單位;丈夫已退休,一家四口靠綜援過活。男童就讀小四,性格較為好動活躍,父母對其多加督促管教。消息指,有人受到雙親教訓時,會表現情緒低落。男童個案將會轉交社工跟進。
前晚六時許,男童疑未做功課,被母親薄責幾句,他突然情緒激動,衝入廁所,將木門反鎖,再以毛巾吊頸企圖自殺。其母因見兒子久未出來,遂拍門但無回應,慌忙通知在外的丈夫趕返,合力撞開木門,揭發事件,立刻將其解下及報警。男童送院救治後,情況穩定。男童臀部呈現疑被人責打引致的紅痕,警方調查後,以涉嫌「對所看管兒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將其母被捕,獲准保釋,下月八日返署報到。

20141110 - 「共融馬拉松」鼓勵親子運動

標題:「共融馬拉松」鼓勵親子運動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低頭族」湧現香港,連小朋友都在手機及電子屏幕產品盛行下加入「族群」。有團體引述衞生署較早時發表的報告,指兩成受訪中小學生每日都花費逾三小時上網,三成七中小學生更曾因上網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從而放棄戶外活動。為讓小朋友「抬頭」,團體昨特舉辦「共融馬拉松」親子跑步比賽,鼓勵小朋友參與戶外活動鍛煉。

逾200組多國籍家庭參與
首個集合不同國籍的共融親子馬拉松昨晨在西九海濱長廊舉行,有包括香港、美國、巴基斯坦、印度及菲律賓等,逾二百組多國籍家庭參賽,冀宣揚共融訊息,讓小朋友平等參與及認識新朋友,促進一個了解和接納的社會。比賽分為一千米個人賽,三千米接力賽及一千米「親子賽」,希望藉以促進親子運動習慣。活動並設攤位遊戲予小朋友參與。

20141110 - 豪宅裝修 無上入牆螺絲 6歲女童睡房 塌6呎床尾櫃

標題:豪宅裝修 無上入牆螺絲 6歲女童睡房 塌6呎床尾櫃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繼上月將軍澳發生吊櫃倒塌壓死女傭慘劇後,日前何文田豪宅半山壹號一個新裝修單位,又發生床尾組合櫃塌下壓傷男戶主事件,該房間原是戶主6歲女兒的睡房,幸女童仍未入住,避過一劫。男戶主其後發現該床尾櫃竟沒有用螺絲固定在牆上,質疑安全有問題,將向消委會投訴及找律師向設計公司討回公道。
記者:張珮琪 郭美華 馮國良

遭倒塌床尾組合櫃壓傷的陳先生,質疑組合櫃設計有安全問題:「頭重腳輕,中間空洞,又冇上入牆螺絲!」陳先生稱早前以2,000多萬購入何文田豪宅半山壹號一個2,000餘方呎的單位,準備裝修後與母親、妻子和6歲女兒同住。陳於4個月前在九龍灣一室內設計公司為全屋四房間訂購睡床、衣櫃和書桌等組合家具,費用近15萬元,已付定金及上期11.5萬元,但尾數因雙方有爭拗暫時未付。
約兩周前,工人將組合櫃和衣櫃等家具,包括出事的組合櫃陸續送抵家中,該組合櫃約6呎高、3呎闊、1呎深,按設計圖安裝在女兒睡房的木床床尾位置,櫃頂有呎半高的雙門櫃,底部有兩個小抽屜,中間4呎中空用以擺放電視機,整個組合櫃約重50磅,由玻璃及纖維板製成,但櫃背並沒有預留任何上螺絲位置,用作將組合櫃固定在牆身。

擬向設計公司索償
上周四(6日)下午1時許,女傭協助陳打掃女兒房間,並將棉被放入櫃頂的雙門櫃內,其間陳站在床上,此時,組合櫃疑因出現頭重腳輕情況突然向前傾,加上櫃背沒有固定在牆身,整個組合櫃隨即向前塌下,陳閃避不及,右小腿當場被壓傷,他大聲呼救,事後由女傭與他合力托起組合櫃,他才能脫險。他坦言已是不幸中之大幸:「如果個女住咗入嚟先出事,後果真好嚴重!」他事後已發信向設計公司就產品質素問題投訴,並考慮透過律師索償。
該設計公司一分店經理戴先生則指,陳氏曾向公司投訴傢俬質素問題,亦未付裝修尾數,但對方沒有提過曾被塌櫃所傷。對記者質疑床尾6呎櫃何以沒螺絲固定在牆身上,戴指組合櫃不同於吊櫃,不一定要安裝入牆螺絲。上月將軍澳一單位數十磅的吊櫃疑因螺絲鬆脫墜下,壓死在櫃底睡覺的45歲菲傭。

20141110 - 黑武士現身兒童病房

標題:黑武士現身兒童病房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一班《星球大戰》影迷,噚日化身「黑武士」、「複製兵」與絕地武士,現身瑪嘉烈醫院兒童病房,帶埋激光劍、雷射槍同小朋友一齊玩,鼓勵佢哋勇敢對抗病魔。有病房小朋友話,喺醫院成日瞓覺,見到「黑武士」覺得好開心!多名星戰角色仲同小朋友玩有獎問答遊戲,小朋友可以拎住激光劍同「黑武士」一較高下𠻹。
星戰迷組織做義工
噚日政府新聞網報道,介紹呢群去醫院探兒童嘅「黑武士」,係由3年前成立嘅星戰迷組織「Rebel Legion香港分隊」扮演,𠵱家有大約20個會員。佢哋衣著講究,其中手套跟足戲入面嘅尺寸製造,部分頭盔、鞋喺德國購買,真係好逼真!呢班星戰迷每年都會參加幾次義務慈善活動,例如探訪社區中心、參加奧比斯盲俠行等。


標題:星戰「部隊」為病童打氣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黑武士、複製兵及絕地武士,一眾《星球大戰》角色竟暫別鬥爭,攜手闖進醫院為病童送暖!原來是一群善心十足的星戰Cosplayer(角色扮演愛好者),配備頭盔與裝甲、手執激光劍及雷射槍,浩浩蕩蕩走入瑪嘉烈醫院探訪病童,與病童玩遊戲、說故事,又擺出有趣親切的甫士,吸引小朋友爭相上前握手合照,他們並即席派發禮物,為病童打氣,盼他們可早日康復。

回饋社區 與眾同樂
參與今次探訪活動的Cosplayer,來自星戰迷組織「Rebel Legion香港分隊」,三年前成立。他們秉承為善最樂精神,積極參與社區服務,除探訪醫院外,也曾探訪社區中心及參加奧比斯盲俠行等活動,全屬義務性質。

最愛扮演絕地武士的陳文冑,是該隊隊長,眼見病童重拾童真,大感滿足;蔣靜雯則是少數熱愛扮演星戰角色的女生,亦冀以嗜好與眾同樂。

有十四年歷史的國際性組織「Rebel Legion」,由美國星戰迷創立,是官方認可的星戰裝扮團體。時至今日,美國幾乎各州都擁獨立分隊,歐、亞、南美洲的多國和地區亦相繼倣效成立分隊,除參與官方電影宣傳活動外,也會在當地參加慈善活動回饋社區。

20141108 - 男嬰多處瘀傷疑受虐

標題:男嬰多處瘀傷疑受虐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油麻地發生懷疑虐兒事件,一名一個月大男嬰,前日被母親發現面部和手腳有瘀傷,於是帶往廣華醫院診治,醫護人員昨日下午致電報案,警方將案交油尖警區刑事調查接手調查,暫未有人被捕。
受傷男嬰姓葉,一個月大,其母親24歲姓盧,男嬰有一名3歲胞姊,據稱兩姊弟由母親和親友輪流照顧,家裏沒有聘請女傭。

暫未有人被捕
消息稱,男嬰母親於前日發現兒子兩邊面頰、耳朵、左手和一對大腿有紅腫的瘀傷,於是帶他往窩打老街廣華醫院求診。
男嬰留院由醫生詳細檢查後,醫生懷疑有虐兒成份,遂通知院方。昨日下午2時48分由女職員致電報案,警方將案件交油尖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
警方聯絡傷者母親到醫院了解,至傍晚6時許,她前往警署協助調查。警方表示,未知男嬰傷勢從何而來,暫時未有人被捕。

20141106 - 母街頭驚呼「唔見咗個仔」

標題:母街頭驚呼「唔見咗個仔」
報章:太陽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買雞蛋仔唔見咗個仔!荃灣發生拐童驚魂。上周五,一名80後母親到海濱花園香港靈糧堂荃灣幼稚園接三歲兒子放學,其後往附近街市買雞蛋仔。期間,兒子突然失去蹤影,婦人大驚四處尋找,兩分鐘後,發現兒子由一名陌生老婦拖住,以為是拐子婆,又懷疑有四名大漢聯手以「掩眼法」拐走愛兒,與丈夫商量後,決定報警及通知學校。校方極為緊張,並向全校學生家長發出通告,令家長人心惶惶,事件迅即被人在網上瘋傳惹恐慌,惟警方翻查閉路電視片段調查後,相信是男童自己走失,並非被拐帶,事件屬誤會。

誤會被拐帶的男童姓白,就讀海濱花園香港靈糧堂荃灣幼稚園幼兒班下午班。事發於上周五下午四時半,男童放學後,由其母親(三十四歲)接往屋苑街市買雞蛋仔,未幾,男童突然失蹤,其母大驚失色,不斷高呼:「我唔見咗個仔!」並四處找尋愛兒下落。期間,有街坊向白母表示看見其子走往行人天橋,白母飛奔前往。約兩分鐘後,白母在第六座海霞閣對出平台,赫見愛兒被一名老婦拖住,立刻上前把愛兒抱走。

警方翻查天眼證誤會

白母事後回想事件經過,認為當時現場有兩名陌生男子刻意阻擋其視線,另外兩名男子則伺機拐走愛兒,於是在本周一向兒子就讀的幼稚園講述此事,希望校方跟進。男童父親(三十九歲)恐有其他小孩被拐走,於是在前晚七時許到荃灣警署報案。警員隨即到場翻查屋苑閉路電視片段,發現男童隨母親買東西期間自行離開,並非被拐走,而四名男子只是行經上址,事件無可疑,虛驚一場,案件列「誤會」處理。

男童自行甩開母親手

至於當日拖住男童的老婦,是見男童獨自一個人,故好心上前了解及協助他找父母。街市一名電器舖負責人透露,事發時在上址目睹男童甩開母親的手,獨自在附近一張石櫈坐着,未幾男童便失蹤,但其母很快便手抱兒子折返,買完雞蛋仔才離開。記者昨向雞蛋仔檔店員丘小姐查詢,惟她表示毫不知情。
香港靈糧堂荃灣幼稚園接獲白母通知後,前日透過內聯網發出通告,呼籲家長提高警覺,注意幼兒安全,若不幸遇到同類事件,應即時報警,交由警方處理。幼稚園副校長表示,學校今年三月開校前曾作廣泛諮詢,獲悉社區內一向太平,才決定在上址開校,校方平日亦有教導學童,不要隨便跟隨陌生人離開,而幼稚園大門亦裝有閉路電視,暫無發現可疑人士。

20141105 - 兒科醫生劉孟蛟 打錯針遭譴責

標題:兒科醫生劉孟蛟 打錯針遭譴責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兒科醫生劉孟蛟被指打錯針,一名十五個月大男童打甲型肝炎疫苗針時,卻注射了肺炎球菌疫苗。男童母親因兒子早已打過肺炎球菌針,擔心重複注射有問題,屢次向醫生查詢不果。醫務委員會昨召開紀律聆訊,劉承認過失。醫委會終裁定兩項專業失德成立,分別發出警告信及譴責。

打甲肝變肺炎球菌疫苗
劉醫生昨偕同妻子及代表律師應訊,投訴人及男童無出席。劉的代表律師求情時指,劉深感悔意,又指事件因溝通誤會所致,劉當時忙於睇症,無暇與病人接觸,診所職員又誤會男童母親意思,錯誤提供疫苗。男童當時不斷哭喊及郁動,劉因分神安撫,遂未有解釋疫苗種類及副作用。劉事後已採補救措施,防範事件重演,包括制訂注射同意書,並安排診所職員接受培訓。

判詞指出,事件雖無對男童造成危害,但認為劉需改善會診的技巧,並提醒他治療病人前應充分診症,否則後果將會相當嚴重。

案情透露,兒科醫生劉孟蛟於二○一一年九月,錯誤為當時十五個月大男童注射肺炎球菌疫苗,事後又未有解答家長對重複注射疫苗的憂慮,共涉兩項專業失德。劉有失德前科,因在其醫療集團及美容院宣傳單張賣廣告,並附贈折扣優惠券促銷,於一○年被醫委會裁定專業失德,停牌一個月及緩刑兩年。

20141104 - 六成家長不滿育嬰室質量

標題:六成家長不滿育嬰室質量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育嬰室本來是家長照顧嬰兒的好幫手,但社企Ohmykids於今年九月進行一項關於本港育嬰室調查,以電話形式訪問六百五十二名家長,發現多達六成家長不滿本港公私營育嬰室的衞生環境及數目,有家長反映部分育嬰設施置於傷殘人士廁所內,非獨立育嬰間,衞生情況令人擔憂;亦由於商場育嬰間的數量少,以致有家長要輪候近三十分鐘才能使用。

建議提供尿片應急
受訪家長認為,衞生情況好及格數多是育嬰室首要條件,育嬰室內亦可考慮提供尿片及潤膚膏等嬰兒用品作應急。近年崇尚母乳餵哺,他們認為設有獨立餵奶間更能便利母乳餵哺家長。

20141104 - 兒童產品安全標準諮詢

標題:兒童產品安全標準諮詢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港府正就更新《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進行公眾諮詢,建議供港的玩具及兒童產品,必須採用相關標準檢定機構發布的最新版本安全標準,該等標準多屬國際標準或主要經濟體系採用的標準,市民可於下月二日前,透過郵寄及電郵方式表達意見。

修訂包括多款玩具
今次更新《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提出多個主要修訂,當中「箭」、「飛鏢」、「嬉水淺池」、「吹響式玩具」等多款玩具有增訂新定義建議,亦就「遇溺」增訂警告規定;至於兒童產品包括「嬰兒假奶嘴」、「家用雙格床」、「家用嬰兒床」、「家用兒童安全圍柵」、「兒童推車」等的安全標準亦納入修訂,市民如欲了解建議細節,可瀏覽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工商及旅遊科網頁。

20141103 - 居不同院舍 保良局助重逢遊舊地 智障姊妹牽手飲茶圓夢

標題:居不同院舍 保良局助重逢遊舊地 智障姊妹牽手飲茶圓夢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與姊姊結伴到茶樓飲茶,看似是平常小事,但對中度智障的張碧貞而言,卻是夢想。她與嚴重智障的孖生姊姊碧珍居於不同院舍,已經多年沒見面,數年前起更因碧珍越來越口齒不清,連電話聯繫也被迫停止。幸獲保良局「愛與夢同行」計劃幫助,碧貞終於圓夢,與姊姊緊緊牽手重遊舊地,回憶舊時與家人同往茶樓的歡樂時光。姊妹倆以燦爛笑容代替言語,說出心中喜悅。
記者:袁樂婷

碧貞和碧珍一見面,便展現雙生兒的默契,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四目交投。點心上桌,碧貞與幼時一樣,第一時間夾起蝦餃,放進姊姊碗中;餐後兩人牽手在北角散步,捨不得道別。

社工靠單詞得悉想法
統籌計劃的社工朱逸康說,收集夢想的過程比圓夢更困難,尤其中度及嚴重智障患者的語言能力低,無法表達想法,惟有靠社工從生活中觀察。例如照顧碧貞的個案社工張詠詩,便是從碧貞在不經意間繃出來的單詞,拼砌出她最想「與姊姊搭的士去北角飲茶」,其後與她家人聯絡,方知背後故事,「北角已變晒,茶樓都唔係同一間,但親情同回憶係最緊要」。她們並非只見一次,其後定期相約見面。
學員圓夢,家人同享快樂。總是掛着天真笑容、中度智障的邱浣雲,選擇與家人上影樓拍攝全家福。個案社工鍾美儀說,浣雲經常拿着與家人合照,向院舍職員逐個介紹「呢個係邱生邱太」,因此當談到夢想,第一時間便知道浣雲的想法。

扮靚與家人影全家福
拍照當天,浣雲撒嬌說「未化妝唔影相」,嫂子即幫她「扮靚」,原本嚴肅的父親也笑逐顏開。浣雲回到院舍後,將全家福放在床頭,如往常般興致勃勃介紹家人。
家中老么陳光照,則親手煮水餃給兩位胞兄,答謝他們照顧。雖然他平常有參加烹飪訓練,煮餃子當日仍顯得緊張,怕做錯步驟,最終在義工指導下順利完成。光照自小與哥哥感情要好,哥哥吃着餃子,直言既驚喜也感動,因沒想到光照的夢想竟是答謝自己。
朱逸康說,在日常工作以外抽時間實行計劃,對前線社工負擔頗重,但各人甘之如飴。唯一憾事,是有受惠者原計劃回鄉探親,但出發前親人卻突然離世,「夢想唔係冇時限,有契機,捉住就去做」。



標題:照顧智障孩 看不到未來 見兒力氣增 嘆己日衰老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何必偏偏選中我?」孩子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心願,但懷胎10月誕下的是智障兒,所要背負的痛苦與壓力,只有照顧者才明瞭。數月前本港曾發生父親涉嫌狠殺智障兒,以及棄子新加坡的悲劇,社會一陣關注後,支援依舊缺乏。撫養智障自閉孩子逾20年的母親現身訴辛酸,慨嘆孩子力氣與日俱增,作為父母的卻日漸衰老,生活看不到未來:「有時都想焗死佢。」
撫育智障孩子的兩名母親都年過40歲,兩名孩子均20歲,患有智障及自閉症,今年7月於特殊學校畢業。兩母親都指出,孩子約1歲大時因成長進度出現倒退,經檢查後才證實是特殊兒童。「當然好難過,但佢係我嘅骨肉,無論點都會照顧。」兩母親異口同聲說。
親生骨肉「無論點都會照顧」
今年20歲的恩恩是家中長子,有一個智力正常的妹妹。恩恩於1994月11月出世時,曾為家人帶來無限喜悅,林太笑說:「出世時個樣都唔錯。」到恩恩1歲多,林太發現他學習進度較一般孩童慢,不懂說話,也不願與人接觸,其後證實屬中度智障及自閉,於是林太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兒子。
林太滿意兒子在特殊學校的生活,因有專業導師訓練各方面發展。惟兒子年滿12歲後,各樣醫療福利逐漸減少,當中以牙科照顧最缺乏。林太指出,政府規定學童12歲後不能再免費使用政府牙科保健,恩恩多次因牙痛到私家牙科診所求診,惟大部分醫生因欠缺治療智障童經驗而拒絕應診,恩恩只得吃止痛藥暫緩痛楚,看着兒子牙痛得不停發燒,痛不欲生,林太心痛得陪着哭。拖延數月後,恩恩終覓得牙醫願幫他醫治,拔掉數顆蛀牙。
兒年紀漸長醫療福利減
恩恩容易情緒不穩,經常大叫,林太帶他外出時曾遇到別人冷言冷語,幸鄰近街坊經10多年相處後,由感煩躁變得體諒,惟區內年幼孩童仍恥笑恩恩外貌,有時刻意模仿他大叫。林太看在眼裏,深感委屈及無奈。
智障女闖禍母遭指罵
另一母親陳太亦有痛苦遭遇,其患有智障及自閉的20歲女兒詩詩經常遭歧視。她試過帶女兒到超市購物,排隊付錢時,女兒卻拿走旁邊未付款的水果,同場顧客大叫「偷嘢」。陳太向店員解釋女兒情况,並為水果付款,但顧客卻質疑陳太刻意帶同智障女兒做小偷,方便事敗求情,又指:「明知係智障就唔好帶出街啦!」陳太哭着說:「我都唔想佢咁,照顧佢已經好辛苦,點解仲唔信我?」面對照顧女兒的壓力,她說:「有時都想焗死佢!」
為了貼身照顧詩詩,陳太最怕病倒,她曾試過在街上暈倒要送院留醫,因丈夫上班而無人照顧女兒,她多次央求醫院社工批准女兒陪同送院,惟社工拒絕,反指陳太若有「三長兩短」,政府會有人照顧其女兒。結果丈夫以辭職作威脅,逼上司批準他臨時請假回家照顧女兒。
其他父母看着孩子長大,滿心歡慰等享兒女福,但智障兒的父母卻隨年歲增長更憂心。當孩子踏入成年期,父母卻步進衰老,常感力不從心。根據規定,特殊學校學生畢業後應安排入住院舍或展能中心,但院舍宿位不足,恩恩和詩詩至今仍未能入宿,只能由母親帶着每天到區內日間中心叩門,望能暫時接受訓練。
陳太多次向相關部門申請盡快入宿,獲回覆卻指其情况非最緊急,「分分鐘要等十幾年,到時唔知係佢入宿先,定我走先」。宿位嚴重不足,智障兒要「鬥慘」才能入宿,令家庭壓力與日俱增。兩位媽媽均對弒子或棄子的悲劇感到心酸,但表明十分明白涉事父母的感受,更指不少同類父母都有同樣念頭,只是有否付諸實行。說到底,她們希望政府儘快撥出更多資源,協助解決智障兒童宿位不足的問題,並向照顧者家庭提供合適援助,才能防止悲劇發生。

20141103 - 兒欠專注 家長誤當情緒問題

標題:兒欠專注 家長誤當情緒問題
報章:明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發現香港大眾對「兒童特殊學習需要」陌生及存在誤解,有家長誤以為患有專注力缺乏症的兒子是情緒問題,未有及時治療,而中心近日的調查結果亦顯示近九成知悉「特殊學習需要」的家長中,逾五成是一知半解,甚至不了解,中心希望政府能投放更多的資源,及早識別懷疑個案,把握最佳治療時間。

知悉「特殊學習需要」家長 逾半一知半解
香港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活力家庭坊於今年8月至10月,以問卷訪問了410名東九龍區幼稚園學童的家長,發現近九成的受訪家長得悉部分孩子會有特殊學習需要,但當中逾五成對有關問題「只了解少少、甚至不了解」,而每年懷疑有學習及發展障礙的兒童轉介個案平均超過8000宗,所獲支援極度不足。

調查亦顯示,當家長發現孩子學習能力較弱,逾六成會向專業人士求助;兩成未有求助的家長中,有六成認為只要孩子能專心及努力一點便何解決問題,但在督促孩子溫習時往往令雙方壓力大增,更會打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及自信心,甚至引起親子衝突。
家長不了解特殊學習需要的表徵,會導致錯失接受治療最佳時間。黃小姐3年前發現就讀中學的14歲兒子缺乏自信,遂報讀情緒管理課程作了解,及後發現兒子的徵狀與專注力缺乏症完全脗合,終明白兒子多次忘記交功課的真正原因 ,唯已錯過調整期。

20141031 - 家長投訴幼園 繪畫灌輸「撐佔」

標題:家長投訴幼園 繪畫灌輸「撐佔」
報章:東方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繼有幼稚園教師被轟以說故事形式對幼童「洗腦」、灌輸警察是壞人的偏頗訊息後,東涌一間幼兒園近日亦被質疑藉繪畫向幼童灌輸支持佔中的政治立場。

貼上叫示威者「加油」字條
一名家長日前發現其就讀低班(K2)的四歲女兒把一幅畫作帶回家,畫上竟貼有「你們用傘阻擋催淚彈,加油!」字句,並釘上黃絲帶,令他感到非常震驚和不滿。校方解釋時強調並無政治立場,只是讓幼童透過繪畫自由抒發對佔中的情緒。

報稱是涉事女童父親的投訴人說,其四歲女兒就讀香港聖公會東涌幼兒學校低班,本周二放學手持該圖畫回家,令他非常震驚、不快和不解:「我問女兒在學校裏老師講乜嘢,佢話唔記得,只記得警棍、催淚彈、胡椒噴霧……」他懷疑校方有明確政治立場,「課程唔係要中立咩?」更質疑有關老師為何要年紀小小的幼童繪畫佔中題材,擔心是藉以灌輸偏頗的政治立場。

香港聖公會東涌幼兒學校校長卓金圓解釋,該校就佔中行動並無預設政治立場,學校只安排學童在早會上為佔中事件祈禱,校內老師則讓學童透過畫畫抒發對佔中的情緒。

校方稱學童自行釘黃絲帶
她指該校每個課室均設有藝術區,放置不同的美術素材供學生畫畫時自由取用,包括畫紙、不同顏色的絲帶、樹枝等,結果確有學童完成畫作後,自行在畫作上釘上黃色絲帶,但亦有學童釘上粉紅色絲帶。她重申,老師會尊重學童的創作。

20141031 - 懷孕25周 切除扭曲輸卵管後患肝炎 準媽媽求肝救兩命

標題:懷孕25周 切除扭曲輸卵管後患肝炎 準媽媽求肝救兩命
報章:蘋果日報
網址:報導原文網址


青梅竹馬兩口子新婚不足一年,原本明年情人節迎接小生命降臨,豈料懷孕25周的鍾太,10日前因腹痛求醫,發現竟是輸卵管嚴重扭曲腐爛,要緊急切除,手術後其肝酵素竟又突然急飆升,病況危急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一旦肝昏迷便要移植肝臟保命。丈夫談到愛妻慘況不禁拭淚,他與親人齊呼籲B型和O型血的有心人捐肝,助年輕媽媽及胎兒渡過難關。
記者:郭美華 姜偉康 梁瑞帆

在金行當銷售員的26歲女事主鄭春艷,與同齡丈夫鍾振輝是小學同學,相識已15年,4年前開始拍拖,去年11月結婚,今年4月鍾太有喜後,兩夫婦滿心歡喜,每逢放假都一起添置嬰兒用品,更向雙方家長借錢準備買樓,鍾太預產期為明年2月14日情人節。

曾注射子宮擴張劑保胎
豈料至10月21日,懷孕25周的鍾太突然感到右腹劇痛,其後留醫屯門醫院,至24日劇痛更延至整個腹部,醫生懷疑她盲腸炎,其後進行全身麻醉作微創手術檢查,發現原來是右邊輸卵管嚴重扭曲,更因「冇血到」致輸卵管腐爛,於是即時切除。手術後醫生一直為她注射子宮擴張劑保住胎兒,當時鍾太仍精神,一家人原以為已捱過難關。
但至29日凌晨1時,鍾先生突然接獲醫院通知,指其太太肝酵素飆升至高達6,000,凝血指數比正常高6倍,容易流血不止,情況危急。鍾太翌日轉送往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留醫。
鍾太的主診醫生為瑪麗醫院肝臟移植科顧問醫生竺兆豪,他指鍾太目前情況雖然暫時穩定,但仍屬嚴重肝炎,病情發展難料,呼籲其家人盡早找到合適活肝及作好準備,使到一旦出現肝昏迷危險情況時,可即時做手術換肝。

急須B或O型血人士捐贈
鍾太是B型血,鍾先生則是AB型血,無法捐肝,鍾太的兄姊又是乙肝帶菌者,男女雙方父母因為長期病患和年老,全都不適宜捐肝,目前暫時只有鍾太的堂姊血型脗合,但要先通過身體檢查。
鍾先生苦無對策,受訪時感人生無常,雙眼通紅,他含淚說:「原本已經買咗滿屋嬰兒用品……𠵱家都唔知點算……」太太在醫院與病魔搏鬥,作為丈夫的他決定不回家,更辭去裝修工作,專心照顧太太,與她一同與病魔戰鬥到底,腹中塊肉雖是兩人愛情結晶,但鍾先生慨嘆能否保住已非首要考慮:「我哋會順其自然……有心理準備BB可能早產。」
鍾母亦指:「寧願保住個大人!」鍾先生請求B型或O型血的有心人考慮捐出部份活肝,助他們度過此劫。